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通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09:04:03
2023年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通用23篇)
时间:2023-11-01 09:04:03     小编:GZ才子

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自己经历的整理和总结,让我们更加有据可依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飾词,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一

国地税改革自2016年起全面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收效显著。我是一名税务从业人员,深入参与了国地税改革的各个环节,亲身感受到这场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此,我将从国地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重要性、改革的成效以及对个人税务从业人员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地税改革是我国税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行政审批、征纳合一以及减税降费。在改革背景方面,我国税制改革经历了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变革,这一变革的重要性早已得到人们的共识。国地税合并改革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旨在通过合并国地税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税务管理效率,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国地税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地税合并改革让征纳一体化成为现实,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机构间的壁垒,提升了税企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税务征纳合一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简化了税务操作流程。通过打破税种和地区间的壁垒,国地税合并改革提高了税收征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国家税收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税收制度的现代化和法治化。

再次,国地税改革取得的成效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国地税合并改革,税收征管平台更加稳定、安全、高效,减少了企业纳税过程中的繁琐环节。纳税人通过一处申报告知,实现了一处缴纳,减轻了个人和企业的负担。同时,国地税合并改革也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提高了违法纳税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了税收公平正义。

最后,国地税改革对个人税务从业人员也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首先,国地税改革要求税务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熟悉掌握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流程。其次,国地税改革拓宽了税务从业人员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税务从业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改革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国地税改革是我国税务改革的重要举措,其背景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合并国地税机构,国地税改革实现了征纳合一,为企业和个人减轻了税务负担,推动了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个人税务从业人员来说,国地税改革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适应改革的要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地税改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变革,我深感荣幸能够亲历其中,为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二

国地税合并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过去,国税和地税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税收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存在明显的重叠和分割。国地税合并将国税和地税职能整合在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和征收税收,实现了税收工作的整合和优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税收征收效益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国地税合并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国地税合并的实施,不仅带来了管理体制、机构调整和工作流程的变革,也给税务人员及纳税人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操作方式的要求。对于税务人员来说,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纳税人来说,需要及时了解和适应新的政策和流程,主动配合税务部门的工作。同时,合并后的税务部门也面临着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内部流程优化,提高征收效率和服务能力。

三、国地税合并对税收工作的影响和优势

国地税合并为税收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和优势。首先,通过合并,消除了过去分散的职责和权限,统一了税收管理,简化了税收征收程序,减少了税务纠纷和争议,提高了税收征收效率。其次,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实行统一的税务登记、申报和征收程序,使纳税人办税更加便利,同时也提高了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减少了漏税风险和税收损失。再次,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和信息,加强税收征管的科技支持,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分析能力,为政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四、国地税合并的启示和建议

国地税合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税收改革措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税收改革需要坚定决心和行动,必须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全面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其次,税收改革需要依靠信息科技的支持和应用,不断提升征管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加强对纳税人的服务,优化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益。再次,税收改革需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度责任感的税务人员队伍,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纳税人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五、结语

国地税合并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改革启示和指导意义。国地税合并不仅是一个机构和职能的变革,更是一种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改进,不断总结和分享经验,推动税收征收体制的完善和创新,为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细化、精确化和智能化做出更大贡献。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三

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公司通过某种方式将各自的业务、资产和负债合并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合并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重组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合并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通过对合并的深入思考和体会,我们不仅可以总结出成功合并的经验,也能从失败的案例中汲取教训。在我看来,合并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深刻的学习过程。

首先,合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合并,公司可以实现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合并可以使企业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夯实市场地位。当然,在合并之初,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整合人员、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只要能够合理规划和有效执行,能够充分发挥合并的协同效应,必然能够取得成功。举一个经典的例子,联想集团就是通过不断的合并收购,逐步发展壮大的。通过合并与收购,联想成功实现了从一家小型厂商到全球领先的电子科技企业的跨越,这不仅是联想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成功。因此,在合并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解决各种问题,方能取得成功。

其次,合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在合并的过程中,企业需面对复杂的法律、财务和管理等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市场的反应和竞争对手的挑战。例如,某家知名企业曾因一次合并而陷入了经营困境。由于与目标公司的业务不相符合,整合效果不理想,导致原本的经营优势丧失殆尽。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合并过程中,不仅需要审慎选择合并对象,还需要考虑合并后的整合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合并不是为了追求规模的增长,而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合并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也是一大挑战。合并的双方可能来自不同的行业、地域和文化背景,企业文化的融合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如果在合并过程中不能有效处理文化冲突,可能导致员工不适应、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在合并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并借鉴双方的文化特点,通过文化融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合并带来的最大收获是经验的积累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合并的实践,企业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水平。合并不仅考验了领导者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也考验了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成功的合并案例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能够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合并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应警惕失败的案例。只有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合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在合并中,企业需要善于把握机遇,善于解决问题。同时,企业也需要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合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合并是一个深刻的学习过程,通过合并的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拓宽眼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四

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或者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的行为。在当前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合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常用策略之一。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合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应对合并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在我个人参与的一次合并经历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合并的利弊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合并带来的挑战。下面将分别从合并的优势、合并的劣势以及如何应对合并中的挑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合并可以带来诸多优势。首先是经济规模扩大,合并之后的企业往往更大、更强大,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场的冲击。合并可以使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资源整合,合并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

然而,合并也存在着一些劣势。首先是文化冲突,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合并时要尽可能地降低文化冲突,加强沟通和协调,进行文化融合。其次是合并成本过高,合并通常会带来大量的合并成本,包括并购费用、整合费用等。管理者需要精细规划,控制合并成本,确保合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面对合并的挑战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是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合并过程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至关重要。管理者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困扰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其次是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和目标。在合并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再次是培养合并中的领导能力。合并过程中,需要有一支有能力的团队来实施整合计划,对此,管理者需要培养员工的领导能力,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合并是一项必要而复杂的战略行为。它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提升竞争力,又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掌握合并战略的技巧,善于应对合并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非常重要。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和目标以及培养合并中的领导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合并带来的挑战,实现合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五

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组织或企业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合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合并不仅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更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合并涉及到人员、资源、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和细致规划。在我参与过的一次合并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合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合并需要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在合并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情况、市场地位、经营状况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此外,还需要评估合并可能面临的政策、法律、竞争等方面的风险。合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感觉行事,而是要有明确的数据和事实作为依据。通过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合并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在前期就有所准备和应对措施。

其次,在合并的过程中,管理团队的角色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合并不仅仅是两个企业的结合,更是两个文化、两种管理方式的融合。不同企业可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管理风格和组织文化,如何在合并中保持管理团队的稳定和统一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管理团队的能力也决定了合并的成功与否。在我所参与的合并中,我们注重管理团队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定期开会、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管理团队的角色和能力决定了合并的方向和节奏,只有保持稳定和一致,才能够在合并中实现更好的整合和发展。

再次,合并需要注意人员管理和文化融合。一个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都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在合并中,要考虑到两个企业的员工如何融合和协调。员工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感、权益保障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人员流失和组织不稳定。因此,在合并中,要重视人员管理,建立透明、公正的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清楚了解合并的目标和意义,使得合并过程更加顺利和无缝衔接。此外,文化融合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两个企业可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如何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共享,需要精心的规划和引导。通过定期举办团队建设活动、交流讨论和培训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冲突,促进员工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最后,合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相辅相成的。合并使企业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使得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提升。同时,合并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平台整合,使得企业在经营效益、研发创新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优势。然而,合并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合并过程中的冲突和阻力可能导致合并失败,也可能降低企业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因此,要在合并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务实的态度,充分评估合并的风险和收益,平衡好利益和长远发展。

总之,合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和细致规划。无论是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还是管理团队的角色和能力、人员管理和文化融合,都需要我们注重细节和把握全局。通过合并,企业可以实现规模扩大、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挑战和风险。只有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够在合并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六

地税大厅作为负责税务管理的机构,承担着纳税人报税、征税、执法等重要职责。近日,笔者有幸亲身体验了地税大厅的服务,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地税大厅的服务态度

进入地税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干净的办公环境和熟练高效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前台接待还是窗口办理,员工都保持着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细致地解答纳税人的问题。他们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不厌其烦地为纳税人提供帮助,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亲切。

第三段:地税大厅的便捷服务

在地税大厅,我发现他们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服务方式。纳税人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相关税务信息,甚至可以在线提交税务申报。此外,地税大厅还设立了自助终端机,方便纳税人自主办理一些简单的业务,节省了大量的等候时间。这种便捷的服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办税效率,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第四段:地税大厅的科技化改革

进一步观察发现,地税大厅在服务过程中广泛运用了各种科技设备。比如,纳税人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无须携带身份证等证件,而且可以实现异地申报,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此外,一些重要纳税人可以享受到VIP服务,专门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税务咨询和办理服务。这些科技化改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体现了地税大厅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第五段:地税大厅的改进方向

尽管地税大厅的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地税大厅应进一步推广和宣传自助服务设备的使用,让更多的纳税人受益于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地税大厅在员工培训方面还需加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建议地税大厅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衔接,进一步减少纳税人在不同部门之间奔波的时间和精力。

总结:地税大厅作为纳税人和税务管理之间的桥梁,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我深切感受到地税大厅在服务态度、便捷性和科技化改革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希望地税大厅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七

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组织合并为一个新组织的过程,这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策略。合并涉及到各种层面的考虑,包括战略和人事等方面。在沉淀这些考虑并实施合并后,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通过五个方面的探讨,总结合并心得体会,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合并是一场关于文化融合的较量。组织的文化是指一系列对组织特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共享,而这些经过时间逐渐形成的特征往往富有个性色彩。在合并之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情况。尽管这些冲突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和员工不满,但它也是组织发展中的机遇。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应该借助合并来鼓励员工互相交流,分享各自文化的优点,以此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变革。

其次,合并也是一个促使组织发展的机会。扩大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合并的主要目的之一。合并将使得两个或多个组织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合并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有机会接触新的领域和技能,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此外,合并还需要管理者具备高度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才干。合并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对决策的时间压力和风险。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利弊,关注长期发展,并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同时,管理者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团结整个组织,鼓励员工适应合并带来的变化,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合并还需要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在合并过程中,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尤为重要。合并可能会导致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调整,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变革。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合并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进一步推动组织发展。

最后,合并也是一种对组织创新和发展的激励。合并为组织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的时机。在合并之后,通过吸取过去经验的教训,组织可以进行创新和变革,迎接新的挑战。这可能涉及到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和组织文化的改变等方面。因此,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员工思考和探索新的机会,为组织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合并是一场全方位的挑战,但也是组织发展的机遇。通过文化融合、资源整合、决策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合并可以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机制。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并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管理者需要不断总结心得体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战略,以迎接变革与发展的挑战。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认识地税的重要性(200字)

地税是国家财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征收和管理税收的职责。作为纳税人,我们应该认识到纳税的重要性,遵守纳税法规,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地税部门在税收征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税收的合理征收和持续的管理,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在个人纳税过程中,我们也能够从地税部门得到不少的实际帮助和指导。因此,加大对地税的认识和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段:地税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意识(200字)

地税部门采用的工作模式是注重服务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向纳税人提供各种税务咨询,解答纳税人的疑难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地税部门通过不断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与此同时,地税部门还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和整体协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这些都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

第三段:地税部门的优化税收环境(200字)

地税部门积极倡导优化税收环境,提高税收征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他们通过开展纳税人教育活动,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合规意识。同时,地税部门加大税收执法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了税法的权威和严肃性。地税部门还加强税务征管和信息公开工作,使纳税人能够了解自己纳税的情况和税款的使用情况,增强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这些努力不仅为纳税人提供了安全和稳定的税收环境,也为国家税收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四段:地税在税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200字)

地税部门在国家税收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主动拥抱改革,积极参与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地税部门注重改进工作流程和优化服务品质,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地税部门实现了纳税申报、缴纳、查询等过程的线上化,大大减少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和成本。地税部门还大力推进营改增政策,在税收制度上实现了转型和升级,为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注入了新动力。

第五段:土地学习地税工作的体会(200字)

通过与地税部门的接触和合作,我深切感受到了地税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地税部门以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地税部门注重引导纳税人遵纳纳税法规,培养了纳税人的诚信意识和合规意识。作为纳税人的我们,要增强纳税意识,自觉遵守纳税法规,与地税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的增长。

总结:地税作为国家财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征收和管理税收的职责。他们注重服务、优化税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与地税部门的接触,我深切认识到了地税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白了纳税的意义。作为纳税人,我们要加强纳税意识,遵守纳税法规,与地税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国家税收的稳定和发展。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地税是国家财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征收各项税收,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近期,我参与了地税部门的实习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切感受到了地税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里对地税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地税工作的认识与感受(200字)

在地税部门实习期间,我对地税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地税部门不仅是税收征收的重要机构,也是税收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管者。通过与地税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我了解到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各项税法法规,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财务知识。而且,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处理涉及个人和企业的敏感信息,需要具备保密意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地税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职工作,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

 

第三段:地税工作中的挑战与应对(200字)

在地税部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地税工作牵涉面广,涵盖税收纳税申报、税收征收与追缴、税收监管等多个环节。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作,地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和领会最新法规,不断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其次,在征收和追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纳税人的抵触情绪。地税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精准、周到的服务和沟通,化解矛盾,提高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地税部门需要高度保密地处理纳税人的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和滥用。因此,地税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确保纳税人的信息安全。

 

第四段:地税工作对个人的影响(200字)

地税部门的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对地税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也对我个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地税工作的复杂性和关键性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独特性。我认识到,要想在地税工作领域立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适应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其次,与地税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高效地与他人合作。最后,在地税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疑虑和不满。这对我今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帮助纳税人更好地理解税收政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地税部门的实习经历,我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索了地税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意识到地税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职工作,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财务知识,努力适应税收政策的变化。我也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工作中积极参与,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对地税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地税工作的信心。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

地税,作为国家税收管理机构,承担着税收征收的任务,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个人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税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这让我认识到地税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地税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念与精神

地税工作的核心是税收征管,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税收征管背后更重要的理念与精神。我发现,地税工作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分析力和坚定的执行力。只有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坚守原则的勇气下,地税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段:政策的宣传与执行

作为税务人员,宣传和执行税收政策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地税要求我们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并将其传达给纳税人,让他们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影响。在执行税收政策时,我发现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并且细致入微地处理纳税人的问题和困惑。

第四段:纳税人信任的建立

地税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与纳税人的良好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我明白了建立和维护纳税人对地税的信任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将纳税人的权益放在首位。只有通过平等、亲诚、友爱和和谐的服务态度,才能赢得纳税人的认可和支持。

第五段:自我提升与进步

地税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税收政策的更新。我相信,只有了解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税收征管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需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学会与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在地税工作中更加出色。

总结:地税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但是通过实践和体会,我认识到地税工作的使命和意义。坚持税收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建立纳税人信任,自我提升和进步,这些都是地税工作中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地税工作的作用。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一

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地税合并成为一个重大的改革动作。国地税合并旨在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统一的税收管理体系,实现税收的公平、透明和高效。国地税合并对于优化税收管理、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征纳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地税合并的背景下,作为税务系统的一员,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一改革,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国地税合并的认识和感受

国地税合并是国家税收制度深化改革的集中体现,对整个税务系统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我对国地税合并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国地税合并打破了过去两个税种的界限,统一了征管标准和征纳主体,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征税成本,提高了税收工作的效率。同时,国地税合并也为税务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经验积累机会。

第三段:对国地税合并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困惑的反思

在国地税合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惑。首先,组织架构的调整和工作流程的变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原有的工作模式需要调整,熟悉的规章制度也需要重新学习和理解。其次,国地税合并给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另一税务类别的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最后,国地税合并背景下的工作环境变化也需要我们适应,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应对工作上的各种挑战。

第四段:国地税合并给税务工作带来的积极变化

虽然国地税合并的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首先,国地税合并使得税收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通过整合国地税征管系统,减少了重复的办事环节,提高了征纳效率。其次,国地税合并提升了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与其他税务人员的交流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后,国地税合并促进了税收政策的统一。随着国地税合并的推进,我们看到了税收政策更加公正合理,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距,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税收支撑。

第五段:个人在国地税合并过程中的收获和展望

作为一个税务人员,我在国地税合并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机会。通过与其他税务人员的互动,我了解了更多税种的工作流程和政策规定,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在国地税合并的推进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展望未来,我相信国地税合并将为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进步的空间。我将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国地税合并是当前税收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税收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国地税合并,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地税合并的意义和影响,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机会。国地税合并的推进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税收事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二

为什么会有国地税合并说?一是营改增后,作为地方税务部门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改为增值税,征管部门也将从原来的地税局转变为国家税务局,地方地税系统的业务将面临极度萎缩,地方税务局的业务被架空了。(1、从税收收入上说2011年数据,中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加占全国总税收的42.5%,而前者是国税的主要税种,后者是地方第一大税种。

2、从全国范围来讲,绝大多数省份的营业税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较高,特别是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占比更大。

3、税种征收情况看,关税、消费税、从央企征收的所得税都成为中央财政收入,增值税、资源税、地方企业所得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归国税征收。地税部门征收的税种中,除营业税以外都是一些征管难度较大的零散税收。营改增又将使原本属于地方税收主体税种的营业税中的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房地产等‘收入大头’并入增值税。)。

二是国地税分家以后的税收成本上看,这种合并也是势在必行。叶青表示,国地税分家至今已20年了,目前国税与地税加在一起的税收成本是20年前没分家时的一倍。事实证明,我国是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而我国已接近8%。施正文表示从长远来看,将来地税系统由于业务量锐减合并到国税局是件好事。三是从整个税收征管、将来完善或者改革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国地税机构分设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管辖交叉、管辖不明确给纳税人的税收登记、申报与稽查带来了很多重复与不便。此外,征管成本与纳税成本显著上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便“营改增”不推行,目前国地税分开运行这个机制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是弊大于利。四是构建大财政体系的需要。

基于以上四个角度于是出现了国地税合并说。

“国地税合并问题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起就有争议。但由于进入21世纪后我国税收连年的高速增长,对于国税地税机构改革的问题几乎没有纳入国家的改革计划之内。此话题就冷却下来。

1、叶青:地税部门的业务可以一分为二,一部分业务比如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业务合并给国税,同时,原来在地税系统收取营业税这部分员工也可以考虑合并过去。其次,一些与地方财政和地方收入有关的比如社保费、个人所得税与基金等地方税费可以合并到地方财政系统,与此相关的税务人员也可以一并安排过去。

“地方财政将来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类似‘财政厅下设的收入局’这样的机构,收取与地方有关的一些税收费用。如此一来,地税机关就能得以取消,从而降低此前的高运作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最关键的就是对企业和系统内人员的影响降到最低。

2、任熊伟:与其合并倒不如考虑另外一种思路,就是不谈合并。地税仍然是存在或者换一个名字并到财政局去,作为财政局下属的专门负责当地财政收入如社保费、排污费等各种政府性基金征收的职能机构。

“这样,各地地税部门还是会存在,只不过它不一定非要称为‘地税局’,可以叫做‘地方收入局’。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地税的定位问题,也没有因为合并而影响到业务,原有的地税员工也没有受到影响,它还可以继续行使服务地方政府这项职能。”

我国没有直接对国地税机构进行直接的改革,而是从“营改增”税制改革人手,这说明直接进行税务机构改革存在阻碍。这一阻碍就是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重要税种“营业税”。有学者认为,“营改增”是为了消除第三产业的重复征税,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一观点有待考量。尽管推进“营改增”可以实现上述目的。1994年税制改革,就已经确定我国货物与劳务税的基本制度,增值税与营业税并行,加上消费税重点调节的格局。这种税制格局与我国经济及税收收入长达2o年的高速增长相伴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地方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因为“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而受到影响,反观则是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体育文化业等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成为地方税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进一步讲,如果要降低第三产业税负,促进其发展降低税率等措施同样能够实现其效果。而本轮改革显然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营改增”改革虽然以“消除第三产业的重复征税,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名目出现,但最终的目的显然是要“拿掉”地方政府即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的“营业税”,斩断地方政府收入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关联,扭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路径,调整产业结构,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实体经济中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面临再次博弈,牵涉地方税务机构今后如何改革。“营改增”改革将重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力划分的谈判,而财力划分的结果及“营改增”后的税种格局也将决定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趋势。目前,关于国地税机构“合并”或“部分合并”或“继续分立”等的争论显然应服从于这次博弈的结果,而不能一言以蔽之。“营改增”改革也好,国地税机构改革也好,更像是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修正。

三、地方税务机构的取舍:统筹考虑下的权衡。

地方税务机构的取舍,要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两次背景不同的博弈与地方税务机构两次不同的境遇。

1994年,我国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的分税制改革靠中央政府的推进展开,最终的结果是改革顺利实施。由于包干制导致地方征收机构征税行为的扭曲产生的负面影响,成立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收入,由此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事实证明.这不仅提高了地方税务局征税的积极性,而且刺激了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产生地方税源的产业。由于地方税务局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地方税务局由此发展壮大。虽然机构分设税收征收成本加大,但还是被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所掩盖,两套税务机构运转顺畅。2012年以来催生出的关于地方税务机构改革的讨论,显然不是两套税务机构运行出现问题,而是由于各税种收入的划分导致地方政府优先发展属于地方政府收入的各行业,如房地产业。如果目前贸然率先进行机构改革显然不具备条件,首当其冲的阻碍是无法解决营业税收入的中央和地方划分问题,而要纠正地方政府的行为,必须对营业税的现状进行调整,由此引出地方税务机构改革的预期。可以看出,1994年分设地方税务机构是一种“主动式”的改革,而当前对地方税务机构进行改革则是依附于税制改革上的被动调整。这种被动式的调整与地方政府将关注重点转到“农民负担和城市化”不无关系。

1994年的税制改革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的,目前的税制改革以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为目的。两次背景不同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导致地方税务机构两次不同的境遇。1994年以后是不断发展壮大,而目前是改革取向迷离。地方税务机构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分税制改革的“副产品”出现今后的改革同样是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副产品”出现,而不会成为改革的主旋律。因此过多地从机构设置本身来讨论地方税务机构改革问题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改革方向。杨志勇(2006)通过国际比较发现。税务机构分设与否在国际上都有先例,机构分设与否并不能说明征税效率的高低,基于中国现实,改革方案应保证国地税机构分设效益发挥最大化。这里同意这种观点。“营改增”后,无论是国地税机构合并还是继续分设,应该以经济社会发展、税制改革、征管现状等基本现实为依据来决定,而不能因为地方税务机构不征收管理营业税而简单予以并之。如果国地税机构分设不能使效益发挥最大化,甚至由机构分设分征税种而导致地方经济结构扭曲。这已不是税务机构分设而造成的问题,而是分税制改革不完善扭曲激励造成的.这也不是通过国地税合并能够解决的。

(二)调整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决定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扩大。

目前地方政府主要依靠房地产业、建筑业等拉动地方经济已经成为共识。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考虑的就是扭转地方政府的财力攫取机制,逐步削弱营业税在地方税收中的地位,“营改增”试点就是这项改革的开始。作为地方税务机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今后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渐萎缩,在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转向与地方居民密切相关的税种,如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如果城市维护建设税今后改为具有独立计税依据的税种,而不是依附于货物与劳务税征收,将逐步成为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主要税种之一。货物与劳务税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税种,共享税的性质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中央政府在这样的格局下将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地方政府将不会着重发展某一类型产业,地方扭曲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随着房产税试点范围的扩大,地方政府将着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房产税也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如果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无论是开展总环境税还是独立环境税.也必将是地方税收机构来征收。因此,今后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范围缩小是暂时的。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管理范围将逐步扩大。

(三)直接税比重的上升决定地方税务局的征收管理难度不会减轻。

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直接税将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而直接税的征收被认为是较为难征收管理的税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由目前的分类模式改革为综合与分类的课征模式。一旦涉及到综合征收,对于地方税务局来讲。其综合申报的数量将远超过目前的代扣代缴义务人,面临着退税或补税等现实情况,工作量和工作负荷必将加重。房产税征收也将由家庭或个人自行申报,征收管理面对同样的困难。而且对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要想有效地征收,必须提高税收努力程度,收入、房产信息的掌握不可或缺,房产的评估价值等需要专门的税务人才即使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加以管理,这也不是目前的征收管理能比拟的。“营改增”后地方税务机构虽然减少了部分营业税的征收管理,但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直接税比重的逐渐上升,地方税务机构的征收管理难度不会减轻。

(四)短期内在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层面上地方政府有必要保留属于自身的征收机构。

国地税机构改革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治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包括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积极性,组织地方收入的积极性,直至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我国,地方政府履行更多的政府职能。保留现有的地方税务机构或者退一步讲将现有的地方税务机构与财政部门合并也好,有自身的征收机构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一部分税收,对于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1994年机构分设时的应由本意。而像房产税、环境税、城建税等征收管理,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能掌握充分的信息,由其进行征收管理效率将更高。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改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辖区居民福利将提高。如果将全部税收由一个机构进行征收管理,地方政府按照共享比例、税收返还或转移支付等提供地方政府财力,一些不规范的财政分配现象就不可避免。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财力不足时中央政府又不能不救济,预算软约束问题将出现。在没有规范的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与补偿制度之前,在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性层面上.有必要保留属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征收机构。

(五)短期内地方税务局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长期看是否合并已无足重要。

国地税合并并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再次博弈的目的。税务机构的改革也只是再次博弈的“副产品”,“营改增”试点掀起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以矫正地方政府自1994年扭曲的发展经济行为、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的。而由地方政府负责征收与地方居民密切相关的税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在没有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之前,保留地方税务机构积累地方税征收管理经验、探索地方税征收管理方法是有必要的。贸然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可能引发一些不规范行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整体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行为得以矫正,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税制改革进程推进顺利,国地税税收征管行为逐步规范,分税制改革彻底,是合并还是继续延续地方税务局的称谓已无足重要,如果合并全部换成国家税务局各自征收一部分税种税款分别人库,如果延续则还是各自征收一部分税种税款分别入库,只不过是税务机构名称的变化而已。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地税的讲座,此次讲座旨在普及地税知识,提高人们的税收意识。在这次讲座中,我收获颇丰,体会到了地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第二段:地税的意义和作用

在讲座中,讲师详细介绍了地税的意义和作用。地税是指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向居民和单位征收的各种税费。地税可以为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在我过去的认识中,只知道纳税是一种义务,但从这次讲座中,我完全了解到了纳税的背后贯穿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段: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性

在讲座中,讲师强调了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性。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爱国行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不仅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基础。讲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些不履行纳税义务所引发的风险和后果。这些案例让我深感,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对国家、社会、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第四段: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讲座还专门介绍了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首先,要了解税法法规,掌握纳税知识。只有了解了纳税业务的规定才能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税收记录。纳税人应当及时、准确地保存税务相关文件资料,做到有据可查。最后,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调查。纳税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协助税务机关的工作。通过这些学习和指导,我意识到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觉,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第五段:个人的体会与总结

通过这次地税讲座,我深刻认识到纳税对于国家和每个公民来说都至关重要。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增强纳税意识,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此外,我还认识到了自己在纳税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纳税意识和纳税能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发展,也要关心国家的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共同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在地税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纳税的重要性,明白了如何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自觉地履行纳税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四

合并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策略,意味着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为一个整体。在这个竞争激烈和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合并能够带来许多机会和挑战。作为一个在合并过程中亲身经历过的人,我深刻体会到了合并的重要性和影响。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合并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优势的发挥。合并给予了我展示自己才能和技能的机会。由于合并,我们团队中的诸多职位都发生了变动,一些导致了选聘新人,而我有幸能够留在公司并担任一个重要职位。这给予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因为公司之所以选择我,说明我具备了他们需要的能力。在新团队中,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参与决策和规划,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也学会了在合并后的新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其次,我认识到了合并的挑战和困难。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两个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差异,存在着很多不兼容的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颇具挑战性。在合并初期,我遇到了一些沟通和交流的困难,与新的团队成员之间存在一些摩擦。这时候,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沟通和理解,才能够克服合并中的困难。通过与同事们坦诚地交流,并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逐渐建立了互信和良好的工作关系。

然后,我发现了合并的益处和机会。合并带来了整合资源和优势的机会。两个公司合并后能够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效益和品牌价值。在合并中,我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其他公司的业务和运营方式。这使我能够开拓眼界,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行业,拓展个人发展的空间。合并后,我们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并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客户合作和开发新的业务。这些机会和益处给予了我们整个团队巨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合并中的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是成功的关键。合并的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动。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在合并过程中,我学会了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我也学会了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这些经验和教训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不断适应,我们才能够在合并中取得成功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合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机遇的企业活动。通过合并,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获得机会和益处。但是,要想在合并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我们将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个人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五

法治地税是指以法治原则和规范来管理和执行地方税收的制度体系。作为一名地税工作者,我深感应该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行为,不断提高执行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文将从规范执法、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风险防控、优化税收管理和推进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展开阐述。

第二段:规范执法

在实施地方税收工作时,我们必须秉持依法办税的原则,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行动。规范执法能够维护税收秩序,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依法执法,才能公正无私地处理税务问题,使纳税人感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

第三段:提高服务水平

税务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一项服务工作。作为地税干部,我深知要想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就必须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在沟通和应对纳税人问题时,我努力倾听,理解其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通过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我们不仅能够减少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还能增强纳税人对地税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段:加强风险防控

地方税务机关在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因此,加强风险防控是地税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的体会是,要时刻关注税收风险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地税机关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税收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国家税收利益。

第五段:优化税收管理和推进数字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管理也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在税收管理中,推进数字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优化税收数据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便捷查询,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减少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同时,税收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也能够为地税机关提供科学依据,对税收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决策。

总结:

在法治地税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依法执法、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风险防控、优化税收管理和推进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保障税收秩序、维护纳税人权益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地税工作者,我将一直坚持法治思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推动法治地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六

地税tiejun是指地方税务局领导干部中的正处级干部,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职务。地税tiejun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带领广大税务工作者开展工作,促进地方税收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地税tiejun,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税收事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为地方税收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段:深刻认识税收事业的重要性。

税收事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税tiejun作为税务工作者的骨干,要深刻认识税收事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充分认识税收事业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第三段: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地税tiejun,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学习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税收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段: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精神。

作为地税tiejun,在税收工作中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税收工作任务,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联系,积极推动税收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加积极地贡献。

作为地税tiejun,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在税收工作中扮演好骨干的角色,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通过加强与周围同志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团结协作,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税收事业。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七

自从加入国家地税,我开始了一份新的工作,也许这是我五年以来最困难的工作之一,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地税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收获的,也体现了我们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所理解的税收意义和意义。

第二段:税务员的责任

税务人员是社会财富的保护者,国家经济的支柱。国家地税系统的任务是为国家税收作出贡献,并保障税收的计划实现。

在我的印象中,当我们进入地税系统时,我们认识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职责。税务员的职责是从公民的角度出发,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我们需要尽力让每个公民承担到他们应该承担的税收。当然,我们必须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税务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专业技能和诚信道德。

第三段:征税管理的复杂性

征税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因为它要求我们了解国家税收制度、掌握具体的征税细节、适应不断变化的立法和计划。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理解税收符号,例如表头、规则和公示。税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知识对税收计划的实现和控制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能够理解这个过程、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以支持我们发挥我们的职责。

第四段:尊重纳税人

除了这些复杂性,税收管理还需要我们尊重纳税人。我们需要教育和促进纳税人投资,增加投资的成果。同时,我们还需要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回答他们的问题,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们,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互惠的关系,并建立信任。

第五段:总结

有了这些体验和感受,我已经从地税系统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通过了解和尊重纳税人、理解税收收入的意义和目的、把握不断变化税收法律法规和掌握具体的征税操作。因此,我非常感激这份工作,也非常感激地税系统为我们提供的这个机会。我相信,每个地税人都会从这个系统中受益,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和尊重纳税人的时候,我们将迈向更优秀的未来。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八

来源公众号:财务第一教室(id:cfocla)。

一、把借贷相等当成填制会计凭证的唯一目的填制会计凭证借贷肯定要相等,但是不能把借贷相等当做是唯一目的。实务中更多的需要思考借贷相等之外的其他事项。以下罗列做账需要考虑的事情。

a:审查票据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b:会计凭证各项要素是否填写齐备、准确;

d:审查票据要素(时间、地点、金额、票据号)与业务内容是否相符;

e:各项支出是否有预算,有预算的是否符合预算规定。超预算的是否有处理方案;

d:摘要填制是否便于日后查账和查询,数据是否便于日后提取和加工;

f:特殊事项是否按照制度,或者相关领导批准;

g:风险防范意识,填制凭证时一定要有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意识;

i:其他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管理会计的要求。

二、没有发票不会做账。

由于我国税收管理过分依赖“以票控税”,给会计人造成会计做账必须要见到发票才能做账。没有发票不能入账。和没有发票入账了也不能税前扣除的误区。

没有发票当然可以入账,至于是否可以税前扣除那是税法的事情。实务中不少人把会计和税法搞混淆了。甚至出现见票做账,无票不入账,没有发票不会做账的状况。会计和税法的相关规定中都没有发票是唯一合法有效凭证的规定。会计人员不必把合法有效凭证等同于发票,同时当遇到税局人员只认可发票是唯一合法有效凭证时,需要据理力争。那么还有一些不需要发票也可以税前扣除的。如下:

a:工资薪金,奖金;

b:社保费用、工会经费;

c:职工福利费;

d: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f:资产减值损失;

g:违约金支出;

h:罚款支出;

i;定资产计提折旧;

j:准备金(符合税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金);

l:其他符合规定的不需要发票的情形。

三、

收据不能入账,也不能税前扣除。

3.1实务中经常有人问,收据能不能报销?有人说收据肯定不能报销。其理由是收据不能税前扣除。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混淆了会计入账和税法税前扣除。符合会计准则入账要求就可以入账,至于能否税前扣除那是税法的事情。如果收入入账了,但税法不能税前扣除。那就直接在税法层面做调整呗。试想企业人员开展业务活动,如果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取得发票。那么就因为不能税前扣除就不让报销?意思是自己承担这个费用?有人可能说这样一般都内帐。对于两套账这种违规操作实在不想多说,且做且珍惜吧。

3.2解决了收据入账的问题,那么收据可以入账,但是能否税前扣除?很多人想当然的说“以票控税”肯定不让扣除。如果企业会计做账都是“以票控税”这种顽固的思维的话,可能帐真的没法做。下面看看日常哪些收据可以税前扣除吧。(见财综[2010]1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a:由政府各部门开具收费票据;

b:由各事业部门开具收费票据;

c:捐赠收据;

d:工会经费收据;

e:法院的诉讼费执行费收款收据;

f:军队收据;

g:其他符合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收据。

四、白条不能入账,也不能税前扣除。

关于白条能否入账的问题,还是和本文第三点收据入账观点一样。入账和税前扣除是会计和税法的两个事情。白条可以入账,但是能否扣除就要看税法的相关规定了。其实关于白条企业应该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符合会计准则入账要求就可以入账,如果此项支出并不符合税法税前扣除要求。也是如实调整就可以了。此时就是把会计和税法区别对待。

现将日常可能存在的白条可以税前扣除简单罗列如下。以下最终能否税前扣除,必须经过和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辅助证明发生的费用属于税法认可的合理,真实的合法有效凭证。比如发生的经济事项的支出,是否有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仲裁机构的裁定书。比如支付的经济活动的赔偿款不属于价外费用的部分,是否有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等书面文件。

a:独生子女补助、高温补贴,取暖费补贴;

b:离职补贴;

c:赔偿;

d: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罚款。

f:恤金、救济金等福利补助;

g:丧葬费;

h:其他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以上构成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会计凭证都要有原始凭证。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所以除结账和更正错误记账凭证可以不需要有原始凭证外,其他都需要有原始凭证。

六、凭证摘要不重要。

在会计凭证填制中,我们认为会计科目用对了,金额没错。其他的事情事情就无所谓了。至于凭证摘要不太关心,甚至认为可以忽略不计。首先凭证设置这个摘要肯定是有用的,只是实务中你可能没有用好。要把凭证摘要写好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从两个方向去把握。一是摘要写得太简单。比如业务人员报销差旅费,摘要直接写“差旅费”。比如日常报销费用,直接写“报销”。这么写都过于简单。写了和没写是一样的。基本的要素,时间,人物都没有涵盖进去。无法为日后查账,更不利于分析取数。二是写的太细,写的太细那就不叫摘要了,那就详细记录。同时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企业存在一些“你懂的”事项支出。如果写的太细问题也挺严重。此处就不详细说了,你懂的。所以凭证摘要书写要做到简练而不简单,全面而不繁琐。最好的就是精准又准确。

七、把税法当成做账准则。

实务中很多会计做账都是按照税法来,让会计准则陷于尴尬的境地。探究原因很多。一是会计自我把做账定位为报税的目的,做账的终极目的就是报税。或者说老板把会计业定位为一个报税的,老板不关心你什么报表。老板只关心银子多少。怎么少缴税。由此导致会计做账就是为了报税服务。所以怎么样符合税法就怎么操作。此种现象在小企业比较严重。甚至有会计人员希望会计和税法完全统一起来。二是会计人员混淆了了会计和税法的规定。对于一些税法和会计的规定未区别对待。比如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财税[2014]75号),“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很多人就此认为固定资产在会计上的入账条件,改为5000元以上会计上计入固定资产,5000元以下就计入费用。或者会计人员认识到了这个是税法的规定,但是认为如此操作调整太麻烦了,为何不按税法来呢?这样汇算清缴简单易行。对于实务中按照税法来做账的争议很多,在理论层面和实务层面各自都有其道理。但是我们会计人员至少要知道做会计有个准则在那,知道按照会计准则应该怎么操作。也知道会计和税法之间存在差异。而不是把税法规定当成做账的准则,自己还不知道,且把会计税法混为一谈自己浑然不觉。会计人员不能自己把自己画地为牢,把自己限定为报税会计。更多的思考未来会计信息化,数据化。以及管理会计的职能。虽然眼前的会计职场和客观环境是如此,但是套用一句俗话,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八、会计做账不需要考虑税法。

第七点是说不能把税法规定当成会计准则。强调的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要区分清楚。那么是否意味着做账完全就是按照会计来,一点都不需要考虑税法呢?如果你这么想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理论上说会计和税法是桥归桥路归路的关系。两者目的不同,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统一起来。差异的存在正是其目的不一导致的。可是实务中以及“会计环境”的影响,现实条件中没有条件会计做一套帐,税法做一套帐,然后井水不犯河水。在目前的征管条件下税法更多的是认可会计在真实,合理的处理基础上,对会计的账务进行性调整。由此税法会出于征管的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会计处理上做出一些规定。所以我们做账不得不考虑税法上的事情。比如笔者曾就汇总了一文《税法要求分别核算的情形》,其中文中就要求会计的分别核算否则在税法上不能享受某种优惠和政策。比如关于股权、资产划转(财税〔2014〕109号),就对会计处理做出了专门规定。如果会计处理不正确将可以导致不能按政策操作。还有最近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税[2015]119号文),其政策中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未分别核算,划分不清的不得加计扣除,其中还对企业设置辅助账有要求。还有其他的税法对会计处理做的规定,至于财税界对此税法干涉会计的规定褒贬不一。作为实务一线的会计人员还是老实按规定走吧。

九、根据单据种类做账。

实务中会计做账很多是根据发票或单据的类型来做账,最经常看到的是见到餐饮费发票就计入业务招待费。会计做账时应该按业务的性质来确定成本费用的归集科目,而不是根据单据的种类来确定会计科目。如餐饮票根据业务性质可以入业务招待费,可以计入“职工福利费”,可以计入“差旅费”可以计入“会议费”,可以计入“职工教育经费”。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十九

地税铁军是指地方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在税收大数据时代下,他们兢兢业业地从事税收管理,用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名地税铁军,我深刻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第二段:经验总结

在税收管理工作中,我对于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了总结。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学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在接待纳税人时,我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我总是能够冷静分析,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段:成果回顾

在地税铁军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还要全力协助相关部门加强税收监管。在这方面,我和我的团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发掘互联网数据、掌握财务报表等手段,我们成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税收管控模式,并定期对于税收入库情况进行核对,发现并立即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税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第四段:体会和感想

地税铁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铁军”一词所表达的坚不可摧、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准确把握税收制度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运用税收法律法规规范化纳税行为,营造良好的税收生态,使之成为一项有益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第五段:展望未来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地税铁军的工作更加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争做税收新时代的先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地税铁军将拥有更多的智能化手段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税收管理工作,实现税收政策的精准实施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二十

1.1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中央财政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央政府面临前所未有“弱中央”的状态。中央的收入远小于地方收入但支出却高于地方支出。中央财力的薄弱使那些需要国家财政投入的国防、基础研究和各方面必须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当时,分管银行的朱镕基副总理就说:中央财政再这样下去“到不了2000年就会垮台,这不是危言耸听”。于是,突破重重阻力,我国于1994年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

1.2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好处。

7、9。

8、99年,全国财政收入每年增加将近1000个亿。从分税制实施至今,17年来,中央财政从4349亿元增长到83080亿元,2010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8%,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障。

1.3目前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分税制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性的分税制,即税收管理权限交叉,设置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一种分税制制度,这导致分税制实施到现在,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由于税收立法权的高度集中,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地方政府责任的不断放大,地方税收收入很难与地方政府的事权相适应,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催生了近些年“土地财政”的现象。地方政府没有钱怎么办,只好把土地使用权卖给开发商。房地产行业简直就是拉动内需、拉动产业链、拉动gdp的强力药方。也是暴力拆迁、房价屡控不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2.1对我国税收的好处。

国地税合并后,不仅能增加我国的税收,将我国的税收更合理的分配利用,也便于加强对我国税收的管理。

1、就算将国地税合并,以现在分配给中央财政的税收,仍可以维持国家的运转。

2、由于国地税合并后更利于税收统计,国家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由中央银行直接划账的方式实行分税制,国家心中有数,就能更好的利用我国的税收,也可以将更多的税收比重分配给地方,来缓解地方财政不足的状态。当然,鉴于我国目前税收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税收信息化也是一个在国地税合并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国地税合并后,各个税种可以统一征收,更便于税种的管理与改革。从。

目前的情况来看,拿企业所得税来举例,有的纳税人由国税局征收,有的纳税人由地税征收,由于政策理解等各方面原因,往往造成同一税收事项由国地税分别处理的结果不一致。

2.2解决国税与地税两个体系设置带来的问题。

1、冗官。拿我的家乡沈阳市为例。在沈阳,设有国税在辽宁省的分局——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同时还有沈阳市地税局和下设各区的分局,整个税务体系十分庞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冗官”现象。辽宁省税务局局长就有两个,一个国税的一个地税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又很微妙,关键时刻互相扯皮,客观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的税务人员总数为748218人,其中国税人数为395522,地税人数为352696(来自《中国税务年鉴》),人员的重复由此可见一斑。人员过多就无法避免的造成素质的良莠不齐及分布不均等问题,又影响了我国税收的发展。

2、征税成本极高。数据显示,美国1992年税收征收成本65亿美元,占税收收入总额11207亿美元的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为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而在我国,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1994年税制改革和税务机构分设后,1996年的征收成本率约为4.73%。据相关专家估算,到上世纪末,中国的税收成本率约为5%~8%。其中东部及沿海地区较低,为4%~5%,西部欠发达地区较高,为10%左右,中部地区大致为7%~8%。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的税收成本之高,其中有经济总量、纳税人经济规模等因素,但国地税两套机构也是税收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为同一纳税人因国地税同时管理造成了诸多重复劳动,诸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纳税检查等,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同时两套机构的重复设立,在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人员等方面均有重复设置。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征税成本极高。

3、行政效率低下。由于目前国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特别是对于税务检查,对于流转税和所得税分属于国地税管理的纳税人,单一的国税或地税的检查很难保证检查结论的真实准确,影响了行政效率,也极易形成管理上的空白。

4、给纳税人带来的不便。两个税收系统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对于大多数纳税人而言,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事项都需分别到国地税办理,也分别接受来自国地税各级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加之国地税管理方式上的差异等因素,给纳税人纳税造成极大不便。如果企业纳税人聘请专业的税收人员来处理税收事务,将会增加企业成本,也是不切实际的。

5、两套系统员工待遇的差异。国税与地税两套系统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均有差别,不同地方的税务员心里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地税合并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也许现在国地税合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国地税合并不失为解决我国目前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不均,降低我国税收成本,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作为一名地税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我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更是要为国家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我不断地感悟和总结经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验和心得。

第二段:工作中的体会

在我的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地税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高效的办税环境。所以,我会积极与税务部门的其他同志交流思想,学习业务,增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协助企业和个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益。通过这样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第三段:思考和感悟

在我的工作中,我还深刻理解到了一条真理,即习惯决定成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不断深化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段:工作的收获

在我的工作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获得了许多实际的收获。通过努力工作,我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范围,拓宽了人脉圈子,增强了业务能力和技能。我还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纳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为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段:总结

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我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拼搏奋斗,不断收获切实的成果,同时也为纳税人和国家的税收征管事业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地税干部是国家税务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税收征收、管理和服务的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深化和税务工作的持续推进,地税干部的工作任务也愈加繁重。作为一名地税干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工作中的点滴与收获,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和成长

作为地税干部,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必修课。我始终坚信,知识是永不过时的。在税务工作中,我时刻保持着对法规、政策的关注和研究,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我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我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段:沟通和协作

作为地税干部,我们的工作往往需要与客户、部门、同事等多方面有关。因此,沟通和协作能力也成为了我们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我看来,沟通和协作不仅要看表面,更要关注内在。只有真正地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在协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为团队目标努力奋斗。

第四段:责任和担当

地税干部的职责既是守法征税,又是维保社会公平正义。在工作中,我们的每一个决策和操作都事关税收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大局。因此,责任和担当也成为了我们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我始终保持着敬业态度,定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我也会对每一件涉及到客户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认真对待,严格掌控风险,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地税干部,我始终心存感激,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这份工作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使命,我愿意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份使命。鸟在难飞的时候奋力拍翅膀,才能尽情地展翅翱翔。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沟通和协作,承担责任和担当,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奋斗,为税收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地税合并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1978年,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第一步利改税,即国有企业改上缴利润为缴纳所得税;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工商统一税改为工商税和产品税、所得税,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1986年开征个人所得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根据不同行业和税种,将产品税改为增值税,将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邮政电讯等服务行业所经营项目纳入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在这种条件下将过去的税务局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国税和地税是1994年7月1日正式分开的。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各税种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的一个税种计征时出现错误,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税种计算的正确性。国、地税机构分设以后,国税人员不很清楚地税业务,地税人员也不很清楚国税业务,所以,在各自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经常出现“越位”或“不到位”的情况。

中国现行税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为地将其分开由两个税务机构分别征收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以后,国、地税机构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机构合并,税务机关可以遵循公正、公平原则,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更有利于税收征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央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中央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将有所增强。国、地税机构合并,不会影响中央的税收收入,中央始终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讨论多年的增值税扩围改革,终于以试点的方式取得进展。增值税扩围试点将首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进行.之所以首先在上海试点是因为上海财税系统机构设置上的优势。上海作为财政特区,国税、地税和财政系统是一套班子,不存在征管权限分配等机构改革问题。而上海的试点经验如果在全国推广,国地税合并很可能是以后机构改革的方向。试点政策出台前,地方政府担心的因中央和地方分成因素造成的减收因素也得以解决,按照规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上海市是中国目前惟一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城市。

上海没有实行分税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税务机构的精简效率。现实的情况是,上海在税种方面划分向来清楚,在全国一直是一个良好的典型。而上海每年上缴中央的税收一直名列全国榜首。分税制在上海显得没有必要。

事实上,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案设定解决,更深层的体制问题则不是那么好解决。记者也曾从国税总局人士处了解到,有关增值税扩围,不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一开始就是既定的原则。

体制的问题则没有这么容易解决,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是共享税和营业税,由国税和地税分别征收,改革后如果营业税全部取消,显示增值税扩围,则地税系统将失去最大税种的征管权限。

对此,甚至有地税系统人士认为,如此一来将失去地税系统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增值税扩围改革除了涉及央、地税收分成,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机构改革问题。增值税扩围后,机构如何设置、征管权限如何分配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则是,即便增值税扩围改革在上海取得进展,其它地区也很难推广上海的经验。于是,机构改革成为增值税扩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前述知情人士则表示,据他了解,机构改革、国地税合并应该已经是既定的改革目标。以后税务部门将更侧重于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

了必要。

从近几年来看,中央财政压力开始日益吃紧。一些税收政策开始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比如说,证券印花税最初中央和地方是五五分成,但2002年97%必须归中央财政。2003年98%归中央;关于企业所得税中央也开始要求以2001年为基数,2002年实施增量共享。

显然,地税的份额正在一步步地被国税所侵蚀。中国人民大学的钱晟教授认为,税制是否进行新一轮变革,关键是看能不能满足提供公共项目的需要。“下一轮如果进行改革,它的尺度就是应该尽可能减少摩擦成本,并最大吸收第一轮改革的优势。但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建立便于操作的税收分成体系。

机构分设前,中央税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管理权在国税系统,其他纯地方税税种由地税系统管理,另有一些是按照行业和经济类型划分征管权。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财力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导致中央分成范围的不断扩大、分成比例的不断提高。如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由原来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先后调整为80∶20,88∶12,93∶7,94∶6,直到现在的中央97%,地方3%;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又将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改为共享税,增量部分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2003年1月1日起又调整为分成,所得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对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划归了国税系统管理,并且成为纯中央收入。

(二)分设十一年,地方税种立法毫无进展,为两套机构合并预留了空间。

(三)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依法治税”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上海模式证明了合并的合理性(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1700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