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写心得体会时,要尽量避免主观偏执和情绪化的表达,保持客观平衡。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解答一些问题。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人才越发成为各个领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源。人才培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极高的任务,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以期能够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重视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任何人才的起点,而一些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则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在基础课程之外,还有很多额外的课程和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社交能力等),同样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都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应试教育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二、发扬思考和创新精神
在学校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了解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道路。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思维激励环境和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积累思考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实践锻炼
学校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例如实习或实训,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场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个人职业规划
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时,教育者和家长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作为评估学生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个人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专业选型,定位未来职业方向,并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五、强调终身学习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终身学习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今不断演变的社会中,人们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人才培养教育中,教育者和家长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保持不断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以及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以上是笔者依据自己的体验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五点人才培养教育心得。希望它们能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二
其实,人还是喜欢安定的吧,当要做出某个选择时,总会思前想后,惶恐不安,生怕打破原本的平静与安稳。是害怕选择后面对选择失败本身,还是害怕面对选择失败后的自己呢?生活的对错其实没那么多标准,若心安,便是晴天。有时裹住我们前进步伐的是我们给自己心理设置的标准。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你的选择,只是决定了你想要得到什么而放弃了什么,所以,当做一件事时,我们只要考虑自己想得到什么,能够承受失去什么就够了。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或许答案已经了然于胸,但还是会纠结一番。人有时也会很狭隘,钻牛角尖,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不尽人意,但请不后悔,偶尔惋惜时,轻轻叹口气,淡然接受。人活一辈子,不要后悔什么,遗憾可以有,遗憾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很多事都没有对错,难分对错,难不成要抓着过去的事为难自己?当你决定走这条路时,就好好走,走完,或许是荆棘小路,不比阳光大道好走,但依然要走的漂亮。这条路或许没有鲜花与掌声,但内心安然比什么都重要。当你想好要改道时,也请走好,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路人,但保持内心不变的自己,找出那份释然,那份光芒,就好。
有时,或许你感伤时间的无情,怀着不安,怀念着过去的人和事,希望能留住那一秒的自己,或许你怀疑自己的选择,张惶未知的旅程,但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对与错,只要相信自己,走下去,明天会有答案的。记得要爱惜自己,记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好好的。
人生就像雨,意外如雷阵雨,大起大落如暴雨,平平淡淡如蒙蒙春雨。总有些东西是无法避免的,勇敢面对吧。无论下的是什么雨,只要怀着对生活的期望,把根稳稳地扎在土里,就不会惧怕。
最后附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席慕蓉说:在人生的长路上,总会遇到分歧的一点,无论我选择了那一个方向,总是会有一个方向与我相背,使我后悔。要了解世间美丽与珍奇的无限,要安静,要知足,要从容,要不后悔我所有的抉择,所有的分离和割舍。我还来得及把握,还可以用我的全心与全力来等待、企盼与经营。只要我肯努力,生活就可以变得极为光洁、纯净、没有丝毫的瑕疵。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语文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下 面,结合课改,就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 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四
教育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而教育创新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我所在的学校,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创新,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受到全面教育的同时,体验到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思维体验。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创新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创新就应运而生。教育创新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培养未来领袖和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第二段: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我们的学校,创新教育方法有很多,比如灵活的课程设置、项目研究式学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等等。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断地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同领域的知识。
第三段:教育创新带来的变化
教育创新的实践和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生们在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第四段:教育创新需要更多支持与资源
虽然教育创新所带来的改变是显著的,但是创新教育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作为一种既传统又革命的教育模式,它涉及到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资源多个层面的改变,需要来自政府、学校、教育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五段:教育创新的未来前景
教育创新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使得创造性和发明性大大提高,培养出更多意识先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可见教育创新的未来前景是可期的。
总之,教育创新是一种必要的改变,是让教育不断进步的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寻找更多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五
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能力培训,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
一、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强化创新意识。
二、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创新活动不是简单随意提几个花
哨的新提法,创新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真正推动工作的前进。
三、创新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按照这个精神去做。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有三点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教育工作实践开展学习。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二、加强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不足,更有效地推动教育工作。 天下之事,谋之于众。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现教师的聪明才智,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创新能力切实付诸于实践教学中,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创新的真正内涵所在。
总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我的专业是经济信息管理,所以,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会更感兴趣一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所提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要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定位,最怕的一句话就是“老少皆宜”,产品或服务谁都适合。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你锁定的目标客户群是否大量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目标客户不买你的商品,就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设计存在问题。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
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
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
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
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5]王强,付莉,张惠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农垦医学,2006,(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摘要: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1.1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体系,统一规划,精简内容,整合重复学科,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
1.2解决教材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以卫生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我们编写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校本教材。
其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尤其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依据,教材修订后更具有企业特色。
1.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特点,减少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中颌面部解剖知识的学时数,加大了牙体雕刻的比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由36学时分别增加到152、242和318学时。
课程内容调整后,实践教学比例大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操作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符合企业的需要。
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及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课堂设在实验室,在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微观演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实验室毗邻校内义齿加工厂,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七
听了彭教授《互联网+创新创业》讲座后,我觉得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与前辈的对话,收获颇多。作为当代大专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我们这些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支柱。
当然创业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具备从业的能力和素质,这个时候我想到刚刚开学的时候,一位已经毕业了的学长给我们开设的讲座,他系统的介绍了一个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长的讲述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原来正式工作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要说我们这些连大学生都不是的学生创业了。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就好比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财源滚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在人类的生活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市场有无限的潜力,也就是需求会无限增大。
我们都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非常简单的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的奶酪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我们在社会上所握有的筹码是不断变化的,不更新就会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会变质。所以这提醒着我们随时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创业理想。
但是在创业道路上,作为一位大专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盲目乐观,我们这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大学是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的人生关键阶段。我觉得在大学里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在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无形地就是创新了个人独特的实现方式。创新,往往就是在个人的兴趣爱好基础上实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如李开复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在大学期间,原来是就读于法律系,可是那并不是他所感兴趣喜欢的专业。偶然有一天,李开复老师接触了计算机,他觉得他仿佛对这个知识很感兴趣,于是他毅然放弃当时热门的法律系专业而转向无人问津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要不然他现在可能还是在某个律师所里面的打工者。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时追逐自己理想、兴趣爱好的人生关键阶段。
科技创新就是一个运用先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正在学习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同时也让我们在校期间让自己得到了锻炼,为以后自己在就业、创业的路途上铺上了垫脚石。
就我个人观点,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尔盖瓷。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用一个比喻:火焰与海水。火焰象征着热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征着广袤无边、深邃而又冷酷。
没有火焰般激情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会有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八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侧重点在于“创新”。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围绕创新这一词语来展开的。在这一课程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增加了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适应不同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一门课程多个不同的老师来教授,这也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适应。这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式,并不是由一个老师从第一节课上到最后一节。在课堂上夜不在是沉闷的教学,而是更多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1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适合我们的思维的发散。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 。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在课堂上,看到老师展现给我们看的图片,例如:一些普通气球,却有人能够想到把气球集合起来做成一件婚纱;一些豌豆,有人想到通过激光在豌豆上刻画一些字,等豌豆生长出来后,结的豆子上面也有字等等。这些制作的成本都很低,所以,获得的利润相对比较高。当然,我们创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钱,而是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美好。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同时,培根又指出了其余三点:一,只是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必须亲自实践,不体验是学不到的。二,求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三,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比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我们读书并不仅仅止步于书面上,更应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上。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或物,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和改造,就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东西;我们身旁并不缺乏这些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它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这么课程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在经济方面“跨行业复制是创新”,同行业复制就是抄袭,就是吃剩饭。举个例子,如家酒店复制欧美国家相当成熟的“b&b”就点模式。“bread and bed”,解决了睡个好觉,洗个热水澡以及方便上网的两件半事情。这个例子也说明例了,创新,需要一种洞察力,穿透力,如果没有看到行业的内在本质,你就无法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努力走下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九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人才的教育培养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人才培养教育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从选材、培训、实战、素质、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选材要严格把关。人才培养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对学员进行选材。要想获得优秀的人才,首先要给出严格而公正的选拔标准。从学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方面综合考核,选出那些潜力大、具有相应天赋和优势的学员,才能够确保人才培养教育的成功。
二、培训要注重实践。培训课程要紧贴实际,让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一方面要注重开展实践性课程,让学员更好地了解实际应用,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还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让培训课程更具有实践性,让学员在学习中能够深度理解知识。
三、注重实战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教育必须要注重实战能力的提升。现实生活中,许多学员掌握了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其原因在于缺乏实战技能。因此,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让学员实现技能结合与实战融合,增强学员的实战能力,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四、培养学员的素质。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除了注重学员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员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素质将成为优秀职业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采取多方位的培训方式,如创意、培训、旅行等,增强学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提升学员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五、评价要全面考虑。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从而使学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方便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但是,评价也有可能局限于评分、考试或其他表面因素,不能真正反映学员真实情况。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角度、多维度、全面考虑,有效衡量学员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为学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总之,人才培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精心设计和有序推进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教育创新是省思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和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根本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而教育更是不能缺少创新这一元素。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思考更加适用于当前社会需求的教育形式。教育创新是一个不断挑战原则的过程,其中必然有成功的和失败的,但是成功的教育创新将会燃起许多年轻人追求的激情和动力。
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习方式是非常传统和单一的。但是现在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的喜欢交互式教学,有的适合群体活动等。教育创新就是要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教育资源全民共享
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应该是全民共享的。教育创新就是要建立公共教育资源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弱化家庭资本和区域资本的影响,形成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教育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极大地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四、教育创新需要教师跟进
教育创新不仅仅是政府或大型企业的事情,也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教师的角色正在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师和生活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动向和技术,与时俱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
五、引导学生学习技能
一般来说,高成绩并不代表一定掌握学科知识。事实上,现今社会更需要学生掌握实际的学习技能。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
总之,教育创新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现今的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教育不是一个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事物,而是社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应该不断地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未来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教育环境。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一
计算机教研室(卫国路)
一、专业基本情况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在卫国路校区2006年新开设的新专业,计划2006年开始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为120人。
在此之前,计算机教研室的任务是担任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以及一些专业课,如电子测量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5人,本科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其中三人为教师,1人为实验室,1人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
二、专业建设内涵和作证材料
由于本专业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大部分材料应从以后实际运作时收集,现在所收集的材料为前两年作为辅助教研组运行中所形成的材料,有关教学方面的文档可参照cadcam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以及现代物流等专业的评估文档。
指标内 涵佐证材料尚缺材料
2.1.2学生与教师比例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教师2人。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1.2专任教师结构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按目前招生规模来看,高级职称人才缺乏,师生比例不足。3.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1.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2.1师资队伍质量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5名副教授每年共担任9门以上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近几年来,主讲教师共发表专业技术论文5篇和,校内教学论文10遍,编著、主编和参编高职教材1种。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主讲教师近两年所撰写的论文一览表(2-3)
3.教案检查记录(2-4)
4.教研活动记录(2-5)
5.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2-6)
1、授课计划、教学日志、试卷教务科已存档
2、教案已收部分
2.2.2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本专业教师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进修、教师业绩考核奖励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3人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到企业调研、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2.3-1近几年教师培训和进修情况一览表(2-7)
3.1.2教学仪器设备经核实,已列出设备清单,教研室计算机装备清单.实训设备和计算机装备仍不足.1、实验室设备清单(3-1)
2、教研室计算机装备一览表(3-2)
3.2.1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专业专用计算机房,但是要满足多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其他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1.实验室设备清单(3-1)
2.市场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
3.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4.1.2教学计划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2.各课程授课计划(4-4)
4.1.3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本专业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分别所承担的多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核心课程和专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改革成效显著。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能根据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做出适时调整。强调综合的课程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集中组织实训和分散组织实训结合。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2教材建设能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有严格、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60%以上,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1.主要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一览表及样书(参照各专业)
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根本目标,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成果显著。
1、必修课多媒体教学情况一览表(4-4)
4.3.1实践训练体系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开展实训示范课建设,探索实践教学规律。在课时安排上,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其中有18专周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4.3.2职业能力考核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5.2.1教学规章
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具有严谨的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表、评教、评学等教学档案完备;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和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制度等都认真执行,教学过程、考试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得到落实。运行有效,成效显著。1.试卷分析材料(在教务科)
5.2.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于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均制订了质量标准。1.各课程及实训教学大纲及统计表(5-1)
2.教学管理制度
3.本专业教学检查记录
4.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座谈会的有关材料
5.教师课堂听课表(表格样式)
6.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
6.1.2必备知识1.课程成绩表
2.期末考试试卷目录
1、课程成绩在教务科成绩档案
2.期末考试试卷在教务科归档
2006.7.4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二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于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在许多高校存在校外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体系陈旧和教师缺乏工程经历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窄和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师专业素质能力,研究电路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一、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培养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工程设计等技术类能力,还包括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涵展开教学设计,剖析重点和难点。注重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来讲解知识;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讲解知识的定义;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诠释知识,讲解公式及计算技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双向互动。
二、深化实验教学内涵发展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和模仿实验,学生训练不足,难以做到创新结果。本实验提倡让学生先借助实验指导书自主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搭建电路、教师作为指导。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况,在无线电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发生谐振时又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对谐振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1]。通过实验,让学生搞清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谐振现象,如何测量和判断谐振特性[2]。实验采用dvcc-dl5型电路原理装置单元,串并联谐振单元面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参数学生可任意组成串、并联谐振电路。根据学生自拟电路参数,测量电路谐振时对应频率0、品质因数q值。在调频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测量对应0.7ur0(ur0为谐振时电阻r1或rw两端电压)、0.5ur0、0.3ur0各幅值时的频率及各量,以及测量当ul和uc实验结束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如理论上串联电路谐振时,电阻上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容、电感的电压有效值与实测结果有否区别?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问题讨论,同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考核学生的重点放在课内实践,综合考评为课内实验占30%,理论占40%,同时开设30%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每4人一组,学生自拟题目,调集资源,内容不完全局限于本课程范围,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题目,教师负责选题把关,学生自主实践,自行管理实验室,为各种电子竞赛做充分的准备。
三、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部分青年教师硬件能力不强,缺乏对电路背景的了解,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不够,教学与科研不能相互融合。对电路的背景、特点、使用的技术与方法,对分析与排除故障,工程中考虑的相关问题不够准确。为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研究项目、专题研修班、经验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企业学习、合作研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相互融合、校外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综上所述,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电路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及其来源的多元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是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将个人的见解或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汲取外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三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四
一、活动工作理念要坚持与大学办学理念相统一
大学办学理念具体包括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定位、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治校理念等。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理念的基础理念。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扩展、吸纳和融合,形成大学精神,甚至于大学文化,构成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体系[2]。从大学办学理念的属性来分析,大学办学理念是高校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历史与时代的结合,更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一所大学办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办学的灵魂和指针,大学理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为大学凝心聚志,整合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学校科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校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科研理念乃至学生理念的综合展现载体,活动决定于理念,大学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等服从并支撑于大学办学理念,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坚持与大学办学理念相统一。
二、活动设计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
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要求。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反映事物内在的东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必然。掌握规律就可以使教育主动。从高等教育学理论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需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3],实现三个结合。
一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结合。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表现为施教者已知而受教者未知,具有信息不对称,体现为已知和未知的统一性。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中,施教者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特点,就会在活动设计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和建设的准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大教学活动。施教者在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是专业性和综合性结合。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为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是一种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活动,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必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外,还要让学生以科学为基础,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对事物做出有效分析和采取适宜行动,这就要求活动设计者在活动设计中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三、活动项目要坚持自主选题与特色办学引导相统一
自从199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以来,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不仅大大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大层次上引领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起到了牵引功能。在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牵引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按照以专业学科支撑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制为技术指导保障,以基地孵化为手段,以竞赛参与为牵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模式。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项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终载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五
一、农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包括技术服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农业教育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是其面临的重大主题。
二、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与看法,主要是指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教育观念具有层次性。高等农业教育观念,是人们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高等农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指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观念同样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农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农业大国的需要不相适应,受重视程度不够。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上,科学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观念还没有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理念还没有全面树立和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制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发展机制。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来看,由于青年学生在高考时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的志愿不强烈,多数传统农科专业学生都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过来的,因此学生对于农科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专业兴趣不高,学习愿望不强烈。
2.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条件建设受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行政化色彩强烈,农科专业大都是以传统农业形态分类设置,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因此,一些农业高校采取了“专业改名”的措施来吸引生源。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型人才要求不适应,未来的农业人才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跨领域的工作能力,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单一专业性的种植、养殖或者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知识基础不扎实,复合程度不高,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适应性不强。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脱节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落后于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车间、场所不让学生进,而校内又因资金缺乏建不起来,实践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造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来抓。这样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就能够以此为抓手,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的流程,丰富育人的渠道,充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个性化发展更是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性要求。最后,要根据院校的不同层次和服务区域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的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培养模式改革上,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加强通识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共识。我们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要大力推进学分制、三学期制、第二学科专业等制度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个性学习成长创造条件。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专业教学与学科科研的协调。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教学是“流”。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发挥学科的龙头功能,突出科研对于教学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结合现代农学学科发展基本趋势,扩大交叉型和前沿型课程,力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协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协调、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比例协调。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坚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协调。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人才的思维方法、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尤其需要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3.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农学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是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校要统筹协调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课程实验室”协调互补的本科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校内而言,要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验课教学的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展农业实验基地的保障功能。就校外实践基地而言,要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合力育人的协同效应,提高大学生对于现代农业的认知程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着眼于农学学科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的特点,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保证实践课程进度。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课题完成效果,从而使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4.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大学的标志和精华所在,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文化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引擎,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而且要创造一种鼓励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陶冶创新情操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氛围,要提倡自由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倡包容的文化氛围,就是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包容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好奇心。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包容的呵护。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国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教育的发展方式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我深刻感受到教育需要不断自我革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在现今世界,面临着许多种挑战,其中教育的挑战首屈一指。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在于,它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创新由于其关注未来,总是把预期应用视为中心,所以它更能顺应社会的变革,开拓新的道路,探索新的教学思维和方法。
三、教育创新的具体实践
教育创新切实实践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们的个体需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通过活动、比赛、互动、社交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学习效率。
四、提高创新意识的方法
创新意识是教育创新的第一步。提高创新意识的方法与策略包括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思维和策略,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另外,通过团队合作、经验分享等方式来推广、应用和改进教育创新,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创新意识。
五、教育创新的未来
未来,教育创新将更多地集中在全球的合作,特别是教育科技的发展上。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它的未来发展,加强创新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并合理利用新技术,提高教育的既定质量,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六、结论
通过对教育创新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变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意义。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需要秉持创新思维,勇于应对挑战,不断自我革新,以更好的方式为学生成长壮大和社会的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心得体会篇十七
为迎接十一月底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目前,全院上下正如火似荼地开展学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的活动。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我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川教【2009】41号)、《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王仲明书记在“迎评促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件,仔细解读文件内容,深入体会文件精神,力争学深、学懂、学透,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学院“迎评促建、创新发展”的大局上来,以自己认真严谨、扎实细致的实际工作表现来为学院做贡献。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国家依据教育法规,建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其评估结果对受评院校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影响。评估既是一项学院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程,也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学院凝聚力工程。
(一)评估是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大事。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单位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高职院校近1200所,在校生规模1000多万人。学校这么多,难免参差不齐、良莠不分。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这把标尺来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水平。因此,我院如果能顺利通过评估,就为我院打下了稳定办学、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就会面对直接的生存发展危机。
(二)评估是检验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尺。我院是省委、省政府建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划,办学满五年的高职院校必须接受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通过评估,才能检验出我院是否是一所各方面都合格的高职院校,是否符合省委省政府办学初衷,有条件有能力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提供创新和技术支撑。因此,这次评估既是对我院办学资质的大测评,也是对五年办学成就的大检阅。
(三)评估是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机遇。国家制定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分说明评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院建院时间不长,办学底子较薄,各方面条件还需要继续完善。按照我院“十二〃五”规划,要在5年内建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就必须牢牢抓住评估这一重大机遇,用评估来促进我院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全面提升和完善。
二、评估和个人的关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和54项重点考察内容,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见,“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学院评估与个人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评估为个人提供了成长锻炼的机遇、发展壮大的平台。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都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方面,都会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通过评估,对照指标,查漏补缺,个人完全可以实现工作上的自我增值。因此,评估是教职员工发展成长的良机,每个人都能在评估中获得考验、得到锻炼、取得提高。
(二)个人的工作表现会深刻影响到评估的结果。每位个体的工作好,则整体的工作好;任一个体的工作出现偏差,则整体工作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评估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个人与学院就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存亡的共同体。因此,作为学院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务必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抓实干,为学院的评估工作尽职尽责,做出贡献。
三、个人的职责与义务
我作为学院行政管理队伍中的一员,面对任务繁重、千头万绪的评估工作,更要深刻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意义、学院评估与个人工作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好学院和领导交给的任务。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好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评估工作的各类文件,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里面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要吃准、摸透。要深刻认识到评估是既评教学,又评管理;既评学院,又评个人;既评整体工作,又评团队精神。要牢固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辱的主人翁意识,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紧迫感,学院兴衰、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行动上要积极参与。要仔细对照《评估指标》,检查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充实提高,比如目前负责的“文化创意人”论坛,是否定时、按期、成功举办,是否符合“启智慧、拓眼界、兴文化、生创意”的宗旨,是否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认真完成相关评估材料的撰写、收集、整理、归档,为评估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材料。要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关系,认清行政管理工作的本质,立足服务,以人为本,将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心间,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坚持评估工作和日常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89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