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西博物院参观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7:27:13
精选山西博物院参观范文(14篇)
时间:2023-10-31 17:27:13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一个归档的过程,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总结时要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这样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整理信息。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您带来灵感。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一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参观河南博物院,我了解到了中华璀璨的历史。博物院里珍藏着上有远古石器时代,下至民国的文物。河南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像、钱币、书画等重点保护文物,有的精美绝伦,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古色古香,有的价值连城。特别是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让人叹为观止。

骨器中有一件“中华第一笛”美称的骨笛,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中华最早的笛子就是它。还有象牙萝卜、象牙白菜两件艺术品造型精美,萝卜由深到浅的红色直至下端的象牙很漂亮,连萝卜根须上的泥土都清晰可辨。白菜翠绿鲜嫩,叶子脉络清晰,显得生机盎然。趴在白菜叶上的蝈蝈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十一面六臂观音像,有十一张脸六只手,神态自然逼真。我还看到了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起源。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有着无数的英雄史诗,演绎了璀璨的华夏文明。看了河南博物院,我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感到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二

8月1日天气:晴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在雄伟威严的皇家宫殿里,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寻找传说中的辉煌与奢华。我们看皇上上朝的地方,森严肃穆的大堂里,似乎还可以听到文武百官高呼万岁的场景。看皇后妃子们的寝宫,她们的后花园,仿佛听见她们嘻笑打闹的快乐声音还在回荡。看着这些神奇的建筑,好多外国友人发出惊奇的声音,当我用英语和一个外国小男孩打招呼的时候,他拿着照相机要他爸爸和我们一起照相,当他用羡慕和崇拜的眼神给我看我们在一起的亲密照片的时候,我真的好骄傲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参观故宫博物院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三

周末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故宫博物院参观,里面有许多我不知道也从没有看过的.文物,我还留下了一堆疑问。走进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前,第一个最先看到的,是一个黑黑大大的“鼎”约一公尺高,我不知道这个鼎,如果放在古代装什么比较适合。

里面有很多的展览区,我看到了古时候的青铜器,大部份的是生活用的物品,例如:镜子、酒杯、摆件、鼻烟壸、柜子……。爸爸还猜想古代人的寿命不长,可能是青铜器害的,因为重金属使用过量,但是,我觉得是古代人的医疗不发达,才会让人没办法有效治疗。

最亲切的就是许多大大小小的“鼎”,我的名字里也有这个字。古代的鼎,有的装饭、有的装水、有的装酒……。另外,我看到斝,有一样酒器让我印像深刻,那样斝的顶端刻了一个跟太极图案很像的标志,原来它的意思是双龙,也就是如祥的意义,古代的技术雕刻的工法非常精致,让我想像不到技工师父,是拿什么样的工具做成的呢!

古代的书画展览也好令我赞叹,“书法”古人一定写的比现在人写得优雅,但是,历史的记载史、古代的地图……,能画出这样的东西,还可以用来治水、防治敌人入侵,真不容易啊!因为古代可没有卫星,更没有飞机可以居高临下看的一清二楚,也没有千里眼一眼望穿,万一整治河川时,地形又不一样了……,让我很敬佩古时候的人充满智慧。

故宫博物院真的好大,有很多历史纪念的文物,等我再长大时,我一定要逛完整个故宫博物院,好好欣赏里面的宝物。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四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院之一。其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1920__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极力主张下,成立了“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馆址设在开封市三圣庙街。1920__年5月,更名为民族博物馆。同年10月举办《民族模型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30年12月1日,复名“河南博物馆”。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颁布“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明确了博物馆的性质,设置了机构。

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馆藏主要文物5678件,辗转运至重庆。日伪时期,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1940年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携5119件文物运往台湾。

1948年,开封解放,本馆获得新生,举办了一些专题展览。1953年,中央文化部明确本馆为地志性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随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人民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河南省博物馆通过捐赠、发掘、调拨等,进一步充实了文物藏品,为配合社会主义建设举办了许多陈列展览,并在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成为全国著名博物馆之一。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国家投巨资3亿元人民币,在郑州农业路建设新馆,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新馆于19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5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本院在陈列展览、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和群众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五

10月26日,我们三年级全体师生去参观无锡市博物院。

来到博物院门口,我们排着队伍有秩序地进入博物院大门,跨进大门,啊!好气派的大厅,宽敞明亮,亮晶晶的地面可以照出我们的人影。

我们随着导游姐姐进入参观地点,开始观看博物院的展品。这里的成列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我不太懂这些成列品。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科技馆,这里的设施我们特别感兴趣,进入第二层楼的展览馆,我们看到了人的消化系统,在旁边的屏幕上,演示着人们的消化过程,使我知道了我们吃进肚子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看完,我又转到后面,看见有一部跑步机,我上去跑了8圈,结果热的我满头大汗,我还以为自己创造了记录呢,可是有谁知道在我前面已经有两个人超过我了。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最长,因为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家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上车,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六

今天,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日子,我们这次去的是故宫博物院。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故宫博物院就是明清时代的紫禁城,后来经过修筑,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我仅仅只在电视中看到过紫禁城,这次有机会亲眼看到紫禁城,我真是拭目以待。过了大概1个小时,我们便到了我期待已久看到的故宫博物院。

我们是从午门进到故宫博物院的,午门高大雄伟,足有3、4层楼那样高。午门看起来十分美观,因为左右对称,所以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来到了太和门,太和门虽不如午门那样高大,但是太和门建造起来,一定比午门精细,太和门上有许许多多精细的图文。顾名思义,太和门里面一定就是太和殿了。太和殿是非常有名的,它是三大殿中的正殿,俗称金銮殿。殿内的地是由俗称金砖的细料澄泥方砖铺成。就是由于太和殿的做工精巧才得以名气。太和殿的'雄伟及设计吸引着我,使我久久立在太和殿前,感受太和殿吹来的风。再往里走便是中和殿了,中和殿不雄伟,但会觉得清爽、小巧。它像一个小亭子,但不是一般的亭子,这亭子石柱上的每一个图文都十分精细,都是用古代最优秀的工匠雕刻而成的。我们又到了保和殿,保和殿的基座不如太和殿大,但是保和殿上下一样大,让人觉得保和殿很方正。下一个景点就是乾清门了,乾清门最为显眼的是左右两边的围墙,由远到近,从宽到窄。有种拥抱的感觉,让人觉得很开阔。里面一定就是乾清宫了,乾清宫是个重要的宫殿,它是清代皇帝死后的停柩之地。再往里交泰殿,它和中和殿差不多,但是比中和殿要小。御花园是非常有名气的,御花园中的假山石、楼阁、树木等等都是非常漂亮的,假山石形态各异,不会给人枯燥感,而会让人感到清新。我们最后是在神武门出去的。

看到了雄伟的故宫博物院,我就仿佛看到了我们雄伟的历史。这次参观不仅满足了我的愿望,而且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留下故宫博物院的意义。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七

山西省博物院是中国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博物馆,也是我国山西省著名的文化载体。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的展览,并对展览中的文物、艺术品以及历史、文化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对此次展览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展览主题,介绍博物馆的概况

山西省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山西省会太原市。馆内收藏丰富,以山西历史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山西丰富的文化遗产。此次参观的展览是以“千年古都:山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展览内容涉及山西的历史、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博物馆的展览规模庞大,让我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二段:展览的文物精华

这次展览中最吸引我的是展示的文物。一进馆门,就能看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每一件都代表着山西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出的山西汾阳东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在技艺和工艺上堪称一流,不仅工艺精美,而且刻画细腻。此外,还有展出的关中窑刻花白地鸟瓶、北朝彩绘砖等瓷器和雕塑作品,展示了山西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高超和艺术水平的精湛。

第三段:展览的艺术魅力

除了文物,艺术品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览中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达令我印象深刻。书法作品用典雅的字体和优美的笔画展现了山西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和才情。而绘画作品则用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展示了山西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美丽。这些艺术品让我感受到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第四段:展览带给我的历史、文化知识

参观展览不仅仅是欣赏艺术品和文物,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这次参观展览,我了解到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展览中我了解到山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包括古代建筑、壁画、雕塑、瓷器、书法作品等,这些遗存见证了山西古代文明的伟大和繁荣。而且,展览中还展示了山西的地理特点,山西因山而得名,属于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和农业资源。通过参观这次展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山西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

第五段:参观展览的收获和感悟

此次参观山西省博物院的展览,让我在观赏美丽艺术品和文物的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山西的历史文化。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这是我们了解自己、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此次展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从文物、艺术品中感受到山西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通过这次展览的参观,我对山西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决心,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八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天柱博物院,这是一次非常令人难忘的体验。无论是从博物馆的规模、展品品质、还是从参观过程的感受等方面来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笔者将就参观天柱博物院的体会和感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段:博物馆的规模和环境

天柱博物院的规模非常大,共有5个展厅和2个主题馆,其中展厅包括“天柱刻石馆”、“贵州民俗文化馆”、“苗族文化馆”、“中国画馆”、“天柱历史文化馆”等,主题馆则包括“壮丽工程馆”、“人类艺术品馆”。博物馆环境优美,馆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参观者可在灯光昏暗中穿过石阶,探寻飘逸的苗绣、金银器、青铜器、竹编、石刻等珍藏。

第三段:多元的展品

天柱博物院收藏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石刻、古建筑、青铜器、陶瓷、书画、工艺品等。其中石刻展示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博物馆内精品如云,每一件石刻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在研究这些石刻的图文资料中,不仅可深刻了解历史沧桑,还可领略到艳丽多姿的文化风情。在苗族文化馆,展示了苗族的民歌、民舞、服饰、建筑等,让我领略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第四段:参观的感悟

在参观天柱博物院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同时,天柱博物院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收藏和保护工作。此外,还可以感受到博物馆的秉承理念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崇敬之情。最后,这次参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五段:结尾

总之,参观天柱博物院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刻,对文化遗产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博物馆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天柱博物院,了解到更多的中华文化,向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致敬,并为保护传统文脉而努力。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九

今天,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钟书路100号的无锡博物馆,这时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建筑物,外观全是金色的,馆身都是透明的'玻璃,整个建筑独具匠心。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见的是3台电视机,上面循环放映着登月计划等一些人类的壮举。同学们忍不住驻足观看,时不时发出惊叹声。紧接着,我们穿过了球形电影院,来到了大厅,大厅的大理石地板十分光滑,就连电子的屏幕上放的东西都映在了地板上。这个大厅十分宽广,十分的大,显得十分有气势。

这时,一位解说员向我们走来,他带我们乘电梯来到了惠山泥人展厅,解说员向我们介绍道:“惠山泥人可是我们无锡三宝之一呢。”说完便把我们领进了展厅,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个伟大的惠山泥人作品——庙会。作者用它的一双巧手,把普普通通的泥巴变成了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一个个小人,商铺……并且,细心的作者还在一些屋子里点了根蜡烛,让夜间效果体现出来,可谓下尽了功夫,继续向前走去,看见了一张表格,这是什么呢?解说员向我们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惠山脚下的泥才能捏泥人的原因了,因为惠山脚下的泥铁和锌含量最高,捏出来的泥人不易变形。”哦,听完后我们茅塞顿开。

接着,我们来到了徐悲鸿画馆。一进门就是一个徐悲鸿的石膏象矗立在那儿,上面还刻了他的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绝不可以没有傲骨。”在旁边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他的许多油画,素描,国画等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它的马,一匹匹体格健壮,肌肉丰满,栩栩如生,仿佛每一匹马都朝我们奔来,可有气势了。

这次博物馆之行对我来说可是硕果累累,不是吗?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十

我有幸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举办的一场精彩的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文物、传统手工艺品以及现代艺术作品等等。这次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了解了山西的文化和历史。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来自山西的各个角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青铜器,它是战国时期的作品,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观看这些古老的文物,我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古代的山西,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第二部分展览是关于传统手工艺品的。山西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红峪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因此这里的手工艺品也有其独特之处。我看到了许多煤炭雕塑,这些精致的艺术品都是由煤炭雕刻而成的,形象栩栩如生。另外,还有一些以红峪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出,画面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这些手工艺品展现了山西深厚的工艺传统和艺术氛围,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部分是现代艺术作品展览。在这个部分,我见到了很多前卫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雕塑和摄影作品等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新和艺术感染力。其中一个绘画作品尤为吸引我,它是一幅用油彩绘制的山水画,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展览中的摄影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摄影师通过镜头捕捉到了山西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我更加欣赏这个地方的美。

最后,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山西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发展的。我看到了许多历史名人的雕塑和展品,他们都是山西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展品中有一幅关于晋商的展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晋商是山西的骄傲和文化传统。这个展板生动地展现了晋商的商业活动、家族关系和社会影响,让我更加了解了山西商业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次参观山西省博物院的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展览,我更加了解了山西的文化和历史,也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认识。山西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令我佩服不已,展览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我相信,只有通过了解和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十一

故宫,既古老,又新鲜。故宫,承载历史,创造未来。故宫,汉族建筑之精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故宫博物院观后感,欢迎阅读!

从小学课本就开始了解故宫——这辉煌的紫禁城,但一直到大学都没机会去看一下。今年国庆,一个人坐着火车说去就去了。虽然一路上各种辛酸各种累,但看到来到北京,看到了多年来只能在课本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真正的故宫,真的值了!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虽然御花园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但走在里面,你感受到的是几百年前皇帝皇妃侍从闲荡嬉戏的场景,真的有回到古代的感觉。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块,闭上眼睛也是感觉自己要穿越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其实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文物就是这些建筑了,但正是这些被磨得残缺不堪的地砖,磨得像铜镜一样的铜器,已经损耗的石栏杆等,体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就是皇宫侍卫从身边走过的感觉。

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得真是没错。有时旅行并不是说要玩的多开心,其实能够真正身临到历史文物遗产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十二

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泰伯、仲雍两兄弟是吴文化的缔造者。而我们寻访吴文化的第一站不是梅里,而是无锡博物馆,因为我们觉得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那里不仅是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体现。怀着对吴文化的好奇之心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我们站在无锡博物馆的大门外,感叹着它的雄伟与华丽,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它的深沉,向我们传达着历史变迁带给它的沧桑。进入无锡博物馆以后,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大气,还有它的与时俱进。在大堂里有一个非常大液晶电视在不断播放着博物馆的每个角落,同时大厅的另外一个液晶电视在介绍着无锡风景如画的景区和飞跃发展中的繁华城市。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吴文化,因此我们将一楼和三楼作为重点来观看。

此次博物馆之旅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无锡城市故事,《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它在光影的奇幻空间里,在投影机的照射下,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讲述吴文化历史的漫漫长卷。从上古时期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到泰伯奔吴……历时两千多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终于有了无锡县。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张张古老的照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一阵阵热闹的无锡话吆喝声,让我们置身历史的隧道,真实地感受到了几百前热闹繁华的无锡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吴文化的魅力之大。各种各样的石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被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参观完了一楼,我们来到了三楼展厅—惠山泥人展区和紫砂艺术展区,刚进门就看到了两边的八个大字—泥塑雅韵、紫玉金砂,让我们顿时融入了吴文化的世界。从中我们知道了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千百年来,他们用粘土来制陶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生坯强度更高,烧成收缩率更小的紫砂泥来制陶,并独创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可以说,陶瓷艺术发展至明代紫砂器的出现,无论是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变煮茶为沏泡茶,正是这种新形式饮茶方式的呼唤导致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也使茶叶的天然美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紫砂壶是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总结性产物,紫砂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业巅峰时代的到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江南名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它就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惠山泥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渗透着江南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街坊和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及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更对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产生了特殊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其形成了由俗而雅、大俗大雅、粗中有细、甜而不腻的地方特色。让我们对吴文化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

参观完有关吴文化的展览以后,我们还去了五楼—血与火的城市记忆以及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位于负一楼的《虚拟西方艺术馆》,这是我国唯一的一座虚拟艺术馆,它能让我们不出无锡就能感受到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一走进展厅,我们就被艺术馆里金碧辉煌的建筑,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给吸引了。我看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世界名画,名雕塑,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莫奈的《日出印象》,我们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并且还在多媒体画框上过了一把“名画修复”的瘾。这些地方虽然与吴文化没有关系,但是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与吴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西方艺术。

半天的博物馆之旅,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还要到这里再来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是为了欣赏各种文化特色,感受不同的文化韵味,体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游行方式。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十三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河南博物院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参与和娱乐厅、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河南博物馆室、纪念品商场、广播室、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部分。建筑群外部还设计有40%左右的园林绿地,形成“馆中园、园中馆”的优美格局。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主馆后为文物库房。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

山西博物院参观篇十四

在郑州市的北部,新建了一座造型独特的大型建筑,它就是河南省博物院。

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下大上小的锥形建筑物,有点像埃及的金字塔,后来才得知,它是模仿我国古代的'登封观星台样式建造的。一楼的主体大厅非常气派,展厅很多,展出的文物珍品更多。导游小姐边走边风趣地介绍:“同学们,这件文物是商周时喝酒用的‘禁’,也就是现在说的放置酒怀的桌子。你们看它多么精致,它表明我国在商周时冶炼技术就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为什么叫‘禁,呢?因为商朝的灭亡和统治者的狂喝滥饮有很大关系,后人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就把同饮酒有关的桌子叫做‘禁’,时刻提醒子孙后代不要因酒误事。”

二、三层的展厅同祥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闪闪发光的黄金制品,有淡雅华贵的玉器。摆放在武则天蜡像旁边的“金简”十分引人注目,它是武则天当年在嵩山祭天时的物品,直到近年才被一位放羊的老人在山涧中发现.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淋,它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博物院真是传播文明、传播知识的好地方,我在这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547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