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作为一种指导性文档,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果你对教案的编写还有一些疑问,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三峡教案教案篇一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
实物投影和课件。
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
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高大壮观。
西陵峡:急流险滩。
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
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
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
齐读第九自然段。
6、课件欣赏:判断图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
三、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
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枪。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三峡教案教案篇二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三峡教案教案篇三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1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
三峡教案教案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
2.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
1.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一)动态的山水画:
1.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动形象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
2.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传说美。
2.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三)高大雄伟的大坝:
1.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
(1)谢洪防涝;
(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
2.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生:动态的山水画、内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伟的大坝);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情感历程——(生:从企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说说自己学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
四、布置课堂作业。
三峡教案教案篇五
《三峡》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第六单元的文言诗文的继续。
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是一篇古代状物写景的优秀散文。
从文章结构看,如果按景物分,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如果按季节分,作者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作者将四季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
2、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三峡的美丽景色,积累文言词语。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体会语言的优美、生动、简练。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1、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宗旨,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诗词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讨论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点拔导学”的教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种教法的交错使用,灵活搭配,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与参与学习,从而达到了教学最优化和课堂最高效率。
2、新课标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两次集中自学时间:第一次是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定向阅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这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整个教学程序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循序渐进,阶梯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学法指导上,重在读的训练。全课以读串起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用朗读拉开学习的帷幕,用朗读来理解内容,用朗读来品味词句、感情、特色。不仅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提高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新建的三峡工程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读。
2、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①通过展现三峡美景和雄伟的三峡工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调动学生情感。
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把握结构美。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各段内容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情况?各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
①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看风景和听录音,创设与课文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这篇较难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认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②学生已有了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基础,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③领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结构特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推敲字词,体会语言美。
1、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①再读课文,想想:《三峡》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观的?
明确: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上涨,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还用对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怪柏悬泉,还以“素”“绿”“清”“影”等表现色彩的美;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等表现悲凉情感的文字。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教师组织点拔、引导。
①以上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索其艺术特色,对文中难懂的字词进行推敲。这些过程既是阅读积累文言词语,也是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在新课标中,教师只是个解难释疑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阅读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这个程序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美读,感受情感美。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四个自然段的语调、语速情感的变化。(第二自然段速度要快,突出水流湍急;第四自然段则是悲凉的情调;其余是欣赏性的读。)。
2、配乐朗诵。
3、把自己当作郦道元,感受他面对三峡时的情怀,在音乐中自由背诵全诗。
①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的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想读、乐读,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的共鸣。
三、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1、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春、夏、秋、冬中风格迥异的三峡四季风光。
2、各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
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三峡四季的景观,既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刘大杰的《巴东三峡》相对照,体会记叙文与游记的区别。
①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②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课外延伸。
三峡教案教案篇六
知、了解三峡独特的峡谷风光,能抓住体现三峡特点的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能、根据学生对三峡景色特点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抓住三峡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独特景色,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续写文章,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将课文部分内容转换成导游词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录音机、录像。
(一)、激情导入:
(学生举手解答,教师配乐导入)
(二)、抓特征,悟情感。
1、瞿塘峡:随着油轮缓缓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三峡第一站(瞿塘峡)
a、[幻灯出示]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瞿塘峡有什么特点?有感情的读出能体现瞿塘峡特点的语句。
(学生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
b、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板书特点]
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瞿塘峡雄伟壮观的特点吗?(生试读)
你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指名读、比读、配乐读)
c、这么壮观的瞿塘峡你想看得更仔细些吗?[配乐朗读,录像欣赏]
a、[幻灯出示]默读课文3—5自然段,巫峡的那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
b、学生汇报:[板书特点]
师: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大家的视线,你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转换成导游词来向大家介绍巫峡吗?(小组内交流准备)
c、导游汇报:[学生配录像导游解说]
3、西陵峡:听了你们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三峡旅游。
a傍晚时分,第三站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西陵峡)。
师:我也按奈不住愉悦的心情,想与大家一起感受西陵峡的美,可以吗?(师引读,生齐读)
b、我们发现西陵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手解疑)
4、:不仅你被深深陶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陶醉了,我们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老舍先生在文章末尾那发自内心感慨的话语(齐诵最后一句)。
(三)扩思维,展想象。
续写练习:a、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三峡,在你的行囊中装满了什么?(学生感悟解疑)
b、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孩子!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答吗?文章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能将你游览后的感受续写在文章的结尾吗?(学生举手解答、续写、学生汇报并点评)。
(四):
(五)作业:将你对长江三峡的深切感受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三峡教案教案篇七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奇险。
夏湍急。
三峡--(美)。
(水)--春、冬清幽。
秋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教案篇八
1、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极其低矮的丘陵,对山脉、高原和海拔高差,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词语,分析表现技法,把握好景物特点,进而整体领略到景物的诗意美。
3、学生可能会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对“四美”的感受不深刻。这时要适当使用配乐朗读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弥补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学生可能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离破碎,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有效整合阅读感受。这时要注意发挥集体阅读的优势,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在师生切磋中,形成班级共同的体验成果。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具体方法:。
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读和品读。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来读去,就能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了。
1、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
3、自由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4、语文常识填空。
郦道元是(时期)家,他撰写了《xxxxxxx》,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和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齐读课文,圈词,分别概括四段主要内容。
助读问题:。
1、第一段以什么景物为主?--山。
2、第二段以什么景物为主?--水。
3、第三段是哪两个季节的景色?--春冬之时。
4、第四段是哪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色?--晴初霜旦。
活动情境设计:。
下面,我们变换一下角色,让我们化身为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吧。
请大家注意:我们虽然不是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的《童趣》吧?一种平常的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神奇,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三峡美、吟诵三峡美、拍摄三峡美、谱写三峡美。一定要结合课文的语句,用“心”感受哦。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描绘第一段的三峡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一段。
(选择“长卷”:引导学生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结: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选择“小品”:引导学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学生不选“小品”,老师来选,请学生用语言描绘这种情景。可以提问:是不是应该重点描绘阳光灿烂或皓月当空呢?应该重点突出什么景物?然后点拨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三峡的“山高峡窄”)。
总结: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观勾勒,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出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雄壮美。仿佛一幅雄伟壮丽的长卷。
下面,让我们当一回小诗人,吟诵第二段的三峡美。
诗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们的感情真的就像长江大河一样,自由奔放的。比如,后世的唐代有位诗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峡的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二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问:“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印证了第二段的哪些语句?
明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提问:这句话是不是说:要急速传达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划得快呢?
明确:不是,是写江水流速急。这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齐读第二段。
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摄像师,拍摄第三段的三峡美。
先介绍一下拍摄的术语:“推拉摇移”,也就是镜头推近、镜头拉远、镜头摇上、镜头摇下、镜头平移。
大家读镜头里看到的景色,老师来操作摄像机。
镜头推近,然后镜头摇下,看到什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啊。
镜头摇上,看到什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镜头摇下,看到什么?“飞漱其间”。“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镜头摇上,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总结:“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你看,春冬季的三峡就不像前面那样雄壮奔放了,而是“清荣峻茂”,呈现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齐读第三段。
最后,让我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谱写第四段的三峡美。
来听听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峡里传来什么声音吧!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为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乐,你想采用怎样风格的音乐?(rop肯定不行,)结合课文的情境描写,谈谈你配乐的理由。
(学生自由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谈理由。)。
齐读第四段。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态的“诗意美”,选文共描写四组景物群落,对应编者分的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为,全景式展现三峡的“雄壮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为主,展现三峡的“奔放美”;第三段侧重描写春冬季节特征,展现三峡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写三峡特定天气状况“晴初霜旦”,展现三峡的“凄婉美”。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么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不也像三峡那样美吗?不也像三峡美得多姿多彩吗?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郦道元那颗隐藏着中国山水文化奥秘的“好奇”的心灵。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并且神游其中,乐以忘忧。
美丽的景色,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向郦道元学习的。
三峡教案教案篇九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作者游览三峡经历的游记。
全文以游览的时空为序,从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闻名世界,写到船进三峡,亲眼看到三峡神奇的自然美,再写巫山十二峰美丽的传说,转而对葛洲坝工程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迷人山川的无比热爱。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真切的情感。文章用词准确,文句形象、生动、贴切。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江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着游客。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作者乘游船游览三峡的情景。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作者感叹三峡自然美,更赞叹人间奇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感受三峡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可你知道长江上壮丽而神奇的三峡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三峡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峡游》在读中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开展丰富的想象,一同随作者游览三峡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互动交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4.作者同你们的感受相同,浏览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
5.初步指导感情朗读句子: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过渡: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三、布置课堂练习。
1.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
2.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
1.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一)动态的山水画:
1.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动形象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
2.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传说美。
2.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三)高大雄伟的大坝:
1.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
(1)谢洪防涝;
(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
2.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生:动态的山水画、内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伟的大坝);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情感历程――(生:从企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说说自己学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
四、布置课堂作业。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一
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了解游记的写法。
一课时
第一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归纳:船从宜昌上驶,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三、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巩固
朗读课文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具体描述三峡: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无味,即景诗轻松、崆岭峡牛肝马肺峡: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
总结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二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三
:开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峡山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第一课时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曦月( ) 沿溯( ) 重岩叠嶂( )
绝巘( ) 怪柏( ) 略无阙处( )
飞漱( ) 属引( ) 乘奔御风( )
二、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请将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课文注释中的除外)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四、请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客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横线上,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
五、请将本文中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欣赏它的原因。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五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六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体味文章意境。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及同学间的相互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品析关键字句,增强文言语感,背诵课文。
3、感悟三峡之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把握三峡山水的特点,通过品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感悟三峡之美。
教具:电脑多媒体、flash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课件:呈现静止的水墨画《三峡林茂图》,同时出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上课铃响后,停止放歌。保持《三峡林茂图》的画面不变。)
生:壶口瀑布
生:(大声齐答)三峡
师:既然老师来自三峡,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来一次三峡之旅吧。我先为大家简介三峡:(播放课件:出示三峡地理位置示意图,首先显示白帝城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白帝城处;接着显示宜昌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宜昌处。最后用绿色的圆点模拟水流从白帝城流向宜昌,明确长江三峡的起止点。)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其间约两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解说同时播放课件:播放三峡影片,内容为:三峡总貌、夔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夕照。影片最后停留在长江夕照的画面上。)万里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冲破巍巍夔门,截断巫山云雨,拨开西陵叠嶂,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前往旅游观光。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国的一个地方旅游,应该选择哪里时,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三峡”。可见三峡风光的确魅力无穷。为了完成三峡之旅,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o(出课件:显示郦道元头像和《水经注》影印图,停3秒,转换为三峡背景图片,出课题:“三峡”,作者:“郦道元”。)我们游览的方式也比较特殊,郦道元是以文导游,他写了一篇名为《三峡》的文章,我们就是在品读这篇出自《水经注》的《三峡》中神游三峡。
师:首先来听听文章的内容,请听准字音,注意圈点勾画。(播放课件:背景不变,播放课文朗读。)
(生边听边看书,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师: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请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最好能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阅读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同时在书上对存在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与个别学生就字词理解等进行交流。)
师:我们说学贵有疑,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有很多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大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生1:我想问大家第三段中“回清倒影,绝……”字后面的那个字怎么读?
生2:应该读“yan”。
生3:极高的山峰。
师:对。还有谁有问题要提?
生4: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这个“或”字该怎么理解?
生5:我认为是“有的”的意思。从上下文来看,我想这句话是说“有的时候皇帝有紧急的命令要传达”。
生6:第三段中有句说“悬泉飞瀑”,我想问泉怎么能“悬”?
生7:我认为这个“悬”字写出了瀑布的情态。给人的感觉很壮观。
师:哦,山上的水出动是泉,悬空是瀑,洒落是雨,非常壮观美丽。这个“悬”字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生点头)
师:我想先问你,你是怎么知道第四段是写秋天的?
生8:我是从“霜”字看出来的。
师:哦,霜是秋天独有的特征。现在有谁能回答她的问题?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看采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因为这位同学问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而且涉及到对文章含义的理解。她思考问题很深人。我们一下子答不出没有关系,等到对课文深入理解后再看看能不能解答。
生9:课文的二、三、四段都是写水,怎么分了三段?
生10:是按不同季节写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不同的特点。
师:分了哪些季节?
生10:夏季、春冬和秋天。
师:二、三段写水很明显,第四段中你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是写水?
生11:“林寒涧肃”的“涧”字可以看出来。
师:看来大家很会抓关键字词,很好。
生12:课文开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怎么第二段中又说“其间千二百里”?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这位同学看书很仔细。大家想想我为大家简介三峡时,说到三峡的起止点是哪里?
生12:白帝城和南津关。
师:对,文中提到的江陵已经到了宜昌南津关的下游,超出了三峡的范围,路程自然变长了。
(生若有所悟。无人继续举手提问。)
师: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师:由郦道元的解说来看,三峡的神奇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
生齐:山和水
生齐:第一段
(生13朗读第一段)
生13:三峡的山连绵不断而且非常高大。
师: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
生齐:延长
师:对,来,试一试。(师带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学生不由得跟读起来。)那山的高峻呢?声音应该……(高扬的手势)
生齐:高上去。
师:对。(师范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生亦跟读。)我们一齐来把第一段读一遍,我希望既要读出山的特点,又要全身心投入,读得有滋有味。
(生齐读第一段)
师:我发现刚才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跟着我的手势不由自主地摇晃身体,这很好。古人读书就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读出情味。我们已经读出了山的特点。这就是三峡的山,连绵高峻。那水又如何呢?同学们在前面已经说了,郦道元分不同的季节为我们介绍了三峡的水。现在请大家分为三人一组,每人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读得摇头晃脑。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开始。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众生举手)
师:(指名)准备读哪段?
生14:我准备读夏天的水。(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生读完后)你想读出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生14:很急。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还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齐答)快。
生:(齐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就是夏天的水,一日千里,气势非凡。请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气势之美吧。
(男生齐读第二段)
师:你准备读哪段?
生15:春冬这段。
师:你想读出这个季节什么样的美?
生15:我觉得春冬时候的水很清澈,而且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让人觉得清幽秀丽。
师:好,来试试。 ·
(生15读第三段)
师:你为什么能从第三段的内容中感受到这种美?
生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春冬的水不仅急而且很清。而且我觉得瀑布写得很美。
生15:柔美
师:对,这样才能读出良多趣味。现在请女同学试试。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秋天的三峡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齐:哀。
师:谁来读?
(生读第四段) 。
生16:因为秋天的三峡“林寒涧肃”,让人觉得很------
生:(齐答)低沉些。
师:对。好,我想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这段。
(师与一学习小组同读第四段)
师:刚才我们是分段理解了这篇解说词,看到大家品读得很有兴致,老师不禁跃跃欲试。我想代替郦道元来个现场导游,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老师的解说中游三峡,赏三峡。(播放课件:三峡的影片,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符。在影片播放中,下方显示相应文段,配古筝曲。)
(师配影片朗读课文,生赏景,有的小声跟读。)
师:三峡美吗?
生:美。
师:那就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来解说她吧。
(播放课件:三峡影片、文段、古筝曲重放。)
(师生配影片同读课文)
生1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生1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师提示: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记忆力真不错,这么长一段都背下来了。
生19: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2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生21:我想是因为他想向我们介绍三峡风景不同的特点。 写了美景还想给我们写写不同情感的景色。
生22:想。(极个别同学说“不想”)
生:(齐答)三峡工程。
师:请看老师带来的几张照片,欣赏一下新三峡的风光。
(播放课件:依次显示古三峡的山,新三峡的山,古三峡的水,新 三峡的水的图片)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古今三峡有何不同。先看看山。 有什么差别?(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山的图片)
生23:古三峡的山高峻,而且两岸的山隔得很近。一线天。新三峡的山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险峻了。
师:那我们再来对比水看看。(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水的图片)
生24:古三峡的水湍急而且混浊,新三峡的水看起来很平[缓,而且水很清。
[ 师:看了同样美不胜收的新三峡,我有了想为它解说的念
你们能为新三峡的山、水也写上几句吗?不必像老师一样追求句式整齐,文言亦可,白话亦可,写出你具有个性的解说词。
(生在草稿纸上写,师巡查,个别指导。)
- 生25:荡漾的碧波,描绘着“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美;摇曳的桃花,勾勒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惬意。阵阵微风,层层细浪,真是船行两岸阔,人在画中游。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优美流畅,而且还灵活引用了古诗词,很好。
生26:宁静的江水如同蓝色的水晶,绵延的山峦是坚硬的脊梁。峡峰之间云彩缭绕,山穿云,云套山,神奇秀丽。
师:语言简洁又能突出山水的特点,美。
生27:以往那一泻千里,气势逼人的滚滚长江,如今变得温柔了许多。她缓缓流淌,低声吟唱。在回转宁静处像一块无暇的碧玉。两岸连山,被翠柏绿草所覆盖,还有那红艳的桃花向远到的客人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似乎在欢迎大家到三峡旅游。
师:这位同学的解说词虽然很平实,但是明白晓畅,同样具有吸引力。大家的解说都很精彩,今天我们了解了三峡,希望你们以后也同样关注三峡,同时非常欢迎大家能来三峡做客。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登录以下网站。(播放课件:以三峡大坝图片为背景)
(结束)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八
《三峡》是山水游记的杰作,郦道元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编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要求“背诵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适合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四学段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背诵”其中的优秀者。结合初二学生的文言基础,可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二.在熟读中理清思路,紧紧扣住课文内容,体会写景的妙处,摸索写景的方法;
第三.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多读,熟读以至背诵。因此,宜把“通过朗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绘,画面感强,动人心魄,因此“领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做一点简要的分析”宜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课文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安排的意图,学生可能产生疑问,作为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读”,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自由读等方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课文中比较艰深的字句。
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可采用发现法,不求学生分析探究得面面俱到,只求在引导之下,学生能对写景的方法有所发现,对层次的安排意图有所领悟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在学法上,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养成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等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的习惯。学习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
第一步:认读感知
首先要求学生畅读课文五分钟。可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语速、语调可加以变化。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增强语感。读要读得正确、通顺、流畅。基本要求是读音准确,不读破句;较高要求是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合宜。
学生熟读后采用自读自译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译。就文章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质疑,并尽量请学生说出译文,老师评讲。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步:品读探究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题,要求学生先根据思考题自己品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做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所得。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课文,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下六个问题根据各人学力求得解决:
(一)课文先总写三峡地貌特点,再分写三峡四季景色。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描写对象的主体。(思考要点:“峡”者,两山夹着的水道也。文章描绘的景物自然以“山”、“水”为主体,理解、读背这篇课文,自然也以“山”、“水”为线。)
(二)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用“从……我们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的句式做一点简要的分析。(思考要点: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三峡的“山”夹江对峙、绵延不绝;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三峡的“山”高峻挺拔、雄伟壮丽;从“绝谳多生怪柏”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秀丽幽雅、郁郁葱葱……)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山”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山?(思考要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三峡的“山”高耸陡峭,两岸的山离得很近。)
(三)用分析三峡的“山”的方法,学生自己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思考要点: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水情险恶;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峡的“水”清澈妩媚,摇曳多姿;从“悬泉瀑布,飞溯其间”可以看出飞流直下的“水”给夹江对峙的山崖增添了生机……)
文章除了直接描写“水”的语句,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到了三峡的水?(思考要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水流疾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也从侧面写出三峡的“水”流速之快。)
(四)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思考要点: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五)课文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四季,却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先从夏季写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写,这样安排合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思考要点:夏季三峡中江水上涨,水急浪险,最能体现三峡风光的特点,所以放在前面写。冬春两季相连,冬末紧承春初,长江一带冬春季节景色相近,合写符合情理,也节省笔墨。)
(六)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一起跳动。说说我们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思考要点:“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实在是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第三步:拓展应用
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培养迁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的迁移,巩固所学。
阅读思路如下:
1.把握课文描写的对象;
2.分析课文写景的方法;
3.体会景物中寄予的心情。
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收集课外古代诗文中描写山与水的佳句;
3.以“我喜欢三峡的 季”写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100字左右。
三峡教案教案篇十九
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提出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本的单元说明中寻找
1、觅游踪
2、赏游景
3、悟游情
(三)、默读课文 觅游踪
? 1、划出自然段。
?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 3、“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 4、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
? 5、在板书上补充完整“三峡略图“
(四)、细读课文 赏游景
听听我来说西陵
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
2、议一议这部分中引用谚语、诗歌的作用
七嘴八舌议巫峡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
屏气凝神看瞿塘
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
(五)、浏览课文 悟游情
1、“赞叹”“恐怖”出现在哪个段落?
2、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六)、小结:
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们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汹涌澎湃,我们的心情也汹涌澎湃。跟随刘大杰先生的游踪,赏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赞叹,在心中不断升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七)、通过视频欣赏三峡美景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 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 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 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 ,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 终成三足之势 ,这些人物都 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63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