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供配电技术论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1:29:18
最优供配电技术论文(模板13篇)
时间:2023-11-02 11:29:18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锻炼思维的好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用一颗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过去的经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行的攻略和建议,快来看看吧。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一

对于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而言,相对较为复杂,要有效开展安装工作,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所以,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应从选择进站线路、预埋线路之前的准备工作而着手,能够为配电系统安装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1.1合理选择进站线路。

线路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选择进站线路,才能为配电系统安装工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配电系统相对较为复杂,如各变电站安装与实验、线路敷设等环节,其安装操作直接影响配电系统的整体安装质量。在小区规划中,相关人员必须对进站线路加以合理选择,才能规避交叉供电,确保供电脉络的整齐性。在线路架设过程中,应以2条线路为主,其中1条线路为备用线路,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时,该线路则发挥供电功能,确保小区用户的正常供电。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针对进站线路架设而合理预设方案,为操作人员提供重要依据。

1.2线路预埋准备工作的施工技术。

线路预埋准备工作之前,相关人员有必要施以合理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在预埋基础槽钢之前,可以将10#槽钢进行固定,并根据实际尺寸和固定点在槽钢上进行预留孔的钻孔操作,为螺栓固定创造条件。然而,在选用槽钢之前,安装人员应进行必要除锈操作,并利用油漆进行涂刷,避免出现锈蚀问题,降低槽钢的使用手民。其次,接地预埋工作之前,可以利用40×4镀锌扁钢为接地母线,并将预埋部分进行有效的跨接和固定工作,进行必要的电阻绝缘测试,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最后,在低压配电房的二次灌浆工作完成之后,应进行必要的地面粉刷工作,与此同时,监理部门人员必须对现场进行有效的验收工作,确保地面平整,以及为设备安装创造有利条件。

2.1配电柜安装技术。

配电柜设备安装主要分为设备开箱检查和设备安装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设备开箱检查主要是指,运用叉车将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严格按照相关的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的要求,组织业主、监理和厂家进行开箱,外观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外形尺寸、外观变形和掉漆等现象,需要对配电柜内部的仪表和部件进行合理检查,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说明书的要求,来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第二,在进行设备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设备进行防线定位,运用墨线在基础表面上进行设备纵横中心线的弹出,并且在设备两端需要分别用线坠吊垂线,确保表面的纵横中心线能够相交。并用水平尺对设备的轴向水平进行测量,结合测量的结果,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其次,需要确保低压柜安装的合理性,需要按照相关图纸上的要求,对逐台柜进行找平处理,在基础钢槽上运用镀锌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对柜内和顶上母线进行配置,在配电柜设备安装之前,制造厂家已经将硬母线和部件配齐,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安装的要求,对母线和部件进行安装。

2.2线路敷设安装技术。

对于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工作而言,线路敷设是尤为重要的安装技术,而电力企业人员应有效把握线路敷设安装技术要点,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为增强配电系统安装质量奠定安全性保障。对此,技术人员应注重从以下三方面而开展安装工作:

在桥架安装工作中,主要利用龙门吊杆设备而进行吊装工作。如果600宽桥架,则利用l40×40×4的镀锌角铁为横担,如若600以上的宽桥架,则利用l50×50×5镀锌角铁为横担,通过并排桥架方式进行吊装,能够满足安装工序的美观要求。在桥架安装中,操作人员应将桥架连接板进行有效的螺栓固定,并做好防腐蚀措施。

在低压电缆敷设过程中,应注重突出电缆敷设的美观,并对低压电缆绝缘性能进行有效测试,使之保持规范性,有利于确保低压电缆敷设工作有序进行。

在封闭式或插接式母线槽的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确保材料设备由统一的厂家进行提供,以确保材料质量。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设计,并开展安装和检验工作,对母线各段进行清晰的标识。

由于配电系统安装工作相对较为复杂,其流程众多,因而在安装工作中可能存在疏忽问题,降低安装工作有效性,为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带来阻碍影响。对此,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加强对配电系统安装而开展检验工作,确保配电系统安装的有效性,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性保障。例如:在小区内的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中,可以采用放射型供电方式,所以通常选择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检验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对导线截面加以有效的技术校验。小区内部供电线路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荷输送距离与经济电流密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线路发热程度等技术手段而检验,能够对线路最大负荷量、使用时间等方面加以明确。其次,对于住宅照明区域的线路进行有效检验,主要通过允许电压损失而开展导线截面的校验工作,能够明确负荷电流,规避不良影响。最后,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电压、导线材料等条件而选择有效的技术校验手段,确保检验工作有效开展,提高配电系统安装质量。

4结语。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对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进行有效安装,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配电系统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给人们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电能。然而,在配电系统安装工作进行中,相关人员应注重施以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以确保配电系统安装质量。对此,相关人员应做好配电系统安装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而开展安装工作,以及对安装质量加以检验,促进低压配电房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于刚.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9):84.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二

城市中的园林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分为私家花园、公园、企业机关或居住小区附属园林等几种。其中大多数城市以公园为园林生态的主体构成,而私家花园和居住小区附属园林则占据了较小的一部分比值。每一类的园林中都有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措施,将园林生态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完全解决才可以使得园林发挥其生态以及景观效果,通过园林工程施工的方法达到既能保护城市的生态,也能够构成优美景观,有供人休闲娱乐的作用。

在生态保护的理念下,园林施工的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工程是城市的施工建设阶段往往会出现种种问题,在园林工程施工环节是关系到整体园林能否确保生态保护的关键,因此,应将园林工程建设作为核心管理环节,首先,在确保园林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应从工程的施工细节入手,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场地平整与土壤处理,积极联系土建方与其达成共识,进而合理避免误工返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依据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状况,总结合理的平整方式与平整次序,以提升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在园林工程施工中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环节,施工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这是由于园林工程中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植物后续的良好生长,因此,应对园林工程土壤质量进行不同理化性质的实验,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层面进行测试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施基肥,培土,消毒等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培育,在园林工程施工环节中各类土壤质量,基肥施入量与翻挖深度,腐熟度均应符合相关园林工程环保标准要求,对于园林工程中苗木的选用应严格的把握质量关,在满足园林工程种植要求标准前提下,遵循植株健壮,苗干圆满通直,规格标准一致,枝条茁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水平高等原则,同时,应确保园林工程中乔木的主干清晰明确,花灌木则应均匀分支,绿篱个体应呈现出上下均匀一致状态,且下部不应出现脱裸现象,球形苗木应根系完整发达,并且有茂密的枝叶,园林工程中种植乔木种类主根应在30cm左右,并且包含较多侧根和须根,在园林工程种植禾木根系部位不应出现劈裂现象,应包含健壮完整的顶芽,不应出现机械性损伤或病虫害,失水现象,应确保各类园林工程苗木具有旺盛生命力,并采用圃地进行苗木栽植,在清理场地环节,应注重将园林工程施工位置清理干净,不应遗留对园林工程中苗木生长有害的各类建筑垃圾,且清理阶段应尽量避免对园林工程中种植地进行大面积的不良踩踏致使苗木损坏,从而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的同时,保护城市园林的生态环境。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分析。

施工队伍的选用。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队伍的选用,园林工程管理的成败受施工队伍专业知识及素质高低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因素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就必须要求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艺术创造力,扎实的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够掌握园林工程建设技术知识促使园林工程生态保护和工程的良好建设,所以,选用园林工程施工队伍时,园林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具备相关的建设技术资质,包括土方工程,绿化裁植,水池,护栏,等工程,并拥有足够数量的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营业执照及其相关的部门认可,另外,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加强对园林工程技术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培养和学习,使园林工程施工人员能够面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应用所具备的园林施工技术和知识,对园林建设的艺术性和美感进行正确的判断,并在生态环境良好维护的前提下,促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并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落后正是园林工程的规模较小造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园林工程施工规模较小,因此大多是随便聘请一些小型的园林工程施工队伍,并不是十分注意园林工程的施工的质量。甚至许多园林工程施工团队的理念中认为私家花园只需要将几株植物挖坑栽下去就可以,在园林施工技术的掌握上严重不足。要解决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从园林工程施工团队入手,提升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提高园林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从业主角度入手,在聘请园林工程施工团队的时候不要图一时的便宜,而使得花园的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多余的损失。

(二)园林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1.在园林绿化工程新工艺中,植物选苗是植物种植的关键,园林绿化施工开始后,经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需要种植的苗采购回来,要求采购人员在选择幼苗方面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施工技术,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和生物学来辩别有虫害的幼苗,结合园林工程的环境,气候,土壤等采购适合的幼苗,还有就是注意在运输途中不能损伤植物的根系,严格避免人为原因损坏幼苗,选择保护好植物的幼苗,可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2.在园林绿化工程新工艺中,要优化处理园林工程中的土壤,由于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植物幼苗的生长,所以首先应该对土壤颗粒,渗透,含水率,肥料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对不合格土质的进行及时处理与优化,根据树苗的大小决定了坑的形状和深度,为以后种植施肥工作做好准备,还要做好植物幼苗病害的防治工作,对幼苗及时进行修剪与保护,严格按园林工程设计图纸上的设计位置进行栽种,最后,及时对树苗修剪,浇水,除虫等工作,确保,在幼苗根部有一定的水浸泡,根据植物的高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固定装置,优化处理园林施工中不合格的土壤,增加的成活率。

园林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在园林工程施工时,要注重控制其施工质量管理,园林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工程施工进行适时的管理与控制是促使园林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园林工程施工隐患的排除及处理,例如,在园林工程新栽乔木的养护过程中,栽种植物需要在新环境经历一段时期才能逐步适应该环境的生长,所以,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及土壤,对灌水,施肥,根部培土,遮阳防晒,喷雾等防护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并确保园林工程乔木根部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填充微酸沙质土壤,土壤肥力适中并适当的进行施肥,才能促使移植乔木成活率的有效提高;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要严格的控制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园林工程施工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只要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期严格控制管理施工技术,注重工程的后期养护,全面保护各类植物,生物生态系统,才能真正为其营造优质,良好的生长空间,在提升生产效益的同时真正优化城市社会环境,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十分重要,必须做好充分的园林工程施工准备,并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管理与控制,注重植被的后期养护,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调整与改善,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促进生产效益的提升,使园林工程建设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燕贞.园林生态保护及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06:139.

[2]丁超,张崇晓,王志刚.园林的生态保护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06:328.

[3]卢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三

[摘要]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工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企业供电的可靠性、连续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对大型工厂电力系统大电缆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供电可靠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厂;供电;中性点方式。

大型企业具有电力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供配电线路以电力电缆为主等特点。大型企业35/6kv配电网,其系统中性点以前主要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这对过去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是适宜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逐渐发展为以电缆线路为主,电缆的长度不断增加,使得电网的接地电容电流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氧化锌避雷器和结构紧凑的进口全封闭组合电器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已不能适应。同时随着bzt技术和短时停电再启动技术的应用,为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内部过电压水平高(可达到3。5~4。0倍相电压),持续时间长,而电缆和一些全封闭组合电气绝缘水平低。某些进口设备绝缘水平低于我国同电压等级设备的绝缘水平。以40。5kv真空断路器为例,进口设备工频交流试验标准是70kv,而我国同电压等级设备工频交流试验标准是95kv。而这些进口设备一旦击穿很难修复,因而不宜带单相接地故障继续运行。

(二)单相接地时,避雷器长时间在工频过电压下运行易发生损坏甚至爆炸。目前,采用提高氧化锌避雷器运行电压的方法来避免爆炸事故发生,但这并不经济,因而这种接地方式不利于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推广应用。

(三)电缆的大量使用,已经不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在这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配电网电压发生突变、变压器高压线圈发生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或弧光接地故障时,都可能在系统中引发过电压。对于空载励磁特性较差的电压互感器,在过电压作用下,因励磁电流的剧增,会导致高压熔断器频繁熔断,甚至造成电压互感器烧毁,如果处理不当,或保护配置不周全,此类异常状况有可扩大为全厂性事故。

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如果消弧线圈调整不当,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在中性点产生较高的谐振过电压,并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当消弧电感感抗和系统对地容抗相近,使补偿度很小时,系统中性点在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相当高的过电压,超过运行电气设备的正常绝缘水平。

(二)准确检测出接地故障线路较困难,目前虽有不少微机型的高灵敏度接地保护装置,但实用情况均不够理想。

(三)虽然现在有自动跟踪、自动调谐的智能型消弧线圈,但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不再调整,若接地检测装置不能检测出故障线路,还必须依靠拉合有关线路查找故障点。对于出线回路数多、母线结线复杂的配电网,查找故障的时间可能很长,在查找过程中会出现过补偿或欠补偿超过允许值的情况,致使这将会使再多次发生弧光复燃,出现过电压,将有可能使相邻敷设的电力电缆被破坏,致使事故范围扩大。

三、大型企业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可行性。

(一)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单相接地过电压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当电阻电流与故障点的电容电流相近或略大于电容电流,可以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幅值,并对继电保护有利。

(二)供电可靠性。

采用电阻接地后,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要立即跳闸,不能保证用户的连续供电。但石化系统的配电网,不是过去的单电源的辐射系统或树形系统,而是双电源供电系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供电可靠性就不再单靠要求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几个小时来保证,而是靠bzt装置和短时停电再启动技术来保证。

bzt装置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石化系统的配电网中几乎百分之百使用,起到了很好效果。同时,在发电厂中广泛应用的.保证工厂用电连续性的“智能型快速切换装置”可以在石化系统的配电网中应用,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企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短时停电再启动技术在系统的配电网中应用广泛,较好地保证了石化装置的安全连续运行。

另外,根据电缆配电网的运行经验,单相接地引发相间短路事故较多。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很容易引发电缆内部相间短路。由于电缆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故障后应尽快切除,不宜长期单相接地运行。所以,从这点出发,也是以采用电阻接地方式为好。

七十年代年末到八十年代中,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四套大型合成氨装置,均采用电阻接地方式。十五期间,我国先后引进和投用了上海赛科、广东惠州特大型乙烯装置,也均采用电阻接地方式。

根据工艺的特点,如果特大型乙烯装置采用电阻接地方式,其供电可靠性能满足要求的话,在炼油装置也应该没有问题。在特大型的炼油企业,采用电阻接地方式,加上bzt和短时停电再启动技术满足了工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永发,工厂供电区高压配电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2期.

[2]齐东梅,因特网和内联网技术在工厂供电方面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8期.

[3]居荣、朱有志,工厂供电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3期.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四

摘要:

随着世界以及我国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焊接已经作为一门基础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并且焊接的水平也逐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焊接工艺方法的不断涌现,专业焊接的设备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焊接以高效、节能、优质及其工艺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特征。文章就焊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焊接发展趋势

焊接是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焊接作为制造业中传统的基础工艺和技术,虽然应用到工业中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短短几十年间,焊接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桥梁、高层建筑、造船以及海洋钻探等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并且为促进工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焊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技术和材料科学的重要专业学科。焊接随着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连接简单的构件以及制造毛坯是最初的焊接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焊接已经成为制造行业中一项不可代替的基础工艺以及生产精确尺寸制成品的生产手段。目前,焊接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第一提高焊接熔敷率,焊条电弧焊中的铁粉焊条、重力焊条、躺焊条等工艺以及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第二减少坡口断面及熔敷金属量,其中窄间隙焊接效果最显著。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型式,所需熔敷金属量会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关键是保证两侧熔透和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如果能够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焊接方法的先进性会得到更高的评价:提高熔敷速度、减少生产周期、提高过程控制水平、减少返修率、减少接头准备时间、避免焊工在有害区域工作、减小焊缝尺寸、减少焊后操作、改进操作系数、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简化设备设置。高效快速优质焊接方法将成为主力军。

2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国外焊接发展速度快,国内焊接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发达国家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率水平,由的19.6%增加到20xx年的70-80%以上,目前焊接与现代制造技术、焊接科学与工程、焊接自动化与焊接机器人不断融合,焊接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推进焊接自动化进程,学习、吸收、借鉴、提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加强现有工艺的学习和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工艺大多数都为手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焊接的自动化率还不到30%,相对而言,焊接生产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水平非常低,但是如果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嫁接改造,往往可以实现一定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气体保护焊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我国在焊接生产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焊接生产线以及柔性制造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焊接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基础,并已渗透到焊接各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焊接过程自动化已成为焊接的生长点之一。焊接过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焊接自动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

3热源的研究和开发

热源是可提供热能以实现基本的焊接过程的能源,热源是运动的。在焊接过程中,热源以点、线、面等的传热方式来传导热能。焊接热源具有如下特点: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快速实现焊接过程、保证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当前,焊接热源已十分丰厚,如电弧焊、化学热、电阻热、高频感应热、摩擦热、电子束、等离子焰、激光束等。焊接热源的研讨与开拓始终在延续,焊接新热源的开发将推动焊接工艺的发展,促进新的焊接方法的产生。每出现一种新热源,就伴随一批新的焊接方法出现。焊接工艺已成功地利用各种热源形成相应的焊接方法。今后的发展将从改善现有热源使它更为有用、便利、经济合用和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热源两方面着手。改善现有热源,提高效率方面,如扩大激光器的能量、有效利用电子束能量、改善焊机性能、提高能量利用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开拓更好、更有用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取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参加激光束等。

4节能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焊接行业也不例外。焊接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的焊接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高效焊接工艺的应用,对提高焊接效率,节约能源消耗意义很大。为了顺应节约环保的要求,手弧焊机以及普通的晶闸管焊机正在逐步被高效节能并能够自动调节参数的智能型的逆变焊接取代,同时为了适应当今淡化操作技能的趋势,焊接的操作也逐渐趋向智能化、简单化。像这样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在焊接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新材料,新技术发展

材料作为21世纪的支柱已显示出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即从黑色金属向有色金属变化;从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变化,从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变化,从多维材料向低维材料变化;从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变化,新材料连接必然要对焊接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材料的出现成为焊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新材料,如耐热合金,钛合金,陶瓷等的连接都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异种材料之间的连接,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已经无法完成,固态连接的优越性日益显现,扩散焊与磨擦焊已成为焊接界的热点,比如金属与陶瓷已经能够进行扩散连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固态连接是21世纪将有重大发展的连接技术。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不断前进,焊接新技术更迅速地投入使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任何一个重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如stt、cmt、coldarc等),无不与焊接工艺相关。这说明逆变焊机产品的技术竞争焦点已经开始从电源技术、控制技术转移到焊接工艺性能方面。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逐渐取代手工电弧焊将成为焊接的主流、逆变焊机、智能机器人、振动焊接、激光复合焊和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lsnd焊接法等,这些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广泛应用于焊接中。

6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想要很好的完成焊接工作,得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焊工个人业务熟悉、工件准备和焊接设备的准备等。因此人们也逐渐重视起了焊接设备(电焊机)的放置车间即准备车间的改造。提高准备车间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当前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如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焊接工艺装备,是提高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将数控技术配以各类焊接机械设备,以提高其柔性化水平;焊接机器人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自动路径规划、自动校正轨迹、自动控制熔深等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化控制:把“粗活”做成“细活、快活”。

焊接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学科最新发展的影响和引导,在新材料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数十种焊接的新工艺,并且使得焊接工艺正从手工焊向自动焊以及智能化过渡。焊接进步的需求是在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这显著地促进了高效材料和设备的开发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开创新局面,高效快速优质焊接方法成为主力军,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传统焊接过程中使用更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焊接新方法和先进材料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焊接的水平,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专家认为,焊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到20xx年仍旧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我们广大焊接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务必树立知难而上的决心。抓住机遇,为我国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洪涛.浅析中国焊接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5).

[2]郭新军.中国焊接的发展趋势[j].才智,20xx(31).

[3]陈字刚.现代焊接的应用与发展[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郑国禹.机器人焊接在薄壁钢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xx年.

[5]史耀武.焊接在现代制造业及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上)[j].钢结构,20xx年05期.

[6]程久欢,陈俐,于有生.焊接热源模型的研究进展[j].焊接,20xx年01期.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现状及研究对策,并主要论述了在实践中采取多途径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方案,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起到指引作用。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

以往的毕业设计时间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而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度过,一部分学生一旦认为岗位适合自己就忙于工作急于表现自己,巩固岗位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则忙于在职场上竞争不断地选择新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也很少有时间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设计,更不用说定期回学校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难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毕业设计只能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走个过场而了事。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要求不高,重在实践。虽说他们在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是在企业实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使是选择了题目,也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很无奈;或者有的学生选择了题目后,到网上摘录,将别人的设计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出现了理论不通、知识混淆、逻辑不顺等问题;或者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元器件选择是否合适、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成为实际电子产品,没有实物得不到证实。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老师的心结

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2],但以往由于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老师大伤脑筋。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毕业设计的科学系、规范性、严肃性,还要应付学生从企业带来的种类繁多的各式各类题目,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于是多数老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因此,很多老师只要可能都不愿意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就成了老师心理上的一结。

二.毕业设计设置思路

(一)毕业设计时间的设置

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第5学期中后段。学生在专业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拟定的若干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所选题目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指导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先制作成实物,再依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相关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既有了理论根基,又有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实物,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整个在校学习环节的总结,是为毕业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因此毕业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汇总[3]。在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以行动导向为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提出和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1.设置岗位能力提高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在企业实际干过对企业比较了解、或以往带队实习过、或将要带队实习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拟订的各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一部分理论设计雏形的基础上,在实习企业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本企业实际出发制作成实物,并依据该实物完成毕业设计。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或“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等,再根据文件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由学校或系里统一安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习的毕业生选择,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合作指导。

2.设置改造与创新新电路、新产品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指导参加过各种类型大学生竞赛的老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依据往年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题目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实际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制作实物或完成实际比赛内容,再根据实物和实际比赛内容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曾参加过各种大学生竞赛的毕业生选择。

这样先设置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爱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具体题目和指导老师,将在毕业设计中不好解决的难题分散开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有方向、有目标,指导老师心里有数、指导到位。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

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我们按照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中段检查、毕业设计的验收和公开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环节随时跟进管理。

第一,要做好充分合理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工作日程,规范毕业设计报告书等材料的撰写格式标准,提出本届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毕业设计答辩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拟订毕业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审核、筛选,进一步确定适合制作实物的毕业设计课题。第二,开设毕业设计课题宣讲报告课,让每位指导老师介绍拟定的课题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实习等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第三,学生选择好课题和指导老师后,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制订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表和任务书,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研、收集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在学生还未顶岗实习前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然后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阶段特别加强组织和检查工作,督促指导老师紧密跟踪学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是否充分、接收的任务是否明确、选题是否合适、学生设计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学生他本人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采用指导老师碰头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反馈毕业设计实际落实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进度的实际情况。最后收集学生制作的实物、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答辩ppt等,验收并进行公开答辩。其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实物产品满分40分;毕业设计报告书满分40分;公开答辩成绩20分。

四.取得的成效

以实物制作优化毕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实物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制作实物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实际产品,要经历各式各样的难题。他们要亲自动手制作,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成功制作具有革新的创新产品必须要对本产品的工作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设计的非常准确,同时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做出来的毕业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用结合,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毕业设计比较,这样设置毕业设计,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达到了心中有数,指导到位,得心应手,可指导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消了心里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积累了素材,因而愿意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打消了对毕业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其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这样真正体现了以教师或工程技术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改造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4]。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由一名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度,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更加紧密的与企业挂钩,更多的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和技能提高方面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拟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题目。二是提高电子产品技术改造的成分,技术革新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是一招就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平日里多积累实用的小电子产品或实际实用的电子产品电路,建立创新改造思路,多在实际生活和企业中积累且提炼成题目。同时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改造、革新的改革新思想。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用电量大增,而设备和管理的改造升级却并未跟上,造成了低压配电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此略作探讨,主要对低压配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低压配电管理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配电低压管理。

0引言。

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高压配电线路(即1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电压)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的,在管理中涉及很多问题,以下一一展开论述: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七

摘要:21世纪,世界上的各类科学技术和专业学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说生物化学学科、免疫学学科等,其中作为代表性研究项目的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现代化设施的更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被大量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促使了社会的长久进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

1分子生物学的概念阐述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基础性学科,将分子作为一种物质来研究生命的相关现象,比如构成细胞的物质,能够发生何种物理和化学变化。

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这种学科代表了人们由探究生命的出现和进化,可以得到生命所表达的重要意义。

2分子生物学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且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和为全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比如将酶催化产生的反应和原因运用到各类化学工业活动中,人工进行酶的模拟并生成新的催化剂,不仅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导新的革命。

除了在化学方面有所益处,对食品安全方面也有巨大意义,它能够更新微生物检测技术,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人的健康。

3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

3.1以电泳为主导技术的dna图谱技术

由于排列顺序不同的dna的片段会在变性剂浓度不同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利用不一样的解链行为,使排列顺序不同的dna的片段会停留在不同位置的凝胶上这一特性,提出了dgge技术来检测核酸序列,在被变性剂染色成功后,会在凝胶的各个位置上出现条带状物体。

这种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相关企业运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抽离或测定,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等。

等人2004年在南非对含益生菌对食物进行了dgge技术检测[6];milicanikolic等人则在南非自制的山羊奶干酪中进行了pcr-dgge检测。

在dgge之后出现的na指纹图谱技术,也叫做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不同于dgge的凝胶中使用尿素和甲酰胺浓度梯度的方法,温度梯度凝胶电泳使用了温度梯度和在引物的5′端增加3050bpgc片段的新技术。

这种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统计出某一区块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品种,还可以检测出其他未知的肠道细菌,虽然zoetendal等人已将这项tgge技术运用在了人粪样微生物的探究分析中,但是针对食品的运用还很少。

4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

通过将随机的引物进行pcr反应,并加重靶细胞dna的比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被称为rapd分析,它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dna的片段的大小和数量,再根据dna在不同基因组中的差异做出判断。

这种方式能够将全部dna基因定位成目标对象,可以辨识极小的差别,非常适合运用在研究成果少,特点不明显的或是dna序列不凸显的真菌和乳酸菌的研究中。

等人利用rapd-pcr技术发现了隐藏在红葡萄酒中的植物乳杆菌,walczak等人利用rapd分析法得出了非生产用酵母菌株与标准清酒假丝酵母菌株具有相近的遗传特质。

此外,针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研究,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法。

5基因探针检测方法

1968年,华盛顿卡内基学院的britten等人研究提出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叫做基因探针技术,这种技术的提出为分子生物学的dna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被使用最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探针是一种具有特定标记的基因碎片,具有检测功能的原理是采用了碱基的配对,通过退火让两条互补的核酸单链成为双链。

这种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微生物,具有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特点,使食物免遭致病性微生物的损害。

病原体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核酸碎片,利用已经做好分离和标志的核酸探针,将与需要检测的样品结合过的标记物进行监测,如果检测的样品中本身就有确定的病原体,那么探针和核酸序列就会有所结合。

这种基因探针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非常灵敏地检测出不同,而且还具备了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即可被见的特性和可定位的特点,所以能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性细菌。

就现在来说,世界各地都提出了各种能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基因探针,比如说moseley等人提出的生物素标记的沙门菌基因探针,以及kerdahi等人提出的能够测试出单核细胞增生的李斯特菌的,来自非放射性dna探针,还有陈倩等人能够检测出esiec大肠杆菌的,根据hpi毒力岛基因生成的rp-z探针。

另外还有已转变为特殊商品的基因探针试剂盒。

美国的genetrak公司采用特殊的基因探针对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rrna进行检验[6],最后得出了脱氧核糖核酸杂交筛选比色法。

主要检验方式分为以下几步:

(1)需要一种与细菌rrna相反的基因探针和一份完成增菌培养的样品,细菌溶解之后与带有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互相杂交。

此时样品中存在靶细菌rrna,则带有荧光素和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polyda)的探针互相杂交将成立。

(2)将包被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polydt)的固相载体测杆与杂交溶液反应,如果polyda和polydt间的碱基出现配对,那么杂交核酸分子就被固体载体获得,并将这种分子培养在辣根过氧化酶-抗荧光素接合剂中,使探针上的荧光素与结合剂溶合。

(3)固体载体首先放置在酶底物-色原溶液,再由辣根过氧化酶与底物反应,最后用酸终止,在450nm处计量吸光度的多少,就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靶细菌。

6基因芯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基因芯片技术,也就是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使用微加工技术构建出能将人工产生的基因片段,紧密结合的、排列有序的出现在硅片等载体上。

再根据被荧光检测系统扫描过的,和标记样品杂交后的芯片,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检测,得出定性、定量的结果。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能够高度地自动处理大量信息,所以能够快捷准确地检测食品安全。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的有:berger等人进行的12株嗜酸乳杆菌检测;wang等人进行能够具有超强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肺炎链球菌检测;高兴等人对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肉毒梭菌、肺炎链球菌、布氏杆菌、嗜肺军团菌等16种病原细菌进行检测。

但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基因芯片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首先,基因芯片所需的设备价格不低,制作成本很高,普通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负担。

其次,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还不够明显,假阳性和假阴性会对实验结果的精准程度产生影响。

最后,基因芯片技术在进行过程中,各项数据和参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可重复性会产生影响。

只有不断完善自身解决上述问题,基因芯片技术才能被更广泛地运用在全世界的各个领域。

伴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发展,检测食品病原菌也越来越重要,只有更方便快捷地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将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项学科的魅力,研究出真正实用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陈倩,程伯琨.基因探针检测食品中具有hpi毒力岛的esiec大肠杆菌[j].食品科学,2000,21(7):35.

作者:黄卉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八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国的民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民法理论进步的标志,随着网络的影响,我国民法将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新技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新技术;传统民法理论;挑战

1 互联网对民事权利体系的影响

1.1 扩大了民事权利体系的范围

民事权利不同于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比较死板,而民事权利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民事权利的规定与时代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对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民事权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互联网使民事权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扩大了民事权利体系的范围。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库,为人们带来的大量的信息,人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信息专用库权。信息开发者和信息提供者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因为信息也是有专利的产品,很多的信息会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帮助和有力的影响,提供信息的人应该享有信息专用库权。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互联网散播不实的谣言,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散播不良信息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由民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民法还增加了个人资料、作品以及录音作品的控制权,这样的情况证明了我国民法扩大了一定的范围,对于人权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有效的保护了公民的个人利益。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是归自己所有,任何人在不经过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盗用其作品都属于违反了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这项规定有效的维护了人权,更多的人有动力发表新的作品,促进了公民的进步。网络新技术扩大了民事体系权利的范围,为人们带来的积极的影响,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权利。

1.2 造成了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

互联网虽然扩大了民事权利体系的范围,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民法理论中的应用也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多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对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民法在制定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民法注重维护人们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因此很多人或者集体的权利产生冲突是必然的。例如版权人的版权与企业的正当使用权发生了冲突,个人的隐私与相关部门的正常使用发生了冲突,这些事互联网在民法中的应用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改进互联网的运用。

2 互联网对现行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范畴的影响

2.1 扩大了民商法的调整对象

互联网使相对来说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来源,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各个行业的人如果想要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有深入的了解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互联网还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不管人们像个多远都可以进行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互联网与信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介质,将人们需要的信息传送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互联网的时候也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于是民法就将互联网时代的一些问题纳入了管理范围内,例如个人资料控制权,作品专利权,这些虽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这些权利对人们的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民法也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使得民法更加人性化和时代化。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民法也应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而有所调整,这是民法进步的标志。但是在我国的民法中,对于个人版权和作品专利权等关于互联网带来的权利还没有做出明文的规定,在解决这一类纠纷的时候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是互联网的不足之处,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明文政策,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人权。民法在适应互联网的过程中扩大了民商法的调整对象,让人们有法可依。

2.2 互联网对现行民法范畴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为人民带来了一个三维世界,人们在现实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来回穿梭,互联网包括资料库,资料库不是实际的物体,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与域名专用权等权利被纳入了民法的范畴。互联网中的资料库是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我国传统的资料库是纸质的,因此,在民法的管理中,纸质的资料与互联网中资料库的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互联网对现行民法的范畴有利有弊,任何一个信息产物在进入社会中都会显示出它的不足,只要人们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不断改善我国的民法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就会使民法越来越完善。

3 网络新技术对传统民法基本原则的创新

3.1 对安全原则的创新

在如今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互联网中人们也应该注重安全原则,这里的安全不是指人身安全,是指对人们的精神产物的影响。例如,人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用网银支付,这就是一个很敏感的环节,人们需要事先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银行卡输入到资料库中,在支付的时候应该注重是否是正常渠道,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对互联网的高超技术盗取人们的信息,偷取人们的财产,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民法,虽然网银不属于现金,但是网银也是人们的实际财产,属于民法的管理范围,因此安全性是网络时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一些不良商家或者hacker可能会对个人信息进行盗取,盗取个人信息可能会进行一些不法操作,这对个人的信誉以及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人们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时候要慎重,这就是传统民法理论的安全性原则。

3.2 对平等中立原则的创新

在人民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时候,应该对所有的参与者平等对待,不能够偏向某一方,应该公正公开,保证所有人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如果互联网偏向于某一方,那么结果就会有失偏颇,对于部分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互联网本来的意义就是为人们服务,而不公正的互联网会让人们失去信心。互联网的公正性原则是最基本原则,这是民法中明确规定的。互联网还应该对参与互联网的不同人事进行同等的保护,人们在参与网络活动的时候,个人信息应该得到有效地保护,房子不法分子盗取进行不正当交易,因此民法要求相关的网络应该对所有人的个人信息实行同等有效的保护。

3.3 对效益原则的创新

民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在民法允许的范围中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而民法又是依附于效益而存在的。在人们进行网络活动的时候应该以民法的规定为主,在民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经济利益。民法应当促进人们在生活中进行的经济事件,为人们获取正当利益而做出适当的努力,但是不应该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人们在网络中从事民商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民法因素,不能够做出逾越民法的交易,在这个范围中利用民法对商业活动的推动作用,将正当的商业活动做到最好。传统民法在互联网时代的改进增多了人们获得礼仪的渠道。由于民法对人们在互联网中进行正当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促进了人们参与网络正当商业活动的动力,加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 总结

网络新技术的出现对我国的民法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只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不懈的努力,完善我国的民法,就会使民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參考文献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九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问题非常受社会关注。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居于首位,不少明星企业涌现出来,如中兴、华为、腾迅等。深圳的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一面旗帜。本文基于超循环理论观,来探讨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系统中的各种循环

1.反应循环

高新技术企业由多子系统共同整合而成,主要包括研发、后勤服务、生产、营销等子系统。一个个子系统等于一个个反应循环。如生产子系统中,底物s所代表的是零部件和输入的原材料等;酶e和工人、设备等相对应;产物与产品相对应。新产品、工艺p则是研发子系统反应循环之后生成的。

2.催化循环

时间轴上,高新技术企业子系统彼此联系,继而形成二级循环网络。就某一阶段工作而言,各子系统(反应循环)做好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便提供给下一阶段的工作催化。如,研发子系统催化循环,主要指内部创新、继承问题,基于一定技术经验、技术成果积累,才开展每一项研发工作,而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来说,这一项研发工作又能提供催化支持;生产子系统的催化循环也就由此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会一直持续地积累经验,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超循环

超循环系统,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各子系统(催化循环)实现功能耦合,彼此之间给出催化支持。以超循环理论选择评价原理为依据,使各子系统之间形成竞争协同关系,进行选择和进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如,研发子系统r和营销子系统m,将二者的功能耦合,实现彼此依存和制约。一方面,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对于企业有限的资金、人力和物资等进行竞争,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关注。另一方面,二者彼此是“催化剂”,后者主要为前者提供市场信息,这样研发会具针对性,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前者则为后者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产品适销对路,有助于开展营销工作。二者的耦合,为彼此提供了催化支持,实现更高层次彼此促进。

二、超循环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启示

1.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力度,预防市场需求与生产脱节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需求大不相同。如,八十年代,bb机、模拟手机等曾风靡一时,没过几年很快被数字化手机代替。这是一种市场反应。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消费理念越来越新潮,这是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

2.健康发展是有效信息反馈机制的保障

以超循环理论进化原理为依据,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一个开放系统的稳定,促进其目标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起来。借助这一机制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及时掌握,进而做到及时行动,与环境之间协调好,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对外部信息反馈,微软公司一直很重视,以反馈信息为依据,对产品服务进行不断改进,提高用户满意度,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出于这一方面考虑,公司对反馈信息建立相应的“五大渠道”:建立客户“电话分析”月报;成立产品改正小组,对用户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举办“情景屋”电话会议;对用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产品使用以及跟踪情况。正是通过这样全面信息反馈渠道,巩固了微软公司的霸主地位。

3.成长的基石是继承和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发展进程,会将有形和无形资产积累起来,诸如设备、管理体系、技术、厂房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实现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要继承与应用。继承也要有创新,这是由于企业内、外部条件都是变化的,过去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一些积累,可能与新环境不适应,变成长远发展的障碍。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既要对自身的积累加以重视并应用好,更要加强审视,留下精华,去其糟粕。intel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微处理器技术,对此一代代intel人加以继承。并推陈出新。从最初的4位微处理器到8位微处理器,再到奔腾系列。可以说是对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变革、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4.稳步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控制突变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着大量非线性作用存在,可能会导致系统随机性“相变”,因而会有新的系统和结构形成。若是实现了期望的新系统和结构,其功能就促其发展,相反则避免之。值得关注的是可以调控正处在临界点附近的系统,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实现计划和管理控制的最优化。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发生了“泰莱洛尔”药片中毒死亡事件,致使美国强生公司检验800万片药剂,最终发现只有一批药受到污染,总数70片,且都是在芝加哥地区。出于社会负责和公众信任,公司将数百万瓶药收回,并投入50万美元警示全国相关医院、和经销商。公司损失巨大,但将不利突变控制了,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5.合理的竞争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力之源

超循环理论的选择评价,在建立科学有效的竞争中,有助于实现汰劣留良,将各要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一种“活”的机制营造出来,发挥企业最佳效率。企业内部要重视适度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挑战必须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这就有必要给员工施以一定压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要努力将竞争机制建立起来,提倡团队协作精神,以促使知识协同效应的产生。同时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这是永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十

[摘要]建设机电系统是我国高速公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加强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发挥它的时效性、提高使用率。机电通信系统也是监控和收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文章对如何发挥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的价值做了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来弥补现有问题,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现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051

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机电通信的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机电通信系统可以在使用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既能使高速公路更加方便快捷,又能保障它的安全性。通过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来进行对交通管理的操作,其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照明设备、监控系统和公路的使用等,都要以机电通信系统为根基来实现操作和使用。

1背景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离不开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又离不开机电通信系统,建设机电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系统和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进行完美的配合,能高效率地帮助完成高速公路中产生的工作和问题。机电通信系统还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成为主体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梳理,保障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减少了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次数。简单来说,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高速公路上发生的问题进行服务和处理,对路况进行汇总工作。机电通信系统的实施,保障了日常工作的运行和行车安全,还能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对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工作,方便管理部門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让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合理化。

2重要组成部分

机电通信设备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第一,电源,说到电源其电源设备的电压是220v,所以自身的原装电缆和相关的管线都必须具备有超高刚性。第二,接入网主要作用是连接其他网络和中心网络,在这个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是主要成分之一。接入网olt几乎能够对所有的业务进行处理:比如,非常多见的子速率低于64k的数据和常规语言等,采用交叉的连接方式,让其更具有稳定性。第三,交换系统又叫远程交换系统,有计费、接入用户线和管理设施等一些部分来组成。使用的是局域网,交换系统和接入网是以v5协议连接来实现目的。[1]第四,紧急电话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或紧急救援时能更有效地提供帮助。第五,软件组成其设置是通过自身的硬件设施配备,也是通信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组成包括事故警告系统、数据和各项业务报表及资源配置系统等,这几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在机电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的运作前提是局域网网元和各大用户网元。数据运输主要是模拟传输、音频话路传输和电缆传输等,不同的传输类型用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监控数据的传输就要使用到电缆传输和音频话路传输这两个途径;图像信号的复用,用的则是光纤传输。数据传输这一项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中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3主要特征

我国目前现代高速公路的机电通信功能有互联网传输、数据的传输、语音的传输和图像显示等方面,这些方面功能的发挥没有能很好地集中在一起,还是呈现比较分散的现象。现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分为几层,分别是:省级中心、收费中心及服务中心等。考虑到其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作,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操作。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技术简单实用且灵活性也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当问题来临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控等工作。

4出现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还算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没有能及时地解决:第一,现在高速公路使用的是间隔工作,工作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造成很多系统配置和设计无法结合。第二,如今很多的地方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导致没能及时地实施国家下达的命令条例,造成路段管理不统一的现象。第三,因为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所以通信系统就存在了差异,很多设备就没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连接。第四,因为现如今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靠网络来维持日常工作和通信,但由于各个路段和信号强度的问题,所以会受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常常出现断网的现象。

5完善相关措施

6发展趋势

现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更新和发展方向是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和不断地尝试来实现的,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让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能非常好地适应和接受这个高速发展的科学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对现如今已经拥有的科学技术加深认识和加强理解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和交流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引进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方法来进行尝试和研究。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发展的起步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是属于比较落后的,虽然还不能适用到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但是可以对部分地方进行试实施这样的操作。为了改正传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保障今后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稳定发展,要避免和防止那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对仪器设备上的垄断现象,管理或操作人员要加强自己的互联网业务知识和应用,还要适当地了解对此系统如何使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在传统的通信技术基础上,还要努力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修改漏洞,完善公路保养和护理的相关制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来提高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对外界的影响力。

7结论

现如今我国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努力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科技水平的。在互联网科技不断膨胀的时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又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议论对象,各个国家也都在想办法优化机电通信系统和其他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技术的引导来保障系统的高效率工作。毕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在各个国家中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所以为了实现机电通信系统的健全和建设,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十一

【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是与整个国家的投融资制度同步演进的。在投资主体构造、融资渠道开拓、投资约束强化等方面,都逐步向市场体制过渡。但由于传统投融资体制改革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因而,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制度就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风险投资

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的现状

总体上来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是与整个国家的投融资制度同步演进的,在投资主体构造、融资渠道开拓、投资约束强化等方面都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表现在投资方面,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逐步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渐建立了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看出,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投资达到数十亿元,外资与合资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更大,项目投资达数十亿美元。政府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主体之一,其位置的界定日趋清楚,与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科学。从对投资主体的有效约束角度看,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所受的预算约束逐步强化。与此同时,政府投资的效率也受到财政支出规范化的约束。

表现在融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渠道取决于投融资主体的性质。对政府而言,财政支出仍然是投资的主要部分;另外,国债资金也被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正逐步拓宽。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风险基金、商业化风险基金的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比高新技术项目融资的渠道更为广泛,包括利用企业利润留成的内源性融资,通过商业银行贷款,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等。外资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技术和资金的直接来源是母公司本身或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过程,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还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企业为核心的投资主体架构还没有真正确立。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虽然中央财政给予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已不算少,但人们仍然抱怨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而企业投资的热情并不高。第二,中央投资面广、分散,缺乏整体统筹和稳定、制度化的投入计划,投资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第三,产权交易体系不完善,难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二板市场的缺位,制约着企业融资渠道的良性循环。第四,风险投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有商业前景的高新技术难以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第五,缺乏完善的中介组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服务,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增加。

这里重点分析一下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有限。一个理想的投资主体群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其一要有大量敢冒一定风险寻求高额收益的投资者;其二要有一批信得过的风险投资机构。而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创办或资助的,载体一般是国有银行和当地科委,投资对象主要是国企,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是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虽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9.81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20xx.2),但他们很少把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保险、养老等各种基金尚未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也缺少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保障机制。

2.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一批合格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能够驾驭市场风险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是资本、技术和管理艺术相结合的新型投资形式,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金融、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和投资机会,并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促其早日成功。

3.运作机制不完善,随意性强。许多由政府出资设立的风险基金在选择投资对象时,经常会受到一些非经济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对投资项目的确定和评价带有浓厚的人情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投资不是集中于新生的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期,而是侧重于一般企业发展的中后期。而我国有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则是以贷款的方式运作资金且基本上沿用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风险投资的效率和安全。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资本出口不畅。获利性退出是风险投资的终极目标。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的退出有这样几种方式,即股票的首次公开上市(1p0)、股份出售、股份回购和清算,其中ipo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目前,良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如最早进入我国的国际数据集团(1dg)已向近10家高科技企业投资,但大多数项目无法顺利实现资本的退出。风险资本的退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以发达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而我国的股票市场不仅规模小,而且很不规范,运作效率低。因此,我国通过ipo方式退出风险投资的企业很少。此外,由于我国不少风险企业脱胎于高校、科研机构和传统企业,它们与原单位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再加上我国产权评估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因而它们以出售等方式撤资也很困难。

5.法律和制度供给存在缺陷。在我国,至今没有颁布风险投资的专门法案或条例,这不仅使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无法可依,而且加剧了其发展的风险性。与此同时,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规定既不符合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客观要求,也滞后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实践。制度供给的不足表现为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支持不力。政府成立各种风险机构及基金后,往往不是将基金交给成熟的专业公司去运营,而是成立官办公司,这样的公司往往存在低效、缺乏监督等弊病。对风险企业,我国目前仅有税收和出口两项优惠政策,其中税收优惠还仅仅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而创业投资的政府担保和政府补贴制度尚未建立,使得许多投资者“望险生畏”,导致许多高新技术贻误了发展时机。此外,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不仅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对技术价值的肯定,也限制了风险投资不敢涉足风险较大的中试前期的投资。这些不仅影响风险投资公司对技术价值的肯定,也限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运行的空间。

6.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与之相配套。但目前我国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项目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投资顾问机构等力量薄弱,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许多中介机构缺乏足够的职业约束机制和理念,这些都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符合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理想的投融资制度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制度。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是:

1.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彻底改变政府是唯一投资主体的状况,大力培育各级政府、部门、各类 企业、个人、外商等投资主体,尤其要积极培育民营投资主体,形成以各类企业为主的投资格局。坚持谁投资、谁负债、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投资决策自主化。

2.合理划分政府与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过程中的职能

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制度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政府投融资应起引导、监控和辅助作用,其职能主要包括;财 政专项拨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立项融资,为资金融通提供协调、咨询服务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政府投资应以非盈利性、战略性。具体来说:

(1)形成合理分工的政府投资主体结构。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等不同阶段划分各主管部门的职能分工和相应的投资范围,并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方式进行分类管理。

(2)加大财政预算中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规模,建立专门的资金渠道,以形成稳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

(3)在国家投资中,集中较大比重资金用于试验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化项目。同时,严格控制项目的数量,加大单个项目的投资强度。

(4)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基金,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决策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中央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府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公司及关键技术领域,地方政府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分散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聘用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承担基金的管理工作。

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主体,企业投融资的重点是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阶段,它追求高投入、高收益。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协同参加的产业化机制,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应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点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工程。同时,通过产业内核心大企业或大型研究机构的重组以改进投资效率和加快产业化进度。另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公司积极参与风险投资,包括以大公司为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收购兼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等。此外,要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种方式的融资和贷款担保,采取多种形式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

3.尽快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据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资本市场有着不同的利用程度和方式,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经验,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我们应高度重视相关资本市场的体系化建设,包括:

(1)更加重视证券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宽松规则市场(如二板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作用,以及主板市场与宽松规则市场间的衔接。

(2)有限度地利用银行贷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避免因不加节制地使用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资本市场应具有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重组的能力,以便在项目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债务、产权和管理等方面的重组,减少宏观层面的损失。由此而形成的要求是,在资本市场中应及早形成具有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重组能力的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

4.加快支撑体系的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离不开各种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政策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服务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市场体系等。

(1)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政策体系。包括相匹配的金融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及财税政策优惠或鼓励等。如对从科研院所出来创业的科研人员,应给予医疗、保险和人事关系调转的便利,对风险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等。

(2)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率的信息交流网络,培育和规范各种中介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离不开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的牵引和沟通。此外,可充分借助internet网络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从工商、税务到信息发布的“一条龙”服务。

(3)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的市场体系。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研究——开发——商品化——产业化的接力赛,还是技术——人才——资金的替换和重组,都有赖于较完善的交易市场的形成。如果不能在市场规则下顺利实现股权、技术及各阶段接力棒的交换,企业发展的链条就会中断。因此,应大力加强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十二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同时也在数量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就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本文主要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价值链;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由于技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得愈来愈明显。科技革命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也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要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同时也在数量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行业等最为突出,连带着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产业技术的多层次性,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就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如何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与实务界已经从多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 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到更好的能力,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递减,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把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虑这些单个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也可以发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价值链理论是企业判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基本依据。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身特点的价值链,而且企业也并不是在每个环节都会创造价值,只有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这些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战略环节。企业只有抓住了这些特定环节,才能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或复制的资源或能力,才能与竞争对手相比获得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是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出来的。本文正是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利用价值链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战略环节,并围绕战略环节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2 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

2.1 技术开发活动重要性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研究、开发以及生产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或大规模使用高新技术的一类企业,它与一般传统企业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使用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由此也体现出知识与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按照价值链理论,技术开发活动属于支持活动,由此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将技术开发提升为基本活动,将其确认为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更容易使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2 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整合

价值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支持活动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构建最佳的联系方式对应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技术开发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个关键性活动,价值链中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基本活动也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性活动,另一方面价值链内各种活动的整合也可以使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3 关注外部价值链体系的推动

企业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还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价值链分析应该是系统化分析,应以企业为中心,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优化外部企业价值活动与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衔接,延伸企业价值创造的链条,拓展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

3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3.1 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政府应加大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并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成立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与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水平的进步;其次,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该鼓励广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加快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再次,在技术市场方面,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发展;最后,政府还应该协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引导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支持和倾斜。

3.2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员工培训,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建立技术监控系统,随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科学决策,快速行动,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同时做好技术反馈,提取创新基金,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循环。企业可以采取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的方式,全方位的利用各种可能的创新资源,提高创新速度,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其中应重点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技术开发这一价值环节的潜能充分发挥并放大,从而形成企业价值链增值的竞争优势。

3.3 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共赢发展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即是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基于价值链理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清楚地分析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从而确定出企业在价值链的哪个环节上需要合作,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企业的战略联盟对象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或降低竞争风险,还可以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体系上供应商、分销商和购买商等企业,实现相关企业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2]姚文韵.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xx,9.

[3]赵素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企业经济,20xx,9.

供配电技术论文篇十三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基本技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1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数控技术的发展前后一共经历了硬件数控时代和软件数控时代两个阶段,硬件数控时代起自1952年的电子管时代,最终发展到1965年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时代。软件数控时代从1970年的小型计算机开始,经历微处理时代发展到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数控时代。

当前数控机床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构件——机床主体,数控装置和伺服机构。其中伺服机构通过依靠先进传感器,调速装置等技术,经历了开环、半闭环、闭环三个发展阶段,从而使机床运行稳定性得到质的提高。而数控装置包括程序读入装置,从而实现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

2数控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发展,但同国外先进国家比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不高、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自有独创技术缺乏,高质量的功能部件仍然依靠进口或者靠合资生产。比如我国机床数量已达300万台高居世界第一,但数控化率才仅仅不到2%,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已成为我国走向高端制造业的现实瓶颈。

在国外,目前绝大多数国外生产的数控机床,已广泛采用了32的系统,而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由于受到进口技术的限制,大多采用的是16的系统。这就使得国产数控机床在功能上就先天不足,与国外数控机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不论是加工中心或是数控车削中心,这类新型的数控设备均显示出能满足许多复杂零件在批量生产中的强大的生产力,一般均具有4~5轴连动,一次装夹可进行多面加工的功能。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在机器制造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机床设备越来越趋向柔性化、智能化、多功能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069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