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写总结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观点。阅读下面这些范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点。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一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从史前到古代罗马三万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古罗马人的艺术才能在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基础,也达到了古代美术史的巅峰。
第一节:原始美术
三:新时期时代美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拦“斯通亨治”。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嘴角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指在近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古巴比伦时期:汉莫拉比法典 亚述时期。新巴比伦时期。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一:美术特点:
埃及是古代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金字塔的社会结构。法老、大臣、平民、奴隶。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特点为规模宏伟。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大多为死者服务。埃及艺术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稳定不变。总的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地理位置封闭。与外界隔绝造成了文化发展上的单一状况。二:古王国美术:
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
一、爱琴美术
二、古代希腊美术
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中的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风格,其作品创造了典雅、肃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典范。
波留克列特斯:《持矛者》
普拉克希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4希腊化时期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
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
罗马人是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模仿者 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数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罗马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建筑。斯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凯旋门是古罗马的主要建筑。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段时间成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
第三节:蛮夷艺术和加洛林美术 第四节:罗马式美术
第五节:哥特式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到15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
建筑:最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教堂(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巴黎圣母院
米兰教堂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一:开端
温布里亚画派
帕都亚画派
三:兴盛期(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
四:威尼斯画派:
贝利尼: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尔乔涅 提香
五:样式主义(是16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风格,后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主要流行于16世纪20年代至16世纪末)艺术特点是技巧十分精湛,但追求的是其一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样式主义往往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喜欢表现裸体。人比例常常是夸张变形的。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迷恋于是用透视法。色彩往往也像画面内容一样光怪陆离,更多地是表现情绪而非只是的自然。主体有时晦涩难明,只有内行的观众才能看得懂。
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5世纪尼德兰绘画
康宾与杨.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二、15、16世纪之交的尼德兰绘画 三:16世纪的尼德兰绘画
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4至15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总的面貌是:不同于意大利,他缺乏雄厚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不能再西班牙扎根的原因,在于西班牙的王权、贵族和教会势力太大,资本主义发展却又先天不足。由于宗教裁判所的干预,美术中很少有裸体形象,特别是对女性裸体的描绘。从绘画方面看,由于受艺术品订货人所支配,令创作题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歌颂国王、贵族和帝国历史;二是描绘宗教故事。
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枫丹白露画派:卡隆。古赞父子
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
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者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
卡拉瓦乔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态度,而他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看做是叛逆的表现,所以人们把他看做是“不合群的人”
三: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
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教会发明的,但他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他最强力的支柱。特点:
1.他有豪华的特点。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次人物和贵族。2.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他具有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他的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5.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
四:意大利18世纪的美术
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鲁本斯《亚马孙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他成功的将宏伟豪华的巴洛克风格与尼德兰传统的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了装饰性很强的,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画风:造型粗犷豪放,色彩炫丽响亮,笔触自由奔放,画面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和热血运动的激情。
鲁本斯是以为宫廷画家,也绘有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主要是面向上层社会的。但综观其艺术生涯,最为可贵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世俗精神贯穿始终,作品洋溢着感人的生命力,热情讴歌了人的伟大力量和壮美永恒的大自然。他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对后世好几代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哈尔斯: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夜巡》
三:荷兰小画派
1.作品的画幅偏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之用。
2.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现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格拉尔德.特鲍赫 皮特。德。霍赫 约翰内斯。维米尔。
四:荷兰风景画与静物画的艺术成就
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迈因德特。霍贝玛
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三、18世纪西班牙绘画
戈雅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世纪的历史感。他的民族性表现在深深扎根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有着西班牙画家刚毅的气质。同时,他直接集成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优秀传统。他的现代性表现在画家总是跟着时代前进,用直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时代的音符。戈雅艺术中的实际历史感表现在他把事实的历史展示给人们看。在描绘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总是爱憎分明,充满了战斗的热情。戈雅是一位战斗的画家,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戈雅他醉心于新的思想,但他又无法逃避这一个病魔的世界。”的确,他的一生都在向这个病魔世界进行斗争。
雕塑 当时西班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巴利亚多利德为中心,南派以塞尔维亚为中心。北派代表:乔治。费尔南德斯 《哀悼基督》 南派:胡。马。蒙塔涅斯。
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
普桑《诗人的灵感》《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 勒布伦在造就法国统一艺术风格方面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
18世纪的法国绘画
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华托 布歇 佛拉戈纳尔
夏尔丹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他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纯美动人。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一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安格尔 大卫的学生 《大宫女》《泉》《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第二节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籍里科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罗瓦 《自由领导人民》
第三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1848年至1870年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候。宗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无能无力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充满石刻的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宗教生活的时代。
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画室》 巴比松画派
卢梭《橡树林》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的道路 杜比尼
马奈 《苦艾酒的嗜好者》《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日出印象》《草垛》《鲁昂教堂》组画《睡莲》 雷若阿 德加 西斯莱 毕沙罗
二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 西涅克 三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塞尚 梵高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第五节 19、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
吕德《马赛曲》
罗丹《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
第六节 19世纪德国美术
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术 佛里德里希 拿撒勒派
二、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门采尔
三、19世纪德国其他流派 象征主义 外光派
第七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
第八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
一、18世纪的英国美术 荷加斯《文明婚姻》 雷诺兹 庚斯博罗
二、英国浪漫主义绘画 弗赛里 布莱克
三、英国风景画 四 拉斐尔前派
第九节 19世纪美国美术
第十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三、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美术 巡回展览画派
这是19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这是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
第六章 20世纪美术
第一节 西方美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与流派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他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被人们看做现代主义的“分水岭”。他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现代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也受到了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影响,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
主将是毕加索、布拉克。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未来主义 意大利 领导者为诗人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造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的诞生。
表现主义
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他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塑造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去扭曲和变形的美。
成员:基希纳、诺尔德、黑克尔、佩希施泰因、米勒
a、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先河,把表现主义推向成熟阶段。b、他的抽象主义理论集中在著作《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中。内容涉及到抽象形式的法则和美感、绘画的音乐性、创作中的偶然性等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
c、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的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声音。
达达主义 杜尚《泉》《l.h.o.o.q》。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超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托比受中国书法和艺术影响 德。库。宁
克兰也受地方书法影响
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对抽象表现主义倾向的反动。将大众传媒和商业化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和动机,将艺术创作和商业图像混为一体。在创造中大量运用现成的物品,如热狗、馅饼、服装、画报、公路标志、罐头等。特点: a、利用在生活环境中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
b、这些大众通俗的艺术中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c、波普艺术精神:能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用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有广泛的自由。d、波普艺术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也被称为“新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
4、后现代主义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
提要:
文本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人物克里斯特瓦借鉴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提出“文本就是生产性”,这既是对结构主义文论的颠覆,也是对“文学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考,推动了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的转变。
关键词:
作为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重要理论,文本理论影响甚巨,而论及文本理论时,自然会想到罗兰巴特、德里达等理论家。但是,当我们跟随这些理论家在“从作品到文本”的转换中尽情地享受文本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理解文本理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朱利娅克里斯特瓦。作为一位丰产的理论家,克里斯特瓦关注的领域甚广,从符号学到文学理论,从女性主义理论到精神分析学说,均有不同程度的理论贡献。而就文学理论而言,她借鉴新兴的话语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为二十世纪文论“引入了新的景观”,在推动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的转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即是对其“文本”理论的理论渊源、生成语境及基本内涵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解读。
一、从语言到话语。
有学者将克里斯特瓦同其前人理论的差别归结为三点:
1.致力于严格而复杂的学科间性的研究;2.将“文本”视为一个深受其他文本影响的动态过程,这些文本从前被认为是在文学作品边界之外的;3.理论的自觉性,即,承认批评话语研究对象的意蕴。
很明显,这里所谓的“前人”主要是指结构主义者。进入20世纪之后,文学学科的独立性、科学性成为文学研究的理论诉求。自文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力图借鉴语言学并使之成为文学科学的理论研究模式是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以及结构主义等流派自觉的理论实践。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语言的诗性功能为旨归,这一问题域奠定了其后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结构主义文论这里,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构成了它的理论前提和研究模式。比如,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言语”模式就构成了一种解释框架,具体的文学作品位于“言语”层面,而文学理论则应处在“语言”层面,它研究的是文学的“语法规则”。结构主义文论家托多洛夫就明确指出,结构主义诗学的目标“不再是描述特定的文本,凸现特定文本的意义,而是要建立这一特定文本所产生的一般规则……因此这一科学不再关注现实的文学,而是可能的文学。换言之,它所关注的是构成文学现象的抽象特质:文学性。”也就是说,结构主义诗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文学”这一特殊话语的基本特性和抽象规则,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结构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在结构主义文论中,主体、历史都已被剔除得干干净净,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意蕴存在,结构主义叙述学就是它的直接体现。这种研究固然使文学研究更为深入和细化,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但同时却也使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日益封闭、狭隘,除了孤零零的结构,什么都不指涉。而这在罗兰巴特、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又接受了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任意性原则。这一原则赋予语言系统以独立性和自足性,使语言从复杂的历史、文化关联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分析对象和系统。所以,如何才能超越结构主义那种思维模式和框架而又不损害到语言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呢?来自东欧的克里斯特瓦生逢其时。
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认为,索绪尔所说的“语言/言语”中的“语言”,其自身并不存在,它只是规则系统和交流手段,而话语才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才是活生生的.、真实的语言。因此,语言学应该研究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话语,而不是抽象而又僵化的“语言”。显然,这就不再承认索绪尔的“语言/言语”的区分,而是提出了“语言/话语”这样一种新的区分,或者也可以说,这种研究实际上注重的不再是对语言的类型和层次的区分,不再关心规则和秩序的建立,而注重的是将研究深入到话语之内。话语不仅可以表示一种语言行为,也可以表示语言的结果,既包括语言的生产行为,也包括语言的策略、方式,以及语境等诸多要素,根据这种理解,语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结构体系,而是被言说着的陈述主体以及各种意义所缠绕,“正是在语言之中并且通过语言,人类才将自我建构成为主体(subject),因为在存在(being)的现实中,只有语言才能确立‘自我’(ego)的概念”,因之,语言是主体隐匿之所在,有关语言的见解只有基于真实的、言说着的话语才有意义。
如果说本维尼斯特从语言学的角度为超越结构主义思维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的话,那么,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和对话理论则适应了文论创新的需要。超语言学一方面针对的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另一方面针对的也是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它不是“在语言体系中研究语言,也不是在脱离开对话交际的‘篇章’中研究语言;它恰恰是在这种对话交际之中,亦即在语言的真实生命之中来研究语言。”语言不是一个僵死的事物,而是处于总在变化、运动着的对话交际的语境,是有生命力的语言,“我们所说的语言,不是抽象的语法范畴构成的体系,而是有思想内容的语言,是作为世界观的语言,甚至是作为具体意见的语言;它在一切思想领域里能保证达到起码的相互了解。”这就是话语,是活生生的应用中的语言。巴赫金强调话语具有内在的对话性,“话语在同一语言范围内与他人表述之间(这里是话语本来就有的对话性),在同一民族语范围内与其他‘社会语言’之间,最后在同一文化、同一社会思想观念范围内与其他民族语言之间,都有着对话性。”超语言学强调话语的对话性,既批判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又提出了一种对话主义。从这一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巴赫金为何会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无论是本威尼斯特的语言学理论,还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都强调话语的对话性。显然,这种理解是对语言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解。而“文学毫无疑问是一个享有特权的领域,语言在其中被运作,被净化,被改造”,换言之,文学已经成为话语运作的特殊方式和场所,而文本理论的提出正是这一思想自然地延伸。
二、文本及其生成。
在本维尼斯特和巴赫金等的影响下,克里斯特瓦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和结构主义诗学对“文学性”问题的理解转换成了对“文本性”的理解。与结构主义那种抽象、静态、一元的文学性不同,文本性着重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她说:
文本就是生产性,这意味着:首先,文本同其所处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破坏--建设性的)再分配关系,因此,最好通过逻辑范畴而不是语言学范畴对其进行研究;其次,它是文本之间的置换,是一种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也译为“文本间性”――引者注):在具体的文本空间中,取自其他文本的若干陈述彼此交汇、互相消解。
作为一种“方法论领域”,文本理论的提出也同刚刚兴起的符号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如克里斯特瓦自己所言:“既然社会实践(经济、习俗、艺术,等等)被视为一个‘象语言一样有结构的’意指系统,那么,任何实践都可以作为同自然语言相关的次级模式而被科学地研究,它以这种语言为模式,转而又成为一种模式或范式。”[16]这种符号学研究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象从具体的实践中抽离出来,并将其作为符号体系而研究,文学是其中一种特别的符号学实践。罗兰巴特强调过,符号学就是语言学的解体过程,因此,符号分析也就是符号消散的过程,显然,这也就是克里斯特瓦所强调的文本对语言的再分配关系。所以,在克里斯特瓦看来,文学文本的这种生产过程就是意指过程,它是在“语言中(通过符号学和符号配置的异质性)所作的工作,是它使得一部文本显示出言语交流和表述中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克里斯特瓦提出了“意指实践”(signifyingpractice)的概念:我把意指实践称为符号体系的建立和抵消。建立符号体系要求社会结构内的言说主体的同一性,主体承认这一社会结构是同一性的基础。抵消符号体系是通过使主体经历烦乱、狐疑的过程而实现的;这间接地挑战了先前已经获得他认同的社会结构,因此,同时发生的就是社会中多次的断裂、复兴或者革命。
所以,不存在本质上的文学性,只有绝对的写作实践,写作只是一种能指的踪迹。文本就是语言的可能性的一种开放状态,无论作家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都是写作。克里斯特瓦也认为,文学问题已经转化成为写作问题。她认为,新型的文学研究要面对的不再是结构主义的文学性问题,而是新的特殊主题,它需要靠超语言学、生物学、不可预测的社会交际、不确定的符码等等来发现语言的规律,这些因素并不能依靠有限的逻辑演绎和理性判断,而仅仅是言语主题自身的规律。“这一特殊主题--既不是沉思,也不是索绪尔的语言,而是文本,它或者破碎或者连贯,通过一种无法预知的必要性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这一“主题”正好就是巴特在文学中要寻找的对象,它就是写作。”
所以,在这里克里斯特瓦将“文本”同“写作”结合起来,文本就是写作。每一个文本都镶嵌在文本交汇的意义之网中,文本的写作就是对语言的潜能的释放。对她而言,这种新的写作观念是伴随着莫里斯布朗肖、马拉美、卡夫卡、普鲁斯特等现代作家的写作而出现的,这种写作放弃了对迷宫般的绝对精神的思辨以及对语言本质的思考。它综合了虚构的、政治性的、新闻体的话语(也即是罗兰巴特在《零度写作》中所倡导的“新闻体”的“零度写作”),还有新小说派以及“泰凯尔”派,同时还有社会主义(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和结构主义以及文学先锋派的理论,因而呈现出一种杂糅状态。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体现的正是文本理论的悖论。文本论的提出,使原本被结构主义者视为只是一个语言结构的文学作品变得生意盎然。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文本的生产性就是对这种生命力的解放。它通过对语言的破坏、重建来重新分配语言内部的关系。文本走出了单一、封闭、狭隘的分析模式,以语言为工具,穿越了文本之间的广阔空间,没有什么纯粹的文本,文本就是意义生产本身,这打破了意义单一性的局限,赋予文本以无限的意义。“文本就是生产性”不仅意味着对语言的解放,也意味着对文学的解放。
与此同时,巴赫金曾经强调,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折射,每一个语言符号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显示存在,它还折射着另一个现实--意识形态的领域,所以巴赫金强调“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但是,在克里斯特瓦这里,文本内部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这一问题事实上被搁置了。所以,文本的无限敞开,是文本内部之间的互相敞开,还是向社会和历史敞开呢?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克里斯特瓦的答案并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文本理论对社会、历史因素采取了一种拒绝的态度,而这与结构主义文论也是一致的。如果说在巴赫金那里,小说之中是多种声音的对话,在话语内部反映了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在文本理论中,无论是克里斯特瓦还是后来的罗兰巴特和德里达都没有深入这一点。对他们而言,文本只是语言互相指涉的游戏,是与所指没有任何关系的能指的游戏。所谓的“互文本性”也是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内部各种声音的对话。可以看出,结构主义看重的是“语言/言语”的模式,而文本理论则更看重“能指/所指”的模式。换一种说法,我们可以说,无论是社会文化历史结构还是各种语言的所指,都是被纳入到文本之中的符号意义上的存在,它们延异在文本的无限互相指涉之中,成为失去了所指的能指的游戏。所以,罗兰巴特强调的“文本的快乐”以及德里达所说的“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同克里斯特瓦的“文本即是生产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只剩下绝对的写作和互文本性时,文史哲体裁的界限消失了,作家、读者的身份界限消失了,语言的可能性也就被耗尽了,而从纯粹语言学的角度――无论是语言还是话语――来理解文学、理解文学性势必会在耗尽语言可能性的同时也耗尽了文学的可能性。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三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建筑: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胡尔西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浮雕: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来记载历代亚述王的距今市讨伐、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急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得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
4.新巴比伦美术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原有双层城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抵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们门。伊斯塔尔门分前后两道门,每道门有四个望楼。在大门墙上装饰着蓝色的陶砖,上面分布着横向排列的黄色、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身兽爪的神化动物。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装饰,并先前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
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但它正失去亚述美术蕴含着的那种强悍的生命力。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两条注入波斯湾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是古代文明的又一发源地。远古时代.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明,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这儿定居耕种、生息繁衍。
两河流域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分为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时期、古代波斯时期等五个不同时期。
苏美尔人的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苏美尔时期最著名的是一件名叫“金牛头竖琴”的作品,阿卡德人统治时期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萨尔贡一世的头像和纳拉姆辛石碑。巴比伦时期最著名的当数 汉漠拉比石碑。
亚述最负盛名的要数浮雕板雕刻,其中雕刻《人首翼人牛像》和浮雕《受伤的母狮》最为出名。
新巴比伦的艺术集中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筑,最负盛名的主门称为伊斯塔尔门。波斯的史前陶杯非常有名。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四
用面包把食物弄到叉子上,要把面包撕开吃,而不是直接咬,不吃时,面包要放在桌子上而不是盘子里。
要把手放在桌子上而不是膝盖上。
不要分摊费用,要么全付,要么别人请客。
葡萄牙。
如果桌上没有,不要要盐,会被认为是对大厨调味技能的冒犯。
要给消费,10%左右。
印度。
得吃光,要不然显得没礼貌。
饭前饭后得洗手,尤其是指甲。
不要吃得太快或太慢。
要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左撇子肿么办?)。
意大利。
饭后喝浓咖啡,而不是牛奶饮料。
要为杰出的服务多付费。
如果没提供,别要求加奶酪。
意大利。
意大利人习惯本国传统餐饮,晚餐时间就比较长,用餐时往往边喝酒,边聊天,一顿饭要吃二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他们比较推崇慢餐运动,认为这是真正的饮食文化。
尼泊尔。
韩国。
最近国内到韩国旅游越来越方便,很多小伙伴们会选择去韩国旅游消费,如果受邀到韩国人家里吃饭,千万不要赶时间!因为即使迟到半小时都不算失礼,进门之前要脱鞋,在饭桌上,都是先给家里的年长者盛饭,这也表示可以开饭了!吃米饭、炖菜和汤时,要用勺子,其它饭菜用筷子,记住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用它戳食物,碗里不剩饭菜才是礼貌的。
泰国。
泰国人常常是坐在地上吃饭的,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在菩萨和国王像前要低头!如果你带礼物去泰国人家的话,应该把礼物包装一下,并使人能看到价签,因为主人可能会回赠你礼物,如果回赠品的价值比你的礼物低的话,主人会很尴尬,这点跟国内很不一样呢!
日本。
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在法国,如果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这里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五
旧石器时代晚期,即从公元前4万年至公元前一万年之间。这一时期又分为奥瑞纳,伯尔戈德,索鲁特,马格德林四个文化期。
著名的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是约15000年前的克罗马农人创造的,19世纪下半期被发现。
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窟是一处亏莫更大的洞窟遗址,被西方人誉为“史前的西斯廷大教堂”,是旧石器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爱琴文明是指希腊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屿上得文明。克里特艺术主要集中在米诺斯王宫。
米诺斯王宫基本完整,坐落于凯夫拉山麓,建筑风格受埃及影响,结构严谨,朴实无华。“狮子门”是迈锡尼最重要饿文化遗迹,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的装饰雕刻。
古希腊美术按其历史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00年~前800年)古风时期(公元前800年~前600年)古典时期(公元前600年~前400年)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年~前30年左右)。
柱头的式样是希腊建筑艺术最集中的体现,按其起源的制式的不同,分为多里安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3种。
古风时期的陶瓶画形成了俩种不同的描绘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雅典卫城据于雅典市中心一座高150多米的四面陡峭的山丘上,由著名的帕特农神庙,伊列克提翁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四个建筑物组成,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也是希腊艺术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帕特农神庙是多里安柱式中最完美的建筑。伊列克提翁神庙的柱身为六根女人像列柱。
米隆的《掷铁饼者》创造了运动的典范,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雕刻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雕塑艺坛最杰出的代表是米隆,菲狄亚斯和波利克里托斯三大雕刻家。
菲狄亚斯是雅典卫城重建的艺术总监,毕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帕特农神庙的雕刻。
希腊化时期最驰名的是其雕刻艺术,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有三个中心,即希腊本土,帕加马和罗德斯岛。
举世闻名的女神雕像《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即今天人们通常所称的“断臂维纳斯”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而得名。
古代罗马早期文化,是以伊特拉里亚文化为主。
伊特拉里亚的雕像艺术中,卡彼托林《母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属于公元前6世纪伊特拉亚人的艺术杰作。
古罗马建筑1.神庙2.记功柱和凯旋门3.剧场4.引水道
庞贝城到处都有色彩壁画可分为四种样式。镶拼式.建筑式.“埃及式”.及追求画面的繁复华丽和层层叠叠,似真似幻的装饰效果的第四种样式。庞贝壁画《酒神秘仪图》属于第二类风格的别墅壁画。
拜占庭艺术繁荣时期是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现存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
拉文纳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又一个艺术中心,存有圣维塔列教堂,最能使这个教堂扬名的是它的镶嵌画《查士丁尼大帝及随从》《西奥多拉皇后及随从》。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成为西罗马覆灭后300余年西欧第一个皇帝。查理曼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学习罗马的传统。他聚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王朝重视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人文主义学者著书立说,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肇始
一种新德风格开始酝酿形成,代表这种新风格的是披萨诺父子。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的齐马布埃和西耶那的杜桥。对新风格起决定影响的是佛罗伦萨的乔托。是第一位运用新方法作画的艺术家,首次把人类形象当做表现基督教教义的感情媒介。代表作品《哀悼基督》最著名的还有《逃往埃及》《犹大之吻》,这是它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伟大贡献。
基布尔提用27年时间完成一个双扉铜门,运用透视手法再现人物的位置和环境,空间的深度,工艺制作十分精美,被后人称为天堂之门。
多纳太罗,他的《大卫》是第一件复兴古代裸体雕塑传统的作品。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标志着建筑设计方面复兴的到来,它的设计者是15世纪佛罗伦萨最著名的建筑师布鲁内拉斯基。继他之后,另一位学者型建筑师阿尔伯蒂出现了于1452年写成的专著《论建筑》。马萨乔《纳税钱》,《逐乐园》。
著名艺术史学家瓦萨里认为马萨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位摆脱艺术上呆板僵硬风格,赋予人物以生动形象和生活气息的画家。
乌切罗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追求科学的准确性,严格描绘出了画面的透视距离,但人物形象却失去了应有的生气。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重点,需要自己总结着搞”” 曼坦尼亚是帕都亚画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死去的基督》。曼坦尼亚严谨的画风影响遍及意大利北部,德国画家丢勒也深受其影响。
14世纪末,尼德兰出现了一些忠于自然,致力于发展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首推斯吕特,代表作为《摩西井》。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真正奠基人是一个被称为佛兰玛尔画师的人,真实姓名罗伯特·康宾。
扬·凡·埃克用掺有天然树脂的快干油作画,便于层层上色使画面透明富有光泽,因此他是油画技术的革新者。扬·凡·埃克还有一系列的传世佳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其顶峰之作,它既明白无误又如谜样难解。
维登是第一个把基督教教义化为强烈的宗教形象的艺术家,他使人们远离尘世而沉浸于基督教教义之中。
德尔克·波茨以奇特的构思俯视的角度画了《最后的晚餐》。第八章
达芬奇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岩间圣母》是他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结果,在绘画的构图,明暗,色彩方面有所建树。他创立的明暗法让形象从深暗的北京中浮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空间感。他研究大气与色彩的关系而发明了薄雾法,让远景沐浴在淡蓝的空气中,使透视关系更正确,更完善。在《绘画论》中,达芬奇提出要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映世界,把普遍的自然变成第二自然,他在观察自然的前提下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达芬奇的一生是为科学,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多方面的才能不仅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艺术遗产,而且在科学史上也写下光辉篇章,他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
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做圆雕《圣母哀悼基督》。他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大卫》,他以一个爱国志士的热情把神话中的少年英雄塑造成刚毅不屈的战士。大卫怒视敌人,一手扣住甩石机的机弦,一手紧攥,肌肉紧张,沉静中充满动力。大卫的身上集中了所有男性美。不到30岁的米开朗基罗因这件作品被视为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以《创世纪》为主题描绘了九个故事。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头脑聪颖,性格温和,创造出典雅,优美,有高度技巧的艺术典型,被奉为古典艺术的楷模。代表作品《雅典学院》。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最著名的是作于1515年的《西斯廷圣母》。这幅圣母综合了所有的圣母的美好特征。徐徐打开的帷幕中圣母怀抱圣子从云端缓缓落地,圣母端庄矜持的脸上略带忧伤,圣子有超乎儿童的严肃和神圣。左前方的西克斯教皇在为圣母引路,右边美丽的圣女巴巴拉目光低垂。诗一般的艺术语言表现了优雅,和谐,轻快的旋律,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拉斐尔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标准。
乔凡尼·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是第一位用画布作油画的威尼斯画家。乔尔多纳开始了威尼斯画派向全盛时期的过渡。代表作《田园合奏》《入睡的维纳斯》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美术界出现了博斯,老勃鲁盖尔这样个性鲜明的大画家,他俩和昆丁·马苏斯三人是尼德兰美术代表人物。
希罗尼穆斯·博斯是最具特色的画家。作品《干草车》《愚人船》。昆丁·马苏斯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 老彼得·勃鲁盖尔塑造了很多农民形象。《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德国美术代表人物,丢勒,小汉斯·荷尔拜因。
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画家是阿尔弗雷特·丢勒。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是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和建筑师。恩格斯说他是在思维能力,热情,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问渊博方面的巨人。水彩画《草丛》反映了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1514年创作的三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圣哲罗姆在书斋中》《忧郁》是丢勒版画艺术的高峰。三幅画内容不同,但都贯穿着一个主题。科学、理性战胜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愚昧无知。
巴洛克时代的美术,““重点,需要自己总结着搞””
卡拉契兄弟于1590年在意大利波伦亚创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史称波伦亚学院,所以他们的艺术又常常被人们称为学院派艺术。
卡拉瓦乔艺术与追求宏伟崇高的卡拉契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圣经题材的绘画作品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和真实感。他运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线突出画面的主要部分,这就是卡拉瓦乔特有的用光风格。这种手法后来被伦勃朗和维拉斯开慈所继承并加以发展。
影响: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包含有对社会的怀疑和反叛,这在欧洲绘画作品中是走了第一步。以后,这种批判因素的伦勃朗,委拉斯凯兹,路易·勒南等人的作品中日益变的更加明显和强烈。
佛兰德斯代表人物,鲁本斯、凡·代克。
彼得·保尔·鲁本斯是17世纪佛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代表作《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凡·代克1617年成为安特卫普独立画家,之后又成为鲁本斯的学生和助手。《查理一世像》 贝尼尼的雕塑顶峰标志是他为圣德列萨礼拜堂作的祭坛雕塑。
荷兰美术代表
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雷斯达尔和霍贝玛。伦勃朗《夜巡》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又被称为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
17世纪荷兰风景画彻底独立,成为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绘画体裁。杰出的风景画家有雷斯达尔和霍贝尔。
法国美术代表
普珊
18世纪法国 夏尔丹
18世纪英国美术代表
威廉·荷加斯、乔舒亚·雷诺兹、托马斯·庚斯博罗。
新古典主义绘画
代表人物
大卫、安格尔。安格尔代表作品《泉》《大宫女》
戈雅出生在西班牙
英国风景画最高成就的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透纳《蒸汽和速度》
法国风景画派
巴比松画派 现实主义绘画
代表画家 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谢洛夫。印象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是法国历史的新旧交替时期,在美术上,印象主义引发了欧洲美术史上一场“阳光灿烂”的革命。印象主义成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一道既有过度意义又有分割作用的分水岭。它具有这样的双重性,既与传统相联系又追求标新立异。印象主义从形式到内容的革新,使人们走出传统艺术,距离现代艺术只有一步之遥。
中心人物
埃多瓦·马奈
保罗·西涅克既是画家又是理论家代表《井边的妇女》 后印象主义
野兽派即野兽主义 ——马蒂斯
达达主义——杜桑—《泉》
达利——《内战的预感》 超现实主义——米罗
“巴黎画派”代表人物 莫迪利亚尼,于特里约,苏丁纳,夏加尔享,亨利·卢梭。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六
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能提供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统计计算结果的解释。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学已成为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教育统计学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文科类专业开设多年。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进行一些探讨。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涵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
一、统计学的发展现状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统计学国际论坛”。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在本科师范院校,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文科类专业的重视。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在一年级分别开设《心理统计学》、《教育心理统计学》、《教育统计学》必修课。中学数学也安排两至三章概率初步认识和统计学的简单应用的内容。小学数学的多数教材中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综合国内外对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教育统计学除了是教育科研的工具之外,对广大学生(包含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习它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意义。
因为有些科研报告是用统计方法来表述、说明、解释其研究成果的。如果我们不了解统计学的术语及其所代表的统计过程和意义,就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用-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表格中的数据和专业术语,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学生就能够顺利地阅读此类文章,而不了解教育统计学相关内容的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但是也会有极少数的学生会接受继续教育,而且就业的学生多数也会在工作稳定之后参加继续教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生来说他们在接受继续教育时还得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等学科。从狭义角度来说,教育测量就是研究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原理、步骤、技术和方法。在标准化测验编制过程中,测题的筛选、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常模的计算、量表的编制等,都运用到教育统计方法。在教育评价中,对评价质量的检查、评价信息的估计、效度的鉴定、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会用到大量的教育统计方法,所以学习教育统计学为学习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打下了基础。另外,教育科研常用的统计工具spss、sas及excel的高级应用都涉及到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因此教育统计学的学习为日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人员继续学习spss、sas和excel数据统计内容的学习打下了重要基础。
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的可行性分析
三、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开设《教育统计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有数学经验上继续学习的延拓
中学数学已开设概率初步认识和统计的简单应用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育统计学》,不仅能更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内容,而且更注重了统计学在教育科研中的实用性。因此学前教育专科的学生是有能力学习《教育统计学》这门课程。
(二)从事幼教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科研,体现了教师即研究者。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幼儿园教师,所以他们也要参与教育科研。幼儿教师如果将幼儿在园的日常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习特点、五大领域的学习等等凡涉及到幼儿的各种事情,利用自然观察法每日详细记录,形成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数据材料,利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处理数据可以准确地总结出幼儿的特点,形成有价值的教育理论。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提供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四、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的意义
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立足基础,发展特色,开拓未来”,笔者认为在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课程具有卓越的意义。
(一)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语文、数学、英语是我国教育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而教育统计学的学习是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无形中可以促进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但是今天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已明确将数学划归到科学领域,然而数学的思维对孩子的影响依旧非常重要。学前儿童的数学素养、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都能为日后学习数学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数学表达、传授和运用能力。
(二)突出办学特色
我校的特色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其开设的八个不同的方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课程。突破以往的唱唱、跳跳、画画等传统的“艺术为特色”层面,增设更为适用的特设学科,但多数方向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幼儿园。而我校学前高专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已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和迁移能力,如果我们能够突出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全面的培养,毕业生在幼儿园里不仅有传统幼儿师范具备的艺术特长,还能做有意义的实验研究、搞有特色的科研课题、撰写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开展特色教学。从而形成我校学生独特的能力,突出展示我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性强的特点。
(三)引领未来
从世界各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标准都在提高,幼儿教师大多是本科、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职高专主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幼儿教师在普通文化素养、专业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及教育科研素养方面都要有较强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幼儿园的工作。
五、我校开设教育统计学的构想
(一)课程设置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未开设过《教育统计学》这门课程,可以从学生自愿选修试着开设此门课程。如果学生反馈效果好、工作生活中能够用到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尝试全面开设教育统计学课程。
(二)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数学师资力量较强,曾担任《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老师都能够胜任《教育统计学》,其他数学老师通过自学也能够胜任此门课程的教学。
(三)学科整合
教育统计学在我校可以将教育科研方法和计算机进行整合教学,达到学以致用。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七
单选题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c.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
b.律、令、科、比
c.律、令、式、课、程
d.律、令、格、式
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台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1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大律》
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
1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1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八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得到良好的进步,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释等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中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开展途径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开展途径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融合了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场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一环节的工作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整体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表现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不仅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也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予以继承与发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所构成,其内容的组成丰富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学习、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优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合茶文化,让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二个层面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茶文化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茶文化具有美学功能,以茶德、茶艺、茶礼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比如说,茶文化具有养生功能,长期饮茶有助于人体健康,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通过接触茶文化来充分提高自身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茶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层的社会功能,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茶文化。首先,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让茶文化知识的教育走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课程得到良好的开展。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因此,在高校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落脚点,在讲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历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教学场地转换成茶楼、茶室等地方,让学生一边观摩一边学习,身临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过采取这些形式,在丰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良好的开展。
3.2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且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促进整体的发展,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目标是行动的前提,在目标的指示下行动才能合理开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才能让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于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对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茶文化过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二,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或者是社团,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座谈会、展览、演讲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可以邀请民间的艺人或者是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多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其组成内容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将对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艺练习室、茶叶审评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比如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去学习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茶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对于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探讨点,进行了上述论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九
近期通过查阅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的网站和供应目录,发现国外供应商资源信息量很大,与前几年有较大变化。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的供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前教育装备与课程高度融合
现今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一改过去仅仅销售玩教具和设备设施的情况,增加了很多幼儿园教师使用玩教具的教案。教案中有详尽的教育活动目标、需要的玩教具材料、可下载的教学图片集、教育活动建议等。供应商为幼儿教师组织俱乐部活动,还为教师设有工作坊,制作教学需要的用具。供应商还在门店为幼儿举办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免费的工艺材料。
供应商网站上不仅为教师供应幼儿园的设备设施、玩教具,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组织社区活动,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
2强调玩教具的安全性能
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非常注意玩教具的安全卫生问题,如为幼儿提供安全帽,为婴儿提供的地毯标明符合环保标准和消防要求,幼儿玩的沙子标明符合astmd4236标准,玩教具还标明材质和清洗、保养要求。
在幼儿园设备设施安全方面,某家幼儿园大型运动器械供应商在网站上承诺所销售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多国的安全标准,可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可以在网站上告知供应商本园运动场地的数据信息,提供他们需要的运动器械主题(城堡、自然、航海),需要的运动器械种类(钻爬、攀登、秋千、滑梯),提出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这样,供应商就可以帮助幼儿园设计运动器械在场地中的位置、各个器械的距离、场地中地面的材质和排水系统。供应商确保维修和应急车辆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的游戏场地,保证教师的视线可以观察到运动场中的每一个幼儿,让运动区有适宜的日照,器械上也有适当的遮挡,防止幼儿在运动时过度晒伤。
3装备服务全程化、全面化
服务内容全面、要求周到便捷、专业化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不仅注重产品售前宣传、选购、寻价,还注重产品售后的维护、保养,装备服务全程化。供应商在与幼儿园的合同条款和保修证书中特别申明:确保在产品售后定期对所售产品进行维护、检查,做好检查和维护的记录,奉送维修套件。供应商还为幼儿园制订个性化的设备维修计划,如幼儿如果在幼儿园购买的运动器械上做了涂鸦,供应商负责重新油漆,并做好零件的更换,保证运动器械的安全性能。供应商还对幼儿园公用设施,如天然气、水电线路、休息区的长凳、野餐桌、厕所等设计提供帮助。供应商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帮助幼儿园控制支出、简化申报事项、实现“绿色幼儿园”目标、在线订单跟踪和管理、安全快速安装设备设施等。
赵媛、张鹏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很多户外大型玩具生产经销商“没有参与到相关售后服务过程中,既没有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也没有对玩具进行定期维护,导致玩具经常出现损坏情况。幼儿园希望能与相关生产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定期交流沟通,共同维护,有效延长户外大型玩具的使用寿命”。幼儿园在购买装备时,应在销售合同中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求供应商达到这些标准的要求,如引用《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2768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gb/t28711-)标准,真正发挥标准作用。合同中可以要求供应商按照标准要求定期检查装备的质量,并做好修缮工作,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保障幼儿的安全。装备部门也应向国外的供应商学习,从招标采购开始做装备的全程化管理,帮助幼儿园做好装备的维护工作。
装备中信息技术内容增加国外的供应商供货目录中,有一些专门为幼儿园设计的信息化设备、软件等,如为幼儿设计的计算机显示器,色彩和外形更符合幼儿需要,软件的设计也适于幼儿操作。
供应商还有移动互联网服务,幼儿教师可以方便地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安装免费的应用程序,访问供应商的网站,网上有为幼儿园教师做的专栏,教师注册为会员后,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服务。
注重幼儿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国外的供应商网站有专门为幼儿园提供的整体环境设计。教室的环境设计色彩柔和,色系的选择也更适于幼儿。相比于我国的幼儿园环境设计方面,一些幼儿园的环境色彩炫目、纷乱,色彩饱和度较高,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心绪不宁,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国外供应商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教室的环境设计,如有婴儿教室、学步期婴幼儿教室、自然教室、特殊教育教室等专业教室的3d效果设计图,有专业的设计师根据幼儿园预算做活动室墙壁、地面的色彩设计,地毯、家具设计,以及专用设备的设计。家具设计有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或混龄幼儿共同使用的家具,家具的左端是低龄幼儿的矮桌、矮椅,中部是正常幼儿的桌椅,而右端的桌子为特殊儿童轮椅高度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幼儿在同一班级活动的需要。
我国幼儿园中家具的配备存在幼儿桌椅尺寸普遍不适合的情况,很多幼儿园的家具配备没有达到我国《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7)要求。在这方面,国外供应商提供了多种家具设计方案,以期让班级中的幼儿有更多交流机会,而且不会发生碰撞事故,我国幼儿园家具的配备方案较少。对比我们应予重视,改进幼儿园的家具配备,为幼儿配备适合的家具。
个性化标签制作服务,方便教师使用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还为教师设计了网页上自助制作标签的服务。标签有幼儿名签、活动区标识、玩具材料收纳标识、角色标识等多种。幼儿教师可以在网上自己制作幼儿名签,贴在幼儿衣柜、床、饭盒、水杯架等处。活动区标签、玩具材料标签可以贴在幼儿活动区和教室墙壁,教师的工作更轻松,标识更整齐、美观,由于标签图案组合多样,教师可以用这些图案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室环境。
供应商网页上为幼儿制作了一些幼儿角色标签:喂鱼员、领队员、气象观察员、升旗员、新闻报道员、餐厅服务员、清洁员、睡眠室小助手(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搬床)、小园丁、灯光师(帮助小朋友开灯)、守门员(帮助小朋友出门时拉住大门)、邮递员、宠物饲养员、玩具发放员、图书管理员。这些标签就像幼儿头饰一样,可以帮助幼儿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标签也方便教师和其他幼儿督促承担“工作”幼儿,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4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
学前教育的范围从3~6岁扩展到现在的0~6岁,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目录中加入了低幼和特教内容。相关内容有专门为婴儿设计的软垫、镜子,适合特殊儿童使用的玩教具和设备都加上了特别的标记。供特殊儿童使用的设备设施不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增加了心理治疗的内容,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如在轮椅上增加发球的设备,可以让一个残疾儿童坐在轮椅上和几个正常儿童打球。有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人偶,还有让正常儿童体验盲童感觉的蒙眼游戏等,这样可以培养残疾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残疾儿童的自信,让正常儿童更好地关爱特殊儿童,以及培养正常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包容。
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专门为特殊儿童或是有特别需要的儿童,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诵读困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供应商还设置专门的版面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他们随班就读的学习策略。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要求:“鼓励农村残疾儿童就近接受教育。积极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国外的这些理念和做法给我们积极的启示,应进一步加大装备服务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我国的关爱服务体系。
5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安全、卫生、环保的游戏材料
半成品材料增多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目录中半成品材料增多,方便幼儿教师使用。供应商提供没有上色的纸灯笼、纸制面具、裁切好的彩纸、纸条、木质相框、纸盒、纸质花盆、制作布偶的简易棉布口袋、装羽毛球的纸筒等。有些材料很有创意,如有一种塑料棍,棍的一端有螺纹的设计,教师可以把大可乐瓶切掉一半,把棍子有螺纹的一端拧在大可乐瓶口上,棍子和可乐瓶就可以组合起来,做成打球的小型运动器械。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半成品材料有一部分是工厂的半成品,没有使用过,如胶带上的纸芯、卫生纸的纸筒等。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是教师、家长捡来用过的废旧物品,与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材料相比,国外的半成品材料更清洁,更符合卫生、环保标准,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劳动。
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由于缺少玩教具,教师经常自制玩教具供幼儿使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使用购置材料的占52.1%,使用废旧材料的占37.5%,使用自然材料的占10.4%。据调查,城市中幼儿教师、园长购买的材料也很多。这些材料的来源多是小商品市场,质量不好保证,有些难以达到安全卫生的要求,而零星的购买费时费力又不经济。装备供应部门应当借鉴国外供应商的做法,为幼儿园组织招标采购专门定制的半成品材料,经过检测合格后,批量供应给幼儿园使用。
感知材料种类丰富国外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的感知觉材料种类丰富。为了让幼儿感知多种材质,有木质、竹质、塑料、聚氨酯、纸质等多种材质的积木,有多种材质的画笔,纸张的种类也特别丰富,手工纸有各种木材、动物皮毛、羽毛、石头、树皮等多种纹样,这些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
多元文化材料多为了让幼儿了解多样文化,与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国外的供应商专门制作了多种皮肤颜色(白、黄、褐、黑)的纸张、多种人体肤色的棉布料,有多种肤色的偶人供幼儿游戏时使用,还提供多种文化背景人物的服装。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地、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也应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文化材料,供幼儿教育活动使用。
生态教育材料多样为了让幼儿走向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供应商设计了不同生态环境的材料包,为幼儿提供不同生态环境的图片、材料、工具,供幼儿在户外自然活动时使用,如捕捉昆虫的网、昆虫盒、蝴蝶笼箱、镊子、观察镜等。所有的材料包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有教学活动案例、制作标本步骤、注意事项等信息,教师不用备课就可以使用。
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且正值学前教育装备的配备高峰,国内供应商应当汲取国外供应商的经验,围绕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材料,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做到安全、卫生、环保,确保做好学前教育装备工作。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
所谓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其组成要素包括: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监督模式和会计教育模式。会计模式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展开,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本文拟从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影响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申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茬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下将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子系统的影响作具体分析。
一、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彤晌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彤巾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彤晌
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彤呐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从美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发展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彤晌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彤响
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彤晌
会计教育模式是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及组织管理方式的总称。会计教育是人类传授、延续和发展会计学文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构成会计教育模式的各个因素,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存在联系,所不同的是,各个因素具体受哪种文化现象影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
先看会计教育目标。西方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为在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工作做好准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在会计专业外其他方面也终身受益。而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尽管在学历教育的各个层次有所区别,并随着会计教育的改革有所变化和发展,但基本上都把培养会计专门人才作为最高目标,把学生上岗后能否立即适应专业工作要求作为目标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这种中西方会计教育目标的差异,与中西方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社会成员的信念追求等文化因素不同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人才的评价,除专业能力外,非常重视其想象力、创造力、决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社会成员在信念追求方面甚欢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从而获取成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会计教育目标岂能局限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狭小圈子里。在我国,对人才的评价是以政治思想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另外才考虑组织观念、群众关系等,因此大多数社会成员把一技之长作为立身之道和终身追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即使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会计教育目标,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看会计教育内容。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因为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会计人员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技巧与知识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唯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发挥作用。为此,美国的会计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许多学校在会计专业的第一间会计课程中,就专门讨论职业道德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相反,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职业道德纳人其内容体系。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应当说与中美两国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有关。主张性善论必然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认为职业道德水准会因人之善良本性自发地提高。反之,则认为只有加强教育和培养,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一
人文常识之外国文学常识(1)
奥地利:弗洛伊德:《梦的解释》、《精神分析引论》
茨威格:《家庭女教师》、《掩盖不住的秘密》、《看不见的珍藏》
卡夫卡:《变形记》
意大利:但丁: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为叙事长诗《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卜伽丘: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莫尔:《乌托邦》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弗兰西斯·培根:《随笔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
拜伦:《唐璜》、《青铜时代》、《哈罗尔德游记》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伊斯兰的起义》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阿格尼斯·格雷》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伏尼契:《牛氓》
柯南道尔:主要作品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
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法国: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老实人》、悲剧《俄狄普斯王》
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世界》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进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故事。“红”是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c jk罗琳,英国;歌德,德国 d jk罗琳,美国;歌德,德国
2 被称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是
a 法 莫泊桑、美 欧·亨利、俄 契诃夫
b 法 莫泊桑、美 欧·亨利、美 马克吐温
3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罪与罚》的作者是:
a 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冈察洛夫 e 屠格涅夫
5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出自他的名著 。
a 老人与海 b 在我们的时代里 c 太阳照常升起 d 永别了,武器
e 第五纵队
6 以下哪位作家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a 马克.吐温 b海明威 c泰戈尔 d罗素
7不是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诗人是:
a雪莱b华兹华斯c荷马d司各特
8《唐吉诃德》的作者是
a塞万提斯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大仲马
9“悲剧之父”是以下哪位作家
a埃斯库罗斯b莎士比亚c福柯d托尔斯泰
10 以下外国文学常识描述不正确是的
a《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b莫里哀是十七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
c法国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是蒙田,代表作:《随笔集》。
d《十日谈》是用当时的意大利俗语写成的,作者是薄伽丘。
11以下外国文学常识描述不正确是的
a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诗集·《恶之花》。
b《卡门》的故事发生在巴西,主人公是卡门。
c笛福发表《鲁滨逊飘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
a南欧作家安徒生写作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野天鹅》、《丑小鸭》、《海的女儿》。
b海涅的组诗:《抒情插曲》、《归乡集》、《北海集》。
c《红与黑》的主人公是于连。
a英法战争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喜剧家易卜生的国籍是
a芬兰b挪威c丹麦d冰岛
15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
a《红字》b《茶花女》c《无名的裘德》d《苔丝》
16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
a《草叶集》b《飞鸟集》c《自由颂》d《荒原》
17以下哪位作家不是俄-国人
a列夫·托尔斯泰b果戈里c爱默生d屠格涅夫
18《月亮和六便士》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毛姆b但丁c雪莱d荷马
19以下哪部小说不是海明威的作品
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太阳照常升起》d《尤利西斯》
20川端康成的名作是
a《吉檀迦利》b《伊豆的舞女》c《罗生门》d《源氏物语》
c aabbacbacca db
1.( 宙斯 )是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阿波罗 )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又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 笛福 )
4.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 柯南道尔 )的代表作《 福尔摩斯探案 》,从问世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仍然受到一代又一代侦探小说迷的热烈追捧。
5大仲马和小仲马的关系是( 父子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小仲马——《茶花女》
6大文豪( 托尔斯泰 ) 的《战争与和平》被称为空前最伟大的小说。
7(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等。
8《海底两万里》中的出现在海中的“怪物”是( 潜水艇 )
9.凡尔纳科幻三部曲包括《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 》和《神秘岛》
10.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简爱》的作者是( 夏洛蒂·勃朗特 )
11.有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了,他悄悄爬起来,点亮了灯,十分平静地笑着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在书桌里都不能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更别想找到了。” 从这则故事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巴尔扎克( 贫困(最大的特点)、幽默、镇静 )的特点,但 生活如此困窘的他却用毕生的时间完成了《人间喜剧 》,共91部小说,是文学史上罕见的丰碑。
12小男孩安利柯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 爱的教育 》中的主要人物
13《 昆虫记 》是法国杰出作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14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指( 欧亨利 )、( 莫泊桑 )和( 契诃夫 )三位作家。 15一身戎马的拿破仑曾随身携带歌德的成名作《 少年维特之烦恼 》,并阅读七次之多。
16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代表作《伊索寓言》,名篇有《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乌龟和兔子》等。
17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安徒生童话》,名篇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
18歌德:德国最杰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浮士德》等。
19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戏剧家、诗人,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0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母亲》。
2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22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二
论述题:
1.试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异同。(历届考过)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
4)司法组织对程序法的重视不同:英美法系强调程序法的重要性,实行对抗制诉讼;而大陆法系比较注重实体法,认为程序法仅仅是适用实体法的工程,一般采用纠问式诉讼程序。
尽管有上述种种差异,两大法系之间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1)它们的法律本质相同;
2)传统要素接近,都是近代以前的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
3)法律的指导思想相同;
4)法律背后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等也都相同。
2.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和区别。(历届考过)
美国法与英国法同属普通法系,两者有着天然联系。
2)法律风格的一致:英国和美国一样也遵循“先例原则”,法院创造的先例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拘束力;在审判风格上,同英国一样,美国也采用归纳法推理方式。此外,美国继承英国法关于法律分类的传统,不采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方式。
美国法又具有不同于英国法的特质,它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表现为:
3)判例法与制定法并重,学理和实践互补。美国法较之于英
4)法律解释的灵活性。
6.结合普通法的特点试述英国法的历史地位。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祥地,普通法系的许多重要原则和制度都来源于英国的法律传统。相对于大陆法系而言,普通法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2)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
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4)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5)在法律体系上部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三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甄别防范假新闻
·“限广令”对电视行业的影响-湖南tv的多元化
·浅谈限娱令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
·主持人传情达意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运用
·民生新闻的娱乐构成分析及发展浅议
·从“网络哥姐”现象谈网民媒介素养
·微博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手机媒体
·新闻学论文:南方人物周刊的媒介经营探析
·电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传播价值和策略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鲁迅一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所做的三件事:创作、学术研究和翻译。几十年来,文学研究者对于鲁迅的创作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重视,对这两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追索,而鲁迅的翻译活动较之前两者却明显地受到冷落,这是与鲁迅在翻译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绩非常不符的。笔者认为,研究鲁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应该受到文学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具体的资料着手,对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的翻译情况进行数字统计。通过具体的数字研究,探讨鲁迅在同一时期内对外国文学的期待视野,借以说明鲁迅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不是无所根据的,其中包含着他对本国及本国文学未来道路的思考。外来文学一直被认为具有启发、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外国文学;翻译
这一概括无一字虚夸,符合客观事实。自19译出法国雨果的《哀尘》起,到1936年临终前赶译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止,鲁迅在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上,努力始终不懈,共译出14个国家、近一百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超过三百万,和他的创作数量大体持平。
鲁迅是如何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使之成为启迪国民思想觉悟,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武器的?研究鲁迅对外国文学的选择,并由此探讨鲁迅的期待视野是笔者以下要做的工作。这一工作分两部分进行:(1)整理统计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的翻译情况;(2)以前者的统计结果为依据,探讨鲁迅在同一时期内对外国文学的期待视野。
对于鲁迅在1903至1936年间对外国文学翻译所做的选择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文学体裁。首先,从文学体裁的角度看,1903年至1936年鲁迅共译文学作品206篇,体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杂文和童话,翻译面非常广泛。表1是笔者对鲁迅在翻译过程中的体裁选择所做的大致的总结:
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总计
外国文学译作823434137206
百分比39.8%1.4.9%19.9%18%100%
从这些数字看,小说译作高居翻译之首,受到鲁迅最大的关注。诗歌、杂文、童话分居二、三、四位,但三者之间的差距甚微,在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中占有几乎相等的重要地位。戏剧只有3部译作,其在鲁迅对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前四种体裁,显得微不足道。鲁迅对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热情与冷淡是与他自身文学创作上的努力相一致的,因此,鲁迅的创作倾向由其对外国文学体裁的选择中可见一二。
(二)国别文学。从国别文学的角度出发,笔者对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的翻译情形作了一个统计。如表2所示。
表2鲁迅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总表(1903―1936)
国家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总计
俄国(苏联)43253080
日本111133156
法国5229
德国22
美国11
英国1616
波兰11
西班牙16117
匈牙利7613
芬兰22
荷兰213
奥地利22
保加利亚22
罗马尼亚11?11
总计14国823434137206
在206篇被译的文学作品中,占据最大板块的非俄苏文学莫属,其次是日本文学,而第三位应归西班牙、匈牙利、芬兰、荷兰、保加利亚等国文学,也就是被鲁迅称之为“弱小民族”或“被压迫被侮辱”民族的文学,英、美、法、德文学则居于末席。
鲁迅对外国文学所做的体裁以及国别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眼光的落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与他自身的期待视野有密切关联的。
二、鲁迅的期待视野
鲁迅对于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视野,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具体的数字。
在小说体裁方面,译者的眼光集中在俄国,有43篇译作,占小说译作总数(82)的52%。西班牙居次,有16篇译作,占总数的20%。日本居三,有11篇译作,占总数的13%。
在戏剧方面,只有3部译作:俄国戏剧《桃色的云》和《被解放的堂吉诃德》,日本戏剧《一个青年的梦》。
在诗歌方面,英国居首位,有16首译诗,占总数(43)的37%。其次是日本,有13首译诗,占总数的30%。匈牙利居三,有7首译诗,占总数的16%。在杂文方面,日本受到最多关注,有31篇译作,占总数(41)的76%。其次是俄国,有5篇译作,占总数的12%。
这里,鲁迅所做的选择是与他引进外国文学的目的密切相关的。鲁迅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鲁迅:《致董永舒》(1933年),《鲁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引进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引入新思想、新文学,从外国文学中吸收滋养,以外国文学为师。
从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视野看,这些文学创作上的导师各有其用。小说方面,鲁迅最为推崇的是俄国的译作,认为“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时候以来,就是“为人生”的”,[鲁迅:《〈竖琴〉前记》,《南腔北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从这些“为人生”的作品中他“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运命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而战斗。”[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集外集拾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鲁迅主张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以“为人生”为主流的俄国小说自然极为契合鲁迅的标准,加之中俄国情上的相似,使俄国小说十分贴近中国现实,这进一步加深了鲁迅与俄国小说之间的共鸣。因此,俄国小说被鲁迅视为了文学上的导师。
居俄国之后的是西班牙小说,共16首译作,全部译自巴罗哈的小说,其中又是什么引起了鲁迅的重视呢?鲁迅在为这些小说所撰写的译者后记中明确指出自己译介的目的并非为着文学的乐趣,而是因为作者的技艺。这里,引起鲁迅重视的作者的技艺指的就是巴罗哈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看来鲁迅通过翻译小说想要向国内的创作界输入的不仅是新的意识形态、小说内容、小说形式,也包括新的写作手法、小说技术,这些均为他所重。
戏剧方面的导师,在鲁迅看来应来自俄国和日本,因为仅有的三部译剧就是译自这两国的作品。
诗歌方面,英国虽然以16首译诗居首位,但这16首作品采取的是周作人口译,鲁迅笔述的翻译方式,并非鲁迅的独立翻译成果。而居次位的日本,其大部分译诗都出自《谷虹儿画选》,鲁迅译介这些诗作主要是出于对美术的兴趣。因此,英、日两国都不能视为鲁迅在诗歌方面主要的学习、借鉴对象,以7首译诗居于第三位的匈牙利才是鲁迅在诗歌方面的外来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所翻译的7首匈牙利诗歌均是裴多菲的作品。裴多菲是位极具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以诗歌作为反抗外族侵略、封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其诗歌中所体现的爱国激情和革命精神看来对鲁迅有很大的吸引力。
杂文方面的外来楷模,在鲁迅眼里应是鹤辅,有20篇译作,居外国被译作家之首。鲁迅认为鹤见辅的杂文在观察世态,评论人物方面“都很有明快切中的地方,滔滔然如瓶泻水,使人不觉终卷”。[鲁迅:《〈思想山水人物〉译者题记》,《鲁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在以草木虫鱼、酒色财气为主题的小品文日趋没落的背景下,鲁迅通过对鹤见辅的作品的翻译,为他所大力提倡的杂文写作提供了可观摩的成功范式。
童话方面,俄国和匈牙利居突出地位。这两国译作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烈地讽刺与揭露了社会与人性的弊端,主题上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其现实主义的文学倾向看来是其受到鲁迅所重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所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鲁迅对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的接受走向虽然不同,但是接受的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希望以外国文学启迪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激发人民改革社会的革命精神,同时,在文学方面想“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鲁迅:《木刻纪程小引》,《且介亭杂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从他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中,可以清楚地触摸到他理想中本国及本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十分确凿地证明外来文学于他重要的启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译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周作人:《关于鲁迅》,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5]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五
2、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市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51、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效应分析
52、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53、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54、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5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56、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57、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8、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59、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6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61、环境政策研究
6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63、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6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6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6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6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68、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69、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70、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
71、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
72、转移支付、财力均衡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3、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74、住房保障税收政策研究
75、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76、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
77、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78、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79、中国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80、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8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82、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83、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
84、财政分权下的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研究
85、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
86、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
87、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88、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
89、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90、公共预算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91、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92、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可持续性研究
93、财政制度、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
94、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
95、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研究
96、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
97、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问题研究
98、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99、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
100、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六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亚历山大里亚诗体,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所谓超现实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allartsisquite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2015,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王尔德热潮,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唯心,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极端,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片面,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
[3]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七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亚历山大里亚诗体,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所谓超现实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allartsisquite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
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王尔德热潮,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唯心,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极端,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片面,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文精神就成了伴随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永恒话题。外国文学著作中涵盖的人文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本文以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为例,简要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纯朴人文精神以及在面对生存、发展中的阻碍表现出来的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同时主人公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牺牲精神和作者对构筑理想社会的深刻观点也值得我们探讨与借鉴。
一、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内涵。
回顾历史,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以“提倡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的观点与封建宗教神学思想水火不容。至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出现,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更趋理性,但与封建宗教神权依然是冰火两重天。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渐渐被视为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各国纷纷倡导“以人文本”的治国理念。人文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本源的一面体现了人类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的自我关怀、关爱并尊重生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然而究竟何为人文精神?至今仍未有定论。这里本文简要将人文精神概括如下:首先提倡人性、尊重人(包括其价值和任何尊严);其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建立人类与未来发展的良好关系,构筑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
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充实人的精神品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人文主义也成为了被许多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文学家们进行文学探索的目标。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体会较为深刻的有文艺复兴时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其中海明威笔下的人文精神更趋向理性思考,面临困难重重的环境仍保持最初的信念不被摧毁,面对他人的不屑与冷落依旧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纯挚的人文品质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去探讨与学习。
二、海明威笔下的人文主义。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是始终以人的精神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性并且倾向于对人们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命运的一种反思与理性思考。就社会科学性而言,人类是有思想有大脑的高级动物,他们有追求真理的权利和能力。海明威在其小说《老人与海》中就充分地彰显了主人公的这种真挚理性下的人文主义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品质让其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尽管海明威和莎士比亚所生活的历史时期不同,两人对人文精神的思考都各持己见,但对于人的价值则有许多相同的见解。《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将捕鱼视为自己此生的信念。每次出海都并非只为生存,更多的是在为信念、为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拼搏奋战。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毫不退缩,并且坚信,只有不放弃才会获得成功。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在与海鲨进行了整整三天的殊死搏斗依旧毫无结果时,老人非但没有丝毫气馁,而且依然乐观地说,“人宁可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正是这句简单而又纯朴的话语塑造了老人坚毅伟岸的形象。整部作品都是围绕老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性格开展,除了这些外,海明威向我们呈现的还有其在追求创造完美文学艺术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本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对艰险毫不动摇,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对美好未来始终保持一份热枕。
三、《老人与海》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一)越挫越勇,始终坚持的进取精神。
面对失败,永不言弃始终是一个人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小说一开始,桑迪亚哥就是一个憔悴不堪、伤痕累累、已经八十余天连一个鱼子儿都没收获的“失败者”,甚至他连吃饭都要靠男孩救济,而他始终没有为霉运而退缩反而越挫越勇,依然坚持黎明到来前撑起桅杆决心向胜利的曙光驶进。在遇到真正的大鱼时,尽管熟知自己的力量大不如对方,他依旧不肯甘愿认输并以“我跟你奉陪到死”的态度与大马林鱼展开殊死搏斗。待鲨鱼再度袭来,他仍然是尽己所能地去与其战斗,鱼叉丢了用小刀桨把,刀子断了用短棒,短棒丢了他便直接用舵。到最后所有的鱼肉都被鲨鱼吃尽但老人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却更加坚定。支撑他不惜一切去战斗的就是他的信念和他证实自己能力的决心,出海打鱼只是他证明自己生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他才不会被前八十多次的失败而击垮,而是去下一次的尝试和战斗。他明白,生命的路途上困难重重,也许更大的困难和失败还在后面,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绝不放弃拼尽全力博取胜利。如作品中言“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清新了。”主人公桑迪亚哥的品质与精神不仅是海明威自身人格的外显,更是此时美国社会的社会精神所在:不言弃、不认输、坚持到底。
(二)正视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斗争精神。
《老人与海》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硬汉”形象,如果生命是一张任自己去挥写的画板,那么他们的画作应该名为奋斗,他们毕生都在与海鲨与暴风骤雨甚至大海不屈不饶地战斗着,并以此向社会展示其活着的价值。他们大都有着令人敬仰的过去,但却并没为此在这些曾经的丰功伟绩上流连,而是更加勇猛,更加器重,始终活在奋斗中的自己。小说中主人公桑迪亚哥一面因八十余天未捕到鱼而遭受同行的冷嘲热讽甚至连小孩子也无奈最终失望地离他而去;另一方面,他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体力不足在精神上还顶着几十次失败带来的巨大压力,生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他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者坚持奋斗。放弃就是认输,从此在众人的讥讽下生活;坚持奋斗或许会成功并赢回尊严,但也可能会一直失败,最终在别人的羞辱中死去。两个选择对此时的桑迪亚哥而言都近乎绝境,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和力量,毫无疑问,他选择后者。作品中老人这种敢于向自己发出挑战的斗争精神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顽强拼搏,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
整部小说除了对敌对双方力量严重不平衡的展示外,还有主人公敢于斗争的勇气与精神气节让我们为之动容。首先,广袤无垠的碧海蓝天下,消瘦不堪的老人撑着一艘破败的小船与体形是他几十倍的马林鱼和“每一颗牙齿都比其手指还长”的鲨鱼群较量,这是老人英勇气概的体现。其次,先是被嘲讽的对象最后却成为受人敬仰的大英雄,这一变化正是整个社会人文气息所在。一个有信念有理想并且不为通往理想和信念之路的艰难险阻所屈服的人,一个立足当下努力活出自我价值、永不言弃的人,一个放眼未来内心充满希望的人,无论其最终的成败如何,他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可以说,主人公桑迪亚哥身上所折射出的饱含了人类的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危机前的鲜活写照。另外,需要清楚的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勇敢顽强,敢于斗争,但他并不是一个只晓得去拼杀的人物形象。智慧、平和、遇事不急不躁,处理问题井井有条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小说借助老人的形象与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目标的达成还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除了具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挑战、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外,还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稳的心态。作品中老人在出海捕鱼之前总是“宁肯把什么都安排得分毫不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会错过时刻都可能降临的好运气;在与马林鱼抗争中他坚信“一个人在海上决不会孤单”,并最终靠着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取胜;和鲨鱼抗衡时,老人怀揣希望全力拼杀,并在鱼群来袭时明白“斗也不会赢了”这一事实。面对败绩,老人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怪“走得太远”。成功总结经验、失败反思自己,老人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坚毅的人文精神与桑迪亚哥乐观平稳的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亦是如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是我们当学习并具备的良好性格品质之一。
结语。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十九
摘要: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文精神就成了伴随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永恒话题。外国文学著作中涵盖的人文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本文以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为例,简要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纯朴人文精神以及在面对生存、发展中的阻碍表现出来的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同时主人公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牺牲精神和作者对构筑理想社会的深刻观点也值得我们探讨与借鉴。
关键词:外国文学人文精神《老人与海》
一、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内涵
回顾历史,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以“提倡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的观点与封建宗教神学思想水火不容。至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出现,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更趋理性,但与封建宗教神权依然是冰火两重天。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渐渐被视为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各国纷纷倡导“以人文本”的治国理念。人文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本源的一面体现了人类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的自我关怀、关爱并尊重生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然而究竟何为人文精神?至今仍未有定论。这里本文简要将人文精神概括如下:首先提倡人性、尊重人(包括其价值和任何尊严);其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建立人类与未来发展的良好关系,构筑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
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充实人的精神品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人文主义也成为了被许多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文学家们进行文学探索的目标。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体会较为深刻的有文艺复兴时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其中海明威笔下的人文精神更趋向理性思考,面临困难重重的环境仍保持最初的信念不被摧毁,面对他人的不屑与冷落依旧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纯挚的人文品质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去探讨与学习。
二、海明威笔下的人文主义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是始终以人的精神为主体,具有社会科学性并且倾向于对人们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命运的一种反思与理性思考。就社会科学性而言,人类是有思想有大脑的高级动物,他们有追求真理的权利和能力。海明威在其小说《老人与海》中就充分地彰显了主人公的这种真挚理性下的人文主义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品质让其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尽管海明威和莎士比亚所生活的历史时期不同,两人对人文精神的思考都各持己见,但对于人的价值则有许多相同的见解。《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将捕鱼视为自己此生的信念。每次出海都并非只为生存,更多的是在为信念、为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拼搏奋战。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毫不退缩,并且坚信,只有不放弃才会获得成功。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在与海鲨进行了整整三天的殊死搏斗依旧毫无结果时,老人非但没有丝毫气馁,而且依然乐观地说,“人宁可被毁灭,也不能被打败。”正是这句简单而又纯朴的话语塑造了老人坚毅伟岸的形象。整部作品都是围绕老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性格开展,除了这些外,海明威向我们呈现的还有其在追求创造完美文学艺术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本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对艰险毫不动摇,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对美好未来始终保持一份热枕。
三、《老人与海》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一)越挫越勇,始终坚持的进取精神
面对失败,永不言弃始终是一个人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小说一开始,桑迪亚哥就是一个憔悴不堪、伤痕累累、已经八十余天连一个鱼子儿都没收获的“失败者”,甚至他连吃饭都要靠男孩救济,而他始终没有为霉运而退缩反而越挫越勇,依然坚持黎明到来前撑起桅杆决心向胜利的曙光驶进。在遇到真正的大鱼时,尽管熟知自己的力量大不如对方,他依旧不肯甘愿认输并以“我跟你奉陪到死”的态度与大马林鱼展开殊死搏斗。待鲨鱼再度袭来,他仍然是尽己所能地去与其战斗,鱼叉丢了用小刀桨把,刀子断了用短棒,短棒丢了他便直接用舵。到最后所有的鱼肉都被鲨鱼吃尽但老人顽强拼搏的坚韧意志却更加坚定。支撑他不惜一切去战斗的就是他的信念和他证实自己能力的决心,出海打鱼只是他证明自己生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他才不会被前八十多次的失败而击垮,而是去下一次的尝试和战斗。他明白,生命的路途上困难重重,也许更大的困难和失败还在后面,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绝不放弃拼尽全力博取胜利。如作品中言“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清新了。”主人公桑迪亚哥的品质与精神不仅是海明威自身人格的外显,更是此时美国社会的社会精神所在:不言弃、不认输、坚持到底。
(二)正视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斗争精神
《老人与海》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硬汉”形象,如果生命是一张任自己去挥写的画板,那么他们的画作应该名为奋斗,他们毕生都在与海鲨与暴风骤雨甚至大海不屈不饶地战斗着,并以此向社会展示其活着的价值。他们大都有着令人敬仰的过去,但却并没为此在这些曾经的丰功伟绩上流连,而是更加勇猛,更加器重,始终活在奋斗中的自己。小说中主人公桑迪亚哥一面因八十余天未捕到鱼而遭受同行的冷嘲热讽甚至连小孩子也无奈最终失望地离他而去;另一方面,他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体力不足在精神上还顶着几十次失败带来的巨大压力,生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他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者坚持奋斗。放弃就是认输,从此在众人的讥讽下生活;坚持奋斗或许会成功并赢回尊严,但也可能会一直失败,最终在别人的羞辱中死去。两个选择对此时的桑迪亚哥而言都近乎绝境,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和力量,毫无疑问,他选择后者。作品中老人这种敢于向自己发出挑战的斗争精神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元素,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顽强拼搏,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
整部小说除了对敌对双方力量严重不平衡的展示外,还有主人公敢于斗争的勇气与精神气节让我们为之动容。首先,广袤无垠的碧海蓝天下,消瘦不堪的老人撑着一艘破败的小船与体形是他几十倍的马林鱼和“每一颗牙齿都比其手指还长”的鲨鱼群较量,这是老人英勇气概的体现。其次,先是被嘲讽的对象最后却成为受人敬仰的大英雄,这一变化正是整个社会人文气息所在。一个有信念有理想并且不为通往理想和信念之路的艰难险阻所屈服的人,一个立足当下努力活出自我价值、永不言弃的人,一个放眼未来内心充满希望的人,无论其最终的成败如何,他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可以说,主人公桑迪亚哥身上所折射出的饱含了人类的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是千百年来人类在危机前的鲜活写照。另外,需要清楚的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勇敢顽强,敢于斗争,但他并不是一个只晓得去拼杀的人物形象。智慧、平和、遇事不急不躁,处理问题井井有条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小说借助老人的形象与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目标的达成还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除了具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挑战、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外,还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稳的心态。作品中老人在出海捕鱼之前总是“宁肯把什么都安排得分毫不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会错过时刻都可能降临的好运气;在与马林鱼抗争中他坚信“一个人在海上决不会孤单”,并最终靠着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取胜;和鲨鱼抗衡时,老人怀揣希望全力拼杀,并在鱼群来袭时明白“斗也不会赢了”这一事实。面对败绩,老人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怪“走得太远”。成功总结经验、失败反思自己,老人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坚毅的人文精神与桑迪亚哥乐观平稳的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亦是如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是我们当学习并具备的'良好性格品质之一。
结语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十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
[4] 薛家宝. 唯美主义研究[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期刊:
[5] 宫昀. 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 j] . 考试周刊,2015(11)。
[6] 田红燕. 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 j] . 聊城大学学报,2015.
[7] 张介明. 从《道林 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4) .
[8] 傅琦.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 王柯童、曾海珠. 《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 张莉、刘晓茜. 《清醒的扑火飞蛾》[j]. 中州大学学报,2015,(4)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十一
外国文学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外国文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和认知外国文化。
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思考。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中积极向上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该文以《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命运起伏为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远大前程》;皮普;外国文学教学;价值观。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在进行深刻调整,多种价值观共存。
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也深受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物化、矛盾化等特点。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1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部分大学生人生职业理想缺失,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中,其中部分女大学生沉迷于各类选美选秀,功利型婚恋观念严重,傍大款,充当外围女等。
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加上对某些贪腐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许多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陷入迷惘,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把金钱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抑或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各门学科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科的人文内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人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外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实践机会,能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以下将以《远大前程》为例,分析皮普的价值观的变化及后果,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皮普的价值观。
1)童年的梦想。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当时的英国社会等级秩序分明,造成了穷人攀龙附凤的心态,皮普的姐姐和潘波趣舅舅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皮普自幼父母双亡,由处于社会底层的铁匠姐夫和姐姐乔氏夫妇带大。
若没有和罪犯马格维奇在墓地里相遇的经历,他的成长路线应该就是在姐夫的铁匠铺里当学徒,等成年之后再自立门户成为一名平凡的铁匠。
虽然在他的内心时刻涌动着想要摆脱下层人生活状况的远大梦想,时刻讥讽那些粗俗的下层人士,如伍赛先生、伍赛甫姑奶奶以及潘波趣舅舅,但他从未想过能做一个有钱的上等人。
可是当他踏入郝薇香小姐家的大宅,见到美丽高贵而又骄傲蛮横的艾斯黛拉后,淳朴善良的皮普的价值观开始发生了转变,他喜欢上艾斯黛拉,开始因为自己的卑微而感到羞耻,他不顾郝薇香和艾斯黛拉百般羞辱和嘲笑,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和她的生活方式。
在打牌时,艾斯黛拉鄙夷地说:“你瞧这孩子!他把‘奈夫’叫做‘贾克’呢!瞧他的鞋有多笨重!……说我是个干粗活的、笨手笨脚的蠢孩子。
他竟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艾斯黛拉的价值判断,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以前我从来也没为这些(粗糙的手和蹩脚的皮鞋)烦恼过,现在却烦恼了起来,只怪自己什么都粗俗不堪……要是乔当年受到的教养高尚一些,我也就不会这般没有教养了”。
【1】p.68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其实表征了皮普‘做绅士’远大前程梦想的开始:他对自己低下的劳动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感到不满,想要成为像艾斯黛拉那样的‘上等人’”。
【2】p.150随着与郝薇香小姐和艾斯黛拉接触的增多,对金钱的崇拜侵蚀着匹普的内心,上等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皮普,他更加看不起自己的家庭,不满足于自己的学徒生活,幻想着郝薇香小姐能让自己飞黄腾达,整天郁郁寡欢,终于向毕蒂吐露了想做上等人的心声。
此时的皮普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也明白我是这样的出生,我要过这种平凡而清白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丢脸之处,相反倒是很值得自尊,引为幸福……突然之间又痰迷心窍,记起了在郝薇香小姐家里的光景,于是我的神智顿时像中了一颗毁灭性的飞弹,给搅得心烦意乱。
悲剧的导火线是整个社会对道德判断标准似乎总是对物质的力量控制,道德判断标准要求自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上帝的忠诚上,更要求在实际社会中得到认可。
”【3】p.314而社会地位、金钱是最为直接的认证方式。
2)梦想实现。
在皮普对过上“上等人”生活的梦想满怀憧憬之时,上帝眷顾了他,伦敦律师贾格斯的出现让皮普的生活出现了重大转机,一扇通向“上等人”生活的大门向他开启了。
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后他所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头换面,定制了很多华丽的服装,并与自己熟识的人保持距离,觉得抚养自己长大的乔在读书写字和礼貌规矩方面很欠缺。
怀揣梦想走向了繁华都市伦敦,皮普开启了其远大前程中的第一步。
伦敦奢华的生活让皮普逐渐散失了正确的价值观而终日沉迷于“提升自我形象,他尽量将自己包装成绅士,如改换衣食样式、模仿措辞用语、注重举止仪态、雇佣仆人、拜师提升学识”【2】p.151,良好的教育没有使他内心善良本性得到升华,反而使他在“上等人”奢华生活中迷失了方向,他变成了他曾经痛恨的那种冷漠而高傲的人。
得知乔要到伦敦,他就开始不快,“非但不快意,还相当心烦,感到有些羞愧”【1】p.241更为过分的是乔来探望他时他不但不热情地招待他,还因为乔拘谨、局促、手足无措的'行为而羞愧懊恼,认为很丢他的脸。
事后,他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事情弄到这个地步,其实都是我的错;我如果对乔随和些,乔也会对我随和些。
可惜我不识好歹,又不知体谅因此迷住了心窍,反而对他不耐烦,对他发脾气……”【1】p.247他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却没有改正,他能特意回到家乡看望郝薇香小姐,妄想她会把艾斯黛拉嫁给自己,但却为自己编好种种理由和借口不回去看他那卧病在床的姐姐和抚养自己的乔。
皮普获得财富资助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上等人”的生活,但是在社会金钱崇拜风气熏陶下他已经失去发达前的纯真和善良,整天浑浑噩噩,毫无事业心与进取精神,蜕变成一个自私冷酷、爱慕虚荣的伪君子。
3)远大前程的破灭。
好运并非时刻存在。
匹普二十三岁那年,得知了自己的恩人不是郝薇香,而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逃犯马格韦契时,他才知道到自己能飞黄腾达原来是拜一个社会地位远比自己低的逃犯所赐,他觉得他的一辈子算是完了。
他明白了郝薇香小姐只不过把当他当作一枚棋子,利用他来刺激她那些贪婪的亲戚,让他充当训练艾斯黛拉折磨男人的道具。
所有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心爱的艾斯黛拉嫁给了他人,皮普的远大前程彻底断送了!然而当他落魄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还是自己曾经看不起的乔,然而他清楚自己“再也回不到乔那里去了,再也回不到毕蒂那里去了,原因很简单:我自己知道干了丑事,对不起他们,即使拿得出什么可以回去的理由,也觉得没脸。
”【1】p.364最终他负债累累,身心俱疲,病倒了。
他的远大前程在真正的恩主病逝之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不名一文,只得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活。
3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启示。
皮普以物质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的价值观令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最终前程破灭,沦落到社会的底层。
皮普之所以结局悲惨,这和他缺乏正确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乔和毕蒂是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但是他们对皮普的影响不敌社会大环境的作用。
“萧伯纳对皮普的财富观嗤之以鼻,将他称作趋炎附势的‘寄生虫’(parasite),认为他欣然接受神秘恩主的资助去伦敦过起绅士生活的做法属于不劳而获。
”【4】p.49皮普的命运启示我们: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具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应把对物质的追求当作自己一生的最高理想,还应该具有精神追求;更不应该想着有“恩主”的出现,让自己一夜暴富过上“上等人”生活的幻想,自己的命运靠自己掌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幸福才可以让人心安理得。
4结语。
当今飞速发展的物质文化逐渐侵占了人们的精神领土,很多人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
“在现在的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就变得更为重要。
文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不可或缺的课程。
”【5】p.40外国文学作品具有令人新奇的异域色彩、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具有有别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情怀,又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通识内容,对学生心智成长的培养具有独特的魅力。
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坚定他们的思想抱负与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狄更斯.远大前程[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陈礼珍,李思兰.文化、资产与社会流动:《远大前程》财富观再批判[j].外国文学研究,(1).
[3]王培培.匹普命运的现代价值———试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命运[j].科技信息,(7).
[4]shaw,bernardshawontheunamia?bleestellaandpipasfunctionofclasssnobbery[m].charlesdickens’el?phia:chelseahousepublishers,.
[5]童燕萍.经典文学教学和我们的教学目标[j].郑体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论认知诗学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摘要:当下很多高校都将认知诗学引入外国文学教学中,而这种创新式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辅助教学,同时也对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本文将着重研究认知诗学对当下高校阅读的影响,根据当下高校的文学教学现状对其课程设计提出几点关于认知诗学教学的建议,以求能对高校研读外国文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外国文学;诗学;理论。
引言。
“认知诗学”是文学教学领域的一种应用理论,它指代对现有的文学作品做出相应的文本解读,并且将现实能力与文学造诣联系在一起。
因此认知诗学对当下的文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认知诗学充分地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与当下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1]当今很多高校过分注重文学理论课程的安排而忽视了外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外国著作博大精深的文学内涵的极大忽略。
引导学生进行外国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拓其文学视野,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人文思想的领悟力和文学素养。
很多高校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安排上仅仅保留六十个左右的课时,这对于充分领略外国名著的深刻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老师很难将外文精读的方法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外文名著的阅读上很难做到详尽细致。
结合我国当下文学教育的现状,很多文学家教育家都对外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较多建设性的意见。
很多学者对高校文学教学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例如,后现代主义理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等,这些都可以引进外国文学教学之中去。
本文将结合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探究认知诗学对我国外文教学的启发性和建设性作用。
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学教学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文学教程领域,认知诗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重在对文学内涵提供文本解析的依据,能够将个人的现实经历与文学主旨联系在一起。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十二
摘要:
外国文学的内容涵盖很广,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影视作品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的选取应遵循目的性、准确性、基础性、创新性、联系性和教学相长的原则。但需明确的是利用网络和影视是教学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文本,提倡文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处于具体的落脚点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要素,最终综合、具体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不同的教与学组合方式,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实现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由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教学媒体由语言与文字发展到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中介物。《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用影视作品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文书先生评价说:“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审美教育机构、队伍以及实施的计划,领导重视不够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对美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在教育中,由于对工具理性的强调和审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情商偏低,审美感受能力迟钝,创造性思维较差,呈现出综合素质欠缺的‘单面人’症状。”
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长大,中学教育也给予学生很少的外国文化教育,文化差异就成为主要障碍。文化差异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仅仅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简单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促进教育现代化,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新媒体视域下美育的开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媒体给大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大学生的言论表达处于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但也要区分新媒体的虚拟与现实,对大学生要加以引导。网络和影视资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使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力发生了转变。新媒体更加形象和生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人们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可以记忆65%。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影视资源,影视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的优势。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使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符合直观性和深刻性的原则,可以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直接有效。直观性和深刻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学员的认识规律。采用影视教学通过声音和画面能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避免抽象、空洞地说教,同时,也能使教材符合学员思维的发展。外国文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就要了解作品中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诸多因素,许多抽象的心理描写,要充分发挥影视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例如《神曲》《红与黑》《人间喜剧》《哈姆莱特》《简?爱》《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很多外国文学经典都有相应的影视改编,甚至有很多的版本。课堂教学中影视的运用要适度适量。大学课堂一般为50分钟,影片相对较长,就需要考虑删节播放的长度和控制进度,过程中教师辅之以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影片的运用也要适量以免影响教学。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影视资源来进行教学,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影视作品的选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和准确性的原则。目的性就是在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以达到教学效果。准确性是在目的性的基础之上选择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计划都有相关的影视改编,很多影视更有改编的多个版本,筛选出最合适的版本,这就要求要进行筛选以达到准确性的要求。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莱特》有多个版本,其中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导演、1990年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肯尼思?布莱纳导演、麦克?阿尔默瑞德导演、格雷戈里?道兰导演的影片为其中经典版本,1948年版因其经典、准确和生动更能体现哈姆莱特的犹豫与延宕而更适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基础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选取的影视作品。与此同时结合教材选取影视讲解并分析。在作品和文化背景下,尽量浅显易懂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联系性原则即文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进行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精髓,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文明学生之精神,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在此基础上来选择影视。例如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讲述了青年的个人奋斗历程,对现阶段大学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最后也是最重要达到教学相长原则。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影视作品,教师要把握教学相长原则,师生一起观看探讨,选取的影视作品要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利用影视作品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分依赖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视听兼备、声形并茂”使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文学作品,但要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要始终明确影视作品是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取代常规教学手段,教师备课要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要结合常规教学手段,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除了影视作品还应该包括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平时多观看和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掌握相关的网络媒体技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后要结合教学进行筛选,这要求教师能够选出最能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作品,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影视资源可以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并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欠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影视资源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视资源给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新媒体的兴起使学生具备听和表达的权力,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其文学和媒介素养。随着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利用影视符合现阶段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应在遵循影视作品的选取原则后,充分发挥影视教学辅助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十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
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外国文化的论文篇二十四
外国文化多样而独特,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学习者。外国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习俗、美食、音乐、艺术等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我的亲身体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外国文化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作为一项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饮食文化是我对外国文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在西方国家,人们喜欢大快朵颐的用餐方式以及种类繁多的美食。例如,在美国,早餐通常是煎饼、培根和鸡蛋,午餐常常是汉堡包和炸鸡,晚餐则以牛排和龙虾为主;而在法国,餐桌上总是摆满各种花样繁多的蔬菜、奶酪和面包,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通过品尝外国美食,我非常享受这种全新的味觉体验,同时也深感各国的饮食文化背后,都蕴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段:多元化的艺术表达。
外国文化中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例如,在欧洲,我曾参观过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展览,欣赏了许多著名的油画、雕塑和建筑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色彩运用还是主题表达上都与中国的艺术有所不同,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另外,音乐也是外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曾在法国参加了一场交响乐音乐会,感受着美妙的音乐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的世界。通过欣赏和体验外国的艺术表达,我领略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之美,让我对世界有更加宽广的视野。
第四段:深入的社交习俗。
与外国人交往和融入他们的社交圈也是我收获最丰富的一部分。我曾在美国参与了当地的家庭聚餐,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和友好让我感到宾至如归。在法国,我亲身体验了他们世世代代的礼仪和仪式感,觉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非常令人钦佩。通过与外国人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社交礼仪,同时也深感尊重和包容是不同文化之间相处的关键。这些经历不仅让我了解到外国人之间的友善和温暖,也让我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美德和态度。
第五段:思考和结语。
通过对外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思考。外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让我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独到的思考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欣赏。外国文化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从而增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我相信,继续学习和体验外国文化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体验和领悟,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兼容并蓄的人。
总结:外国文化的多样化和独特性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领悟。通过外国饮食文化、艺术表达以及社交习俗的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了世界各国的独特之美,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包容和尊重。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我们在面对外国文化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增强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外国文化的心得体会不仅帮助我们成为更富有艺术鉴赏力的人,还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公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5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