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最后,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写作总结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民间私了论文篇一
相传,宋江对影山收得吕方郭盛后,与花荣等人来投梁山泊。宋江这人有个嗜好,爱下围棋。先来入伙的人中,都不通这玩艺儿,有的甚至连见都没见过。赶巧,吕方郭盛会下此棋。为了让宋江开心,晁盖就让二人陪着宋江下棋。
吕方郭盛棋艺都不错。二人交手,就胜败难料了,可与宋江交手,却没赢过,顶多是个和棋,宋江很是得意。
吕方郭盛心眼很是活跃,特善揣度人的心理。二人都觉得,宋江日后必会成为山寨之主,所以处处谨慎。宋江喜欢什么,他们就来什么。宋江喜欢吃甜的,他们决不会端辣的!表现得恭顺谦和,忠心耿耿。
一次,宋江得了重病,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山寨医官给开了不少药,都无济于事。眼见宋江日渐沉重,众头领都心急如焚。
吕方是潭州人,原是贩药材的,对医药也懂得一些。他曾听人说过,人肉也是一种药材,能治百病。此时,为救宋江的病,他豁出去了,决定割自己的肉来给宋江入药。
吕方回到屋里,挽起裤腿,烧了刀子,就来割,可是怎么也下不手。这时,郭盛来了,他们二人平时就住在一起的。
一见吕方这个样子,郭盛很感奇怪,就问他怎么了?吕方本是不想说的,看看也瞒不过去了,就以实相告。
郭盛闻听吕方要割肉为宋江治病,大为感动。心里话,你对宋大哥忠心,我也不能没情啊!咱们三个是棋友,你割了肉,我不割,不显得我生分了吗?就对吕方说:“宋大哥平时待咱们不薄,也让我表表心意吧。你割我的,我割你的。”
吕方想想也是,就依了郭盛。当即,二人各自从对方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互相包扎好后,将肉洗净切碎,放了几味草药,就在砂锅里煮了起来。
肉药煮好后,就端给了宋江。不知什么缘故,宋江吃下了这碗肉药汤后,病竟然神奇地好了!
众将大喜,就问吕方郭盛用的什么灵丹妙药?吕方郭盛不想在众将面前显白自己,以免遭人嫉妒,并没有将实情相告,而是说,是宋大哥吉星高照,有神灵暗佑,这才遇难呈祥的。
宋江闻听是这么回事,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拉住二人的手,连连地说道:“好兄弟,好兄弟,这……这让我黑三郎怎么报谢你们呢……”
通过此事,宋江看出了二人对自己的赤胆忠心,觉得这才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从此以后,对二格外地高看一,视为心腹,再领兵打仗,就让二人当自己的中军护卫官。二人也尽职尽责,力保宋江安全无恙,为开创梁山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民间私了论文篇二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6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第七条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第十条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间私了论文篇三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都很注重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不仅民间文艺学家如此,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也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当时学者们大力提倡研究民间文学,开展歌谣、俚语、神话、童话等的征集活动。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学研究大体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步进行的,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和开展工作为开端,而后是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建立和“民俗”周刊、民俗丛书的刊行,民间文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先驱们把民间文学作为中国精英文学(作家文学)、外国文学之外的一种独特精神资源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强健的民族精神和真纯的艺术表达方式,为新文学服务。特别是在传统精英文学的价值和命运受到新文学运动质疑的情况下,民间文学还被一些研究者赋予拯救的使命。因此,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部分,它的成长是比较迅速的。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民众的支持而取得革命胜利,再加上前苏联科学设置的影响,一向重视民间文艺创作及其研究。1950 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这一事件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民间文学研究受到了政府的空前重视。继而1953年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作为文学所成立时设立的第一批科室之一,民间文学室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经国之大业”被纳入国家学术体制的一个象征。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民间文学研究像其他学科一样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由于执政者的理论倡导和行政支持,总体上保持了它在文学研究中的突出地位,一度成为显学。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10年时间,民间文学研究达到一个高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期刊增多,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丰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达到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个时期的研究突破了纯文学研究格局,采用多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民族民间文学的内涵,在某些领域向纵深稳步拓进,并在研究成果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摆脱了在强烈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虚热态度,变得更加学理化。如刘守华对比较故事学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吕微对神话的新阐释、刘亚虎对史诗的研究、户晓辉对民间文学现代性的追寻、陈建宪对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高有鹏和陈泳超对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观的梳理等,都是一些超越性成果而标志了民间文学研究在一个时代达到的新高度。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陆续出版,《格萨尔王传》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些标志性成果。近30年民间文学研究从恢复期注重区别与纯文学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口头语言艺术特点的探讨;以类型比较和文化史阐释为重头戏的讨论热潮,而步入相对平稳地反思其文艺学与文化学双重意义的理论与方法的新阶段。
在几代民间文,学学者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民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大厦已初具规模,产生众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仅概论方面的著作就有十余种:《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理论》(张紫晨),《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朱宜初、李子贤),《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陶立璠),《中国民间文学新论》(高国藩),《中国民间文学》(李惠芳),《民间文学导论》(刘宁华,巫瑞书),《民间文学教程》(刘宁华,陈建宪),《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黄涛)等。关于民间文学体裁建设方面有:袁柯的《神话论文集》,潜明兹的《神话学历程》,刘城淮的《中国上古神话》,刘宁华的《故事学纲要》,《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天鹰的《中国民间故事初探》,程蔷的《中国民间传说》,贺学君的《中国四大传说》,吴超的《中国民歌》,潜明兹的《史诗探幽》,张紫晨的《中国民间小戏》等几十种著作,这些著作前后横跨二十余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文学界对本学科体系认识的轨迹。
在具体研究方面,目前研究的文艺学方向似乎比文化学方向显得瘦弱一些,但并非没有力作问世,《中华民间文学史》、《口承故事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等就令人瞩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本学科历史上曾有的辉煌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民间文学研究走进了低谷。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研究论文的专业期刊有的停刊,有的转向,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社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民间文学论坛》停刊。这一刊物是开展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发表了大量有质量的民间文学研究成果,组织了许多学术讨论,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由于经济的原因,被迫停刊。还有云南的《山茶》原是民间文学专业刊物,发表过许多采录的民间文学作品和优质民间文学研究论文,在民间文学界享有一定声誉。这些刊物的停刊或者转向既是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表征,又给民间文学研究施以沉重的一击,可谓雪上加霜。出版方面。王慧《民间文学读物出版遭遇冰期?》报道了民间文学出版遭遇的困境。研究队伍 也逐渐萎缩,老一辈研究者或辞世或淡出研究领域。
民间文化学按体裁分类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和民间曲艺、民间戏曲等说唱文字形式及其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这些民间文学种类的研究呈现出了不均衡的状态。文化学方向的研究历来重视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对中国古考思想、社会历史、地域文化进行认知的价值。尤其是神话,历来是大陆学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发表民间文学学术论文中,神话研究的文章在数量上稳居首位。因为神话更能发挥学者的主观阐述能力,因而这是一个较容易 进入的学术空间,许多人热衷于对神话的探索。神话“人物”作为深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如赵廷光《盘古传说真谛寻索》、吕微《鲧、禹故事:口头文本与权力话语》。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现象仍然是本大陆学者学术兴趣的一个兴奋点。朱丁《殷周的宗教信仰变迁与上古神话的走向》从殷周宗教信仰的变迁入手并以几则具体神话为例,认为周人对殷人在宗教上的改革,使上古神话资料在整合的过程中过早地被赋予了社会历史意识和伦理色彩,在还未形成神系时,就参与到历史化的伦理运动中。
故事学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诸领域可与神话学比肩的另一大学科分支。刘守华、顾希佳等专家都有新的贡献,如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对当代流传和出版的“狗耕田”故事类型的全部28个文本进行了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的,而今随着现代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内容的讲演者的急剧减少,研究者对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研究只能以复述阅读文本的形式进行。
对于民间诗歌,在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我认为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了,突出的标志就是关于这些史诗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个接着一个在中国举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史诗而言,除了数量多,篇幅长以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它的传播形态,大部分仍处于民间口头流传的话形态;一个是它的文化生态,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就是高原史诗、草原史诗、山地史诗,有许多文化环境方面的特质。中国社科院少文所的学者曾对史诗进行过有组织的研究,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认真的,一是全面掌握了史诗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本,尤其是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不同艺人的唱本;二是广泛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著作。
对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自五四以来的一大学术传统,这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当可观,如:胡纯琦《论国风非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谣》、徐元勇《论民歌与明清俗曲之异同》。当代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是中国民间歌谣研究的重头戏,由于民歌是以口头传唱的形式为主,学者需要深入群众聆听研究。
民间戏剧和民间童话是近年民间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虽然在我国所有民间文学门类中,民间说唱的文化遗留和展演是最丰富的,然而学者们却很少涉足这一领域。但也出现了王政尧《清代民间“关戏”的不断发展》等研究性论文。
民间语言艺术作品这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体现民众语言智慧的艺术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如谭永祥的《歇后语新论》等。
总之,其它各体裁,各类型作品的某些专论如中原神话、傩戏等著述,结合传承文化现象调查的区域性民间文艺综述等也不断有新的建树。史诗理论继神论理论之后开始出现将国外成果与中国事实相结合而给予探索的苗头,以往的成果突出的表现在神话,史诗,故事等方面,偏重于古代,特别是原始社会产生的流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对现代当代产生的大量的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研究略显不足,例如蒙古族的史诗《嘎达梅林》如果从保护生态的视角研究,其地位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很多近现代的民间文学作品都应该给予关注。
在看到民间文学研究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商品化、市场化、物质化的社会,人文科学因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政治、经济效用而被人们轻视,边缘化一度成为人文科学的共同命运。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当然,这与它自身理论的保守,田野作业明显不足等缺点是分不开的。对此,民间文学研究要想走出危机,就必须随着现实的发展而革新转型。我们要从丰富社会精神资源的高度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高等学校要加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政府和社会要对发展民间文学研究给予必要的支持,民间文学研究要积极关注信息时代的民间文学创作。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会重新使民间文学走向繁荣。
汉语言文学1班
20101313016 周德秀
民间私了论文篇四
最后一天了,萧无尘不死,余歌就得死。
萧无尘是弹剑门门主,20年前,他凭一柄剑纵横江湖。也许深感自己杀孽太深,20年来他从未踏出弹剑门半步。饶是如此,仍有不少人找他报仇,但他们一旦踏入弹剑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像一滴水融进大海里。
20年时间,虽没人看过萧无尘出剑,但没人怀疑他的剑法已经到了神鬼莫测的境地。更不可能有人能杀了萧无尘。
但余歌接下这单生意,余歌的雇主是个冷酷的老人,他一字一字地说:“萧无尘不死,你就得死!”
“好!”余歌答的很干脆,因为他给余歌的报酬是十万两黄金。
余歌迷上了“飘红楼”的飘红姑娘,他厌倦了刀口舔血的生活。他想带着飘红远走高飞,生儿育女。
余歌用一万两替飘红赎了身,然后把剩下的都给了飘红。余歌和飘红在郊外买了个大宅子安静地生活下来,飘红已经有了他的孩子。
雇主给余歌的时间是一年,一年的幸福太过短暂,当雪花开始飘落时,余歌就在数萧无尘还有多少时间,或者是他还有多少时间。
飘红抓着余歌的手说:“能不能不去?”
“不能!”
临阵脱逃,是一个剑客的莫大耻辱。况且他也无路可逃。
余歌踏上了去弹剑门的路,当弹剑门遥遥在望时,余歌转身跨进了路边的酒楼。在大战之前,余歌总要喝几杯酒,喝酒能使他更冷静、更麻木,没有谁生来嗜血。
酒楼颇具规模,酒是上好的竹叶青,侍者的服务甚是彬彬有礼。若不是和萧无尘的恶斗在即,余歌是很愿意在这里住上几天的。
当夜色降临时,他终于到了弹剑门。弹剑门在淡淡星光下显示着古怪狰狞的影子,但丝毫不能影响余歌杀萧无尘的心境。唯一能影响到余歌决心的,是飘红,还有他们未出世的孩子。
余歌承认,这一年里,他的变化足够多。他的手已经不稳,他的剑也不如以前凌厉,他的心中甚至于有了恐惧。这在他是从未有过的,但他不能退。
偌大的弹剑门居然空无一人,余歌迈进大门,才知道自己错了。有一个魁梧身材的黑衣人,正背对着他,浑身透着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你知不知道我是谁?”黑衣人看也不看身后说。
“我是来杀萧无尘的,你只要不是萧无尘就该阿弥陀佛了。”余歌倨傲地说。
“你见到我一定很惊讶!”黑衣人缓缓地转过身,其实从他的口音余歌就知道他是他的雇主,他居然也是弹剑门的人。
“还有让你更惊讶的,我就是萧无尘。”黑衣人低沉地又说,他的话有种不可置疑的权威。
余歌忍不住吃了一惊,雇主就是萧无尘!萧无尘出钱叫人杀他自己,世界上只怕再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
萧无尘说:“你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请你杀我?”
萧无尘似乎在征求余歌的意见,却不等他回答就接着说:“这是英雄的悲剧,我想所有的英雄都跟我想法一样。有一日,他成了英雄,就会害怕被人击倒,害怕他所有的光环被他人一招给抹掉。像我,即使武功再高,也终日提心吊胆,害怕哪一天避得了明枪躲不了暗箭,你应该明白我的心境吧。”
“所以你就出钱请人杀你,这样就可以提醒你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在眼前,你就不敢掉以轻心,整日如临大敌,你就得加倍练剑,努力提升自己。但这仅是你的理由,你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你请的都是江湖上实实在在可以威胁到你的人。但一个人有了十万两黄金之后,自然贪图享乐,那时弄得心也散了,手也疲了,自然不再为你所惧。还有,你一路上安排伏兵,消耗他们的体力,你好以逸待劳,像你这样的人,岂不污了‘英雄’二字?”
萧无尘苦笑了一下:“你说的对极了,飘红就是我安排在你身边的,如果你肯放下剑,我会放你们一条生路。”
“是吗?放过我,你还能睡得着吗,拔剑吧!”
萧无尘亮出了他的剑,令江湖闻风丧胆的必杀剑,剑身蠢蠢欲动,仿佛嗅到了血腥。
余歌的剑再普通不过了,剑口卷了刃。这把剑从他十三岁起就跟着他,小战大战数百场,饮过数十位武林一流好手的鲜血。即使是一把普通的剑,有这样的经历也会变得不普通了。它跳跃着,急于和萧无尘的必杀剑一较短长。
但一招过后,仅是一招,它就给必杀剑切断了,余歌手中握着它的半截尸体。萧无尘如同鬼魅般地扑过来,剑自上而下。余歌手中的断剑勉强阻住了他的攻势,必杀剑再不能前进半步。如果必杀剑足够长的话,他绝对难逃一劫。必杀剑突然脱离剑身向他飞来,原来它的剑柄上装有强力弹簧,只要一按机关,剑身就会脱离剑柄,急速地刺出。
余歌无论如何躲不过这一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飞到自己身上,然后在那儿扎一个窟窿。
萧无尘哈哈大笑,他又一次偷袭成功,当然要得意了。但他的笑声猛然间哑住,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脖子上贴着一把剑,断剑。余歌用半截断剑架住了他的脖子。
一个人纵声大笑的时候,他的脖子就暴露出来,而一个优秀的杀手是善于抓住任何破绽的。
萧无尘无奈地笑道:“看来你死也要拉个垫背的了,我们能不能做个交易。”
“你说来听听。”余歌饶有兴味地盯着他。
“如果你放过我,我保证会好好照顾飘红,让她把你的孩子生下来,我亲自传他武功,将来让他执掌弹剑门。”
“我的儿子为什么要你传他武功,我不会吗?”说着,余歌把胸前的衣襟一撩,揶揄道,“真是谢谢你的那些金子。我请天下第一匠打了件金丝甲,你看不错吧。”
萧无尘的目光霎时变得灰暗,余歌继续说:“所有的环节你只算错了一步,就是飘红竟然会喜欢上我。她怕我会死在你手里,所以就把你这‘一击必杀’的绝技透露给我。为了飘红,我不杀你,你毕竟是她的亲爹,但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也不能放过你。”
余歌把萧无尘全身的功力都给废了,萧无尘气晕了,他把他扛在肩上说:“我跟飘红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余歌策马飞奔,三个月不见飘红,想必她已经生了。家还是那个家,当余歌急切地闯进家门时,只见触目惊心的白,家中居然摆设了灵堂,正中一个大大的“奠”字。女仆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奔出来:“老爷,夫人她……”
“阿红是难产死的吗?”余歌从沉痛中回过神来。
“不,夫人她是悬梁自尽的,她有遗书给你。”女仆哀伤地说。
不用看余歌也知道飘红为何而死了,他跌跌撞撞地向灵位扑去,然后长久地跪在那里,嘴里反反复复地说:“阿红,你太傻,太傻!”
民间私了论文篇五
2月20日天将拂晓,蒸江市向阳机械厂食堂采购员李清泉像往常一样,5点钟就起了床。他蹬着三轮车还没挨近厂门,就大声呼喊:“小万,开门!”他知道万文成是个瞌睡虫,正要再叫时,传达室里的灯亮了。
“你这老鬼,天还没亮呢!”万文成嘟哝着。
李清泉跳下车,发现侧门并没上锁。他推开铁门,心里嘀咕道:“谁这么早就出去了?”路上没有行人,北风冷飕飕的,李清泉蹬车拐过弯,沿坡往下滑。这时,前面驶来的卡车灯光雪亮,刺得他急忙转过脸。忽然,他发现不远处的臭水沟旁躺着一个人,忙下车捏亮手电一看:“啊!这不是王少松吗?”伸手一摸,人早凉透了。李清泉吓坏了,撒开腿没命地往厂里跑,惊呼道:“万文成,快,快,三车间的王少松死了!”
万文成是厂传达室的门卫,又兼厂里保卫科干事,他马上打电话向公安局报警。
顷刻,一辆警车风驰电掣般驶出了城南公安分局,不多时便“刷”的一声在出事地点停下,跳下城南分局“二唐”:刑侦队长唐孝仁和副队长兼侦察股长唐克。唐克的妻子程娜是机械厂医务室的医生,他家就住在机械厂内,这一夜,他是带班警官。
对尸体的各个角度拍完照后,法医对死者作了初步检查,否定他杀,只是死者双手抠泥,身体痉挛,说明死前有过微弱的痛苦和挣扎。
不一会,刑侦队员黄平在水沟旁发现两个交迭不全的鞋印,一个是男式火箭高跟鞋印,一个是工作皮鞋印。他马上把这些拍了下来。
翌日早晨,法医送来了验尸报告单。唐孝仁看后,自语道:“是脑溢血?”
“是的。”法医说,“饮酒过量引起脑溢血。”
“死者还只有27岁啊!”唐克惋惜道。
法医补充说:“死者没有一处外伤,血液及胃中均无毒,脑袋肿得像个血球,无疑是脑溢血。”
“那就通知家属吧。”唐孝仁吩咐唐克,唐克点点头,直奔接待室,见王妻刘桂香哭得像个泪人儿。他望着可怜的女邻居,安慰一番后问道:“少松昨晚在哪儿喝了那么多的酒?”(加我爱故事网微信:aigushi360分享精彩好故事文章)
“昨天厂里小李结婚,我俩都在帮忙,晚上8点才顾得上吃晚饭。少松确实喝醉了,和衣倒在床上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我叫他回家,他说没给新娘敬酒不合算,赖着不走。我要上早班,就先回厂里了,哪知他……”刘桂香说着又“嘤嘤”啜泣起来。
“据法医检查,王少松是饮酒过度而引起突发性脑溢血。”“脑溢血?唐股长,这不可能!”“你有依据吗?”“没有。”“是不是怀疑他有仇人?”“不是。唐股长……”刘桂香欲言又止。
根据死者家属的再三请求,城南分局请来了蒸江市最权威的脑科主任医师作了检验,确认王少松为突发性脑溢血死亡。同时,法医对死者作了全面解剖,发现王少松死前有性行为。
二、激烈的争论
22日晚上,城南分局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刑侦队员们为王少松的死因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认为该案应是凶杀案,臭水沟是抛尸场所,为第二现场,两个交迭的鞋印是很好的启示,一个是李清泉的,另一个很可能是抛尸者的。”刑侦队员黄平说。
“应该说,鞋印是一个疑点。如果是凶杀案,那用的是什么凶器呢?或者是什么毒药呢?”唐孝仁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
黄平含糊道:“可能是软物窒息而死吧。”
“这也许有可能,因为死者有过痛苦的挣扎,说明当时并没死。倘若窒息时间不太长,抛尸野外,是能复活的。”唐孝仁针锋相对。
“小黄的分析不无道理,最大的疑点是死者生前的性行为。”唐克为黄平辩护,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推理:“王少松是深夜11时左右离开小李家,12时前后死的。从小李家到机械厂正常步行只需半小时,他剩余的半小时在干什么呢?”
唐孝仁说:“这半小时我们假设他在情人家,而且还喝过酒,因而导致脑溢血死亡。”
“有可能,但为何偏偏死在野外?既然11点能呆在那儿,这意味着他能够在那儿过夜的。”唐克的话更深入一层。
“应该是这样。可是王少松怕老婆,你曾对我讲过,有一次他回家晚了,两口子干起架来,王少松打不赢,钻进床底。刘桂香叫他出来,他假装胆气十足地说:‘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唐孝仁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后来,蒸江市公安局根据城南分局上报的案卷,确认王少松为酒精中毒导致突发性脑溢血死亡,案子就这样了结。
民间私了论文篇六
“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这时,老方丈来了。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民间私了论文篇七
上世纪二十年代,豫南x县城城墙下的破庙里,住着一群流浪儿,其中有个约七八岁的小孩子,老是跟在这群孩子的后面跑来跑去,孩子们都叫他小顺。
小顺是个讨饭的孩子,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几乎没有人不认得他,那是因为他多年要饭,走熟了县城的角角落落。他不爱说话,是个孤儿,从不像有的要饭娃儿那样刁钻、无赖,因为他稳重、诚实,大家都可怜这小小的男孩儿,对他也就客气了许多。天长日久,就连许多人家的狗,见了他都懒洋洋的躺在地上不想起来,象征性的吠上两声就又眯上了眼睛。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小顺渐渐的长大了。这天,他来到了菜市旁的裁缝铺前,老裁缝王掌柜说:“孩子,今天没剩饭,只有昨天的半块硬烧饼,你吃吗?”小顺点点头,接过烧饼道了谢转身就要走。
“你回来,孩子!”
“啥事?掌柜的?”
“你今年有十岁了吧?年龄不小了,再要饭别人会笑话的,你愿意到我家跟我学徒吗?”王掌柜笑着问。
小顺怔了一下,“真的?那……我愿意!”
就这样,小顺就跟了王掌柜。换了衣服,理了发,像模像样的当起了学徒。
“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学徒是件很苦的事,每天要早起、晚睡、吃剩饭、抱孩子、倒尿壶、洗屎布……,一家的杂活都是徒弟的,挨打、受气也是家常便饭,许多人忍受不了而逃跑。可小顺没有,他把裁缝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王掌柜两口子当成了父母亲来侍奉,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他孝顺、勤奋、懂事,自然没有人外待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因此他倍感温暖。
要说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只一个“勤”字就弥补了他所有的不足,眼勤,勤看勤学;手勤,爱干活,手脚麻利;腿勤,呼之即来,干啥都跑得快;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老板娘总是喜滋滋的看着他,只恨不是亲生的,就和王掌柜商量,想收小顺为义子。掌柜说:“这事我早想过了,咱已有两个儿子,再收小顺合适吗?再说‘师徒如父子’,和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我看就算了吧。”从此,两口子就把小顺当成了自己的儿子,疼他爱他,毫不保留的把手艺教给他。
转眼两年过去了,一天,王掌柜准备到武汉去,想再买一台缝纫机和一些配件,有些不放心的对小顺说:“我大约得三天才能回来,你能看的住铺面吗?当然,你只接活,记清尺寸就行了,敢吗?”
“哪有什么不敢的,接活记清名字、地址、尺寸,有事问师娘行吗?”
“好!千万谨慎小心,别惹事,看好铺子!”
因事情耽搁,王掌柜直到第七天才坐上回家的轮船,心里那个急呀!惦记着家里的铺子,小顺还太小,真怕出点儿啥事,望着那浑浊的江水,直恨轮船跑得慢。天亮下船,雇了头毛驴,急匆匆的往家赶。
进得县城,拐过两条街,远远看见自家的铺子开着,悬着的心才安稳了些。到得门前,急唤小顺,那小顺见是师傅,高兴地一边对后院大喊:“师傅回来了!”一边蹦出来接应。师娘也慌慌张张跑了出来。
正当这时,邻居李二嫂领着小女儿风风火火跑了来,还真把王掌柜吓了一跳。
“看看!这是恁家小顺给做的,”她一边扯着女儿,一边拉着女儿的上衣让王掌柜看,“看这衣服做的,咋这么合身、这么漂亮,这小顺才多大个孩子啊!就这么有本事!”这连声的夸奖才让王掌柜放下了心。
“王掌柜,您真有眼力啊!有这么好个孩子给你做徒弟!真懂事儿,没要我一分钱啊,谢谢您……”。
裁缝铺的生意渐渐的越来越好,王掌柜家的日子也慢慢的宽裕起来。两个儿子都进了外地的洋学堂,老板娘也轻快了许多,时常到前面帮忙,几年下来,竟在乡下置了十多亩地,成了名符其实的殷实人家。小顺也已长成人高马大的小伙子,能独当一面的裁缝师傅。只是时局越来越乱,军阀混战,政权更迭,老百姓难得几分安宁,常弄得王掌柜眉头紧锁。
民间私了论文篇八
自明宣宗继位直至明末,太康县计算地亩,有大亩小亩之分。小亩,一亩是一亩;大亩,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这事咋回事哩?追根究底,还得从顾御史进萝卜说起。宣德年间,朱瞻基这个昏庸无能、只会享乐而不管天下百姓死活的皇帝,在一天早朝时,他一不讲国家大事,二不问民间疾苦,却只问群臣的家乡都有些啥土特产。文武百官为了讨得万岁的欢心,七嘴八舌,都争着说本地出产的稀罕物,唯有顾御史不言不语。因为他当过皇帝的老师,天子对他十分尊重,是当朝元老级的重臣,不好与别人争抢。等人家都说完了,皇上就问他的家乡有啥特产。顾佐想到家乡连年遭灾,加上徭役赋税,百姓们啼饥号寒,卖儿卖女,皇上却如此享乐腐化,心里非常窝火,可又不敢当面顶撞,就只好说:“我们太康盛产大萝卜。”万岁说:“大萝卜也好,到时拿来给朕看看吧。”
又一日早晨,按照规定,文武百官都拿来了家乡的特产,让皇上过目。皇上看到各地的珍品奇物,很是欢喜。有个家住杞县的官员,实在没啥可进,就带了个十八斤的大萝卜献给圣上。皇帝看后,突然想起顾御史也要献什么大萝卜,就直接点名询问。顾佐见问,就不慌不忙地从袍袖里拿出一个二两重、干瘪瘪的小萝卜,双手奉上。皇帝一见,很不高兴地说:“老师,你说你们太康县盛产大萝卜,为啥你拿的恁小哇?”顾佐说:“我只说俺县的萝卜就够大的啦,谁知道人家比俺的还大。就这,在俺县还是最大的萝卜哩。唉!太康县都是些硝碱薄地,看起来几亩也顶不了人家一亩哇!”皇上说:“你看几亩能顶人家一亩哩?”顾佐说:“三亩能顶人家一亩就不赖了。”皇上有点嘲讽地说:“哪能正好三亩顶一亩哩,二亩八分五厘顶一亩就不中吗?”顾佐一听,慌忙跪倒,连声说道:“中中中,谢主隆恩!遵圣谕,太康县的土地就按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啦!”皇上说的本来是句玩笑话,不料顾佐却已磕头谢恩,天子说话,金口玉言,当着满朝文武,不便改口,只得将错就错。从此,太康县百姓的皇粮税款,都按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交纳。
了正统年间,朝廷兴下一条规矩:凡庄户人家,几户就得养一匹军马,只许养,不许使,病了你治,死了你赔。人称“义马”。那时候顾御史已经告老还乡。他看到家乡连年饥荒,百姓们穷得连牛驴都养不起,咋能养得起这“义马”呢?黎民百姓对这事真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顾佐心中不平,为此专程赶到北京,面见天子。
皇上宣他上殿,见面就问:“老师不在家颐养天年,来到京都有何要事呀?”顾佐说:“启奏万岁,臣看到分养义马的行文以后,就匆匆赶来,奏明圣上,太康县不能养义马呀!”皇上问道:“各州府都能喂养,太康县为何不能呀?”顾佐说:“太康县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杂草丛生,蚊子很大,是万万不能养义马的。”皇帝说:“蚊子再大,还能将马咬死不成?”顾佐说:“我们和那里蚊子实在厉害,万岁要是不信,今天我特意带来两只,你一看就知道了。”说着,他从袍袖里拿出两只“知了子”,又说,万岁当心,千万别让它咬住了!”说罢他一伸手,“吱”地一声,飞了出来,爬在滚龙柱上,又“吱”地一声,两个知了子一起飞出了金銮殿。
皇上一见,大吃一惊,连声说道:“哎呀,这蚊子真大,厉害,厉害呀!赶快把太康的义马免了。”顾佐赶紧磕头谢恩。因此,太康的百姓不养义马。
太康县虽被免去了饲养“义马”,但顾佐看到家乡的苛捐杂税还是太重,黎民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苦,心里不是个味儿,就又想出了个点子,在县城顾街盖了座小楼,楼上木料只用椽子、檩条,不使屋梁,取名“望京楼”。
没过多久,皇帝出巡路过太康,顺便看望他的老师顾佐。顾御史就领着圣上把他的“望京楼”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个仔细,然后在楼内落坐。顾佐说:“万岁,我虽告老还乡,远离京都,还是念念不忘圣上的隆恩,为了解除思念万岁之苦,所以才盖了这座‘望京楼’,聊以自慰。万岁,你看这楼盖得如何呀?”皇帝心里本来想说:“好是好,就是没有梁”这句话,谁知话到嘴边,又想起了自己说的“二亩八分五厘算一亩”那句话,就上了老师的当,这次如果话一出口,说:“没有梁(与粮同音)”,他再一谢恩,太康就得免粮,还得上他的当。于是就改口说:“好是好,就是少根横棍儿!”
这次顾御史为太康百姓免粮的心愿虽然未能实现,这座无梁楼却因此远近闻名,被保存了五百多年。可惜此楼到一九六六年九月“”开始,被当作“四旧”扒掉了。
民间私了论文篇九
光绪年间,昌黎县岳营出了个武举,名叫张恩。
这个人,小时候是个苦孩子,给一家财主扛小活。东家每天都练文习武,张恩做些牵马坠镫的事,也偷着学了三招两式。
这一年,东家带着他出去赶考,东家在比试跑马射箭,三箭射个一箭没一箭。他对东家说:“我这样的能上趟子试试吗?”“咋不能!”张恩报名上场,跑马三箭中了一箭,结果考了个武学。回来后,东家对他说:“你有了功名,大小也算个人物了,我不能用你当伙计了,回家吧!”
张恩知道回去没有活路,就苦苦哀求东家把他留下。东家没辙,只得留下他,让他陪伴自个儿习武。
过了一年,东家又带着他赶考,东家费了九牛二虎劲儿考了个武学,张恩挺容易地就考了个武举。功名大了,东家真的不敢用他了,赏给他几个钱,打发走了。张恩没有回家,去了锦州,给一家粮米店当小伙计。他没有说出自个儿武举的身份,跑里跑外挺勤快。
这一年,粮米店贪了人命官司,一个人吊死在粮米店门口。衙门天天催人到堂,掌柜的们你推我让,都不愿出堂。张恩言谈话语中,很是瞧不起掌柜的们。话传到掌柜的们的耳朵里,就找到他,问他敢不敢出堂。他说敢,可是得绘他买身前后带“补丁”的官服。掌柜的们尥蹶子一般跑到估衣店买了身旧官服,让张恩穿好。张恩把悬挂在梁上的包袱取下来,吹去上面的尘土,解开,取出自个儿武举功名的蓝顶帽子,端端正正地戴上,去了官府。府官听说来了个武举,忙列队迎出来,让进大堂,给了个上座。张恩说起粮米店人命案事:“这是赖皮子官司,没打没骂,又没人去逼他,他死和粮米店有啥关系?”府官见武举出头,又听张恩的话也有点道理,就了结了这场官司,判了个粮米店无罪。
张恩万没想到这功名还真顶用。粮米店老板和掌柜的们也挺感激他,就给他挂了个三厘份的空份儿的掌柜。打那以后,他越来越有钱了,开始在家置买田产,成了当地富户。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
相传,孔太公庄上有一位姓宋的大财主,家有良田千顷,奴婢无数。宋财主不仅有钱,还很有势力,拐弯抹角,与当今权臣高俅沾亲带故。由于有高俅这棵大树,宋财主的儿子也在朝为官。宋家在当地来说,可谓是吐口唾沫是个钉儿,跺跺脚,白虎山也得颤三颤。
一天,孔太公下地查看庄稼,只见一大群鸽子正在自家的谷子地里啄食谷穗,糟踏了足有二亩地。孔太公又心疼又生气,回村后就找了鸽子的主人宋财主。宋财主自恃财大气粗,平时就不把孔太公看在眼里,见说,撇撇嘴道:“鸽子是个带翅膀的东西,它要去哪里,我管得了吗?”一句话噎得孔太公半天喘不过气来。
孔太公恨恨地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两个儿子。孔明孔亮一听就炸了肺:好你人姓宋的,说得这叫人话吗!二人背上了箭,当即就去了谷子地里。
二人自幼学了身好武艺,箭法不错。他们要射死敢来啄食谷子的鸽子!
二人刚到地里,只见鸽子群正落在谷穗上啄得欢呢!哥俩更来了气。心里话:姓宋的仗势欺人,你们这帮畜牲也敢仗势欺人!嗖嗖嗖,一连射出了七八箭,射死了三四只。孔家由此惹下了涛天大祸。
宋财主得知爱鸽被射死了好几只,可不干了,认为这是“打鸽欺主”,是对着他来的。怒冲冲找到了孔太公,要孔家赔偿鸽子,每只纹银一百两,少一钱也不行!
孔太公据理力争,自然不会答应。宋财主道:“好吧,咱们衙门见!”
孔太公也被激上了火:“衙门见就衙门见,你不要欺人太甚!”
宋孔两家,由此打起了官司。
宋财主为原告,一纸状子直接告到了青州衙门。青州衙门看人下菜碟,正愁给宋家抬轿摸不着轿杆呢,岂有不准状之理?当即差人来拿孔太公归案。
俗话说,人怕逼,狼怕急。有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孔太公也豁出去了,让儿子拉上银子,随后去了青州。
银子这东西果然通天。青州衙门受了孔家的巨额银子后,就不再判孔家有罪了,前掂量后掂量,来了个谁也不得罪,以“案情重大”为由,上推到了道台衙门。
孔家只得再给道台衙门送礼。官司一打就是两年,孔家由此搭上了多半个家业!
最终,孔家还是输了这场官司。亲戚朋友们尽管气恨不过,但还是来劝孔太公:“算了吧,自古穷不斗富,富不斗官,官不斗势。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家宋家财主势力大,怎能斗得过人家?”
孔太公咽不下这口恶气,愤愤地说道:“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堂堂王法,我就不信天下没有说理的地方!”遂变卖了家产,拉上一车金银财宝,去了东京大理寺。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他要向朝廷讨个说法!
这大理寺的官员和宋财主的儿子同朝为官,彼此间都有个相互利用。再说,还有高太尉那儿呢,就不想接这个案子。怎奈孔太公犟劲上来了,就使劲地捅钱。谁也不怕银子烙手啊,看在这黄白之物的份儿上,就接下了。可就是不给审。半年后,孔太公银子花光了,大理寺见他再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以“诬告朝廷大臣”为名,将孔太公收监治罪。
孔太公被活活地气死在狱中!
孔太公死后,偌大个家业也因这场官司荡尽了。面对这家破人亡的惨景,孔明孔亮下了拼死为父报仇的决心。
宋财主见赢了官司,死了孔太公,逢人便说:“谁敢和我过不去,那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从此更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为了防止孔明孔亮报复,宋财主平时也更加小心了。
孔明孔亮通过自家这场官司,对官府彻底绝望了。哥俩悄悄地准备让姓宋的偿还血债……
哥俩暗暗地寻找着时机。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这天,宋财主庆贺六十大寿,请了不少的宾朋前来祝贺,宋家人丁杂乱,防范自然松怠了。
孔明孔亮借机潜进宋家,到了夜晚,二人高举复仇刀,杀死了宋财主和他的妻妾三人,又放火烧了宋家整个庄园,反上了白虎山,与官家结成了生死对头。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一
[摘要]
“什么是民间文学”,这是似乎早已解决而其实又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以往关注的是民间文学的文学或文化属性,而对其生活属性往往视而不见,因而对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不全面。“表演理论”和“口头程式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民间文学的特征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民间文学;生活特征;本体特征;表演;传统模式
民间文学是以传统的民间形式展示自己的,它诉诸于口头语言系统,创作和流传都由某一特定的集体共同完成,是一种活态的文学,流传中有变异,变异时有流传。这是界定民间文学范围的显著的外部标记,也是它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征。现在所有的学者在确定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时,几乎都以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作为界定的标准。这四个基本特征是20多年前确立的[1](p24),对它们的认识是基于与作家文学的比较,而主要不是从民间文学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随着对民间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对这四个基本特征的把握应该更加科学和全面。
一、口头性:
一种表演模式口头性(orality)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特性。民间文学是存在于民众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如果‘民间文学’只能转换成文字的存在方式,那么可能变成另一种形态的‘通俗文学’,而非‘民间文学’了。‘民间文学’可以被采集,以‘文字’方式出现,其真正的生命还是在‘语言’上,惟有还原到‘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情景,才能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浓厚情感。”[2]只有在民众中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才能真正展示其艺术和生活的魅力。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传播的,民众不是专业作家,一般没有专门的时间学习文学创造和从事文学活动,不能离开生产和日常生活而专心伏案写作。由于运用的是口头语言,运用口头语言交流的能力是自然生成的,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民众在创作和传播民间文学时,不需要纸和笔,一般也不需要腾出专门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不会影响民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创作和交流民间文学本身就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样式,它和民众其他的生活样式共同构成了民间生活的有机整体。在过去,民众不可能拥有书写、印刷的传播手段。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始终只能使用口头语言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民间传唱艺人和小戏职业演员的学艺,也都是一直沿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口传心授”即是面对面的交流,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具体情境。没有交流就没有民间文学,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是民间文学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美国的表演理论大师理查德·鲍曼(richardbauman)“所说的‘表演’,是交流实践的一种模式(onemodeofcommunicativepractice),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技巧和能力的一种展示(display)。”[3](p69)传统的村落就是一个口头交流的社会,社会生活完全诉诸于口头交流,人们在不断的口头交流中形成了种种民间文学的范式。
民间文学的口头交流实际为一种表演(perfor-mance)活动,譬如,“讲故事使用口头语言,这种语言不仅靠语词表现内容,还凭身势、表情以及话语的速度、音律、语调等,来传达理智与情感。语词之外这些‘非言语行动’手段的使用,使讲故事具有一定表演性。”[4](p180)
来理解。在较浅的层面,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民间文学的口头交流;另一方面, 它又帮助仍然存在的口头传承得以顺利完成。在较深的意义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回答海尔曼·鲍辛格(hermannbausinger)提出的问题。他认为,民间文学研究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是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口头讲述的基本需要还没有被各种完全不同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某些阅读材料等所满足。毫无疑问,这些媒介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接受者。”[8](p16)李扬曾做过一项随机调查,请一些青年学生讲述中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结果有不少学生的叙述,是来自香港导演徐克的电影作品《青蛇》。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白蛇传》与《青蛇》有许多不同。这种现象在现代民间文学的传播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说明民间文学“形成了新的传播通道,即口传———媒体———口传的往复循环”[9],借助大众传媒无比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迅速扩大民间文学的传播空间,同时产生大量的当代异文。这类经过大众传媒过滤的民间文学,引导我们对其进行现代性的思考。
二、集体性:演说者与听众(观众)互动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一般认为,民间文学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广大民众所共有。在这一点上,它和书面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本身和整个创作过程终归属于个人,至少作家个人的成分重些。因为,作家创作的整个作品中的内容必定要由作者个人去感受、去构思,并最后写作出来。它们无论如何都应当被看作是作家个人精神活动的产物。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所有的财富,是集体创作的,它既不署某个创作者的名字,也不为某个创作者所私有,民众既是创作者、修改者,又是传播者、演唱者和听众。“在民间文学的讲述和演唱活动中,讲者和听者经常处于互相转化之中。此时此地的讲者,到彼时彼地,可能又是听者,而此时此地的听者到彼时彼地有可能是讲者。因此,听者、讲者是相对的。听者并不是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他不仅同时是保存者,传播者,而且也参与创造过程,成为集体创作的一员。当他由听者转为讲述者之后,他的创作活动便开始了。"[10](p129)民间文学是集体的创作,但并不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凑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常常是先由个人创作出来,然后逐渐在流传中得到加工。这种加工主要是不自觉的,也是必然的。其流传过程就是创作过程,传播者自觉不自觉地参加到创作中来,这就使民间文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英国民间音乐家塞西尔·夏普(cecilsharp)经过长期对民歌的田野调查,于1907年出版了《英国民歌:若干结论》一书,书中有如下结论:
民谣的每一行、每一词最初是从某个人(某个吟唱者、行吟诗人或农民)的头脑里冒出来的,正如一首民歌的每个音符、每个乐段当初都是从某一个歌唱者的嘴里发出来的一样。共同的活动从来不曾创造一歌一曲,也不可能创造一歌一曲。共同创作是不可思议的。毋庸置疑,集体发挥着作用,不过,那是在较后的阶段,是在个体的创作已经大功告成之后,而不是在此前。在这个阶段,集体来衡量,筛选,也就是从大量个人创作中选取那些最准确地表达了流行的趣味和民众的理想的作品,而舍弃其余;然后,在集体不断的重复中产生更多的变异,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这一过程持续不断,民谣也就生生不已。当然。如果有受过教育的歌唱者参与这一过程,使它纳入印刷品,这一过程就会受到影响[11](p6-7)。以往讨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主要局限于创作的过程,其实,任何一个民间文学的表演场合,都是由集体组成的。集体中的听众(观众)不是像读者或电视观众一样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也是表演的积极参与者,构成了民间文学口头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听众(观众),民间文学的表演就难以进行。正是在表演者与听众(观众)互动关系中,表演才真正得以完成。
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演唱过程中,形成了集体共享的状况,这一过程表现了鲜明的历
史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民间文学的集体属性有不同的表现。
三、变异性:表演活动不可复制
民间文学的不断变异是由民间文学的集体口耳相传导致的,其变异的程度远远高于书面文本。因为民间文学口耳相传,是集体创作,作者不可能,这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的“无名性”(又称“匿名性”)。在流传过程中,作品不归一人所有,人人可以改动,所以作品常常是不固定的,它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处于变化中,于是就产生了同一“母题”(motif)的不同“异文”或版本。民间文学能跨时空地传承,但是,由于社会客,及民间文学自身质的局限,它在传承中要原封不动地流传下来,在实际中是罕见的,一般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异,这是民间文学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状况。“民间文学的一个本质性的创作机制,在于它不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过程。它似乎永远没有绝对的定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流传过程中,它在不断更新,不断变异。”[15](p97)变异性是民间文学的生命所在。其存在的条件是演说者不受完全固定的文本的限制;当演说者依据固定文本演说,他们就成为复制者而非再创作者,相应的,被演说的作品再也不会出现真正的异文,因为文本已经固化和单一化了人们的记忆。“在口头传说中,一个神话被重复多少次,就会有多少次细微变异。重复的次数无限,变异的数量也无限。”〗(p21)
民间文学的每一次演说,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异文。演说者被允许有所遗漏和添加,当地的听众依据已掌握的口头传统,可以填补演说者的遗漏,或者有选择性地接受添加的部分。实际上,异文是研究者的发现,因为研究者可以获得从不同地区搜集到的同类型的作品。当地的民众一般不会意识到异文的存在。因为当地民众被演说的所有信息和情境所吸引,也能够理解和获得被演说的所有信息。研究者或局外人关注的主要是记录下来的文本,而变异恰恰主要表现在记录文本方面,他们不可能像当地人那样理解和获得演说的所有信息。一个地方的口头传统是当地人所独有的,研究者或局外人不可能完全拥有,拥有口头传统的当地人是不会在意同一作品每次演说的差异的。
四、传承性:演说模式相对稳定
一部民间文学作品一经“说定”,就会不断得到演说。民间文学的变异是有规律的,“万变不离其宗”,它只能在传承口头传统(oraltradition)模式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增多异文,另一方面又趋于模式化。“在口头传统中存在着某种叙事的模式,围绕着这种核心模式的故事会千变万化,但是这种模式仍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它在口头故事的文本的创作和传递过程中起到组织的功能。”[19](p159)
活力的组织要素,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17](p109)
民间文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在艺术模式上则不会有突然的巨变。民间文学的艺术传统有很大的稳固性,如果脱离了传统模式,就不可能被民众所接受,当然也就不成其为民间文学了。“民间文化事象的雷同性、重复性和不断再现性,是以这些事象的稳定性,或者说传统性,以及它们的变异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前者,就不存在所谓不断重现的特点。如果没有后者,一切比较研究,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了。”[15)(p96)
民间文学作品在生活中一旦形成,就可以自我调节演进的方向,并以相对的稳定性,陈陈相因,延续承袭。只要适合这一民俗事象的主客观条件不消失,传承的步伐就不会中止。某一民间文学一旦流传开来,就成为一个自控又自动的独立系统,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民间文学和一般静态的文学模式如作家文学不一样,它是动态的文化模式。这种动态,也不像电影画面一类艺术的机械光电流动,它是一种自然的流动,如同风一样,或者说像“流感”式的,无阻碍地口耳相传、流传感染。民间文学的这种“动势”是其本性的一部分,它在民间文学形成时,就被组建进去了。此外,任何一个冠之为民间文学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也是一种动态的积累产物。
成。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郑志明.民间文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展望[a].文学民俗与民俗文学[c].台北:台湾南华管理学院,1999.[3]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a].民俗研究,2003,(1).[4]许钰.口承故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叶舒宪.文化与文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6]ruthfinnegan,oraltraditionsandtheverbalarts,london:routledge.[7]李亦园.从文化看文学[j].中外文学,1975,4(2).[8]吴秀杰.当代民俗学的新课题[j].民间文学论坛,1995,(2).[9]李扬.当代民间传说三题[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1).[10]张紫晨.民间文学的讲者和听者[a].张紫晨民间文艺民俗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美〕阿兰·鲍尔德.民谣[m].高丙中译北京:昆仑版社,1993.[12]柯杨.听众的参与和民间歌手的才能[j].民俗研究,2001,(2).[13]〔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c].陈建宪,彭海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4]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5]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6]姜彬.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7]〔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朝戈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8]albertbateslord,epicsingersandoraltradition,newyork:cornelluniversiypress,1991.[19]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美〕瓦尔特·翁.基于口传的思维和表述特点[j].张海洋译民族文学研究,2000,(增刊).[21]〔美〕布鲁斯·罗森博格.美国民间布道中的口头演说[j].吴晓东译民族文学研究,2000,(增刊).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二
苏宝泉外出打工刚返乡,就听说黄花村首富苏有顺要转包野草坡那片承包地。承包地五十多亩,紧挨公路,依渠傍泉,地良势优,颇具生财潜质。可苏有顺捣鼓了几年水果种植,不仅没挣钱,还倒贴了本钱。原因是他疏于打理,爱好赌博。几年折腾下来,就是金山,也被掏空了。眼下已山穷水尽,弹尽粮绝,苏有顺一心要把承包地转出去,可眼下谁也拿不准啥项目能致富,心里没底,谁也不愿冒这个险,这事就搁了下来。
这天,苏宝泉来到野草坡,想看看有没有商机。他先在那片野草丛生的果林地转了转,之后又到坡底的泉水处喝了几口泉水。泉眼距公路仅有几十米,过客时常会驻足喝上几口清凉沁甜的泉水。从苏宝泉记事起,这眼清澈见底、口感独特的泉水就一直流淌着,虽然看似不起眼,可名声却不小呢。
这时,有几位过客朝泉水走来,苏宝泉赶紧灌了一瓶泉水匆匆走了。
三天后,苏宝泉从市里回来,立马找苏有顺签转包合同。苏有顺喜出望外,他老婆秀英却好心提醒苏宝泉道:“宝泉,你可要想清楚啊,乡里乡亲的,可别闹出啥后悔的事来!”苏有顺瞪了老婆一眼,道:“你懂个屁!宝泉要转包自有他的道理,对不对?”苏宝泉不置可否地跟苏有顺签了转包合同。然后,他才很自信地说:“我一定让野草坡变成金银坡!”苏有顺夫妇听了,都疑惑地望着他。
过了几天,苏宝泉注册了“宝泉水发展有限公司”,他先是贷款,接着对泉眼进行扩建改造,实行收费供水。泉井旁建了蓄水塔,以应大水量供给之需;又建了办公楼,然后招兵买马。苏宝泉的“宝泉”公司买了车开始给城里饭店送水。接下来又订制包装瓶,做起了天然“宝泉”矿泉水的灌装。同时积极拓展市场,订单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不到一年苏宝泉就还清了贷款。
原来,苏宝泉之前已把宝泉水送检测部门作了检测,结果所有指标都达到饮用水标准;苏宝泉又把“宝泉水”与其他矿泉水作了生饮和烹饪食用的口感对比,从而发现了“水”的无限商机,才大胆签订了转包合同。苏宝泉说,宝泉公司就是要卖水赚钱!利用天然资源做无本生意!
这时的苏有顺由疑惑变成了震惊,真是追悔莫及,肠子都悔青了。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要怪只怪自己无能。苏有顺和苏宝泉从小玩到大,一起务农,一起上学,还一块打过工。苏宝泉性格内向、胆小,看上去显得有些木讷;而苏有顺却精明、机巧,又工于心计,苏宝泉一直是苏有顺欺负的对象。苏宝泉还在家务农的时候,苏有顺就已是村里有名的小商人了;当苏宝泉外出打工时,苏有顺早就成了黄花村的首富。可他万万没想到,才过了两年,苏宝泉这小子竟回村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转眼间就成了富得流油的暴发户;自己却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想到这儿,苏有顺嫉妒得眼睛都要滴血了,心里五味杂陈,又焦急上火,一下就病倒了。
这天,有个叫王达生的远房亲戚来看苏有顺。王达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他的公司主要是生产经营净水器,他看到了净水器与“宝泉水”合作共赢的前景和商机,于是来看望苏有顺,想让苏有顺牵线搭桥,与“宝泉水”公司老板苏宝泉洽谈合作事宜。他还说,如果把事情办成了,能让苏有顺占一成的股份。苏有顺正愁没发财机会呢,听此一说,顿时喜上眉梢,病也好了。他领着王达生去找苏宝泉,可公司的人说,苏总出差了。苏有顺着急起来,忙问去啥地方了,啥时候能回来。对方回答说,好像是出国了,啥时候回来就不清楚了。苏有顺眼睛瞪得铜铃大:“出国了?”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至于苏宝泉出国去干啥,苏有顺和王达生都没想明白。
半个月后,苏宝泉终于在村里露脸了。苏有顺和王达生迫不及待地找到苏宝泉,说了合作的事。苏宝泉想了想说:“先不说合作的事,等我再出去一趟。我回来后,如果急需资金的话,我会把公司卖给你们。你们把钱准备好就成了!”苏有顺和王达生一听,惊喜万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真是巴不得的事。
王达生让苏有顺尽快闹明白是咋回事。苏有顺打听了好几个人,可苏宝泉那边口风很紧,没透露半分。几天之后,苏宝泉又急着出去了。
苏宝泉一走,公司就有人传出话说,苏宝泉带走了一大笔资金,是为了去还赌债。听说前一次出国他身陷赌场,不知是在澳门还是在哪儿,赌输了好多钱,还借了高利贷……这话不胫而走,传得有鼻子有眼的,由不得你不信。苏有顺听到后心里暗自高兴,他比谁都清楚,败家的捷径莫过于一吸二赌三嫖,苏宝泉沾上了其中一条,无疑是玩儿完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苏宝泉出差回来就急着放出风说要转让公司。自然苏有顺和王达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快就跟苏宝泉谈妥了价钱并办好了转让手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苏宝泉刚拿到转让费就又马不停蹄地出国了。“看来苏宝泉已是无药可救了。”苏有顺和王达生为之叹息不已。
一个月后,苏宝泉终于回来了,他的表情很平静,看不到半点欣喜或悲伤。没过多少天,苏宝泉大兴土木,建了一栋小洋楼,小楼盖好后,他便窝在楼里,深居简出。对此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苏宝泉的脑子出了问题。苏有顺和王达生更是预言道:苏宝泉将一蹶不振,再无咸鱼翻身那一天了!
由于纯净水厂家和净水器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宝泉公司的产品在市场占有率锐减,王达生听说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亲水膜的新产品,据说未来谁能先在净水器上使用亲水膜,谁将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苏有顺和王达生正在为亲水膜的事大伤脑筋,忽有人来报说,黄花村来了一帮老外,去了苏宝泉家,听说是找苏宝泉谈生意。苏有顺和王达生听了赶紧赶回了村子。
还没到村口,老远就望见几辆豪华小车停在村边。苏有顺和王达生进了村,在苏宝泉家不远处站住了,只见几个老外说笑着走出小洋楼,随行的还有一个中国翻译。苏有顺趁机跑过去和翻译套近乎。那个翻译高兴地说:“你们村出人才了!苏先生不仅给自己挣了钱,也为中国人争了脸!”苏有顺和王达生听得云遮雾罩。
日本这家公司要开发亲水膜净水器产品,才发现该项专利已被中国人申请了。他们没办法,只好派人到中国来谈判。
苏有顺和王达生听得目瞪口呆……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三
摘要:民间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种类繁多、玩法各异、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儿童游戏对于锻炼儿童身体、促进儿童感官、动作、语言、智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们娱乐方式的选择更加丰富,导致了传统儿童游戏对孩子们吸引力的下降,同时因为童年传统游戏大都在孩子们之间口头相传,也制约了它的传播,因此有一些年代久远的童年游戏正在慢慢消逝,所以对一部分童年游戏进行挖掘整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通过设计,形象的把童年游戏及儿时玩具展现出来,让人们重拾那些自然和文化赋予儿童的乐趣,并把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推广,重新激发儿童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儿童游戏;传统文化;回忆与传承
一、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内容
民间儿童游戏是指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包括玩具。说到童年游戏,每个人都会津津乐道: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跳皮筋、抓沙包、捉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游戏伴随几代人度过他们难忘的童年时光,形成了他们难忘的童年记忆,成为他们漫长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
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这些耳熟能详的童年统游戏正在慢慢消逝。
1、童年传统游戏正在被淡忘
曾经的过去,经济不发达,但是孩子们的童年却很丰富,而是充满了快乐。无论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是山区农村的孩子,只要食物能果腹,他们就有无穷的游戏劲头。街上,总能见到成群的孩子在游戏奔跑,他们或许在捉迷藏,或许在“捉特务”、“打敌人”,或是在跳皮筋、踢沙包、踢毽子、过家家……那个时候的孩子个个都会玩,即使每天都玩同样的游戏,每天却都有不一样的玩法。
在今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街道上,都难觅到孩子们的身影,重庆晚报记者曾经在一所小学进行过“十大经典传统游戏”的调查,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没有玩过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打官司、跳皮筋、抓沙包等这些经典的传统游戏,甚至有25%的学生都不知道“丢手绢”怎么玩。
2、民间儿童游戏消失的原因
(1)儿童玩伴的锐减
因为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独自玩耍、缺少兄弟姐妹相伴成长的乐趣。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管过严,也导致了很难在街上见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了。儿童传统游戏大多是群体性游戏,需要有小伙伴的参与,需要一种群体氛围,孩子少了,自然就不好玩了。
(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受限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城市的扩大、人口不断往城市转移,城市内的活动空间急剧减少,从而缺少了必要的游戏空间。对于城市里住进高楼大厦的孩子们来讲,户外活动空间却成为极为奢侈的要求,孩子已经很难在户外找到一处安全又好玩的开阔地带了,孩子玩打仗游戏需要的山包、土坡、壕沟等在城市是不可能的。
(3)出于安全的考虑,家庭对儿童游戏的的限制越来越多
由于交通工具的增加,特别是轿车的迅猛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巨大,安全现在成为悬在每个儿童成长过程头上的一把利剑,任何伤害事故,对家庭都是难于承受的。有很多活动量比较大的传统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人等有争抢内容,如此一来,家长、老师们都小心翼翼,限制孩子的玩耍方式。
(4)现代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吸引了儿童大部分的注意力
现在的儿童,看起来真的很富足,不仅仅吃喝无须愁,更有电视相伴,还有花样繁多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这些东西好像都比那些古朴稚拙的陀螺、毽子、跳绳等好玩,吸引了孩子大部分注意力。
(5)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儿童教育价值取向偏移
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游戏,而是对游戏的整体忽视,来自于强大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整体上的功利性。从观念上,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现在年轻的父母仍然执着地认定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尽早学习、尽早成才。于是除了上学,还有很多特长班塞满课余时间,孩子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所剩无几。
三、民间儿童游戏发掘整理的意义
(一)传统儿童游戏的优势
1、趣味性和娱乐性
儿童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最主要原因就是那些游戏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像跳皮筋、木头人、充满了童趣,并且能让孩子奔跑跳跃,满足其爱动的需要,这样的游戏谁不爱玩呢。
2、规则灵活性和参与性
儿童传统游戏好玩,还因为孩子在游戏中可以自己说了算,可以自己选择游戏、选择玩伴,自己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协商游戏规则、自己决定游戏的情节发展、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所以,传统游戏充满了参与感、趣味性,给儿童的生活带来娱乐,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3、群体性和活动性
在儿童传统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儿童在一起才能玩,比如藏猫猫、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顶拐、抬花轿等等,这些游戏既是一种群体性游戏,有合作有竞争,同时又充满了活动性,孩子可以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参与游戏,所以深受孩子们欢迎,经久不衰。
4、随机性很强
儿童传统游戏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地选择不同的游戏,也没有太大的人数限制。至于时间,可长可短,只要儿童有兴趣,哪怕只有一小段时间,在简陋的场地上,就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地玩耍。
5、玩具大都是自制,成本极低
儿童传统游戏也需要玩具和游戏材料,但玩具一般都极其简陋。跳绳游戏只需要一根绳,翻绳游戏需要几根小皮筋,砸方宝需要几张废纸,摔泥炮需要湿泥。玩具充满了变化,既能节省财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儿童感受到创造的快感。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是儿童传统游戏值得在大力推广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对于许多人来说,时光荏苒,那些仿佛就在昨天的童年已然逝去多年,那些曾经陪你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们还好吗?那时总是盼着早点放学,盼着不要那么快天黑,盼着可以永远这样玩着,可惜童年终归是短暂的,终究会过去的。这份惋惜,这份怀念过去的情怀,可以通过这些玩过的童年游戏找回,给了人们一个抒发情感的途径,有购买收藏的价值。
综上所述,童年游戏及儿时的玩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发掘,使之得以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童年游戏及玩具的形象设计,在包装、宣传广告、主题雕塑、工业品设计、儿童玩具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图案设计、织物印染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四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民间艺术论文,请参考!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三、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对策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05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5]。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五
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六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华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普通高校较少提供民间音乐相关方面的专题选修课程,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认知度较低,感情淡漠。此外,民间音乐因为缺少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是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4、人数众多的大班授课制,难有教学互动和交流
大学音乐课都以“欣赏”为主,大班授课学生一般都在80-300人不等,传统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教师以“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代替了很多本该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体悟到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态度、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大学生缺少同音乐的直接交流,很难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的魅力也难以展现。
5、学科地位不高,学科属性不明确
一般高等院校只把音乐课程当作附带学科,有些理工科学校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更别说专修民族民间音乐了。为了应付检查,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只面向部分专业的学生。并且多数高校音乐教材少有创新性,缺乏本地区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
1、弘扬民族音乐艺术,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大学生的使命
民间音乐教育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通过高校这一有效平台,开发民间音乐与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相结合,可以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学生素养提升的互动共赢。每个人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摇篮,吮吸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乳汁而成长。当妈妈哼唱着带有乡音的摇篮曲和童谣轻抚孩子入睡时,民间音乐的甘露便悄悄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今,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出现了断流,濒临灭绝。在民间音乐将要失去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每个大学生都会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熟悉家乡的民间音乐,不仅是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2、民间音乐是感情真挚、自然美好,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形式
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更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乡土气息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使得民间音乐挣脱一切狭隘审美理想的束缚,而追求真挚的感情、鲜明强烈的表现手段和朴素自然美好的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丰富内涵的音乐种类。大学生在民间音乐的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丰富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特别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民间音乐采风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学风,提升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学习民间音乐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往往是对民间音乐改制、选择、吸收和精致化的结果。如宫廷燕乐取材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成分,中国文人音乐,多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发展,其即兴性与乡土性的特征与民间音乐相同。文人贤士常在直接参与民间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丰富文人音乐的内容,使得有些音乐形式———如昆曲就融汇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西安鼓乐三大流派之一的“俗乐”———何家营鼓乐便是民间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及道家音乐的结晶。
1、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创建大学地方艺术特色课程
陕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域特征鲜明。目前陕西省的民间音乐研究,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民间音乐作品和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和艺术活动中。如陕北的信天游,酒曲、唢呐、大秧歌、腰鼓等,关中的秦腔、皮影戏、秧歌、跳戏、曲子等,陕南的号子、山歌、端公、锣鼓草、佛曲等,以及由五大类十一个曲种组成的陕西曲艺音乐,如丝弦清曲类、说书类、道情渔鼓类、踏歌走唱类等也是陕西民间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开设以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和陕西曲艺音乐专题欣赏课,将本土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此形成普通高校进行民间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并纳入课程管理中
民间音乐的学习重在实践活动,只有欣赏类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学校校本教研的侧面体现,艺术社团的组建和其活动的有序开展应纳入到学校校本教研和课程管理的范畴。将艺术社团建设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联系起来,避免将艺术社团和常规意义上的各类兴趣小组混为一谈。如本院相继成立的“大陕北”音乐社团,“秦韵”女子合唱团等。在社团活动时记考勤,表演演出作为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走进社区搭台唱戏的广场艺苑,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因为对此了解甚少,因而不太感兴趣,所以要打破只有课堂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授课以鉴赏、讲座、观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鉴赏不能只是单一聆听,更应加强感受、理解和创造的环节。如对山歌不同地域唱腔的理解,高腔(如陕西民歌)、平腔(如云南民歌)、矮腔(如江苏民歌)山歌体现了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陕西民歌以高腔为主,可以让学生们演唱陕北民歌,以独唱、分组对唱等展开。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曲调,借曲填词,任意发挥创造性演唱。讲座式可以聘请当地民间音乐艺人到大学课堂,向师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教师、民间音乐艺人有机互动,加强师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同时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内涵、种类、风格和作品资源有更真切、客观和进一步的理解。如20xx年邀请陕北歌王王向荣在本校进行讲学时,校园刮起了陕北民歌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走进教室,使课堂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激情互动的特点。观摩式指利用地方民间音乐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观赏或参加地方民间音乐表演,或组织大学生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演出的专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演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走近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而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开放型的课堂、多类型的教师、互动性的教学、原生态的内容催生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教育之花。教学形式上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引入到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新生看到和她们同样身份的师哥师姐在民间音乐的浸染中享受到音乐的快乐,定能引起强烈共鸣,不但拓宽大学生音乐视野,更激发出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为中心的园丁式、交流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在传授本地区民歌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生活,将歌曲与情景剧、表演相结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等方面,同时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丰富,这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将大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及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的学习和实践状况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评价,分数可以占到50%-60%。终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该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群体及个别的差异,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或调整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手段。这一部分占总评的50%-40%。
4、倡导大学生进行音乐采风和社会调研活动,开展民间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因为对民族音乐缺少足够的重视,所以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多依靠民间社团和当地文化馆来进行。通过组织师生到各民族各地区进行采风,走访当地文化馆相关音乐研究者,收集、整理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为适合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把这些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对民间音乐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邀请民间音乐社团与大学生社团联谊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让大学生课余参与到民间音乐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社团成员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或者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做教师,传授相关器乐的演奏方式,通过与民间艺人零距离对话,开展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
5、倡导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民族音乐中融入时代元素,发展大众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民众性和广泛性。但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冲击,大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艺术陌生了,只有让他们重新熟悉,唤醒他们对民族瑰宝由衷的热爱,才可能继承和发展。因此可以尝试,融入时代元素,如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6、加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能力,完善艺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底蕴、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得有一定的演唱和器乐技能技巧方可胜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除了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外,国家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借助社会和地方民间团体举办各种各类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和民间艺人开设不同专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教学课程,对全国高等学校相关音乐教师进修培训,以此更快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能力及业务水平。
7、投入必要的经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音乐课在普通高校长期处于附属地位,致使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教学体系,音乐课程教学依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同步,民间音乐教学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遇。因此,应该加大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民间音乐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生会、团委、任课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健全相关制度,如此才能将民间音乐教学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此外,在普通高校开展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还有广播站定期循环播出各类相关民间音乐的报道,强化地方民间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让学生在不断的浸染中,熟悉自己家乡的音乐,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通过大学生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各领域中进行民间音乐文化传播,从而发扬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总之,应建立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音乐的现代研究思路。中国民间音乐教学不只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专有课程,而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利用民间音乐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七
内容摘要(冒号):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关键词(冒号):民间美术设计文化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
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冒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八
对于民间借贷的概念,理论界已经做过一些研究。一般认为,民间借贷是与正规借贷相对应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民间借贷。
从广义上说,可以把民间借贷定义为除正规借贷以外的借贷,它处在国家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之外,不在官方的统计报表中被披露,也不受法律保护,属于一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等。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的必然产物,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总量与结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是一种必要的补充。按借款用途,可将民间借贷分为3类:家庭生活性、农业生产性和企业经营性。民间借代的主体仅限于纯粹的民事主体,不包括金融机构,它可以发生在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它并不是一种民间投资行为。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
参与主体包括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放款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企业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由于民间借贷参与的主体广泛,其资金的来源也7具有广泛性。不但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借条。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手续日趋规范,但与正规借贷相比,其手续仍为简便。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也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又比如有些民间借贷活动是在互联网上,通过聊天室完成的。
随着民间借贷用途的变化,即从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转向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借贷期限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民间借贷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
民间私了论文篇十九
传统民间艺术在本世纪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在走向“消亡”,同时后继乏人,能够演绎古老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优秀的文化正在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新型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日趋西化,音乐课中传统民间艺术模块的缺失导致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其主体地位受到动摇。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何去何从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量的。
传统民间艺术;传承;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07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