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正规学术期刊论文(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19:03:13
精选正规学术期刊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1 19:03:13     小编:ZS文王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简明扼要的风格。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你的总结写作带来启发。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一

1.从经营管理来看

学术期刊不以赚钱为目的,即其行为是非商业化的,只注重社会效益;非学术期刊则大多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

2.从文献刊发的`过程看

学术期刊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术论文进行严谨的评审和筛选,更注重的是文献的学术价值,而非学术期刊一般只需经过刊物编辑的编审就行,注重的是大众性和市场价值。需要说明的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划分的界线。只是依据“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进行选刊。

3.从期刊的特性来看

期刊具有学术性、局域性,而非学术期刊则具有大众性、普及性。

4.从发表的文献看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

5.从期刊的主要功能看

学术期刊的功能主要在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探讨;而非学术期刊则主要是为传播、普及、学习大众知识和信息服务的。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二

这学期期末,我们专业拟建一个传媒研究论坛,强化大家对传媒的理解,增加大家的交流机会。由于写了篇论文参加论文比赛得了一个小小的奖励,12月28号要到北京去领那只小小的优盘,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只好搜肠刮肚地总结自己论文写作的点滴心得体会。不能参加本专业论坛很是遗憾,用笔谈谈论文写作心得聊以将功补过。于是在12月26号晚上匆匆写就,希望对同学们起一点参考作用已足矣。

1、多看书:

首先要看的是老师指定的必读参考书,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新闻传播现象时就缺乏新闻敏感和新闻学术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2、多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基本同类书进行比较,看看各家面对同一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得失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去除对学术的恐惧,避免盲目崇拜学术超人,并采取客观态度正视问题。

3、多思考:

遇到问题或者某个现象要多思考,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现象或问题,那么请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

4、多练笔:

如何讲授写作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同学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经常练笔,磨砺思维。

5、多请教:

文章写好了,冷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还不够,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这时一定要多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你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三

评职称的条件

一、论文、著作条件

根据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论文发表刊物等级划分规定通知》著作论文要求,可简单概括为:

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申请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通过自己投稿,往往录用机会较少;也可以直接找杂志社发表更加快捷方便!

鉴别项目

·期刊级别的鉴定:

包括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的鉴定。

·cn刊号的鉴定:

只有具备正规cn刊号的期刊才是公开发行的合法期刊。

·非法期刊的鉴定:

非法期刊自有其一些特定的外在特征。

步骤/方法

1期刊级别

根据目前通行的划分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中文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学术期刊和一般期刊。

1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的界定在国内有两种比较权威的版本。

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省级期刊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等。

需要说明的是,刊物级别的划分并非来自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迄今为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期刊划分过级别。

2cn刊号

cn刊号由字母“cn”和6位数字及分类号组成,cn为中国的国名代码,前2位数字为该刊物的地区代码,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与刊号用“/”隔开,我国的报纸暂无分类号,期刊的分类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划分。

cn刊号中的首位数字是我国行政地区代码的第一位数字,如华北地区五省区市行政区划代码的第一位数字均是1,东北地区为2,华东地区为3,华中地区为4,西南地区为5,西北地区为6,台湾省为7,香港地区为8。

从cn刊号的第一位数字中,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刊物所属的地区。

从cn刊号的前两位数字看,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刊物所属的省份。

由于前2位“xx”为98,不在11到65范围内,所以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应属非法刊物。

cn刊号的后4位数字为该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序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

3非法期刊

一、非法刊物的类别:

(1)无刊号的刊物。

这是易辨别的非法刊物,既没有国际国内刊号,也没有内部准印证号。

(2)假刊号的刊物。

比如《中国教育与教学》,其刊号为cn98—1813/g,这种刊号是胡乱编造的,根本不存在。

(3)冒用刊号的刊物。

有些非法刊物为了蒙蔽读者和作者,冒用其他刊物的刊号,单从刊号的真假难以辨别刊物的真伪,必须进行查询。

(4)使用境外刊号的非法刊物。

有些非法期刊只有国际刊号或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在境外注册而在境内出版、印刷和发行,如《中华教育教学实践》(issn1726-6416、cn03-4383/hk)。

(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刊号的刊物。

这类非法刊物有如“套牌车”,封面式样、刊物名称、刊号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完全与被套用的合法刊物一样,具有很大欺骗性,辨别起来很难。

(6)使用已经作废的期刊号。

合法期刊变更刊名后,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即作废停止使用,因此,也有一些非法期刊利用已停止使用的刊号出版。

二、鉴别方法

(1)进行在线查询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新闻机构查询栏中输入媒体名称,并选择媒体类别,进行检索。

若是正式刊物,会显示该期刊的相关信息;若是非法刊物,会显示“当前大陆地区出版发行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中未搜索到您查询的期刊!”字样。

(2)查询中国期刊网已收录了国内大部分刊物文献,通过此网查询可以识别此刊非彼刊。

(3)通过观察刊物“版权页”上的信息查询如果发现刊物可疑,可以通过版权页上的信息查询。

此外还可以通过刊物所在地的大学或编辑部门和刊物所在地的出版管理部门查询

目前,由于中国特有的考评体制,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大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

职称评定一般按照不同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副高和高级等级别。

而每晋一个级别,就需要发表不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由于国内学术杂志有限,而需求众多,因此,论文发表难、发表论文难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急需论文的朋友。

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论文可以发表在报纸和杂志。

一般省级及其以上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杂志发表论文即可满足要求。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诸如增刊、副刊、以书号代刊号的杂志、论文集等上面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候,视为无效。

要发表论文的`朋友们一定要睁大眼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四

论文关键词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功利性稿件;内稿;外稿;核心刊物

挤出效应是经济学的术语,意指一部分资金的投入对另一部分资金形成压力,从而将后者挤出市场。借鉴这一术语来考查学术期刊的来稿及采用情况,会发现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些稿件的增加对另一些稿件形成压力,从而减少后者采用率的一种现象。

一、稿件“挤出效应”的表现

1.功利性稿件对正常来稿的排挤

所谓功利性稿件是指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来稿,如职称论文、研究生毕业或学年论文、科研任务指标性论文等等。毋庸讳言,有相当大一部分功利性稿件是应付之作,缺乏新见,甚至陈旧过时、模仿抄袭。这些稿件对正常来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一,影响审稿。审稿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功利性稿件量多质次,审稿量却多于正常来稿,造成了审稿资源的浪费。其二,影响采用。两篇水平相当的稿件,如果只能选用其一,在知情的情况下,编辑部大多会选择功利性稿件,显然,这对正常来稿有失公平。

2.内稿对外稿的排挤

在高校学报中,内外稿有很大的分别。早些年,学报主要刊发的是本校人员的稿件,校外来稿录用很少。内稿对外稿的排挤,充分体现在内稿的优先权上。不仅是同等水平的稿件内稿优先,即使是内稿稍逊一筹,如能修改后发表,也会是内稿优先,这当然是因为学报作为学校资源,“是为本学校老师办的”。这个观念,在作者中有,在编者中有,在学校(报)管理者那里也有。不难想象,外稿的投稿量大于内稿而刊发量少于内稿,加上人情关系的影响,最后能够被采用的正常来稿是少而又少的。而内稿作者心理上存在着投外比投内更好的倾向,结果学报接受的内稿大多是不便外投或外投退回的稿件。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质量相对较高的外稿还是要让位于内稿。

二、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

学术期刊对功利性稿件与内稿的宽容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事实是,期刊的`容量是有限的。对功利性稿件和内稿的宽容,是将稿件的学术水平向后退了一步,“挤出效应”对稿件流向和刊物本身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对稿件流向上的影响

这里有两个方向的流动。从正向说,优秀稿件、专业研究的稿件流向权威刊物及核心期刊。为了文章能被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刊载,研究者总是将其最好的稿件投向这些期刊。与此相对应的,从负向上说,就是由于政策的导向,加上学报内稿的优先权,自然地造成低水平的稿件大量流向本校学报和一般学术期刊。

2.对刊物的影响

首先是对核心刊物(和一些国家级刊物)的影响。优秀稿件向优秀刊物集中,这本应是值得庆幸的事,其实不然。与稿件水平的提高相比,功利性目的可能提得更高。为了能被有特别意义的核心期刊所刊载,作者们早已展开“公关”了,核心期刊面临庞大的关系稿、人情稿难以招架。其畸形发展已为人诟病。

其次是对为数众多的高校学报和其他一般学术期刊的影响。当低水平稿件大量流向这些期刊之时,它们面临着一种奇怪的“稿源充足而可用稿枯竭”的矛盾。没有好的稿源,刊物难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其发展空间无形中受到扼制,从长远看难免有生存之忧。学术期刊的优胜劣汰并不难理解,但可悲的是,目前的这种“挤出”,不是市场和学术的作用,而是体制的作用,是人为的结果。

3.对学术研究本身的影响

顾名思义,学术期刊应当是为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广学术成果而创办的期刊。在明确的定位下,学术期刊应当选用能反映自身特色、表达栏目内容、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及新意的稿件。所以,学术期刊对其来稿的审理和采用,除去政治上的把关外,应该只考虑学术因素。而如今,受稿件挤出效应的影响,一些稍有名气的刊物,副教授以下职称作者的稿件根本就不送审,职称、学历这些非学术因素成了稿件初审的标准之一,研究者在学术期刊的门口就被挡住了。这对那些真正潜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对那些新生的学术研究的力量、对学术研究本身都是一种伤害。不难想象,受功利左右的“学术”,回避公正的“学术”,对学术研究本身有着怎样深远的消解、破坏意义;在“学术繁荣”的表面下,学术的贫乏、创新的缺席,对学术期刊来说又会有多么深刻的消极影响。

三、解决稿件“挤出效应”的对策

显然,出现稿件挤出效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政策(体制)方面的,如职称政策、学位政策、科研政策等等;二是认识方面的,如作者对一般学术期刊的低估,普通高校对本校学报的把持;三是期刊本身的,如期刊定位不当,无特色栏目,编辑方针不鲜明、意图不突出等等。

学术期刊本身是应该存在一个挤出效应,但它应当是高水平、高质量稿件对低水平、低质量稿件的挤压与淘汰,是那种正常的自然的挤压与淘汰。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正常的“挤出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学术期刊逐步市场化

2.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培育学术期刊品牌

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相互交流的地步,发行量都少得可怜。因为性价比太低,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因而对个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要改变局面,必须先从“综合”上动刀子,切下赘肉,丢下包袱,固定栏目,明确特色。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学术个性,要以“唯一”求“第一”,“与其开百货公司,不如开专卖店”,宁做“焦点访谈”,不做“新闻联播”。[1]这才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而且,专业化本身就可以抵挡大部分的功利性稿件,在同一学科来稿的对比中,自然淘汰低水平稿件。

3.高校学报需要转变观念

在学报办刊宗旨中,有两点是导致其处于非学术的学术期刊境地的原因,一是“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落到实处这就是内稿为主、内稿优先;二是综合性,不论社科版、自科版还是综合版,都是多学科的大拼盘,其结果就是千刊一面。学报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这个旗帜实质上是对低水平重复的鼓励。学校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它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有没有更好的反映本校主要最新科研成果的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笔者认为,大学需要学报,应当是将它作为促进学校学术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展示本校成果的窗口;学报应该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品牌,一种文化(科技)影响力,它可以从学校本身的优势、校内知名学者的影响、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的特点等等众多方面寻找适合它发展的方向,但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够代表学校的活力、反映学校的文化信念,影响受众,并为受众所喜爱。它的作者群、读者群都应该以外为主,而不是自己办给自己看,竭泽而渔。

至于政策方面,如改变政策上对核心期刊评价角色的曲解、改变职称评聘中对科研成果的不合理要求等等,就不是学术期刊本身力所能及的事了,不书。

我们期待着学术期刊中的挤出效应向着合乎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方向演进。

参考文献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五

是医疗卫生工作者从事医药研究工作的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技信息产生、存储、交流和推广的主要媒介形式。

作者用经过科学实践得到的原始资料,经过归类、思考、统计、分析、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独有观点而写成文章。

可以参加同类文章: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一)概述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提高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

2、医学学术期刊

是指按一定编号顺序,采用相对统一和固定的刊名,无限期的连续出版刊物。

内容主要由专业作者撰与论文、有关学科的经验技术交流、报道等与本刊医学学术专业有关的杂志。

3、l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是由国际中心对世界各国参加这一系统的连续出版物所分配的一种用以识别连续出版物的固定不变的标准号码。

它可以将任何国家或地区出版任何语种的一种连续出版物用唯一的、永久不变的、国际通用的代码加以识别。

我们可以把issn看成是杂志的身份证。

4、cn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hina)

我们在评审职称时要求递交有cn号发表的论文,就表示要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科技杂志。

5、核心期刊(重点期刊)

通常指在同类学科中足以反映学科水平,为科学界广泛重视和重点使用的期刊。

随着期刊数量与日俱增,必然对科学期刊作出评价选择,确定同类学科所形成的信息密度大,借阅率、引文率高和摘引率高的期刊,作为图书馆等文献机构和科技数据库的收藏重点,以及读者用户的利用重点。

6、统计源期刊

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因其提供来源文献而统称为(这种检索工具的)来源期刊。

检索系统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于检索文献信息的,它以收录文献齐全为宗旨,能较为全面地查到某学科领域的文献;另一种是既可检索文献,又可以用于期刊和科研绩效评价,它对所收录的期刊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筛选,并出版期刊评价报告,如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可称为统计源期刊。

“统计源期刊”成了信息所进行科技论文统计与评价的专用名词。

论文的质量高低可以从论文发表以后的应用情况,即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以及被引用情况这两个指标反映出来,其中期刊是否被权威系统收录是论文能否被广泛应用的关键。

因此,我们以文献检索(评价系统)收录期刊的情况以及期刊的评价指标来作为确定论文投稿的依据。

7、主题词(叙词)

是目前国内外情报界广泛采用的一种人工标引和检索的主题语言,它的特点是规范性、组配性、相互性和动态性。

英文检索时通常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中的词组。

中文资料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的主题索引由主题词、副主题词和顺序号组成,使用时根据顺序号到正文查阅题录。

8、关键词

是从文献题目或文摘、正文中提出来的具有实质意义、能代表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汇。

它与叙词的区别在于它的非规范化,是自然语言。

用于计算机系统检索系统,使用时要注意词的形式不同而造成漏检,因为它属非规范化词,关键词之间没有语法关系,易概念混淆。

目前国内外所有核心期刊均要求投稿人写上关键词,目的是利于学术交流,建立各种数据库,利于查新检索。

关键词不能随意编造和任意选择,选用规范性词语,每篇论文用012个,不超过-3个。

位于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末词不加标点符号,按重要性排列。

要选用在标题及摘要中出现或在文章内多次出现的词。

9、标题

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常在论文完成之后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作用,是揭示论文主题、概括文中内容的简明词语。

所以题名应概念明确,层次分明,美观醒目,并尽可能包含主题词和关键词。

题名中不应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科技论文题名一般中文以45字以内为宜,英文以15个实词以内为宜。

10、摘要

摘要是在论文完稿之后才写的,是论文的浓缩,目的是为编审人员初步决定该文的基本评价与取舍,方便读者大体了解论文内容,便于作文摘索引。

结构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用1~2句话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简述研究的材料、方法、方案;应简要列出主要结果、数据;得出结论,指出研究价值和探讨。

一般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可长一些,尽量用数据说明。

11、参考文献(references)

是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论文、专著中曾引用的观点、方法和资料的出处或源文献,反映作品的科学依据,反映作者对本课题历史与现状的知晓程度和可信度。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六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430027)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

自我评价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 "、"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七

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沟通和交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期刊的关注,它将数字化出版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出版除了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2]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读者可随时利用等车、等人的碎片化时间获取最直观、易读且有用的信息[3]。碎片化阅读其本质是一种浅阅读[4],它要求信息精短,简洁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高。但是,基于大量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界面单调,以文字为主,无论在微信消息推送还是论文发布上,不注重可视化,完全忽略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传播效果差。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学术期刊出版者如何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必要的策略,即将图文并茂的信息取代了单一乏味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客体,使读者更多地享受图像审美带来的视觉快感。

1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以粗略地被定义为通过图形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表达的过程[5]。可视化最初隶属于计算机成像领域,1987年,针对大数据场处理问题,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可视化是用图形和图像解释数据。近年来,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向播学、自然科学、管理及艺术等领域延伸。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可视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将部分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形式来进行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读者读取和理解,还可跨越不同文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真正达到了微信出版的目的。但是,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可视化对期刊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作用,反而大面积的推送文字内容及消息,趣味性差,加上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较小,显示的字数有限,导致可读性较差,失去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笔者将可视化融入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主要内容――目录、封面及文章内容,从目录可视化、封面可视化及文章内容可视化三个方面阐述。

1.1目录可视化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目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文字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和页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目录相同,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采用的目录形式。如《分析化学》《生态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等,这种纯文字的目录,界面相对单调,趣味性较差,视觉冲击力弱,不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图1为《分析化学》微信出版的目录。2)图文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字摘要及图形摘要。相对于文字目录,图文目录增加了图形摘要,图形摘要是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6],通过图形摘要读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图形摘要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推荐的一种模式。采用图文目录的期刊有《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等。如图2是《力学学报》的图文目录出版界面,因为包含图形摘要及文字摘要内容,加上移动终端的尺寸较小,导致界面显示不清晰,可读性较差。图2《力学学报》图文目录3)图形摘要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及图形摘要。这也是部分科技期刊在线出版采用的主要模式。图形摘要目录将图形摘要作为核心内容呈现在出版主页上,清晰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易吸引读者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图形摘要可帮读者快速获取文章信息[7],真正达到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目的,是笔者推荐的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目录形式,尤其适合化学、生物、建筑类等科技期刊,如图3是《应用化学》2016年第7期的目录出版界面,相比于图文目录,该目录的图形摘要更加清晰直观,读者结合题目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1.2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都开设专栏来重点推荐刊出的部分文章,如《力学学报》的“精品文章”栏目,《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栏目,《现代出版》的“往期精选”栏目,《分析化学》的“热点文章”及“热评文章”栏目,《生态学报》的“精品推荐”栏目,包括“热评文章”“编辑推荐”及“热点文章”。相比于目录可视化,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程度较高,大多期刊重点推荐的文章都配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形,只是采用方式和图形尺寸略有不同。如图4是《现代出版》文章可视化页面,页面的上半部分以滚动图片的形式展示该刊的会议及资讯,下半部分的左面是与文章有关的小图形,右边是文章的题名及述评,读者可根据需要点击阅读。但是,因为上半部分图片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窗口,所以没有足够的页面显示文章的所有述评,这导致读者无法直观阅读文章述评,尽快把握文章核心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要提高重点推荐文章的关注度,应增加文章述评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章信息。对于社科类期刊来讲,这种方式应该是比较完美的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方式。图5是《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的页面,点击该刊“精彩文章”栏目,系统会自动把推荐的1篇精选文章发到对话窗口,由图形所占的面积来看,《建筑学报》比较重视图形的推介,但是该刊推荐的文章过少。图6是《力学学报》推荐文章页面,该刊出版页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所推荐文章的题名、作者、文字摘要、图形摘要之外,还有作者中心等其他的服务功能,信息容量过大导致整个页面清晰度不高,忽略了热点文章的内容,可读性较差。

1.3封面可视化

学术期刊封面是展示期刊内容的窗口。对微信出版来讲,期刊封面不仅是一个窗口,更是期刊的标志和象征。王国燕对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作了概述,她认为期刊每期设有动态的封面图片才能体现其视觉传播的价值,这样的期刊也被视为具有可视化的期刊[8]。有研究发现,在期刊封面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会在得到广泛传播和重点关注[9]。同时,封面可视化的期刊封面每期更换,既带给读者一定的新颖感,又推介了该刊文章,一举两得,受到读者的赞许和支持。目前,封面可视化出版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所采用,如国外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国内期刊《中国化学》《化学学报》《建筑学报》及《有机化学》等。基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调查,学术期刊整体封面可视化程度较低,但科技期刊明显高于社科期刊。仅有这几个化学类期刊比较重视封面可视化,如《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及《应用化学》等,刊物每期的封面图片都摘自本期文章,在微信出版中的当期目录、重点文章及过刊检索等多个栏目,都在窗口的重点位置推介封面图片。如图7为《有机化学》微信出版页面,该封面图片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既美化了出版界面,又重点推荐了期刊的文章,是学术期刊参考的封面出版形式。

2结论及建议

一图胜千言,尤其对于以符号、公式及图片为核心元素的化学类、生物类及建筑类等学术期刊[10],图像在科研成果的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部分学术期刊还未意识到可视化在学术期刊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及影响力的扩大,微信出版者应尽快将可视化作为微信出版的重要对策,迎合读图时代读者的碎片阅读的阅读需求,达到微信出版的目的,从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八

没有一个学者能够离开学术期刊。作为一个学者,无论是自己学术论文的发表,还是对他人学术论文的阅读,都离不开学术期刊。而且,在这种长期的发表与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与学术期刊形成学术上的不解之缘,也会产生浓浓的情感。可以说,学术期刊是学者的另一个终身伴侣,是学者的一处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一、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期刊

谈到学术期刊,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的关系,也还会追问一下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在产生的时间上孰先孰后的问题。单就“时间的先在性”而言,学术论文产生在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学术期刊出现的很久以前,就有了学术论文。然而,当我们进一步追问,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答案,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这体现的恰恰是一种“逻辑先在性”。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经过学术专家评审、认可的期刊,它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不仅要归属特定的学科,而且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为主。学术期刊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对学术论文起到了公示的作用,而且学术论文只有通过学术期刊的规范、确认、发表,才得以与广大读者交流,学术论文的潜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说,一篇学术论文的意义不在于写作完成时,而在于学术期刊发表后与读者的交流(既包括接受,也包括商榷乃至批判)中。因此,学术期刊塑造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导引着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与写作模式。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模式与一部著作、一项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写作模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要求具备学科指向性(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要有明确的研究主旨)、内容凝练性、学术前沿性,能够为学术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当然,不同的学术期刊由于办刊理念不同,对所发表学术论文的选题、容量、写作样式也是有不同要求的,这便是不同学术期刊的特色,也为不同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选择的路径。而就学术期刊自身而言,就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及时性。因此,大多数的学者,都会在学术期刊上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留下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体现自己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我曾在《光明日报》(我把该报的“理论周刊”视为一种学术期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美与时代》《学习与探索》《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余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现在翻开这些学术期刊,重新审视自己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的确看到了自己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和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就研究的主旨而言,我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硕士论文的选题是艺术价值论。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艺术的价值系统及价值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艺术审美价值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了《现代艺术观念与新艺术语言》;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西方艺术观念更新的原因》《关于“价值”的哲学思考》《关于艺术价值理论的历史考察》等学术论文。第二个阶段是在探索马克思哲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我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选题,也是对第一阶段艺术价值论研究的深入。这一阶段留下的学术追求与发展的足迹是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试论“立美宜人”的生存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试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等学术论文。我也是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及时性的受益者。于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美”“善”观念萌发的文化轨迹》是我主编的《中华伦理范畴―――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结题成果之一)一书的绪论,而该书12月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很好地体现了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展示学术成果的优越性。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经过与其他学者的引用评价既能够扩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也能够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这应该算是一种“双赢”。例如,我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一文,就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其在问题意识下的文艺学理论建构中,补充和深化了人文精神和新理性精神讨论。我发表的这些学术论文,的确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由衷地感谢伴随我学术追求与成长的那些学术期刊!

二、学术期刊成为我一个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在选择自己的学术论文在哪个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问题上,我考虑的不只是学术上(学术的影响力)、“功利”上(评职晋级时的加分多少)的因素,往往也考虑到情感上的因素,有时还很执着。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南开大学获得的。在南开学习的6年,不仅是一个学术的历练过程,更结下了浓浓的师门情义、深深的专业情结和悠悠的母校情怀,我已把南开大学当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因此,能够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一篇论文,就成为我的一种执着的追求与夙愿。在我选择投稿的论文时,也的确煞费苦心。我的选择标准是:在学术上,应该能够代表自己最好的学术水平;在写作时间上,应是我在南开学习期间完成的;在论文的内容上,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学术成长轨迹。经过反复斟酌,选中我的博士论文《审美范式的转换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精神的建构》的最后一节《社会活动的“立美建构”―――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以《对市场经济的审美观照》为题,投稿《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并于第1期发表。对我来说,这篇看似普通的学术论文,内涵太丰富了!它是“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这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陈晏清先生在谈到如何进行哲学思考与研究时说的一句话)的结晶!它完全符合我上面谈到的选择标准。每当我翻开这篇发表在母校学报作为自己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论文时,我的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涌现出我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写下的一些文字:“这篇完成于‘阳春三月’的博士论文,凝聚着我的.恩师陈晏清先生的大量心血,的确是:‘若无金秋一点血,岂有阳春三月色’!先生的严谨与明察更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地坐了三年冷板凳。先生讲授的学位课程,开拓了我的哲学新视野;先生对我选题的点拨与矫正,使我有了明确的总体思路;先生对我论文的逐字修改和入木三分的批语,使我的论文得以成型。先生对我真是:‘陈词激昂传真经,晏朗哲思点迷津,清徽雅量立典范,恩师尽心塑我型’。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童坦教授、王兴华教授,两位先生传授给我的美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童坦先生那‘童心未泯唤春风,坦荡潇洒品人生’的人格魅力又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在南开园那伴随着理性思考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一种隐藏在学术背后的浓浓的情感,又是激励我学术进步的动力。学术期刊也是我的一个“寻亲访友”的平台。每当我在学术期刊上看到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所有我熟悉和敬仰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时,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油然而生,又是一种“激情的理性和理性的激情”的体验。可以说,学术期刊中是“积淀”着情感的。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学术期刊也成为我的一个精神家园,这正是学术期刊给予我受益终生的恩惠!

三、对学术期刊编者的敬意与感谢

作为一个作者和读者,我对学术期刊的编者们充满了敬意和感谢之情。如果说,学术期刊是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那么学术期刊编者则是决定这一平台高度的顶梁柱,是使学术期刊这一物化产品充满生机的灵魂!前面说到,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塑造出来的。确切地说,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编者塑造出来的!前面提到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审美范式转换与文化精神建构》一文,是我博士论文的摘要,由于我的博士论文题目较长,最后确定这一题目,的确经过与编者的多次沟通、反复推敲。还有也是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一文,编者为了更加突出主旨,要求加上一个“阅读提示”,对文中的关键词、核心概念进行言简意赅的界定与解读。“立美宜人”是我博士论文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说是我的比较“得意”的学术创新点,但是在编者不断“刨根问底”地追问下,我不得不反复、仔细地琢磨、凝练,最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九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

摘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政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6]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一

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了功能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沟通和交流。微信公众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期刊的关注,它将数字化出版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信出版除了具有互动及时、分享无限、内容集约、成本低廉等传播优势[2]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读者可随时利用等车、等人的碎片化时间获取最直观、易读且有用的信息[3]。碎片化阅读其本质是一种浅阅读[4],它要求信息精短,简洁直观,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高。但是,基于大量学术期刊的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界面单调,以文字为主,无论在微信消息推送还是论文发布上,不注重可视化,完全忽略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传播效果差。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学术期刊出版者如何帮助读者尽快获取所需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必要的策略,即将图文并茂的信息取代了单一乏味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客体,使读者更多地享受图像审美带来的视觉快感。

1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以粗略地被定义为通过图形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表达的过程[5]。可视化最初隶属于计算机成像领域,1987年,针对大数据场处理问题,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可视化是用图形和图像解释数据。近年来,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向播学、自然科学、管理及艺术等领域延伸。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可视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将部分复杂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形式来进行传播。与文字相比,图像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读者读取和理解,还可跨越不同文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真正达到了微信出版的目的。但是,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可视化对期刊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作用,反而大面积的推送文字内容及消息,趣味性差,加上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较小,显示的字数有限,导致可读性较差,失去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特性,笔者将可视化融入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主要内容――目录、封面及文章内容,从目录可视化、封面可视化及文章内容可视化三个方面阐述。

1.1目录可视化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目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文字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和页码,与传统的纸质期刊目录相同,这是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采用的目录形式。如《分析化学》《生态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学报》等,这种纯文字的目录,界面相对单调,趣味性较差,视觉冲击力弱,不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图1为《分析化学》微信出版的目录。2)图文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字摘要及图形摘要。相对于文字目录,图文目录增加了图形摘要,图形摘要是能明确代表其论文所述工作的图像[6],通过图形摘要读者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图形摘要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是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推荐的一种模式。采用图文目录的期刊有《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等。如图2是《力学学报》的图文目录出版界面,因为包含图形摘要及文字摘要内容,加上移动终端的尺寸较小,导致界面显示不清晰,可读性较差。图2《力学学报》图文目录3)图形摘要目录。主要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及图形摘要。这也是部分科技期刊在线出版采用的主要模式。图形摘要目录将图形摘要作为核心内容呈现在出版主页上,清晰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易吸引读者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图形摘要可帮读者快速获取文章信息[7],真正达到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浅阅读的目的,是笔者推荐的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目录形式,尤其适合化学、生物、建筑类等科技期刊,如图3是《应用化学》第7期的目录出版界面,相比于图文目录,该目录的图形摘要更加清晰直观,读者结合题目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信息。

1.2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

目前,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出版都开设专栏来重点推荐刊出的部分文章,如《力学学报》的“精品文章”栏目,《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栏目,《现代出版》的“往期精选”栏目,《分析化学》的“热点文章”及“热评文章”栏目,《生态学报》的“精品推荐”栏目,包括“热评文章”“编辑推荐”及“热点文章”。相比于目录可视化,重点推荐文章可视化程度较高,大多期刊重点推荐的文章都配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形,只是采用方式和图形尺寸略有不同。如图4是《现代出版》文章可视化页面,页面的上半部分以滚动图片的形式展示该刊的会议及资讯,下半部分的左面是与文章有关的小图形,右边是文章的题名及述评,读者可根据需要点击阅读。但是,因为上半部分图片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窗口,所以没有足够的页面显示文章的所有述评,这导致读者无法直观阅读文章述评,尽快把握文章核心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要提高重点推荐文章的关注度,应增加文章述评的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所需文章信息。对于社科类期刊来讲,这种方式应该是比较完美的重点文章推荐阅读的方式。图5是《建筑学报》的精彩文章的页面,点击该刊“精彩文章”栏目,系统会自动把推荐的1篇精选文章发到对话窗口,由图形所占的面积来看,《建筑学报》比较重视图形的推介,但是该刊推荐的文章过少。图6是《力学学报》推荐文章页面,该刊出版页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所推荐文章的题名、作者、文字摘要、图形摘要之外,还有作者中心等其他的服务功能,信息容量过大导致整个页面清晰度不高,忽略了热点文章的内容,可读性较差。

1.3封面可视化

学术期刊封面是展示期刊内容的窗口。对微信出版来讲,期刊封面不仅是一个窗口,更是期刊的标志和象征。王国燕对科技期刊封面可视化作了概述,她认为期刊每期设有动态的封面图片才能体现其视觉传播的价值,这样的期刊也被视为具有可视化的期刊[8]。有研究发现,在期刊封面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会在得到广泛传播和重点关注[9]。同时,封面可视化的期刊封面每期更换,既带给读者一定的新颖感,又推介了该刊文章,一举两得,受到读者的赞许和支持。目前,封面可视化出版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所采用,如国外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等,国内期刊《中国化学》《化学学报》《建筑学报》及《有机化学》等。基于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出版调查,学术期刊整体封面可视化程度较低,但科技期刊明显高于社科期刊。仅有这几个化学类期刊比较重视封面可视化,如《有机化学》《化学学报》及《应用化学》等,刊物每期的封面图片都摘自本期文章,在微信出版中的当期目录、重点文章及过刊检索等多个栏目,都在窗口的重点位置推介封面图片。如图7为《有机化学》微信出版页面,该封面图片兼具艺术性和学术性,既美化了出版界面,又重点推荐了期刊的文章,是学术期刊参考的封面出版形式。

2结论及建议

一图胜千言,尤其对于以符号、公式及图片为核心元素的化学类、生物类及建筑类等学术期刊[10],图像在科研成果的表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学术期刊微信出版中,部分学术期刊还未意识到可视化在学术期刊表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及影响力的扩大,微信出版者应尽快将可视化作为微信出版的重要对策,迎合读图时代读者的碎片阅读的阅读需求,达到微信出版的目的,从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二

1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的作用

教学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劳动,因为教学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和情感的个体。对于低年级体育教学而言,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更为特殊,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因此,为了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发挥情境的作用。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情境,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作用。一是有助于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许多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体育学习参与性不高,究其原因是认为体育学习训练较为枯燥,没有更多的吸引之处,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训练之中。创设情境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缓解体育训练疲劳感。体育是一门体力消耗较大的学科,其授课形式多以室外训练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疲劳。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尤其是生活化、激励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有效缓解因体力消耗带来的疲劳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训练之中。三是有助于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许多低年级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枯燥乏味,无论是知识点的讲解还是动作技巧的示范,都陷入了程序化、模式化的姿态。创设良好的情境则可以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让教师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学得更加快乐,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误区

情境创设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未能领会其要领,或是组织形式方向出现了偏差,导致教学进入了误区,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运用效果。一些低年级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创设情境,只是注重了情境创设的形式,而实际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例如有的教师在奔跑接力训练中创设了搬运南瓜的情境,为了让创设的情境更加真实,真的将6个南瓜搬到了训练场上。结果学生在训练中运用真正的南瓜不仅耗费体力,搬运困难,而且速度降低下来,根本没有达到奔跑接力的实际效果。(2)设计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尴尬局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方面没有能够通盘考虑,尤其是没有考虑到一些负面因素。例如在一些对抗类的活动竞赛中,有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将其命名为中日大战,结果在对抗中担任中国的一方却输给了日本的一方,这样虽然教学活动较为热烈,但是出现日本战胜中国的局面,情境创设的效果大大折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不舒服。(3)创设的情境氛围不够浓厚影响效果。有些教师虽然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将情境创设列入了教学设计与流程之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创设出来的情境氛围却不够浓厚,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浓厚的氛围,其学习训练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3科学高效创设情境,有效增强教学促进功能

情境创设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科学高效地创设情境,让教学促进功能更为明显。

(1)从态度语言入手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在整个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力。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相对不够独立,教师的态度、情感、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甚至还比较明显。教学中,教师的态度生硬、语言冷淡,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就无法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以及体育学科的吸引力,这样的淡漠情境不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对学生保持和蔼的态度,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及沟通交流的语言要温和得体、充满爱心。不能随意地批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寻找训练中存在的不足、有待改进之处,和颜悦色地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问题。只有从语言态度等方面同步入手,才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积极情境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良好情境。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在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包括低年级体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提供有效的支撑。对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而言,除了增加知识容量、形象演示、疑难动作示范等作用之外,多媒体手段还可以较好地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我国体育明星、世界冠军等先进人物刻苦训练的事迹,例如长跑冠军王军霞每天负重跑步数十公里这样的案例,向学生出示这些先进人物刻苦训练的信息资料,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向先进模范学习,勇于克服自己在训练中的畏难情绪,提高训练的耐力程度。这样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着学生挑战自身潜能,勇于向既定的目标奋进,良好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增强内在动力,有效提高了体育学习的吸引力。

(3)借助生活情境创设调动学习的激情。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如果接受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时他们的`学习激情必将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明显。例如在障碍跑的教学训练中,不要直接进行这一动作的训练,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抗洪救险设置了一组训练型游戏,将学生编为两个组进行队列训练,模拟部队抗洪救灾队列训练,跑步到达目的地之后开展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主要训练学生军体操。接下来让两组学生进行障碍赛跑,主题是争夺抢险物资、抢救被困群众,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氛围里,学生看到眼前的障碍似乎就是一个个困难险阻,穿越了这些障碍就能够救出人民群众,体育项目中的障碍跑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训练活动让学生更加充满激情,同时也提高了训练的实际效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障碍跑的技能技巧。

(4)创造情趣化情境促进教学深入开展。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不能离开情趣化这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分析学生兴趣爱好,结合他们日常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包装,创造情趣化的情境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投掷的角度、挥臂的动作技巧,笔者在学生训练区域的前方设置一个木框,让学生用软球进行投掷训练。训练活动的主题是炸毁日伪军碉堡。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手中拿的已不再是软球,更是一个个手榴弹、炸药包,前方的木框则是日伪军的碉堡。这样的情趣化情境将学生的兴趣有效激发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动作训练技巧的指导,学生训练的兴趣更足了。一颗颗手榴弹、炸药包准确地飞向敌人的碉堡,学生的动作要领也逐步得到了掌握与巩固,训练效果非常明显。这样的情趣化情境让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版的教学训练中掌握了技能技巧,完成了目标任务。

(5)发挥激励性评价对情境的促进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训练中,最渴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肯定,一句表扬的话语会让学生兴奋好久,并且一位学生得到了表扬,其他学生也会更加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激励表扬学生,学生体育学习训练积极的要予以表扬,动作技巧掌握较好的要进行表扬,和以前相比有了进步的也要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表扬鼓励在课堂上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句,要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被教师肯定、同学羡慕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样的积极情感转化到学生内心会形成强劲的动力,激励表扬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积极向上和竞争性的特点,对于激励学生更加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具有积极意义。

4对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情境创设能够有效促进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特点,掌握低年级学生思想与生理特点,同时对教材中可以发掘的情境因素进行研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搜集素材改造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庆玲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三

2018年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召开的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组建座谈会暨期刊评价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黄长著、马费成、初景利、曹树金、陈力、黄如花、蒋颖、金晓明、李广建、宋恩梅、孙建军、王芳、王忠军、吴澍时、徐亚男、曾建勋、张斌、张海涛、朱强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编辑与会。

会议就如何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在开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评价特色和优势在于,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丰富完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希望各位学者编辑能够关注并参与这一工作,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这一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座谈会上,基于增强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的实践形式的考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与成果评价研究室负责人就成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的问题向与会的学者、编辑汇报了具体构想,与会专家首先就组建“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进行了讨论。该学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由18人构成,其中主任2人,委员16人。该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构成尽量覆盖所有的二级学科,注意专家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兼顾老中青各年龄层次学者,注意学科专家和编辑专家的有机结合。

与会专家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章程的'草稿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发表了看法。与会者普遍认为,提升同行评议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促进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进一步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突出学术期刊的学术性,要考虑指标设置的导向性,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学者建议,应加大同行评议的权重,采用召开座谈会、通讯评审等方式扩大同行评议专家范围。在管理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除原有的价值导向一票否决和学术不端扣分指标外,要增加学术争鸣、知识产权等导向性指标,以期刊为平台营造好的学术氛围,构建好的学术生态。在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学者提出,国际影响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编委或作者的国际化,并且在注重国际化的同时,更应凸显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中国特色。我们将根据专家所提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四

刚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那会,甚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误打误撞中走入了深思集团的大门,刚进公司,担任的是客服文员的职位,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与客户进行电话拜访以及客户档案、合同资料的整理,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一是不知道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计算机水平比较差,基本的文档处理只能依靠边学边做来完成,自然效率也会比较低下。在上级的指导下,在自己学习欲望的支配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做就是2年。

1月1日,公司面临巨大的组织结构变革,原来的客服部已经撤销,也就意味着,我只能要不离职,要不转入其它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结合公司领导的意见,一念之间,转入了营销体系的人力资源部,从此与hr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定位是招聘绩效专员,主要负责营销体系员工的招聘,员工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的审核工作。清楚的记得,刚开始邀约求职者到公司面试时,自己作为面试官,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面试者做了回答,又能从他的答案中判断出什么也一无所知。无赖之下,寻求百度,搜索面试销售员工应该问什么问题。另外,跟随hrm一起面试了一个月,他负责问问题,我负责做记录,在工作压力的推动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一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懂得了应该了解求职者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作为销售体系员工,人品、性格、上进心、成功欲、销售潜质、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面试了整整一年,慢慢地开始建立了自己看人、选人的标准,于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在继续担任招聘主管一职。

hr是一个对于知识结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要在这个领域长期发展,还得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在此,我的hrm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综合素质很高的职业经理人,今后得以其为榜样,再加之给予的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在人力资源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hr的不解之缘]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学术发展可谓举世瞩目,sci数据库收录我国的科技论文32.42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7.1%,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2位。在20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8.3万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5.8%[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化学术互动的效果是令人振奋的,为我国的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反观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落后——我国现有的300余种国际期刊,绝大多数是与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合作的刊物。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当“不忘本来、吸取外来、面向未来”,切实融入国际出版领域,支持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建设。学术出版是一个系统性的事务,抛开学术编辑出版而谈技术是本末倒置。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术传播的链条缩短,学术出版机构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学者对内容资源的需求。因此,除去技术带来的变化,学术出版机构对内容的考量和组织方式也与传统出版不同。本文从国际学术出版的基本制度入手,探寻信息化时代我国建立学术国际话语权的进路。

一、学术出版的纸电之争

将美国《独立宣言》输入计算机制作成第一本可在因特网查阅的电子书开始,电子书开启了出版业的新时代[2]。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提供通过springerlink网站阅读、下载电子图书和期刊的服务,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局发布了基于xml的openebook(oeb)格式标准,这就是至今学术出版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内容标准。学术出版的根本目的使得纸电之争毫无意义:学术出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其价值在于学术本身而非承载媒介。学术出版的发展遵循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路径——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式进化、替代、升级。以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之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主图书馆和80多所分馆共藏有250万种纸质书刊,拥有185.3万种电子书和5万种电子期刊的使用权,需要334名图书馆员向超过170万读者提供服务(数据)。如果进行数据化处理,如此庞大的馆藏资源完全可以轻松地储存在一台台式计算机中。学术科研过程中,检索查找知识点的需求远远大于阅读需求。数字内容在检索方面相比纸质书刊具有先天优势,利用出版平台的检索工具或第三方搜索引擎可以进行词组和语义的快速准确查找,甚至可以定位到文献的行间段落,极大地提升了文献检索效率。在doi、crossref等第三方学术服务平台的进一步支持下,文献检索、参考文献的跨平台跳转链接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就可实现,这是以往任何出版方式都不具备的服务能力。数字内容还具有随时上架、更新等优势,不需要图书馆员从事日常的借阅、回收和上架工作,使得图书馆经费可以更多地用于学术资源的采购,减少了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数字出版主要有数据库和数字出版平台两种形态。数据库主要以已经出版的内容为基础(类似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回溯数据库),能够以在线远程访问或离线镜像安装的形式提供服务。这种出版模式对编辑周期和信息技术要求不高,出版的时效性不强,因此不需要使用全程线上处理方式。数据库的传播销售类似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需要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支撑,内容资源的网络可见度较低,可简单地理解为传统出版内容在数字应用方面的延伸。数字出版平台是目前国外主流学术出版机构提供的服务,使用征订模式向客户预售产品(如未来1年),保证向客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内容资源。这种模式对编辑出版流程和线上处理流程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但是,鉴于学术内容的实效价值远远高于回溯内容,收益也相对更高。数字出版平台的互联网可见度较高,通过网络检索引入读者资源。因此,数字出版不是对出版行业的挑战,而是学术出版的机遇和回归。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版传播时代,以往固有的传播壁垒被技术撬动,数字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为中小型出版机构带来了腾飞的机遇。

二、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出版回归出版

学术出版作为学术界紧密的盟友,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桥梁,如同制药厂是药学研究的转化机构一样。学术出版机构作为学术成果的转化机构,如果不能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出版回归出版,就如同药厂弄虚作假生产出无效甚至有害的药物,并让其流入市场。在现代科学同行评议之父英国哲学家henryoldenburg(1619—1677)的影响下,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自然科学会报)在1665年采用同行评议框架并在19世纪30年代形成了系统的同行评议流程,同行评议逐渐成为甄别学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同行评议是由数名与作者研究领域相同的专家学者通过双盲、单盲或开放的方式对学术质量进行评审。一些出版人甚至会请评审专家就书稿的组织结构、明显缺失、研究方式乃至数据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使同行评议成为协助作者完善著作的服务。同行评议是学术出版机构让学术回归学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与学者建立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mmitteeonpublicationethics,cope)对学术出版的最基本要求——透明度原则(princi-plesoftransparencyandbestpracticeinscholarlypub-lishing)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刊物声明并使用恰当的同行评议机制和避免相关方利益冲突作为学术出版的最基本需求。近年,不少学术期刊被打上掠夺性的烙印,大多是因为其违背了cope的透明度原则,从而不被国际学界和检索数据库认可。目前,我国有316种期刊成为cope的会员,约为知网收录期刊种数的5%。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国内学术出版机构大多以补贴款作为是否出版的硬性标准,严格使用同行评议的出版机构并不多。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方式,使得我国的学术成果评审被隔离在学术界之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受到偏见。国外同类学术出版机构基本上会相互认可学术质量,然而我国大多数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物需要经过外方评审,不被信任的原因是双方采用不同的学术质量甄别制度。我国学术出版机构要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必须重视学术质量,最简单的证明学术出版物质量的方式或许就是执行cope的透明度原则,与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采用相同的'学术质量甄别制度。

三、信息技术撬开国际渠道的进路

1.借助专家和数据库确定科研热点互联网时代,学术检索阅读方式变为读者主动获取内容的方式,出版内容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这一挑剔的群体。在互联网信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读者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查找网络信息,因此学术内容的研究方向就成为数字出版可被阅读的基础。要保证期刊的内容符合读者需求,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主编和编委机制。专家学者是最了解科研方向和热点的人,主编应当为期刊的前行把握航向,不仅要确定期刊内容的录用标准和范围等,还要积极参与文章评审,邀请同行和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期刊投稿事务,并在期刊发展过程223月上总第311期特别策划viewonpublishing中不断评估期刊的状况,调整内容方向使其切合读者需求。特别是计划走向国际的期刊,更应注意出版内容不仅要吸引我国科研学者,还要符合国际科研趋势,因此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对内容的国际化进行把关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术出版机构的任务是维护期刊正常的出版运营,而学术出版的方向和质量则需要科学家来把握。无论是出版机构还是科学家,在期刊出版过程中,都需要不时评估期刊是否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为此需要借助一些分析工具,比如科睿唯安的webofscience(wos)、elsevier的scopus、googlescholar的publishorperish等。wos最著名的就是每年出版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除此之外,它也对文献的作者、引用、地域等多项指标做出分析。用户通过wos可以了解科研趋势和热点,包括找到某科研领域最高产的作者、最活跃的作者及科研机构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办刊人员掌握科研热点,计算期刊文章的引用量,从而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2.选择合适的同行评审人,让同行评议更加有效同行评议是学术回归学术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也是把控出版内容质量最可靠的手段。同行评议的方法和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其中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和执行规范。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同行评审同样需要主编和编委的参与,毕竟他们才是最熟悉学科领域的人。在选择评审人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地域——如果是需要满足国际科研需求的内容,就需要国际评审人的参与,类似wos的文献平台可以为寻找合适的评审人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检索引擎优化确立标题、关键词与摘要互联网检索大多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的,每一个独立出版平台的内部检索都会参考这些搜索引擎的标准。为增强文献内容的可见度,标题、关键词和摘要的规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面向国际的内容中还要添加英文关键词和摘要。在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转变为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数字阅读环境下,标题、关键词与摘要必须符合搜索引擎的算法,否则就很难在搜索结果中排在前面。这就要求办刊人员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算法,以提高期刊关键词和摘要被检索到的命中率,并和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沟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比如,googlescholar的检索结果对文章标题的长度是有限制的,一般为50个字节,超过此长度的内容不会显示。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文章标题和副标题限制在规定长度以内。另外,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写出反映热点、容易被检索到的关键词。比如googletrend,它可以对比一组近义词并显示这组词随着时间被检索的趋势和效果。由此可见,学术出版规范需要根据最新的数字阅读环境做出调整,并运用电子环境中的现代工具以适应电子出版的要求,增强文献的可见度和可用度。

4.使用xml数字内容生产的主流格式数字内容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基本是按照xml格式来进行制作,包含元数据和内容两个部分。内容资源不多或者在技术方面投入不大的学术出版机构,通常会预先制作好xml及pdf文件存放在数据库中供读者阅读和下载。xml文件拥有良好的跨平台支持能力,因此大多学术出版机构为了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在数据库中只存放xml文件,当读者下载时文件可自动转为相应平台支持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但xml文件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元数据包含的信息和内容的拆分层级等。有的出版机构仅将作者、书名等基础信息放入元数据,有的出版机构却在元数据中放入数百条信息。支持crossref的出版机构还会将参考文献单独拆分按照要求上传至crossref数据库,从而实现跨平台文献转换。

5.优化搜索引擎据国外出版机构统计,有超过半数的阅读来源是通过搜索引擎引入的,每一家学术出版机构都将诸如googlescholar此类的学术搜索引擎看作商业生命的根本。由于系统资源有限,并非所有网络上的内容都会被搜索引擎抓取,如googlescholar就有明确的学术文章抓取规则,对出版平台网站建设的技术、学术内容的格式、元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以及格式提出了要求。中小型出版机构自行设计和建立出版平台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因此googlescholar建议此类出版机构使用其现有的期刊主机服务,如atypon、highwirpress、metapress、jstor或scielo等,这些服务足以支持大多数学术搜索引擎实现内容资源的互联网可见。学术出版的搜索引擎优化是针对学术内容资源的,而比较流行的搜索引擎竞价则是针对某一关键词进行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网站整体宣传,对其中的资源并没有意义。对读者而言,吸引其阅读的是内容资源而非网站,因此竞价排名并没有太大用途。

6.内容流程的在线支持目前,国外主流学术出版机构和国际期刊均使用信息化的投约稿编辑系统,大幅减少编辑部的沟通成本。目前国内也有一些期刊使用线上投稿服务,但像国际主流的editorialmanager和scholarone这样能提供完整投稿、评审评议、检测学术不端乃至对刊物栏目进行调整和设置特刊的系统并不多,大多还停留在单一的投稿功能。近两年有一些出版机构注意到这一服务的便利性,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主开发的投约稿网络编辑管理系统(intelligenteditorialonline,iedol),就是参考众多国内外主流的同类系统,结合国内学术科研和学术出版的特点以及学者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所开发设计,并将未录用的稿件建立论文池对所有系统编辑部开放,避免了优质稿源流失。在数字内容渲染制作方面,一些预出版平台已经开始使用自动渲染系统,只需要将学术出版规范嵌入投约稿编辑管理系统,即可制作出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内容文件。后期借助数字内容标引入库工具,可以大大减少时间、人力和财务成本。

四、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资源聚合和服务升级

学术期刊国际化不仅是为了传播我国优秀的科研成果,支持国家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也是为了建设我国学术出版机构主导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使国内外学者能在平台上进行学术沟通和互动。学术出版机构是为学术界提供服务的机构,出版传播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是立足之本,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检索和科研服务是凝聚学者的根本,但这仅是打通互联网国际渠道的基础,要提升读者的凝聚力和忠实度,将国际读者变为学术期刊的作者,必须把第三方学术服务机构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1.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学术不端是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问题,虚假评审人乃至作者问题近些年尤其严重,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几次大规模的撤稿都与虚假评审人有关。使用过webofscience数据库的学者应该知道,重名问题是判断科研成果归属的难题。orcid通过一个4段共16位的身份唯一码解决学者认定问题,并通过crossref等第三方机构提供一系列的延伸服务。orcid的注册学者可以通过改号码直接登录支持其服务的期刊和出版机构系统,不必添加额外的注册信息,这极大地便利了学者发表和使用内容,并能够通过该号码自动整理出版和发表的成果。目前,全球有430多万学者享受到该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中国第一家出版机构会员已经率先向国内学者提供orcid服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6万学者使用了该服务。

2.引入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参考文献管理是学者阅读和撰写文章时的难题,梳理文献内容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撰写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引用不当、标注参考文献错误等问题。endnote、mende-ley等文献管理工具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期刊出版平台如果能提供支持这些工具的文件格式导出,会极大地便利学者的引用,提高内容的使用效率。如crossref可通过数字内容识别码(doi)和文章的元数据进行参考文献匹配,从而实现参考文献跨平台跳转链接。这不仅能帮助读者快捷便利地梳理知识脉络,而且其他crossref会员和出版机构的出版内容也会被引入文章的阅读流量。目前国际主流的学术出版机构均已成为crossref的会员,国内大多数合作英文期刊也通过国外学术出版机构成为其会员。crossref服务非常成熟且发展迅速,内容越多的出版机构越早加入越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3.突破语言服务壁垒英语是国际学术通用语言,但大多数中国学者仍然很难掌握。学术期刊及学术出版机构应当尝试提供不同的语言服务,如人工智能机器翻译,nature、edanz等高质量的人工润色等,对不同内容元素区别对待,使语言不再成为阻碍学术国际化的壁垒。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需要改变在国际上文化大而不强的现状。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与相关服务机构建立合作,通过国际支持融入国际学术界,借助信息时代的机遇建立我国的学术话语体系。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六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为了反映在职研究生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附录是指那些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的材料,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包括放入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等。此项非必要。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每个附录应有标题。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七

产业链的概念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是指同一个产业中不同分工环节依据产业自身的时间、空间、相互关系组成的链条式的结构形态。当前,数字出版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用链条结构已经无法准确描述,各节点之间的交互关联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链条更加复杂多变,如果用数字出版的生态环境来描述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会更加准确。

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出版企业作为连接作者、印制单位、渠道分销商和读者的核心纽带承上启下,主导产业链的运营,只有出版企业与上下游各环节均发生关联,成为天生的核心节点。英美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几大出版传媒集团为核心的高集中度的产业结构。虽然行业巨头为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畅销书和行业产值,但这一产业链条的弊端是压抑了中小出版商的生存空间,行业创新能力下降,客观上推高了书价,给其他行业外资本在数字出版领域留下了赶超的空间。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渠道不断做强,加上各种电商、平台对书业流通领域的渗透,在资本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兴渠道在行业内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掌握了与一般出版社对话中的主动权。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成中,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平台提供商、金融服务商、终端提供商分别负责内容的'创作、加工、出版、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各方关系复杂,功能交叉,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再是简单的“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的一元结构,而是依靠掌握用户数量和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能力来决定。

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作者到读者的途径更加多样。多种内容出口有利于出版资源价值最大化,使受众群体扩大,更有利于内容的传播。

1.1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cp(contentprovider)是内容资源的主要来源和发起环节。

内容资源是出版生态链中传递的主要价值。在传统出版参与者中,内容提供是由出版企业完成的,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出版中,一方面,内容提供者的范围扩大化,个人、机构等都可以跨越出版社作为独立内容提供商;另一方面,内容提供商很难轻易的成为行业主导,内容提供者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出版商已经错过了在数字内容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机。”

技术提供商是各种数字出版产业链中行业技术提供者和实现内容数字化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力量。

我国的数字出版最初是由技术提供商发起并推动的。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和在线数据库领域的企业以及方正、超星、书生、中文在线等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领域的公司。现在这些公司多已发展为兼做内容的数字媒体提供商。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数字格式、数字技术的发展都会使数字出版的走向和形势发生变化。

1.3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网络最终用户链接入internet的入口和桥梁,在产业链中居于中央位置,负责帮助内容提供商将息产品传播到消费者手中。

1.4平台提供商

所谓平台提供商,是指汇聚内容资源和读者流量的平台建构和维系者。平台商从内容管理、内容发行、终端适配等各个方面帮助内容提供者完成数字出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内容提供者进行商业运营。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多数由技术提供商转型建立且仍处于投入阶段,实现赢利的不多,其中真正具有基础性和持续性的更是少之又少。建立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多终端适配等需要大量的工作,同时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等都还很模糊,所以平台提供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金融服务商

金融服务商主要起到电子商务的支付作用,是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目前比较常用的网银支付和手机支付,需要金融业的各种支付端口与终端进行衔接,保证支付行为的安全、快速进行。以淘宝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国的兴起,为电子商务的进行提供了顺畅的、公平的第三方保证。

1.6终端提供商

终端提供商主要指为数字产品用户提供终端或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的厂商,是实现数字阅读的设备保障。世界范围内主流的终端形式有苹果的iphone、ipad,亚马逊的kindle,基于安卓系统的谷歌、三星智能手机,以及新近加入的微软的平板等,中国的主要厂商有联想、华为等等。

1.7消费者

消费者是数字出版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关心的是数字出版产品的价格、可获得性、信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其阅读需求以及便捷的操作等。消费者忠诚度是其他各个环节都努力争取的目标,同时也是该数字出版业务成败的关键所在。

2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出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既有成员间的互利又要面对由于利益分配带来的矛盾。表现在相互关系的处理中,既有基于盈利目的的合作,又有对于资源和权利的竞争。可以说,各参与者以利益共享绑定的合作模式相对比较脆弱,任何一方的诉求发生变化都会打破整个平衡。无论是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以及平台运营商,只要拥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及资金储备,都会争取在行业转化过程中“通吃产业链”,从而取得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导权,以增加垄断获利,扩大品牌和传播影响,保证自身在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中的存续发展。由于投入其中企业的实力及行业演变的进程,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

尤其是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由于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业运营模式,处于行业上游的出版社没办法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从而在产业链中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另一方面,其收益也受到限制,使得内容商必须重新思考数字盈利模式,直接面对市场也好,选择开放后台数据自己运营也罢,尽快找回主体地位,获得合理回报应该是从内容角度对数字出版务实的考虑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掌握读者信息以及渠道垄断的几家寡头,在取得前期主导权的行业态势下,一方面不愿放下在产业链中逐渐增强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运营商似乎可以跨过出版社进行内容加工。前期投入的成本压力,巨大市场诱惑力,都是运营商不愿让利于内容商,两者的有效合作受到互相间的制约,有效性和协同性经常受到破坏和挑战,存在矛盾。

对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究竟应该采取何种运营模式来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各方人士来分析与判断。

正规学术期刊论文篇十八

事实上,生态建筑在实际的设计建造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作用。关于生态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4]:

3.1生态建筑与土地保护

事实上,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占据一定的土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其所占据的土地面积也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建筑的设计以及构建,实现了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以及保护。目前,在构建生态建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逐渐采取高层建筑或者是向地下开发的生土建筑(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进行相关工程的建设,继而由此减少了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除此之外,绿色生态建筑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其建筑材料多为可进行二次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或者环保新型建筑材料,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害排放物对于土壤的污染,最终实现土壤质量的提高[5]。

3.2生态建筑与空气环境的保护

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物质,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基于此,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于空气环境的保护。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建筑及其周边的小环境都对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就使得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低于空气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五种,具体是:烟草烟雾、有毒的蒸汽、有害气体、微生物污染以及生产性粉尘。事实上,随着生态建筑的不断构建,使得其在空气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不小的成就。一是生态建筑所采用的都是环保型建筑材料,因而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诸如甲醛、建筑粉尘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确保建筑周边空气的洁净。此外,生态建筑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近海建筑可以使用)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继而由此减少对于矿石资源的使用,并最终由此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再者就是在进行绿色生态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可与市政绿化建设相结合,不但降低城市绿化成本,同时生态建筑上的绿色植可吸收城市的碳排放改善了周边环境。

3.3生态建筑与水资源保护

事实上,生态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除了上述的两点之外,还对水资源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事实上,生态建筑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关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在实际的建设的过程中,将建筑排放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作为建设目标[6]。在生态型工业建筑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工业用水无害化排水系统的构建。而且通过这一封闭的系统,实现了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使用,并由此实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在生态型生活建筑设计建设中,在加强了对于家庭节水设备的使用的同时,加强了日常的建筑维护以及检修的过程中对于管道的检漏,从而由此实现了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以及循环高效利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生态建筑加强了雨污分离以及雨水再利用技术的使用,通过这一技术的实施,实现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以及使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以及节约。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相关发展理念的转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绿色生态型建筑的构建。事实上,该工程在实际的构建工程中一方面促进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环保保护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建筑的内涵、生态建筑的特点以及三、生态建筑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的生态建筑必然能顾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并推动建筑单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刘素芳,姜秀娟,王靖.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建筑绿色塑料工程可持续化发展[j].塑料工业,(3):157~160.

[3]朱祥明,方尉元,王端峰.泉州五里桥(安平桥)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7):76~81.

[4]周长波,李梓,刘菁钧,俞华军.我国清洁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16(10):27~32.

[6]马红芳,王玲杰.河南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93~99.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864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