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下是一些总结示例,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一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历史与现实在5月的北京交汇,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参会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40多分钟的演讲中,主席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问。回顾4年来“一带一路”超乎预想的建设成果,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目标,宣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承诺,会场上近30次热烈掌声,表达的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源自历史、立足现实的发展价值的深切认同。
“说,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巴勒斯坦人也始终相信,只有发展、合作才是取代战争、冲突的出路。‘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人类进步的机会。”抚今追昔,巴勒斯坦改革与卓越委员会主席阿德南对主席的演讲感同身受。“主席的主旨演讲很好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赞赏,代表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身处今天的太空时代,我们早已无需牵着骆驼、驾着木船行走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演进,将人类文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繁荣的暗影里,贫富分化还在加剧;在“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儿童伏尸偷渡的海滨,妇孺丧生于恐袭的炮火;而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竞争冲突,将越来越小的地球搅得昼夜不宁。
人类向哪里去?世界该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主席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人类社会摆渡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彼岸。
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堪称人类文明的教科书。无论是当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今天战乱不断的北非中东,战马和长矛、坚船和利炮永远难以带来安宁和幸福。只有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面对和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胸怀天下、交友四海,才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景。距离并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一带一路”四年来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只要我们不被怨隙遮蔽双眼,不为损人利己的利益所惑,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二
第一段:引入古老的“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今,“丝路精神”成为中国提倡的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思想,体现了开放、互联互通、共赢共享的精神价值观。在我参加的丝路精神培训中,我深入领悟到了这一精神的内涵,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段:培训探讨的核心主题——开放合作
丝路精神培训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开放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多个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案例,在比较和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开放合作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我意识到合作是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更好的互利共赢。
第三段:文化交流与多元共生
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如今的丝路精神培训中,我们也深入讨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正是因为这些多样性,才使得文化交流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在培训中,我们与来自各国的学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了我们的文化和思想。这种互相尊重和包容的文化交流,使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也愿意去理解和接纳其他的文化,通过多元共生实现文化的繁荣。
第四段: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同发展
丝绸之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外开放,而在丝路精神培训中也将这一特点尤为强调。我们认识到,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不仅仅是中国向外国开放,也要鼓励外国向中国开放。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开放政策,才能够实现不同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国家的开放政策和经验,明白了对外开放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我渐渐明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五段:对“丝路精神”的感悟
参加丝路精神培训,让我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合作、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这些精神与价值观的传承和创新,不仅成为中国进行对外交往的理念指引,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我也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应当肩负起传承丝路精神的责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共同迈入繁荣和和平的未来。
总结:
通过丝路精神培训,我对于开放合作和文化交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年轻人,我愿意积极投入到推动丝路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共赢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三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全面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讲话,回顾千年历史,总结近年丰硕成果,前瞻未来广阔空间,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打开了沿线各国友好交往的通道。作为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丝路精神成为千年传承的宝贵遗产。开幕式讲话中,主席重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是历史的浓缩、深刻的提炼、准确的定性,是继往开来“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指引。
中华民族向来倡导和平合作的优良传统,“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 “睦邻友邦”,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正是和平合作精神的体现。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记载了沿线国家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纵观丝绸之路发展史,凡是发生战争时期,丝绸之路基本上是中断的;凡是和平时期,丝绸之路都是畅通的。
丝路精神是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不是封闭的,更不是狭隘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尊重对方,守护差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标准。世界因为差异而丰富多彩,生活因为区别而绚烂多姿,社会因为不同而充满活力。不同的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文明,包容差异让中国和丝路邻邦共同进步。
丝路精神是互学互鉴的。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都有其优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者。经济社会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充实、在相互启发中成长,千年丝路漫漫长途,充分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互利共赢精神是丝绸之路发展兴盛的“推进器”。只有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好处才是真正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才会持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的自由流通,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开掘人类最重要的自身资源,实现各国经济和各种文化的合作与共赢,这也是未来世界新的利益增长点。
展望未来,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处在关键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所在,也是各自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唯一途径。共同建设“一路一带”符合沿途各国发展的需求,更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种定位,传承了古丝绸之路历史精神,为新时期建设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指明了方向。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交易的道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交流。如今,我们身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丝路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呢?本文将从凝聚共识、拓宽视野、开放包容、务实合作和践行诚信五个方面,谈谈我对传承丝路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凝聚共识(250字)
传承丝路精神首先要凝聚共识。丝绸之路连接了不同的文明和国家,它的成就离不开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协商,我们才能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合作方案。这要求我们跳出单一国家或个人的视角,认识到我们都是共生共存的一体,只有通过和平、友好的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
第三段:拓宽视野(250字)
传承丝路精神还需要我们拓宽视野。丝绸之路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重要通道,它使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我们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时代,也是各种文化和民族在相互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从其他文化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第四段:开放包容(250字)
传承丝路精神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欢迎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员来到我们身边,加深交流和了解。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增进友谊,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段:务实合作和践行诚信(300字)
传承丝路精神还需要我们务实合作和践行诚信。丝绸之路的成功离不开商人们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在全球化时代,商业合作的成功也需要我们保持诚信和实践承诺。只有通过诚信和合作,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从丝绸之路古代商人的勤劳和勇敢精神中获得启示,以乐观和坚韧的心态去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结论(100字)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道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交流。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传承丝路精神,就需要凝聚共识、拓宽视野、开放包容、务实合作和践行诚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五
作为一名幸运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丝路精神”的培训。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刻领悟到丝路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阐述我的培训经历、丝路精神的内涵、丝路精神的价值、丝路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和帮助。
第一段:培训经历
在大学期间,我报名参加了一场关于“丝路精神”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并传承丝路精神。培训课程除了教授相关知识外,还有参观、讨论等互动活动,使我们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更好地领悟丝路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第二段:丝路精神的内涵
丝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价值观。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在交往中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众多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佳话。丝路精神以和谐、互利、开放和包容为基石,注重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共生,强调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的态度。只有通过开放和包容,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第三段:丝路精神的价值
丝路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丝路精神推动经济合作与繁荣。在丝绸之路的商贸交往中,不同国家通过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取得了双赢的经济效果。其次,丝路精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同文明在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形成了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最后,丝路精神也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的桥梁,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段:丝路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丝路精神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面对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与沟通,而不是孤立和冲突。丝路精神提醒我们要秉持开放的态度,尊重国家间的差异,推动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共生。只有通过多边合作与协商,才能解决各方的关切和矛盾,并共同面对全球性的挑战。
第五段:对自身的影响和帮助
通过参与培训,我对丝路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丝路精神强调开放与包容,这让我认识到在学习和交流中要保持谦虚、包容的态度,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另外,丝路精神也提醒我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总结:
参加“丝路精神”培训让我对其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培训中所强调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是我们在学习和交流中要始终坚持的原则。同时,丝路精神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需要以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个人而言,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见识,也激发了我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交流中的热情。我相信,只有通过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世界。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六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传承丝路精神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
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点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它是沿线国家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但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主动去推销)。
今天的“一带一路”,我们是主动的,是主席倡议的。主席在20xx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20xx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一带一路”只有取得双赢才能够持续。这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历史再现。我们不是要复原历史,而是要着眼现在、开创未来,为沿线国家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广为流行的看法是:“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不对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统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网络的倡议。也就是说,其建设是以国家间合作为主要平台。
“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不能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需要多征求沿线各国的意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体现各方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共商”的涵义。因而,无论从属性上还是从范畴上看,“一带一路”都不属于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20xx年10月17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委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联盟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在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第二个十年更加复杂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准备。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文明、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都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要求、人生定位、就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要充分了解时事,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动态,对自己的未来及早谋划。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到处蕴含生机,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社会环境,如何抓住机会去应对挑战,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机遇无处不在,机遇也往往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要想很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成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实力,认清当前形势,勇于创新。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跟好的发展,大学首要的就是搞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要落实到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就业问题依然是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一带一路”必然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来适应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学生就要着重培养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的精神。在现代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大学就要牢牢把握好学习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根本,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学生才能充分融入社会。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才能有精力坦然地应对“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挑战所因具备的能力。正可谓不进则退,进则居上,皆是在强调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之理。停滞不前,不求改革创新,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也没有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一带一路”得伟大构想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抓住“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勇敢的迎接“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上那个连接东西方的伟大丝绸之路。作为世界古代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使东西文化得到了相互了解、交流和融合,更是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孕育了丝路精神,让这条曾经的交通大道成为了一个永久的文化和思想的交汇点。在中华文化的灌溉下,丝路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文化基因和生活方式,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丝路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化多元性
开辟丝绸之路的目的是进行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的贸易。在这种交流和贸易中,不同生活习惯、风俗文化、语言和思想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得到了认识和了解,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人们的文化隔膜,极大地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相互渗透。丝路精神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可以共存、合作和相互学习,可以为人类的进步和和平谋求更多的可能性。
二、互利互惠
在丝路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因为商品的买卖和文化的交流了解和合作。相互协商和友善合作的精神,反映了恰当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是互利互惠和平衡利益的体现。丝路精神不是一厢情愿的取代和强加,而是通过友好合作、平等协商和共担责任,在发展与合作中实现双赢。
三、绿色共享
丝绸之路的十多条主要交通线路贯穿全球的四个大洲,将沿途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风景串联起来,可谓是纵贯全球的旅游大道。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因孕育物竞天择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既需要开发和保护,又需要对后世做出传承,因此建设“绿色丝路”、推广绿色旅游,是世界层面的文化责任和尊严延续。丝路精神倡导“走遍千山万水,不忘初心共筑,绿色家园”。
四、开放共赢
丝路贯穿着多元的经济体系和文化时空,对于多种文化、技术、商品和思想的贸易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和主动力。丝路精神强调平等开放,开放的不是地理,而是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资源等等,通过促进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五、诚信友谊
丝路上商人、交际官员、旅行者之间的商业和文化贸易中,诚信和友谊这种精神异常重要。在商业交易中的技术专业、诚信规范、贸易标准和文化习惯等等,促使参与方根据规定或分工负责,主动行使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面对极度不同的环境和风险,保持积极的沟通、良好的贸易关系、以及诚信友谊的尊重是丝路精神的核心素质。
总之,丝路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的儒道文化、虚靡论、种善坚爽等理念,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温丝路精神,重拾中华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应有的、必须实施的战略选择。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八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被誉为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而丝路精神,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接触和学习丝路精神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心得体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和平、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和绿色发展。
第二段:坚持和平
和平是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仅来自于良好的商业环境,还来自于各国之间时刻保持的和平与友好关系。在如今的世界中,冲突和战争依然存在,而和平则成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丝路精神教导我们要以和平为前提,通过对话和相互理解解决矛盾,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第三段:互利互惠
互利互惠是丝路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丝绸之路上的各国之间进行的是互通有无的贸易,既有商品的进出口,也有文化的交流,不论是东方的丝绸还是西方的波斯地毯,都成为了不同文明的共同财富。丝路精神告诉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深化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第四段: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丝绸之路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流的平台,各种思想、宗教、语言在这里汇聚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欢迎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合作。只有打破隔阂,实现开放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丝路精神,推动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
第五段: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丝路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丝绸之路的繁荣离不开各国之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共同责任。如今,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丝路精神告诉我们要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永续繁荣的世界。
结束段:总结
丝路精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教导我们要坚持和平、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和绿色发展。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各国才能够在和平与繁荣中共同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秉持这些核心价值观,丝绸之路的历史重启将给亚洲和世界带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九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老而又璀璨的贸易通道,一直以来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传承丝路精神”这一主题,则让我们回顾历史、思考现实,并从中获得心得体会。在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传承丝路精神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一精神让我体会到了文明互鉴的价值,理解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并且明白了历史承传的重要性。
首先,传承丝路精神体现了文明互鉴的价值。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文化的交融之地。各国商人从丝绸之路上来往,带去了自己的文化和背景。而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通过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的交谈和合作,我深刻感受到了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种文明互鉴不仅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也让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的顺畅和友好。
其次,传承丝路精神让我明白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丝绸之路上的商人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更复杂的贸易活动。而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商界,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世界各国之间在重大议题上需要通力合作一样,我们的个人行为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整体的利益。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们长时间的合作和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合作共赢的力量与魅力。只有通力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实现更大的共同目标,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传承丝路精神让我认识到了历史承传的重要性。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历史遗迹,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历史,承传中华文明的精髓。通过参观和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明的伟大。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认同,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传承丝路精神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文明互鉴的价值,明白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并且意识到了历史承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我们才能够打破砖墙,发展人类文明。同时,我们还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
丝路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灿烂篇章,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为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培训机构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培训,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丝路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第二段:知识的获取
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丝路的历史背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通过历史资料和专家讲解,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交流、文化传播和人员往来,深入了解了中外衮州的文化交流史。这些知识让我对丝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和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段:丝路精神的意义
丝路精神强调的是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通过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互利共赢的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共赢。同时,丝路精神的弘扬也可以促进文化交融,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四段:个人的体会
除了知识的获取之外,培训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和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商贸往来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和其他培训者的交流中,我认识到丝路精神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只有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才能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前行。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丝路精神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努力促进商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扩展阅读:
本次培训的丝路精神,不仅仅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当下社会中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利合作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共同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丝路精神的弘扬并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责任,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积极响应和传承丝路精神,为构建开放、包容、合作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丝路精神的弘扬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唐代诗人杜牧曾说过“万里犹风信,各逐各瞻仰”,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并尊重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展示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一
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的崭新实践相结合,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精神之果,这就是“一带一路”精神。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传承丝路精神
心得体会
,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点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它是沿线国家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但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主动去推销)。
今天的“一带一路”,我们是主动的,是主席倡议的。主席在20xx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20xx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一带一路”只有取得双赢才能够持续。这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历史再现。我们不是要复原历史,而是要着眼现在、开创未来,为沿线国家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广为流行的看法是:“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不对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统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网络的倡议。也就是说,其建设是以国家间合作为主要平台。
“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不能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需要多征求沿线各国的意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体现各方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共商”的涵义。因而,无论从属性上还是从范畴上看,“一带一路”都不属于区域发展战略。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历史与现实在5月的北京交汇,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参会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40多分钟的演讲中,主席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问。回顾4年来“一带一路”超乎预想的建设成果,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目标,宣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承诺,会场上近30次热烈掌声,表达的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源自历史、立足现实的发展价值的深切认同。
“说,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巴勒斯坦人也始终相信,只有发展、合作才是取代战争、冲突的出路。‘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人类进步的机会。”抚今追昔,巴勒斯坦改革与卓越委员会主席阿德南对主席的演讲感同身受。“主席的主旨演讲很好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赞赏,代表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身处今天的太空时代,我们早已无需牵着骆驼、驾着木船行走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演进,将人类文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繁荣的暗影里,贫富分化还在加剧;在“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儿童伏尸偷渡的海滨,妇孺丧生于恐袭的炮火;而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竞争冲突,将越来越小的地球搅得昼夜不宁。
人类向哪里去?世界该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主席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人类社会摆渡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彼岸。
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堪称人类文明的教科书。无论是当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今天战乱不断的北非中东,战马和长矛、坚船和利炮永远难以带来安宁和幸福。只有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面对和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胸怀天下、交友四海,才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景。距离并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一带一路”四年来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只要我们不被怨隙遮蔽双眼,不为损人利己的利益所惑,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xx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20xx年至20xx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同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二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美好的时节,孕育新的希望;合作的盛会,激荡奋进力量。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溯历史之源流,揭示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观时代之变迁,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望人类之未来,就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阐明中国主张、提出中国方案,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一带一路”、怎样建设好“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澎湃动力。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两千年岁月如歌,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搏击惊涛骇浪,开辟了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一代代“丝路人”,用驼队与宝船架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书写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壮丽诗篇;沿线国家通商易货、交流知识,文明成果烛照古今;陆上海上商旅不绝,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共享中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激荡人心的历史,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带来深刻启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人类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把握发展大势,破解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取得丰硕成果。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才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铭记“和时兴、战时衰”的历史法则,携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用好发展这把总钥匙,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着力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向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已经达成的务实合作协议早见成效,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建更多民生项目,设立后续联络机制……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中国的诚意与担当,预示着“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一点一滴抓出成果,就一定能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详细诠释了“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的“丝路精神”、四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多位港澳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做出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本次论坛显示出中国已经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推出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方案,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香港特区可在金融服务及创新科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澳门特区可为中国加强与葡语国家的联系贡献力量。
为全球经济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自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4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此次作为“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出席了高峰论坛。梁海明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描绘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推出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方案,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模式,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梁海明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番讲话表达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的意愿,并以此了解各国人民之所需,了解世界经济所求,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陈志豪则表示,高峰论坛汇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商大计,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是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发展策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也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傲人成绩。
延续丝路精神走共同发展之路。
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他表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在澳门大学对外事务办公室全球事务总监兼校长特别助理冯达旋看来,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及古代丝绸之路并强调“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这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建立在“与民相亲,与心相通”的基础之上的,民心相通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向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梁海明则从文化包容的角度解读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提及的丝路精神。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文化共生而非文化冲突的立场之上的。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大国,“和而不同”是中国一贯的文化理念,“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梁海明以取材于中国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为例,指出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文化分工合作,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模仿和借鉴。他表示,这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彼此文化的互相了解,以及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更多文化产品以推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平台。
本次论坛中,香港和澳门特区亦获得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概念的提出,港澳特区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优势下,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获得大量发展机遇。
陈志豪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和资讯流通自由,拥有大量的专业金融人才,未来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平台。他还表示,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还是携手深圳市政府在河套地区成立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均显示出香港具有良好的创科发展平台,未来香港亦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科技方面有所作为。
冯达旋表示,不同种族、不同习俗、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的民众,以其各自的方式孕育出多元、包容、和谐的澳门文化。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华文化要与其它文化长期共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澳门特区与葡语国家有着相同的语言体系以及相似的生活背景,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联系做出贡献。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高峰论坛。作为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此次高峰论坛对于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契合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已成为中国首倡、各国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为参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文化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正式发布,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整体发展机制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交流合作协调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政府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区域国际组织、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截至2016年底,文化部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日益完善。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数量达11个,今后将优先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类艺术节、博览会、交易会、论坛、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逐步规范化和常态化,包括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内的5个联盟正在建立;“一带一路”文化活动品牌效应逐渐增强。“欢乐春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6中埃文化年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与各国分享中国文化艺术盛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及对外文化贸易合作方兴未艾。面向“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贸易渠道持续拓展,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今后,还将围绕多个领域开拓完善国际合作渠道,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领域合作也在全面推进。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还与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其璀璨和辉煌在各国民众心中积淀、升华,激活和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美好向往。让我们以此次高峰论坛为契机,携起手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丝路精神,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时代故事更精彩、更丰富,让各国人民的心更近、情更深,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五
“它不仅是经济上的联通,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联通”“出席这次论坛,就像来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是开放与合作,这也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石”……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渐行渐近,一些外国政要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心声。坦诚真挚的话语,呼应着新时代谋求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成为丝绸之路精神的最新注脚。
回溯历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用生命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出“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华彩篇章。伴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习近平主席将丝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这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观念和方法上的灵魂。今天,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交流故道,“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孕育合作的硕果,舒展开崭新的交融图景。虽然肤色不同、语言相异,身处的文明语境也存在差别,当人们聆听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触摸到因互利合作带来的获得感,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正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激荡着更丰富的智慧。
环顾寰宇,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冲突与动荡也频频敲门。事实一再证明,和平对话是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携手合作是走向繁荣的光明之路。沐浴着21世纪的阳光,合作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在肯尼亚奇苏姆省,一名疟疾孕妇因使用中国生产的青蒿素药物“科泰新”被治愈,遂将生下的孩子取名为“科泰新”;在浙江义乌,随着中欧班列的抵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当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崇扬“和”的理念、秉持“合”的心态,追求平等互利、共享共赢,是对丝路精神最好的诠释。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合作、开放、共享,可说是丝路精神恒久不变的底色。千年之前,东南亚的占城稻经海上丝路传至福建,逐步影响了中国水稻的品种结构。老挝种植的水稻虽同为占城稻后代,却受制于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2015年,一位名叫徐国武的中年人开始在老挝种植水稻,以中国标准定义了稻米品质,让老挝米重新焕发生机,阔步迈向国际市场。从共同考古挖掘历史交集到开设孔子学院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从亚吉铁路开通并为员工开展系统培训到为柬埔寨西港特区引入深圳式管理服务……放眼“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化为现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正如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所言,“友谊是最可靠的财富”。如果心与心能紧密联结,就不惧山海之远。由于能源短缺,巴基斯坦经常遭遇停电的烦恼,即便在第一大城市卡拉奇,这种尴尬也经常上演。但许多巴基斯坦朋友保留着这样的习惯:“中国朋友来了给开电风扇”。这种“高级待遇”的背后,体现了老百姓对真诚合作的朋友的尊重。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中国游客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在丝路精神的感召下,人与人之间跨越国境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彼此互信、共同前行的正能量。
打开卫星拍摄的地球夜间灯光分布图,分布极度不均衡的光亮令人印象深刻。它仿佛某种隐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依然任重道远。中国有句古语,“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公共产品。倡导对话和平、坚持合作共赢、尊重道路选择、促进文明互鉴,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务实奋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肩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让丝路精神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六
第一段:引入丝路精神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自古以来,丝路一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要道。沿着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融合,互相启迪。随着时代的发展,丝路精神逐渐淡化,然而,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丝路精神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弘扬丝路精神的意义远不仅仅是繁荣贸易和经济,更是文明交流和合作的象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有许多值得体味和思考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首先要积极主动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西文化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通过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丝路精神的引导,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要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和尊重中国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交流势必会推动两个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发展,从而增进世界各国的和谐共处。
第三段:推动多边贸易合作的必要性(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要推动多边贸易合作。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和互动方式,通过贸易合作,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也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采取保护主义政策,这对于贸易合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以丝路精神为引领,我们应该坚定地支持多边贸易合作,倡导公平、开放和互利的贸易政策。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段: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还要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丝路是一条连接着东西方的古老贸易路线,沿路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文明和智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更是为了让后代能够继续受到这些智慧的启迪和熏陶。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各国之间的文化遗产交流,通过展览、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世界各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第五段:积极践行丝路精神的责任和义务(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最后要积极践行这一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力量为丝路精神做出贡献,无论是学者、商人、还是普通民众,都可以通过参与文化交流、支持贸易合作、保护文化遗产等方式,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添砖加瓦。弘扬丝路精神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践行这一精神,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
总结:通过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推动多边贸易合作、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积极践行丝路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真正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丝路精神的重要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和贸易的范畴,它代表了一种民心相通的精神纽带,是促进各国和睦相处的桥梁。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丝路精神,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七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历史与现实在5月的北京交汇,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参会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40多分钟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问。回顾4年来“一带一路”超乎预想的建设成果,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目标,宣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承诺,会场上近30次热烈掌声,表达的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源自历史、立足现实的发展价值的深切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说,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巴勒斯坦人也始终相信,只有发展、合作才是取代战争、冲突的出路。‘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人类进步的机会。”抚今追昔,巴勒斯坦改革与卓越委员会主席阿德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感同身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演讲很好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赞赏,代表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身处今天的太空时代,我们早已无需牵着骆驼、驾着木船行走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演进,将人类文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繁荣的暗影里,贫富分化还在加剧;在“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儿童伏尸偷渡的海滨,妇孺丧生于恐袭的炮火;而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竞争冲突,将越来越小的地球搅得昼夜不宁。
人类向哪里去?世界该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人类社会摆渡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彼岸。
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堪称人类文明的教科书。无论是当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今天战乱不断的北非中东,战马和长矛、坚船和利炮永远难以带来安宁和幸福。只有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面对和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胸怀天下、交友四海,才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景。距离并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一带一路”四年来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只要我们不被怨隙遮蔽双眼,不为损人利己的利益所惑,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历史启人心智,现实更给人教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世界发展的新里程,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参与国人民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事实告诉我们,文明不分优劣,只有封闭与开放之别;发展不论早晚,奋力前行就有美好未来。“一带一路”之所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就是因为握住了发展这把总钥匙,凝聚起推动合作的公约数,根植于参与实践的获得感。
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义净由海上丝路赴印度取经,返回时在苏门答腊翻译佛经,却发现那里还没有纸张。几百年后,中国造纸术传入东南亚,彻底改变了知识传播手段。几年前,中国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进入老挝,帮助“老挝袁隆平”普达莱博士转化科研成果,改写了老挝大米零出口的历史。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坛欢迎宴会致辞时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沿着“一带一路”这条古道新程,丝绸之路精神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正在塑造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丝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明互利共存的历史。多年来,我们一直追寻着丝路的足迹,寻找着连结东西方的精神纽带。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让这种连接得以延续,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近年来,在丝路经济带的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的呼声也与日俱增。个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受益匪浅,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与尊重当地文化(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首先要求我们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作为一个旅行者,我曾有幸游历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古城和文化遗址。无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现西安),还是亚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天山延绵的喀什,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我从中学到,只有真正去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弘扬丝路精神。这需要我们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而不仅仅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观光游览。
第三段:促进贸易与合作(200字)
丝路的精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是贸易与合作的桥梁。我曾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交流合作,共同开展了一些基于传统的商业项目。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只有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教会了我如何与人合作、寻找共同利益的方式,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段:推动文化创新与艺术交流(200字)
丝路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推动文化创新与艺术交流的推动力。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东西方的文化相互交融,创造出了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我曾参与丝绸之路艺术节的组织,看到了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这种艺术交流不仅有助于文化之间的理解,也有助于开拓艺术的边界。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我深深被丝路精神所感染,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艺术交流中发挥一点作用。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责任担当(200字)
弘扬丝路精神不仅仅是对外的文化交流,更需要个人的投身与付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参与丝绸之路的推广活动,积极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丝路精神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公民,我应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为弘扬丝路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丝路精神是东西方交流与合作的纽带,通过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促进贸易与合作,推动文化创新与艺术交流,个人可以在其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弘扬丝路精神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与付出,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丝路的精神得以延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十九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40分钟的开场演讲引起了全场1500多位参会者近30次掌声。演讲用词精细考究,逻辑严谨有序,在历史概括、现实总结、未来展望以及下一步行动上,都做出精辟的讲述,回应了多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对“一带一路”的疑问,做出了令国内外都能理解、支持、认同甚至惊叹、追随的回答。无论从现场氛围,还是从场外反映看,这篇演讲都堪称“一带一路”发展的“传世名篇”,将成为“一带一路”研究者、建设者与关注者的必读文章。
概括历史
丝路的四大精神
历史有时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丝绸之路,自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这个概念以来,有许多人都曾总结过这段横桓东西方两千多年之久的商贸之路,或褒或贬,或远或近,或长或短。但是,几乎所有的总结都聚焦于史料的梳理与事实的描述,而没有上升至精神、价值的层面。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在全球热销、由剑桥大学学者弗兰科潘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将丝绸之路以财富、宗教、灾难等20多个主题分割成20多个发展时段。这本书已是全球学术界对丝绸之路发展的最新之作了,代表着相当高的水平,但也不过是限于对史实的重新编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显然更为深刻。他用不到900个字的篇幅,句句有深义,字字有所指,厘清“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丝路精神恰恰正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类似的四大精神提出,不只是给予学者更多后续的研究启发,也对现代社会有更深远的行为启迪。
讲历史是为了论现在,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厚地借用了丝绸之路历史精神的经验鼓励今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基于历史,继往开来,这表达了中国人推进“一带一路”前行的勇气,更是坚信“一带一路”成功的决心。
总结现在
“五通”不断深化、加强、提升、扩大、促进的四年
在概括完历史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语重深长地坦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换句话说,当各国所能提供的和平、发展与治理落后于人类需求时,“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就来临。虽然各国都提出诸多方案,但唯有中国的方案有更多的进展。
四年前,“一带一路”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大背景。而四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还被纳入到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重要决议中,这是全球化的特殊时代给予中国倡议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如何紧密团结世界人民、以前所未有之丰富的手段战胜全球困难。
这方面,无论是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为进展的“政策沟通”,或是以“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为框架的“设施联通”,或是以经贸合作总额与内容急剧上升为特征的“贸易畅通”,或是“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为基础的“资金融通”,还是以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内容的“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四年的丰硕成果表明了“一带一路”的顺应时代性,也提醒世界“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事实上,此前三天,号称“一带一路”第二份政府白皮书《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布,对一带一路的近四年进展与中国贡献做了非常全面的总结,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份演讲则更加浓缩、更加精华,更令人印象深刻地总结了四年来的“一带一路”进展故事。善于讲述故事,使习近平总书记众望所归地成为“一带一路”的全球首席倡导员。
展望未来
和平、繁荣、创新、开放、文明的“一带一路”
总结完了现在,需要对未来提出更详细的愿景。如果说近四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人文交流、生态环境、海上合作等“八大合作领域”取了初有成效的进展。那么,在峰会开幕式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五大丝绸之路”,即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则是对“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更高的要求、更深的期待、更远的呼吁。
这五大“一带一路”的愿景与“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内外呼应,也是就四年来的“五通”内容一一对应地提出更具体的实现目标,代表着一个崛起大国创造更好的未来全球治理的坚定意志与深远主张。
要实现这些主张,不能靠空想,也不能只有呼吁没有行动。这是避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走向清谈馆的重要警醒。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明显吸引了所有西方主导峰会“呼吁多、行动少”的教训,在演讲的最后,他进一步论述落实的中方建议:1)继续讲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推动已达成的“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协议早见成效;3)加大为“一带一路”提供7800亿元的资金支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4)进一步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5)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6)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7)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
每一项建议背后都有若干更多精细的路线图与指导方案,足可见中国的诚意与远见。“有规划、重落实”恰恰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而这一经验在“一带一路”推进进程中也显现出了具有普世意义、借鉴意义的效果。一旦类似结合规划与落实的发展经验成为全球共识,在未来也必将显现更大的全球效应。
一篇传世的演讲需要有气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需要能精确无误地总结历史,令人信服地概括现实,更能高瞻远瞩地展望未来。很显然,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符合以上一切条件。相信在未来,这篇演讲对全球治理的指导意义还会更大。毕竟,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国与全球一道进行着伟大的实践。而这项伟大实践终将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丝路精神的论文篇二十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深刻阐释了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这一重要演讲,既有高瞻远瞩的构想,又有求真务实的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支点,彰显了将民族性与世界性、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回溯历史,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被誉为当时“最伟大的高速公路”,我们的先辈对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精辟概括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正是传承着这样一种追求,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蕴含中华民族文化气质的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各国之间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因秉持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平对话,“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迈出坚实步伐,“朋友圈”越来越广,“百花园”越来越美。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具有广阔前景。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与此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各国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从而破解现实难题,为世界和平发展找到新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把这项普惠各国的“中国方案”抓实抓好,就能走出发展的“困难水域”、走上前行的阳光大道。
“黄钟响而群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演讲,得到与会多国政要和世界舆论的普遍盛赞。我们坚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丝路精神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汇聚各国的力量与智慧,发扬各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一带一路”建设这项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将为世界的联通与繁荣再创奇迹。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演讲,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通起来,深刻领会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保持高度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0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