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12:26:06
2023年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范文(13篇)
时间:2023-11-02 12:26:06     小编:雅蕊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主题、情节等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是对读书体验的一种回顾和评价。读后感是读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写读后感时,可以融入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来增强分析和解读。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宣泄。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一

人出生到这个世界能够活着(生存)是他和她的本能。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在国内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learningtobe(学会生存)。”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的生存教育?本文就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存教育的初步认识。生存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生存环境、生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小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的三唯观;是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具体化。学会生存是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对人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走跑交替”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dd“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社会化发展。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体育教师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在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对红绿灯的反映,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也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野外生存挑战赛”dd即野外登山活动。这是体育课程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生存技能培养的一项活动。它将会接触到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等一些生存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野外登山活动中,学到生存技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求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同时,通过这种生存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又如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同时,也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应急状况下能自我保护,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调节。体育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练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受点难,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也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耐力跑比赛。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高耐力跑成绩,发展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适应以后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了学校体育进行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而参加团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其对生存教育的意义将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二

对于“教育新模式”这个名词,我作为一个从教三十余载的老教师听的很多,也曾有所思考,但做的不是很多。当我读完这本《构建教育新模式》书时,似乎看到了我们今后的课堂。

利用寒假我读完《构建教育新模式》这本书后,感慨万千,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

首先是预习。相信很多老师在课堂结束时,总会提个预习。而事实上这个要求很模糊,模糊到几乎略去不考虑。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呢?对一个内容学习的开始往往是在上课后打开教材才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时候是非常无奈的进行满堂灌,而学生又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日复一日,很多学生就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收获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区别于传统模式教学,新模式(有称之为项目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或代表西方国家最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的课堂)从大体上的基本结构构成是三个:第一个是课前小组学习,第二个是课堂展示交流,第三个是课后巩固提升。在这种新模式下,第一个程序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要进行深度且认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到能在还没有讲课前,学生已经开始做题了,相对比较简单的题都会做了,这就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需要真正的去读教材,去理解内容,自己能掌握的绝不带到课堂上。当然,看到这里,很多老师可能会向我之前一样存在这样的担忧:若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又或学习了却谎报已经学懂了,怎么办?但是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学生进入新模式课堂是有门槛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标志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些内容哪些是我完全懂了,懂到什么程度,懂到可以给全班同学讲;第二个就是这节课的内容里边哪几个还不懂,需要在课堂上解决。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三

当中国教师还沉醉于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授知识的时候,殊不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在大洋彼岸已经不声不响地发生了。先从美国开始,快速习卷了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它就是欧美所说的stem教育,即学生通过一个项目如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方面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这种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并把语文、数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列为幼儿园和中、小学三门主要课程。“探究式科学教育”(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素质教育项目,在美国叫“动手做”,法国叫“动手和面团”,加拿大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爬山涉水来到中国,它就是――“做中学”。这时候的我们,和西方国家相比,已经晚了半个世纪。

之后,张卓玉先生推出他的新作――《构建教育新模式》,而我再读到它,却是了,这时,据这种教育模式出现,57年已然过去,而我们的孩子们还在课堂上满堂灌地学着未来可能完全用不上的知识。57年,在教育史上可能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一个人来说,又有多少个57年呢?庆幸的是,虽然晚,它毕竟还是来了。

张先生在书中写道:“现代学校最大的败笔,是把做事情这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排斥在外,而把本该是辅助形式的听课、做题视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确立做事情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是本文的基本观点。”“‘做事情’是最通俗的说法,比较专业的说法有‘做项目’、‘做课题’、‘研究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等”。

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人活着就意味着做事,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就是由无数人所做的无数事构成,学生的学习也理应如此。二是做事情学习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学生通过锁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计划,实施计划,解决问题,然后展示、交流、共享成果。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做事中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观念,经历成长,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三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只有在做事性学习中才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回归学习的本来面目。张先生例举道:“找一个允许拆卸的电冰箱,做‘家用电冰箱原理研究’项目“。学生在做这个项目时,深知做这个项目的目的,能够感受到尊重事实、依赖数据的意义(价值观确立);在操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能力培养);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的电冰箱原理知识(知识习得)。只有在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情况下,真正有效、深度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真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理解问题),锁定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回答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做题),找寻知识的能力(而非只是记忆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只是理解知识),组织团队、合作做事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

当然,张卓玉先生指出,做事性学习是要借助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实现的。没有学习小组,就没有新教育模式。学习小组这种新的学习组织的出现,是这场深刻教育变革的核心,它是构成新模式的最重要的元素。

由此可见,教育就是通过学习小组来做事情,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做中学”中,教学不等同于“教”+“学”或“学”+“教”。以往我们把教学理解为“教”+“学”,这是传统的.教学理论中的两道基本的程序。后来,有了导学案,出现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里的后教是所谓的点拨,但仍逃离不开教师的讲。而“做中学”则不同,既要做,又要学,学而不做则罔,做而不学则殆。“做”+“学”取代了“教”+“学”。而“教”则演变成了“导”,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个“导”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导”,而是全程、全方位地指导小组学生的学习,包括小组的组织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聘请顾问、学习方式培养、学业生涯规划设计等等。

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创造力”。

“教学创造力”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它是教师在意义领悟能力、问题设计能力、规则制定能力、教学观察能力、教学实验能力、教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水平上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有能力站在高处俯瞰知识,解析知识,组合知识,让知识融于一个特定的探究过程或项目实施过程”,从而开启一次成功的学习。而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很显然是薄弱的,其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更多的教师面对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冲击,仍处于驻足观望的状态,他们更愿意徘徊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中,而要让他们去改变创造一种新教学模式似乎难上加难,试想,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又如何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呢?因此,对教师的这种跨学科“教学创造力”的培养是“做事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再次,教师要讲求管理艺术。

做事性学习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有管理艺术运用的得当,才能既保持自己的角色扮演,又驾驭好整个探索的课堂。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采用了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但仔细观察下来,问题颇多。一是大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仅限于公开课的表演上,而没有做为一种学习制度固定下来。二是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按6人或8人一小组计算,一个班有七个组,每组人数过多,不容易操作,展示时占用时间也较多,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还是有“讲授”倾向。三是小组不能展开真正的讨论,有的同学发言内容其实是个人意见。部分同学难以做到认真倾听,关注的依然是自己的答案,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合。四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加速了优差分化。五是参考教辅类书籍现象严重,学生不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而是参考了现成的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探究过程很可能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或者半游戏半探究的状态,无法实现探究的过程,也无法达到“做中学”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小组合作学习局面,使之活而不乱,动而不偏,就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的艺术。

张先生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领导者、决策者的作用更为关键。观念一旦更新,制度就是决定的因素。新教育模式的建设,意味着一系列教育制度的重建。”放眼望去,一大批优秀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正在积极践行着教育新模式,其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教师满堂灌现象的消失。什么时候我们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消失了,我们教育新模式才迈出了教育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且是一小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改革洪流中的弄潮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投身到这一深刻的教育变革中去呢?正如文中所引:“社会(教育)是靠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去推动的,一点点的希望,能够籍着不悔的信心和决心,以及不懈的参与和实践,化为一点点的进步,继而积少成多,积沙成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教育的未来。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四

不少在国内信息化建设领域具有话语权的管理咨询公司都注意到,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往往是由技术部门发展或推动的,但这通常是一段异常痛苦的过程,因为信息化系统在推行过程中会容易引起一些部门依据业务说事,推行不下去,对此,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amt咨询提出:信息化项目尤其是erp项目不应是信息部门的项目,在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业务部门的主动参与,信息部门“自始至终都要让业务部门明白他们才是项目的主体推行人”,只有让应该尽职的部门尽到职责,信息项目才可能会实现分工明确、统筹步署、按计划实现的局面。

如何让业务部门更尽职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引起业务部门的重视:

一、项目自始至终都应灌输这样一个想法:信息项目有其优势性,谁先参与、谁参与得越多,谁就会受益。当然这个谁可能包含一个体系,一个部门,乃至个人。

通过立项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告之各部门信息项目的成果是为了让各部门的工作更加简便、快捷、规范,在业务部门积极性展露出来时,适时将面临变革流程的情况郑重地提出,以引起业务部门的重视,从而保证在实现管理提升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

越是有多个部门参与的信息化越是会提高其部门职能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摆脱流程再造带来的痛苦和被动接受的情况。实现企业目标、项目目标、业务目标一致,使项目进入佳境。

二、展望项目成果,适度进行危机提示,保证项目方向与范围,依据管理流程优化的原则让项目参与者明白,在erp的推行中谁不参与,谁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进行全面信息化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很多项目领导者会害怕项目因过多人的参与,而将项目范围无限扩大,影响项目进度而导致失败。

可以通过这样一些原则对项目进行范围的界定:

1.参与性不积极时,可以大力宣传项目目的,以及成果,

2.参与积极,或是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时,要进行风险、进度方面的宣传,保证项目方向,

3.让参与者坚定项目目标,了解项目意义,这样整个团队才会更好地坚守项目范围。

三、分工明确,事实上就是要明确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在项目中的责任与权力。

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效率最大化,只有通过科学的分工,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才是项目效果最大化的最大保证。实际中我们常常通过以下方法对项目分工:按部门职责制度进度分工;按人员素质制定范围分工;按问题出现情况制定责任分工等等。在分工过程中,信息技术部门是协助应用部门,而不是项目主导部门。每个业务部门是每种业务的主推部门,对项目目标、进度、质量要负全部责任。同时项目阶段总结验收,也不是单单验收信息部门与供应商,更多的是验收业务部门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项目凝聚力。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要求合作。

项目实施过程更应当注意培养合作意识,信息部门应当带头,及时帮助相关部门发展系统应用能力,在能力所及范围内进行资源支持。关注项目中各部门的配合程度,适时进行集团交流,或单部门交流,以及项目组成员间的感情交流。

五、专业的合作伙伴,适时地参与项目。在项目出现危机时能够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科学建议,减少予盾,达成共识。

当然如果项目进行前选择的供应商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机构的话,在项目进程中,供应商可发挥其独特的身份作用。当然软件供应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有公允的说服力,保证树立项目信心,机动处理系统应用,保证项目进度。否则需要信息部门进行公允评价或是考虑第三方参与项目监理。

项目领导者应当明白,平时主动地查找项目问题,是保证项目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如果认为一切都好,那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项目确实不错;一是项目管理者的经验不够。

总之,只有全员主动地参与信息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从这一意义上说,项目立项过程比项目应用过程更需要业务部门的参与。

amt咨询是国内领先的管理+it咨询服务提供商。连续两年被中企联评为值得信赖的管理咨询公司。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五

创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打造职教航母的核动力,关系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兴衰成败,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教中的创业教育是构建和谐新农村,步入创新型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作者:田占慧刘继广钟利军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137000刊名: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adulteduc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g725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模式创业心理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六

当前,随着团购渠道开拓方式的日益雷同化,团购创新的话题又被提上日程,因此,如何通过团购渠道的创新以及模式的创新,来更好地开展团购工作,从而占领更大的团购市场份额,是当今团购企业聚焦的营销重点之一,那么,团购企业应该如何来构建自己的团购营销新体系呢?本文通过两个案例,来具体阐述团购企业如何来实现渠道与模式创新。

横向交流拓宽团购渠道所谓横向交流,就是团购企业将与自己有业务联系的单位,纳入到该企业的团购开发范围,从而扩大团购受众,提高团购销售额的一种拓展方式。

案例:a公司是一家方便面生产企业,9月,该企业推出一款适合团购渠道销售的鸡蛋三鲜卤面,为迅速打开团购新局面,该企业除了正常的上门联系等团购开拓渠道外,针对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进行低成本的运作。为此,该企业组建了团购大客户管理部,并对这些潜在的有关联的客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1、企业的上游客户,即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包括纸箱厂、味精厂、彩印厂等等。2、企业的关联客户,即与企业有相关业务往来的客户,比如给企业制作条幅、名片、画册以及给企业提供服务的诸如电脑软件开发、物流货运公司等等客户。3、企业的上级客户,即相对应或对口的企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比如商贸局、工商局、税务局、城建局、环保局等等。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后,该企业专门抽调人员对以上三类客户进行了细致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其中规定,凡订购该厂家鸡蛋三鲜卤面作为中秋节福利品发放的供应商及关联客户,在竞争厂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享有优先采购权及款项支付权。对于企业的上级客户,通过登门拜访、关系疏通、他人介绍等等方式,宣传定购产品可以享受奖励电脑、空调、休闲购物券等等优惠措施。由于该产品口感独特,包装喜庆大方,因此,团购的推广效果出奇的好。同时,通过对上游供应商以及相关联客户等的团购产品订购,该企业实现了以货易货,不仅扩大了团购的销售额,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正常流资,进一步密切和融洽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团购开发效果。而对于企业上级客户的团购开发,不仅满足了他们自身的团购产品的要求,而且,也借此机会,实现了与行政部门的双向沟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横向交流模式,旨在扩大团购渠道的领域,通过企业周边的互动资源,借助价值链、关系链的传递,实现团购企业互惠互利、共赢双赢的大好结局,也是低成本开发团购客户的一种有效方式。

纵深发展,实施深度挖掘所谓纵深发展,是指团购企业在销售的通路环节上实现深度挖掘,通过企业的利益再分配,资源共享,使销售渠道结成相应的利益联盟体,以此来共同运作团购市场。

1、对于各地市经销商,推出了“虞美人”系列高档苹果醋,并与通路上的众多品类严格区隔。同时,引导各经销商开展团购业务,并给予专人专项开发支持,除了免费对人员进行有关团购的培训、指导外,并给与享受正常返利、纳入正常销售额,经销商负责团购的业务人员享受额外奖励的激励政策。2、针对苹果醋销售的主战场――商超渠道,充分发挥终端销售人员―促销员、导购员的积极性,针对她们直面消费者的有利状况,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即凡给厂家提供团购客户或积极推荐该产品,一经达成,即给与高额提成,同时还给予商超一定的提成比例。3、对于苹果醋消费的主要场所――餐饮酒店,鼓励服务人员或采购人员,予以积极推介,并大力发放企业及产品宣传册、手册等。对上述的这些销售、消费渠道,该厂家还明确规定,达到一定数量的团购比例,该厂家将免费于节前发放相对应的团购产品,以刺激他们推销、联络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他们在节日也要给员工及亲戚发放礼品的团购需求。

通过以上对团购渠道的深度开发与整合,该厂家不仅以较低的代价启动了团购终端,而且也通过终端这个良好的展示窗口,较好地拉动了通路上的销售。同时,该企业也借势、造势,利用这个全新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也获得了较好的产品利润收入,取得了一剑双雕的良好效益。

纵深发展,是企业充分整合通路资源,使团购渠道纵向开拓的一种有益尝试,其目的是通过销售环节的充分利用与深度开发,并凭借激励、考核等手段,促使团购层面的不断扩大,实现“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团购结果。

此外,利用电话行销、网络行销、体验行销等等方式来开展团购业务,也是现在比较流行和时髦的团购拓展方式,但不论怎么做,其开发方式一定要让那些准团购客户能够接受,能为团购关系的长期、稳定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团购业务基业常青。

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在现实的销售运作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团购企业和团购人员,在团购客户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抛弃落后、低俗的拓展方式,不断在渠道及模式的创新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而使团购业务能够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以便取得更大的销售业绩以及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kuqingxingzhe@

关于作者: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七

前几天,我阅读了《学会关心》这本书,其中的好多内容都是在生活、学习要做到的。我主要摘抄了孝敬父母这一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用小草比喻儿女,说明做儿女的`无论怎样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

父子、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永远不会熄灭的灯,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样深,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十多年来,你可曾想过父母为你倾注了多少心血?父母对儿女的深情,这样深厚,这样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德。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父母为子女献出了所有的爱,作为子女应当把孝敬献给他们。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八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该书出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之手。身为美国教育学会主席的内尔・诺丁斯博士尽二十年的学术努力,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怀伦理学以及关怀取向的教育思想。该书应该是先生此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光是中国,在美国的学校中,所有的学生都被灌输标准的课程,然后接受标准化的考试。虽然很多教育家都对这种模式提出了反对,但是该机制仍然控制着我们的学校。改革者们试图突破这种受考试所左右的课程设置,代之以一个更加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但是,改革尝试往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抵制。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倡导的就是一种“关心”教育,作者在引言中指出了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基于动物本能的一种需要,但是在现今这种社会,关心和被关心仿佛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之间变成越来越冷漠,人们渴望多一点关心,呼唤一种充满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但是这种以“关心”为基石的社会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就需要我们从孩童时代就要进行关怀的这种教育,可以这么说,少年时代的教育决定了社会的走向。我们培育怎样的人,怎么培育这样的人,这是社会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我并非主张不要学术,我们需要重新分清孰重孰轻。所有孩子都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也都应该学会关心其他生命或事物。

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这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发点。诺丁斯的教育思想则超越了对教育概念的狭隘理解,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提出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

然而,学会关心并非轻而易举,不恰当的关心会适得其反。现在学生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学校功课之外,与教师们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他们如浮萍一样四处飘荡。家长、教师如何正确地将关心传递给孩子,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确实地建立起来。正如诺丁斯所言:

“如果关心以不被学生们接受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也不可能被学生们认识到。如果父母体罚孩子,还认为那是为孩子好的话,孩子可能会怀疑其他一切关心他的努力。这种情况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更认真地倾听和理解孩子。身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还没学会如何接受关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除非他学会对他人的关心进行恰当反应,否则,他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更不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我的中心主张是,应该更好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正确的引导各类学生,比如那些对某学科怀有特殊兴趣的,可以深入到那个学科内,而对其他大多数学生,我们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教育。教育应该围绕关心主题来重新组织。关心,而非传统学科,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普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关心动植物,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这个目的并不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或者学术进步相抵触,相反,它为智力和学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师生合作必须成为现实。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九

学会关心是对德育教育进行研究,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等内容,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以下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于1992年出版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在购书网上竟然出现了缺货登记的信息,虽然在仅有的一条读者留言中写道:“适合研究教育的人仔细品读,有些晦涩。”但是读过《卷每周一读》中推荐的这本书中的引言的人一定知道缺货的原因,这位伟大的女教育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个母亲真心的体验向我们阐述了关心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关心所体现的人类道德的美好境界。我想这本书确实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读,也值得每一位母亲细心品味。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在为取得一个完美的成绩而奋战题海?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能考得高分而费劲心力?为什么成绩不不优的学生要背负丧失自信的重创?为什么考不上大学的孩子会成为父母的奇耻大辱?成绩、分数,学生的命根、家长的自尊、教师的宝典、人才的标准……在这些墨守成规的社会准则和风潮中,中国的学生就像内尔教授说的一样在遭受着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

很难想象美国这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状和尴尬,也许是因为世界强国不能忍受做世界第二,美国的孩子也有相当一部分列入了“我们不在乎你”的行列,所以,当美国的少女怀孕率、青少年自杀率、犯罪率急剧上升的时候,教育家开始探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阐述了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们学会关心。而这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也如久旱逢甘霖。

关心自己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热爱生命的情感,没有关心自己的能力,最终将带给亲人和社会沉重的灾难和深深的遗憾。

为了母亲对自己选择职业的强硬态度而自杀的青年大学生,为了家庭贫困而自杀的女研究生……近年来,多少这样年轻鲜活的生命陨落了,在无比伟大而尊贵的生命面前,这些孩子草率的选择了放弃,全然不考虑亲人会多么悲痛,社会有多么哀叹。我想死去的人儿不关心自己,亲人和社会也没有关心她们的内心需求,在人类灵魂如此需要关心的时代,关心却离我们日渐遥远,所以悲剧层出不穷。

热爱生命是人类最最基本的需求,教育必须唤醒这种需求。关心自己同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根本,教育必须传授这些技能。

我想数学家陈景润如果学会照顾自己,稍留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他一定可以长寿延年,为国家和世界验证更多的猜想。我想英年早逝的好干部沈浩,如果在投入的工作之余能关心自己的身体,哪怕是早晨喝一杯温开水,上午吃一个苹果,或是睡前烫烫脚,生命也许不会突然暗淡,留给人们的愧疚和遗憾挥之不去。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十

这个寒假期间,我学习了《构建新教育模式》这本书,这本书由十二篇文章构成。全部文章围绕一个主题:重建教育新模式。但是,每篇文章都是相对独立的,文章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本书所讲的教育新模式,将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整本书平实晓畅,从班级到小组,学习组织的转变;从讲坛到论坛,课堂形式的变化;从碎片化到整体化,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职业的边界,心智品质与公共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影响,学生成长权,新旧教育的不同起点……这样主题的篇章,张卓玉先生表述非常简练平和,他以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的探究体会,与心目中的读者同道沟通交流。在朴实的书名之下,是平实流畅的文字。读起来仿佛与一位长者娓娓清谈,沁人心脾。

学习小组由班到小组的变化,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显著的一种形式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班作为基本的授课形式、基本的学习组织形式存在,势必应运而生的就是传统的讲授形式。而改变之后,形成了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主动的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模式下学习的基本前提。

课堂由“讲坛”变为“论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次要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居高临下,学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改变之后的课堂上,解决了这一尴尬的关系问题,学生、教师在一种平等的地位关系下,交流、沟通、讨论、学习,学生的收获与成长有极大的变化。

阅读了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1、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节课讲啊讲,要恰到好处的导,比如碎片化学习,在难点的地方,老师可以以导的形式给学生分析,然后讲本节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将其整体化。

2、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自己去学,而且能学会更多的东西,并能充分的去利用。

3、小组一定不要成为名词,而要成为最最实用的学习模式,让小组探究成为习惯,一开始也许不会令人满意,也许会有一些学生不但不学习,反而会影响小组的学习,教师要好好引导,要让他们感受到这样可以学会更多的东西,可以收获成功,可以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慢慢能发现自己很多的闪光点,从而建立自信,从而主动去学习,那么小组学习就起作用了。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十一

去年暑假繁峙“全员大培训”时候,我有机会最早接触了张卓玉厅长编写的《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那时,对于新课改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教育模式”这样高深的理论也存在敬畏,虽然书早已到手,却一直束之高阁,从没有认真打开过。

寒假的时候,接到局长的读书要求,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我试着翻看了这本看似沉重的著作。但没看几章,我就有种追悔莫及的感觉,整本书平实晓畅,无论教育的核心,还是班级的授课,完全没有深奥厚重的感觉。这里没有佶屈聱牙的理论堆砌,没有深刻尖锐的现实批判,甚至省略了注解、引文,读起来仿佛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娓娓畅谈,沁人心脾。

现在,当我又一次认真翻看《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没有了负担,多了份享受,常常会不自觉得陷入沉思,仿佛进入一片新天地,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全书共十二章,各章相互独立,从新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谈到新模式的宗旨框架,从教师角色的转换说到学习主体的变换。在它的指引下,各种课改的困惑疑难都迎刃而解。作为一名曾植根于讲台的教师,一名跟随课堂的教研人员,我愿意关注的还是课堂、教学。所以我反复阅读了前七章,由于学识和见闻的局限,对于心智品质和公共精神,我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和浅显的,不敢妄谈。我还是得老生常谈,关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其实,刚刚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从理论上认识新的教学模式,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人们认为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教育也可以有如此深的学问,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最初,老师抱着学生走。这是我读书时老师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老师走向学生干什么?很简单,三个字,“注”、“填”、“灌”,老师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是否能够消化,一股脑儿得往进塞。学生就像没有感情、没有知觉的机器人。目前,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是被彻底淘汰了的。

后来,老师带着学生走。这是我刚登上讲台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教材干什么?老师以各种美妙的语言,精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食欲,让学生垂涎三尺。然后老师边讲、边问、边答、边纠,直到学生弄明白问题。这种一般称之为“启发式”教学,比起“填鸭式”,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因此,目前,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兴未艾。

但是,这里的启发还是老师启发,“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有价值、无价值的问题绑架着学生走向文本,又带着一堆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是权威,不允许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

现在,老师跟着学生走。这是新课改以后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在前面干什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在后面跟着走,启发、诱导、点拨、提醒、指引。这种局面才算得上是课堂师生关系的新境界。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十二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大多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丰富多元的思维,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到自己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上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改变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主思考教师角色

新模式教育中课堂由“讲坛”变为“论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次要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居高临下,学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改变之后的课堂上,解决了这一尴尬的关系问题,学生、教师在一种平等的地位关系下,交流、沟通、讨论、学习,学生的收获与成长有极大的变化。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间接被动的听讲者。教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否真的听懂,是否能够消化很难真正被检测;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被发挥。满堂灌是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输出,学生接收,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信息的双向交流。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缺乏积极的响应,使课堂变得像教师一个人的独台戏。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对此感受颇深。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需要理解和消化,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很难有这样的理解和消化机会,如果无法理解和消化,吸收就相当于零,也就是所说的无效课堂。

而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是聆听者,点拨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而教师只是适时的引导点拨。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教师必须做到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孩子们必竟年龄小,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有时看到他们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我的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这时候,我就会行使我的权利了。我说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看着我的眼睛,学会认真听.我们的课堂需要热烈的讨论,也需要沉静的思考与倾听.动静结合,才会形成卓有成效的课堂.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并且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数学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数学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凡是听过我们班学生上课的人都说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其实细想想在教学上也没什么窍门,只是上课时我很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那样我会觉得距离孩子们很远,我总是习惯性的走到他们中间去,和他们近距离的交流。课堂上更多的是谈笑风生,而少有严厉的训斥。平时课堂上我的话很少,学生话多,我看起来比较清闲,而学生忙得团团转,忙得不亦乐乎。听完有关专家的讲座,我更加坚信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不爱听,教师累得汗流浃背,学生闲得直打瞌睡.教师必须做到三不讲: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压缩讲课的时间,把它还原给学生,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自已去思考、感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质疑,自己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最佳答案。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把这块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堂的主人,而在这个课堂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紧抓不放不对,但完全放手也不可行,一线教师一定要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和学生一起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打出漂亮的课改之胜仗。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篇十三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美国一名前任数学教师内尔・诺丁斯的教育著作。1992年第一版,至今有二十几年,但书中的观点和理念,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关心的背后是以人为本,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童心的呵护。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常常有这样的痛苦,有些孩子擅长的领域不在数学方面,对数字天生不敏感,对空间没有感觉,总是着认为干嘛要一个水管放水,一个水管进水,这样水太浪费了,而不是着眼于的数量关系式和数学模型。这样的孩子本来很快乐,他对虫子感兴趣,他对颜色感兴趣,他可能喜欢文学,喜欢画画,喜欢唱歌、舞蹈、打球……唯独对数学不行。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我往往会被他们弄得筋疲力尽,而最终效果甚微。只能抱着“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不放弃一名学生。“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予注意,都值得我们为他(她)提供发展的机会。”这就是本书中的一段话,表明了作者的多元发展理论观。如果和作者有着一致的观点,那么数学老师的痛苦将会轻一点。

作者在书中批判了布什政府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原因是该法案要求所有学校在的时候使所有学生在学业上达标。她认为这是绝对没有道理和不切实际的。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学校可以达到一刀切的标准和要求。因为在公办学校中难以实现,所以美国加快教育私有化的进程。作者反对公立学校私有化,她认为公立学校私有化会加剧教育不公平,将教育从一个公益事业变为商业产品。她呼吁教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个体,关心他们,呵护他们,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干又自信的人。这令我想起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历程,和美国的公立教育私有化是何其的相似。教育不是商品,也不是买卖。基础教育的私有化使教育开始变得不公平。

前段时间,有位专家说,哪个地方有私立初中,哪个地方的教育质量开始下降。因为所有的好的生源集中的民办初中里,其余的公办学校再努力也出不了成绩,公办学校之间没有竞争氛围,教师没有动力,没有士气。这位专家甚至以几个地方的情况举例证明。回顾我们身边,确实每个县市都有一所集中优质生源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往往会有更多的民办精神,所以对子女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读民办学校,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精神呵护。可见,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得到更多的关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7246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