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教案编写时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以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案编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一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__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二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二
通过尝试不同画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以和工具资料和线的关系,充沛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示力。
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各种绳子等资料。
1、 线条,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又可描绘它们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示作者的风格和情绪。有的线短促而激烈,有的线条舒展而柔美,有的线条粗犷而有力,有的线条轻柔而恬静……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给人的感觉不同,我们来试验一下吧。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1、 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和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无常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 线条不只可以表示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示自身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 、线条还可以表示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4、用线条去表示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 、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示运动着的对象。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1、收拾与整理 ,坚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三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xx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
6.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五
1、尝试用滴色、拓拓印的方法表现春雨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
2、能使用滴管作画,体验滴滴画活动的乐趣。
绿色雨滴图片、教师滴画的录像。滴滴管、报报纸、颜料(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素描纸、托盘各若干。
一、出示绿色雨滴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宝贝们,你们认识小雨滴吗?小雨滴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带来了绿色的小雨滴,它想和小朋友玩游戏。
二、播放教师滴画的录像,让幼儿观察滴画的方法。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材料?小雨滴是怎样的?
再次播放录像,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
引导语: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滴画的。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请个别幼儿描述。小结滴画的方法:用滴管吸一吸,在纸上滴一滴、转一转。
三、幼儿绘画,教师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导语:有许许多多绿雨滴也想来玩滑滑梯的游戏,现在请你们和绿雨滴一起玩吧!
幼儿滴画绿雨滴,教师通过提示和适时的.帮助使幼儿掌握滴色的方法。
四、增加颜料,引导幼儿再次创作。
引导语:哇,好漂亮啊!你们看大地变成了一片绿色!现在黄雨滴、蓝雨滴、红雨滴也想和绿雨滴玩游戏喽!你们也来试试吧。
示范创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五颜六色的春雨。
五、师幼相互欣赏作品并评价。
引导语: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欣赏春雨的色彩,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六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这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小小园艺师》是《插花艺术的研究》这个教学单元中的第四课时。我校处于丰台区花乡,周围的花卉种类丰富,有花卉基地,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几个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利用花乡花卉这一教育资源,成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因此,提出这个活动主题,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对插花的流派、类型、原则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并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四个领域设计了《插花艺术的研究》单元进行学习。
1、运用实践所学知识形成服务家乡、服务他人的技能。
2、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家乡的花卉资源、花卉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学习难点: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长:1课时
1、回顾旧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插花的知识?
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插花知识(插花流派、类型、寓意、原则,对花材价格的市场调查、加工花材、设计插花等)。
(2)出示多媒体课件浏览所学的插花知识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插花的知识,想亲手制作插花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小园艺师,亲手实践插花。
板书:《小小园艺师》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插花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插花知识。
2、通过谈话,创设情景
最近老师接到红都花店老板李叔叔的电话,他说:最近制作插花的订单太多了,他有些忙不过来,听说同学们学习了《插花艺术的研究》,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的意见是……学生:(学生思考并做出回答)愿意帮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己之所长,助人为乐。
3、那么我们怎样来帮助李叔叔呢?
学生: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都有哪些要求;
用哪种沟通方式最便捷、最有效?学生:视频连线、短息、电话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电话的方式最便捷最有效。
设计意图:学会选用最恰当的沟通方式
5、推选一名代表与李叔叔进行电话连线,得到帮助李叔叔制作订单的要求。
学生:一名学生代表与李叔叔进行电话沟通获得需要制作订单数量及要求。
设计意图:增强与人沟通的技能
1、确定主题
通过同学们的电话咨询内容,老师把李叔叔的订单要求总结了出来。
白板出示不同主题的图片情景课件(看望病人的、婚礼用花、开业庆典、送给妈妈的、送给朋友的、居家摆放的等场景)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择制作的订单。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制作主题及要求
2、构思立意:
主题确定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构思立意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插花的构思立意。(制作流派、制作形式、选用何种花材、表达的寓意、用途是什么等)
板书:构思立意
学生:小组讨论所选主题的构思立意,并且在全班进行交流。(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三角型、l型、直立式、区域式等;选用的花材;用途是什么等)
设计意图:学生确定所选主题的构思立意并进行汇报。
根据同学们所说的以及老师的补充,我们制定出了制作的要求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
(1)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剪刀、铁丝等工具的安全。
(2)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地面清洁。(3)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影响到别人。
(4)注意插花的原则:主次分明、比例均衡、色彩协调
4、制作插花
我们确定了制作主题以及构思立意,还讨论了在制作过程中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要动手插花
了。板书:实践插花
(1)领取材料
每组派2名同学领取花材及相应材料;注意遵循爱惜花材、节约花材的原则。学生:每组派两名同学领取相应材料。
(2)制作插花
制作的插花要符合确定的主题及要求,制作的作品要符合插花的原则:主次分明、比例均衡、色彩协调、花材运用合理。
学生:根据所选主题和构思立意,实践制作插花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插花知识进行实践。
(3)填写计算成本表
同学们,插花做好了,我们来计算成本,看是否符合李叔叔的预算。
出示插花作品成本表
插花作品成本表
作品名称流派
名称单价数量小计
作品总价
学生:根据作品填写作品成本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
1、宣传策划
我们的作品都做得很好,接下来请各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策划。
板书:宣传策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的作品进行宣传介绍并进行汇报。(作品的名字?用到了?花材,寓意是什么?用途是什么?作品的成本价格是多少?等)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2、花落谁家:
听课教师进行花落谁家的投票选举,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出示评价标准:
a作品符合主题;
b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遵循插花的制作原则:主次分明、比例均衡、色彩协调、花材运用合理。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3、专业评价:视频连线互动,验收作品
接下来我们与李叔叔进行视频连线,看我们制作的插花是否符合李叔叔的要求,是否符合收购标准。学生:学生代表与花店老板进行视频连线。针对每个作品的`特点及要求与李叔叔进行沟通。设计意图:多种媒体手段引入课堂,让课堂更生活化。
学生:自由说学习感受
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创意新颖,构思独特,充分体现了你们的聪明才智。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帮助别人,这才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收获!
小小园艺师
确定主题构思立意实践插花宣传策划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八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九
织绣玉器漆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种类中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以及历史成就和主要工艺特点。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欣赏织绣品、漆器、玉器的审美能力和初步区别几种织绣工艺特点的能力。3、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广泛感受、认识,初步理解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价值内涵,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工艺美术,激励其发奋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讲清丝织物的基本编织结构、工艺流程,使学生理解其织造工艺的精湛之处,以加深体会织绣品美之所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追溯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工艺美术几乎与人类文明的步伐同始同进。美,伴随着人类进步,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当我们的祖先在距今7000多年前,在开始烧制陶器的同时,也开始发明利用植物纤维和蚕的丝织成布帛,以遮体避寒,使人类摆脱了挂树叶、披兽皮的蒙昧,从而使人类向文明大大地跨进一步。当人们学会织造时,对美的追求也便自然地融入其中,于是在漫长的织造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我国引以为豪的工艺美术品种——织绣(板书)。三、新课内容(一)织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根据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知道种桑、养蚕、织帛。中国古代织绣品的辉煌成就,还体现在它精湛的工艺技术方面,这是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绣工艺技术分不开的。代表作品:1、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浅褐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幻灯)2、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联珠鹿纹锦》(幻灯)3、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刺绣《蟠龙飞凤纹浅黄绢面衾》(幻灯)(二)玉器玉是优质的石料,质地洁美莹润,种类颇多。有质地坚硬的黄玉、碧玉等,色彩鲜艳的珊瑚、松石、玛瑙等,晶莹明洁的水晶等,宝光闪烁的红蓝宝石等。琢玉为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即已有之,至商代已趋成熟。玉器是从玉工具发展而来,用作礼器、仪仗用具、生活用具和装饰陈设等。代表作品:1、《玉云形杯》(幻灯)(三)漆器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又一杰出的种类。我国漆器使用的是天然漆,即取漆树汁经加工而得,然后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即雕刻、彩绘、镶嵌制成各种精美的器具。它比青铜器、陶器轻便耐用,又有耐酸碱腐蚀的特性,便于彩绘装饰等优点,所以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作品:1、《彩绘兽首凤形漆勺》战国时期(幻灯)2、《张成造剔犀盒》元代(幻灯)四、播放一段录像。五、课堂小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浩繁,成就卓著,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人类的社会进步作出过举世公认的贡献。在我们举国上下团结奋斗,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更应继承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
1、与孩子们交流,相互熟悉
2、 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孩子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面具上进行手绘,结合卡纸粘贴,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具,共3个及以上)、糖果
:2小课时
:4~12岁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小朋友们,我们先来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不好?我是曾老师,小朋们叫什么呢?(按顺序介绍)
好的,小朋友们都介绍了自己,做得很棒哦!那我们开始上课了好不好?
发给学生面具,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自己的面具,有的面具色彩很漂亮,有的小朋友的面具非常的独特有趣,每个小朋友的面具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喜欢自己做的面具吗?我们戴上自己做的面具扮作小精灵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去问外面的叔叔阿姨们要糖果了,要糖果之前我们要说什么啊?(是的,“不给糖我们就捣乱”)最后我们要看谁的糖果最多。
要完糖果,我们要回到教室哦!
好啦,我们来数一熟,看哪个小朋友的糖果最多。小朋友们数一数自己的糖果有多少,告诉老师好不好。(小黑板上做记录)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一节课,我们上课的内容是用纸粘贴做机器人,同学们记得来上课哦!
现在,老师来给你们拍照片好吗?(拍照)最后,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们看好不好?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一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02-21|tag:漆器工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进步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把握知识和把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把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预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进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1.玉器工艺: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实,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奠(si)和礼节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光彩,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2。漆器工艺: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自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玄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熟悉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3.织绣工艺:我国事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著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尽伦的织绣品吧!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四讲一。玉器工艺:礼玉佩玉“佩玉为尚”琢玉碾玉碾琢二。漆器工艺:生漆,俗称大漆三。织绣工艺: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历史上的今天: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的:通过对贺卡的设计和制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同学学会利用自身所学过的美术知识来设计制作具有自身个性的贺卡,从中领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同时通过贺卡的制作和互赠,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以和同学与长辈之间的情谊。
1、贺卡祝福语的设计、字体和色彩的应用。
2、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1、贺卡的构图布置。
2、贺卡的创意和构思。
1、从节日的互送礼物和贺卡引入课题《心灵的关爱》,说明贺卡在人们传达友谊、寄托关爱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a、过年送贺卡和明信片
b、过生日给朋友送生日贺卡
c、教师节给老师送张贺卡,表达对师恩的真诚回报
2、贺卡的形式和内容布置。
a、封面:写明赠送的对象
b、主页面:图形或照片、祝福语、落款。
3、展示贺卡的制作过程(利用投影仪详细展示贺卡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a、贺卡的造型
b、贺卡的图文布置
c、贺卡的创意:祝福语的创意、祝福图形的创意、文字的美化
4、让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想象独立完成一张友谊贺卡或尊师卡
5、随堂辅导同学制作和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6、局部同学作业展示
1、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利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来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
2、主要的教学过程采取引导的方法,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能互动起来,以达到思维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和设计意识的沟通,使同学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制作贺卡的一般方法。
3、课堂教学的过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局部的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4、本节课的欠缺是:同学制作的时间受限,使同学无法充沛展示自身的作品。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三
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文具的资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媒体: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导入,文具星球来的外星人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创设教学情境。 进入教学的特定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 贴近学生的年龄,激发学习兴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提出课程的基本要求。 说说自己心爱文具并请同学相互欣赏。 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认识文具特点体会造型美、色彩美。
三、讲授新课
1.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礼物想送给大家,但是他要我们自己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具和他交换才行。我们怎么做哪?设疑集思。 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作简要小结,表扬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想法。 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进行简单制作过程的说明。 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化解难点。
3.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 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 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2.课中小结,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 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五、小结
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进行课堂展评。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参观自我评价。 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收拾整理:根据课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换礼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欢干净,整洁的教室,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整理。 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提出希望,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利用学生的兴趣延续性把课堂学习转化成持久的学习习惯。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四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1][2]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五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六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2簋3尊4钺
5编钟6铲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八
一、 教材分析 :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 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 2簋 3尊 4钺
5编钟 6铲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 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美术课青铜器教案篇十九
1课时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3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