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8:51:17
实用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1 08:51:17     小编:BW笔侠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对所学所得进行梳理。以下是一些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欣赏,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灵感和欣赏的乐趣。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被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eda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被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在数字电子技术领域中。eda是进行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的一种最新技术,其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实验过程的精确性、有效的冲击了传统教学实验、促进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时,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本文将从以上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引言

eda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一,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而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其广泛的发展前景,从eda的设计流程入手,分析了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优势作用,如大大提高精确度、简化实验过程、降低理解难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1]。因此,其应用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制造等领域都有重大突破。

一、eda技术简介

1.1eda技术概述

eda全称为电子设计自动化,是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eda是逐渐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发展而来的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入了其它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等理念,从而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化设计的一种最新技术。

1.2eda技术流程

在eda软件平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veriloghdl语言编写程序,经过计算机完成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以及仿真等过程,最后选择合适的芯片进行相应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程序下载等工作。

1.3eda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eda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发展电子技术、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技术、化学化工、生物科技、军事技术、医学技术等各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应用技术,几乎运用于所有的学科当中,所以ed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广泛运用。除此之外,eda技术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产品设计以及制造方面中也有广泛涉猎[2]。

二、采用eda技术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优越性

2.1实验过程的精确性

由于eda技术是通过在eda软件上编写严谨的程序代码来进行整个设计的实现,高度精确的编译程序、综合优化、布局布线、模拟仿真以及特定的目标芯片,经过逻辑上的地址映射,最终下载到实验板进行清晰的输出显示,所以整个流程基本属于自动化设计。高精度的数字信息反应了高精度的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了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还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形象、深刻、具体,大大减轻了设计者的反复核查工作和劳动强度。

2.2对传统教学实验的促进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要在各高规格芯片仪器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对实验成本的投入相对较大。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农村、贫困山区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能力买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所需要的各机械仪器,因此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中科技的发展。然而,随后引进的eda技术却减轻了这一负担,通过eda技术,可以达到很多以前传统实验能够达到的实验要求和目的,同时eda技术的引入简化了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难度。同时,eda技术的引用使得整个实验过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传统教学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3]。

2.3有利于数字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数字电子技术是对各种逻辑门电路、信号处理、集成器件的功能以及其应用进行研究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技术。在信号处理中,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输出的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其操作都是在eda软件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现目前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进行探索与创新,所以,eda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电子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三、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3.1教学方面的广泛应用

现阶段,各高校基本开设了有关eda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此类相关的课程,目的是让此专业的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进行深入学习,直至将eda技术熟练地运用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如各种门电路的设计、编码器、译码器、信号控制器、加法器、比较器、寄存器等各器件的设计等等内容,针对这些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开拓创新出新的专业技术。既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又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

3.2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科研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如模拟与仿真、虚拟实验、信号与系统、ppl理论、自动控制等。利用电路仿真工具对电路进行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实验有效开展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利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ppl理论结合多种数学工具完成建模设计与研究等。近几年具有较大发展领域的asic集成电路是以eda技术为基础的科研项目,在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科研方面的研究,对整个科研项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与促进作用。

3.3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应用

市场上经销的eda产品设计主要有单片机、芯片群、微处理机、数字信号处理器、信号控制灯、时钟控制信号等,以及彩电、音响、电子玩具等等产品。其制造领域不仅只涉及计算机领域,在产品调试、pcb制作、医学设备、军事领域、航空航天、机械设备等方面都有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不断增加,因与eda技术有关的设计产品及制造行业几乎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其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eda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应用技术,根据此属性优势,可加强对周边技术领域的综合性应用,从而让eda技术有更加广阔和更深入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eda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入其它技术进行自动化设计的最新技术,自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研究发现,将eda技术融入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能大幅度提高实验过程的精准性与高效性,简化实验繁琐步骤,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同时,改进传统教学实验方法、促进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这就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创新式地基础教学、高科技的科研成果、高质的服务产品等。因此,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二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培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铁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招进一批退伍专业军人,到铁路就业。为此进行二年的岗前培训。虽说他们是高中毕业,但实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教学也有不少困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铁路当前发展知之甚少,讲诸论时教师要准备充分,让学生了铁路的现代化的发展,如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办公自动化……等。这些现代化技术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将来投身铁路建设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有的`知识概念难以理解,例如:p型半导体中以空穴导电,这个原理同学们难以理解,老师举一例,教室前排有一个空位,同学逐一前移座位,空位就会移到后排,空穴同理。

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章节,放大器是重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这一节是难点。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公式。在难点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判断负反馈电路类型的方法,“串联、并联看输入,电压、电流看输出”。这样学生易懂好记,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逼真的模拟课件,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和困惑。例如: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的分析,在黑板上讲学生不易理解,使用模拟课件学生易懂易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电磁互感知识点,其中电磁感应的认识,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断。是这一节的难点,教师要借助教具和仪表,做实验演示,加强直观教学。

另外为加强学生知识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教师要教学质量,互动教学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充分了解学生、认识课堂目标与内容,准备教学手段与材料;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有理论知识应用的实例,从实例应用引入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对提出和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给与指正和鼓励。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教育学生要自尊、自信;加强非语言交流等等。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三

作者/马金龙

摘要:利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学科内容的特性在专业课模式里的位置及作用确立课程革新的措施,更为深入地阐述对电工电子课程模式的构建,其中涵盖了理论教学模式及实验课程的构建,且分析了教学革新的相应切实方案及内容,从而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价值。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四

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重要载体,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能很好地展现出新知识与新工艺,能极大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构建模块化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压迫把握好各大模块的特点,根据模块的性质进行知识结构与内容的编排。把大模块分成子模块,子模块又细分成若干小模块进行实施。本文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模块化课程的特点与体系目标,并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探索出基于岗位和能力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为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电子技术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生产企业的设备逐渐趋向智能化发展,社会企业在发展中对熟练基础知识与电子设备装配与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理论知识,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能,拥有得软件开发与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能力,并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电子技术应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大学生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实用性,缺乏对电子设备的实践操作,电子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的能力与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实际要求,因此,部分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外,很多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牢固,而生产企业对人才实用性要求较高,造成部分大学生的失业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模块构建,不同程度阻碍了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效果。

很多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都遵循学科体系理论,注重专业的知识性与系统性,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实践环节,对学生传授的只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压缩,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涉猎广但都不够深入,而生产企业需要的是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而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实际培养,使课程体系面向市场,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模块重点,使学生学以致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课程教育教学和管理分析为依托,科学的分析课程编制与要求,具备合理的教学时数,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能同时适应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课程模块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通用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按照市场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职业能力进行设置的,把握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三者的平衡,对每个岗位进行技能探索,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进行模块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模块化课程体系内还将大模块分成子模块,子模块又细分成若干小模块进行课程实施。每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根据行业职位需要进行内容设置,实用性较强;重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每个模块有明确的目标,模块之间可以灵活自由组合;更新效率高,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电子技术课程模块设计前应对专业职业进行综合分析,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模块标准,按照模块引导学生达到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水平。根据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可分为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与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3.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求职方面等创造条件。结合对学生岗位能力与社会职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有: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等。

3.2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模块包括职业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主要涉及技术要求的公共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专业课程知识的最大平台。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其他岗位的胜任能力,因此,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贯穿学业的连接课程。在该模块的实施中,学生不仅能打好知识和能力基础,还能通过项目课程训练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3.3综合实践模块

实践性教学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模块,主要以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脑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质。实践教学模块应占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的1/2以上,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课堂技能实践与社会实践机会,定期进行考核培训与实践,在寒暑假可以利用顶岗实习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4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可分为若干专门化岗位与能力模块。不同职业方向的学生只需掌握某个模块的学习与技能训练,达到某个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模块选择,因此在模块选择上具有可扩充性,力求教学模块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达到知识结构、职业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相统一的要求。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电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模块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消化,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而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五

不断发展成熟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大量先进技术深入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领域之一。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尤其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巨大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追上先进国家的脚步,甚至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整体水平的追赶,依然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在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自动化控制是一项不可或缺,也无法规避的关口,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电子技术是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要推动工业自动化,就必须从发展电子技术着手。

电子技术是在自然科学完善和成熟过程中所形成并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正式确立的。电子技术的正式出现,起源于机械工业发展到极致,人们急需一种新的技术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的时期。电子技术的形成,契合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应当时市场需求,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以此为开端,发展诞生出一系列在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技术,计算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发明。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和机械的高度融合,它标志着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的可能,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短短一百来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对电子技术的一次突破。电子技术依托电子元器件来实现功能,因而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水平和工艺质量对于电力技术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子技术刚刚出现的时代,由于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功能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工业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但就是这样,电子技术的优势也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改进,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自动化是电子技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往往通过智能芯片等设备来实现,如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十分有利。生产效率是现代化大生产高度重视的一项关键指标。电子技术这个特点,受到了相关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电子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中。随着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在生产效率之外,加工精度也成为电子技术发挥优势的一项内容。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产品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需求,比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这种级别的加工精度是人工机械加工所无法企及的,必须依靠电子技术。经由电子技术构成的精密系统对原料进行加工,达到设计的精度标准。电子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精度瓶颈,将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子技术出现后,工业产品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进程得以加快。

时至今日,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看到电子技术的身影。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生产力有极大促进效用的电子技术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因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之一。电能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种类,应用范围覆盖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给电子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阔的发挥空间。未来,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从电子技术自身所占产业,向相邻产业链逐步扩展,必将遍及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绝大部分。

(2)电子技术是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许多先进科学技术都有促进作用。其中,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结合程度很深,许多通信领域的难题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计算机领域同样如此,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

(3)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理论的出现,为电子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在更高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实现占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综上所述,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令人期待。

一是在工业工程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国外先进国家的高水平生产力与其大量应用自动化控制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自动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等相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构件成一个系统,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有效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向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节点间信息、指令的有效传递和反馈,从而将企业管理活动纳入有效的控制之中。电子技术在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多应用,并建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就现阶段而言,自动控制、智能化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现代化事业实现的速度和效果。电子技术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正视国内外发展水平的差距,全力以赴推动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子技术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六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集》是国家规划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的配套教材。本教材汇编了《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各章试题、电工基础试题、电子技术试题以及维修电工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集》选用的试题都是经过精心策划,既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选材合理,深浅适度。可以作为学生

学习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自我检测,也可作为教师选题参考之用。

百分网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试题

《直流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正弦交流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电工仪表及测量》理论知识试卷

《变压器》理论知识试卷

《电动机》理论知识试卷

《低压电器和控制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供电及

安全

用电》理论知识试卷

《电工技术》理论知识试卷(a)

《电工技术》理论知识试卷(b)

《半导体器件》理论知识试卷

《放大电路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理论知识试卷

《整流及稳压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试卷

《组合逻辑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时序逻辑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理论知识试卷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理论知识试卷

《应用实例和读图》理论知识试卷

《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试卷(a)

《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试卷(b)

第二部分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二级培训”

专业

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a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二级培训”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b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校生”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a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校生”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b卷)

第三部分操作技能鉴定试题

维修电工(四级)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部分)

电子技术试题单

电气控制试题单

电工电子中级工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部分)

电子技术试题单

电气控制试题单

……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集》是国家规划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的配套教材。本教材汇编了《电工与电子技术(第2版)》各章试题、电工基础试题、电子技术试题以及维修电工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集》选用的试题都是经过精心策划,既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选材合理,深浅适度。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自我检测,也可作为教师选题参考之用。

百分网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试题

《直流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正弦交流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电工仪表及测量》理论知识试卷

《变压器》理论知识试卷

《电动机》理论知识试卷

《低压电器和控制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供电及安全用电》理论知识试卷

《电工技术》理论知识试卷(a)

《电工技术》理论知识试卷(b)

《半导体器件》理论知识试卷

《放大电路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理论知识试卷

《整流及稳压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理论知识试卷

《组合逻辑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时序逻辑电路》理论知识试卷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理论知识试卷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理论知识试卷

《应用实例和读图》理论知识试卷

《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试卷(a)

《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试卷(b)

第二部分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二级培训”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a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二级培训”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b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校生”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a卷)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校生”专业基础课升学考试试卷(电子学基础b卷)

第三部分操作技能鉴定试题

维修电工(四级)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部分)

电子技术试题单

电气控制试题单

电工电子中级工操作技能鉴定模拟试题(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部分)

电子技术试题单

电气控制试题单

……。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七

国内的高等教育基本分为三个范围,国家主要院校的分析类、普通院校的教学类以及高职转本的应用类。若进入教学类,主要的核心院校有其特有的资质,相关的经验可以进行学习与借鉴,不过不可以完全照搬,要有自己的特点,开拓全新的路径。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性

电工电子技术也可以称其为电工学,此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在工科教学模式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与毕业后所针对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相关的地基。伴随电子工业的迅猛进程及计算机程度的持续发展,它已成理工科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与相关文科学生的选修课。

三、教学革新

1.课程模式

应性。

2.教学措施及方法

在教学中,要全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院校都对课程的学时实施压缩,90学时的电工电子技术a,在授课时间上也十分的紧张。除了在教学上只是对相应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授课上,在学生能够消化的根本理念上,增加相应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所以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常规课堂相结合的措施实施教学。比如,在讲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法时,可以直接在黑板上利用板书进行授课,而在讲解叠加定理这一课程,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直接做出分解内容,在解题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人工演板的方法,而在讲解放大电路波形失真时,就可以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省时省力,效果还好,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同时也避免了多媒体课程环境的弊端。

考核制度,一般学生的课程结业成绩是下面一些部分构成的,其中包括了考试、实验以及平时成绩。通常使用0.7、0.1以及0.2的参数,实验成绩以实验效果、预习以及实验课堂纪律和实验报告为参照,结合去评分,平时的成绩就根据作业、听课、发言以及演板为参照去评定,十分全面实际地映射出学生对这门理论及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学习状态。还有就是教考独立,因为此课开设的专业较繁杂,学校需要公用一样的试卷,因此不宜个别教师自行出题,采用试卷库的模式也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

3.实践教学

(1)要增加课内实践的学时,比如,电工电子技术a,实践的学时有16个,其中涵盖了验证性实验以及全面构建性实验。(2)建立专门的电工电子实践选修课程。在实践时,控制在两个人为一小组,人手一份预习报告以及实验表。全面构建性实践需要学生自己提前制订方案,通过教师审核后自行完成。(3)开设选修实践课程。学生在选修一些实践课程时,在预选实践方案环节要上交可行性资料,经过课下相应软件的学习完成选择实践路径的构建。通过这种措施,学生不仅学习了仿真软件,还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节约实践时间,提升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计算机应用程度、独立思考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革,深入掌握相关学科内容,才会有所发现,有针对性、有指向性地进行一系列的革新。

参考文献:

[3]宋建成,田慕琴,渠云田。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14(02):266-268.

[4]陈杰,姬敬,何晓红,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0,4(09):234-236.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现状及研究对策,并主要论述了在实践中采取多途径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方案,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起到指引作用。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

以往的毕业设计时间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而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度过,一部分学生一旦认为岗位适合自己就忙于工作急于表现自己,巩固岗位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则忙于在职场上竞争不断地选择新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也很少有时间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设计,更不用说定期回学校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难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毕业设计只能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走个过场而了事。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要求不高,重在实践。虽说他们在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是在企业实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使是选择了题目,也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很无奈;或者有的学生选择了题目后,到网上摘录,将别人的设计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出现了理论不通、知识混淆、逻辑不顺等问题;或者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元器件选择是否合适、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成为实际电子产品,没有实物得不到证实。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老师的心结

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2],但以往由于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老师大伤脑筋。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毕业设计的科学系、规范性、严肃性,还要应付学生从企业带来的种类繁多的各式各类题目,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于是多数老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因此,很多老师只要可能都不愿意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就成了老师心理上的一结。

二.毕业设计设置思路

(一)毕业设计时间的设置

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第5学期中后段。学生在专业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拟定的若干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所选题目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指导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先制作成实物,再依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相关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既有了理论根基,又有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实物,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整个在校学习环节的总结,是为毕业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因此毕业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汇总[3]。在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以行动导向为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提出和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1.设置岗位能力提高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在企业实际干过对企业比较了解、或以往带队实习过、或将要带队实习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拟订的各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一部分理论设计雏形的基础上,在实习企业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本企业实际出发制作成实物,并依据该实物完成毕业设计。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或“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等,再根据文件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由学校或系里统一安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习的毕业生选择,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合作指导。

2.设置改造与创新新电路、新产品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指导参加过各种类型大学生竞赛的老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依据往年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题目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实际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制作实物或完成实际比赛内容,再根据实物和实际比赛内容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曾参加过各种大学生竞赛的毕业生选择。

这样先设置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爱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具体题目和指导老师,将在毕业设计中不好解决的难题分散开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有方向、有目标,指导老师心里有数、指导到位。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

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我们按照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中段检查、毕业设计的验收和公开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环节随时跟进管理。

第一,要做好充分合理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工作日程,规范毕业设计报告书等材料的撰写格式标准,提出本届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毕业设计答辩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拟订毕业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审核、筛选,进一步确定适合制作实物的毕业设计课题。第二,开设毕业设计课题宣讲报告课,让每位指导老师介绍拟定的课题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实习等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第三,学生选择好课题和指导老师后,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制订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表和任务书,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研、收集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在学生还未顶岗实习前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然后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阶段特别加强组织和检查工作,督促指导老师紧密跟踪学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是否充分、接收的任务是否明确、选题是否合适、学生设计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学生他本人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采用指导老师碰头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反馈毕业设计实际落实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进度的实际情况。最后收集学生制作的实物、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答辩ppt等,验收并进行公开答辩。其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实物产品满分40分;毕业设计报告书满分40分;公开答辩成绩20分。

四.取得的成效

以实物制作优化毕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实物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制作实物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实际产品,要经历各式各样的难题。他们要亲自动手制作,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成功制作具有革新的创新产品必须要对本产品的工作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设计的非常准确,同时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做出来的毕业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用结合,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毕业设计比较,这样设置毕业设计,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达到了心中有数,指导到位,得心应手,可指导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消了心里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积累了素材,因而愿意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打消了对毕业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其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这样真正体现了以教师或工程技术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改造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4]。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由一名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度,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更加紧密的与企业挂钩,更多的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和技能提高方面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拟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题目。二是提高电子产品技术改造的成分,技术革新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是一招就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平日里多积累实用的小电子产品或实际实用的电子产品电路,建立创新改造思路,多在实际生活和企业中积累且提炼成题目。同时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改造、革新的改革新思想。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九

一、教学内容突出“两个重点、三个基础”

1、两个重点

任何一种逻辑功能都可以设计出一种相应的逻辑电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电路是不可胜数的。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内容。就本课程而言,只要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逻辑电路,也能分析出任何一种给定逻辑电路所具有的逻辑功能即可。因此,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2、三个基础

为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强化理解和掌握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基于”

2.1基于问题的教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打破“以知识为本位,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实例、设疑、示错等方法导入需要讲解的问题,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关键环节则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最后结合问题系统讲授知识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时,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学习主动性更强,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搭建出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触发器。

2.2基于项目的教学

基于项目的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发现。实施步骤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基本步骤。结合本课程,就是在课程开始阶段,以任务书的形式给学生下发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如电子抢答器、数字电子钟、交通灯控制器、出组车计价器等,学生自由选题、自主组合,通过课程的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讨论,利用软件仿真或硬件焊接制作出课题作品,期末提交研究成果和设计报告,并进行专题汇报,研究成果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2.3基于资源的教学

基于资源的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灵活性和自主性。此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就是说,通过基于资源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会查找的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学会如何做读书笔记,学会评价信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会反映学习过程和成果。目前,校园网、互联网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资源较多。通过基于资源的教学,学会查找资源、利用资源,不仅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更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结束语

为进一步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基础”,探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资源的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理清教学思路,采取“三个基于”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当今社会,电子技术应经成为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共同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电子技术主要是以电路技术、半导体元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等共同支撑的一个技术平台,为此将重点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从电子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技术也成为电子技术中一个重要环节,变频技术在交流调速中是核心技术,电子技术也是变频技术的核心内容,电子器件也是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子技术在近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高新技术,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电机转动和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中,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发展中的高新技术,电子技术也将覆盖越来越多的领域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一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结合我校当前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新形势下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项教学研究与探索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是当前本科高校工科专业电信、通信、微电、电器及自控等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元器件的构造及实现原理。我国当前的电子技术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普遍偏重基本理论,实验中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该项研究能够有效优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力求使我校的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达到在同类院校中的先进地位。

电子学技术自1883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不停息地开拓和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国内外各工科类高校相继开设,现代的电子学也已发展成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专业和学科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朝着加速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引发了教育教学技术的重大革命,在新形势下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外欧美电子技术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基础和宽泛,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美国知名高校教学通常采用分析与设计相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在每个知识单元和作业中都设有分析和设计题目,在实验中设有设计性问题。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为例,在其课程中没有单纯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命名电子学课程,而是将其交叉融合在相关课程中。其课程内容通常覆盖了国内多门课程。当前国内的电子技术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课程的规范性、理论性和系统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中重点强调课程中基本原理、基本定义的验证和推导过程,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巩固所学内容,忽略了课程的应用范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电子技术课程分为模拟电子技术[1]与数字电子技术[2]两大模块讲授,各模块现已分别形成较完整与封闭的知识体系,相互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也逐渐被淡化。该教学模式因其存在各门课的串行性和各个知识点的碎片性,造成了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多,学生学会得越来越少的情况。此问题的出现对国内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针对此问题相继开展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该项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开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现代化优化,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多方位优化辅助措施。旨在形成电子技术课程及各课程实验组成的电子学系列课程优质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完整系统的电子技术知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内容上,旨在打破传统的碎片式知识点获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保证知识获取的完整性和联系性,我校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国家新标准进行修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3],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教学中增加新器件的学习,在实验中增加设计型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系统、更先进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新更完整。开设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开发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申报及开发实验室等方法给学生自己锻炼的机会,尽可能地让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积极地思考、探索和交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学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维度现代化优化方法。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将慕课“mocc”、微课程、“map”图、小班教学的多种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因“趣”而学,因“用”而“学”,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仅仅依靠数字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致使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电子技术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思考过程,基于以上问题,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电子技术中较复杂难画的电路图多用多媒体给出,而其中基本公式和原理的推导和分析则采用板书的方式来表达,使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更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慕课“mocc”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于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部分同学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我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让学生在课下用慕课和微课程进行预习和复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校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绘制了“map”图。通过参考北京邮电大学绘制的电类课程的树形图,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师自己绘制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知识点树形图,将教学中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及其相关联系用树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课程要讲授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map”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把握,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同时,我校为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开展了小班教学实验,每次教学人数20,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的方式。教师给出一个具体问题,比如我们在数字电子技术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系统,让学生现场思考,讨论方案,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增加学生课题的参与度,并在讨论后用multisim将具体问题实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改革。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采用多方位辅助优化措施培养学生能力,采用布置mocc、微课程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能力,学生对完成mocc和微课程作业具有很高的积极性,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前公布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查资料、定方案等环节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度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下时间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各类竞赛,委派专业老师进行长期指导,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投入到研究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长期的培养下,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电子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本文对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协调统一的知识体系,凝练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技术人才。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叶青,张卫平,等.电子技术骨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二

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中职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通过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推动“互联网+教学”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对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由于理论性很强,如果只是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而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比如更多的开展多媒体教学,比如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学等等,都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应当将此进行深度整合,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突出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深度整合,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这主要是由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至关重要,特别是中职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相对不高,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有效的理解知识点,特别是能够开展一些互动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会十分深厚,因而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将信息技术整合其中,能够极大的推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这主要是由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多前沿的技术,特别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而为学生未来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对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和策略,推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创新整合理念。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开展“互联网+教学”、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必须创新整合理念,这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认识以及能力素质,特别是通过将二者的整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深刻认识到将二者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创新,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电工电子技术息息相关,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必然会更好的创新整合模式。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发展作为重要的整合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方面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

二是重点整合资源。对于中职教学来说,中职学校的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将有利于推动整合教学的开展,因而一定要重视对相关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这将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要对现有的先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能够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变,这样能够为整合教学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电子课程教师的合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利用“大数据”的模式以及“云存储”的模式,建立整合数据库,对于相关的教学资料应当统一资源库,使相关的信息不仅能够通过共建的方式扩大资源量,而且还要通过共享的方式提供教学创新资源。

三是科学设置课程。从总体上来看,中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基础方面、还是在学习兴趣方面以及在学习能力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要想使二者更有效的进行整合,实现整合教学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其更具有相关性,这样就会使会学生更好的接受两个方面的知识。要高度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整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科学设备相关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训课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会制约整合教学的开展,甚至出现割裂的现象。

四是优化整合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整合,还要高度重视方法的融合,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还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法,都应当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整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这将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具有整合特点的教学案例,应当多运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整合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本身就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更具有指引性,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综上所述,在当前“互联网+”战略下,“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开展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互联网+教学”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其能够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要在创新整合理念、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设置课程、优化整合方法四个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推动整合教学取得成效。

[1]单义.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j].科技展望,20xx(08).

[2]曹艳莉.浅析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整合[j].电子制作,20xx(16).

作者:梁勇单位: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三

1.1实践课程少,学生的操作技能没有得到锻炼

学会查阅各类电子元器件数据手册并使用、学会分析并设计常见电路图、掌握电路安装与调试操作技能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体现,由此可见适当的实践课也是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关键之一。由于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理解困难,所以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然而,因为开展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大量资金,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能将大量实践花费在理论教学上,使得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缺乏操作技能的训练。

1.2教学场所不利于课程的教学展开

学校现有的实验室配套十分落后,无法跟上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贴片元器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集成电路的规模也不断在壮大。焊接、装配、调试等生产一线工种是一般中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就焊接设备来说,现有的实验室只有针对插件式元器的焊接设备,没有贴片式的焊接设备,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产生了很大距离。

1.3考核方式太过单一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检验,同时考试还能督促和激励学生掌握课程所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过于单一,根本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能力的养成情况,只能片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对历届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单一的考核形式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考核目标,也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2.1采用多媒体教学

当遇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抽象又不易阐述的时,简单的语言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够将抽象内容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学生也能更好的捕抓知识重点。这样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跨越以往思维上的障碍,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充分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既形象展示了教学内容,还高效生动省时,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2.2利用教学软件

在一般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再回到实验,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这种知识灌输的授课方法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不协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难免会有抵触情绪。但如果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把实验带到课堂上,用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操作演示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总结

促进电气工程课程改革,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这也是实现我国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的,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促进高等学校电工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工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四

实验三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班级 姓 名 学号 组别 同组者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日光灯电路的连接。

2、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 1、检查日光灯的完好性。

2、按实验电路接线,待检查无误后,完成如下步骤。

3、闭合开关 s 1(s 2 断开),读取各支路电流(总电流为 i、日光灯电流为i 1、电容电流为 i 2),记入表中。

4、万用表调至电压档,并选择适当的量程,分别测取总电压 u、日光灯端电压 u r、镇流器端电压 u l,记入表中。

5、闭合开关 s 2(s1 闭合),读取各电流表的数值,并测取步骤 4 中的各电压值,记入表中。

五、实验记录 u u r u l i i 1 i 2 并联电容前 并联电容后 六、回答下列问题 1、并联电容前后,电路的有功功率有否变化?日光灯的端电压和电流有否变化?总电流和变化情况如何? 2、表中所记录的实验数据中,可否满足 i=i 1 +i 2,u=u l +u r。

3、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感性电路功率因数? 七、预习熟悉并绘制是光灯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学土建类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二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五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五

教学改革

一、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新教材建设。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分析新形式大学生的特点,组织观摩教学,建立厂校联合办学模式,总结适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法(如:海尔集团与学校联合培训班)。

二、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实验装置的建设――为了更好的配合实践教学,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及相关教师深入调查全国高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情况,增设浙江天煌djdk-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24套,完全满足开设本科实验的要求。并自己设计、开发实验室全开放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已在市教委立项),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考试方式的改革

进行多次考试方式研讨总结和实际调查,总结出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法,进行试卷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计算机自动试题库出卷考核,试题库题量三百多题)。

3、修订教学计划、大纲,使之满足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就业市场,并与学校其它院校各类专业教师沟通,探讨不同专业或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知识点的需求情况,修订出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计划和大纲。

4、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中、青年教师,开展电力电子实验训练,长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培养和本课程的名校、名师的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为适应改革后的电工学教学体系,进行教材建设,编写了一系列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见教材使用与建设)

四、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解决的问题

1、完成了以下教育思想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思想向重能力的思想转变;从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向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到贯彻“必须、够用”为度的转变,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逐渐形成整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2、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形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算法----现代电机与运动控制----数字化实现四部分内容体系。

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类:

a.电气、冶金、机械、化工类:56学时,对电力电子技术要求较高;

b.流体传动专业:46学时,对电机控制部分要求较高;

c.石油类:46学时,诸如燃气、采气、输气、钻井等专业,对电机与电力变换部分要求较高。

五、取得的教改成果

1、培养与造就了一批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2、发表相关教学与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2本。

3、自主开发高校实验室全天开放数字管理系统和基于matlab计算机仿真实验,极大的丰富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形成了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研究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如何实现优质课堂学习生活,提出创建精品考察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理论。

5、强化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六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下面是电子技术教学论文,看看如何成功采用直观教学法、边缘知识法、应用eda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训课等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电子技术,直观教学,边缘知识,eda技术

电子技术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理工专业的课程中,它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体系,又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学生对这门功课掌握得怎样,将直接影响着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由于这门课概念多,元器件多,公式多,电路千变万化,所以常使学生感到抽象、零散、枯燥、难以掌握。而对这样的现状,应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呢?笔者通过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层次。教师要注重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子线路》、《电力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实验、实训能力,了解科技的前沿,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防止知识的老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录像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具体分析原理、性能等,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向学生介绍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如电子技术在军事工业方面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应用技术,向学生介绍电路板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部分电路的作用,特别向学生讲解集成块的规模和作用。从而在直观上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还经常注意适当地利用“边缘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全球计算机硬件产业两大巨头intel与威盛的cpu之争,诺基亚是如何从文具小商店成长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通信巨头之一。在教学中,传授电子学边缘知识,营造信息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极大拓宽知识面,有效增强信息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电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力工具。如引入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计算机软件——multisim。由于multisim2001具有直观的仪器设备,参数设置和分析显示,可以建立各种模拟、数字及混合电路并进行仿真,对学生不易接受的、比较抽象的、实验现象相对不明显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仿真实验,既弥补实验仪器和元器件的缺乏,排除了材料损耗和仪器损坏的可能,也使某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仿真。例如:讲解到晶体三极管时,利用multisim2001的直流扫描分析(dcsweepanalysis)和后处理器配合,可直接得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相关参数;也可以利用波特图仪测出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曲线和参数的直观显示,多种测定方式,既节省时间,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欲望,也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调试、修改,更有效地掌握电子技术理论。

四、采用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理论之前,先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再通过总结提高为理论,即采取先做实验后讲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大家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组成电路元件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或适当的讲解。即采取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步骤进行。例如:我们在学放大电路这一章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做一个单共射放大电路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此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2、静态工作点包括哪几个量?如何测定?3、观察输入波形,输出波形,调节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波形是否有变化?4、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波形会出现削顶和削底的情况?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6、如何使输出波形不失真?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认真观察思考。通过做实验同学们对放大电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各元件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放大电路有了整体框架。教师再对理论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输出波形比输入波形幅值大是因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样,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放大电路这一章的理论知识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动手中学习的方法,既增加了同学们对放大电路的.感性认识,全局认识,建立起各元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简单而容易。这种先实验后讲课的教学方法效果相当好。

五、注重实训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能力。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务求学生既有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操作能力。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训,不仅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在实训中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例如:学生在组装收音机的实训过程中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从一大堆零散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这就要求他们对组成收音机的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形状、识别方法、用途等要有所认识和了解。2、利用焊接技术将所需元器件焊接在主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先在练习板上苦练焊接技术。3、安装调试。将扬声器、天线、电池、开关等元器件安装在收音机箱体内,细心地调节中周到合适位置。学生通过组装收音机的实训操作,使他们掌握了对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操作技术,对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调谐电路等的组成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电路的分析、安装、排除故障、调试等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当通过他们亲手安装的收音机能收到电台时,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释放。

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得到加强,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策划、组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廷才、赵德中《电工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吕国泰、吴项主编《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

3、张友汉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七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analog(模拟)电子技术和digital(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论文如下:

1.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理工院校电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其由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组合形成。对后面课程的学习必须将这门课学好。相比于传统的的院校学科,这门课相关的技术发展的非常快,这使得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数字视野拓展开来,在教学中网络则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毕竟在信息量方面,网络有着无可比例的优势。

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以说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优势所在,这几年高校的扩张使得学校的实验设施方面无法得到满足,这可以通过课后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与在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讲课进行改善。而且高校改革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这使得学校必须将课堂效率进行提升,而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素养方面,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拥有很强的信息接收以及适应能力,因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进行开展的。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结合更加的容易。

2.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原则

丰富多彩是整合课程最突出的优点,因而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相关的理论进行借鉴,通过联系二者的结合点,用系统的手段将教学系统中的学生、老师、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协调的一致性,从而将各种因素的优势发挥出来。课程整合的成功在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教堂教学与管理、教师备课、师生关系等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与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整合二者的原则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遵守:

第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二者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旧是课程本身,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个体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被改变,必须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进行强化。任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要以任务为主体,不能做到随意的更改。

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使得天然联系的二者的优势被削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来说,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传统教学的优势不可能因信息技术的加入导致改革教学模式而废掉。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就是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将教学目的达到,不可做到本末倒置。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优势要进行保持,这是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整合所需要遵守的。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作用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整合过程中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肯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老师的作用不可能由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而且在整合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更高,老师不仅要在授课能力方面过硬,还有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深入的了解,二者还要有效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强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意识必须明确,同时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做到充分的发挥。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进行适应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帮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寻找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

在整个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去完成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寻求帮助。就像老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中仅仅出题目,余下的是学生所要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帮助的作用。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整合,不仅改变了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从而更好的步入社会。

电工与电子技术论文篇十八

冯启业

2232207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诞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电力系统直流输电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理论基础是半导体物理)和变流技术(理论基础是电路理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而变流技术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1.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自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40余年里,电力电子技术在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晶闸管自诞生以来,电力电子器件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概念更新、性能换代的发展历程。

1.1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以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scr)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首先在大功率整流电路中迅速取代老式的汞弧整流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二极管对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硅整流管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主要类型。晶闸管诞生后,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条件。由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构成的各种电力电子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解决了传统的电能变换装置中所存在的能耗大和装置笨重等问题,因而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工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1.2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mos控制晶闸管(m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通断两态双可控器件相继问世,电力电子器件日趋成熟。一般将这类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

1.3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少,常常把若干个电力电子器件及必要的辅助元件做成模块的形式,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也就是说,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而硬件结构的标准模块化是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电子器件经历了工频、低频、中频到高频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对应,变流电路也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变频器时代到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的现代电力电子时代;还有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也从最初以相位控制为手段的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发展到集成控制器,再到如今的旨在实现高频开关的计算机控制,并向着更高频率、更低损耗和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由发电设备、输配电线路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联网发展起来的,是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开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至少经过一次以上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离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就是不可想象的。

定质电力技术、直流输电(hvdc)和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技术、同步开关技术、电力有源滤波器等等在电力系统中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近年来我国大批的学者和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大大促进了今后的技术发展。

浙江大学童立清、钱照明、彭方正教授撰写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拓扑研究综述》一文中,分析了降低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部分容量的7种基本对偶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并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滤波特性和容量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比较,该文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路拓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郑琼林、郝瑞祥和京仪椿树整流器公司郭文杰提交的《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电源的设计研究》一文,研究了63mw等级大功率电弧加热器ac/dc变流电源的电路设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相移叠桥组合晶闸管整流主电路结构。

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刘昌金、徐德鸿、唐跃进、程时杰等人撰写的《应用于超导储能的功率调节系统》一文中,研究、设计、试验了一种适用于超导储能的电流型变流器功率调节系统,主电路采用模块化结构,控制系统采用两级结构,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闭环控制,使功率调节系统实现了四象内快速独立地调控有功和无功功率。

清华大学贺凡波、赵争鸣、袁立强的《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方法》、中科院电工所曹笃峰等人的《3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和华北电力大学沈晨、陈晓明的《3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应用与运行浅析》,对中小功率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制也都有参考价值。

在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中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引入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

制器,从而能实现灵活、快速、有效控制的交流输电系统,被称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在整个电力系统引入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补偿控制器,课实现全电力系统工况的灵活、快速、智能化、广域网路化控制,课称为智能化的柔性电力系统(fps)。由传统电力系统发展到fps将是电力系统百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将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静寂、高效、优质,这一发展过程也必将推动电力电子技术在更高水平上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3】崔振华.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5】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658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