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堂记录大学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05:17:15
优秀课堂记录大学范文(17篇)
时间:2023-10-31 05:17:15     小编:薇儿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总结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记录大学篇一

镜头一:数学课上的难题

数学老师正讲解着一道又怪僻又新颖又极难又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分析后,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并让没听懂的同学举起手看看,但没有一只手举起,同学们都把双手深深插进衣袋木偶般端坐着,眼睛紧盯黑板,似乎很认真一样,偶尔伸出右手拿起笔写写画画,因为天太冷了。老师见没人举手就显出很高兴的样子说:“既然都懂了,那就接着讲另一道题吧。”——我真不知道老师此时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

——是懂了,还是没懂?你们能知道吗?

镜头二:课文课上的风景

子曰:“学而不思则……”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那毫无生气、一点都不吸引人的古文。

同学们有的捧着书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恹恹欲睡,有的在毫无生气地不停地念着。老师很是高兴,真不愧是早春的太阳,孺子可教也。哦,忘了说,语文老师年事已高,早成了老花眼,也难怪他把毫无生气看成了朝气蓬勃。

学生a“呼”的放下书本,弓着腰踮着脚跟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

看什么呢?窗外一定有风景可看,是靓妹?帅哥?亲密的恋人?还是……

a同学屁股刚坐到凳上,他的同桌就好奇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

可惜他没看到刚才的美景,懊恼地坐下,但他们的后座又“腾”地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又是失望的坐下。

接着,再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的下一桌……都相继站起然后又失望的坐下。

老师终于发现了这一壮观景象,大声喝斥:“干吗?都看什么?”顶了顶鼻梁上的老花镜一个一个问。

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问下一桌……一个个发问,一个个摇头,最后a同学的同桌问他看什么呢?a同学也说不来。

“刚才不是你先站起来看的吗?”b同学责问他。

“刚才?哦,我念累了站起来活动下筋骨,看看外面绿色植物,——难道不行吗?”

全班无语……

课堂记录大学篇二

老师说今天要做一块跟世博有关的'陶板。每个小组制作整块陶板的其中一块,要做到团结合作。老师把任务分配好后,就宣布开始。我们这组的任务是大半个小孩的脸和半个东方名珠电视塔。

我们四人一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团结合作,有的切、有的捏、有的搓、有的刻、有的粘,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在短短的20分钟内,终于完成了这五道工序:搓泥条、做泥片、雕刻陶板、安装泥条泥片、装饰陶板。于是,一个完美的陶板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把陶板交了上去,老师把九组的陶板拼在一起。我这才发现,我们这组的陶板是多么的完美:那半个东方名珠电视塔被我们装饰得非常耀眼,大半个小孩的脸栩栩如生。我们组的陶板在所有陶板的最中间,它与任何一块陶板都搭配得非常好,效果特别棒!

这堂陶艺课令我终身难忘。在这堂课里,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这不仅在做陶艺上是这样,在学习、体育比赛、劳动和工作上也是一样的。

课堂记录大学篇三

《培养小班幼儿在撕纸活动的动手能力》

杨庆秀

4.27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

小班的幼儿是一个处在各方面都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平时的交流、游戏得到发展,身体机能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发展,而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发展中则是最为薄弱的一方面,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是各方面能力中最为重要以及最常用的能力,它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方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灵活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游戏中都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探索撕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幼儿增强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撕纸时,可以把自己撕下的纸想象成任何的东西,进行构图,在撕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在做做玩玩中培养起来。

今天下午,我在角色区里提供了一些彩色纸、纸盘,问他们:“谁愿意给小娃娃做一碗面条?”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叫着:“我来,我来……”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我在一旁让孩子们先说一说面条的样子,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面条长长的、细细的。这一次我提高操作的难度,告诉孩子们沿轮廓线将方形纸撕成长条。还没等我说完,他们拿起彩纸就“唰”“唰”地撕开了,许辰逸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很专注的在"撕"、贴。杨雅琪动手能力就比较弱些但撕出的全是块状,我着急了,我不断地提醒她要撕得细细的、长长地,甚至让她停下来再次看我的示范,但是她根本不理会我,还是自顾地撕着,不肯停下。时间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一碗面条最后变成了一碗米饭。

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涂鸦和任意撕纸。而撕纸活动容易被老师忽视。其实,纸是一种属于低结构的材料,撕纸活动正好是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利用撕纸活动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再好不过了。我经过在小班上学期的实践,发现在撕纸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取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初我将纸裁成长条,让孩子们练习将长条纸撕成小块,孩子们在一个多月的练习中,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技能。因此,这一次我提高活动难度,引导幼儿能够沿轮廓线将方形纸撕成长条。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面条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便选择撕纸活动来发展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以次来分层次的培养幼儿。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有一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孩子我发现也特别认真,很专注的在"撕"、贴。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课堂记录大学篇四

李乐小朋友上课打不起精神,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他特别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面对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和他谈心,他告诉我他的妈妈喜欢打牌,总是把他带到那里去玩。妈妈玩妈妈的,他和孩子们一起玩。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三天,我就特别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我不知道。我看他有兴趣了,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呢!真是奇迹呀!我想。于是后来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李乐被我感染了。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

通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子能接受我。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我们的辛勤培育下快乐、健康成长!这也是我的个人愿望。相信我是最棒的!

课堂记录大学篇五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洋洋,说:“洋洋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a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阅读合作行动”。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分享阅读活动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儿童现有的经验、让儿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行动者、重视个体的差异、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与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跨不同发展领域的学习经验。因而分享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活动来进行,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或者可以成为一个主题活动。关注以往的“分享阅读”研究,能够很好的加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形式上多为读本阅读,幼儿更多获得的是语言领域的发展。笔者认为,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儿童视野所及的内容,凡儿童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儿童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分享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生活中开展“分享阅读”拓展活动的实践研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打通经验通道,激发阅读兴趣,使幼儿由个体阅读经验建构到社会经验共建,产生经验连接点,使幼儿会迁移、运用阅读经验。能够在拓展活动中大胆表现,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

课堂记录大学篇六

苏教版语文教学第三册中的《识字8》是让学生认识以“包”字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的“饱”“炮”“苞”“泡”这几个字。

师:(出示生字“饱”)谁来给“饱”字找朋友?

生:吃饱

生:饱饱的

生:饱满……

师:小朋友,老师买了一些豆荚,我们一起把饱满的挑出来。

生:(分组活动,挑豆荚。)

师:你们挑到饱满的豆荚了吗?把它高高地举起来。

生:(争先恐后地把豆荚举给老师看。)

生:这是瘪的。

师:对呀,买豆荚可一定要挑——

生:饱满的。

师:(出示生字“饱满”,让学生认读。)

师:瞧,这位小朋友上课精神特别饱满,坐得端端正正,眼睛一直盯着老师。来,你精神饱满地领大家读这个词。

生:饱满 (其他学生顿时都挺直了腰)

师:我们一起精神饱满地读这个词。

生:(声音响亮地)饱满

……

教学书写生字“包”: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仔细看电脑老师是怎样写这个字的?(展示“包”字的笔顺)看清楚了吗?自己试着描一个“包”字。

生:(描红)

师:谁来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

生: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长一些,把上面的部分包在里面。

生:横折钩和竖弯钩都要写得饱满一些,这样才好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而且还会用上刚才学过的“饱满”这个词,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在识字的编写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的形式去识字,其实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识字量多,学生容易混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教学《识字8》时,我也注重体现这一点。“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他们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我通过创设挑豆荚这一情景,让他们亲手摸一摸,体会“饱满”就是“丰满”的意思,又通过表扬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了解“饱满”的另一种含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饱满”一词的不同用法。在写字教学时,学生还能融会贯通,熟练地使用所学的词语。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记录大学篇七

老师说今天要做一块跟世博有关的'陶板。每个小组制作整块陶板的其中一块,要做到团结合作。老师把任务分配好后,就宣布开始。我们这组的任务是大半个小孩的脸和半个东方名珠电视塔。

我们四人一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团结合作,有的切、有的捏、有的搓、有的刻、有的粘,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在短短的20分钟内,终于完成了这五道工序:搓泥条、做泥片、雕刻陶板、安装泥条泥片、装饰陶板。于是,一个完美的陶板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把陶板交了上去,老师把九组的陶板拼在一起。我这才发现,我们这组的陶板是多么的完美:那半个东方名珠电视塔被我们装饰得非常耀眼,大半个小孩的脸栩栩如生。我们组的陶板在所有陶板的最中间,它与任何一块陶板都搭配得非常好,效果特别棒!

这堂陶艺课令我终身难忘。在这堂课里,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这不仅在做陶艺上是这样,在学习、体育比赛、劳动和工作上也是一样的。

课堂记录大学篇八

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但是有效的观察并不仅限于会看dd按照什么样的结构、角度和方式去看,还要求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和记录工具。后者相对地独立于观察的过程,具有自身内在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具有特定的类型和结构,并且反过来对观察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dd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观察记录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原始记录不描述内在的心理事件,而只描述“能够被充分定义为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可以从物理上确定的行为”(参巴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第43页),这些被描述的行为都应当能够得到操作性的定义,应当容易标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

2.表格记录。

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

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1)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该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记录个案幼儿的发展情况、园务制度和班级规范等成文条款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活动的整体概况、幼儿园各部门的一般活动情况等等,也就是日常进行的、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录应当进入幼儿园的管理,形成习惯性的制度,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幼儿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课堂记录大学篇九

学习课堂优秀记录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乔老师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乔老师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乔老师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完整优秀听课记录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头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齐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资料?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述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期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忙。

小学听课记录范文

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

1、引出机器人

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生:机器人!

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

2、倾听机器人的“话”

生:欢迎!

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新课标

1、感知分类

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生:东西多、乱。

2、帮一帮

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现在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么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请2—3组就行了)

(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4辆车是同一类的。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同桌可进行相互交流,使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

本站:我们的课程十分丰富多彩,有很多个学科,这让我们都充满了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我们的课堂》。

进入初中,我们的课程十分丰富多彩,一共有七科,它们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还有微机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这十一科都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

英语课上,老师准备的课堂笔记很充足。有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昨天不会的作业;有时候,老师陪我们一起背英语课文;有时候,老师让我们轮流背课文。每天,英语课上气氛都非常活跃,我们都非常喜欢英语课。

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没有听讲,被数学老师三次叫上去讲题。虽然数学老师非常严厉,但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数学课上还有很多乐趣,所以,我也非常喜欢上数学课。

语文课就更热闹了。有几次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者念的非常认真,其他同学都听得入了迷。

政治课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有时还会幽默的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让我们学习的更轻松,更快乐。

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历史史事,让我们更了解过去,更接近历史。然后还会给我们拓展知识点,开阔我们的视野。

地理课上,老师常常会在黑板上画图给我们讲解,随后再让我们自己背知识点。每当再上地理课时,老师就会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

……

这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课堂!

作者:七 (3)班 梦涵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一

师:口算下面10题。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

(学生练习。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

师饶有兴趣地数着:哦,不错,20位同学全对。真棒!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交流,几分钟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我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口算的能力。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笑)

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不急,等一会再表达。

二、跌入陷阱

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4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等试卷全部分发完后,大家同时看试卷,然后答卷)

附:综合测试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更多数学教案)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快!

(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六题,听课老师看后纷纷窃笑,估计很多学生要上当了。师善意地提醒:不说话,自己独立做)

生1(怒气冲冲):华老师,你耍我们。

师:我哪里耍你呢,为什么这样说?

师惊奇地说:哦,我真在耍你们吗?

生3(非常冷静):我认为华老师并没有在耍我们,因为试卷第一题是: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这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把试卷读完,如果认真读完试卷,应该可以看到第六题。

生: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生:还要认真读题。

师(感叹):你看,老师提醒你了,你没有读完,这能怪我吗?

(很多学生低头,自责状)

师:你说能不能在4-5分钟内把试卷做好?

生:能。

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

三、走出迷雾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完成第4、5、7三题,时间为6分钟。

(生独立解答。稍后进行第4题的反馈)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2:604=240(千米)

师怀疑地说:啊,还有不同的答案?认同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同意第二个答案的呢?(生举手表决)

师:哎,怎么这题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平时一直说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怎么出现不同的答案呢。

(生都低着头思考)

师:那你们究竟同意哪一个?同意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

(很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师: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那么,会画线段图吗?把问题标在哪里呢?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生(齐答):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师:我们一开始以为求什么了?

生4:以为是离乙地多少千米?

师:刚才做这一题,最关键是把题目认真读完。当你看完题后,把图画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不好意思笑了)

师:做完这题有收获吗?

(生点头)

(一生举手)

师:你第一个勇敢地举手,请你说。

生: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

师:接着是省略号,什么意思?(生解释)题目意思明白了,那现在会做了吗?

生1:我是这样做的:

55+65=120(米)

120=10(分)

24010=2400(米)

师:跟他一样答案的举手。(很多学生举手)除了这个答案,还有什么答案?

生2:还用55+65=120(米)

1200120=10(分)

24010=2400(米)

24002=4800(米)

生1:小狗用的时间就是10分钟,再用速度乘时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间,就是小狗走的路程。

生2:我以为小兵也带了一条狗。

生齐说:看清楚,仔细读。

师:很好,这题确实可以这样理解,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有可能两人都带小狗,也可以理解为小明带着一条狗。两只狗,就走了4800米。我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可不是华老师有意设计的。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最后一题,谁来汇报?

生1:43.2=12.8(平方米)

12.8+2.8=15.6(平方米)

15.60.4=6.24(千克)

(其他同学笑了,看出来第二步好像不对)

师:哦,别说人家错了,还有不同想法就大声说出来。

生2:43.2=12.8(平方米)

12.8-2.8=10(平方米)

100.4=4(千克)

师:好!孩子,还有不同答案吗?很好!哪个答案对呢?

生:第二个答案对!

师:第一个与第二个不同在哪里?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本领。

生3:他们解题中的第二步不同:上面是加,下面是减。

师:对,区别就在这里。那究竟应该是加上2.8还是减2.8,减还是加呢?

生4:应该是减,因为窗户上不要涂漆,应该用减法。

师:说得真逗!窗户上不要涂油漆,所以要用减法。那这题应该选哪个结果呢?

生:应该选第二个。

师(故意放慢速度):第二个答案是对的?

生5(很自信):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里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要求南墙刷上彩漆。这样就必须知道房间的高,而题目里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发言精彩,全班学生主动鼓掌)

师微笑着说:佩服,真佩服!我有两层佩服;一是发现刚才大家做试卷时,他只做了第一题,后面没有做,我猜他在认真审题了;二是发现在大家声音这么高,意见这么集中的时候,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很不容易的。掌声!请大家为他鼓掌!

四、交流收获

师:上完这节课,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生1:审题时看清楚题目,不能盲目下笔。

生2:看题目的时候,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师(板书:审题):那怎么审题呢?

生3:仔细读条件,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是不是相干。

生4:做应用题时,看问题最后求什么?就像刚才第4题,实际上仔细看了,就明白了。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窃窃私语)

师:从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不能想当然,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盲目判断,经验有时候也会害了我们。(师放慢了速度,与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步要认真把题目读完,第二步分析题目里的条件、问题,还要注意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当然,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技巧,我们以后再交流。下课!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二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据心理学家测试,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五分钟。比如,我们班的胡明灿同学,课堂上呆不了五分钟,就会低头扭腰玩手指等小动作。所以,在课堂上,有经验的老师会把重要的内容赶紧在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这五分钟内讲完,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现在的一节课一般是四十分钟,五分钟以外的时间呢?怎么办呢?有的老师会让孩子不断强化练习来巩固前面五分钟所学的内容,这诚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后果却是学生对课堂的越来越厌倦,久而久之,就会在内心产生不自然的反感。有的老师会在这个时间里设计很多小活动,期望重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诸如拍手歌,开火车等。这样的活动,一次两次还会有一些效果,重复的次数越多,效果也会越来越弱。总之,不管老师们想尽什么办法,课堂的效率依然越来越低。

再看下让大家又爱又恨的电子游戏,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一旦玩起电子游戏来,注意力是那么的集中,那么的专注。特别是网络游戏,带给大家更多的代入感,体验感,往往很容易就沉浸于其中。时间就在那不经意间流逝,回到现实,感叹这一刻怎么过得如此之快,仿佛就只是那么一小会儿的时间,一看钟表才知道已经过了一两个小时了。更别说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游戏迷,更能通霄达旦的玩。记得当年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未上小学就对电子游戏沉迷了。当时,我就是思索,与上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能把孩子拉回来呢?要是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孩子的学习可就全完了。幸好我及时发现了当时游戏的奥秘:由于年代的限制,那时的游戏都很简单,只要有通关秘笈,一下子就可以玩到大结局。于是,只要孩子一上手新的游戏,我马上找来通关秘笈,让孩子立即可以直到游戏结局。他很快就没有了玩下去的兴趣。大概这就是游戏所赋予的天生魅力吧。

把课堂与游戏这么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注意力为什么有这样大的不同?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专注,这时,是极容易疲劳的。所以,老师就只有把那么短暂的五分钟利用好,才能有好的效果。游戏就穿插于课堂教学当中,导入新课时应用游戏,新课教授时穿插游戏,练习巩固时使用游戏。但是,在游戏里,学生的专注度特别的高,持续时间那么的长,反而没有什么疲劳感,事后游戏者还能持续兴奋。

多年前,我在公开课时,为了不与别人同俗,设计了一款别出心裁的小游戏。当上课铃响起,学生走入课室,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可能还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情绪当中。我就对学生提问:你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告诉老师,老师就会知道你心中的梦想。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课堂就是游戏,游戏就是课堂?岂不是少了老师的烦恼,也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了。因此,像悟空识字,玩转拼音,计算通等学习型游戏应运而生。照理说,这样已经皆大欢喜了吧!但是,学生对这样的游戏嗤之以鼻,很少有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更加强调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二者都注重激发参与兴趣和挑战自我的欲望,都注重合作学习,都注重活动体验。正因为这样,才让学生觉得,参与了知识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了。到现在为止,不管网上说的学习游戏有多么的有效有趣,都没有能达到让游戏与课堂的完美融合。这只能让我们期待着,有一天,真正让知识与游戏能完美结合。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三

生: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生:(哈哈大笑)不对,不对,那是白居易的诗。

师:奥,杜甫也有写草的诗,不过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寄寓深沉的忧国之情。

师:杜甫,乃千古诗圣,其诗沉郁顿挫,是诗的大家,他的诗多忧时伤世之作,多忧愤感民生多艰之篇,读杜甫我们会为之深深感动,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春望》,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生听录音一遍,随录音小声读,教师范读指点,学生读感受诗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的内容。)

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时值安史之乱,杜甫身陷长安,感受到这场变乱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于是吟出这首绝唱。诗使我们感到沉重和忧伤,悲愤与痛苦。你能否谈谈自己对诗的体会及由诗句引发的`感想。

生:使我感动的是第二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是为国破而感,“恨”是为离散饿日恨,而“感”至于“花”也见泪,“恨”至于鸟也惊心,可知,此“感”此“恨”非平常之恨,是深沉的感和恨。拟人手法的运用特精彩。实际由物写人写情之作在唐诗歌中很多,你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出喜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深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清幽。

师:是的,我也由此想到:“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写出眷念。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道出羁旅之愁。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意境开阔,更有壮志满胸。

……

……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学生想象,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勾画人物,表达情感。)

后记:

诗是可以拓展的,由此及彼,贵在恰当、适度。

诗是应该朗读的,读的激情澎湃,读的神思飞扬,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感受节奏和韵律,感受深深的情,殷殷的意。

诗的标高是什么?是学生喜读,爱读,读出情趣,读出感受,读出飞翔的想象。

若此,教师不用一点点拨之功、激发之功、积累之功行吗?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四

由于蛋糕店是我们班新增的游戏,所以在游戏前我先和幼儿讨论了蛋糕店的一些规则,大致与以前的点心店相同,但是蛋糕店有成品蛋糕,这是一个自助的购物区,顾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成品蛋糕后,到收银台付钱就可以了。游戏开始了,我以顾客的身份走进蛋糕店,这时,娃娃家的苏苏抱着娃娃走了进来,挑了一个成品蛋糕走了,紧接着,陆续来了几个顾客,都来买了我做的成品蛋糕,没一会儿成品蛋糕就卖完了,但是幼儿自己创意的蛋糕没人买,我问李徐丞:“你为什么不买刚做的新鲜蛋糕。”李徐丞说:“这些做的不好看。”

分析策略

由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做蛋糕,所以并不熟悉方法,而且我一下子提供的材料太多了,幼儿反而挑花了眼,乱七八糟的都堆在了一起。我想,让幼儿做出好看的蛋糕应该先丰富他们的经验,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给幼儿们欣赏了不同的蛋糕,有卡通的、有花的、有日式的、有各种不同口味的,而且还在墙上贴上了一些成品蛋糕的图片,这样,幼儿在制作蛋糕的时候有个参考。而且我决定在下次开游戏的时候,自己扮演一个糕点师的角色,与孩子们一同制作,让幼儿知道做蛋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然后再渐渐自己创意。而投入的材料,不用一下子投入太多,太杂了反而不好看,可以先投入一到两种材料,如皱纹纸、橡塑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五

今天下午,天空飘着小雨,眼前灰蒙蒙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到郁闷。可是,在我们六(3)班教室里,却是欢声笑语不断,温暖多多,与这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玩的是经典的抢凳子游戏。李老师先讲解了规则:七个人六个板凳,随着敲黑板的节奏走动,声音一停,所有人抢坐凳子上,没有坐上去的人out,然后依次排列,看最后谁留下来,谁就是“王者”。

接着游戏开始了。参加的人有田子杰、付制江、陈柏兆……其中,最有胜算的是石若林同学。他体型庞大,一个人能坐两个凳子,可以轻易把其他人挤出去。他们开始随着李老师敲黑板的“咚咚咚咚”的节奏走动了起来,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密,时而疏,他们的心随着这节奏放松又紧张,生怕自己一个反应慢就out下去。“啪”突然,音乐停了下来,他们应声而坐,“哈哈”同学们的笑声响起。果然,石若林一马当先,一屁股坐了三个凳子,比我预想的还要厉害,一下子淘汰了三个人,那三个人欲哭无泪的回到了座位上,谁让他们遇到了一个大胖子呢!

游戏还在激烈的进行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赛点来了,只见赛场上只剩下两员大将,田子杰身体小,反应快,石若林力气大,体型宽,他们两个势均力敌,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争着抢着想看他们的生死决斗,到底会鹿死谁手?大家拭目以待。开始了,开始了。只见节奏响起,田子杰和石若林互相瞪着对方,表情凝重,生怕自己得不了第一。此时,我知道,他俩心里一定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啪”,节奏停了,田子杰反应迅速,一个“潜龙腾渊”占住了有利地形,石若林也不甘示弱,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真有遮天蔽月之势,同学们连连喝彩,连李老师也忍不住叫好,但是石若林怎么也没想到,田子杰被扔出去的同时,居然把凳子也抱走了,“……”石若林一时无语,同学们也愣了三秒,随后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笑得捂着肚子,有的笑得趴在了桌子上起不来……李老师拼命忍住笑意,大声说到:“田子杰胜!”同学们一边笑一边鼓起了掌。

作者:鲍奕杉

公众号:蓓蕾校园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六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小组承担的安康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研究》顺利的进行,我们设计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学生问卷调查表》,课题组成员于20xx年12月24日,深入汉滨区a口镇建安九年制学校进行实地教学情况的观察并和教师座谈,同时,对初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问卷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组织与实施:

本次问卷调查就学生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目标、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共设计了29个选择、观点分析题,深入、细致、真实的了解学生课堂学习与评价的实际状况,这对于优化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下一步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评价指导提供比较真实的依据。

二、对象与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了小样本的方式,随机选取初中三个年级3个班50人,进行无记名取样调查,采取现场答卷,当场收取。现将问卷调查的要点问题分析如下:

1、关于“你的思品课教师在开展完活动后会进行反馈、会评价学生吗?”这一问题,有85%的学生选择了“有时会”,选择“经常会”的学生只有10%,“从来没有”占5%。

2、关于“有同学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回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10%的学生回答“对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只有5%的学生认“为了获得好成绩”。

3、关于“你最希望老师上课时?”这一问题,“多组织课堂活动,多联系生活实际”占80%,选择“拓宽知识面,深化理论的讲解”占15%,“常使用多媒体手段”这一情况仅占5%。

4、关于“你认为影响思想品德课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有85%的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16%的学生选择“学生”个体,4%的学生选择“是否考试并计分”。

5、关于“思想品德课老师评价你们的学习方式是?”65%的学生选择“日常观察”,33%学生选择“测验考试”,2%学生选择的是“作品展示或者现场操做”,“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情况反馈为零。

6、关于“你认为一名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是?”86%的同学选择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还有10%的同学选择“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的学生选择“扎实的专业功底”。

7、关于“课堂上,你的思想品德课老师最擅长的教学方法?”有35%的学生回答“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45%选择“以讲为主”,15%选择以“辅导学生自学为主”,以“活动为主、即时评价”只占5%。

8、关于“当某位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老师的反应是?”85%的学生选择“予以表扬”,14%的同学选择“不予以表扬,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1%学生选择“对后进生则表示出不信任”,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教师的即时评价还是肯定的。

9、关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85%的同学选择了“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和考试等多种形式”,10%学生选择“只有平时考核”,5%选择“考试评价”。

三、评估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了解反馈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近年来,a口镇建安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探索,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该校思品课教师多次参加了市区级优质课比赛,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是:

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很强。自主学习、兴趣学习等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都已扎根,同时,学生希望老师能用客观、平等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意愿强烈。

2、教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反映突出,要求不能局限于文本教学,而应当有更多的实践行动。

3、从学生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对初中思品学科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生活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这样进行教学,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给予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思品学科的功能和作用。

4、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功能化,使学生增强信念,树立信心。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全程参与学习,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分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成绩、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老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课堂上生生、生师之间能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能对学困生另眼看待。

四、改进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评价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作用,思品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

1、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上,要坚持“三个维度”的导向作用,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要真正体现出“以学论教”的思想。

2、结合思品课教学实际,破除考试分数评价的单一模式,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社区评”等方式,要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完成教室及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小组及班级管理工作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长中的学生。

3、在课堂教学中,要凸现思品课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能及时的反馈。如: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采用激励性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给学生以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4、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有少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定学”,习惯于“满堂讲”。平时很少表扬激励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思品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全面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带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记录大学篇十七

一、先检查预习,看学生是否按要求熟读课文。

二、介绍背景

师问:促织是什么?你们小时候见过吗?

生1:见过,一种昆虫,也叫蟋蟀。

师问:《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生3:借花妖鬼怪来写社会的书。

生4:虽说比较荒诞,但也有比较现实的地方。它揭露统治者劳民伤财,是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师:“志异”是什么意思?

生答:记录怪异之事

师补充:“志异”也是一种揭露现实的手法。“聊斋”是书房名,古人常有此雅兴,以书斋为文集名。

师:相对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教师再简介蒲松龄屡试不第、供茶水听故事的经历。现在,我们的学习非常紧张,读长篇可能没时间,读《聊斋》中的短篇故事还是非常合适的。

鬼怪在《聊斋》中是美丽的、有情的。(也许是由于上了体育课,学生有些不在状态,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于是,教师以亲切平和的语调娓娓道来。)

三、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5分种后,师问:你们看过完了吗?我来检查一下字词,请翻译几下几个句子:

1、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先让一学生试译,教师更正、补充。

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末段,并逐句翻译这一段。

教师再指名学生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给课文分段。

师问:那第9段属于什么?

生5:作者的评论。

师问:种笔记体的评论模仿什么写法?

生5(想了想,回答):《史记》每一篇结束后有“太史公曰”。

师问:你们对这样的划分有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也许是因为学生手头有参考书,这个环节很快完成了,没有争论,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讨论情节特点

师:在一篇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

我们用小说分析的方法从各部分找出人物的描写。布置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的空白处做一些批注。

生6:我觉得在发现促织前后,成名的感情是由懊恼到惊喜。

教师要求他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论证。

生6读“忧闷欲死”“惟思自尽”“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备极护爱”等句。

生7:我读出了蟋蟀对于这一家人的重要性。

生8:社会很黑暗,官吏们全然不顾百姓疾苦。

生9:官吏的压迫把亲情都异化了。

下课铃响,教师: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小说的情节、结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师:本文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找不到蟋蟀,成名受刑:悲;驼背巫指点,找到好蟋蟀:喜;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蟋蟀:大悲;儿子魂化蟋蟀,屡战屡胜,最后令成家飞黄腾达:大喜。在这样的情节变化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教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以低表示悲,以高表示喜,以更低表示大悲,以更高表示大喜。)

生1:儿子变成促织,神话色彩很浓,而且故事起伏很大。

生2:我喜欢第7段,斗蟋蟀的场面,人物的心理变化落差很大。成名和村中少年以及围观者的情绪变化都维系在一只小小的蟋蟀身上,既可笑又可悲!

生3:我也觉得第7段最精彩,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去,一直为成名的小蟋蟀担心。

师(点评生3):你的情绪也在随主人公的悲喜而起落。

生4:我过这个作品改编的木偶剧,斗蟋蟀的场面挺有趣的。

生5:我看到的是比较伤感的地方。成名爱蟋蟀比爱儿子更多。儿子尚未苏醒,“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变不复以儿为念”,对骨肉的担忧倒在其次。宠物竟比人的性命更重要!

师:儿子化成了蟋蟀,小说中有没有铺垫?

生7:有。“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不再象往常那样活泼精神。

生8:我认为小说原文更能揭露现实。

生9:一只小虫就能改变人的命运,皇帝喜欢玩蟋蟀,却不知因此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原文前后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师:这个故事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安排这样的结尾吗?

生10:我认为作者是想表现朝政的昏庸,皇帝玩物丧志。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无因喜以谬赏。”而文中的皇帝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原文的结局更能抒发作者对身处这样的社会的无奈和对统治者随心所欲滥施赏罚的愤慨。

生11:我不同意。悲剧结局也能体现皇帝的昏庸。就因为偶尔想玩一样东西,未必不过此即忘,却害了百姓家破人亡。这样的结局也不一定就差。

生12:我还是认为原文好。因为这样处理能体现出人情冷暖。儿子心中有亲情,为报答双亲而魂化促织,但成名眼中只有钱只有权势。我从中读出了人情的冷漠。

生13:我认为还可以增添皇宫斗蟋蟀的细节,更能说明“天子一跬步”,百姓的命运由贫到富的过程。

生11:我以为悲剧的结尾更能感染人。可以启发读者从小人物的悲剧想一想社会的黑暗。

生14:以悲剧结尾固然能打劫人,但以喜剧结尾更有震撼力,更发人深省。

师:回到课文的结局,你从文中读出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生15:以喜衬悲,使悲剧更显悲哀。所以我以为结尾不是喜剧,而是比悲剧更悲的悲剧。

生16:“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即忘”,然而成名等小老百姓的命运却已经转了几个来回。

师:你以为百姓的命运始终掌握在天子手里,是吗?

生17:我认为成名比较麻木,他没有反抗意识。

生18:我以为文章的主旨是对上层统治者的抨击,以喜剧结尾更能突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师:作者同情百姓,何以见得?

生19:作者安排成名一家过上了“裘马扬扬”的生活,说明他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过程好一点。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安排能体现作者的同情?

生19:因为文中说“天将以酬长厚者”。

时间已经接近下课。教师总结如下:

志异小说的“荒诞”,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因天子的“谬赏”,结果“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他非常含蓄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控诉。

另外,这篇小说的结构也给我们峰回路转的印象,“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不希望别人看到开头就猜测到结尾。

小说就意义来说,是揭露人贱虫贵这种荒诞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其实这样的事不独发生在古代。现代社会也有重宠物而轻人命的,至于重名利等外物而轻内心世界的就更多了。“读小说就是读人物,读社会”。现在请齐请第9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布置作业:请阅读《读本》第341-344页的《影视作品的欣赏》,读后做练习四:选一个小的片断,改编成戏剧小场景。

[文学论坛课堂记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105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