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和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写一篇完美总结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素材。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为您写总结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涉外礼仪心得篇一
涉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使得跨国交往日益频繁,而涉外礼仪交谈作为一种重要形式往往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时,正确运用涉外礼仪交谈,不但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尊重与友善,还能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分享我在涉外礼仪交谈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尊重对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涉外礼仪交谈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而这些习俗往往在涉外交流中成为了交谈中的敏感点。因此,在涉外交流中,我们要学会认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了解对方的习俗,注意避免涉及敏感话题以及坚守自己的底线原则,能够让交流更加顺畅,增进友好关系。
第三段:语言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涉外礼仪交谈中,语言沟通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部分。首先,要保持语速适中,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在交流中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其次,要注意语气和表情,避免过于激动或冷淡的口吻,保持友善和谦虚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第四段:身体语言和仪态的作用
除了语言沟通外,身体语言和仪态在涉外礼仪交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交谈中保持良好的姿势,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和舒适,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站立时保持端正,坐下时保持正襟危坐,不要趴挨着桌子或放松下来。特别是在参与餐桌交流时,要注意餐桌礼仪,遵守当地的用餐规矩,不随意说话和嘴馋抢食。这些细节能够展现出我们的教养和文化素养,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第五段:积极主动去了解他人,建立友好关系
在涉外礼仪交谈中,除了以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地去了解他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我们可以主动询问对方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以此作为引子展开对话。同时,我们也应该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以便建立共鸣和深入交流。对于跨国交际,还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交流。
总结:
在涉外礼仪交谈中,尊重文化差异、运用语言沟通技巧、注意身体语言和仪态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通过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他人,建立友好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实现互利共赢。只有通过更好地运用涉外礼仪交谈,我们才能在跨国交流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得到认可,同时也为促进跨国合作和友谊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涉外礼仪心得篇二
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率。
法国人青睐团体求职。
在法国,一些常常会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介绍某个班级的毕业生专业学习情况,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一些小公司在申请破产或被其他公司兼并前,也会通过媒体发布类似广告,为本公司的职员寻求出路。
团体求职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求职能减少他们的招聘工作量,用人单位在中随机抽出几名求职者进行笔试和面试,如果满意,基本上一个就可以定下来。的相对稳定性和凝聚力也是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优势,它可以减少人员重新磨合的,节省管理和成本。
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
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也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再需要人才时,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是在首选之列。
美国人求职前先谈解雇费。
美国人在应聘时大多未雨绸缪,先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在没有签合同之前先把解雇费摆在桌面上谈个清楚。据《今日美国》报道,应聘者在面试时,解雇费同工资、救济金和假期等一样,成为关键的谈判内容,美国在线招聘服务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0%的求职者认为,面试时谈清解雇费十分重要。
加拿大人看准岗位先充电。
加拿大的就业率非常高,但是为了获得更的职位和薪水,当地人跳槽。为了获得某个心仪的岗位,他们往往先了解该岗位的职业要求,并进行针对性充电,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合格证书,然后,再去应聘。一位毕业生,看好某电脑公司的软件设计岗位,他首先参加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专业课程,拿到合格证书后才到该公司面见人事。人事请来两位技术主管对其轮番发问,又出了一道“实战”题,让其上机操作。由于考试成绩很不错,几天后,这位生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德国人利用母校就业指导中心。
在德国,每所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都与不少大型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对就业资讯、职位空缺情况掌握得比较全面。毕业生只要到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或登录其网站,就能找到有用信息。当毕业生有了求职意愿时,“中心”也乐意推荐,即使,他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其求职。
芬兰人高学历低应聘。
芬兰的用人单位不愿用学历过高的人才,认为学历过高的人干比较容易的工作,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且易跳槽。因此,本科生能做的工作,一般不用硕士生,这使得高学历人才找工作反而更难。一些高学历人才为了谋得一个的职位,往往把最高的学历隐藏起来,比如,硕士生拿本科文凭去应聘,反而更容易。
日本人职介所。
涉外礼仪心得篇三
新员工如何在团建中“护体”
应届毕业生刚入公司,就好比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公司虎视眈眈要把你们改造成匹配企业的血液,“洗脑”是少不了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精神文化,让新员工认同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团建和拓展是现代公司的首选,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正如结婚前要做一次旅行一样,团建最容易见到人的脾性。是游离在团队之外,还是拼命努力完成苦活累活,又或者是出谋划策承当团队决策的角色。企业领导暗中观察,即时筛选出来找到适合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可以稍微调教就能改变的、对企业都认可和服从的,这些人留下,不适合企业基因的人剔除出去。
新员工初来公司对一切还感到陌生,参见团建活动也是不错的机会。也有人说其实团建跟本没那么大作用,爬山累死累活,还可能和讨厌的人玩“爱的抱抱”,就是领导们跟风。确实有的团建水平不高,公司还最爱选在员工的休息日;可能还是纯“腐败”,业绩超额完成,目标提前到达,领导开心大出血,国内随便浪、出国大采购,发福利卡。有人觉得这样的团建多多益善啊,可你想过没有放松自由的环境下,人更容易暴露真实的自己。团建,是老板评价员工的侧面依据。谁有培养的潜力,谁又是团队中的“刺头”,往往一目了然。
可有人说我有说不的权利,在集体面前装逼需要实力,而作死只需要勇气……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宅的生存方式,让人们自我认可的需求在增加,而自我表达的能力却在退化。常把“我觉得”和“我以为”挂在嘴边,觉得我和你们不一样,高学历不代表高智商高情商,当你觉得别人无知的时候,倒霉的往往是自己。害怕处理人际关系,不愿改变自己,你我只是凡人,有情有欲,离不开社会,不是那得道之人。你不融入环境,就变成孤家寡人。
那到底要不要参加公司团建?那不妨遵守这个“不怨声载道,不消极抵抗”的基本原则吧。如果不能带着好心情参加无聊的团建,不如把它当成闯关任务。这样一想,生活也就没那么苦了。
那就说说新员工在团建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怎么解决妥当呢?
被老员工劝酒怎么办?
聚会,是一种形式,喝酒,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工具。正如那句老话说的,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么?如果有的话就吃一顿烧烤吧!如果一顿烧烤不行那就来两顿。但是真正玩的好的团建,也并不是花多少钱解决问题,而是增进成员之间交流,强化团队的凝聚力。
灌谁,谁就成为了酒桌上的焦点,增加了曝光度,推杯换盏之间,人就熟络了。纯粹就是想给新人点颜色看看,玩命灌到你不能自理就心花怒放的坏种其实不多。
而且,不是说酒量不行也要硬着头皮喝,喝得不省人事,有伤身体。能喝就喝点,不能喝就声明下,以茶代酒也是诚意。拒绝的时候不要太矫情,我不喝,就是不喝,打死也不喝,谁的面子都不给……这也有点过了,咱哪怕人家敬酒的干一杯酒,咱干一杯茶水呢,是那么个意思,来而无往非礼也。
其我觉得要是男生的话稍微可以多一点,也无伤大雅,日后每每聊起,都是谈资。知道一起感悟人生自己酒品差的就要注意量,不让暴露本性,影响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餐桌之上,新人应该敬酒答谢,好似拜山头,该做的礼貌动作还要有,场面上的动作该做要做,你有责任和义务捧捧场,别显得不太懂事,场面的话还要说一说,请各位前辈以后多多关照哈。
记住,职场的酒局,从来不只是为了喝酒。
找到适合团队发展的自己人。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有人有想法,这不是叫拉帮结派么?管理过团队的人总会有这样一个感受,明明事情都说清楚了怎么就是落地不了。不是别人能力不行,而是他不是团队一份子。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甚至只是团队的一员。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这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人是不是心和团队在一起。孙子兵法里面说过一句团队管理名言:“上下欲同者胜”。一个团队如果每一个人心都向往一起则就不会出现问题。同样的如果找到哪些貌似能力强劲,但是却想不到一处去的人工作起来就会非常的累。看西游记前半段唐僧师徒的关系就能看明白。
团建时组队能和队员产生亲近感。
为什么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样游戏特别受到欢迎?很多人愿意在游戏里社交。那是因为大家在完成同一个任务。一起战斗,相互帮助,把自己背后交给队友。这些都是祖先协同捕猎时候就留下来的基因。所以在任务中得到陌生人的帮助会极大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团建聚餐的时候,总是关系好的挨着坐,难免会挡酒,偶尔一句两句知心嗑,这无形中就会拉近彼此的关系。
涉外礼仪心得篇四
性服饰多姿多彩,风格万变。但是,不同场合相应着装才能体现恰倒好处的仪态和风度。现代女性多是职业女性,出入最多的场合莫过于办公室了。办公室着装基本上应该是大方得体的,体现职业女性的专业素质。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至少应该穿得像个业内人士。“服装语言”无声地诠释了你所在的行业和你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你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他人对你的态度。有些行业统一规定了颇具代表性的制服,如警察、医生、空乘等等。其他的职业女性,则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办公室着装。下面则是针对职业女性自选办公室着装方面的几点建议:
最安全的着装是职业套装。选择合身的短外套,即可以搭配裙子穿,也可以搭配长裤来穿。衬衫则易选择与外套和谐自然的,不要太夸张。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只有在穿长裤子的情况下才可以穿短丝袜。很多女性不注意这一点,喜欢穿裙子或短裤配短丝袜,其实这样的搭配是非常不雅观的。针织衫也是办公室女性不错的选择,用来搭配合身的长裤或裙子。不妨再备一件比较百搭的开衫,它的用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哦。冬天羽绒服下臃懒厚重的毛衣固然舒适温馨,但不适合在办公室穿。因为看起来的确很家居的味道,显得人不精神。
鞋子最好是高跟或者中高跟的皮鞋,因为有跟的皮鞋更能令女性体态优美。夏天最好不要穿露趾的凉鞋,更不适合在办公室内穿凉拖(凉拖固然穿脱方便,但给人懒散的感觉)。如果秋冬选择靴子的话,靴子不能太长。着装色彩不宜太夸张花哨。黑色是比较百搭的一种颜色,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很容易给人沉闷死板的感觉。所以一定要与其他色彩巧妙组合,搭配出庄重又时髦的效果。年轻女性还可以选择具有色彩的衣服,如果有图案,则力求简单。
涉外礼仪心得篇五
遵循「女士优先」。在升降梯上应把左侧让给有急事的人。进入教堂等地方,穿着避免暴露。饮酒适量,切勿酒後吵闹。不要在马路、走廊上数人并排行走。开闭门时,如後面还有人,应按住门等候。勿随便露出令人误解的微笑。勿在排队时插队。勿在行走时吸烟或随地吐痰。勿乱丢垃圾。注意公众形象。勿牵手或勾肩搭臂行走。
国外就餐礼仪。
涉外礼仪心得篇六
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
1.有约在先。
拜访外国人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2.守时践约。
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3.进行通报。
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的地点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人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
4.登门有礼。
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之时,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必须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标准的做法有二:其一,是先尊后卑。其二,是由近而远。在此之后,在主人的引导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处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就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入室后的“四除去”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5.举止有方。
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切勿信口开河,出言无忌。与异性交谈时,要讲究分寸。对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冷落对方,置之不理。若遇到其他客人较多,既要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切勿明显地表现出厚此薄彼,而本末倒置地将主人抛在一旁。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6.适可而止。
涉外礼仪心得篇七
在国际交往中,关于名片使用讲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而言之,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怀疑你是真是假,有没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话,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说实在话,在外国的企业公司,员工这个名片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讲究,一般放在专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装上衣口袋里,或者放在什么什么地方,不能乱放。比如白领的话,女孩子出去的话,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个部位放着呢,一伸手拿出来。我也见过有同志这方面稍逊一筹。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换名片,我把名片递给她,“金教授我给你拿名片”,把包马上拉开了。包也是个好包,很名贵,但是找不着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话梅,接着发现一包瓜子,最后拉出半只袜子,然后告诉我,忘带了。
涉外礼仪心得篇八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崛起和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外事交流、商务洽谈、跨国合作等领域的涉外活动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懂得涉外礼仪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为了提高自己的涉外礼仪水平,我参加了一次涉外礼仪培训课程,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文1——面对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礼仪方式。
在不同场合中,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礼仪方式。比如,商务场合中要用正式的礼貌语言进行交流,不能够随意使用一些口头禅和习惯用语;而在社交场合中,则要更加活泼开朗,注意交际技巧,展现个人的魅力和自信。在培训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怎么用不同的目光交流方式,怎么与不同性别、年龄、地位的人士进行不同的行为和话语等等。
第三段:正文2——利用身体语言突出礼仪水平。
在礼仪行为中,身体语言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我们在交往中展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和身体语言一样重要,它们可以彰显我们的个性和修养,甚至可以成为我们个人魅力的体现。在涉外活动中,身体语言更是成为我们影响他人印象的关键。在培训课程上,我了解到了如何准确地展现核心要素,以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准与诚信素养,适时地点头、微笑、鞠躬、握手等礼仪动作更是需要熟练掌握。
第四段:正文3——掌握跨文化通行礼仪规范。
涉外礼仪的另一个难点是需要熟练掌握跨文化通行的礼仪规范。不同民族和国家,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是大不相同的,不会因为我们的理解和习俗而改变,而我们自己在跨文化交往中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因此,在涉外活动中,要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才能够得到尊重和接纳。在培训课程上,通过学习国际礼仪规范、移动和出差礼仪以及应对外籍人士的注意事项等,我感觉自己的涉外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涉外礼仪培训课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涉外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体会到了在国际商务中对一国家或企业形象的影响。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的礼仪方式,很多时候,身体语言成为提升涉外素质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涉外礼仪水平,才能在全球化的趋势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涉外礼仪心得篇九
涉外商务礼仪就是与外国交流的商务礼仪,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几篇涉外商务礼仪学习心得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刚开始选择商务礼仪的时候对这门课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只觉得选门简单的课,容易拿到该有的学分就行了。但是接触了之后,让我越来越重视它,因为这门课真的很实用,而且孙老师很优雅,有亲和力,而且讲课时候经常举很多具体的例子,使我们切身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候的细节。
一直以来对礼仪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就简简单单的认为是对别人的尊重。而它实际上不仅仅如此,通过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商务礼仪课上,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让我们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服饰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着装礼仪,因为我觉得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其中个人着装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着装礼仪主要强调的是颜色和款式两方面,随着年龄场合的不同,都要有所变化。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位。公务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穿着制服。社交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等。休闲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如t恤衫、短裤、凉鞋、拖鞋等。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衣服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也要注意三原色原则。着装上的成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开始。
形象,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别人的赏识。而现在的商务活动离不开交流,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团结合作和发展,因此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技能。
为期两天的《高端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在一片欢声、笑声、掌声中结束了,课程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礼仪专家万老师不仅从“术”也从“道”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分享及启发,术易学,但修道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术”的方面来说。着装要求遵循t.p.o原则。t、p、o是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的单词缩写,他要求我们在选择服装、考虑其具体款式时,首先应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及其具体款式与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协调一致,和-谐般配。
在商务活动中,男士应着正装西服,一般以黑色、藏青色、咖啡色、灰色为主。男士出门时要注意检查自身仪表是否有三异——异物、异响、异味。异物指是否有眼屎等;异响指腰间是否有挂钥匙等,腰带上不要有多余配件;异味顾名思义就是不好闻的味道了。同时在商务活动中,男士皮带、皮鞋及携带的公文包三样物品应保持同色。
在商务活动中,女士不应穿长筒靴、毛衣、牛仔裤。首饰的佩带不应超过三件,并且为同色系的,其中耳环不适合佩戴,应佩戴耳钉。女士在这些场合的服饰切忌露、透、紧。在商务活动中,女性应尽量淡化其性别特征,这样更加有利于双方的注意力在业务问题上。
在课程中老师让我们现场模拟了乘车做次礼仪,再开车者身份不同的情况下,车内的座次尊位也会发生变化。可见礼仪不是一尘不变的,不同情况下要进行不同的应对。同时老师也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在商务接待时引见和引导礼仪,如何使用规范的介绍手势、准确的介绍顺序。在行进中的位次礼仪,走廊一般遵循内侧高于外侧,中央高于两侧,前方高于后方,右侧高于左侧的原则。楼梯则为前方为上。如果是穿着裙装的女士,则应该走在一侧为好。电梯无人值守时,客人后进先出。在会客时,座次的礼宾次序一般遵循以右为上,内高于外,面门为上,居中为上,远门为上,前排为上的原则。
在两天的课程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西餐礼仪了。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餐桌往往是人们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西餐有着一套纷繁复杂的礼仪标准,从入座、到坐姿、到点餐、到餐具的使用等等,无不透露着优雅和从容。西餐的整个过程与中餐不同,他的重点不是在吃,而是在面对面的沟通,就像老师所说的,当餐桌上有人说话时,所有人都会停下手中的刀叉,聚精会神的听他说。西餐有很多道菜组成,往往是吃完了前一道,后一道才会上来,而餐桌上的每一个人基本都保持着同样的用餐速度。可见西餐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交际。
从“道”的方面来说,礼仪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我们往往很会尊重自己,但却忽略了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学会这两样是需要有胸怀的,需要有同理心的,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礼仪最难学的不是标准的站姿、坐姿、鞠躬的角度、交换名片的方式等,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常思己过,学会宽容,理解,倾听,懂得感恩和奉献,从而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趋于平和。
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而商务礼仪的学习就是在提高个人的素养。我们超日的主要客户在欧美地区,虽然我不是市场营销部的一员,不用直接面对我们的客户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当客户来公司参观或是在国外参观时,相比起语言的交流,良好的商务礼仪素养可能给客户留下更加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个人优秀的商务礼仪素养打造超日人6有形象,塑造超日品牌形象。
万分荣幸的参加了公司开办的商务礼仪培训课程,让我在礼仪、礼节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弥补了自己在商务礼仪方面的欠缺。因此,诚挚的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让刚刚就业的我认识到了商务礼仪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非常感谢帮我们请来了为我们讲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而且杨老师精彩、丰富、有效、生动的讲解,让我在短短的一天学习到了大量的商务礼仪知识,也对以往所了解的一些商务礼仪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照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为今后的待人接物及行为规范都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此次培训使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体会:
第一、让我认识到了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商务礼仪是社会的需要,是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日益深入,人们对礼仪知识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对商务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其次,学习商务礼仪是企业的需要。良好的商务礼仪是公司实力和企业文化的体现;良好的商务礼仪能有效提升公司的形象;良好的商务礼仪能有效促进业务洽谈的成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体制下,各商家为了时刻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纷纷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对产品、服务等包装后对外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层次度,以客户需求为目的,通过品牌效应巩固客户的忠诚度。综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而形象则作为社交礼仪的核心体现,从个人而言,是衡量道德人格、气质修养和文化教养的尺度;从企业角度来看,则传递着企业实力、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信息。学习礼仪有助于塑造职业形象,有助于增进员工的士气,有助于塑造公司形象,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效益。
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二,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
在古中国,就有对礼仪的规范。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社会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所谓商务礼仪就是指在商务活动中,维护企业形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是商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是礼仪在商务领域中的军团运用和体现;实际上是在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以前,我对于商务礼仪的概念及重要性理解不透,总认为礼仪好坏是个人问题,人与人不同,甚至认为像气质一样是天生的,认真学习后,我才进一步明白,礼仪不仅是个人形象的社会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所在单位的荣辱得失,个人的礼仪素质,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满意度,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三、让我学习了许多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行为准则。
杨老师在培训的一天里就商务礼仪、公关礼仪、接待礼仪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日常的礼仪规范。同时例举事例提醒我们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礼仪小细节,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礼仪的内容包罗万象,无处不在啊。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学习谈话的姿势,注意交谈的时候要相互注视,相互倾听,面带笑意;学习站姿,注意抬头,挺胸,收腹,双肩放松,自然而且自信地站立;学习坐姿,尤其是女性在多种不同场合的坐姿,要端庄柔和等等。通过讲解,让我们充分理解到个人的行为举止对我们的重要性,为我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并学习新的知识的,努力让自己向职业女性靠拢。
此,我觉得学习礼仪文化应该伴随我们一生,而且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只是知识经验的增长,更应该让人感觉到我们不断成熟、不断增加的魅力。因此,不断学习礼仪文化并且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礼仪待人待物是个长期工作。
总之,再次感谢公司提供的这个学习机会,感谢生动讲解,使我懂得了在某些场合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该做的,不该做的怎样避免,该做的怎样去做,给自己将来的行为树立了标准,做一个更加大方得体的人。在这美好、短暂的一天中,我感到万分的激动和荣幸,因为我得到了一个使我将来表现的更好的工具——商务礼仪。与那些书面知识相比,礼仪更显生动活泼,更具感染魅力,也更加直观。
作为中天的一名普通员工,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是我个人,而是整个**公司。要树立良好形象,就要从我做起,从最基本的礼仪做起,客户是我们的上帝,用真诚的心与客户交流,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每一件小事当作客户的大事来办。而且我认为能把每件简单的事情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而且如果每位员工都能掌握良好的商务礼仪,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脾气在职场中可以走的更远?好脾气还是坏脾气?然后举例好脾气有好人缘,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事业发展更顺利;坏脾气的人一般有真本事,如果坏脾气用对了地方,还能加深领导的印象,不但同事不敢随便欺侮,还能得到额外的待遇。
在职场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脾气太好,可能会让别人觉得比较软弱,容易被欺负;如果脾气太坏,可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使参与的人感觉不舒服。走极端肯定不好,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中间摇摆。再好脾气的人也会发脾气,再坏脾气的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爆发自己的小宇宙。
而我们最怕的是在错误的场合隐忍了脾气,在正确的场合发错了脾气,后果直接影响我们的职场之路,要么升迁加薪无望,要么丢掉了饭碗被炒了鱿鱼。所以很多人会执念于好脾气、坏脾气。
而真正的硬核是解决职场中的问题,不论是好脾气还是坏脾气,还是要靠自身的真本领。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能按时顺利的保证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相信应该没错。
在这同时,如果能保持好脾气的话,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一群人可以走的远。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平时生活中,好脾气的人,代表着内心是比较快乐的。因为他看待事务都比较乐观豁达,比较平静,不钻牛角尖,所以他能接纳很多不同意见,相信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的。比较有包容心,如果是领导能带领大家走得远;如果只是普通职员,也能和团队里的人相处融洽,做到令行禁止,是上司的好帮手。
在职场中,如果凡事比较着急容易暴躁,容易发脾气,可能会将问题复杂化,或者使解决问题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曲折。发脾气对自己来说可能一时解气,可对问题本身,可能毫无益处。
在平常的工作中,如果作为老板或管理层,在看到员工不好好工作什么的,可以适当的发脾气来起到震慑的作用,发一发脾气我觉得反而效果会更好,员工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公司的效率。
如果你只是小职员,对待工作责任心强,遇到问题或者和人产生分歧的时候,首先调动的是自己的情绪,觉得在气势上能压倒战胜对方,那么将会得到比较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前提你对自己的方案有把握,就算出问题也能自己解决,而不是让人帮你“擦屁股”。
从解决问题的效率上来看,可能偶尔的坏脾气,会使问题更快的得以解决。
正如蔡康永所说——真正的情商高不是不发脾气,而是合理发脾气,会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顺畅的表达,让你和世界都开心。
职场是名利场,更是战场,所以你该讲究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想发脾气还得自身本领硬,然后就是在合适的场合发脾气,外圆内方,就不容易被欺负了。
那么还有一个小问题,职场新人该怎么做呢?左宗棠成有一句话: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时值清末,左宗棠刚入官场,被人冠以“左骡子”。意在说他脾气差,倔强。一次左宗棠跟幕僚争吵起来,惊动整个官邸,虽有同事出面调停也不退让。相反,左宗棠顺便把平日欺负自己的家伙骂得狗血淋头,而整个官府也见识了左宗棠的骡子脾气,知道他不是好惹的家伙。当然,左宗棠也因自己的骡子脾气,差点丢了性命。
后来左宗棠经历几战名望越来越大,做了高官,脾气却越来越小。有次,幕僚在背后诽谤左宗棠,被左宗棠知道了,大家心想:估计这家伙要吃不了兜着走!没料到,左宗棠回来后跟这位幕僚坦诚布公,倾心相谈,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为何左宗棠的脾气前后判若两人?一位老友拜访左宗棠,询问其中缘故,左宗棠这才说出其中的缘故: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这便是左公的做人智慧,放在职场也是合适的。望你我共勉。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一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在操作、处理这类问题时,只要参照“以右为尊”原则,就肯定不会有失敬于人的事件发生。按照惯例,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应当说明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进行拜会或送行时,主人的身份应当是“客人",而外宾在此时此地则“反客为主”了。在有必要为二者进行并排排列时,应当使主人居右,而使外宾居左。其实际的含意是:外宾在主人为燃的临时居所之中,理应被视为“主人”而不是“客人”。从这一意义上讲,以上做法与“以右为尊”原则一点儿也不矛盾。有时,进行国际交往的宾主双方往往都不止一人,当有必要为之进行并排排列,如需要会见、合影时,仍需要恪守“以右为尊”的原则。只不过宾主双方届时需要在属于自己的一侧,再具体排定一下各自人员的位次罢了。
举行正式谈判时,假定谈判双方需要分别坐在谈判桌的两侧,而谈判桌竖放于室内的话,则谈判桌的两侧的位置仍有上下之分,在进行确定时,“以右为尊”原则依旧有效。其具体方法是:假定有一个人正在推门而入,并且面向室内,则应以其右侧为上座,使客方谈判人员在其右侧就座;以其左侧为下座,使主方谈判人员在其左侧就座。谈判桌横放于室内时,以面对正门的一侧为上座,以背对正门的一侧为下座。但是届时各方人员进行具体排列时的做法,与谈判桌竖放于室内时的情况却相类似,即位于主谈者右侧的位置,在地位上高于位于其左侧的位置。
举行国际会议时,会议主席台台上依次的排列,也是要讲究“以右为尊"的。不仅如此,发言者所使用的讲台亦须位于主席台的右前方,这是给予发言者的一种礼遇。
在排列涉外宴会的桌位、席次时,同样必须应用“以右为尊"原则。宴会厅内摆放圆桌时,通常应以“面对正门”的方法进行具体定位。如果只设两桌时,一般须以右桌为主桌。此处所说的右桌,指的是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居于右侧的那一桌。若是需要设置多桌时,则在宴会厅内面对正门时位于主桌右侧的桌次,应被视为高于位于主桌左侧的桌次。
在同一张宴会桌上确定席次时,一般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位置为主位,由主人就座。主宾则大都应当就座于主位的右侧。其他人的位次,一般均为距离主位越近,位次则越高。而在与主位距离相同时,则位于主位右侧的位次高于位于主位左侧的位次。
在三排座乃至其他类型的多排座轿车上,不论由何人驾驶车辆,在确定车上具体位次的尊卑时,大都亦应遵行“以右为尊”原则。
在进行官方往来、召开国际会议、举办国际博览会,或是从事国际体育比赛时,按照国际惯例,经常需要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其主要标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依照惯例悬挂本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国旗,既表达了对本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他国的尊重。必须予以强调的是,在国际交往中悬挂国旗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悬挂他国国旗,并借此向他国表示尊重与敬意之时,就更是如此。不仅不能将他国国旗弄错、挂错,而且还须在悬挂他国国旗时给予其适当的礼遇。
目前,在各类国际交往中所悬挂的国旗,大都采用并排悬挂的方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以“以右为尊"原则为指针。具体而言,并排悬挂两国国旗时,按惯例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以右为上,悬挂来访国国旗;以左为下,悬挂东道国国旗。
有趣的是,在确定并排排列的位次时,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尊",也就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注意一下国内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台排位,就会发现这一点。不过,在国际交往中,还是要注意“内外有别",坚持“以右为尊"为好。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二
中国人的待人接物,在一般情况下,讲究的都是含蓄和委婉。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中国人大都主张自谦、自贬,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在这个方面若不好自为之,就会被视之为妄自尊大,嚣张放肆,不够谦逊,不会做人在对外交往中,当有必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得体的做法,是要切记“过谦适当"的原则,并将付诸行动。同不了解。“谦虚适当”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如果确有必要,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敢于并且善于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或肯定。
一是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衣饰、手艺时,一定要记住落落大方地道上一声:“谢谢!"这么做,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见过世面也是为了接纳对方。此时此刻,没有必要因此而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气。
二是当外国友人称道自己的工作、技术或服务时,同样要大大方方予以认可。千万不要小里小气,一再极力对此进行不必要的否认。
三是在涉外交往中,当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产品、技术、能力、特长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并且实话实说。不敢肯定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往往会使自己坐失良机。
四是当自己同外国友人进行交往应酬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什么自己是“瞎忙“混日子",“什么正经事都没有干"。那样的话,有可能被对方看做务正业之人。
五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设宴款待外国友人之时,应当在介绍席菜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这是我们为你特意精心准备的菜"。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到倍受我方的重视。
六是当有必要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出手”,“没来得及认真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这种过谦的说法,无疑会大大地减低礼品的分量。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三
在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
拜访外国人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进行拜访时,倘若抵达约定的地点后,未与拜访对象直接见面,或是对方没有派人员在此迎候,则在进入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的正门之前,有必要先向对方进行一下通报。
切忌不拘小节,失礼失仪。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倘若主人一方不止一人之时,则对对方的问候与行礼,必须在先后顺序上合乎礼仪惯例。
标准的做法有二:
其一,是先尊后卑。
其二,是由近而远。
在此之后,在主人的引导下,进入指定的房间,切勿擅自闯入,在就座之时,要与主人同时入座。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处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就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入室后的“四除去”是指帽子、墨镜、手套和外套。
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切勿信口开河,出言无忌。与异性交谈时,要讲究分寸。对于主人家里遇到的'其他客人要表示尊重,友好相待。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冷落对方,置之不理。若遇到其他客人较多,既要以礼相待,一视同仁。切勿明显地表现出厚此薄彼,而本末倒置地将主人抛在一旁。在主人家里,不要随意脱衣、脱鞋、脱袜,也不要大手大脚,动作嚣张而放肆。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在主人家中四处乱闯,随意乱翻、乱动、乱拿主人家中的物品。
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最长的拜访,通常也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有些重要的拜访,往往需由宾主双方提前议定拜访的时间和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严守约定,绝不单方面延长拜访时间。
自己提出告辞时,虽主人表示挽留,仍须执意离去,但要向对方道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必远送。在拜访期间,若遇到其他重要的客人来访,或主人一方表现出厌客之意,应当机立断,知趣地告退。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四
记者的体验是从迎接客人开始的。
一大早,记者就跟随旅行社的大巴车来到首都机场接机,抵达机场时针刚刚指向七点。在机场大厅吕南对我说,导游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今天的飞机7点30抵达机场,但是我们一定要早到半小时,绝对不能让客人等我们。记者注意到,他下车时特别嘱咐司机师傅不要在车内吸烟,原因是外国游客非常反感烟味。
在机场等待时,记者发现今天吕南的穿着十分正式,上身是白衬衫还系了条款式优雅的蓝色条纹领带,下身着西裤,皮鞋锃亮。他说,今天是第一天接机,所以要穿较正式服装,给外国客人一个可信的、职业化的形象,这也是一种职业礼仪。今天要接待的是美国团,美国客人不太讲究服装,在随后的游览中可以穿得随意些。但是如果接的是日本团就需要每天都穿得十分正式,因为日本客人认为讲究的穿着是对他们的尊重。而且在带团的几天里,每天都要换一身衣服,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吕南最后一次检查接机牌上所列客人的姓名拼写是否正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装,以饱满的情绪准备接待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
客人出关后,他主动上前迎接并把客人引导到相对空旷的地方开始清点人数。只见他并没有像往常我们清点人数一样用手指着对方的后背一个个的数,而是用大拇指朝上,一边从客人身边走过,一边自己在嘴里默数。吕南告诉我清点人数时最忌讳用手指直指对方。一些外国客人有宗教忌讳,例如穆斯林客人最忌讳用手指指自己或被触摸身体,为了尊重个别客人的宗教信仰对所有客人都不要用手去指。
从机场出来走到旅行社的大巴车要经过一条马路,让我惊讶的是吕南竟然先走到马路中间将过往车辆拦下,对司机说明情况,请求先行通过。我问吕南这有必要吗?他说外国客人对中国的交通非常不习惯。他们不习惯走人行横道,在他们的国家只要有行人,机动车会主动停下让行人先过。在中国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他们过马路,司机应该停车,实际上中国的司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如果导游不能协调好这件事,是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的,自己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清点人数后将客人带到停车场协助客人将行李装车,待所有客人都上车后,吕南主动将装行李的车辆摆放好,以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由于飞机航班到达*的时间比较早,所以吕南首先带客人游览*。上午9时30分,车辆抵达颐和园。
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遇到几位*老人用海绵制成的毛笔蘸水在地上练习书法,外国客人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尝试一下,吕南协助客人向老人表达了对他的欣赏。老人通过导游向外国客人介绍了中国书法的魅力与益处,征得同意后客人们争相与老人照相。游览的过程中,碰巧看到一个国内团的导游正在用喇叭大声向客人介绍景点的由来,喇叭的质量不是很好,导游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像噪音。吕南见状对我说道,我们是不能用喇叭进行讲解的,在介绍景点时还要特别注意音量的大小,因为外国游客会认为大声讲话是不礼貌的。
中午时分,随着颐和园游览的结束,记者也离开了这个旅游团。吕南作为这个团的导游还将陪伴这些美国游客度过7天的时间。
一、饭店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仪表仪容,要佩戴工号牌,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外语解答客人的问题,要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等敬语。
二、电话总机服务应准确、迅速、音量要适度,态度要和蔼,及时无误地提供叫醒及留言服务。
三、大堂副理要坚守岗位,对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力满足;对客人的投诉,应认真协助解决。
四,服务人员对待宾客要不论国别、肤色、职业、性别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严格遵守外事纪律,自觉维护法制尊严,不得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一,家庭旅馆的从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而且应会用日常英语对话。
二,家庭旅馆必须具有独立的餐厅、厨房、卫生间,并配备电视机、电话通讯工具。
三,客房卫生间配有必要的卫生用品:香皂、卫生纸、污物桶等,要保证客人住宿期间的洗浴。
四,为客人提供餐饮服务时,要确保用料、工具和操作环境符合卫生防疫标准,供客人使用的餐具用后必须消毒,而且不能与住户混用。
五,家庭旅馆主人的私人生活不能干扰客人。
涉外工作一向被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是一个主权国家区域内的文明风尚的浓缩反映。由于这个岗位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涉外工作人员身上的优良品质永远不会被放大,而只是会被无限的缩小。他们如果做得很出色,人们往往认为是应该的,而如果他们的工作出现一点疏忽则会被认为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比如酒店接待人员的一个冷漠的表情,可能会使外国宾客认为中国人都很淡漠。因此,涉外工作人员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来看待。
酒店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涉外窗口行业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循法守礼,所谓循法守礼,指的是要循本国的法,具体到酒店业是要遵守行业的行为规范,酒店业最重视的就是服务,服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守外国的“礼”,要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民俗和宗教信仰;其次要爱宾敬业,要把宾客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样来爱护,同时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把为他人服务当成自身价值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敬业;还要做到宽恕谦敬,当客人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时,要尽量给予谅解,时刻牢记自己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身上应背负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待客人时要做到谦虚、尊敬。酒店的前台接待可谓是窗口的窗口,如果用一幅画来比喻,前台就是整幅画的高光部分。前台承担的是接待迎送的工作,这项工作看起来十分简单,确是所有外国宾客必经的服务程序,因此作为前台服务人员更要重视涉外礼仪的学习,要让外宾一进酒店就享受到宾至如归的高品质服务,这会为外宾的整个行程起到良好的开端。
导游也是一项接触外宾较为频繁的工作,每一位导游就像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将本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传达给外宾,绝不能为了一己的私利带客人进黑店或用隐语来向客人索要小费。导游应忌讳当着客人的面议论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在与外宾的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
西方一些国家有顾客给服务人员付小费的习惯,以对其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在有的国家的一些行业,小费甚至被看作是服务人员的一部分固定而且是重要的收入。
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方国家一直没有给付或收取小费的习惯,但是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很多西方游客也把给小费的做法带到了东方国家。
我国的涉外服务员一直是明确不收取小费的,但是当客人真诚地以小费向服务人员表示感谢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的态度呢。
礼仪专家李柠认为,作为服务员,不提倡主动向客人索取小费,但当客人主动给予小费时,服务人员应做到得体对待。既不能一看给了小费,脸上就乐成一朵花;也不能因为小费的数目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冷眼相对。正确的做法是礼貌的收下,并以理智又不失真诚的微笑予以感谢,最后热情的欢迎对方下次再到中国做客。
一位导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虽然不应向客人主动索取小费。当游客主动给予小费时,爽快的收下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此时如果回绝,游客会觉得是不是小费给少了,让人心里感到不舒服。
此外,在接受小费时需要注意的礼仪是,不可以当着客人的面清点小费。酒店客房清扫人员要待客人离开后再拿取放在枕头上面等显眼位置的零钱,如果钱被放在抽屉里、枕头下,则很可能是客人落下的,不要擅自收起,而应该向酒店汇报。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五
进行商品交易,买卖双方必须订立合同。在此之前,则要进行谈判。同外国客商谈判的中心是出口方提供商品,进口方支付货款。具体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数量、包装、价格、支付、交货、保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诸方面。若与外商在这些方面达成协议,就可以订立合同。合同一旦订立,就有法律效力,双方不可随意更改或毁约。
在订立合同过程之中,必须确立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及明确性。合同的合法性主要是订立内容及方式要合法;完整性则是指规定的基本条款必须包括以上一些基本条款,且要在必要时附加条款;明确性是订立合同必须把关键性内容说明,不可有错误、遗漏及歧义之处。
在订立合同时,还要明确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价格条款。品质条款包括商品名称、质量、规格、货号、商标、牌号、产地、标准等。品质条款不明,会上人当的。如同一种商品,往往有好多家生产,如不把这点弄清,让人家以次充好就要暗中吃亏。数量条款包括计量单位、标准及数量的机动幅度。在国际上,一般机动幅度为5%一10%左右。包装条款包括包装材料及方式两个方面。价格条款包括单价与总值两项。交货条款包括交货时间、地方及起运方式等。
在订立涉外交易合同时,也需要认真对待保险条款、支付条款、索赔条款、仲裁条款。货物在运送之中是有风险的,不认真填写保险条款,中途发生事故就无法处理。支付条款包括支付工具和方式两大类内容。检验条款包括检验权、机构及时间、地点等。索赔条款是针对违约而言的。仲裁条款指双方发生纠纷由哪个第三方裁决,包括仲裁地点、机构、程序、仲裁费用及效力等。
在上述条款之中,必须熟知其每一项具体内容,如“不可抗力条款”应注明什么自然灾害或社会原因,发生后双方的责任等;商品重量计算要明确是毛重、净重;包装标志的运输标志、附属标志、指示性与警告性标志都有哪些具体内容,以及国际贸易价格术语类别和含义等。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六
个人隐私,指的就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否,视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而言,在国际交往中,下列七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为个人隐私问题。
1、年龄大小。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有如诅咒谩骂一般。特别是外国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2、恋爱婚姻。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比如“有没有恋人”、“两个人怎么结识的”、“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了婚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如何”、“有没有孩子”等话题,很让人难堪。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此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上官司。
3、身体健康。在中国人相遇后彼此打招呼时,大家经常会相互问候对方:“身体好吗?”要是确知交往对象身体曾经一度欠安,那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与其见面时,人们往往还会热心而关切地询问对方:“病好了没有?"如果彼此双方关系密切的话,则通常还会直接向对方打探:“吃过一些什么药”、“怎么治疗的”,或是向对方推荐名医、偏方。可是在国外,人们在闲聊时一般都是“讳病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被看做是他的重要的“资本”。
4、家庭住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之中,大家对于自家的住址通常是不保密的。对于自己的家庭住址、私宅电话号码等等,人们一般都会有问必答,甚至于还会主动地告诉对方自己的住址。而在国外,通行的做法却恰好与我国相反。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己和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作客。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在他们常用的名片上,此项内容也难得一见。
5、个人经历。初次会面时,中国人之间往往喜欢打听一下交往对象“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总之,是想了解一下对方的“出处”,打探一下对方的“背景”,摸一摸对方的“老底”然而外国人却大都将这些内容看做是“商业秘密”,并且坚决主张英雄莫问出处",反对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
6、信仰政见。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国度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如果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最为明智的做法_'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对此避而不谈。
7、所忙何事。在我国,熟人见面之际,免不了要相互询问一下对方:“忙什么呢”、“怎么好久没见到你”。但是,外国人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却极为忌讳,认为向别人探听与此相关的问题的人,不是好奇一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或者具有天生的“窥视欲”。融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七
很多外国人觉得穿着睡衣跟没穿衣服没什么分别,他宁愿你看到他穿着内衣,也不愿意让你看到他穿着睡衣。
记得有一次在国外朋友请我去看歌剧。我满心欢喜穿了一套白色的礼服美美的准时赴约。因为有好几个人,我们约定先到他家会合再一起出发。到了他家,我一看,不好!其他人都穿得很随便。我穿着礼服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笨头笨脑。原来这天的歌剧在一个运动场演出。大家都将坐在草地上。可以说是一次正规但轻松的演出,所以不用穿礼服。都怪自己没有问一问朋友,结果出了洋相。
说起洋相这个词儿,里面所包含的东西真可谓概括了中国近百年的变迁。出洋相,就是出丑的意思。原来从前我们中国人觉得露出了洋人的样子就是出了丑。明显这个词儿刚出现的时候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一切不符合中国文化的都是不好的、丑的。但是经过了近百年的起伏变迁,中国人的审美品味有了很大提高。穿不穿洋服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有些中国人穿西服还是不地道,给人一种穿错了衣服的感觉。就好像我们第一次看见穿唐装的外国人一样,说不出的别扭。经常听到同胞们说洋人穿衣服随便。可能因为这样的想法他们穿洋服的时候就也随便了。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洋人穿衣是有很多规范的。一般来讲场合决定了穿的服装是否合适。正式的场合不能乱穿不说,就是平常的场合也是有约定俗成的一套穿衣规则。譬如洋朋友请吃饭,虽然跟英女王请吃饭的重要性不同,穿牛仔裤还是显得不是很尊重主人家,就是不穿西装也最起码该穿西裤。但是如果是好朋友一起去麦当劳又不一样了。所以那次的歌剧,我虽然穿的是很好的白礼服,但因为场合不对还是出了洋相———穿得过于隆重了。
回国以后,我发觉这问题好像又有不一样的看法了。不少人好像是采取了洋为中用的政策,西服还是照着自己的规矩穿。我家旁边工地上的工人基本上就都是穿西装上衣和泥的。我提到他们不是我歧视,觉得工人不该穿西装上衣和泥,而是因为我对中国人穿西服要不要自创一套规范还没有想到答案。在国内我还经常看见一些人穿着睡衣在街上跑。最好玩的一次在上海,在南京东路上,看到两夫妻都穿着睡衣在逛街。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着太阳镜,脚上还穿着皮鞋!在国外睡衣是绝不能在外人面前穿的。很多外国人觉得穿着睡衣跟没穿衣服没什么分别,他宁愿你看到他穿着内衣,也不愿意让你看到他穿着睡衣。这样的偏执实在也有些奇怪,但他们的习惯就是这样。所以大家千万别穿着睡衣就到洋邻居家串门借糖借盐,否则女主人一定会觉得北京男人不文明!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八
礼,是知礼、讲礼、明礼,尊敬别人。仪,是仪容、仪表、仪式,表现形式。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被人们所认同,又被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
纵观中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涉外礼仪心得篇十九
参加正式宴请时,不论是作东还是作客,皆须在礼节上好自为之。
(一)一般的规则。
1、宴请的方式。
涉外宴请,讲究的是“吃环境”、“吃文化”和少而精。既要体现特色,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赴宴者人数较少时,宜采用分餐方式。赴宴者人数较多时,则宜采用自助方式。尽量不要采用混餐方式。
2、菜肴的安排。
安排宴请的菜单时,最重要的地方是不要触犯客人的饮食禁忌,宗教禁忌、民族禁忌尤其不得冒犯。有可能的话,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菜肴款待客人。
3、餐桌禁忌。
在宴会上,用餐者在进食时不宜发出声响,不宜吸烟,不宜当众剔牙,不宜整理服饰,不宜化妆补妆,不宜为他人夹菜,不宜劝人饮酒。
(二)西餐的餐具。
1、刀叉。
以刀叉进餐时,应当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要以之指人,或互相敲击。暂不用餐时,可在餐盘上刀右、叉左地将其摆成“八”字型,若将其并排摆在餐盘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完毕。
2、餐巾。
餐巾在西餐时只宜铺在大腿上,而不得掖在衣领上。不得以之去擦餐具。用餐途中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上。若置之桌上,则表示本人用餐已毕。在西餐宴会上,女主人铺开餐巾,一般表示用餐开始。女主人把餐巾放在餐桌上,则往往暗示此次宴请已告结束。
3、汤匙。
不可令汤匙在盒、盆之中“立正”,不可将其含于口中。饮咖啡时,不可以匙舀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88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