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艺术毕业论文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2 23:56:41
2023年艺术毕业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2 23:56:41     小编:曼珠

有些事情,只有通过总结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如何进行有效的辩论,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必要环节,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你的总结能力。

艺术毕业论文篇一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当代审美价值的变化,从而促使环境艺术地域性的觉醒。

审美价值作为形而上的意识范畴,其发展变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代审美价值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特性。近三十年来,在人们迷乱于物质世界的纸醉金迷的时候,开放的特性使原本就迷失了精神信仰的人们更失去了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与人们关系无比密切的生活、学习、居住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利诱下,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日渐稀少,具有历史感和精神根基作用的居住空间与装饰符号,被所谓国际主义的几何线块或者生硬的欧陆风格取代,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冷漠与乏味,几乎泯灭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审美追求。

好在审美价值的发展总是具有轮回的特性。物质的相对富足让人们有时间回头审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更加寻求个性化与多样性,新形式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群具备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二、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孕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做工考究。特别是川南民居,空间虚实相生,装饰风格独特,简洁雅致,柔美婉约,是当代人居环境内外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可资借鉴的宝库。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强大的物质潮流,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思想,给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我们从物质形式上去追赶世界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与传承方面并无创新。

人居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开放的系统,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只有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设计道路来,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传统装饰符号的综合研究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视野,从空间形态组合形式到心理空间营造,从材料质感到构造技术研究,从装饰符号研究再到色彩、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其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促进设计创新的动力。

本文以传统空间形态组合方式和装饰符号的意义及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主要在于探索、利用现代人所理解的传统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以及装饰符号,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的传统感觉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仿古,生拉活扯地把人拽回到过去的时代。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以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的结合点入手,以艺术设计学研究为指导,来探讨传统感觉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交叉、设计应用等领域的问题。并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讲述,追溯传统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以启示现代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川南传统民居空间组合形式、哲学思想、设计原则、设计程序的研究,总结出指导性的传统人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研究,追溯其含义、制作构造、材料质感、色彩、形式法则等的一般规律,吸取其精华以给予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以启示。

3、运用以上两个目标的研究成果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应用及其成果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空间组合形式与装饰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应用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

从艺术设计学角度的探讨――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把握传统民居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设计方法论才能在川南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研究中理清思路。

从对传统民居设计研究的意义与其当代审美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综合研究体现出的优势,说明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继往开来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探讨――通过对川南民居给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启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范围、表现形式、设计原则、设计成果等一系列课题内部结构的研究,探讨川南传统民居内外空间设计及装饰符号的当代审美价值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在现代家居环境的设计中,光与照明是极为必要的因素,而积极的对室内灯具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设计师对灯具设计本质的高度重视,也是创造出优质光环境的基础。

东西方灯具设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对文化本源、光线运用极高的以及科技发展赋予了一定的重视程度,灯具设计遵循建筑、家居、装饰发展的规律而发展。

而我国灯具设计作为传统设计中的一分子,彰显了特制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因此积极对灯具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以及其与室内环境整合的功能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高亮度led未来光源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灯具;设计;研究。

目前,人们正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工业化商品随处可见,使人们的生活环境缺乏艺术色彩。

而家永远是大众群体最为温馨的港湾,回家开灯这已经使晚间回家人们的习惯,一件具有艺术色彩的灯具能够营造出美妙的家具环境同时提升人们的艺术情调。

可见,灯具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发挥了自身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起到了装饰的效果,当然也是人们情感与艺术修养追求方向的体现形式。

针对目前灯具行业的市场存在灯具产品外观设计单调、创新性不显著以及设计技术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积极的对现代灯具艺术设计的形式进行研究愈发重要[1]。

1产品的设计方法。

1.1市场调查和分析。

壁灯作为室内装饰的灯具,在设计之时一般用乳白色薄利对其加以笼罩,光线淡雅和谐,从将家居环境点缀得富有韵味与情调,在市场调研中最为常见的为变色壁灯、床头壁灯、镜前壁灯。

概括的说,艺术灯具与传统灯具相比较[2],在设计之时应该重点把握好实用性、装饰性、多样化以及风格化等要素。

具体是指在实用目标落实的基础上使其富有创意,那么材质上的创新是上述目标落实的基础,灯具材料的发展本身就可以看作为材料实现科学加工目标以及加工技术实现改良的依托。

金属、布艺、树脂以及其他复合型材料的应用,填充了艺术灯具市场;对树脂材料实施新工艺的做法,不仅简化了工序,而且使艺术灯具造型更富有多样性,强化了灯具的透光性能。

在对现代艺术灯具的造型进行设计之时,应该合理的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完美的再创出具有现代特色的艺术灯具设计风格。

也就是说在新型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不断渗入的产品设计领域中,灯具设计者必须对传统的文化观念进行多维度的思索,将新技术与新材料不断的应用与艺术灯具造型的设计进程中。

众所周知,古代灯具设计是我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聚合的产物,那么在对当今时代艺术灯具造型进行设计之中,应该对其特质化的造型语言、别致的构造美感、特色的民族韵味进行借鉴,使艺术灯具造型设计彰显耐人回味的审美意境。

此外,在对艺术灯具造型进行设计之时,设计师务必明确的是产品功能上的达标是最为基本的设计标准,艺术灯具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或者是工具,更是民族文化内涵以及人民审美情趣的外在体现形式。

因此灯具设计师在对其造型进行创造之时,有效的借鉴传统元素,达到传达中式风格神韵这一目标是设计的根本,此时传统文化自然就成为艺术灯具设计的创意点与启迪点,为具有生命活力的中国现代艺术灯具作品的诞生奠定基础。

2艺术灯具的实践应用。

结合人的意念以及环境的特点:

例如,布灯在安置于室内环境中时,应该对室内照明用光时长重点的考虑,以使用光卫生有所保障,也达到维护视力的效果。

在对布灯安设之时,对线路安放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稳固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开关位置应该具有便捷性与合理性并存的特点。

若室内空间较高则适宜安置吊灯,此时空间的顶端也具有一定的亮度,给人们带来开阔的心理环境,降低压抑感产生的几率,在角落处可以布置一些地灯与壁灯这类辅助光源,以达到填充空间层次感的效果。

而吸顶灯一般适用于空间较低的环境,营造温馨的环境同时凸显现代感的韵味。

3.1概念。

灯具是各类照明器具的统称,照明是其最为基本的功能,灯具还具备对家居环境装饰与美化的功能。

专用型照明灯具的研制与应用,其富含一定的形态语境,具体是在象征语境中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展现出来。

而艺术灯具的设计与现代社会背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时代的发展推动着艺术产品的设计风格不断的改良与创新,也就是说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艺术灯具设计的工作进程。

3.2方案的列举以及深度的探讨。

此时led灯具可以发出红黄绿蓝橙等多种光源。

由此可以推断的是led灯具将会把传统照明光源所取代。

其具有以下几点应用的优势:一是耐用性能高、达到节能降排环保的功效;。

这不仅仅提升了对室内照明的效果,也起到了对人眼视力保护的作用。

4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现代化灯具的设计原理均是由自身的实用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决定的,而正是因为这种科学价值使灯具成为了采购者达到便捷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实用性家居工具。

而灯具的艺术性特征又可以被看成民族美学价值的媒介[3],优美精致的艺术造型使灯具彰显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情调,将具有永恒性质的美学价值与时代特色传承与发扬下去,成为了现代器具设计理念的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赵鹏.室内灯具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2]王永军,孙岚.传统灯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李宏刚.室内灯具设计的艺术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艺术毕业论文篇三

现代粗陶艺术是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从陶瓷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陶艺最大区别在于,摆脱了传统陶艺实用性质的束缚,否定了传统工艺的'绝对性,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长期以来主宰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吉林缸窑附近有多个少数民族村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厚的艺术资源,多民族的文化形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缸窑粗陶艺术特性上透着一股粗犷、豪放、野性的气息,其材料的特点正符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过陶土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肌理展现出不同的质感,或质朴、或原始、或粗犷从而彰显出一种区别于传统陶瓷的美感。粗陶艺术具有自然的属性,它使用人类最便利、最古老、最原始的材料,经过窑烧的天然和偶然的特性,使得粗陶别有一番原始的神秘特征。在艺术回归意识强化的今天,粗陶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历史传统魅力,在当今社会越发显得独具价值。

abstract4-7。

第一章导论7-8。

第一节课题的缘由7。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范围7-8。

第二章现代陶艺概述8-10。

第一节国外现代陶艺研究现状8-9。

第二节国内现代陶艺研究现状9-10。

艺术毕业论文篇四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

仿生建筑在国内建筑类别里面是一个开发中的亮点,也是未来建筑的一个良好走势,将人与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统一,是人的自然回归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建筑本身的结构方面来讲,仿生建筑正是吸取了自然界优势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本课题是对办公空间的仿生性进行研究,办公是酿造文化、孵化成果的过程,孵化这一自然现象便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本课题将生物孵化器如蛋的形态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并结合生物孵化的原理对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选题从建筑仿生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围绕生物孵化的原理,尝试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从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肌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希望通过本题及今后对建筑仿生的研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绪论。

1.概念。

1.1仿生建筑的定义。

1.2仿生建筑的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法。

1.2.1建筑的形式仿生。

1.2.2建筑的功能仿生。

1.3仿生建筑存在的意义。

2.仿生建筑的调研分析。

2.1国内实例分析。

2.2国外实例分析。

2.3分析结果。

2.3.1借鉴的地方。

2.3.2存在问题。

一些作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某一形象的问题,这种做法背离了建筑仿生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追求新奇噱头的效果,既无创新的价值,也不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取得协调。

3.空间形态仿生设计实践。

3.1设计灵感来源。

4.结论。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要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建筑更贴近大自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使用和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把降低能耗、美观实用、使材料和部件最大限度的发挥,把人性化设计列入的设计指标,使建筑向自然回归。建筑仿生学是新时代的一种潮流,今后也仍然会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第1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2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3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小型办公空间建筑的大体外型进行整体把握并考虑外型中存在的仿生问题。

第4周:在外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空间划分和布局在草稿纸上绘制草图。

第5周:开始绘制cad的总平面和各层平面,寻找与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6周:sketchup创建小型建筑外部场景和办公空间内部建模,对毕业论文提纲进行详细补充。

第7周:对查找的英文资料进行英译汉,sketchup建模进行部分渲染。

第8周:sketchup建模完成3张,cad图完成5张,毕业论文、英译汉完成50%。

第9周:cad图进行细部完善,绘制办公空间室内的立面和剖面。

第10周:sketchup建模进行办公空间室内的建模和渲染。

第11周:把毕业论文进行完善,把cad图标注尺寸和材料。

第12周:对剩余的英文资料进行完成,sketchup效果图进行调整。

第13周:完成5000字的论文,英译汉5000英文字符。完成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

第14周:打印报告书、论文打印和装订,制作ppt。

第15周:刻盘上交导师(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

第16周:布置毕业设计展。

第17周:毕业答辩。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仿生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仿生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仿生建筑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调研和老师的指导对我国现在的仿生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以产生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性,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2.(法)卡特林.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建筑科学建筑仿生学原理。

5.杨小峰,罗文缓,仿生建筑浅析,青岛理工大学学报,06期。

6.李兵,崔念迅,建筑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工程建筑与设计,期。

7.姚晓微,沈明磊,仿生建筑设计,山西建筑,05期。

11.李华东,高科技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

艺术毕业论文篇五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的研究。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毕业论文篇六

无论是何种专业何种层次的毕业论文,都要在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急于求成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对待毕业论文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古人曰,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比喻人在知识宝库中,探求钻研后终于有了发现和创新后的惊喜。相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准备阶段或许更加艰辛,让我们有意识的自我修炼,知难而进,以便发现更深的知识领域和更完善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首程.论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岩泉,张艳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2010.

[3]郑乃勇,萧世民,刘xx.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

[4]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理论、技巧、案例[m].

艺术毕业论文篇七

abstract

引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价值

一、科学教育的价值

二、反思的价值

三、启示的价值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关于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学生作品的引用和分析

二、本体论的办学思想

三、关于影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研究方法

一、本体论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学生纪录片作品概况

第一节本体论的'坚持和初期的荣耀

第二节目的论的要求和社会的妥协

第二章“本体论”框架下纪录片应用研究

第一节“本体论”纪录片的含义

第二节“本体论”纪录片的特点

一、素材来自于对现实存在的纪录

二、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的面貌和本质

三、具有历史的态度,运用视听语言来表达反思和质疑的精神

第三节视点策略

一、主观视点的倾向

二、视点策略:观众的选择

第四节声音构成

一、现场声的录制

二、解说词

第五节非连贯性剪辑

第三章“技术主义”视野下纪录片应用研究

第一节“技术主义”纪录片的含义

第二节“技术主义”纪录片风格下的视听语言分析

一、封闭空间

二、“三镜头法”

三、主客观视点的平衡

四、连贯性剪辑

第四章视听语言的嬗变

第一节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一、产生的原因

二、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未来纪录片教育的思考

一、影视教育“同质化”

二、人文教育的欠缺

三、坚持“本体论”,办有特色的大学

结语梦想根植于现实

艺术毕业论文篇八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写作方法。

主要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写作要求。

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注意事项。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注意要点。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论文提纲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毕业论文篇九

大凡艺术都是创作者情感的体现,可以称为“情感艺术”。

中国画也不例外。

中国画讲究意象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种不似之似正是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因素融入作品的结果。

中国画的情感是画家个性气质、学识修养、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它集中反映在画家的审美情趣上,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心灵感悟中。

画家的这种情感体验必须借助具体的笔墨形象才能变成可知可感的外在物化形态――作品。

这作品能否称得上艺术,还必须接受观者的检验。

欣赏者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念去观赏作品并与画作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这件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情感艺术”。

中国画的情感表达有其特定的方式,即必须在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进行。

这种文化大背景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线条及其意象造型的传统方式的认可。

任何创新和改革都必须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那种盲目借鉴,盲目抄袭某些外国偏激手段而制造的“洋泾浜”,纵然你的创作激情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而观者却茫然不知所画者何,根本不可能有情感的共鸣,也就根本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中国画是情感艺术,但画中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它是深藏于画家内心深处的人生体验,不同于日常的喜怒哀乐。

所谓“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仍然不是生活中有了高兴的事就去画兰花,有了生气的事就去撇竹叶,它只是一种比拟,不可牵强附会。

画家要创作一幅作品,总是以一定的情感冲动为动机。

这种情感我认为当有感性情感和理性情感之分。

感性者,兴之所至,随意挥洒,不知所画者何,只弄得满纸“烟云”。

是艺术吗?不是!怎么后来就成了艺术呢?因为画家除了感性情感之外还有理性情感。

等这种感性冲动渲泄得差不多了,理性情感便出来收拾残局,这里稍加修饰,那里略加润色,这里画只飞鸟,那里添只小船,便成了可解读的物象。

理性者,即情感的有控制状态,那种“面纸三日”、“佳句三年得”的状况便是。

一般的主题创作、命题作画或现场表演都属此列。

就大多数画家而言,前者是偶然为之,多数时候是在理性情感的控制下作画的。

要创作一幅国画作品,首先必须确定主题、选择内容、然后因内容选择形式,之后又是构图章法经营位置,做到胸有成竹。

然后才是濡墨挥毫,整个作画过程当在理性情感支配下进行。

但也不能否认,在创作过程中仍然需要而且必须时有感性情感的火花闪现,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机趣迭出而又不失法度,这样的作品方为上乘。

总之,两种情感在创作过程中交互作用,没有纯感性的创作思维过程,也没有纯理性的创作思维模式,两种情感因素总是同时并存,共同支配画家手中的笔,“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达到狂而不野、涩而不滞、枯而不燥、润而不湿的笔墨效果。

整个作画过程总是在有控制而不拘束、想落天外而又在法度之中的状态下进行。

也总是处在一种既“胸有成竹”又“胸无成竹”,“迁想妙得,临见妙裁”的境界中。

这也是中国画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

情感因素贯穿于创作过程之始终,有时作品完成,但其情感仍澎湃不已,遂又题句题诗以期渲泄。

那么,画家又是怎样将这种主观的情感体验物化为笔下的客观物象的呢?我认为大体有三种转移方式:主题情感、笔墨情感、意境情感。

一、主题情感。

一般而言,一幅作品的创作必须先确立主题,而这个主题又必须对作者有吸引力,能唤起画家的情感共鸣,才能使画家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这是作品产生的前提。

二、笔墨情感。

画家对创作主题产生了情感冲动,接下来便是借助笔墨形象抒发这种情感。

画家作画的过程,即是将主观情感注入笔墨的过程,所以在用笔运墨之时肯定时有情感的爆发与渲泄,故能生神来之笔,令画家激动不已,更提高其创作的激情。

画家的笔墨技巧越高妙,其情感表现越丰富。

反过来,画家对自己物化到宣纸上的笔墨技巧越满意,其创作的情绪越高涨。

画家就是在这种情感与笔墨的相互作用下完成了创作。

三、意境情感。

什么是意境呢?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借助笔墨技巧和客观物象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意境的产生,也就是画家情感的转移和物化,即作品最终的情景交融的整体形象特征。

这种意境在构思阶段即已大体设定,又在创作过程中有所调整和发挥,待作品完成才得以最后升华。

可以说,情感是意境的内存,意境是情感的外化。

没有意境的作品不是艺术品!

中国画既然是情感艺术,就必须以情感人,观者面对一幅国画作品,首先感知的不是它的内容,不是它的笔墨,而是画面所体现的意境,亦即整体的情感体验。

所谓“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势”,就是意境,就是饱含作者激情的整体形象,这是最打动人的。

观者总是先被其总体的气势或曰意境所吸引、感染,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才有进一步欣赏其笔墨韵味的兴致,才有解读其内容主题的可能。

可以说,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体验艺术情感的过程。

虽然这种情感体验只是大体的、朦胧的,与作者的情感有一定距离的。

也正是这种不明确的、有距离的艺术情感,才使得具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艺术素养、不同性格特征的人都能去欣赏,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各有其不同的感受和共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欣赏者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各有所见,各有所得,这便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逐步改善,因此,高校中证券投资学课程受到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针对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为提高学生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特点以及规律,并通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基本的交易操作。学习本课程不但是专业学习的需要而且能帮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理财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也不管将来在哪个行业发展,投资、理财都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以及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投资技巧,利用证券模拟和网上实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等职业人才。

二、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适用的教材。证券投资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众多投资理论的形成也都是在西方市场环境下研究得出的,这样就导致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脱节。并且这些理论部分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等众多理论,其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的创始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可见其理论达到了一定深度,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要理解这些内容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本适用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不仅要符合财会专业知识结构,还要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据统计,目前在售的证券投资以及投资分析等相关教材绝大多数都是面向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金融理论和模型的解析,而证券交易软件的操作和投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少。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证券投资工具的运用、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等。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课两个部分。总课时为64-72学时,以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老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技巧,但是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使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显著,比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到k线图、移动平均线、黄金分割线以及kdj、macd、wms、rsi等各类技术分析指标,因此,授课老师在演示操作交易软件时,交易界面包含大量的信息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实验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4,在有限的实验课中学生要运用模拟交易软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还要撰写实验报告。但往往因为实验课时过少导致实验环节的完成情况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目前金融专业以及财经类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均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到期末考试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证券投资学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应该丰富考核方式,注重平时表现成绩。

三、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材方面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教材外加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这样既能充实案例分析的内容又能弥补实践模拟课的缺陷,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投资理论,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西方投资理论可以略过不做重点讲解,教学内容本着够用、会用、实用为原则,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在我国多变的证券投资市场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还要加入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知识,及时补充国家证券市场中相关制度、政策等的变化内容,通过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变化。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及特点,使其能够学以致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金融理论与模型的解析。

2.加强课后模拟交易指导与监督。鉴于目前实践课时过少,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因此要求学生课后自行下载并安装证券投资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对课上讲授的各种投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进行综合练习。另外,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选股思路,寻找潜在的绩优股,就某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投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独立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最好能到证券交易所顶岗实习,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在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后模拟交易的指导与监督,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投资学课程中的所学到的各种理论、方法或技巧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打破目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引入财经周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安排: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由老师提出与所授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选择播放《华尔街》以及析金法百科等相关视频将教材理论知识同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投资实践。其次,在讲到金融衍生工具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其不了解,可以利用案例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例如:假设今天某位同学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了10000股平安银行的股票。可以提问:买进后你会担心什么?怎样归避股价下跌的风险?什么是套期保值?怎样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在期货市场卖出10000股1个月后交割的平安银行股票的期货合约,期货价格也为每股20元。继续提问:假如平安银行一个月后股票价格下跌至15元/股,套期保值结果如何?假如平安银行股票价格一个月后上涨至30元/股,套期保值的结果又如何?层层递进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套期保值的含义及特点。最后,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引入财经周评模式,每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证券知识上周证券市场进行评价并对本周的股价走势进行预测。

4.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多元化。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目前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太少而且实践环节的成绩几乎体现不出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点,而现有的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就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实验报告也不认真完成。因此,要增加平时成绩尤其是实验课和实验报告考核的占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需增加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和主动发言的成绩比重,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投资领域的投资理财能力。综上所述,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课后辅导与监督等多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同时,切身体会证券投资交易的流程、交易方法和操作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10.

[2]王永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行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促进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设备在使用时无法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故障,同时平常的维护保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一些故障和维护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医疗器械;设备;维修。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逐步推进,医院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当中。另一方面,医院为了提高自身医疗实力,引进了许多先进医疗器械设备,为了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稳定工作,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需要加强医疗器械设备检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做好相关维护管理工作。

一、医疗器械设备的常见故障。

1.1机械故障及解决方法。

(1)机械转动受阻或卡死。由于医疗器械设备长期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易使得机械转动部件积累灰尘、杂物或受潮生锈,造成机械部件转动受阻或卡死。出现上述情况,需要请维修人员打开器械相关部位,进行除尘、除灰、除锈等工作,并添加良好润滑条件,即可使得机械转动部件正常运行。

(2)设备精度改变。任何机械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都无法避免活动部件磨损的问题,早期适当的磨损,通常称之为磨合,可以促进设备运行的流畅性[1]。随着磨损的加剧,会造成设备的精度降低。针对这一故障,需要对磨损严重的部件进行更换。

(3)机械部件变形或断裂。出现机械部件变形或断裂的情况,一般原因是设备出现了猛烈撞击或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对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机械部件进行更换,再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尽量避免出现撞击或高负荷运行情况。

(4)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对于医疗器械设备来说,连接件松动或脱落的现象非常常见,一般是由于机械部件长期受力活动而导致的,维护人员也没有定期做检查。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检查设备松动或脱落部分,重新进行紧固,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1.2电路故障及解决方法。

(1)电源异常。对于医疗器械设备来说,设备外部供电和内部供电是电源异常两大方面[2]。外部供电异常现象一般出现的原因是医疗器械设备所接的外部电源供压不稳,或者经常出现断电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外部电源电压的稳定性,防止因外部电源异常而造成医疗器械设备内部电阻等烧断现象。内部电源异常现象一般出现的原因是医疗器械设备内部电源模块出现老化、散热差等情况而造成的,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需要向医疗器械厂家寻求售后服务,及时更换电源模块或散热装置。

(2)电路异常。医疗设备出现电路问题无外乎断路和短路两种情况。出现短路的情况一般是由于电路板出现问题,电路板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灰尘的侵蚀等,造成表面污染以致电路板损坏。针对该问题,需要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定期清除电路板灰尘,防止出现短路现象。出现断路情况一般是由于电流被截断,如电路中焊接点脱落,没有焊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医疗器械设备内部各焊接点或接线点检查,找到故障点,及时焊接好或连接好电路。

1.3计算机软件故障及解决方法。

(1)存储异常。由于医疗设备计算机的内存存储有限,一旦计算机硬盘或软盘中滞留了许多临时数据,就会出现硬盘存储器过载或资源冲突的情况[3],进而导致计算机出现反应迟缓甚至死机。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重启计算机并清除临时数据即可。如果设备运行过程中,总是在某一点出现故障,就应该考虑操作系统原因,需要及时重装系统。

(2)计算机病毒。由于使用者会私自在医疗器械设备计算机上插入u盘或移动硬盘,而这些存储盘内存在病毒,就会导致计算机中毒而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阻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避免计算机病毒,应该将设备usb接口封死,同时做好平时的防范工作。

1.4日常使用故障及解决方法。

一般日常使用故障发生多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导致的,使用者对设备的使用技术不熟练,无法正常运行设备,同时使用者没有较强的责任心,对设备做不到按时保养维护,进而引发日常故障。另外设备老化也是日常使用无法避免的一个故障,医疗设备的许多机械部件是易耗部件,一旦出现磨损过量或损坏的情况就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需要及时更换部件。

二、医疗器械维护管理方法。

2.1强化操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维护意识。

作为医疗器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医疗器械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举办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研讨会,增强对医疗设备的认知度,进一步配合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

2.2加强医疗器械设备各环节的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的安装使用涉及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等多个环节,为了保证医疗器械质量倒到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管理好各环节[4]。对器械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选择信誉高、质量好的合作商,并对合作商进行归档登记。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及时对各环节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有效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安全。

2.3完善医疗器械设备巡查制度。

对于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巡查制度,对常用设备应该每天进行检查,及时做好检查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维修部。对于不常用设备可以规定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关记录。完善巡查制度能够有效规避设备出现故障,提高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

2.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便于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合理管理及合理配置,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医疗器械设备的优势,同时也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达到最大化。

3结束语。

医疗器械的维修不仅仅是要解决设备的故障,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工作。医院应加强操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和维护意识,最大程度规避医疗器械设备故障的发生,同时加强维护管理工作,及时排查和防范故障发生。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及时请求专业的维修人员或厂家售后人员进行处理,保证设备能够及时运行,为医院创造一个稳定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世山.浅谈医疗器械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措施[j].民营科技,(11):43.

[2]丁治国.医疗器械电路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研究[j].科学与财富,,7(z1):529.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二

摘要:美学与艺术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研究二者的区别是因为学科内的交叉互释是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并不是将它们之间刻意划一道鸿沟。

研究它们的异同,不仅使我们对美学与艺术学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关系到这两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美学;艺术学;艺术审美;现实审美;审美经验。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十八世纪德国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美学》专著为标志的,因此,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艺术学这个专有名词的出现却颇多争议,它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出现,有人认为在1845年,德国学者海尔曼海特纳在论文《反思辩的美学》中,泰奥多尔蒙特在专著《美学》中都使用了“艺术学”这一术语,也有人认为是温伯格和罗森克兰兹创造的。

然而明确提出创立一门关于艺术的独立学科,以艺术独自的领域为对象,摆脱艺术隶属于美学的传统观念则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康拉德费德勒,他成为了艺术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艺术学之祖”。

似乎从定义美学与艺术学开始,它们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似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溶互渗。

但又看似亲密却又有着不交集不相连的区域,而是自成体系,有着自己的领域。

要像名词定义似的来说明似乎很难,我们不妨从一些艺术作品出发去研究它们的异同,从而看到它们的交集部分与不交集部分,而后对美学与艺术学有清晰的认识。

《不能说的秘密》是一部由周杰伦导演并演出的电影,虽不是大手笔高成本制作但却很认真细致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校园并且穿越时空的唯美爱情故事。

审美意象是观众首先从这部作品体验到的,通过人们过往的审美经验可清楚地知晓,这部作品的审美特色来自于一种对爱情执着追求、始终不渝的信念。

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人生态度,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年龄或者什么职业的观众所受到的审美感染不是来自电影所讲述的时间背景,电影所应用的技术手法或者是这部电影的艺术风格而是来自“执着追求”“始终不渝”,这种实践行动当中人的主导性,不仅仅是在爱情当中,它也广泛存在于任何锁定目标矢志不移、献身无悔的行动中。

这样,我们便从这部电影中提取了我们人类当中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感情正能量,与此同时也诠释了人与人,编导与观众的审美共鸣现象。

这是从美学出发来分析艺术作品,也就是从自己本身的审美经验的感受出发去追寻一种审美的意境,使这种审美意境从一个特定的艺术品当中脱离并且显现出来,使其成为研究的中心;审美意象从一些特定的艺术载体比如事件、情节、背景、技巧等中独立产生出来的过程,同时就是摆脱就事论事、从特殊走向普遍、从艺术审美推移向现实审美的哲理升华抽象。

也就是把艺术的外在形象的层面向形式层面的抽象。

然而在艺术学当中,形象只是分析的一个基本单元。

外在形象使艺术当中的内容和题材存在于一个具像的层面,与之相反,外在的形象蕴含着艺术单元与指定的题材内容是不能够被分离的。

但美学研究对象的艺术审美形态,是更为注意形式美以及感受的。

因此,艺术作品中一种结构、一组和声、一种线条、一种构思、一种叙事的语调等等,无论从任何局部细节到宏观整体的感受或印象,都能做到不依靠主题思想、题材等艺术学分析而成为美学分析的对象。

然而艺术学的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的分析,换句话说是具有逻辑的。

以这部电影为例,从艺术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的音乐,是本片很成功的地方,由于导演将男女主角定位是钢琴高材生,所以优美的钢琴曲贯穿本片。

小伦与学长“钢琴王子”斗琴的那一段最为精彩,曲子的慢板部分时,手指在琴键上犹如蜻蜓点水或是蝴蝶因恋着花香而绕着它翩翩起舞般的缠绵;而到了快板部分手指与琴键如同热恋中的情人相互吸引撞出花火,这画面加上弹奏出的曲子足以让人沉醉。

周杰伦把肖邦的黑键练习曲演绎得非常出色,中间的一段黑键变白键的变调,不仅体现了周杰伦良好的钢琴功底,给观众也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与听觉享受。

从影片的视觉效果来看,画面是很精致的,校园仿古的英式建筑、上百年历史的练琴房、古老的泛黄的乐谱还有学生们黑白搭配的校服都符合艺术院校的氛围。

还有小伦骑着单车带小雨回家时路过的那一条木头铺成的小路,在一片葱郁的草木中蜿蜒曲折,一种田园的气息带来一种年幼时的纯净;小伦和小雨散步,背景是蓝色的海岸,海面有细细白色的波浪;小伦和小雨在屋顶相依而坐时,面对着的是宽阔的洒满阳光的水面,这里仿佛在用油画给人描述初恋的感觉,观众似乎也走到画中面对此情此景只想静静体味。

从影片中演员的表演方面看,周杰伦的表演功力相对他的音乐素养来说虽然稍逊一些,但是由于表现初恋的故事,所以他稚嫩生涩的表演反倒符合剧情要求。

女主角路小雨,剧情赋予她内敛、淡雅、敏感上又有一点调皮,而她本人的气质配合清纯的外表,将初恋情人这一角色演绎的非常唯美。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以及对它的赏析,再来看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可以借用形式逻辑术语表达为“交叉”关系。

美学与艺术学在不相同的范围内却都以艺术作为对象,这就使它们在研究的范围上二者必然有重叠的部分,从而使两者产生交叉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分别从美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无论用何种方法何种角度这两种学科都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从研究对象来看,美学比艺术学的范围又宽泛些,美学不仅研究艺术审美,还研究更为广泛的现实审美。

然而,美学不是研究艺术中的所有问题,它研究的是其中和审美经验相关联的那部分。

比如艺术创作中的文学写作里讲的外形描写、景物描写,在音乐理论中的配器法,美术理论所强调的用笔等,这些不是审美形态的艺术内容,或是舞蹈中的步伐、手位、身形,编创舞蹈时所运用的技法等,以上所述的种种美学是不对其进行研究的。

美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够全方位去分析一件艺术品。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在美学的外围是有小于艺术学所研究范畴的。

与之相反,艺术学研究的是一切与艺术相关的:比如说,艺术家、艺术赏析、艺术的创作或者艺术品等,以及非艺术和艺术在文化的历史上发生的一切关系:比如说,宗教、一些意识形态、信仰、政治等等。

我们了解美学与艺术学并且区分他们的异同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对美学与艺术学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影响到美学与艺术学能否进一步发展并且完善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一个新新时代美学与艺术学同样面临挑战。

对于美学,它的重大使命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创立一个本该如此的美好境地,让人和人、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的相处,梳理出一个更为融洽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正面的积极的能量。

如何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美学就要激发起人类对人生和自然的兴趣,圮绝,那些消极的、物质的诱惑。

艺术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当今这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充裕,这使艺术出现一种不平衡的发展,雅俗共赏的艺术和大众百姓文化的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将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给予当代人们更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各艺术门类间相互撞击和融合的问题等等。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同样美学和艺术学也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他们的交集和不交集的部分也会随之增多,我们应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更多的了解美学与艺术学的异同。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发.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艾柯.美的历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

[4]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出版社,2007.

[5]大卫波德维尔,汤普森.电影艺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浅析艺术学及舞蹈学学科建设【2】。

摘要:随着学科的调整,艺术学升格为一门独立的门类,音乐和舞蹈升为一级学科,学科的升级要求艺术学科和舞蹈学科加速调整已有的学科结构,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的学科架构大多是较为西化的门类结构,但随着中国艺术学和舞蹈学的发展,其学科架构及建设理念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艺术学和舞蹈学的教学水平。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与舞蹈学科设置的意义,提出了完善艺术学和舞蹈学学科建设调整的措施,为艺术学及舞蹈学学科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学升格;舞蹈学;学科架构;措施。

随着学科的调整,艺术学升格为一门独立的门类,音乐和舞蹈归为一级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征,其学科建设也有不同之处,但同时,现阶段的门类划分是由理论依据的。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音乐和舞蹈便伴随着人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艺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1]当前的学科架构大多遵循西式的教学架构,随着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些架构需要进行调整。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与舞蹈学科设置的意义,提出了完善艺术学和舞蹈学学科建设调整的措施,为艺术学及舞蹈学学科的完善提供参考。

1艺术和舞蹈学科设置的意义。

纵观我国的古代乐舞史,乐舞自始至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古代的乐舞史是一部代表古人乐舞理念的乐舞史。

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音调的旋律和节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

可以说音乐和舞蹈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培育人的完整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音乐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表现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信仰的追求,并在发展中不断拓展艺术学的体系,是人类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

当前,我国的音乐和舞蹈学科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影响力逐渐广泛,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艺术特色和价值。

[2]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都是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学府,为我国艺术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舞蹈学学科的建设。

2.1完备学科理论建设和整体性思考。

学科的成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不能单纯地依靠理论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学是客观存在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实体,其学科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把握个体对象的特征,形成完备的学科理论。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断完善理论研究,把艺术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结合,做到言之有物。

2.2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方法决定研究的效率,合理的研究方法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现阶段,我们很多学者在对舞蹈艺术进行研究时,大多是依照唯物史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舞蹈艺术的发展进行归纳和统计,但我们应该知道,艺术的产生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对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将舞蹈独立出来,把舞蹈与社会环境因素割裂开来是不能发现艺术的本质问题的。

我们要以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的研究为技术,积极采用社会和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层次的研究和阐释中国的艺术理论,建立系统化的梳理和把握,形成艺术学研究的特色。

2.3重视学理建树和教育理念的培养。

当前,大多高校只是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学理建树和教育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制约性。

艺术学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国未来艺术品位的高低,对我国艺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三

目前,人们正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工业化商品随处可见,使人们的生活环境缺乏艺术色彩。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艺术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四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

仿生建筑在国内建筑类别里面是一个开发中的亮点,也是未来建筑的一个良好走势,将人与自然更完美、和谐的统一,是人的自然回归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建筑本身的结构方面来讲,仿生建筑正是吸取了自然界优势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实,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从而生物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

仿生的倾向在近几十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本课题是对办公空间的仿生性进行研究,办公是酿造文化、孵化成果的过程,孵化这一自然现象便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本课题将生物孵化器如蛋的形态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并结合生物孵化的原理对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研究。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选题从建筑仿生的综合性角度出发,围绕生物孵化的原理,尝试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从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肌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希望通过本题及今后对建筑仿生的研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绪论

1.概念

1.1仿生建筑的定义

1.2仿生建筑的表现形式及实现手法

1.2.1建筑的形式仿生

1.2.2建筑的功能仿生

1.3仿生建筑存在的意义

2.仿生建筑的调研分析

2.1国内实例分析

2.2国外实例分析

2.3分析结果

2.3.1借鉴的地方

2.3.2存在问题

一些作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简单模仿某一形象的问题,这种做法背离了建筑仿生的意义,只是一种单纯追求新奇噱头的效果,既无创新的价值,也不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取得协调。

3.空间形态仿生设计实践

3.1设计灵感来源

3.2设计方案

4.结论

建筑仿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要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新颖和适应环境生态的建筑形式。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建筑更贴近大自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使用和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把降低能耗、美观实用、使材料和部件最大限度的发挥,把人性化设计列入的设计指标,使建筑向自然回归。建筑仿生学是新时代的一种潮流,今后也仍然会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第1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2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3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小型办公空间建筑的大体外型进行整体把握并考虑外型中存在的仿生问题。

第4周:在外型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对空间划分和布局在草稿纸上绘制草图。

第5周:开始绘制cad的总平面和各层平面,寻找与论文相关的英文资料。

第6周:sketchup创建小型建筑外部场景和办公空间内部建模,对毕业论文提纲进行详细补充。

第7周:对查找的英文资料进行英译汉,sketchup建模进行部分渲染。

第8周:sketchup建模完成3张,cad图完成5张,毕业论文、英译汉完成50%。

第9周:cad图进行细部完善,绘制办公空间室内的立面和剖面。

第10周:sketchup建模进行办公空间室内的建模和渲染。

第11周:把毕业论文进行完善,把cad图标注尺寸和材料。

第12周:对剩余的英文资料进行完成,sketchup效果图进行调整。

第13周:完成5000字的论文,英译汉5000英文字符。完成设计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

第14周:打印报告书、论文打印和装订,制作ppt。

第15周:刻盘上交导师(效果图5张、cad10张、a3的设计报告书,ppt15)。

第16周:布置毕业设计展

第17周:毕业答辩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仿生这一课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仿生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仿生建筑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调研和老师的指导对我国现在的仿生建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以产生独特的思考力和创造性,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2.(法)卡特林.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建筑科学建筑仿生学原理

5.杨小峰,罗文缓,仿生建筑浅析,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李兵,崔念迅,建筑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工程建筑与设计,2005年12期

7.姚晓微,沈明磊,仿生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06年05期

11.李华东,高科技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五

题目:标志设计的评价标准

关键字:标志设计标志意义标志设计的未来发展

1.标志可追溯到最古老的功用:记号,以及到以后实用过程中的商标。

2.到现代社会,标志是一种象征的符号。

3.标志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

4.二战后,在标志设计上突出表现为使用简洁的表现形式,反对多余的装饰。提倡以少见多,高度理性化,统一准确的视觉传达。

5.各行各业成攻及失败的例子。

6.由于国际商业的频繁交往,在标志设计方面也在交流中相互影响,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使不同语系的人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的理解和接受。

7.标志设计在功能、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受东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风格的`影响,注重观念的介入、思维的引导、情感的表达和图形的创造,形成了现代标志设计多元发展的大趋势。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六

摘要: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以灌输为主,儿童的艺术应该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生动的外部表达,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性培养途径

一、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自编自唱时,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时,老师切不可以“不对,不像,不是这样的”等成人化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地否定,而要认识孩子学习艺术的优势,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启发、引导、提示、鼓励为主,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以美术教育为例,教师应给儿童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即使是命题画,也应当给儿童充分的创作空间,如工具材料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只要尽力画,就是纯真而可爱,色彩也不必是客观再现的,更注重儿童各自的气质个性与对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则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物的想象和创造。如一次美术活动时,我让小朋友画意愿画“炎热的夏天”,没提太多要求,让他们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小朋友的动态。有的幼儿通过回忆:画出有的小朋友的太阳伞底下乘凉,有的小朋友在玩水,有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等等。大部分孩子画得干净、漂亮,只有小文的画乱糟糟的,大树东倒西歪,太阳的颜色也不对,我一拿起他的画,小朋友都大笑起来,有的说:“老师,让他重画一张吧,他画得不好。”我也没好气地说:“重新画一张吧!”小文似乎很委屈。过了一会儿,他把画交给我,我一看和刚才的那张一样,就呵斥道:“你是不会画,还是不想好好画!”小文这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画的黑色的太阳,我们就不怕晒了!”我愣住了,赶紧拿起画来仔细一看:“太好了,这是今天最成功的一幅画!”我深深地自责,刚才怎么没先让他说说理由呢?我拉着小文的手说:“小文,真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你画得真棒。”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我: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仍是脱节的,常常以固定的模式要求孩子,抑制了孩子的思想和想象。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都先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构思,使孩子们的想象得到了激发,画的画也丰富多彩。

二、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等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此,既可以增进幼儿的艺术欣赏经验,又可以引领幼儿感受多元文化,形成包容、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的心理。

其次,教师应从欣赏入手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艺术学习必然要经历欣赏d体验d创造的进程,从欣赏入手组织幼儿的艺术学习,既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满足艺术活动自身规律的特殊需要。

最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幼儿进行多通道参与欣赏。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会越全面、越深刻。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就可以鼓励幼儿用线条、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借助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美的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自然、真实等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中均能自然显现,所以成人要做的就是对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审美本能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无意识的显现成为艺术表现。

三、在启发引导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

艺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过一味地加以灌输和模仿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又会影响儿童的艺术创造,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表现,作为审美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对美的追求,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挥发,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教师要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尽量不做技法示范,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1.游戏化的技巧训练

绘画活动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枯燥的技术训练不仅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而且会让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技术训练。它的游戏性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技术训练的目的;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其从中感到审美愉悦。如绘画命题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物入手,五颜六色的泡泡、滑稽的小丑、可爱的小鸡、甜美的苹果娃娃……只有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才有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幼儿有意注意发展不够稳定,因而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吸引其从事绘画活动,这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为此,我在班级里设立了“巧手吧”,先后投放过水粉颜料、绒线、荧光笔、棉签、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和材料。如此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不是随意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提供,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针对能力层次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在技巧训练时,我对幼儿提出了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如在练习画直线时,同样是画格子布的内容,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将分布较密集的点连成直线;能力中等的幼儿对点地分布较疏些;能力强的幼儿只用两点连成直线。这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练习画直线再也不枯燥,其能力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四、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促进创造性发展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优势,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或几个合作完成一幅画等,是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第二,要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

第三,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强化儿童在反复练习,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能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边霞,刘丽玲.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学前教育研究,.1.

[2]闫春梅.童话审美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

[3]李小红.幼儿绘画教学指导思想浅谈.学前教育研究,2007.4.

[4]张小鹭.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美术教育,.11.

[5]茅惠祥.儿童画的绘画语言.美术报,.2.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七

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门范围极广的学科,只有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相应的、有目的的装饰,在不同要求下根据社会需求做出大胆创新,才能适应现在的装饰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环境因索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

浅析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变革中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人性化、数字化、绿色生态化、情感化这几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字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进一步交融。

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摆在装饰艺术设计者的面前的问题,重新思考装饰艺术的发展。

综观近年来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我认为,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装饰艺术的概念

装饰艺术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和活动,具有极其普遍和宽泛的适应性,它统和于一切艺术行为或艺术现象之中,规定或制约着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和意象本质。

狭义的一般指艺术设计中,具体的装饰品类、图案、纹饰等。

装饰艺术也可看着是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

[1]

二、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一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近年来,人性化设计更是形成了一股新的设计潮流,现已成为装饰艺术设计一种发展的必然方向。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人性化因素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注入,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

一方面,人性化设计要求人们在生理层面的需求必须满足。

这就要求装饰设计必须建立在人体工程学科学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关注产品使用者的需求动机,追求真实功能的本质,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另一方面,科学的人本主义是人性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这就要求人性化设计关注更高层次的人的需求,倡导人人平等和尊重的人文主义。

诸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人的人性和人格,赋予设计以文化内涵,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反映人文关怀的深层内涵。

体现在设计师的设计中,要在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的变化,力戒虚饰,以少装饰为要,但在适当的装饰确可以增加设计的情趣和个性,引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使设计物灿然生色,以有形的“物质”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使其完全成为一种精神体验,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现代趋势。

(二)数字化

数字时代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它的出现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数字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更带来了新的观念及新的欣赏标准。

以数字化为基础,人类正在进行着一场从感觉、思维、行为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数字化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数字化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数字化的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可复制性;高纯度、高明度、高清晰度;互动性;流动的光效性;数字化形象;群体性等设计优势和特点。

首先,受数字艺术的影响,传统的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观念等正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经验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数字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装饰艺术的设计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电脑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向,发展速度较快。

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更是加速了装饰艺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

数字化为新的艺术手段和传媒形式提供了技术基础,装饰艺术的发展变化研究的可知性和方便性得到了增强,数字化时代对装饰艺术的探索,数字技术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主要体现在观念、技术、形式、表现手段等。

利用数字科技与装饰艺术相结合,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变革的装饰艺术,创作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数字化装饰艺术设计作品。

最后,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数字技术为装饰艺术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在设计中的运用,扩大了设计的思维空间,给人的思维以新的和不断变化的启示和视觉体验,开拓了人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其综合性、多面性、丰富性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形式和设计方法,使其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可以说,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当今艺术设计的突出要求。

(三)绿色生态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环境因索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都意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装饰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

因此,绿色生态化也是装饰设计的应有之义,具体反映在装饰设计活动中,以绿色作为定语的“绿色生态化装饰设计”,其核心是创造符合绿色生态标准的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或在装饰中创造出山水绿树等景象,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通过它们的使用来牵动人们的情思,使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安慰。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

以绿色生态作为定语的“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是“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基本标志,其核心概念就是“环境与发展”的均衡创造符合绿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人类设计创造活动应符合生态学的要求,要在分析当代科学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将绿色设计作为行业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去努力寻找绿色设计的突破点。

我们也要看到,实现绿色生态化的装饰设计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努力,这―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战略发展的十字路口,生态设计和研究备受重视。

(四)情感化

情感指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反应,是人对生活的体验,它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是善、恶、美、丑的体现,它代表人对外在事物做出的心理反应。

了解设计与情感的基本关系,一个完美的装饰设计作品需要设计师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的融入,只有融入设计师对生活的情感,形成感官与心灵上的共鸣。

将二者结合并运用于装饰艺术设计创作当中,才能达到一个优秀设计的目的,才能有效地运用于装饰设计实践。

运用情感应从内心出发。

情感在意识形态里是精神的一种表象,人的情感在艺术的海洋里有着极大的魅力。

情感在装饰设计艺术中的运用是较感性的,这种情感从作品中反映出来,并可通过作品来体验这种情感。

可以说,真正的设计作品是设计师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去塑造的。

因此,设计师必须在周围的环境和不断的实践中去寻找、去体验,用一双情感的眼睛去看世界,只有在生活中体验到情感才能将其表现在设计中。

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唯有从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出发,将情感用设计的手法表现在对主题内容的把握上,从而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设计体系,才能作好装饰艺术设计。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八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唱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更好地完成二度创作的必要手段。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做到对歌曲本身有个整体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进而产生良好的听觉效果。

《鼓浪屿之波》作为一首初级声乐作品,在气息控制、咬字吐字、情感表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常被作为示范教学的曲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声音运用、情感把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一、《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

如果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只注重声音而不注意作品分析,就无法在演唱中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也更不能保证听众能够从演唱中得到真正的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大意以及音乐基本要素等进行分析,对于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诠释声乐作品的内涵有着特殊意义。

(一)创作背景分析

在初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鼓浪屿之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内容,使学生使对作品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进行体会,从而真正做到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

《鼓浪屿之波》是由钟立民作曲,张黎、红曙作词的一首歌唱海峡两岸情的声乐作品。

1981年,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时代背景下,福建省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

这次活动中,大部分作者以“海峡两岸情”为主题,创作出了大量好的作品,《鼓浪屿之波》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

在经过了30多年的风雨后的今天,这首歌曲仍然广为传唱。

(二)歌词内涵分析

从整体上看,《鼓浪屿之波》的歌词共有三段。

歌词运用是讲述的语气,朗朗上口;诗一般的诉说,语句非常美。

通过细心梳理歌词的内在含义,师生们不难发现其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离开家乡的台湾同胞置身于祖国大陆的鼓浪屿,与家乡隔海相望,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逐段来看,每段歌词的内涵又有不同:第一段歌词描写的是“眼前”,讲述的是现实,即主人公身处祖国大陆的鼓浪屿,与自己的家乡隔海相望。

他登上鼓浪屿的最高峰远眺家乡,却只能看到云海苍茫的景象。

第二段歌词描写的是主人公由眼前的景象勾起童年往事的回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段歌词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夸张”:一是骨肉情“唱不尽”,二是思乡水“舀不干”,说明主人公想回家乡的愿望更加迫切,心情更加激动。

这不禁使人想到两岸人民饱尝亲人离别的思念之苦,迫切地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在声乐教学的艺术处理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挖掘歌词的内涵,丰富歌唱的情感表现。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学生才能把歌曲的情感把握得更加准确,演唱得更加完美。

(三)音乐基本要素分析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初级声乐作品,教学中一般面向的是音乐素养较为普通的初学者。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并结合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性方面的问题。

1.音乐结构。

从音乐结构上看,这首歌曲采取的是a+b式的结构形式(见附录《鼓浪屿之波》简谱)。

a部分相对b部分来说,基本是讲述的语气,不管是旋律进行上还是节奏上都比较舒缓;b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歌曲在完整演唱时a+b共反复两遍。

2.旋律。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整体上是比较明朗的。

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方法进行创作,跨度不是很大;后半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作曲者运用了一个六度大跳――这与第一段的歌词“登上日光岩眺望”特别契合。

因为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而旋律也恰好在这一句到达了全曲的最高点。

大六度的旋律跳跃,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讲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尤其关注学生喉头的稳固。

3.节奏。

旋律是和节奏紧密联系的。

《鼓浪屿之波》的旋律进行与节奏进行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都是前半部分较为平缓,后半部分比较激荡。

鼓浪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它的海浪全国闻名,本首歌曲的节奏上也运用了“海浪”式的节奏型:前四句节奏比较平稳,用了几个大附点和大切分的节奏,像风平浪静时涌上海滩的打着卷儿的小浪花;而从“登上日光岩”这一句开始,体现出了一种激荡的感觉:节奏开始加入了空拍,为全曲高潮的掀起储备好了力量,节奏效果上就像是海浪汹涌澎湃的击打岩石的声音。

这个地方的演唱一定要注意弱拍起音的唱法,把握好节奏律动上的分寸感。

4.速度与力度。

这首歌的基本速度是中速,但在演唱时可视情况将某一乐段或乐句的速度处理得稍快或稍慢、渐快或渐慢等。

《鼓浪屿之波》歌曲演唱的力度变化,一是根据4/4拍子的强弱规律,把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

二是遵照旋律的进行方向来调整力度变化,一般是旋律上行时力度渐强,旋律下行时力度渐弱。

三是根据歌词的语气,即是根据歌词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另外,演唱力度的变化要紧密结合歌唱的呼吸来进行。

如在高潮部分,旋律开始出现较大的跨度,掀起了情绪的'最高点。

在力度变强的同时,气息也要跟上,去更加充足地供气。

而需要力度减弱时,气息也要相应的减弱。

二、《鼓浪屿之波》的声音运用

要想唱好歌曲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

歌唱技巧包括歌唱的呼吸、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鸣等等,这些都是歌曲艺术处理的“硬件”条件,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和运用。

(一)气息的运用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整体上是大线条的感觉。

这对演唱者气息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呼吸不在于多、猛,而在于适度、均匀和绵长。

从换气、分句方面来看,基本上是两小节一换气,但要注意空拍位置要换气,做到歌唱呼吸的自然、顺畅。

歌曲第一句中的“鼓”字有些学生容易提气,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气息下沉,可以借助“叹气”的感觉帮助学生找到气息下沉的位置。

再如“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这句旋律是下行,力度减弱,气息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歌曲的高潮部分,学生最容易气息浅,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好气息。

(二)咬字吐字

歌曲演唱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咬字吐字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原则。

《鼓浪屿之波》歌词中以开口音作为结束的句落较多,演唱者需要注意口腔的打开。

另外还有“鼓浪屿四周海茫茫”中“鼓”字这样的闭口音,要注意用开口音的感觉去演唱。

此外,演唱还要注意不要带有浓重的乡音,要用规范的咬字吐字方法,真正做到“准确清晰,字正腔圆”。

(三)共鸣的训练

共鸣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改善声音效果,打造符合歌曲情感的音色。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和“听”的方法来获得歌唱的共鸣。

可以借助“打哈欠”、“贴着咽壁吸着唱”等语言提示,让学生把喉咙打开,实现声音的“通、实、圆、亮”。

三、《鼓浪屿之波》的情感把握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是要建立在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

前面所讲到的《鼓浪屿之波》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以及音乐的基本要素等分析,都是掌握本歌曲情感的基础。

艺术毕业论文篇十九

内容摘要:首先通过了解传统漆艺,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漆艺相结合起来,最后把握自己的现代漆艺创作方向。

关键词:传统漆艺现代漆艺创作。

我国漆艺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挖掘出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朱漆木胎碗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漆艺作品,但漆的历史还可以推前,至今已见证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所以漆的根是在中国,有根源的艺术才能发展的日益昌盛,所以对于每一个对漆艺感兴趣的中国人一定要先从漆的根源开始了解它,不仅要了解漆的技艺的特性,还要真正了解漆本身作为一种材料的性能,它是漆艺创作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驾驭漆,尽情的发挥漆的魅力,才能将你的艺术创作得更完美。

的把握漆艺的发展方向,才不会盲目的去创作。

现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人们的的这种现代思想观念对漆艺的陌生可以说是一个对漆艺的发展不太乐观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漆艺家们所要克服严峻的问题,并非漆艺太传统化,太工艺化,而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对漆的了解少之甚少,其实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并不了解漆艺美的真正所在内涵以及真正的所在价值,这是严重滞碍漆艺蓬勃发展的问题,大多漆艺家对漆的着迷程度是无可形容,但面临的这种现状很无奈的为之感到叹息,所以现代漆艺的发展在全方面的了解传统之后提出现代漆艺重点放在创新上,创新成为首要的一种漆艺审美特征,漆艺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的,就漆本身材质来说,天然漆的美是任何涂料取代不了的,许多美感效果非天然漆莫属。天然漆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并且涂刷形成的漆膜具有耐久、耐磨、耐热、耐水和耐溶剂等性能,尤以耐酸性最好,这给漆工艺品的持久保存提供了保证,由于漆的性能如此优越,所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跟木、陶、雕塑、金属、绳、玻璃、石、纸等材料相结合,可以说运用到很多行业中去,这必须要人们去了解认识。我想在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个热爱漆的人会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漆艺的文明,希望早日漆艺的魅力能展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促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的漆器创作是根据了解传统漆艺――将传统与现。

我必须要运用我全身心的劳动与智慧以及极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体现着全人类的劳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世间各种事物唯有向着历史滚动的车轮方向向前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洞察力和敏锐深远眼光以及全新的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当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深刻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现代漆艺创作过程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现代漆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漆文化精神。现代漆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现代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说,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我们的劳动与智慧去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汪天亮《福州漆艺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580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