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朱德的扁担的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4:08:14
实用朱德的扁担的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1 04:08:14     小编:曼珠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指导性文件。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份教案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问题。

( ),所以常常 要派人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臬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时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还要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这时心里又会怎么想?

可他们哪里想到,读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 要连夜赶做呢?又为什么 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引读:大家见了----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二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三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四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写字。

对策:随课文识字,寓识于读。加强写字指导,确保写字时间。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悟。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比赛读,评议。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

第2教时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背诵课文的第二小结。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朱德的品德。

3继续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

对策: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检查复习词语。

形式:抽读。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小节。

采取师引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课文,红军为什么要上山挑粮食?

2、学生交流。

1、指导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坚守”“很必须”来体会!

2、重点读第三句你读懂了什么?

3、相机看图理解山高路陡。

4、指导读好第二节。

(三)精读第三小节。

(1)师出示图,学生观察图上的朱德,重点引导观察他的穿着。

(2)读读书上描写他外貌的句子。

(3)指导朗读三、四句重点抓住一个“劝”

(4)再读读前面的内容来体会战士们为什么对朱德越发敬爱。

(5)有感情地朗读该节。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写剩余生字。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3教时。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复习巩固。

难点:正确完成相关巩固练习。

对策: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

进行去拼音打乱顺序随意抽读。

二、默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山冈 一块必须 攻守劝说。

三、巩固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刚(        )     功(        )。

冈(        )     攻(        )。

手(        )     工(        )。

守(        )     宫(        )。

四、抄写词语。

1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描红、临写)。

2师巡视指导。  把词语也要读一读。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六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揭题:

朱德的扁担 板书 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读课文。

2.我会认知生字词。

朱德 扁担 担子 队伍 部队 抽出 抽查 茅坪 山高路陡 敬爱 尊敬

会师 研究 心疼 不料 料事如神

3.我会写生字,还会组词。

朱 扁 担 队 伍 敌 抽 敬

朱( )( )扁( )( )担( )( )队( )( )伍( )( )敌( )( )抽( )( )敬( )

4.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四、填写备学评价表。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出示内容问题:

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

三、交流:

教师:指名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朗读,认真思考:别人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从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导朗读。

生:我是从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认真读相应的句子。

教师作相应的句子的朗读指导:将山路的难走体会出,将条件的艰苦体会出。将朱德的.辛苦体会出。

生:认真朗读。

生:他是一个能和群众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个人。

四、提升:

当你是一个班干部时,在班里你该怎么做?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八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 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 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引导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或故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了解两军会师的背景,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了解战士们挑粮的原因

过渡:当时井冈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出示朱德挑粮图)师述:(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挑粮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自

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交流

a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b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红:足够的粮食)师问:足够的粮食是指  生:很多很多的粮食。师补充:对了,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3)齐读这两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2、品味艰辛

过渡:战士们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食,茅坪是井冈山北面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是为了避开敌人。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这段路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山图)师述:请小朋友们来看图,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一般的人是很难走上去的。可以想象战士们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容易吗?(生: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不容易?

a生:我从“五六十里”体会到不容易。(点红:五六十里)

师:“五六十里”有多远,你们知道吗?(师: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相当于从江都到扬州一来一回,他们挑粮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般天蒙蒙亮就下山,一直要挑到天黑,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b生:我从“山高路陡”体会到不容易。(点红:山高路陡)

师:什么是“山高路陡”?(生:山很高,路很陡,直上直下,还很窄,非常难走。)

3)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一试。

a生自由练读   b指名读(读出挑粮的艰辛)  c齐读

4)师引读:挑粮虽然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生齐读:大家都争着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1、(出示朱德图)师:你们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你看到的朱德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2、指名说(头上  脖子上  挽着袖子)

3、师: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去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4、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1)体会“满满”

生:粮食多。粮食重。朱德力气大。挑得很吃力。

b师:女生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这个词。(女生齐读)

2)想象遇到的困难

生:a扁担压在肩上时间长了,会发麻、会磨破皮,会流血。

b被碎石一绊很容易跌倒

c累了只能硬撑着或歇一会儿

d渴了只能强忍着

e饿了只能吃点野果

f时间长了,草鞋磨破了,脚上也磨出了血泡

g遇到下雨下雪,衣服全被淋湿了,路很滑,还有摔下山崖的危险

b师: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齐读)

生:a他是军长要起带头作用

b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军长,就当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6、1)师引读:战士们都劝他    生:不要去挑

师:战士们会怎么劝他呢?

生:a你是军长,你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b你别去挑了,累坏了就没人指挥打仗了。

2)师引读:但是他   生:不肯

师:为什么不肯?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a我不累,我一定要去挑

b我是军长,我要带头挑

7、师引读:战士们见劝不住他,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  生:藏了起来

1)师: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2)师: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连夜赶做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a同桌讨论

b指名交流

b 他连夜赶做,说明他第二天还要去挑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一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二

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国宣传日,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起了革命故事。

语文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打开多媒体。他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担》”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和国民党对峙。国民党于是对井冈山进行封锁,朱德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们一起挑粮食。一张巨大的图片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粮食。中年人穿着灰色军装,帽子上有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在脖子间,有一条白色的毛巾,那个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来另一张图片被投影到上面。那个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着灰色军装的人讲话。语文老师说:“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赛……后来,其他同志担心猪的身体。毕竟,朱德晚上要处理公务,白天要和他们一起挑粮食,多累啊。这个时候,一个小同志站出来,他大胆的把朱德的扁担偷走了。”“那朱德爷爷怎么办啊?”我们一起问到。这个时候,有一张图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担,在扁担的身上写了三个大字“朱德记”。“这就是朱德朱爷爷的处理方法,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字。从此,朱德的扁担再也没有消失过。”老师说道。接着,老师他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拍下的照片给我们看,其中就有这根扁担。

历史正在书写着21世纪,透过照片,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朱爷爷那份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家园。而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国人士,才让我们的祖国说得更加强大、繁荣。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三

《朱德的扁担》一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13、朱德的扁担

战 士 们劝―――藏

越 敬

发 爱

朱德 赶做――――写上“朱德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生字词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 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山,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 说说你怎样准备读好这一句。

*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帽,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5)此情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和睦相处以说。

*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6)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战士们心里又会怎么想?

(7)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要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8)引读:大家见了―――

(9)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在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的(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2、其他要描红的字

怎么记字形‘

生字开花。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六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的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二会字.理解"会师","根据地","围剿"等,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长.

2,让学生了解朱德同志不管工作多么忙,还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挑粮,从而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生字,会用指定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2,教育学生热爱朱德同志,并学习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利用晨会或班会讲朱德同志的故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看朱德画像和插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客人(出示朱德画像),简介人物.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朱德的故事.

板书课题: 13, 朱德的扁担

3,出示插图.你能说说扁担的用处.(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对呀,就这样一根普通的扁担跟朱德这样的伟人有着一段被世人传为佳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一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b,标出自然小节数,用" "划出生字词,用"~~~"划出要求认识的词语,用" "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并读一读.

2范读课文,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 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

冈,必,守,劝,朱,产,攻,志

指名读词语.

井冈山,必须,会师,坚守,劝说,朱德,生产,围攻,同志,粉碎,

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四,读课文.

请同学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

逐段读课文,逐节进行长句指导.

如:红军要监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3,齐读课文.

五, 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2,组词训练.

3,写字指导:重点"必","攻"

4,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书写生字.再写3个句子.

理解课文中难解的词.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和词语.

听句训练.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二 讲读课文.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朱德用这根扁担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a,学生自由说话.

b,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名读,齐读.

c,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指名读三自然段第3句.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理解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指名读第2自然段.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第3自然段的4——7句.

a,指名读,读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b,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补充.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作业

1,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2,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 .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 .

雷锋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家更加 .

春天,百花齐放,公园里更加 .

补充资料:

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新的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茨坪有五,六十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畏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

1928年冬,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砻市挑粮.这天,朱军长象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好绑腰,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砻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 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坳,穿行在走向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荷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军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

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

井冈兵马强又壮,

粮食充足装满仓;

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

保卫根据地,全国得解放……

心随情动——《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和蔼的形象,而本篇课文继《要好好学字》后面,也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位领导人——朱德同志。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同志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全文3个自然段,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如果单纯地和孩子们就课文讲课文,那肯定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太阳下,那种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样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理解课文,体会人物间的浓浓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读课文、翻阅资料,我决定通过增加一些背景故事来增强课文的生动性。如在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坚守”、“围攻”说明红军和敌人所处的形势是“守”和“攻”,既然要“坚守”就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这是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挑粮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还要面临着敌人的 “围攻”,简直难上加难啊!这时我又补充讲了《闪闪红星》、《安东子》等等英雄儿童的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或多或少有点感觉(电视、电影的传播),原始的基础补充说明当时形势的危险,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全文的重点,生动的人物动作、心理描写,仿佛让我们再现了当时的场面,句子中重点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如“一道”、“那么忙”、“怎么办”等等词语的重点把握,另外词语的理解再配合插图的有效辅助,视觉感双管齐下,触动孩子内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坏了,怎么办?”饱含着战士们对领袖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令人感动,于是他“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而且为表明他的决心,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这一做法是战士们没有料到的,他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战士们,难怪他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课文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0701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