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1 20:00:10
2023年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0-31 20:00:10     小编:MJ笔神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是科学的、可操作的、可持续的,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实现目标。方案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一

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我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城口、巫溪、云阳、忠县等8个县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以促进农特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为主攻方向,推进电商、流通、邮政、供销等资源整合,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一批涉农企业开展网上经营,建设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经销户),组织一批农网对接活动,探索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二、遵循原则

——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结合各示范县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模式、彰显特色,实现各区域统筹协调、错位发展,及时跟进配套服务措施。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市场、信息资源,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重点在农副加工产品、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示范县电商进农村“五个一批”得到较好落实,探索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取得突破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电商推广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市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指导生产、搞活流通效果明显;组织涉农企业(含加工)和农场主、农民合作组织、种养经销大户等网上销售。

——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1个以上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建设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每个村建设1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衔接顺畅。

——物流配送体系逐渐完善。建设1个以上县级快递物流综合公共配送中心,培育2-3家快递物流配送企业,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基本实现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明显提高,物流成本有所下降,初步形成效率高、损耗低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农村电商交易额大幅提升。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网上销售明显增多,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网络购物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县域网络消费额占当地居民消费总额的比重15%左右。

四、主要任务

(一)选准用好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基础和前提。重在发展和完善一批综合性或专业化交易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现有涉农电商平台,借助或利用一批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要在拓展功能、整合信息、扩大服务上下功夫,打造特色商网。一是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建设重庆特色产品馆或区县专区,将各地农副土特产品组织进馆、上网销售。二是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并培育本地涉农电商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休闲娱乐旅游等,构建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物流仓储、快递配送等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做出影响做出品牌。三是积极推进电商平台间合作,鼓励示范县加强与农村淘宝、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平台的合作,依托知名电商平台销售本土农特产品,支持本地电商企业以代理商、开设窗口等形式谋求共同发展,开展农网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触网营销,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

(二)构建电商运营服务体系

1、在县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示范县要结合实际建设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和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一是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建设线上线下特色产品馆,销售本地产品,开展网销商品的集采统储、互采分销、加工分拣、统配统送、售后服务,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县可利用现有电子商务园区、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在知名平台建馆,共同改造和新建电商服务网点设施。

2、在乡镇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牵头,依托已建乡镇超市(直营店)、邮政所、供销社等合作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完善充实功能,使其具备网络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送)}、信息采集、缴费支付、创业等生活服务。

3、在村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点。选择农产品特色村和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涉农企业等建设电商服务点,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农产品信息采集、农村生活服务、缴费支付等。

(三)着力促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

1、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网上营销。鼓励传统企业利用产品优势上网触电,组织涉农及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等触电,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特别是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有实力有经验的第三方代运营电商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或专卖店或特色农产品展销厅或开展网上营销,推销农特产品和农村生活服务,拓展网上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提高适销对路产品上网销售能力。示范县要认真梳理汇总当地农特产品,引导和推动农特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品,挖掘产品的特色、卖点,集中力量,着力打造2-3个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电商品牌。培育引进熟悉电商营销、具备产品设计改造能力的创意企业,按照有特色、可包装、易保存以及方便快递等电商要求对农特产品进行包装推销。通过县域整体、企业自主等宣传推广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季节、时段、事件、热点等各种营销手段,打造具有高识别度的区域特色产品。按照“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完善农特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等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

3、广泛开展农网对接。发挥好电商平台、区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代理商、经纪人)作用,通过举办网商采购大会等农网对接活动,有效组织一批农特产品与电商企业或代理商对接,使更多农特产品在网上交易。鼓励京东、苏宁易购等自建自营平台与涉农企业合作,将农特产品纳入自采渠道并网上销售。积极举办特产网购节(网上行)、乡村体验季等一批季节性、固定式的农网促销活动。继续做好新农村商网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数据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解决农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卖难”问题。

(四)推进电商配送体系建设

建设市级物流分拨中心、县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体系,开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推广网订店取、末端整合等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销售配送同步,打造高效、快捷、顺畅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1、推进县级电商公共配送中心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资源整合,从商贸、供销等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和电商、邮政快递、仓储物流、电商运营企业中选择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县级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公共配送中心开展统一配送,提升县域快递物流配送能力。

2、建设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点)。依托商贸流通、供销、快递物流等各类企业,强化乡镇政府支持作用,建设与乡镇电商服务站融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作为电子商务农村共同配送主体和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接主体,实现快递包裹仓储、自提、进村分拨的功能。以村级服务中心、农家店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为依托,建设村级电商配送点。鼓励乡镇超市、村农家店等参与,为其提供仓储、自提和送货上门等服务。

3、培育县域配送龙头企业。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鼓励电商、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乡供应链、物流链整合,优势互补,每个县组建2-3家快递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网上通道,提高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

(五)加强技能培训

各示范县要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重点培训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和特色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创意设计、包装、营销等技能,提高农村电商运营能力。合理安排培训经费,适时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和相关人员。鼓励支持电商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开展针对性案例教学和体验式实训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实战培训。每个乡镇全市培养4名市级农村电商带头人,村村都有县级农村电商带头人。

四、推进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6月)

20xx年5月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申报工作,各县提出申请上报,市商委、财政局组织评审,报商务部、财政部评审确定示范县名单。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细化推进措施。各示范县抓紧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推进工作方案,并于7月底报市商委。各示范县依照工作方案,科学确定思路,探索发展模式,确定实施主体,分解任务责任,细化工作措施。

2、全力推进实施。各示范县要围绕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难题,大胆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整合各种资源,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检查交流。对示范县工作情况加强检查调研,督促进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适时开展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适时中期评估。各示范县对实施情况及时开展中期评估,结合实际调整建设项目,完善推进措施。市商委、市财政组织开展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深化阶段(20xx年6月后)

全面检查和验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并接受绩效评价。总结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工作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整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按照“属地推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推进,各示范县政府是推进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推进措施,着力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有流通企业整合并完善网络体系。各乡镇政府要主动跟进,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场地、产品等问题,负责收集农产品和生产生活资料需求信息的上报、购销对接等服务。各示范县商务、农业、经信、供销社等要各司其职,确保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共同推进电商进农村各项工作。

(二)加大支持。各县政府要结合实际,适时出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促进电子商务与商贸、通信、快递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措施;注重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电商、涉农、商贸、快递物流企业的融合,共同改造完善农村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服务及配送网络设施等;筛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彰显地域特色的本土农特产品,支持打造适合网上销售的品牌,促进农产品上网营销;支持开展技能培训。

(三)宣传推广。各县要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发现典型,示范引导,广泛宣传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网上营销的经验,扩大社会影响。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二

攸县融媒体中心的空间平台建设,主要是建立一个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整合空间平台,提供指挥中枢和中控平台功能。既可呈现中心全景运营情况,也能支撑任务的调控、指挥,满足融媒体中心所有业务人员在一个空间内协同作业的需求。

(1)架构先进。项目整体建设中,选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架构,让县融媒体中心有较长的生命周期。(2)经济实用。充分考虑当前采购和系统长期运维的经济性,选择既能经济可行又能长期保障的产品和技术。

(3)确保安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采用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稳定运行。

(4)保护投资。充分利用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资源、成果、设备,整体升级改造,不搞重复建设。

(1)将现有69平方米的演播室,扩建成全景约110平方米的演播室,在设计上资源节约、功能融合、安全可靠,具有新闻口播、娱乐互动、虚拟实景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直播和录播,满足不同节目生产的需求。

(2)将现电视新闻中心的新闻、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整合,利用新闻制作室改建成一间编单室和一间审片室;把两间专题制作室和编单室改建成一间集中节目制作室,一间小型化妆更衣室,一间配音室,这样有利节目制作的整体化、优越化,工作空间的最大化。打通融媒体演播室制播流程,实现内容互融互通。完成演播室高清化升级,为以后流程统一生产提供支撑。

(二)融媒体中心主体建设,基础环境的建设与装修。包括形象展示大厅、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门窗、吊顶、电气照明、墙面等内部修缮装修。配电系统适应性改造,新增设备配套强弱电设施设备,防雷设施,公用电缆沟及双路供电电缆铺设。机房空调、中央空调设备安装和消防系统建设。(三)融媒体中心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中型会议桌1套,办公座椅8套,记者办公座椅8套以及综合布线、强弱电调试等工作。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三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

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农办科„201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各涉农高校,有关部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贯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常态下农业科教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部属有关科教单位高度重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2015年5月20日

—1—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试行)

为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建设,着力搭建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三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按照“体系工作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科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度,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谋划,系统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以协同为要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有效整合相关农业科技、教育、资环等体系资源的基础上,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规范云平台信息资源采集系统与交换标准,建立顺畅的从科技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技术成果信息流”和从生产技术难题到科技原始创新的“产业问题导向流”,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创新。

(三)高端引导,快捷高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完善农业科教大数据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构建云平台业务系统,增强国家农业科教服务信息系统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科教服务全覆盖,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针对性强的科教服务。

—2—

(四)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紧紧围绕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统一平台,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建立多元协同、资源共享、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云平台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云平台各系统间和每个系统内各功能板块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云平台的总体架构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1个大数据平台、6个专业子云和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一)1个大数据平台。即国家农业科技、教育、环境、能源大数据平台。

(二)6个专业子云。即体系综合业务云、智慧农民培育云、农技推广服务云、科技创新支撑云、成果转化服务云和美丽乡村创建云6个专业云。

(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即全国农业科教环能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农村能源综合业务平台系统、美丽乡村创建综合业务平台系统、“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循环农业创新与推广支撑平台系统、军民融合产业服务支撑平台系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平台系统等16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四、重点建设内容

—3—

训、基层农技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等现有农业科教信息资源的全面梳理、规整、入库。积极拓展信息获取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教体系资源,建立专业信息采集队伍。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机构,扩展建立国家云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地方、专业分中心,实现对获取信息资源的及时处理。

(二)全国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系统。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省级农业科教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为主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通农业科教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建成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信息快速交换通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对全国科教信息体系各项业务运行的动态监测和快速调查。建立业务信息调度制度,形成业务信息交换与报送机制,初步实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处理规范化、信息监测动态化、信息调度网络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和辅助决策模型化,有效支撑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支持健全完善全国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库。

(三)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专业量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资源库,为全部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登记,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创新培育模式,搭建起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农民在线培训教育平台系统,建立与知识更新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服务机制,实现集中培训与全程辅导相结合,单项教学与交互教学相结合,引导农民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初步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和对接农村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创业科技支撑建设,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等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4—

(四)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互联互通,业务联动,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资源数据库,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在线培训教育。为全部农技推广人员配发“智农卡”,开通基层农技人员“智农通”服务,实现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体推进农技推广云平台基层工作站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开展农业生产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农业科教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鼓励基层农技人员从云平台获取知识和专家支持。全面升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智农通”与其所在区域农户实现互联互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并纳入业务考核。

(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与广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对接协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动态资源数据库,形成网上成果展示、学科群集成研发与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成果数据库共享、重大实验装备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包括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专家在内的农业专家库,为入库专家开通“智农通”服务,对接云平台,实现对专家的实时、动态业务管理,支持专家通过云平台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循环农业与美丽乡村创建平台系统。收集、汇总我国相关农业水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数据、耕地质量安全评价数据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建设技术等,强化“一控两减三基本”科技支撑服务。建立循环农业集成服务系统,建成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数据库与绿色增产技术指导平台,启动农村生态能源管理与应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管理与成果展示。

—5—

龙”式的成果转移服务机制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机衔接,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对接。

(八)“智农卡”与“智农通”管理运营平台系统。“智农卡”作为云平台联合电信运营商专门定制的手机卡,内置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直通系统,面向入库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发放。“智农通”作为云平台业务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终端应用,包括:农业科教管理、农技推广、农民培育和农业专家、职业农民等不同的业务版本。2015年计划在全国发放不少于500万张“智农卡”,落实不少于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启用“智农卡”,最终计划全国发放不少于5000万人(户),逐步实现“智农卡”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持证农民的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服务。落实不少于10000名专家、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和1000万农户(包括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通“智农通”服务。

五、进度安排

(一)2015年1-3月,开展前期调研,提出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利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云平台建设的宣传、部署与组织动员。

(二)2015年3-6月,统筹协调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相关资源,推进云平台各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框架,启动支撑六大子云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启动省级平台的落地工作,组织部分试点省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

(三)2015年6-9月,组织开发面向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集成、整合各类农业科教基础资源数据,初步建立国家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

(五)2016年之后,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扩大省级云平台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云平台应用等。

六、组织保障

—6—

云平台建设运行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司内各相关处和相关业务归口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成立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协调云平台建设工作,包括前期调研、业务与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公共服务等。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科教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云平台建设工作,明确负责人和责任处室,积极协调、支持和配合云平台建设工作。

(二)强化资源整合。按照云平台建设要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以及相关农业科教系统各单位相关信息资源,形成符合云平台建设要求的农业科教大数据。

(三)形成建设合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云平台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整合各相关单位的基础资源数据;中央农广校负责云平台(国家)运营中心具体承建工作;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云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并开展培训,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组织专家团队,聚集本地资源,做好云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各云平台业务支持单位应积极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要求提供云平台建设相关基础数据;北京中园永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平台技术支撑与运营服务机构,负责云平台的系统建设和运营工作,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做好平台运行的信息通道建设与服务开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四)实行全程督导。云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组将全程跟踪检查云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对云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开发、资源整合、数据采集、试点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督导检查。

—7—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四

环境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分析

bigdataplatformanalysis

softwareproduct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目录

1.大数据背景。1

2.1.定位。4

3.1.背景定位。53.2.功能。5

i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1.大数据背景

1.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现在,业界普遍认同所谓“大数据”具有明显的“3v特征”:量级(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普遍具有量级大,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甲骨文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文档里,都追加了第四个v——value,价值;而ibm在其相关文档中给出的第四个“v”则是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价值:在海量的规则或不规则数据之中,用新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很快的速度计算或分析出潜在规律性、根本性的判断、趋势或预见。

1.2.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宽的增加和智能设备销售量的上升,互联网业迎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世界经济论坛一份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全球几十亿人使用计算机、gps设备、电话和医疗设备,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用户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尚未被真正理解,如果能够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有助于认识需求、提供预测和防范危机。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大带宽和大存储,而在于对容量大且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萃取大价值。采用大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生产的流程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极高的计算机并行处理,同时进行大批量的仿真比较和筛选,大大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数据已成为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探矿”、“数据化学”等新学科和新工艺模式。大数据处理的兴起也将改变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正在进入以aaas(分析即服务)为主要标志的cloud2.0时代。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项目使得卫生单位及早研制预防疫苗,及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大幅降低了流感的传播。

3、飞机票价高低和多早预购的关系

也许大家会直觉地认为越早买机票就越可以买到较便宜的机票。一家叫farecast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亲身经验启发了一个新的服务。他发现坐他旁边的人比他晚好几天购买机票却比他的购买价格还低。于是他搜集了所有航空公司的票价与提前订购时间的数据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现在我们任何人可以上到他的网站:,输入你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加上你要出发的时间,马上这个网页能告诉你是现在就赶快买票还是再等几天才买。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3.环境数据中心

3.1.背景定位

环境管理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如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收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保信访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总量减排数据等。这些数据,往往存在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等问题,给环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各业务系统也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环境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环保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成为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成为环保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3.2.功能

3.2.1.数据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主要于:

4.数据直报系统:系统提供定制的录入界面,用户手工填报。

3.2.2.数据的管理

1.文件的上传、修改、删除2.元数据的编辑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五

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动员会,动员和部署我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精神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今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打基础、利长远”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全面提升机构编制改革、管理和服务水平。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业的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从企业理论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单一的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扩散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中央编办组织对“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机构编制”深度融合,提出了构筑机构编制云平台的重要部署。

今年5月,自治区被中央编办确定为全国5个机构编制云平台升级应用试点省区之一。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今天我市正式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这既是顺应机构编制管理新形势、新常态,加强全市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全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能的必由之路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指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这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好落实好。机构编制部门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肩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机构编制管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党政机关网站管理的职能从中央、自治区层面都交给了机构编制部门。面对迅速增加的工作任务,如果还以过去的传统模式推进工作,将难以适应高速高效的工作要求,难以破解当前工作热点难题。因此,机构编制乃至其它部门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跳出原来的套路,抓住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重要契机,借机借势借力,利用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把基础数据、基本情况掌握清楚,把政策和依据搞明白,把参谋服务和支持决策搞到位,切实把机构编制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和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摆在首位,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二)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推进当前系列重大改革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机构编制工作呈现出工作任务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工作重点从审批向顶层设计迈进等特点。市、县(市、区)编办承担的各项改革任务日益繁重。以2017年改革为例,就有纪检派驻机构改革、群团改革、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多项改革,此外还要开展权责清单“两单融合”梳理、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审批联动、控编减编等工作,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已经由后台走向了前台,走到了改革的第一线。但是,在全市贯彻执行李克强总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既不突破现有机构、职数、人员编制基数,又能保障一系列重大改革等重点工作的机构编制需求,就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机构编制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实情、科学调配机构编制资源、优化机构编制结构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径,为加快推进当前一系列重大改革提供了突破口和载体平台。因此,一定要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科学运用好机构编制大数据,大力推进系列重大改革。

(三)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保障

过去,我们各部门的履职、评估、核定人员编制等都是采用定性、静态的工作方法,这样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有的部门配置的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有的部门“三定”定性描述的职能可能十来条,但在实际执行中,则会衍生出大批非行政许可事项。这说明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控编减编的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现在我们动员建设的机构编制云平台,就是从机构职责入手,将机构职能逐条梳理、录入到云平台中,结合正在开展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做到机构权力和责任的一一对应,实现颗粒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将云平台数据与政务服务数据相对接,对照机构权责,通过对网上审批事项的办结数量、时长等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掌握机构的履职情况,给出评价,为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机构编制资源提供科学的参考。

(四)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有效破解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可靠平台

目前,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部门建立的信息系统,虽然能够保证本部门的基本业务需求,但基本上都是封闭运转的,没有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互联共享。这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沟通协调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各部门的政务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是当前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也是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的要求。这为我们各部门指明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编办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部门,应尽心履职,充分利用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加强与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对接,推动各部门数据互联共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目标,为党委、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数据服务。

为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的重要现实意义,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不折不扣地抓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抓住重点,着力推进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

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很大,问题也不会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工作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一)明确工作的目标。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目的就是要整合机构职责、职数、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加强数据的科学分析,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调配机构编制资源、整合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等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改革、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和进度。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分为动员培训、数据审录、系统试用、检查评估、完善提升五个阶段。为抓好我市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市编委已于2017年9月印发了机构编制云平台实施方案,市直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按要求不折不扣地推进。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计划,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三定”和权责清单等基础数据的审录工作。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基础信息收集环节。信息收集是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做到实事求是、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市、县(市、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皆已提前完成,权责清单的信息采集将比“三定”信息采集相对容易些;而在“三定”信息收集中,事业单位比机关单位的困难些。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科学组织、通力配合,过细做好基础信息梳理、收集工作。二是数据审核环节。数据审核的快慢,决定单位历史沿革等其他数据录入的快慢。数据审核工作量很大,要求认真细致。各级编办要创新工作方法,保障审核人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数据审核有序开展,不延误基础数据录入。三是云平台功能创新设置环节。数据审录完成,只是做完了云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该平台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让这些数据跑起来。一方面,各级在云平台建设中,要立足工作实际需要,提出完善云平台的科学意见,要及时研究并争取自治区编办的支持,完善功能,真正用好云平台。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自治区编办的要求,配合做好与行政审批等平台、系统的对接工作,加强对政务服务等数据的分析,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四是数据更新环节。云平台建成后,各单位的“三定”信息、权责清单等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录入云平台,确保云平台数据的准确性。

(三)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一是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工作保密规定。机构的“三定”信息如果是保密件,则不能录入机构编制云平台,这点各单位一定要注意把控好。二是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管理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批,录入机构编制云平台管理。三是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对机构“三定”信息等机构编制数据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不准弄虚作假,坚决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措施保障,高质量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

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今年下半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直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按质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牵头抓好工作落实。要主动向编委领导汇报,争取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成立由编办主任为组长的专门工作组,指定专人负责推进和督促该项工作开展。主要领导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加强协调。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涉及市、县(市、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量特别大,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很多。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和把关作用;各机关、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抓好下属、二层和挂牌机构的相关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积极配合好机构编制部门建设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要及时向市编办反映,市编办要及时向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和自治区编办请示报告,及时回复,妥善解决。

三要保障经费。市、县(市、区)编办要在自治区编办的指导下,根据建设成本、系统运行维护等综合考虑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支持,保障建设工作正常进行。

四要加强督查。通过网上数据核对、实地调研等方式督查各县(市、区)机构编制云平台的建设情况,及时通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问题整改,确保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是中央编办交给我区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也是我市主动适应机构编制管理新常态,转变机构编制工作理念,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这个机会,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为我市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尽早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六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商建发〔20xx〕306号)文件精神及省市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发展为方向,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范围,拓宽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省市要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动全县电子商务规划发展、有序发展、集聚发展。

2、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3、整合资源、畅通信息。建立和完善商务信息应用与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先选择公众急需、受益面广、信息密集的消费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行业开展示范,再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8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以上;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以上,打造综合性电子商务基地2个,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利用有较强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推出特色桃江馆等交易平台10个以上;培训电子商务人才1万人次以上,实现乡、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率达2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搭建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引进1-2家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物流体系全、金融保障强且有成功运作模式的知名电商企业,建立全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实现购销渠道双向畅通。

(二)提高农村电商应用水平。以农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积极开展信息化、电商化改造提升,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产销对接等功能,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发展原产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直销、直供、分销、预售等新型农村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现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个乡镇商贸中心、426家农家店及邮政209家农村综合服务社等传统农村商贸网点实施信息化提升,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

(三)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以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为抓手,带动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资配送企业、龙头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每年培养1-2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个示范网点。鼓励农村青年和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每年培育10名以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四)完善涉农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县级运营中心+乡镇联络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搭建县乡两级创业孵化平台,为农村网商、农村创业青年提供电子商务专业服务。鼓励邮政快递、乡村商贸和供销网点拓展自提、配送、电子支付、代购代销、小额取现等服务功能。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农村电子支付的普及应用,创新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鼓励专业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农村市场,联合本地企业,提供涉农电子商务的方案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物流快递、代理运营等配套服务。

(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农村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提高农村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十大项目建设。结合县情实际,力争在3年内完成电子商务基地建设项目、农村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乡镇农村电子商务联络站建设项目、村级服务点建设项目、农村物流配送支撑体系建设项目、桃江特色桃江馆建设项目、人才培训项目、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推广项目、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乡镇、村级(社区)服务点创建项目等十大建设项目(详见附件1),完善和健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营、支撑、服务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建立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桃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组织审核重点企业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制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启动桃江县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编制。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确定第三方合作对象,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完成十大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项目。

(三)验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中上旬,由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商务、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示范项目建设进行初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验收结果报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初验合格后,向省商务厅、财政厅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并迎接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桃江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任顾问,任组长,常务副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统计局、县食药监局、县物价局、团、县电视台、县旅游局、县供销社、县规划局、县信息中心、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质监局、县人民银行、县移动公司、县邮政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县金融办、各乡镇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商务局,由县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电子商务办公室,各部门要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职责详见附件2)。

(二)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向上争取电商产业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资金,发挥好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支持电子商务基地和农村电商主体培育,大力培育龙头电商企业和电商品牌,鼓励电子商务基地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xx〕67号)文件精神,对电子商务标杆企业、国内外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落户我县的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商贸流通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

(三)强化资金管理。严格项目立项。由县商务部门严格把关上报的项目建设内容,经县财政及相关单位实地勘察后,联合行文上报。健全审批和支付管理制度。县财政严格按照上级资金预算文件要求,通过规范审批后拨付项目资金,对较大的资金项目,会同商务部门实地察看后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报账管理。对电子商务基地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区域服务站点建设、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项目,严格按规定履行报账职责并实行专账核算。同时,按规定完整保存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报账资料,确保相关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完整。实行资金动态监管。建立大额资金支付动态跟踪制度,县财政会同商务部门加强对大额专项资金使用跟踪、监控,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及时对重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检查。成立由县监察、财政、商务、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督查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开展专项资金重点检查工作,逐项进行核实。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建设,采取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同时改进监管方式,由重资金使用、轻项目建设监管向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并重转变,实现对电子商务发展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坚持项目公开、政策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纪检监察、审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完善考核制度。县商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计划,针对各部门单位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按年度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然而在欣喜之余的同时,我们感到不少的课堂在热闹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减少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少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明确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培养。

2、明确有效的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3、明确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组长:xxx

副组长:谭xx

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3月28日

多媒体教室

1、录像课《草船借箭》(40分钟)展示优秀的课堂教学,为老师选一个较为典型的'有效性学习的课例,搭建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发老师们对于有效性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2、语文教师根据看点提示评课。根据已提供的课例,全校语文教师就“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不足,带动发展。

3、看点提示:

(2)本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启发?

(3)为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你有哪些建议?

4、校领导评课并总结活动。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八

根据金委组通(2021)53号文件关于xxx三分类三升级分类定级状况的通知,马尔邦乡机关支部定为xxx一般党支部,结合近年来我支部开展的各项工作,查找我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引领进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能力,现就做好马尔邦乡机关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马尔邦乡位于金川县东南部,距金川县城40公里。全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海拔2000-4500米,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444户,1487人;辖区内有党支部4个,机关党员支部共有党员17名,1名入党主动分子,1名进展对象。

结合2021年xxx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进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势,结合xxx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xxx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和xxx党建示范村建设等工作,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转化提升工程,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展民生工作稳步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促进马尔邦乡机关支部向先进支部升级。

(一)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1、落实基层党建合力弱。班子成员没有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对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保证作用,大家对党建工作仍存在片面认识,存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

2、党员干部教育松懈。对全乡的党员干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育培训缺乏约束激励机制,党员干部培训工作还不成系统,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内容单一、形式不够新颖,宣讲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没有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学比先进的良好气氛。

3、推动农村进展能力低。乡党委对推动农村进展,解决群众增收难这一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平常过多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了农村进展和群众增收工作,缺乏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缺乏剧烈的进展意识、机遇意识,缺乏推开工作的长效机制。

5、维护社会稳定意识浅。班子成员思想上没有全面把握省委、州委关于藏区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对全乡稳定工作形势分析和研判不深入,处理进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时,过多是推动经济进展、促进民生改善,忽视群众法制教育,法制乡镇创建缺乏xxx硬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一是强抓基层党建。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年3月前与乡党委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强化村支部书记主体责任,每季度进行1次党务公开、半年1次财务公开,接受乡党委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完善党员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每名党员除自学外,坚持每月参与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三是抓好工作载体。大力宣扬推介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典型阅历,深入学习推广二普鲁村xxx党员思想体检的先进阅历,使党员干部树立起典型示范的作用,每年召开2次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并在6月9日前实地到二普鲁村考察xxx党员思想体检、德胜村孝德文化等先进阅历。年内组织开展全村群众文化活动1次,增进干群关系。

(二)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一是于7月30日前,对村活动室财产和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具体地清查登记,配齐丢失、损坏的设施设备,3月底前完成活动室的修理等工作。同时,落实村级活动室管理责任,落实首问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与乡党委签定《党组织阵地管理责任书》,确保基层党组织阵地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严格值班考核,将其纳入村组干部酬劳绩效考核。三是发挥便民服务点效用。建立接件受理登记台账,整合人力和物力,发挥村级便民服务点的效用,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进一步理清进展思路。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村两委干部要走村入户,做好民情日记,深入了解本村的实际状况。确保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专题讨论xxx进展、民生、稳定工作,为全村的长远进展和中心工作,出谋划策。二是稳固产业进展。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以进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关键,在进展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做好华西坝东女王城遗址的爱护。三是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畜饮水稳固提升项目。

(四)进一步重视群众诉求。一是加大走访力度。村两委干部要坚持每周走访2户群众,建立起近距离倾听群众呼声的长效服务机制,建立起群众诉求台账,努力做到xxx条条意见有回音、件件诉求有回应。全年走访数不得少于45天。二是加大宣扬力度。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坚持每两季度在公开栏上宣扬1次政策信息,针对一些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要加强入户宣扬,做好政策讲解,做到全年政策宣扬不少于4次,入户宣讲政策不少于6次,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加强政策落实。对当前省、州、县支持农村进展的政策措施,要做到每季度梳理重点工作1次,工作开展要划分明确目标、要求和工作时限,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确保每件工作都有回应、有落实,确保惠民政策在第一时间兑现到群众手中,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五)进一步落实维稳措施。一是加强信息研判。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反分裂维稳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确保反分裂维稳工作落到实处,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台账。管控好我村2名重点人员,制定一盯一措施,由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管控1人,每周向乡党委汇报1次状况,做到动向清,状况明。二是开展法制宣扬。主动与上级法治创建领导小组对接,5月前在村内开展1次法律进农村、进农户活动,宣扬《宪法》、《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教育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思想,并将学习成果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制意识。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九

1、负责公司大数据处理框架研发工作,设计与开发分布式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架构。

2、负责大数据平台与产品和相关技术的追踪及研究。

3、负责大数据的处理工作,以及业务数据提取、加载、转换处理流程的开发和优化。

4、利用大数据平台工具对数据维护。

5、负责相关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6、持续对系统的技术架构进行改进和优化。

大数据平台架构师岗位职责(二)

1.负责大数据项目整体架构规划,包括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物理架构和数据架构等;

3.负责项目对外技术沟通,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和文档撰写能力;

4.根据公司项目和业务发展特点,负责研究相关大数据前沿技术;

5.推动技术能力的沉淀。

大数据平台架构师岗位职责(三)

1、建设大数据平台,主要技术为k8s,docker;

2、跟进开源社区的更新,阅读文档,验证feature;

3、阅读容器生态圈各组件的开源项目代码,开发新功能;

4、持续提升平台的性能和稳定性。

大数据平台架构师岗位职责(四)

大数据平台架构师岗位职责(五)

2、负责实时,离线数据分析处理及实时平台的建设和搭建

3、熟悉

flink

流式计算引擎的使用以及源码原理,并且有相关的流式处理平台的经验。

4、java基础扎实,熟练掌握垃圾回收,网络,多线程编程,了解

python

scala5、负责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数据架构的分析与设计;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

为进一步优化机关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我区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办事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要求和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于要求开展“两优三服务”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经研究,决定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立海宁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行政为前提,优质服务为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充分授权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强化无缝对接,倡导联办快办、即时即办的运作方式,着力清除影响开发区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性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服务至上原则。利用现有资源,健全全程服务、代办服务和网络服务体系,践行服务承诺,科学设计流程,责任到岗到人,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二)坚持依法行政原则。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办事程序和服务行为,坚决杜绝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和人为设置障碍、以权谋私等现象发生。

(三)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全面实行“六公开”,即:审批服务项目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制作“一套业务告知单、一套申报材料规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规文件依据、一张办事流程图”公示文本,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和监督。

三、工作目标:

在现有各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全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审批期、项目筹建期及项目投产期三个阶段,实行“一部门总负责、一人总牵头、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全程审批服务机制,为开发区内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

四、工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许金忠主任任组长,王剑文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各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服务过程中的总体协调、信息汇总和服务考核,由王剑文副主任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经济发展局邬明锋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黄筱茵、程欣荣、宋明良、王振华、周瑞良、徐丹、王学锋同志任办公室成员。

2、服务范围和事项:凡开发区范围内企业从立项到投产阶段相关的立项、规划、用地、环保、消防、基建等各审批、核准环节的事项办理;投产后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涉安全、环保、消防、科技、劳动等一系列需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或协助办理的事项;其它开发区内企业和群众需要本委提供的服务事项。(项目服务流程详见附件1)

3、工作模式: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在项目建设的三个不同阶段责成不同部门,由该部门负责人牵头,责成本部门相关人员具体落实项目该阶段的各审批、核准环节的一条龙服务。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一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中心”(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两体系”(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交换体系和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站群”(“信用湖北”网站群)等设施,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

二、建设内容

按照理念先进、架构科学、规模适度、扩展性强的要求,主要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平台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数据保障和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等内容,完成编制信用信息目录、建立信用主体标识、归集信用信息数据、保障信用信息安全、规范和促进信用信息应用等任务。

三、工作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常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平台建设作为先导工程来抓。

(二)科学设计方案,务实推进项目建设。在充分调研并邀请专家学者多次深入研究论证基础上,提出了平台建设基本方案。

(三)编制信用目录,创新信息管理模式。以全省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为基本指向,采取“1+2+x”的目录编制方法,统一编制和集中发布全省信用信息目录。

(四)统一信用代码,实现一码覆盖多码。编制发布了《湖北省信用主体编码规范》地方标准,覆盖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两类信用主体,与身份证号码等业务码关联对应。

(五)建设汇集系统,加强信用数据保障。开发了省信用信息平台行业领域信用信息汇集系统通用软件。

(六)设立专责机构,充实平台建设力量。挂牌成立“湖北省信用信息中心”,抽调专人设立了省信用办,组织保障得以落实。

(七)建立两个清单,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在印发《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研究发布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和企业失信行为惩戒措施清单,确保办法落地实施。

(八)推进试点示范,探索信用信息应用。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综合性试点和行业性信用建设试点示范,扎实推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九)加强考核督办,促进各方责任落实。制定了省直部门和市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评分办法,严格责任落实。

四、完善计划

为进一步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下一步,我省将采取滚动推进的方式,进行建设:

20xx-20xx年: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保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安全机制,推进信源单位数据标准化和系统接口适应性改造,开展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的应用服务。

20xx-20xx年:进一步加强信用数据建设,实现列入目录的信用数据基本入库,深化重点领域应用和试点示范建设,拓展平台功能,探索服务创新。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xx〕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32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xx〕12号),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地见效,加快健康南通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加快实施《“健康南通20xx”规划纲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20xx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民医保制度显著完善。到20xx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为市级媒体等有关单位和各地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市广电集团和其他媒体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有效激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主动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到20xx年和20xx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9%和32%。

2.合理膳食行动。制定并实施居民营养计划,普及合理膳食营养知识,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强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推广使用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健康工具,促进减盐、减油、减糖。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和总膳食研究。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评价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在养老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控制过量饮酒,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减少酗酒。到20xx年和20xx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低于3%。

3.控烟行动。利用世界无烟日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控烟宣传,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的社会风气。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控烟引领作用,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努力营造无烟环境。建立戒烟服务体系,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推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强化控烟监督执法。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到20xx年和20xx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xx%和80%,全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xx%和20%。

4.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设立心理卫生援助热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推广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和管理率,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奖补政策,对经济困难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实施免费救治。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加快组建专业化、社会化心理救援队伍,加强灾害和事故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到20xx年和20xx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0%及以上和xx%及以上,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

(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均衡布局构建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完善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全民健身设施,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推动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提供运动健身方案。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等职工健身活动,促进在职人群体育制度化、常态化。整合公共体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推广建设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平台,创新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培训可开运动处方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加强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打造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到20xx年和20xx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不低于16.2平方米和16.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7平方米和3.1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3.3%和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1%和45%。

(三)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规划指导与调控引导,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健康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全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快南通创新区综合医院建设,加快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儿童、妇产、肿瘤、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及全面推进胸痛、创伤、卒中、新生儿和孕产妇危急重症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引导基层首诊差别化报销比例力度。全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所有县(市)和涉农区全面建立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县域医共体,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技术指导中心,完善乡镇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优化整合乡镇卫生院与卫生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稳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工资水平。鼓励各地调剂部分事业编制,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六年的执业(助理)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配齐配足执业医师及注册护士。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建立政府购买校医服务的机制。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现代化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推进疾病诊疗全程质量管理,建成市级医疗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平台。到20xx年和20xx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7.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向公众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建设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心脑血管急症救治体系。到20xx年和20xx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8.癌症防治行动。组织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强化癌症患者康复管理,发挥慈善救助在困难癌症患者救助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市癌症中心建设,根据肿瘤发病情况,打造重点癌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到20xx年和20xx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管理率。建设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到20xx年和20xx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0/10万及以下和7.6/10万及以下。

10.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市糖尿病防治中心,健全糖尿病防治服务体系,推进糖尿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xx年和20xx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0%及以上和75%及以上。

11.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感染者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防控境外传染病输入。加强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和水源性高碘危害。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格化基层监测体系,实现乡镇(街道)监测哨点全覆盖。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传染病防控物资储备清单,完善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消毒设备、红外体温监测仪、宣传设备等防控物资日常储备,提升疫情应对能力。到20xx年和20xx年,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与儿童预防接种标准化门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别保持在96%和98%及以上。

(四)保护重点人群健康

12.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婚前、孕前、孕产期、儿童等阶段特点,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和基层妇幼健康服务门诊规划建设,强化妇幼卫生紧缺人员培养和配备。深入实施妇女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孕产妇保健和助产及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实施城乡妇女乳腺癌与宫颈癌筛查,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及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儿童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疾病筛查和常见病防治。进一步规范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体检、饮食和生活的有效干预,提高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出生人口健康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初筛、转诊、确诊、干预和随访相互衔接的服务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加强孕前优生服务项目,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全面开展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到20xx年和20xx年,婴儿死亡率均控制在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10万以下和4/10万以下。

13.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把学生健康纳入全民健康工作体系,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配齐人员和设备,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中小学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不少于7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普遍开设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渗入课堂。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制度。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体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课外锻炼和业余训练、丰富竞赛活动,着力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除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加快建设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加强学校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评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形体、生理、心理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和评价体系。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常见病监测、环境监测、体质监测等工作。到20xx年和20xx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85%及以上和90%及以上。到20xx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至56%及以下;到20xx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14.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建设健康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源头消除、减轻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大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个体防护能力。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职业病诊断不出市,优化职业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xx年和20xx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5.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病医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标准和规范,健全全市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促进基本医保与医养结合政策配套衔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构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医养服务模式。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到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点执业;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护理院,鼓励发展品牌连锁护理机构。依托居家养老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护理站,推进高龄和失能老人医疗护理康复上门服务。到20xx年和20xx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和65%;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6.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深化人工耳蜗手术、白内障复明、助听助行等健康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康复能力,依托各级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配套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场地设施,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实施残疾预防行动,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防控,推动实施残疾预防综合干预。到20xx年和20xx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分别达90%及以上和95%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

(五)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17.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努力使中医药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及诊疗中心建设。推进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创新,实施中医药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项目工程,加快培育和集聚高水平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到20xx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到20xx年,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六)健全全民医疗保障

18.全民医保制度完善行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及个人缴费比例,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开展医疗保障扶贫行动,对医疗救助等困难群体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医疗救助制度托底保障的精确性,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政策和基金的导向作用,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试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到20xx年和20xx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

(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9.食品安全保障行动。贯彻食品安全战略,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和宣贯工作。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完善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建立职业化检查员制度,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加快推进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和食品摊贩备案管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和“出口食品质量竞争力提升工程”,构建进出口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推进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提高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量化等级优秀率。全面提升食品抽检合格率,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节以及群众的关注点、食品安全的风险点食品的抽检监测。到20xx年和20xx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及以上。

20.药品安全保障行动。加强对药物研发机构及研发过程的动态管理,推进药品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上市持有人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新药研发,提升药品质量,强化合理用药。综合运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强化特殊药品监管和药物滥用监测,提高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净化药品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完善制度和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预警。加强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日常监管水平。到20xx年和20xx年,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持续提升。

(八)促进健康环境建设

xx.农村供水保障行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一体化供水为目标,严格落实农村供水保障责任,按照农村供水新标准以及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新要求,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保障工程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到20xx年和20xx年,农村供水保证率稳定在100%,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9%及以上,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四同目标。

xx.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督促指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xx年和20xx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2%及以上和96%及以上。

23.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长江保护修复。构建有针对性的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等环境与健康试点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等。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爱国卫生工作,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健全卫生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改进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巩固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到20xx年和20xx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九)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4.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加快体育健身休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创新健康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加快建设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产业带,培育一批健身休闲特征明显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健全健身休闲业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服务内容创新。加大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培育潜在体育消费市场。

(十)促进“智慧健康”建设

25.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构建集成高效、统一权威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归集质量,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提升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医疗机构内部流程,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和行政审批服务便捷化水平。建设“健康南通”应用服务,以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等形式,面向居民提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健康服务。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惠民服务,推动居家养老、居家护理、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到20xx年和20xx年,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分别达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将卫生与健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级层面由健康南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南通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与推进健康南通建设有机结合,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抓好落实。推进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健全卫生健康联动发展体制机制。

(二)动员各方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南通建设,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大财政卫生健康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健康南通建设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南通建设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推进健康南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监测评价。建立监测评价制度,把健康南通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重要民生项目。对照健康江苏、健康南通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和监测评价指标,将部分核心指标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由健康南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监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作为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建设健康南通、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政策解读,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健康南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三

经过多年的积聚和发展,焦作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由此带动了物流业的较快发展,物流业已成为焦作市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从货运量方面看,公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的80%以上,公路主要货源为煤炭及制品、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化工原料及制品。

二、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手段,以“信息服务网站”为表现形式和纽带,通过联接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金融机构、物流设备供应商等各类物流主体,有效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最终建成集成化的物流信息展示查询平台和物流行业服务窗口,以及网上虚拟综合物流市场。

(一)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消除物流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效率

通过平台将独立的物流业务系统、企业系统、等联系起来,信息的协同促进了业务流程的协同,从而提升了综合效率。

2、物流信息分布广泛,需要公共平台来实现信息流转

根据焦作市特点,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这就使得物流供需信息源分布广泛,这些信息源的联通和信息流转需要由一个公共平台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匹配和协调。

3、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完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需要建设公共平台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来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

4、有利于焦作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焦作物流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焦作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础

1、焦作市物流企业正处于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些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已较为迫切。

2、在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省市政府均把物流业作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规划方案

焦作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按照“2+4+5”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核心定位、五大业务功能、五项公共服务。

(一)两个核心定位

(1)信息展示中心:物流行业各类信息的集中展示中心。

(2)数据交换中心:根据规范标准,为物流行业业务信息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支持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与省际平台实现数据互通。

(二)五大业务功能

平台提供门户网站、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数据交换四大业务功能。

(三)五项公共服务

平台提供数字语音服务、结算保险服务、gps增值服务、诚信评价服务、四项公共服务。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四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我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降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线上辅导水平,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方案。

成立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组?长:xxx(负责全校停课不停学工作)

副组长:xxx

职?责:负责全校“停课不停学”业务指导工作,全面检查督导,了解各班各学科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工作方案。

成?员: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各班主任职责:负责本班“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全面工作,了解本班学生和家长的实施落实情况,协调安排各科老师线上辅导,上报数据材料。任课教师负责线上教学辅导计划制定和教学落实,收集本学科教学相关信息。

1、作息时间

依据市教育局网上上课时间。

2、各级课程表

依市教育局线上学习课程表。

晨读由语文或英语老师布置10分钟左右的晨读任务,让学生自修完成。使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耽误上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3、线上教学方式

4、及时与乡镇网络技术指导员联系,对网络的开通提供技术指导工作。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五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崖头镇6月撤镇,成立了崖头、崂山、寻山、城西四个街道办事处,但未获上级部门认定,统计部门仍按崖头镇统计数据),辖属8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未列入统计部门范围,自然村即村管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行政村)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行政村)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二)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7-9台)、复印打印一体机(2-3台)、传真机(1-2台)、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相对较好,设施设备也比较齐全。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一般在村委会办公,办公场所平均面积约50平方米。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社区(行政村),优先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方便基层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二、开展基层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

1、政策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明确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和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的目标要求,并纳入了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印发了《镇(街道)劳动保障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对正式聘用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岗位补贴,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市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荣人社发[]64号)、《关于成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荣人社发[]68号),进一步对全市基层平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经过各级督导建设,目前市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已基本达到省级考核标准的要求。市财政将镇、街道基层平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共安排专项资金260万元(按辖区内人口数,一类补助30万元,二类补助20万元,三类补助10万元)。全市共为986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落实岗位补贴49.3万元。同时,落实农保奖励政策,按不低于当年收缴额1%的标准提取财政奖励资金,用于弥补基层工作人员的交通、通讯等费用,这些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2、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加强岗位培训。为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平台规范运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作职能,近年来,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5万元,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省、市各类专业化职业资格培训。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了国家级协理员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经培训考核合格,颁发《市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目前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持证率达到100%。二是优化人员结构。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人员队伍中。目前镇(街道)的工作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人员总数的90%以上。

3、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积极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政策,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连续两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22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350处重点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购置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脑、身份证识别仪等先进的办公设备。此外,对人口多、业务量大的镇、街道实施重点打造,在办公场所增设大型led显示屏,触摸屏等,用于发布就业信息和宣传就业政策。目前,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27处非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使用劳动99三版信息软件,既可以对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开展技能培训、办理新农保等服务,也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资金、场地制约,缺少一处建筑面积4000㎡以上的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大部分镇(街道)一级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受镇(街道)领导,往往身兼数职,难以专职从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制约了工作及时开展。

三是目前部分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劳动99三版”新软件缺乏有效的培训,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工作安排

1、加强基层平台体系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威人社发[]67号、[]28号两个文件,指导全市各镇(街道)、社区(行政村)进一步完善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至底,我市将全面建成覆盖所有街道(镇)和城乡社区的基层平台网络。实现机构名称统一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工作经费保障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城乡居民和单位、职工就近享受便捷优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2、提高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统一制定印发基层平台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办事流程等,编印公共就业服务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基层协理员培训,使全市所有基层平台全部能够使用劳动99系统三版软件;推进就业、人才服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平台管理服务水平。

年五月二十二日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六

为了更好地指导安排我校师生的假期生活,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根据《xxx小学xx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落情况,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丰富了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确保了假期及延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成立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收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线上教学采取电视频道直播、网络教学互动互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校根据学生课程开设情况,借助当地广播电视台频道资源开通教学栏目或结合第三方平台开通网络教学平台,周一至周五每天定时进行课程教学。

2、线上教学采取“双师课堂”的形式,即采用录播教师统一授课与本校任课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方式实施教学。在播放教学视频的同时,班级任课教师要同步听课,课后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3、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电视或网络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学校要制定“一人一案”,精准施策,确保教育教学全覆盖。要特别关注防疫阻击战一线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帮扶落实工作。

2、学习方式:、线上教学采取电视频道直播、网络教学互动互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采取先录后播,在线学习以电视、网络两种方式同步进行,教学互动以网络为主。借助亳州广播电视台、安广网络数字电视等开通教学栏目,周一至周五每天定时播放相关课程教学视频。

3、线上教学采取“双师课堂”形式,即采用录播教师统一授课与本校任课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方式实施教学。在播放教学视频的同时,班级任课教师要同步听课,课后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

4、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登录使用,进入个人学习空间,利用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学校组织教师采用多种在线方式辅导答疑。通过教师个人空间、钉钉群、微信群和qq在线等多种方式,为本校、本班级学生开通任务布置、作业批改和线上答疑等多种渠道的学习辅导途径。

启动假期教师线上备课工作,为学生推送新学期电子教材。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带领学科教师明确任务分工开展网络教研,研制自学任务单、设计作业练习等,提高备课教学资源的质量,确保线上教学资源能有效使用。

1、宣传动员阶段:利用学校工作群、班级群向师生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知道学习方式和内容。教师制定线上教学计划。

2、组织实施阶段:以学科为单位组织骨干教师承担在线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在线集体备课、在线教学、作业答疑和特别化辅导工作。落实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教师高效辅导答疑。

1、各校要因地制宜,制定学校在线教育教学计划,为学科教师线上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持。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平台使用指导,注重线上教学的效果跟进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实效。

2、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小学一、二年级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次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80分钟,每次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延长课间休息时间,注意用眼健康。要严格教学进度,严禁超标准、超进度、超难度、超负荷教学。

4、严格控制作业量。学校要根据线上学习的实际,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布置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要统筹学生作业量,不得安排过多、过难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同步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在当地指挥部的领导下,切实研究解决期间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规范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推进家校协同。各校要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学生、家长提前熟悉掌握线上学习方法,点对点解决技术操作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学习。

3、统筹线上线下。各校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工作,做好线上教学与学校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各校要及时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根据学情调整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及时查缺补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及因故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帮扶工作、在返校后实施个别辅导。

4、制定期间详细的线上教学考评方案。

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篇十七

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健康吴忠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力争到20xx年,全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重大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努力完成自治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的指标要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xx%,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和14/10万。

(一)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1.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及疾病防控知识等。深入推进“三减三健”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推进全民健身。加大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举办品牌赛事及体育活动。

(二)实施健康细胞建设工程

3.开展健康社区(乡村)建设。加大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治理垃圾污水,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合理布局社区健身设施,开展居(村)民健康监测评估、健康管理和扶老、爱幼、助残、心理咨询等服务,完善社区健康公约和居(村)民健康守则。

4.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大废水、废气及固废垃圾处理力度,严格落实工作场所健康防护措施。支持节能环保低碳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5.开展健康机关建设。加大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完善机关基础卫生设施及体育锻炼设施建设,推行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开展符合各单位特点的健康知识讲座和体育健身活动。加强机关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建设健康食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6.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无烟学校建设。做好学校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学生近视、肥胖和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干预。加强医校协同联动,按要求设置学校医务室或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7.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推进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对影响家庭健康因素进行干预,加大家庭基本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和培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家庭、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三)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工程

8.加强重大疾病筛查救治。对心血管病、脑卒中等9种重大慢性病开展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干预,实施上消化道肿瘤精准防治项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救治及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加大产前检查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等。

9.加大意外死亡综合防治。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落实溺水、踩踏等易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加强乡村及城市公路养护管理,加大急弯陡坡、长大桥隧等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及适老环境建设。加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防护技能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0.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市级营养健康专家库,各县(市、区)成立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和会商。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化追溯体系,强化药品流通监管。

(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

11.促进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市县两级医院等级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功能科室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县域医疗分中心。

12.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有效增加产科床位,全面改善产科、儿科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

(五)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3.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积极建设心血管、呼吸、妇产、儿科、创伤、传染病专科类市级区域医疗中心。

14.加强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健康集团,加快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影像、心电、超声诊断等能力。

15.加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加快市级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和4个县级综合医院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重症病区(病房)建设。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和管理。

(六)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6.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标准,新建红寺堡区中医医院,改扩建同心县中医医院。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呼吸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基础条件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提标扩能。

17.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重点,推进技术、管理和品牌扩容提升。加快中医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七)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18.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实施人才交流、潜力人才培养计划及紧缺人才、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瞄准国内知名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通过校院、院院、校企合作,引进全日制博士或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或团队。

19.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配合自治区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安置工作,支持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落实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职称“凡晋必下”制度,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

20.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八)实施智慧医疗健康升级工程

xx.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快建成全市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专网,加大医疗机构应用、服务、资源等云化部署,对接涵盖互联网医疗、诊断、医药、运营监管的一体化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平台。

xx.推进标准化应用。加快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数据库标准化应用,逐步推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健康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应用,加强传染病、免疫规划、慢性病、食品安全、120急救、血液等业务领域信息标准化应用。

23.加大服务智能化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预住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试点工作,实现远程影像、心电、病理、超声诊疗系统全覆盖。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增加对辖区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

(九)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工程

24.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新、改(扩)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和实验室,配齐实验室仪器设备,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25.深化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落实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五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县域内群众就诊率达到90%以上。

26.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支付方式改革措施,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调整优化医疗收入结构及比价关系试点工作。

27.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

(十)实施健康产业培育工程

28.加快医养康养产业发展。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及社区等服务功能。加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医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活动。

29.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逐步培育2―3个中药材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行动,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吴忠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市、县(区)级领导同志包抓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各部门(单位)要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或清单。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工作清单,明确重点任务、重点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立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补助等及时足额到位。对履责到位、成效显著的县(市、区)通过以奖代补机制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各县(市、区)要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统筹安排经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需求的投入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三)强化宣传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将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和健康吴忠建设考核内容,建立考核约束奖惩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每年12月将各县(市、区)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考核情况及时报市委和政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9065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