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广东旅游导游词篇一
珠海红树林主要分布淇澳岛、横琴岛和红旗西堤、磨刀门和鸡啼门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于淇澳岛西北部大围湾的湿地面积最大,是目前该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连片的林分,树高4-6米。
它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
据新近的调查显示: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内共拥有底栖动物5纲14目48科103种;鱼类1纲10目41科90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25目,58科1 56种(含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动物15种)。同时,保护区境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珍稀濒危动物共计1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2.8%,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中华白海豚),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如虎纹蛙、鸢、风头鹰、赤腹鹰、松雀鹰、水獭等),淇澳岛保护区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和在此停留的候鸟,这些种类许多都是国际协定中的保护鸟类,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34种鸟类,占候鸟保护协定总数(227种)的15%;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的16种鸟类,占中澳候鸟协定总数(81种)的19.8%,此外,区内还具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确定的物种20种。另外,还有广东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17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13种。
可以说,淇澳岛的红树林保护区极具申报省级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珠海市政府去年已向省政府申报建立广东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淇澳岛开展的围海养殖、海洋捕捞和路桥工程建设严重破坏了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资源。
从1999年起,珠海市政府每年拨专款120万元,实施淇澳岛红树林红树植物群落的引种扩种工程,陆续从海南岛引进海桑、木榄、红海榄等,极大地丰富了淇澳岛的物种多样性。淇澳岛的红树林经过珠海市政府连续5年的投资建设,从开始只有32公顷发展到目前的533公顷,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扩种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成为目前国内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为加强珠海市湿地红树林资源的建设、保护和管理,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合理开发,改善沿海湿地红树林生态环境,珠海市于20 20xx年4月始建淇澳岛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并被列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2 000-20xx年建设发展规划》1号,明确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沿海滩涂红树林和候鸟。珠海市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珠海市湿地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并于去年12月起正式施行,明确由林业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工作。
根据该《珠海市湿地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珠海市“鼓励单位和个人种植红树林,并对有功者给予奖励”。
广东旅游导游词篇二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跨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分为 72个保护小区,成带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状分散分布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滩涂,总面积 20xx8.8公顷 。
保护区西北以高桥片(高桥红树林)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 °44 ′ 9〃 - 109 °56 ′ 10〃,北纬 21 ° 9 ′ 19〃 - 21 o°34 ′ 15〃;
东北以官渡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 0°21 ′ 51〃 - 110 °38 ′ 19〃,北纬21 °6 ′ 29〃 - 21 °27 ′ 27〃;
最东以湖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 °6 ′ 35〃 - 110 °30 ′ 19〃,北纬 20 ° 48 ′ 5〃 - 21 °7 ′ 53〃;
东南以和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 °17 ′ 49〃 - 110 °27 ′ 40〃,北纬 20 °34 ′ 11〃 - 20 °43 ′ 48〃;
西南片以角尾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 ° 41 ′ 20〃 - 110 °12 ′ 15〃,北纬 20 ° 14 ′ 6〃 - 20 ° 52 ′ 19〃。
本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此外,保护区内拥有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鹤类、鹳类、鹭类等水禽及其它湿地动物,据初步统计,仅鸟类就有82种,其中留鸟38种、候鸟44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湛江保护区位于北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南部为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 23℃,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4℃。年均降水量1534.6mm,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集中在 4 ~ 9 月份,也是台风暴雨季节,多有雷暴,台风带来暴雨和海浪冲击海岸,其破坏能量巨大。湛江保护区所在的雷州半岛地势比较平坦,海岸线弯曲复杂,近海岛屿众多,除半岛南端海岸较崎岖外,东西两面及邻近海岛的海岸均为坡度很小的海滩。
红树林沼泽起源于天然海岸沼泽湿地。河流有鉴江、九洲河和南渡河。各条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淡水和陆地上流失的营养物质及泥沙流入大海,河流淡水与潮汐咸水交汇处的水质盐度呈梯度变化,大致在 1% ~ 3% 之间,咸淡程度主要受潮汐周期性变化及降雨季节影响,河口湾处的不同盐度海滩为耐盐能力不同的红树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立地。雷州半岛东、西两岸的潮汐类型不同,东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西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日潮。
红树林沼泽的土壤多为浅海沉积、潮汐及河流搬运的堆积物在红树林生长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盐渍沼泽土。湛江保护区在抗御台风、减缓潮水流速、促淤造陆、保护堤岸、吸收转化污染物、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生态作用。1990 : 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xx 多公顷。
广东旅游导游词篇三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跨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分为 72个保护小区,成带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状分散分布于广东省雷州半岛沿海滩涂,总面积 20xx8.8公顷 。
保护区西北以高桥片(高桥红树林)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 °44 ′ 9〃 - 109 °56 ′ 10〃,北纬 21 ° 9 ′ 19〃 - 21 o°34 ′ 15〃;
东北以官渡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 0°21 ′ 51〃 - 110 °38 ′ 19〃,北纬21 °6 ′ 29〃 - 21 °27 ′ 27〃;
最东以湖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 °6 ′ 35〃 - 110 °30 ′ 19〃,北纬 20 ° 48 ′ 5〃 - 21 °7 ′ 53〃;
东南以和安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 °17 ′ 49〃 - 110 °27 ′ 40〃,北纬 20 °34 ′ 11〃 - 20 °43 ′ 48〃;
西南片以角尾片为主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9 ° 41 ′ 20〃 - 110 °12 ′ 15〃,北纬 20 ° 14 ′ 6〃 - 20 ° 52 ′ 19〃。
本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此外,保护区内拥有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鹤类、鹳类、鹭类等水禽及其它湿地动物,据初步统计,仅鸟类就有82种,其中留鸟38种、候鸟44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湛江保护区位于北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南部为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 23℃,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4℃。年均降水量1534.6mm,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集中在 4 ~ 9 月份,也是台风暴雨季节,多有雷暴,台风带来暴雨和海浪冲击海岸,其破坏能量巨大。湛江保护区所在的雷州半岛地势比较平坦,海岸线弯曲复杂,近海岛屿众多,除半岛南端海岸较崎岖外,东西两面及邻近海岛的海岸均为坡度很小的海滩。
红树林沼泽起源于天然海岸沼泽湿地。河流有鉴江、九洲河和南渡河。各条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淡水和陆地上流失的营养物质及泥沙流入大海,河流淡水与潮汐咸水交汇处的水质盐度呈梯度变化,大致在 1% ~ 3% 之间,咸淡程度主要受潮汐周期性变化及降雨季节影响,河口湾处的不同盐度海滩为耐盐能力不同的红树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立地。雷州半岛东、西两岸的潮汐类型不同,东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西海岸的潮汐为不规则日潮。
红树林沼泽的土壤多为浅海沉积、潮汐及河流搬运的堆积物在红树林生长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盐渍沼泽土。湛江保护区在抗御台风、减缓潮水流速、促淤造陆、保护堤岸、吸收转化污染物、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生态作用。1990 : 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xx 多公顷。
广东旅游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海口市演丰镇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有朋友会问,这红树林为什么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呢?
因为,这些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群落,之所以称为红树林,只是因为在植物学上它们属于红树科,树皮内部和木材常呈红褐色。其实它们的枝叶都是深绿的。
站在海岸上远远眺望,只见一片浩瀚的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在海水中摇曳。退潮的时候,整片树林的树干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宛如一道永不凋萎的绿色长城,在海中巍然屹立。涨潮时,红树林休浴在温馨的海水之中,只有青翠的树冠在微风中飘荡,活像浮在海上的绿洲。旅游者可以乘坐游船,顺着宽约50米的沟漕行进,观赏一丛丛红树林,十分奇妙
红树林在我国的分布,以浙江南部为最北界线。红树林并非单一树种,而是品种繁多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的大家族。除了海莲、角果木、红茄冬、秋茄、红树、木榄等乔木外,还有老鼠勒、桐花树、白骨壤等灌木了解,世界各地共有红树林23科81种,而在海南岛就有23科41种,其中有8个是海南岛独有的珍贵品种。而我们所看到的东寨港红树林就有16科52种。海南全岛共有红树林面积4772公顷,占全国的33%,是全国红树林种类最多、分布和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具有红树物种多样、古老、濒危、集中分布、保存完整的特点,在世界红树林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旅游和科研价值。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54公里。面积3337多公顷。由于东寨港地处热带北缘,红树林一般显得矮小,树高可到10米
红树林是一种很奇特的植物群落。主要有三奇,请大家注意观察。
它生长在热带海边沉积滩涂上的红树林,涨潮时被淹没,只有绿色枝叶露出水面,成为海上绿洲。它耐湿、耐高温、耐强光、耐盐碱。为什么红树林浸渍在盐分很高的海水里而不枯死呢?这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第一奇,就是它的枝叶表皮有排盐腺,能够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当然那些细小的排盐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第二奇,就是独特的胎生现象。它的果实在母树上成熟后并不落地,仍然挂着,并且适时发芽,待到长出幼苗后,才脱离母树,落地生根。因此有人戏称它是"胎生"植物。幼苗脱离母体时,尖尖的一端坠落于淤泥中,数小时后即扎根生长,不怕涨潮被淹。即使被海浪冲走而随波逐流,遇到海滩数小时后仍可生根,成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奇就是特殊的根系。它的根部很多是树干基部长出的密集的支柱根,直插泥滩之中;有的则是树干基部膨大,增宽增高,形成板状根。,红树林的叶子碧绿柔美,树冠浓密而有序,结构紧密。暴露在地面上的发达的丛状树根粗大而曲长,互织互绕,紧紧地抓住滩涂,顽强地抵抗着风暴和海浪,是护卫堤岸的天然屏障,因而被称为"海岸卫士"。
正是由于它的发达根系和茂密枝干,才使它能够稳稳地固定自身,抵挡狂风巨浪的袭击。就算是强台风掀起的狂澜巨涛,在它的面前也威力大减,无形中起到护村庄、保农田、固海滩的作用。东寨港有一颗占地约10平方米的红树,主干直径只有十三四公分,高不过三四米,却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了,伸出来的支柱根达400余条,就像一片小树林一般,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鸡笼罩"。红树林大都生长于淤泥深厚的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海滩上,沉没在水下的树枝与根叉纵横交错,对河流和潮水带来的泥沙有促淤作用,所以扩大了滩涂面积,不断开拓出一片片新的陆地,被人们称之为"造陆先锋"。正因为红树林是"海岸卫士"和"造陆先锋",海南省人大专门制定法规,划定保护区,给予特别保护。
此外,红树林还有"天然养殖场"之称。红树的花、果、叶、枝等掉落物可溶性达80%以上,而且可溶时间短,腐烂后滋生大量浮游生物,成为鱼、虾、蟹、贝等的食物。在红树林下面,由于风小浪低,又有足够的食料,成为鱼虾蟹贝的乐园。树干是贝类的附体,根部则成为蟹类和泥鳝打洞栖息的场所。凡是红树林生长茂密的海边,水产资源都极为丰富。您到东寨港去,就一定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海鲜,那里的血螺(泥蚶)属全岛之冠。红树林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可作鞣料与染料,可制药、制糖,叶是好饲料,木是好木材。
革命战争年代,东寨港红树林是掩护革命者的"青纱帐"。当年的中共琼北地委、琼山县委就设在这一带,借助茂密、深广的红树林的掩护,与敌人周旋。
在东寨港观赏"海上森林"的同时,还可以就便凭吊就在保护区内的海底村庄。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市演丰镇、演海镇的一些地方族谱记载,东寨港原来只是一条约三米宽的浅沟,人们来往可涉水而过。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20xx年7月13日)发生7.5级的琼州大地震,震中就在现在的东寨港,烈度达10度。刹那间陆陷成海,72个村庄沉没,形成今日汪洋一片的东寨港。现在遇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还可以看到沉陷在水底的村庄遗存的水井、臼椿、坟墓、牌坊和过往的石桥等。这种在地震中陆陷成海的现象,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少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6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