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二
双十一,也称为光棍节,是中国电商业者自创的购物节,于每年的11月11日举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双十一购物节不断刷新着销售记录,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本文将从商品种类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国际市场拓展、消费升级以及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个人心得体会,探讨双十一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双十一购物节的新发展格局体现在商品种类的丰富多样化上。过去,双十一购物节主要以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为主,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商品种类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如今,消费者可在网上购买到各类商品,包括衣服、鞋袜、美妆护肤品、食品饮品等。这使得双十一购物节逐渐成为了全方位的购物盛宴,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在过去的购物节中,我曾购买了一款心仪已久的跑鞋和一套优质的床上用品,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选择的乐趣。
其次,线上线下融合是双十一购物节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特点。过去,双十一购物节主要以线上购物为主,但如今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新的趋势。许多实体店和线上商家通过线下店铺提供商品试穿、免费退货等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店铺体验。同时,线上商家也通过线下自营店和快递站点提供取货、退货等服务,提高了顾客的购物体验。我曾在一家电商的线下店铺购买了一款耳机,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线上线下融合带来的便利和购物的乐趣。
第三,双十一购物节的新发展格局体现在国际市场拓展上。过去,双十一购物节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但如今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和国际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通过双十一购物节进军中国市场。同时,中国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双十一购物节购买到许多国际品牌的商品,享受到国际级的购物体验。我曾在双十一购物节中购买了一件来自韩国的时尚外套,这让我感受到了国际市场拓展带来的更多选择和购物的乐趣。
第四,消费升级是双十一购物节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特点。过去,双十一购物节主要以低价促销为主,但现在消费者的追求已不再仅限于低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品味和个性化的商品。许多品牌也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中,我选择购买了一些高品质的家居用品和生活电器,这让我感受到了消费升级的特点和追求个性化的乐趣。
最后,双十一购物节的新发展格局对物流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消费者订单数量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在双十一期间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快递量增大的问题,物流企业加大了仓储和配送设施的建设,并采用了更高效的配货、储存和派送技术。同时,物流企业也积极探索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配送效率。我曾在一次双十一购物节中购买了一部手机,快递竟然在下单后的两个小时内就将包裹送达,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物流行业的巨大进步和提高。
综上所述,双十一购物节的新发展格局在商品种类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国际市场拓展、消费升级以及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特点。个人通过这些方面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双十一购物节的魅力和乐趣。在未来,我相信双十一购物节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购物的乐趣。同时,双十一购物节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在我认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从多个方面汲取了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新发展格局下,创新不仅仅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更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理念和模式,以及大胆探索新的科技和产业,在不断创新中开辟未来。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要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于接受挑战,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其次,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只有通过建设绿色环境、推动绿色产业,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
第三,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新发展格局要求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国际间互利共赢的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新发展格局必须紧密围绕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职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我们要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努力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得到更多实际利益。
最后,我们要坚持以德为先。在新发展格局下,固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强调信用和诚信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发展的合力和凝聚力。只有以德为基础,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有勇气和智慧去把握。只有通过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民至上和以德为先等原则,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格局,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打开了工作思路、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对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新题目、大题目。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如何有效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科学化水平,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党史工作发展的基点,摆在核心位置,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思想观念、重点领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党史工作创新发展,首要的是工作理念创新,而理念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尤其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为统领,学习、研究、记述、宣传好党的历史,及时将党对历史的最新判断和最新结论贯彻体现到党史著作的编写、专题研究、资料征编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去,始终做到坚持"党史姓党"根本原则。二要创新特色亮点。党史宣传教育是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的一大亮点,要继续抓好创新。要创新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的载体,加快推进《中共楚雄州历史常识读本》进校园工作,争取将每年30万元的教材印刷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2017年全州每年3万多的初一新生全覆盖。要创新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途径,勇于进取,攻坚克难,加快推进30集电视连续剧《滇中正罡》的定稿和拍摄工作,力争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要在提升改造楚雄党史网站的基础上,开通楚雄党史网手机版,进一步扩大楚雄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要创新中共楚雄党史微信的内容,打造党员干部群众感兴趣、推得开、记得住、受教育的宣传阵地。三要创新队伍建设。做好党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干部队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善党史工作者成长环境,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扶持中青年优秀骨干参与主持重大研究课题、承担重点研究项目,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中选拔和使用人才,为有志于党史事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以实施精品工程为牵引,把党史人才凝聚起来,形成从资料征集、研究到开展宣传教育等服务一体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检验发展的尺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要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把握关联性、协同性、平衡性,形成党史工作的协调互动机制,不断推动"党史工作一盘棋"发展。一要准确站位,放眼未来,以更好的状态做好党史工作。要找准党史工作在全局和大局中的位置,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把大局作为认识和把握党史工作、观察和处理党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把党史工作放到全州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去行动,定准坐标、找对座次,发挥作用。要坚持党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牢牢抓住党史工作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当前,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楚雄州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2016—2020五年规划》,以宏伟的目标引领党史工作科学发展。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党史工作。既要把党史工作同全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密切关注楚雄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事关全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楚雄州"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开展资政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又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全州跨越发展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运用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从中汲取前进力量。三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以更优的质量做好党史工作。在党史研究方面,既要加强党史资料征编,继续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继续征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资料,在党史研究支撑上完备,又要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加强对楚雄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研究,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楚雄的成功实践和鲜活经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与楚雄相关的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努力推出一批党史研究新成果,特别要尽快出版《中国共产党楚雄地方史》和各县市地方史二卷本,在推进党史研究上突破。在党史宣传教育方面,既要抓好干部群众的党史宣传教育,用群众语言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楚雄故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党中央的自信,又要突出青少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使他们全面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创造的辉煌业绩,增强爱党爱国精神。在党史遗址修缮保护方面,既要争取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党史遗址修缮保护专项经费,又要把党史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革命烈士优抚、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旅游开发统筹起来,协调整合好文化部门的文保资金、民政部门的烈士褒扬资金、扶贫部门的革命老区发展资金、旅游部门的红色旅游开发资金,合力推进党史遗址保护修缮工作。在举办党史纪念活动方面,既要立足当前,认真做好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纪念活动,又要着眼长远,特别要着眼于迎接明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着眼于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于2021年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纪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凸显的是生态,强调的是环境,要求的是集约和节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优势,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党史这块重要阵地,营造积极健康、清新明朗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一要坚定正确方向,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承担着政治和学术双重使命。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由党直接领导和掌握,承担着为党修史立传、修"红色家谱"的重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基本精神,时时、处处、事事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求是修史,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既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更是党史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党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新观点、新论断、新阐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确保党史工作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制度和规矩开展。三要坚守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每一名党史干部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涉及党史的动态和问题,率先发声发力,牢牢把握党史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既要增强正史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又要敢于同各种歪曲、诋毁党的历史的错误言论斗争,特别是对敌对势力歪曲和污蔑我党历史的出版物,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党史专家有理有据予以批驳,对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人民英雄、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错误倾向、错误思潮,要及时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要求的是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量交换,强调的是在双向互动中获取最大效益。党史部门既是党史研究部门,又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摒弃"闭门造车",解放思想,以开放的理念引领党史工作创新发展,建立起全方位开放的党史工作格局。一要上下联动,开放合作。加强党史系统内部的合作交流,建议中央和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多到基层党史部门调研检查工作,多为基层党史事业的发展指点迷津,沟通协调各级党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州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强对县市党史部门的指导,以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为牵引,促进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力量的统筹整合,促进党史资源、党史网络平台的统筹整合,充分发挥党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整体效能,推动全州党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要科学管理,规范发展。党史部门不仅要研究好党史,还有管好党史。涉及全州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和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党史工作事项,党史研究室必须严格进行史实审查和政治把关。全州性党史题材出版物、影视作品、重要展览,纪念场馆陈列内容,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宣传,由州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协调或者参与负责史实把关审查,并对涉及党史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活动和党史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三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党校、新闻媒体、大专院校、部队、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协作,争取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合力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要发挥好楚雄州中共党史学会的重要作用,组织会员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的联合攻关,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史工作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要加强与各部门专兼职党史工作人员、与热心党史工作的老同志、与广大党史爱好者,特别是全州各级各部门200多名党史信息员的纵向联系与横向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开门办史的工作新机制。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强化的是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同获得,强调的是发展成果的全面共享、全体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党史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把党的历史中蕴含的智慧、经验、警示,记载好、梳理好、研究好、总结好、呈现好,提供优质服务,让全党全社会共享党史工作的成果。一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既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梦、中国心、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知党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又要讲好楚雄故事,把中共党史和彝州地方党史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领导彝州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彝州跨越发展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二要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不断锤炼和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及时代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是我们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大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三要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考察研究党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探寻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获得做好工作的智慧和启迪。四要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党在探索中走过的艰难道路,深刻认识出现曲折、产生错误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不断涵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勇于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避免和防止重犯历史错误,砥砺意志、奋发前行,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篇二】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篇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创新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培训班。经过近一周的培训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眼界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坚定。结合学习培训,通过认真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培训班设在中国计量大学——杭州校区内,学校环境别致优雅,到处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员们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在为期7天的培训时间里,中国计量大学为我们设定了针对性极强的培训菜单,开设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领导能力提升、宏观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均为中国计量大学的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等同志,授课阵容强大。在理论培训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红船”精神》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进一步聆听了《新发展格局下的质量强国建设》、《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g20杭州国际峰会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经验》、《“放管服”改革在浙江的经验分享》、《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等讲座,同时赴浙江优秀企业交流学习、现场教学。各位专家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精彩地论述,使我受益匪浅。
他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思域大开、心悦诚服;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让我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茅塞顿开。在实地观看中,我们观摩学习了浙江省优秀企业的规划设计和产业模式布局。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提素质、强能力、扩眼界的知识盛宴,使我们启发很深,收获良多。
使我进一步了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当前市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认识到市场监督管理队伍既是党的队伍的组成部分,又承担着公平市场、维护市场稳定健康的重要使命。这要求这支队伍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让中国未能成为质量强国,也未能成为制造强国。在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质量强国建设更具重要意义。
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表明了要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反映了省委对山西转型发展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省委对近些年来形成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体制政策和良好优势的深刻总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质量强国,标准先行,因此实现由粗放新经济向节约型经济转变。其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变革是时代的强音。
(一)建设质量强国要注重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需要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球通认的质量认证。
(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县上下充分认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深刻内涵,以“四为四高两同步”为载体,狠抓落实,推进重点工程早见效,以更高水平推动发展,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确保在全面工作上引领全县发展。时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进一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三)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型企业,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积极推进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这次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专家们的讲授对我有很深的启发。我们回去县里后,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提高理论学习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方法,转化为切合实际工作的思路,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增强独特文化特质,以品牌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品牌。还要提升法治治理能力,严把质量安全底线等方面,通过发挥国家的体制优势、智力优势、制度优势,推广“全民质量”观念。
【篇四】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篇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今天学习了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容。通过学习,重点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下面我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认识重要意义。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对于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为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
在跟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要切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落实,以更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举措促落实。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发展任务,让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蔚然成风。
三要深入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结合历史学,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联系实际学,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政治性要求,也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转变发展观念,提升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自觉把新发展理念在实践工作中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我们要时刻以践行“初心使命”为指导,把服务和奉献摆在首位,苦干实干拼命干,积极踊跃参加社区党员志愿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群众做一份实事。
以上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实践提质增效所需要的远远不止于这些,我将在后阶段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能力和工作质量,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做指导。
【篇六】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一名党员,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握新发展阶段,启智融慧,艰苦奋斗。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思维,积极转变落后观念,用党的新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启智融慧,深入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二要坚定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实现“未来三十年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宏愿,切实在艰苦奋斗中勇往直前,为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
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一心为民。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我们要主动深入认识、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凝心聚力,把职责和使命始终贯穿工作全程,用心密切联系群众,真真切切为人民谋幸福,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自立自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国智慧不断在创新中奋勇前行,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的蓝图,新时代的我们要勇挑重担,敢于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共同擘画伟大蓝图。
【篇七】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为乘风破浪的“中国号”巨轮锚定了航道、扬起了风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在时间上一前一后,在精神实质上紧密贯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的具体展开和最新发展。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与担负总书记赋予xx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整体把握、一体领会,使之转化为xx“十四五”发展的战略构想、目标愿景和政策举措,使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引领发展的过程。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建议》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的:“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是“乘势而上”开启的。当前xx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乘着五中全会的东风,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以更加实的作风和举措,统筹好发展的“时”与“势”、“事”与“是”。一方面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确保如期交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答卷。另一方面要科学谋划实施好xx“十四五”发展规划,使规划建议更具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操作性,更好彰显xx特点,更加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力地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担当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英勇的xx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的殷殷嘱托,在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定能够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发展奇迹,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xx新篇章。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五
新发展新格局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重要战略任务。新发展新格局强调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相辅,发展经济必须靠改革创新,靠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靠开放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在新发展新格局的指导下,我深感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的涌动,我对此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新发展新格局使得经济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以前我们经常强调要追求高速增长,但新发展新格局不再只追求增长的速度,更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发展新格局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这意味着发展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追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追求永续发展。
其次,新发展新格局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创新驱动是新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之一。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在技术领域实现领跑。创新的要求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新发展新格局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上,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但随着新发展新格局的提出,我们明确了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创新、依靠人力资本这一理念,这对于改变我们过去对资源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新发展新格局要求我们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只有充分地利用我们手中的有限资源,才能发展出更加长久和可持续的经济。
最后,新发展新格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新发展新格局下,我们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进行了全面的考量和计划,强调要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新格局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发展空间,为我们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径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
总之,新发展新格局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和理念。它强调内外相辅、以创新和改革为动力,使我们转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在新发展新格局下,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机遇,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和实践,相信新发展新格局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对党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打开了工作思路、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对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个新题目、大题目。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如何有效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科学化水平,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党史工作发展的基点,摆在核心位置,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思想观念、重点领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党史工作创新发展,首要的是工作理念创新,而理念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尤其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为统领,学习、研究、记述、宣传好党的历史,及时将党对历史的最新判断和最新结论贯彻体现到党史著作的编写、专题研究、资料征编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去,始终做到坚持"党史姓党"根本原则。二要创新特色亮点。党史宣传教育是楚雄州党史研究工作的一大亮点,要继续抓好创新。要创新青少年党史宣传教育的载体,加快推进《中共楚雄州历史常识读本》进校园工作,争取将每年30万元的教材印刷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2017年全州每年3万多的初一新生全覆盖。要创新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途径,勇于进取,攻坚克难,加快推进30集电视连续剧《滇中正罡》的定稿和拍摄工作,力争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要在提升改造楚雄党史网站的基础上,开通楚雄党史网手机版,进一步扩大楚雄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要创新中共楚雄党史微信的内容,打造党员干部群众感兴趣、推得开、记得住、受教育的宣传阵地。三要创新队伍建设。做好党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干部队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善党史工作者成长环境,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扶持中青年优秀骨干参与主持重大研究课题、承担重点研究项目,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中选拔和使用人才,为有志于党史事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以实施精品工程为牵引,把党史人才凝聚起来,形成从资料征集、研究到开展宣传教育等服务一体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检验发展的尺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要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把握关联性、协同性、平衡性,形成党史工作的协调互动机制,不断推动"党史工作一盘棋"发展。一要准确站位,放眼未来,以更好的状态做好党史工作。要找准党史工作在全局和大局中的位置,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把大局作为认识和把握党史工作、观察和处理党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把党史工作放到全州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去行动,定准坐标、找对座次,发挥作用。要坚持党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牢牢抓住党史工作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当前,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楚雄州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2016—2020五年规划》,以宏伟的目标引领党史工作科学发展。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党史工作。既要把党史工作同全州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密切关注楚雄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事关全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楚雄州"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开展资政课题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又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全州跨越发展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运用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从中汲取前进力量。三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以更优的质量做好党史工作。在党史研究方面,既要加强党史资料征编,继续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继续征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资料,在党史研究支撑上完备,又要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加强对楚雄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研究,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楚雄的成功实践和鲜活经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与楚雄相关的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努力推出一批党史研究新成果,特别要尽快出版《中国共产党楚雄地方史》和各县市地方史二卷本,在推进党史研究上突破。在党史宣传教育方面,既要抓好干部群众的党史宣传教育,用群众语言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楚雄故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党中央的自信,又要突出青少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使他们全面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创造的辉煌业绩,增强爱党爱国精神。在党史遗址修缮保护方面,既要争取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党史遗址修缮保护专项经费,又要把党史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革命烈士优抚、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旅游开发统筹起来,协调整合好文化部门的文保资金、民政部门的烈士褒扬资金、扶贫部门的革命老区发展资金、旅游部门的红色旅游开发资金,合力推进党史遗址保护修缮工作。在举办党史纪念活动方面,既要立足当前,认真做好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纪念活动,又要着眼长远,特别要着眼于迎接明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着眼于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于2021年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纪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凸显的是生态,强调的是环境,要求的是集约和节约。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优势,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党史这块重要阵地,营造积极健康、清新明朗的党史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一要坚定正确方向,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承担着政治和学术双重使命。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由党直接领导和掌握,承担着为党修史立传、修"红色家谱"的重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基本精神,时时、处处、事事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求是修史,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既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更是党史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党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新观点、新论断、新阐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确保党史工作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制度和规矩开展。三要坚守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每一名党史干部都必须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涉及党史的动态和问题,率先发声发力,牢牢把握党史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既要增强正史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又要敢于同各种歪曲、诋毁党的历史的错误言论斗争,特别是对敌对势力歪曲和污蔑我党历史的出版物,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党史专家有理有据予以批驳,对各种歪曲党的历史、抹黑人民英雄、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错误倾向、错误思潮,要及时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要求的是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量交换,强调的是在双向互动中获取最大效益。党史部门既是党史研究部门,又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摒弃"闭门造车",解放思想,以开放的理念引领党史工作创新发展,建立起全方位开放的党史工作格局。一要上下联动,开放合作。加强党史系统内部的合作交流,建议中央和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多到基层党史部门调研检查工作,多为基层党史事业的发展指点迷津,沟通协调各级党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州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强对县市党史部门的指导,以共同开展专题研究为牵引,促进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力量的统筹整合,促进党史资源、党史网络平台的统筹整合,充分发挥党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整体效能,推动全州党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二要科学管理,规范发展。党史部门不仅要研究好党史,还有管好党史。涉及全州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和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党史工作事项,党史研究室必须严格进行史实审查和政治把关。全州性党史题材出版物、影视作品、重要展览,纪念场馆陈列内容,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宣传,由州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协调或者参与负责史实把关审查,并对涉及党史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活动和党史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三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党校、新闻媒体、大专院校、部队、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协作,争取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党史工作,合力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发展。要发挥好楚雄州中共党史学会的重要作用,组织会员共同开展重大党史课题的联合攻关,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史工作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要加强与各部门专兼职党史工作人员、与热心党史工作的老同志、与广大党史爱好者,特别是全州各级各部门200多名党史信息员的纵向联系与横向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开门办史的工作新机制。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强化的是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同获得,强调的是发展成果的全面共享、全体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党史工作牢固树立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党史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把党的历史中蕴含的智慧、经验、警示,记载好、梳理好、研究好、总结好、呈现好,提供优质服务,让全党全社会共享党史工作的成果。一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既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梦、中国心、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知党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又要讲好楚雄故事,把中共党史和彝州地方党史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领导彝州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彝州跨越发展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二要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不断锤炼和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及时代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是我们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大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三要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时代的眼光考察研究党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探寻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推动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获得做好工作的智慧和启迪。四要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党在探索中走过的艰难道路,深刻认识出现曲折、产生错误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不断涵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勇于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避免和防止重犯历史错误,砥砺意志、奋发前行,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篇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篇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篇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篇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篇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篇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实践和创新发展是一体的运动: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实践中所激发、调动起来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篇八】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篇九】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篇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xxxxx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七
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志关于《2021年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的视频讲座后,感受很深,尤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仅在经济知识、信息、数字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在经济政策、理念、成就方面也分析透彻,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高水平的讲座带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干局多组织这样的讲座,以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形势、判断形势,为师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01
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世界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2020年9月、10月、11月逐步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击冲,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等应对策略,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季上升,全年gdp有望实现增长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形势也在恢复正常。物价稳中有升,cpi(消费物价指数)回落。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02
牢记五个根本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作为退休干部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退休不褪色,永远听党的话,发挥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03
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意产品质量的打造(去国外买马桶盖)、教育质量(去国外留学70多万)和医疗质量(去国外就医70多万)的提升,注重需求侧管理,保障内、外循环畅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实现产业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推进地区间梯度转移,例如重庆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市场;郑州吸引了智能手机后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技术。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抓好2021年的八大重点工作,提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八
新发展新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重要理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新格局的提出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对新发展格局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将在下文中进行总结。
第二段: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新发展新格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新发展格局强调创新驱动,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引导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之,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新发展格局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新发展新格局不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益,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发展格局注重民生工作,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新发展格局指导下,中国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四段:新发展格局对于全球事务的影响
新发展新格局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对全球事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新发展格局提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带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了与各国的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五段:对于新发展格局的展望
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发展新思路,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对新发展格局抱有积极的展望。希望中国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
新发展新格局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新发展格局注重民生工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内的发展,也对全球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对于新发展格局的展望,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九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二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新的内涵拓展,历经新的风险挑战,如何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考验着基层党员的历史担当。在迈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中,基层党员需拥有精神新状态,以踏实奉献的爱国心、优质高效的为民心、砥砺琢磨的进取心,迎接“三新”变化,做好基层服务工作。
永葆“尚思为国戌轮台”的爱国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往回一步看,成绩斐然,往前一步望,更要乘胜前进。国家将权力赋予我们,我们就应担起为国的重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名优秀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服务岗位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年轻的基层党员,应以他们对标对表,甘于奉献,厚植爱国情怀,将责任之心融入工作,把满腔热血化为报国行。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整治农贸市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如何升级改造,如何完善经营,真正地“改出”幸福感,“圆就”居民梦,作为基层党员,要结合市场发展,考虑群众需求,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便民程度,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延伸工作。
怀揣“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进取心,瞄准“新”发展格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破解“卡脖子”的惠民难题,新发展格局强调集合优势资源,恢复主动地位。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工作成效,助力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广泛征求民意,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老区改出新面貌,使居民过上新生活,让城市增添新魅力。基层党员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才能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奔涌向前的浪潮里,让我们誓以“三心”迎“三新”,争当新时代的奋楫者,努力干出新业绩,铸造新辉煌。
第三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第四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五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第六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xxx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xxxxx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xxxxx“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学者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十一
以xx****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周期性规律的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意味着新目标、新理念、新要求、新矛盾、新格局,这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概括,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跨越。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保持定力化危为机。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发展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河南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金融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同时也不容置否,全省金融水平还存在发展程度低、短项突出、创新滞后、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局面,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既要时刻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又能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确保新发展阶段河南省金融业始终稳步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发展规划。要准确认识把握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9个方面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方面主要目标,主动对标对表,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握好战略和战术关系。要在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建立符合河南实际、基层央行履职实际、体现创新精神的“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金融发展规划,谋划郑州中心支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突出完善基层央行治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战略重点与系统谋划相结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的更大进步、基层央行治理有新的更大提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金融发展全过程,把提升金融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又要发挥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影响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实体经济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成果运用,解决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金融业自身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坚持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业态。另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展机会的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金融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项目种类,引导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加强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绿色产业多渠道融资,扩大绿色产业融资总量,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动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国际金融影响力。要根据我国不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合理安排金融业的开放顺序和开放程度,适时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双向开放。要积极营造竞争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规则制定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化解风险能力,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金融普惠水平。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深化改革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加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县域、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惠农示范点等基础服务设施,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也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质量,引导金融资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助力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要聚焦金融系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提高中长期融资和信用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机制。要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数字普惠金融为重点,加大对河南兰考模式等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强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专业的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
(二)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金融助力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全面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使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要贯彻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安排好投融资总量、投向、节奏、价格,更好发挥金融在扩大最终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贷款、债券、债转股等多种工具,全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金融服务,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满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坚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要服务好新发展格局,就要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在坚持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好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多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金融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把握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要完善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发挥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在风险识别和监管校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协调机制职责,及时弥补金融监管空白,织牢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对风险变化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要严肃市场纪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2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