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但依然没有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如何编写清晰简洁的笔记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同时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文化机制;先进性别文化
分析妇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首先必须明确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和界定。
这是关于性别歧视的权威定义,它高度概括地阐明了性别歧视的基本含义。
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我国也不例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这场深入到制度与结构层面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女性的就业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女性“性别亏损”、社会文化的传统性别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就业过程中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女性就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女性就业难;女性就业质量差;从总量上讲,女性失业人数比重较大;再就业困难;女性劳动权益问题凸显。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做出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能提供借鉴,对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一个文化的分析视角
(一)性别分工的社会文化运行机制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女人能力低于或劣于男人不是先天原因,而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女人与男人的差距是社会习俗束缚的结果,是社会文化强加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提出了“女人是被塑造的”观点,论证了男女性别的分工和差异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在男性优位的社会建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性别生物决定论的假说,为性别是社会文化建构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按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性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女性实际劳动时间(职业劳动+家务劳动)高于男性,闲暇时间少于男性。
这样的生活运行模式不仅使女性难以有更多的时间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亦使她们对职业的投入不足和自我期许降低。
这种性别的社会角色削弱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能力。
那么,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机制如何运行呢?当体力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时,男性在物质生产领域独占鳌头,经济上的支配地位使父权制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制度,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汉代即有民谚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3]
在靠天和人力吃饭的农业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被看作是社会或家庭的栋梁,女性被认为只能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重男轻女思想由此而生,父权制成为社会的主要制度。
父权制强调男性与生俱来就具有支配性和独立性,富有攻击性,而女性则与生俱来就是温柔的、顺从的、情感依赖的。
这种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规定公共领域只能由男性管理,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和摆设,该制度在儒家文化中表现最为严格,男尊女卑是我国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观念。
《诗经》所记载的民歌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4]即男女从降生之时,便有床(贵)与地(贱)之分,璋与瓦之别。
男孩一降生,其角色就被定位于养家糊口、拥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声望,女孩被定位于关怀和照顾老人孩子、以家庭为重心、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
这一分工制度造就了男性对权势、声望和财富的崇拜,也造就了女性与公共领域的隔绝,机械延续着女儿、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
这一方面使男性拥有更多的权力、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女性只能从男性手中获取权力、财富和地位,形成/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格局,女性不得不把自己的职分降到次要的从属的角色,[1]这种性别分工制度使现代的核心家庭“以父母地位不对称”为特征,即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的劳动价值不受重视。
在男孩和女孩形成身份的过程中,逐步对父母的角色有了区分。
儿童在有关男性和女性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以及期望,以求同他所观察到的性别范型相吻合,努力使自己成为十足的男子汉或温柔女性,最终成为具有典型性别特征的个体。
此过程通过不断复制被历朝历代制度化,经由三千年的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吃人的礼教”,在人们的意识深层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蒸汽、电力和核能为动力的机器代替了人力(手工)劳动工具,传统性别分工制度受到强烈的挑战和冲击,女性在公共生产领域大显身手,经济地位开始上升,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男性也逐渐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传统性别分工制度向性别平等制度转变,正如奥格本(-burn)认为,这种转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寻求新的均衡过程。
文化失调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也不例外,所以三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女性以持家为主、男性以养家为主的男外女内男耕女织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在父权制文化中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始终是男主外女主内。
世代相传的性别角色强调男性在公共领域和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责任,社会化过程使人们相信男性适合在外闯天下而妇女更适合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文化形成了男人是养家人,女人是持家人的刻板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性别的生理差别经由性别文化和制度化力量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的制约,最终被凝固为性别角色。
在农村依然表现为女性结婚后要从夫居,不能赡养自己的父母和继承自家的财产。
孩子只能冠夫姓,男孩继承家庭财产、延续香火,生了男孩说是“生了个读书的”,而生了女孩说是“陪钱货”。
民间流行的说法就是:“生个男子满堂红,添个女孩年年穷”。[7]
这种性别分工制度要求男女扮演的不同角色强化了男性的支配地位,同时,性别社会化的机制还在不断加强女性的家庭角色,弱化其在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角色。
如果一名女性在事业上相当成功,而家庭生活却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她仍然被视为一名失败者,因为她没有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女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取得成功。
转型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互交织,两性平等的立法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同时存在,传统与现代的性别分工机制彼此缠绕,这对男女的角色、责任、资源分配、权力分配、社会评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因果相连的性别运作模式。
导致女性不仅在就业中处处遭受歧视,而且大多从事与性别有关的延伸性工作,其职业往往与幼儿园老师、护士、保姆、服务员等相联系,女性就业增长最多的是在“照顾性”服务业,而男性在高收入、高科技、高地位的职业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
统计显示,在全国各级各类机构负责人的性别构成中,男性高达85.4%,女性仅占14.6%(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刊登的招聘广告中,所公布15个岗位中有12个岗位指明只要男性,而这些岗位清一色是管理决策部门的职务,如星级宾馆总经理、外贸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资产管理部长等。
这种在招聘时把女性排斥在管理决策阶层之外的现象,证明了工作场所男性优势和性别不平等的普遍存在,性别歧视并没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销声匿迹。
长期以来,传统的性别分工机制将女性的职业或能力固定化,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传统的角色定型,认为女性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进而造成家庭甚至女性自己对自己的束缚。
“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性别角色规范规定了男女主要活动的两个不同领域,女性对家庭负责,其主要责任是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男性的主要责任体现在社会中,有一份体面的职业,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和社会尊敬。
女大学生尽管受教育程度高,仍无法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价值观,甚至一些有才华的女孩在“我不能”的阴影中放弃开发自身潜能的努力,许多女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认同“女性不如男性”的观点,对于工作,也就缺少男生的那份豪情壮志和事业心。
与此相对应,社会女性所应从事的职业也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只能从事幼儿园阿姨、服务员等行业。
职业的不同导致社会对男女评价的不同,认为男人天生比女性能力强,比女性聪明,适合干大事业。
因此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以岗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女大学生正是这种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的反映。
性别刻板印象把性别角色定型化,使它在压制女性的潜能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而为性别歧视提供合法化依据。
女性长期不从事那些被男性垄断的职业反过来又强化了女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性别歧视的内化: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
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把理性的、勇猛的、主外的、独立的、擅长抽象分析的等归为男性特征,而把感情的、温柔的、主内的、依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等归为女性特征,这种刻板化的性别角色通过社会化过程使两性都顺从文化所规定的气质、角色、地位,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差异。
从表层看,这一过程是通过女性认同传统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女性认可了性别角色差异,并默认了性别歧视。
但是,从深层看,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前提是性别角色差异,性别角色差异的一个基本内涵是男人更适合社会就业,这一内涵通过社会化过程最终导致了男性优于女性的意识形态合理化,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传递将这种社会文化价值观凝结为一种社会的潜意识,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中,这使女性对性别角色的认同遭遇了比社会化更强大的机制。
社会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机制,这一机制依靠社会化过程加深了女性对传统性别的角色认同。
性别歧视的社会机制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潜在地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做出价值评判。
功能主义者就曾认为,男人天生就适合“工具性角色”,通过外出工作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而妇女天生就最适合“表意性角色”,就是要待在家里并做一些家务劳动,满足家庭内感情上的需要。
这种观点认为传统男女之间明确的劳动分工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安排。
随着社会进步和妇女社会地位提高,该理论已经遭到女性主义者的激烈批判,但由于这种传统性别分工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并被制度化,所以,它至今仍大有市场。
举例来说,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在两性平等水平比较高的学术领域,男人们仍期望女性离开科研岗位在家生儿育女,承担主要家务的表现依然十分突出。
女性由于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受“女不如男”的观念的影响,加上这种影响所导致的不真实结果,让女性在了解男女有别时,也默默接受着“一性别优于另一性别”的歧视认识。
第二期广东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意“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观念的女性高达61.3%,有24.9%的女性认为/如果配偶的收入足够高,或者家里有大量钱财,自己愿意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
甚至女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小群体,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本身有着/女孩所特有的各种心理、体力、思维方式的特点,也难免遭受世俗的偏见与歧视。
时至今日,妇女就业已极为普遍,妇女的独立已被社会所公认,但心理上的依附性仍然存在。
社会文化的这种规范性,在妇女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重视家庭胜于重视职业工作。
社会普遍存在着女性应当为家庭和丈夫牺牲自己利益的期望。
当家庭活动与职业活动发生冲突时,妇女往往是放弃职业活动,或者不得不尽量多做一点家务,使工作保持在中等水平。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妇女更多的是考虑工作轻松,而较少考虑职业成就。
妇女对自己收入的考虑,更多的是强调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而不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而妇女不愿花更大的代价取得更多的收入。
妇女的这种选择模式不仅和企业的职工行业规范发生错位,而且在妇女的职业活动中也会发生偏差,难以实现妇女的职业成就。
社会文化对妇女的职业成就要求极少,如果妇女为了职业成就而忘我工作,她不仅难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且可能成为家庭冲突的根源之一。
在“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等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有才能的女性不敢或不愿意从事领导工作,更畏惧“女强人”的称谓。
三、解决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纠治
传统的性别文化规定了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传统的男性角色与获取成功的社会角色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传统的女性角色却与成功的社会角色的要求相差太远。
尽管社会已赋予女性新的社会角色,但女性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评价仍然以传统的性别分工要求为标准。
女性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不得不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不得不接受双重角色规范的要求。
构成我国人口近一半的妇女,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权,有权利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竞争和分享社会进步成果,但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感觉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
因此,摒弃传统的性别文化糟粕,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为女性就业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建立以人为中心,以两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这是实现男女平等就业的根本。
先进的性别文化以承认妇女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以立足现代,推进性别关系的和谐,推进男女共同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权利的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为原则,并具有批判性、超前性和挑战传统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9]当代性别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的共同发展。
它不局限于单独的女性解放与发展,而是立足在整个人类文化之中发展性别文化;它不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而是寻求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女性的独立自主地位,促进两性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平等受益、共同进步。
当今性别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在于从以女性为主体的意义上认识女性自身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针对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性文化的不平等状态而言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进步观念,倡导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劳动共同分担家庭责任,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定势,让男人介入妻子分娩过程的照料和喂养孩子、照管孩子的工作,改变把生育和护理孩子仅仅看作是女性责任的观念。
使人们包括妇女自己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为女性就业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瑞典的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瑞典的家庭受到一系列涉及面很广的公共政策,如,劳动力市场和税务政策,以及其他同家庭有直接关系的,诸如托儿所、育婴假期、子女生活费补贴标准等政策的影响。
这些政策使得瑞典妇女就业率猛增,到1986年为止,25-54岁的瑞典妇女中,有89.8%的人都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家庭育儿假保险也许是瑞典有关鼓励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所有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
(二)倡导男女气质的多样化和双性化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农业社会的划分,米德在《三个原始部落的性与气质》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文化一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男女性格模式,这一模式就立刻使男女行为相互制约。
例如,如果文化要求男性具有支配性、自信和攻击性,男性则要求女性具有服从性;当他遇到与自己一样的妇女时,便对自己的男性角色产生了怀疑,这就是为什么与男性规范最为一致的男人,对具有男性气质的人最为仇视的原因。
就能力而言也是如此,如果社会将某种才能分配给男人,强化了男人的社会责任感,于是,男人自然而然变得强大起来;对于女性来说,她们也默认并且接受这一形式的存在。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文化环境普遍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男性气质是刚强、成就取向和完成任务相关的行动取向,女性气质是温柔、关心他人和建立关系相关的亲和取向。
这种有关性别气质两性对立的、稳定的、固化的态度和信念经过三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积淀下来流传至今。
虽然传统的性别意识已经在整个人类意识中根深蒂固了,但我们身处21世纪,整个社会观念都在进步,时代呼唤一种平等的性别观念。
事实上,美国心理学家贝姆有研究表明现代社会至少有四种气质:男女双性化气质、女性气质、男性气质、中性气质。
没有任何一个男性或者女性的性别特质是单一的,每一个个体的身上都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人天生就不属于某一单一的性别气质,而且从现实生活当中来看,事业成功的女性往往是属于双性化性别特质的女性,既具有男性的刚强自信、勇敢、雄心勃勃的一面,又具有女性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的一面,这种性别特质往往能够做出跨性别行为,对社会有更强的适应性。
所以我们不要从传统的性别意识去规范男人和女人,要倡导男女气质多样化和双性化的观念。
事实上,改变社会传统的性别意识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举例说,过去小孩取名字包含更多的性别的特点,如给男孩子取的名字有:刚、强、壮等,给女孩子取名字比如花、草、洁、静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是中性的名字,这说明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在调整和改变。
同时,男孩子可以玩布娃娃,女孩子也可以玩枪和炮。
正因为现实气质的多样化,而不仅仅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所以需要包容和多样性。
要想彻底攻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女性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强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视野开阔、有创造力、既坚强勇敢又温柔体贴的人才。
只有这样,两性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4,53.
[2]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5).
[3]林聚任.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5.
[4]袁梅.诗经·小雅·斯干[a].诗经译著[m].济南:齐鲁出版社,1985:500.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39.
[6]苏红.多重视角下的社会性别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87.
[7]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214.
[8]陈方.青年女性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态度及其相关因素[a].蒋永萍.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47.
[9]周群英.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二
摘要:“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春秋、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等都有不少对饮茶的记载。
至唐,唐统治者统一了南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饮茶就成了举国上下必不可少的一种风尚。
所谓饮茶必有器,陶瓷茶器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陶瓷茶器象征着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更象征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陶瓷茶器
一、唐代茶文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辉煌的时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繁荣安定的社会为茶事的兴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封氏闻见记》说:“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证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可见唐代饮茶的兴盛之况。
唐代饮茶兴盛与茶圣陆羽的《茶经》也是密不可分的。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茶的专著,体现了陆羽的茶学理论体系。
陆羽在《茶经》中“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茶的起源、茶叶的采摘工具、制茶、煮茶的用具和方法、饮茶的方法以及茶事的历史记载、茶叶的产区。
“四之器”中的“二十四茶具”是举行茶道的必备之物,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才可以省略其中某一部分;其中“五之煮”中“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并对这三种水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六之饮”中“膏薪厄炭非火也,一飞湍雍潦非水也”;可见唐人饮茶对用具用水用火颇为讲究。
使用上品茶,如煎时用水用火不当,则茶味大减,为茶道所不取。
可见陆羽对饮茶活动的热忠,见解详细而生动。
《茶经》亦对唐代茶业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代文人热爱饮茶,从茶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文人的饮茶盛况和他们寄托在茶事上的情感。
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三
所谓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其组成要素包括: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监督模式和会计教育模式。会计模式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展开,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本文拟从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影响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申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茬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下将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子系统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一、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彤晌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彤巾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彤晌
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彤呐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从美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发展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彤晌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彤响
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彤晌
会计教育模式是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及组织管理方式的总称。会计教育是人类传授、延续和发展会计学文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构成会计教育模式的各个因素,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存在联系,所不同的是,各个因素具体受哪种文化现象影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
先看会计教育目标。西方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为在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工作做好准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在会计专业外其他方面也终身受益。而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尽管在学历教育的各个层次有所区别,并随着会计教育的改革有所变化和发展,但基本上都把培养会计专门人才作为最高目标,把学生上岗后能否立即适应专业工作要求作为目标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这种中西方会计教育目标的差异,与中西方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社会成员的信念追求等文化因素不同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人才的评价,除专业能力外,非常重视其想象力、创造力、决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社会成员在信念追求方面甚欢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从而获取成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会计教育目标岂能局限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狭小圈子里。在我国,对人才的评价是以政治思想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另外才考虑组织观念、群众关系等,因此大多数社会成员把一技之长作为立身之道和终身追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即使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会计教育目标,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看会计教育内容。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为此,美国的会计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许多学校在会计专业的第一间会计课程中,就专门讨论职业道德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相反,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职业道德纳人其内容体系。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应当说与中美两国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有关。主张性善论必然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认为职业道德水准会因人之善良本性自发地提高。反之,则认为只有加强教育和培养,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四
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也是徽州人的骄傲。我有幸在徽州旅行时深入了解了徽商文化,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体验和学习,我对徽商文化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徽商文化强调诚信。徽商德行是徽州商人的文化底蕴,也是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徽州古建筑中,随处可见“言必信,行必果”的标语,这种精神贯穿了徽州商人的一生。徽商注重信用,以信用为本,讲求谋取长远的商业利益,而非一时的短暂利益。这种诚信的商业伦理观念深深影响了我。在与人交往和做生意时,要遵守约定和承诺,讲求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徽商文化强调务实。徽商追求卓越和实用,崇尚实干和实业,与浙商的务实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徽州的古建筑是徽商文化的鲜明代表,它们的建筑风格朴素大方,结构坚实,注重实用性,能经受住考验。徽商从商往往以实业兴国为己任,培育和带动了许多当地的特色产业,不但丰富了徽州地区的经济,也为整个国家做出了贡献。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于虚无缥缈的目标和空泛的口号中,徽商文化的务实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徽商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徽商文化不仅注重商业利益,更注重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和关怀。徽商商会就是徽商团体的典型代表,它们为大家谋划福利事业,照顾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公益服务。在徽商家族中,家族成员之间互助互利,携手共进,共同致富。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往往变得冷漠和利益化,我们更需要重拾徽商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最后,徽商文化强调传承。徽商文化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和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风格和精神。徽商作为徽州地区的代表,承载着徽州人的骄傲和记忆。如今,徽商文化正逐渐消失,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弘扬徽商文化的精神。通过学习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徽商文化的历史、内涵和价值,才能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综上所述,徽商文化是徽州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徽商文化注重诚信、务实、人文关怀和传承,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徽商文化的体会和学习,我认识到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关心他人、传承传统的人。我相信,只有大家一起传承和弘扬徽商文化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繁荣。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五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得到良好的进步,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释等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中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开展途径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开展途径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融合了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场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一环节的工作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整体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表现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不仅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也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予以继承与发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所构成,其内容的组成丰富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学习、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优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合茶文化,让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二个层面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茶文化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茶文化具有美学功能,以茶德、茶艺、茶礼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比如说,茶文化具有养生功能,长期饮茶有助于人体健康,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通过接触茶文化来充分提高自身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茶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层的社会功能,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茶文化。首先,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让茶文化知识的教育走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课程得到良好的开展。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因此,在高校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落脚点,在讲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历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教学场地转换成茶楼、茶室等地方,让学生一边观摩一边学习,身临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过采取这些形式,在丰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良好的开展。
3.2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且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促进整体的发展,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目标是行动的前提,在目标的指示下行动才能合理开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才能让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于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对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茶文化过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二,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或者是社团,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座谈会、展览、演讲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可以邀请民间的艺人或者是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多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其组成内容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将对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艺练习室、茶叶审评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比如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去学习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茶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对于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探讨点,进行了上述论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六
国外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研究,从18世纪末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在20世纪实现了制度性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西方国家也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相关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有关本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产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不仅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世界遗产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自《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诞生以来,世界各国积极保护本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世界遗产保护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遗产保护理论也日臻完善。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践工作,详细论述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有关论述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需要在空间上进行一个圈层结构的划分,一般划分为三个区,即遗产核心区、遗产保护区、遗产缓冲区。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遗产建筑、遗址或地区的环境,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扩展的,也是遗产本身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二是指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或现在的社会和精神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用途或活动,以及其他无形的文化遗产形式,它们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以及当下的、动态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经济背景。也有学者将遗产地周边环境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指向,主要是指遗产地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二是内容指向,主要是体现并保持遗产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资源,如土地、水、植被、矿产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等。这两种提法并无本质性区别。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unesco相关的建议和《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早已有共识:周边环境是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区来加以保护。20xx年10月,icomos第15次大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发展了这一认识,从对文物本体的保护转向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共同保护,反映出对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重视。它承认周边环境对古迹遗址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贡献,呼吁要理解、记录、展陈不同条件下的周边环境,通过规划手段和实践来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监控和管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改变,要与当地和国际社会进行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增强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的意识。
二、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中国实践
国外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研究,从18世纪末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在20世纪实现了制度性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独特性,西方国家也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本体与周边环境的同等性。英国将文化遗产个体或区域与“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更注重外观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整体一致的基础上,鼓励内部功能的更新与再利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世界遗产相关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对遗产地周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其中涉及本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为了加强西安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的环境整治,国家计委于20xx年7月正式批准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20xx年陕西省公布了《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明确指出:秦始皇陵保护区域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是指对秦始皇陵保护对象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秦始皇陵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秦始皇陵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实现彻底“保护陵区、另辟新区、移民建镇”的整治工程,体现了对保护秦始皇陵整体风貌和历史格局的充分认识。
再以丝绸之路申遗为例,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陕西丝绸之路7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有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官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其中彬县大佛寺石窟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主干线上,是目前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在丝绸之路申遗中,彬县大佛寺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设计秉承“大佛寺环境要好,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要安排好”的理念进行整治规划。城固县张骞博物馆及张骞墓遗址的保护项目不仅使张骞墓园本体得到了有效保护,还使张骞墓园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总体来看,我国对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保护和展现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第二,在保护好本体的前提之下,让周边的环境体现出与历史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整体风貌,建立各具特色的街区。第三、在各历史文化资源所在的具体地段内,通过环境整治,形成系统地展示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
作为世界遗产大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着遗产保护负担巨大而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由于世界遗产地周边各种本体资源可以向不同的功能资源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建设性破坏和旅游性破坏的问题与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对世界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外部经济的制约、产权设置重叠、缺乏有效的环境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原因所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国家住建部及各遗产所在地政府,借鉴遗产保护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已采取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在对这类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时,要充分认识到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三、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世界遗产周边环境是遗产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遗产存在的基础、背景和条件。为此,各遗产缔约国在承担起保护、保存、有效展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承担起有效保护遗产地周边环境的重任,使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真实完整地传给后代。因此,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键。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展示问题也同样需要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法律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有明确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非常重要的原则。完整性,意味着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最初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而文化遗产同样也存在“完整性”(地理范围上的完整和文化概念上的完整)问题,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有景观,也是经过很长时期特定文化渲染而形成的综合体。遗产周边的区域文化体现、延续和发展了遗产本身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地周边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资源,都能从一定意义上完整有效地烘托和解读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遗产地的保护,都应当有意识地将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相结合,使遗产不仅要部分真实,而且要全部真实;不仅要总体真实,而且要细节真实;不仅要遗产本身真实,而且要遗产周边环境和氛围真实。
(二)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何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所提出了一个定义:“满足当前人类的需要,又不危害其子孙后代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进行发展的能力”。在当代,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必须强调“代际均等性”,即后代有权利享受与当代同样的真实完整的遗产。因此,当代就有责任完好的把遗产保存下去。这是“保障民族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创新、社会进步的前提之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就是其周边环境生存之核心,文化遗产资源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某个环境当中,它必须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相关联、互动,才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才能协调发展。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然涉及到相关利益者的不同利益和诉求。因此,世界遗产周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际上就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是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平衡过程。对世界遗产不分范围的进行任意的开发和利用,甚至任意的损坏,可能会换得一地、一时的经济利益,但必定会把遗产的生态效益、综合社会效益和长远经济利益牺牲掉。这种经济利益至上、眼前利益至上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短视行为。只有进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研究,才是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延续下去的必由之路。
(三)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世界遗产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力,成为当地优秀旅游资源。自从1987年中国首批“世界遗产”问世以来,“遗产旅游”成为我国旅游新的热点,世界遗产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世界文化遗产因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内涵,体现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依托它们所呈现出的城市环境,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典型的地方性和传统文化的烙印。
以“丝绸之路”为例,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融通的道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全长5000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它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其中,我国22个遗产点,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如新疆段以古城遗韵为宣传重点,甘肃段以石窟画廊为特色定位,青海段突出青海湖畔的草原游牧文化,固原段以边塞重镇为宣传基点。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旅游开发为手段,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能带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
在科学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人类对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永续的过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经历了由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到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共同保护的认识历程。世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不论是对世界文化遗产本身,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在规划之初就应在国际视野下对遗产地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遗产地的文脉和地脉,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七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徽商文化课程作为一门针对徽商文化进行全面解析的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徽商文化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性,同时也对徽商的精神和商业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徽商文化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徽商文化课程为我们呈现了徽商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学习课程,我对徽商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徽商文化以诚信为核心,以和为贵,注重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传承着家族式经营和联合经营的商业模式。在徽商的眼中,商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追求。徽商文化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全面展示了徽商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念,使我们对徽商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徽商文化课程强调了徽商的商业智慧和商业哲学。徽商以诚信为本,以信誉为资本,深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依赖。他们注重合作与共赢,讲究与人为善,以此建立了广泛的商业网络和人脉关系。徽商以品质为核心,以大巧若拙、重文化内涵而不露锋芒的商业方式闻名,其商业智慧与商业哲学对于我们当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学习徽商文化课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徽商的商业智慧,更可以借鉴他们在商场上的处世之道和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商业素养和竞争力。
此外,徽商文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设置了实地考察和模拟商业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徽商文化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这既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徽商文化的理念,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徽商文化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学习徽商文化课程,不仅是对徽商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为我们自己的成长和事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总而言之,徽商文化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的课程。通过对徽商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商业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商业素养和竞争力。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徽商文化的卓越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希望今后,我们能够不忘初心,将徽商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真正具有徽商文化精神的时代新人。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八
徽商文化课程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体会到了徽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在这门课程中,我对徽商精神、商道伦理、徽商风貌、徽商影响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了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商业道德观念,对我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首先,徽商文化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徽商精神。徽商精神以“诚信、奉献、执着、廉洁、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徽商在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徽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徽商精神是徽商文化的灵魂,是徽商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徽商精神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品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每个人,使人们心怀敬畏和向往。通过学习徽商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做一个诚信守约、以人为本的人,才能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
其次,徽商文化课程让我了解到了徽商的商道伦理思想。徽商的商业交往讲究“重信用、诚实守信”,注重维护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追求和谐共赢的商业观念。在徽商文化课程中,我了解到徽商重视的是利益共享和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责任和信用建设。这使我深深感受到商业行为中诚实守信和道德约束的重要性。徽商的商道伦理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在商业活动中,要坚守商业道德原则,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对待合作伙伴,以诚信守信的方式进行商业交往。
此外,徽商文化课程让我对徽商风貌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徽商的风貌以“节俭、朴实、务实、坚韧”为特征,体现了徽商在商业活动中的务实精神和节俭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徽商文化课程,我深刻感受到徽商商道的坚韧和徽商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这使我深受启迪。徽商的风貌让我认识到,对待物质财富要理性,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要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在商业活动中跨越困难,取得成功。
最后,徽商文化课程给我展示了徽商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徽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历史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徽商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商人和创业者。通过学习徽商文化课程,我了解到徽商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徽商的兴起不仅创造了繁荣的商业帝国,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徽商的历史使我明白,作为一名青年学子,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传承并发扬徽商文化,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徽商文化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徽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培养了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商业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明白了商业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则,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发展方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徽商精神,积极践行徽商的商业道德,努力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的商业人才。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九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不断地涌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主力,其心理健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通过发挥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就茶文化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处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极差。在浮躁的二十一世纪,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精神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2.1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加强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通过提高大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我国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精神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我国茶文化精神中就包含有“理”、“清、“敬”以及“融”,在茶文化中,“理”主要是指喝茶品茶之人具有和气明理的特点;“清”是指清白廉洁;“敬”是指和人相处要以礼待人;“融”是指和人相处要和睦融洽。可见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正是我们做人的道理,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对大学生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说到喝茶,许多人脑海中立刻反应出来的是“功夫茶”,在泡功夫茶的时候,讲究的是“慢”,从煮水到茶叶的冲泡再到茶叶的品尝,都要慢慢地进行,从而更好地、细细地品味茶。我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这种“慢文化”,教导人们要“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让当代大学生静下心来,戒骄戒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
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差,自我坚持能力不强。我国茶文化体现出来的“坚韧”的特性,种茶人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特性,恰恰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坚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我国茶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茶文化知识,大学生可以学习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艺表演和茶礼茶俗等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3.1结合茶文化制定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要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在制定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时就应当结合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加强茶文化的导入课程教学。首先,学校要明确规定茶文化课程教学的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茶文化。其次,从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出发,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教学时,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块开展教学,而不是将茶文化穿插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这样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全面认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第三,要发挥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茶文化的课程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后,并且是独立开设课程。最后,教师要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当前茶文化的教学素材,向学生阐述加强茶文化教学对于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训的方式来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心理状态。
3.2加强教育资源场地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作用,学校应当加强茶文化教学资源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训教室作为茶文化的教学课室,进一步加深茶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教室布局的时候,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教师可以将课桌围成圆形或者是弧形,从而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我国茶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是“静”,所以在进行教室布局的时候,应该主张比较朴素的风格,并且选择偏暗的色调,从而更好地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更好地体现出我国茶文化的特点。
3.3结合知行开展茶文化教学
在进行茶文化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突出茶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遵循知行结合的原则来开展教学,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开展茶文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演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泡功夫茶,将泡茶的步骤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掌握好相关的步骤后,可以在课堂或者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关于品茶、茶艺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加强茶知识的交流,提高自己对于茶文化的全面认识。
3.4结合实际引入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当期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来引入有效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开展茶文化教学时,应当进行专题教学,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开展专题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深刻认识,比如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着重结合茶文化理念对学生开展为人处世的警示专题教学。其次,加强对学生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列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感悟。比如,可以针对当前大学生校园借贷的事件进行专题讨论学习,结合茶文化所包含的理念来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3.5提高学生的茶文化修养
不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还是心理健康教学,都需要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茶文化的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到茶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内容。比如,通过学习品茶,能够有效地平复大学生的浮躁心情,更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组成相关的茶文化社团组织,为学生开展茶文化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茶文化修养。
3.6注重对学生的启示教学
在进行茶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启示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通过引入身边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展启示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才将茶文化的文化理念讲述出来,并且结合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相应的警示和启示。
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以及处世智慧,所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茶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适当地引入茶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我国茶文化理念的认识。
参考文献
[4]鲍娜.茶艺对学生素养的提升研究[j].中国培训,20xx(24):278.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徽商文化的培训课程,这让我对徽商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与体会。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商道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与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徽商文化注重品德修养,强调诚信和道义。在徽商文化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徽商家训“诚信立业,倡廉自律”,这使我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是多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企业,只有拥有了诚信,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合作。而诚信是源于内心的正直和善良,只有从内而外的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这让我深刻明白到,仅有成功并不足以成为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商人,唯有以诚信为本,才能在商业领域与众不同。
其次,徽商文化课程教导我们要注重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徽商文化中,团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团队的力量远胜个人的能力。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徽商的经验宝典《眉山徽商兒女行》,它强调的是家族和谐与团队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通过合作和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实现更大的成功。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一个互相信任、合作默契的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才能共同实现目标。
再次,徽商文化课程让我意识到要有远见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徽商的创新精神和商道智慧。徽商的创新并不仅仅限于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更包括经营模式和商业理念的创新。他们致力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有远见和创新能力的商人能够把握机遇,引领潮流,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最后,徽商文化课程让我明白了积极进取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徽商自古以来就以勤奋务实而著称,他们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持续。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徽商精神中的“乘时育才”观念,即要善于抓住时机,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这让我明白到,人永远不能停止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持续学习不仅可以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可以培养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参加徽商文化课程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了商业和成功。徽商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商道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瑰宝。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明白了诚信、团队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这些都将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我相信,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宝贵的心得与体会将指引我不断成长,助我在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一
徽商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商业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徽商文化,我对徽商的商业精神、家族企业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段:商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徽商文化的核心,商业精神是徽商成功的关键。徽商注重诚信、责任和信用,积极主动的商业精神一直是他们成功的保证。在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徽商身上学到的还有创新和变革的智慧。徽商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是因为他们依靠某种“固步自封”的商业模式,而是因为他们对新客观问题有着及时的反应,并能及时调整和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二段: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徽商不仅仅是一群独立的商人,更是一个充满家族观念的集体。家族企业是徽商文化的特点之一,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传承是一项长久而辛苦的任务,需要后代不断努力与创新。徽商家族企业的传承对于保护和延续徽商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徽商家族企业的发展经验,我明白了家族企业需要平衡家庭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
第三段: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回报
作为成功商人,徽商从不止步于自己的商业发展。他们有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通过徽商的事迹,我意识到企业不单单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更要对社会和环境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在商业发展的同时,企业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公益慈善,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段: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徽商文化凝聚着徽商们的智慧和努力,是他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徽商文化应该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弘扬。通过推广徽商文化,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徽商文化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通过对徽商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我深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五段:徽商文化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徽商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迹,更是对我们现代商业的启示和引导。徽商坚守商道,注重信用和责任,在当代商业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徽商文化,可以让我们明白商业需要的是诚信和责任,需要的是长久的经营和创新,需要的是与社会和谐发展。徽商文化对我们的商业决策和商业行为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徽商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对徽商的商业精神、家族企业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徽商文化凝聚着智慧和努力,同时也给我们现代商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徽商文化的精神将继续为我们指引方向,激励我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二
徽商文化是指中国安徽省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是徽商群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标识。作为徽商后裔的我们,在深入了解徽商文化之后,不仅对其历史渊源和商业理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徽商文化注重信用和诚信。徽商曾在明清时期以茶叶、绢帛等商品贸易为主,而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一直坚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徽商追求长久稳定的商业关系,以诚信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拓展市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和信任是经营的核心,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其次,徽商文化重视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徽商以“家”为核心单位,注重家族的继承和发展。在家族企业的经营中,他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并将企业发展视为家族兴衰的关键。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企业家或商人,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还要为后代考虑,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徽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彰显出浓厚的社会责任感。这启示我们,商业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回馈社会。
此外,徽商文化注重教育和文化繁荣。徽商极为重视家族成员的教育,注重培养人才。他们追求文化的繁荣,对于书画、礼仪、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欣赏和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在商业活动中,只有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同时,文化的繁荣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有文化的商业才能够真正影响并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最后,徽商文化强调节俭和精打细算。徽商人多从小做起,通过艰苦奋斗积累财富,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节俭的习惯。徽商在发展自己企业的同时,也积极回馈家乡和社会。这让我们意识到,节约和精打细算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智慧和必然选择。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徽商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诚信、家族观念、社会责任、教育和节俭。通过深入了解和体会徽商文化,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商业活动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是通过诚信和责任感塑造企业品牌,建立社会形象。徽商文化的积极价值观和传统商业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对我们的商业活动和生活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徽商文化,将其融入到商业活动中,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三
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独特的文化,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家国情怀的高度认同。在接触徽州及其徽商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徽州人的团结、勤劳、信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所感染和震撼。在一些关键的方面,徽商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一、徽商文化的背景与基础
徽州是安徽省已知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全境以山岳环抱,黄河、长江隔绝而鲜少交通,故自古以来便藏匿着很多优秀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是古时候中原历代朝代对南方地区加强控制或攻打南方时的咽喉要塞。而徽商文化是在徽派建筑、徽州菜、黟文化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之外,在商业活动及其思想中也有着独特的风貌。由于徽州的山水环境,使得徽州人民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徽派商人把商业活动作为了自我救赎的手段。在严峻的社会生存环境下,徽商通过商业活动推动了徽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其独特的文化贡献。
二、徽商文化的核心思想
“感觉事情重要,重在真诚,而真诚在于品格,品格基于道德”,这种精神就是"徽商精神"。徽派商人在他们进行商业活动时谨守"道德经商"的原则,即要诚实、要信用、讲道德规则、注重商业纪律和契约精神。徽派商人抗商、交友、作泄务默不做声、默而作,用独立自主、自助自足、对家乡家族、国家社会的正义感、责任紧迫感作为自身行为准则,这种行为模式内生出来的道德观念正是徽派商人成功的根本原因。
三、徽商文化的商业模式
徽派商人以家族企业为核心,以地方组织为基础,并与银行和各级政府相互结合,形成了跨地区、跨界限的客家卡池联经模式,完成了徽州地区商品的统一销售和交换,并产生了徽派“合作社”的形成。这种商业模式就是团队合作的商业模式。徽派商人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商业效果,使得徽派商品销售远销五湖四海,唱响了“徽派品牌”的音符。这些徽派品牌,不仅从单一的制度约束转变为对经营的理解以及可贵的社会价值观转变,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现代社会里,徽派商人的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地域与门户限制,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徽商文化的弘扬,则需要“文化运营”的这种传播方法,尤其在互联网、现代科技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去了解、传播这种文化精髓。在这个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除了各大央企投资外,地方政府推行各种形式的扶持,还有个人和民间企业也开始在家族公司、工厂、企业中加强道德教育以传承这种文化。现代商务活动依然需要道德指导,而徽商文化则为这样的现代商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道德理论的基础。
五、徽商文化的启示
徽商文化所保护和发扬的价值观与经验,包括合作、道德、责任这几个方面,对于现代商业都具有很重要的启示。徽派商人通过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明辨是非,讲究道义,对待合作伙伴保持真诚和信任。这种文化的启示,意味着在商业场合中需要有一种良好的道德格局。现代社会中,经验、实践、文化传承固然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在我们从事的商业活动中,该留存于我们的文化观与价值观则显得更加重要。徽商文化代表着这样一种文化观,它倡导了商业活动中的道德与竞争、合作与创新的协调和统一。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四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的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传承徽商文化是我们时代使命之一。在大学四年中,我有幸有机会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考察的方式接触和体验徽商文化,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与体会。
徽商文化以“诚信”为核心,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徽商崇尚“以信立业”,将诚信视为商业活动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体现在商业合作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实地考察中,我目睹过徽商后裔们严守承诺、信守契约的行为,以及他们诚实正直、以人为本的待人态度。这种诚信精神不仅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也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广受尊重和欢迎。学习徽商文化让我深刻理解到,诚信是商业经营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与诚信相伴的是徽商讲究“立志、立德、立业”的思想。在徽商文化中,追求个人的远大理想和高尚道德成为商业行为的重要动力。徽商不仅追求经济上的成功和商业利益,更看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通过立志立德立业,徽商人通过勤奋努力、极具创新精神的商业经营,在商业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辉煌的业绩。这种精神传承和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习徽商文化,我们应该立志成为有卓越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对社会做出贡献。
徽商文化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徽商文化的源流和特点,了解了徽商商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如中华民族的五经之一《四书五经》是徽商家族传承的重要读物,徽商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徽商文化还和黄山文化、徽剧文化等密切相关,不仅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力。学习徽商文化,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学习徽商文化还让我认识到了珍惜机会和珍惜时间的重要。徽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徽商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应新环境。学习徽商文化,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和学业,徽商们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时间,追求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学习徽商文化,我们应该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学习徽商文化让我受益匪浅。诚信、立志、立德、传统文化和珍惜机会与时间,这些重要的特点和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徽商文化,我们要不断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其正确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不断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和学习徽商文化,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商业文化,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五
坚持“四自精神”
“自讨苦吃,迎难而上”、“自出难题,奋发图强”、“自加压力,争创一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茅台的企业文化里,“四自精神”一直是核心的力量源泉。
只有登上峰顶,才有眺望更高巅峰的宽阔视野和持续攀越的气魄。我们从不自满,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摒弃“小富即安,小胜即欢”的狭隘观念,登高望远,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发起新一轮的“冲刺”——再建“万吨”工程、打造“百亿集团”。这是茅台应对市场竞争,巩固国酒地位,保持行业领先,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们清楚地看到,按照茅台酒年产万吨的现有规模能力,尚不足全国白酒总产量的千分之三,既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对茅台酒的曰益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不能支撑、提高、扩大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茅台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基于这一资源条件形成的独树一帜的传统酿造工艺,实际上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保证茅台在中国白酒五大香型流派中“独领”,同时却又牵制着茅台难以与其他香型白酒在销量上“平分秋色”。
浓香型白酒生产能够科技现代化,勾兑技术与已酸乙脂也可以工业化。从投入产出比率上看,3。5斤粮食可以生产出1斤浓香型酒,生产周期顶多六、七个月,并且能够实现规模生产。相比之下,酱香型茅台酒的生产则须恪守三个法则:严格按照自然节令变化的规律,“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以及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和入池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工艺流程;必须恪守5:1的投入产出比率(即5斤原粮只产1斤酒),并只能采用地产有机高梁和小麦以确保茅台酒品质稳定不变;必须恪守“长期陈酿,精心勾兑”的质量控制标准,决不违背“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铁律。
这意味着,茅台若要扩大生.产能力,从扩建工程开始到产品出厂计算时间,最快也需要六、七年,成本之高、耗时之久,令其他白酒企业难以想象。
从1952年至1978年,茅台酒年产量由75吨增长到1000吨,费了26年的艰苦努力。此后,提高到吨,花了;增长到10000吨,付出了;而达到的16800余吨,则仅用了4年时间——茅台产量的加速提升,不仅是茅台酒生产工艺改良的结果,也是茅台“四自精神”的体现。
如今,茅台不仅已拥有一支由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和白酒酿造专家领衔组成的业界一流科研队伍,而且构建了一支具有顽强“四自精神”、并已树立起“立足茅台,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价值观的企业团队。
“四自精神”的核心是茅台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人才队伍的智慧集群,是推进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也正是我们十年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创造事业吸引人才,倾注感情感染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架构平台塑造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工程的根本动因。
坚持“五个创新”
自以来,茅台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在企业战略定位、战略管理和文化、科技、营销等五个主要领域的相关层面,深入展开了系统创新。
战略创新,侧重于解决企业如何应对外部、行业、竞争三大环境变化,以及提高内部能力所需核心要素,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确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方向,明确“有机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产品定位,树立了“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的经营理念,提出了“品牌、品质、文化、环境、工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管理创新,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为发展目标,以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为契机,导入全球企业一致认同的美国“波标”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了向当今世界一流的企业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型。20又成功通过全国质量管理奖复评。
文化创新,以开创性地提出“文化酒”概念作为茅台品牌价值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释放点”,推进了中国白酒行业从“卖酒”到“卖文化”的历史性演变和有益于社会的健康消费潮流。
近年来,国酒茅台的企业文化经过了三次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形成了目前新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弘扬国酒文化、光大民族产业”是茅台的使命所在“成为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是茅台的愿景所期;“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继承创新”是茅台的核心价值观;“理性扩张、统筹发展”是茅台的经营理念;“谋则科学定则果断执行”是茅台的决策理念;“人才兴企、人企共进”是茅台的人才理念;“务本兴业、正德树人”是茅台的领导理念。
科技创新,沿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发展路径深入展开,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地改善资源的产出,使茅台酒生产实现了优质、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的历史性跨越式增长。
营销创新,则以深化结构调整为突破,打造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优质产品,并藉新架构的市场营销网络为依托,实施“工程营销”、“文化营销”、“感情营销”、“服务营销”、“诚信营销”、“事件营销”、“个性化营销”、“网络营销”等体现现代文明社会消费价值取向的营销创新,大大地提高了茅台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范式。
创新在茅台,早巳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更加突出、更加深入、也更加卓有成效。
上世纪末,在企业处于困境时,我们确立了“居危思变,居危思进”、“不失时机抓机遇,时不我待谋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的市场营销思路。而当企业发展转入顺势时,我们又及时制定和实施“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企业战略发展定位,强调“主动性市场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全方位性经营理念,有效性竞争理念,可持续性发展理念”。19,公司首次提出了“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理念,开创了中国白酒营销和科技探索的先河。
在业内专家帮助下,茅台最早摸索、认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自然法则,发现了窖泥己酸菌和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及其生成机理;率先提出“白酒勾兑”的科学概念,为全行业应用与发展微机勾兑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我们还破解了茅台酒高效益)转变,较好地达到了速度、质量、环境、效益统一协调的发展目标。
我们通过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及利益。茅台酒最近几年间的每次价格调整,都坚持做到基于产品实际价值与价格的合理调控,让广大消费者得到实际的价值享受和体验。去年以来,我们针对茅台酒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而供货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市场销售最高限价的调控手段。
由于茅台酒每年投入市场的供货量实际上是五年前的产能所决定的,国内市场严重缺货的矛盾如果协调不好,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流失。这就需要我们在宏观上认真地做好调控工作,以保证重点市场、重点消费群体的需要。
虽然茅台酒已在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市场,但凭借茅台酒的世界名酒品牌影响和茅台酒的质量美誉度,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这也迫切需要我们在继续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对海外市场开发的步伐。
坚持“七字”使命
“酿造高品位生活”——这七个字,不仅是国酒茅台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国酒茅台的企业价值观。也就是说,茅台要将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奉献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高的消费者价值,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这是茅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爱我茅台,为国争光”企业精神做出的全新阐释与升华,反映了国酒人在“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价值观导向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观。
我们始终认为,“酿造高品位生活”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标准,而是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市场在变化,“高品位生活”的标准也是常看常新的,不管将来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牢牢锁定“高品位”,因为国酒茅台就是“高品位”最真实的注解,我们代表着高品位。
茅台作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型企业,所肩负的创新职责非常艰巨。“酿造高品位生活”作为茅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体现,最重要的核心点,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创新,铸造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高科技的.工艺、高品位的文化、高美誉的品质、高保护的环境、高效率的服务、高素质的队伍、高效益的管理、高水平的创新、高诚信的经营、高格调的饮酒、高和谐的氛围”。因此,茅台集团始终在体制、管理、技术与文化创新方面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赋予公司“酿造高品位生活”的使命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结茅台走过的道路,一个中心、两个观念、三种意识、四自精神、五个创新、六个统筹、七字使命——这些朴素的管理心得,正是国酒茅台从传统工厂走向现代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所见证的深刻进步。
今天,国酒茅台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30年前,茅台所面临的是国家的转型和空前的机遇;如今的中国,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的中国,她的一举一动,牵动世界每个角落的神经——站在这个平台上的国酒茅台,自有一番新的天地。
国家命运决定企业命运,亦决定个人命运。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从计划经济时代搏杀出来的茅台人,一定会在更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让国酒再创新辉煌!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六
徽商文化是指由明清时期兴盛于徽州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商业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元化。在我多年的阅读、观摩和思考后,我对徽商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商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徽商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徽商文化背景
徽商文化得以兴盛,离不开徽州早期以茶叶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背景,加上地缘条件优越,使得徽州商人得以迅速崛起。徽州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使徽商文化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
二、徽商文化的文化底蕴
徽商文化不仅是一种商业文化,在其底蕴深处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儒家文化、黄山文化、姑苏文化、湖湘文化等。这些元素在传承中与原有的徽州地区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底蕴,从而催生了徽商文化的兴盛。
三、徽商文化的商业道德
徽商文化重视商业道德,徽商人常常扮演着道德模范的角色。例如,在办理生意时,徽商人不仅坚守信义,而且尊重客户,保护消费者利益,兢兢业业地为客户服务。这样的商业道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徽州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
四、徽商文化的社会责任
徽商人懂得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商业为根本,以公益为目标”,这也是徽商文化的承诺与信仰。他们不仅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更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回馈社会。例如,徽州文化非常注重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徽派富商纷纷成立私塾、捐赠学财,为社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徽商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徽商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企业应当注重诚信、公益和社会责任,倡导商业文化传统,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个人也应秉持“厚德载物”的徽商精神,将诚信经营和襄助公益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总之,徽商文化倡导的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养。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体现的是智慧与信仰、人性与情感,是中国商业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重。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七
葡萄酒:
优雅地举起面前的酒杯,凝神观察酒的色泽和印痕,再寥寥几语内行地品评酒的香气和风味,能使一名陌生的来客迅速受到整个社交圈子的欢迎。
葡萄酒是现代国际社交的第二种语言,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政务商务人士的认同。
品尝葡萄酒是从桌上到嘴边,在身体与葡萄酒接触时,自然而然所建立的顺序。首先将酒杯举起,注视葡萄酒的外观,这是品酒的第一个步骤。然后,将酒杯朝鼻子靠近,让鼻子充分的吸入从酒杯里散发出的香气,品酒的第二个步骤。酒杯接触到嘴唇,并喝下杯子里的葡萄酒,同时体验葡萄酒的所有的真实感受,品酒的第三个步骤,也是真实的品酒之始。
综合以上所言,相关连的有:以眼观视,以鼻闻气,以口品尝。而最后的步骤,是在印证视觉、嗅觉所获得的相关印象。第四个步骤,“结论”,是在总结所有的感想与印象,以及对葡萄酒做出最后的定论与裁决。开始品酒前,应确认所采用的酒杯是适宜的,灯光照明也合乎要求,同时要有白色的背景物,衬托葡萄酒杯,使得观察葡萄酒的色泽更清楚、更容易。
品酒前需注意的事项:
1、适当的酒杯。
2、光源与白色背景物。
3、品酒场地的温度以及无任何的异味。
品酒的时机:
理想的品酒时间约于用餐之前,同时又可当作餐前的开胃酒。早上的11时,或傍晚6时左右的时间,都颇符合这样的时段。若您不想空腹之状态下品酒(空腹之状态下酒精很快地就会被吸收),这时可喝下一大杯的牛乳或水,以及一份淡味的三明治作为“添底物”。如果您的酒量甚差,建议您于品酒进行其间,可饮下大量的水分,这种方法相当的有效用。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八
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瑰宝,凝聚着千百年来徽商们的智慧和心血。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对于这一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徽商们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徽商文化中的诚信、敬业和勤奋等精神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徽商文化的形成与徽州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徽州处于湖南、江西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处,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了商品交流的重要节点。同时,徽州地区水运发达、经济繁荣,为徽商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徽商们凭借这样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
其次,徽商文化的核心是诚信。徽商们注重以言为约,讲究信守承诺。他们凭借过硬的信誉,建立了徽商这个品牌,为自己的贸易活动赢得了广泛的信任。诚信意味着信用,信用意味着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诚信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只有保持诚信,才能与他人建立稳固的商业伙伴关系。
第三,徽商文化强调敬业和勤奋。徽商们以务实的态度和顽强的精神驱动着自己的事业。他们或者是深耕本地经济,或者是远涉千里开拓市场。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以敬业的态度全力投入,以勤奋的精神坚持不懈。正是这种敬业和勤奋的精神,为徽商们带来了商业成功。
第四,徽商文化注重周密的商业计划和理性的投资决策。徽商们在开展商业活动之前,会提前做好周详的计划,并经过多方考虑和慎重决策。他们懂得量力而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迅速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徽商们的投资决策不盲目跟风,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
最后,徽商文化重视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家族价值的传递。徽商们认为,家庭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根基,而家族是事业得以延续的保障。因此,他们注重培养家族成员具备优秀的商业素养,传承家族文化和精神。在徽商家族中,家人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合作,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凝聚力,使得家族事业的发展更加稳健。
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深深感受到徽商们的智慧和勤奋,以及他们对待商业活动的认真和负责态度。作为一名现代人,我深知只有具备诚信、敬业和勤奋的精神,才能在商业社会中立足。同时,我也认识到家族文化和家族企业的传承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才能得到支持和成长。
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对于徽商们的商业智慧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希望我能运用这些精神和价值观,成为一个诚信、敬业、勤奋的人,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自己和社会作出更好的贡献。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十九
徐彬
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的主要渊源之一。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了许多家谱以留传于世。明清徽州家谱的基本面貌大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数量多、善本多。现存馆藏明清徽州家谱约1300种,很多都是古籍善本。出现这种情况,与徽州地区重视及时续修家谱和大量文人学士的参加密不可分,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二是家谱种类繁多。从名称上看,有族谱、宗谱、家谱、世谱、会宗统谱等,它们或为一门之谱,或为一族之谱,或是一村或是一县,内容虽有侧重,但皆以体现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旨,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如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是关于徽州地区范围内具有血缘联系的程氏宗谱,而汪道昆修《汪氏十六族谱》则是记唐模等十六族的汪氏宗谱。
三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明清徽州家谱基本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墓图、祠图、像赞、村居图、谱传、进呈谱表、诰封褒章、族产文书、翰墨文章、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以世系为时间主线,通过对宗族生活各层面的记载,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主旨。
在徽州特有的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特征。比如宣扬商业理念,体现了重视商业的文化旨趣。汪道昆在《太函集》表达出“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明隆庆《许氏世谱》记许秩语:“丈夫非锐意经史,即寄情江湖间,各就所志。”同族人许西皋也说:“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若我则业贾者也。”
不少家谱通过设立家传,还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如《竦塘黄氏宗谱》记载了吴盛“泉布出入,不假簿记,筹算心计之,虽久,锱铢不爽”。为徽商立传,体现了不轻视商人的文化理念。
家谱还是商业活动中的交际手段,有独特的文化交流功能。作为宗族而言,有共同而稳定的居住区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但徽州地区却是“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州人因商业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与分散性,与宗族要求聚族而居的特点相矛盾,为了弥合这种矛盾,编修家谱就显得尤其重要。并且在经营活动中徽商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利用家谱的“收族”功能,能有效地将各地流动经商的族人凝聚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可以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家谱为徽州宗族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也为徽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形成发挥了导向的作用。它和徽商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徽州家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徽州家谱种类繁多,内容有所侧重,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体现着徽州人民的血缘与地缘关系。
b.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徽州家谱是徽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
c.徽州家谱在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中有效地起到了凝聚族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d.徽州家谱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体现了记录家族历史的功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体现了对商人不轻视的观念。
b.明代许多名儒都重视家谱的修编,如程敏政主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汪道昆主修《汪氏十六族谱》。
c.司马迁创立了史表,因而明清徽州地区奉为圭臬,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许多家谱,并留传于世。
d.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旨趣。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使得明清徽州家谱不仅只是记录家族血缘关系,还成为宗族社会生活的画卷。
b.汪道昆、许秩和许西皋之言,体现了他们对商业的高度重视,这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尤为难得。
c.明清徽州家谱为大量商人立传,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是对商人职业和地位的一种极大肯定。
d.明清徽州家谱的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清徽州地区文人学士数量极大,程敏政、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参考答案:
1、b二者同属地方文化
2、c强加因果
3、d.只是“数量多、善本多”的原因,而“数量多、善本多”只是兴盛的一种表现,因此不能说是主要原因。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二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备受关注。作为普通大学生,我有幸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徽商文化,并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谈谈我对于学习徽商文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徽商文化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徽商的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徽商作为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商人群体,以其勤勉、诚信、务实和敬业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商人的楷模。他们注重自我修养,讲究家族纪律,重视传承,以德行来制约商业行为。通过学习徽商的历史和商业实践,我意识到商业行为不应仅满足于达到经济利益,更应该将道德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这种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对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学习徽商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徽派文化的博大精深。徽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徽派建筑的宏伟壮丽、徽派书法的方正严谨、徽派绘画的写实精细,无不展现出徽商人对于审美和艺术的独到见解。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对徽派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种文化形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徽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识到艺术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的重要性。
另外,学习徽商文化让我意识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徽商文化的学习集中涉及到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使我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多样。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意识到不同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单一学科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科融合的能力对我今后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最后,学习徽商文化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然而,我也认识到了我们不能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现代化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徽商文化不仅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更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文化自信。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我们的灵魂。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总之,学习徽商文化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段宝贵经历。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领悟到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到徽派文化的魅力,理解到学科交叉融合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将以这些体会为指引,努力在自己的学习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并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二十一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瑰宝之一,深深吸引着我。通过近年来的学习,我对徽商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徽商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在学习徽商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以下是我学习徽商文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徽商文化使我了解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徽商文化发源于明朝,然而它的发展却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徽商始终坚持自己的商业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追求卓越。徽商乃至徽商团体在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不断创新和发展。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在我学习和工作的路上,我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令我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是徽商的精神告诉我,只要有坚定信念,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况,都能够坚持下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启发。
其次,学习徽商文化使我认识到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徽商以敢为人先的姿态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徽商在商业上总是能够抢在他人前面,占尽先机。这要归功于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通过学习徽商文化,我明白只有拥有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应对新技术,都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推动事业的发展。
第三,学习徽商文化让我认识到家族观念的重要性。徽商往往以家族为单位,世世代代从事商业活动,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这种家族观念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使徽商可以迅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保持竞争力。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只有在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家族观念也使我明白,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只有形成了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第四,学习徽商文化让我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作为徽商精神的继承者,我们有义务将徽商文化传承下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徽商文化中蕴含的商业理念和人文关怀,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和推广徽商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徽商文化的卓越和深远影响。
最后,学习徽商文化使我懂得做人要有品德。徽商以勤俭、诚实、正直的品德形象而著称。学习徽商文化,我们应该在现实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善良,以此来影响他人,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学习徽商文化不仅使我对中国古代商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徽商文化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家族观念的价值,了解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做人要有品德。这些体会将持续影响和指引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并且使我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
徽商文化的论文篇二十二
第一段:引入传承徽商文化的重要性和背景(200字)
徽商作为中国商业历史上的杰出群体,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精神价值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徽商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落的困境。因此,传承徽商文化成为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研究和实践,深刻体会到了传承徽商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段:传承徽商文化的意义和特点(300字)
传承徽商文化意味着传承徽商的商业智慧、商道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其中,徽商的商业智慧体现在精打细算、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市场敏感度较高等方面。徽商的商道精神则强调“立德立商、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强调诚信、奉献和共和,追求永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除此之外,徽商文化还重视家族观念、社会责任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传承徽商文化有助于我们拓宽商业眼界,提升商业能力,并且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传承徽商文化的困境和挑战(300字)
然而,传承徽商文化并非易事,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首先,现代商业环境的变革加速了徽商文化的衰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模式快速迭代,传统商业智慧面临着挑战。其次,家族观念的淡化和商业利益的冲突也影响了徽商文化的传承。此外,年轻一代对于徽商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度不足,也给传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困境和挑战,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来推动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段:传承徽商文化的策略和方法(200字)
为了有效传承徽商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首先,教育是传承徽商文化的基础,我们需要加强相关课程和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徽商文化。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资源和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徽商精神价值观和商业智慧。此外,要加强家族文化和徽商社会责任的传承,发扬徽商传统文化。
第五段:我的体会和期望(200字)
在传承徽商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徽商的智慧和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与商界名人的交流和参与实践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徽商的商业智慧,还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商道精神和家族文化。我希望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成为徽商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我相信,在广大传承者的努力下,徽商文化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2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