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3 00:22:10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时间:2023-11-03 00:22:10     小编:文锋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本人通过认真学习,自我进行深入剖析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决心以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

为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对照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和自我剖析材料,我个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作风,思想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研究过少,有时只注重学习现用的内容,保证不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加之在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还有差距,勉强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

2、有时对自己不够严格,不能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3、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待工作不够大胆和积极主动,平时只知道埋头工作,不注重向外界学习,特别是忽视向同志交流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认为以有的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缺乏一种敬业精神。从而导致有时感到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和师德水平,努力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生命和力量。

2、模范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大胆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多做业务研究的工作。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综合教育训练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综合教育训练,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综合教育训练的第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训练。这是一次短期的集训,我们被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一开始,我的团队成员彼此并不熟悉,缺乏默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交流和合作,我们逐渐建立了信任和团队意识。我意识到,团队合作是一种能够发挥每个人潜力的利器,只有协作共赢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在团队建设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这是有效团队合作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实践训练。在这个阶段,我们分别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企业实习和军事训练。我参与了社区志愿者活动,与老人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之前,我对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并没有多少认识,但通过与老人们交流,我意识到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关心,我们的付出可以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在社区服务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更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责任。这次实践让我对社区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将来继续参与并投身于此。

第三个阶段是学术训练。在这个阶段,我们针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我选择了传媒与通信专业的研究题目,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我对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术训练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升了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同时,通过与导师和同学们的交流,我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认知水平。

第四个阶段是跨学科训练。我们参加了各种不同专业的课程,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让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深感人才需要在多个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思辨训练。我们参加了针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辩论,如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这些训练使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去阐述和捍卫自己的观点。思辨训练让我明白,一个社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少数人的决策,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教育训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团队合作、社区服务、学术研究、跨学科训练和思辨训练,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相信,只有通过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技能和品格,我们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体验也让我明白,综合教育训练并非只有在大学期间才发生,而是一生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会牢记综合训练的经验和教导,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领域中成为一名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来到学校。

上午,我们一开始就练起了“立正”。要知道,“立正”站一会简单,可要一直“立正”,那就难了。首先,两肩要尽量向后张,挺胸收腹。其次,两腿并拢,不能有一点缝隙。两个脚后跟并拢,脚尖张开,呈60度。然后,五指闭拢,大拇指放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处,中指紧贴裤缝,手与裤子之间不能有一丝缝隙。最后,还要微收下颚,使脖子向后顶,眼睛还要向上望15度。

就这“立正”就让我们已经快承受不了了。一二十分钟以后,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想擦,却又不能。满头的汗都在往下流,有几滴汗已经流到了我眼睛上,真是很难忍受。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手也在不自觉地准备擦汗。可就在这时,教官走到了我面前,刚抬起一点点地手又回到了原位。我的心“怦怦”至跳,还以为是我抬手被教官发现了呢。可教官抬起手,手里握着一叠面巾纸,另一个手拿出一张纸。为我擦干了眼睛上的汗,又给我擦了额头、鼻子上的汗。

擦完汗,教官还鼓励我说:“站的不错,继续坚持。”

顿时,我的心里有所不出的凉爽,似乎外界的炎热,也被教官一句鼓励的话带走了。

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教官们不光是一个个严格、雷厉风行的人,更是一个个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人。

其实,教官也有温柔的一面。

军训心得体会4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在我即将升入八年级之际,回顾七年级的综合学习经历,心中涌起了诸多感慨。这一年来,我既收获了知识,也体会到了成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七年级综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七年级的综合学习给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语文课上,我学会了写不同文体的作文,并逐渐掌握了论述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写作技巧;在数学课上,我不仅学习了基本的运算和几何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英语课上,我不仅增加了大量的词汇量,还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学习使我能够接触到各个学科,拓宽了我的眼界,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我在七年级综合学习中体会到了成长的痛苦。对于许多新知识和难题,我曾一度感到困惑和无助。尤其是在数学和理科方面,我觉得有时候简直无法理解,遇到问题就容易放弃。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逐渐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克服困难,才能真正成长,收获更多的成果。

再次,七年级的综合学习让我懂得了学会分配时间的重要性。在这一年中,我面临着各科的考试、作业和课外活动,时间安排非常紧张。然而,我深刻认识到,合理的时间分配是我成功的关键。我学会了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我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既可以休息放松,也可以提升自己。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此外,七年级的综合学习也让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团队项目和课外活动中,我需要和同学们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也学会了协调和解决冲突。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不仅获得了新的思路和灵感,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最后,七年级的综合学习让我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面对各科的学习任务,我不再盲目应付,而是拥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我会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积极探索更深入的层次。每个被克服的困难,都激励我继续前行。正是通过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我在七年级获得了一次次成功,也培养了自信和坚强的品质。

总结起来,七年级的综合学习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收获。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经历了成长的痛苦。同时,我还体会到了时间管理和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一年的学习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获得成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地向前进发。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高等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个人

心得体会

范文,供你参考!

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伟卓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伟卓来自淳朴而闭塞的嫩江县,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与此同时,其他方面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风生水起、稳步推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江苏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安徽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高等教育改革的性质是由高等教育形势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数量供给为主步入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新阶段,是由“以量谋大”战略到“以质图强”战略的转变。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大不相同,由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转变为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也就是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与水平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国高等教育是“大而不强”,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日益突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因此,如何解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现在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已经由以规模增长为中心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提高质量涉及各个方面,涉及多方利益,不可能依靠某项改革单方面推进与完成。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入体制改革、科研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都是复杂而全面的,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系统持续地推进。发展任务的转变带来了改革特征的变化、改革任务的转型。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改善,来源日益多样化,但仍然存在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少数教师没有统筹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保证。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

一要为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岗位提供制度保障。要改革教师评价办法,突出教学业绩评价,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要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大力表彰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引导广大教师以学术素养、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二要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现在有的高校教师存在“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形成平等的学术争鸣。要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遴选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促进不同高校、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教师拥有校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历,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增强用人活力。

三要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育”的重点是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要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重视教学基础能力训练,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教育技术、职业道德等系统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以适应知识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的关键是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有条件的学校要面向世界招聘一流教师。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学校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缺少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学术探究的热情,一些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和适应性不强。加快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也要加强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树理想、强意志、勇实践、讲奉献”,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育人。对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知识面更宽,就业面更广。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要加强校际交流,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各校的学科优势,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在多元的校园文化中熏陶成长。

二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有的高校仍然延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的高校课程多但挑战性不足,有的高校课堂越来越大,公共课动辄几百人,互动讨论难度比较大。要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学生的创造思维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激发和鼓励。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学习的机会。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还要加大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力度,把最有特色、最有水平的课程开放共享。

三要创新学习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学习方式出现许多新特征,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但不少学生仍然把分数、文凭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本科是大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世界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要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健全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做到政策措施激励教学,工作评价突出教学,资源配置优先保证教学。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坚决避免本科教学被弱化的现象。本科阶段要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为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做好准备。要发挥好“本科教学工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辐射作用,调动所有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

现代大学的功能已拓展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落实好提高质量的战略任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四大功能有机互动、相互支撑,为内涵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既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科研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以“协同”的理念推动科研改革,打破封闭分散格局,发挥多学科多功能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要把握好“四个协同”。一是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协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骨干和技术创新生力军,一方面要瞄准基础前沿,取得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重点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技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研和服务,为落实主题主线作出新贡献。二是科研创新主体之间必须协同。高校内部要优化学科结构、推进跨学科交叉,这是产生新理论和新发现的重要突破口。要推动院系、专业、学科的开放,改变“一个教授+几个研究生”的封闭科研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手段的集成。高校对外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善于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地共享各类创新资源。三是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必须协同。推进科教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加入创新团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做到寓教于研、研中有教。四是科研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协同。重点是打破壁垒,理顺关系,构建成果共享的利益链,完善知识产权、期权、税收等政策,激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创业,把各种创新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

二要拓展社会服务,加强实践锻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实践比较少,亟需在大学阶段补上这一课。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很高,在奥运会、世博会、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都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志愿者。但目前实践育人机制仍有待健全,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社会配合度不够的问题,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锻炼成长的机会和渠道不多。高校必须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确保学生参与有质量、有内容的社会实践。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财政支持、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实践育人,加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形成支撑社会实践的网络。基层最需要知识和技术,应当成为高校社会服务和实践育人的主战场,要鼓励师生深入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扶助困难群体,拓展志愿活动,接地气、知实践、动真情,增加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起作用、长才干、做奉献。我国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参与构建覆盖城乡的知识学习和职业培训体系,探索与企业和政府联合培训的模式,促进区域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

三要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参与文化强国建设。高校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具有以文化育人才和以人才兴文化的双重优势,但目前一些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还没有彰显,以文化人的理念还没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按照党的xx届六中全会要求,发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力军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要激励师生投身文化创新创造,记录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创作更多体现盛世风采的精品佳作,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使学生在文化创造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不断以丰富扎实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使理论工作在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展示旺盛活力。积极参与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目前一些高校文史哲专业成了“冷门”,要加大对其支持力度,集聚人才,稳定队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加快运用到教学中去,培养出理想坚定、品格崇高、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的杰出人才。高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会开放,组织好“高校名师大阅读: 252次 大小: 48kb(共10页)

讲堂”、“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进优秀文化教育资源普及和共享,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作出新贡献。

(四)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现在起到20xx年,我国将有4500多万大学生毕业,即使按目前大学生创业率计算,也将至少有百万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层次,对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应在尊重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基础上,鼓励高校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更多高校学生走创业之路。高等院校应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设计更加灵活先进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模式,开设更多的创业指导课程,吸纳聘用更多的创业指导教师,安排更多的创业实训基地,努力提升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

二要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样至关重要。据调查,当前阻碍大学生创业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创业资金支持。现有资金扶持政策因额度低、手续烦、担保难,致使许多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放弃申请,转向亲朋好友借贷。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创业资金额度和受益面,财税、工商、社保等部门应更好地负起主管部门的责任,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简化审批手续,放宽经营条件,吸引社会风险资金支持,为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关注高校的就业水平,也要重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对创业培训工作做得好的高校,应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孵化器和推进器。应鼓励更多的创业成功人士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与大学生分享创业者的酸甜苦辣,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创业之路。应鼓励在高校设立更多的社会创业基金,成立专业的创业指导机构,根据大学生创业者的需要,提供创业、技术、融资、经营、财务、法律和物流等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应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创业平台,大力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在社会上真正形成一种勇于创业、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

(五)建设优良学风教风校风,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彰显特色的重要标志。很多中外名校,每一幢建筑都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一草一木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但也有的大学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却感觉缺少文化的滋养。大学文化是在长期办学中积淀而成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外化为学风教风校风,要作为提升质量的重要任务,使文化底蕴更加丰厚,精神品质更加卓越,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一要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高校要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结合办学传统和办学思想,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力弘扬崇尚科学、探索真理、独立思考、注重创新、奉献社会的精神,形成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独特文化,激励和引领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激励学生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二要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高校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积淀对人一生的影响持久而深入。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三要切实加强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当前高校学术风气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存在学风浮躁甚至学术腐败现象,需要从文化和制度层面入手,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培养良好的学术传统。要将诚信教育列入课程内容,纳入教师职业培训,为提升科学道德水准打牢基础。同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完善学术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对科研不端行为出重拳、零容忍,使高校真正成为学术的神圣殿堂、诚信的社会高地。

改革创新、加强领导,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面临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种种障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迈出更大步伐。

(一)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大学不在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关键要有特色。每一类型、每一地区的大学都有其发展空间,都能够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办出高水平。目前,高校的同质化现象没有根本解决,重要原因在于分类不清、定位不准、缺乏特点。

一要加强分类管理。分类管理重在形成特色导向,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功能定位,建立科学可行的分类管理办法。全国要通盘考虑,加强顶层设计,省级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探索。高校要根据办学历史、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等,理清特色发展思路,确定办学定位。

二要建设优势学科。学科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关键,要将其摆在突出位置。注重与产业发展、社会就业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相衔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做强做大优势学科,打造支撑质量提升的学科品牌。要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把高校布局结构、发展绩效作为资源配置、专业及招生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通过法规、政策、拨款、评估等方式引导特色发展。目前,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和师范、艺术、体育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优势,要进一步突出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不断提高水平。

三要支持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要下力气解决办学定位问题,避免盲目追求升格。要以扶需、扶特为原则,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施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省部共建力度,加强对口支援,支持地方高校加快提升办学水平。加强高水平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为产业升级培养高水平后备军。

四要强化质量评价。这是提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符合国情、具有公信力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本科各专业要制定好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要明确基本要求,专业人才评价标准要由行业部门和高校联合制定。要健全评估制度,科学设计评价指标,真正反映办学水平、发挥导向作用。各高校要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在完善中国自己的质量评估体系的同时,还应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开展专业国际评估。

(二)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是规模庞大的社会组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系统。要理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思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提高质量提供持续和稳定的保障。

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基本国情和高等教育办学宗旨所决定的,体现了党的领导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协调统一。这一体制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前提,决不能动摇。要正确协调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处理好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把握好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角色定位,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职责和校长职权,使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出来。

二要切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保障高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扩大自主权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高校必须形成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权力监督机制,具备用好自主权的条件、能力和品格,这就要求政府放权与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同步进行。同时,要健全放权之后的评估和外部监督机制。

三要加快章程建设,推进高校依法、民主管理。各高校要完善师生权利、组织框架、决策机制、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机制等内容,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体制和氛围。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总结推广高校组建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高等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形成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所大学的开放程度如何,深刻影响着办学水平和发展空间。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重要趋势。建设高水平大学,一定要站在全球大舞台上谋划未来,把提高国际化水平作为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增长点,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一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积极进展,要坚持立足国情、高端引领,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和课程要选准选好,加大引进力度。

二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聘任外籍教师,这是一种学术互补,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要以海外名师引进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牵引,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有条件的各高校可结合实际完善管理,相应地增加外语授课和外籍教师比例。

三要加强留学生工作。去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首次突破29万,来华留学生总数和我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都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要实施好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同时,选派一流学生到世界名校和科研机构,师从一流导师,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要把人文交流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人文交流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领域。我国已经构建了中美、中俄人文交流机制,刚刚启动中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效应。高校要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发挥优势,把人文交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要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探索海外志愿服务机制,使学生通过到海外学习和实习,提升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能力,成为中外友好的民间使者。要提高国际汉语教育质量,与外国高校合作办好孔子学院,使之成为综合性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在教育领域开展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的伟大跨越,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软环境建设特别是在治理架构、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科研体制、资源约束上受到的制约日益增强,如果不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就很难摆脱当前传统的相对封闭、粗放、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很难再有新的全面提升。中国高校中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模式。要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机制改革是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向前有序推进的火车头,要通过制度建设,有效协调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学校和院系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心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关系等各方面关系,使各办学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结束了。看小朋友们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长大,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们在一起尽情的玩耍,任何烦恼都被这爽朗的笑声冲到云外去。这或许就是孩子那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这让我感触最深,有时甚至想:我不仅是在教育他们,其实我也在受他们的影响。真正的生活在他们当中,才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他们老师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的,可以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意义。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选择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老师并非难事,只不过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如何去带好幼儿一直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

教育综合改革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与素质。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其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第三,实践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最后,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对综合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首先,综合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他们在发展中更加自信和积极。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加入音乐俱乐部或者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其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与他人相互协作。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

第三,实践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书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培养需求,需要通过实践来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在综合素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科学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第四,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两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只有这样,学生成长环境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学生成长环境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和条件,对于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提供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资源,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义务。通过这样的学生成长环境的塑造,学生才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

综合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注重个性化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和家庭合作以及塑造学生成长环境,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完善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中国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改革取得了累累硕果。作为乡村孩子,我有幸接受了综合教育,深感这样的教育模式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成长。下面我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兴趣培养和成长道路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乡村孩子综合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庭教育对乡村孩子综合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家庭中,父母一直鼓励我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常常给我讲各种故事,开阔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我的父母还注重培养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我参加社区活动,让我学会与人相处并学会表达自己。这些家庭教育为我后来的综合教育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校教育在乡村孩子综合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们乡村的学校里,老师们注重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各种课外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锻炼空间。同时,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十分丰富多样,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由于学校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我们乡村孩子也在逐渐拥有了更加全面的素养。

此外,社会实践也是乡村孩子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们全班同学到城市参观了一家大型企业,深切感受到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梦想不仅仅是为自己服务,更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兴趣培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喜欢写作,所以参加了学校作文社团。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互相交流作文经验、互相激励进步。通过参加比赛,我学会了如何提炼思维和写作,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兴趣培养引导着我们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让我们在乐趣中不断成长。

最后,成长道路是乡村孩子综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条成长道路上,我汲取了各个方面的养分,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和进步。

综上所述,乡村孩子综合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兴趣培养和成长道路的综合培育,我们乡村孩子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乡村孩子能够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大学三年,有的同学在大学里培养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在大学里浪费了学习机会。本文是关于一名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习评估。你不妨看看这个大学生的实习收入。

在大学的三年里,我逐渐成熟,培养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学习方法,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校期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各方面表现良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思维好,能吃苦耐劳,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乐于助人。

在生活中,我崇尚简朴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得体的风格。此外,我们非常重视时间的概念。平易近人,友好,我总是和人相处得很好。敢于努力,努力工作,会陪伴我迎接未来新的挑战。

在学习上,我知道学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努力学习,就无法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我已经掌握了如何将英语知识用于一般的商务活动,并且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我顺利完成了这门专业课。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努力学习专业英语,我还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各阶段考试全部通过,获得二等奖学金。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过系里的计算机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操作。

思想道德方面,对教育充满热情,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成败,所以我愿意为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而且,我相信师大附中的座右铭:做一个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为之努力。

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育家,一名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一进校园,就被优雅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祝每一个学生都那么天真可爱。刚来上课的时候,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欢迎掌声,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教师职业的神圣是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实习近x个月,感觉当老师更难。实习经历虽然过去了,但我还是会回去看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非常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会成长。以下是我的实习自我评价:

学老教师:听教官的课,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一个小细节,我都很认证。这些教训对我来说太深刻了,在我的记忆中仍然记忆犹新。教官很关心我,给了很细心的指导。每个老师在讲课前都应该认真备课。上课前她提醒我重点,特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学生说话?如果我和学生交流,我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在教学实践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设计的教案和课件规范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上消化巩固。教学语言清晰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区分,因材施教,正确答题启发,认真正确批改作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做好课堂组织者。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尤为重要。我记得有一次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个个看起来像是枯萎的白菜,昏昏的。这时候我问他们有没有听过疯狂英语。看到他们好奇的表情,我就讲了什么是疯狂英语,还有李阳的一些英语学习方法,比如三最佳口语肌肉练习。最后,我鼓励他们用疯狂英语阅读课文。没想到学生们都到了头上,嘴巴张开,声音也变大了。上完一节课,感觉很有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当老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使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鼓励、幽默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满意和骄傲。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个乡村孩子,我有幸接受了一次综合教育的机会。这次经历让我收获良多,让我更加明白综合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乡村孩子综合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综合教育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在乡村成长,我只接触到有限的知识和经验。然而,通过综合教育,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们交流、学习。这启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了我对新知识的渴求。比如,我了解到国外的教育体系、先进的科技设备,并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故事和成就给了我无限的梦想和动力。

其次,综合教育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习惯独立自主的方式,但在综合教育的课程中,我们必须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起初,我很不适应,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创造出更好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也有机会担任小组的领导,并学会了如何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实现团队的协作与发展。

第三,综合教育丰富了我的学科知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分科教学,学生容易陷入知识的局限中。而综合教育则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我们了解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例如,在学习一门科学课程中,我们同时涉及到数学、语言、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模式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也激发了我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提高了综合素质。

第四,综合教育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往往过多地依赖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然而,综合教育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我们多做实验、多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综合教育让我更加自信。乡村的环境往往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机会有限。然而,通过综合教育的经历,我有机会与其他城市孩子同场竞技,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不仅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我们乡村孩子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我也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希望通过综合教育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梦想。

综合教育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机会,让我从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我坚信综合教育的力量,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乡村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机会,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综合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1][2]下一页

人才,也是容纳高职人才最广阔的地方。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农村,培养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要扩大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招生比例,为农村各类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要创造条件,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四、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新局面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是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是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教兴农方针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认识统一到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来,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站在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将农村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作为农村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要经常关心和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以及检查和奖惩制度,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农村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温家宝副总理在一个批示中提出:“农业科研、教育和科技推广应该统筹规划和部署。现在,农业科技研究课题重复,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农业一线科技人员缺乏,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根据温家宝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文件,拟定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科教结合的措施。目前已经充实调整了全国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强化对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应健全相应的办事机构,落实人员和活动经费,确定工作目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各地要像邵阳市那样,在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建立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筹师资和技术力量、统筹兴办各类基地、统筹主攻方向,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力量统筹起来,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强劲动力。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在综合上下功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一把手要亲自抓综合改革,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处理好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机制。要制定新形势下综合改革的规划目标,落实好工作机构、人员和活动经费。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以抓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的新跨越。根据“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原则,继续总结、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工作,继续推动“燎原计划”的实施,抓好一批新形势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激励机制。明年将表彰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在农村作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继续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中央已经决定,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确保完全用于教育。要在保证实现“两基”目标的同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舍得在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方面加大投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积极支持农村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发展,并对其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土地相对宽余的农村地区,政府和基层群众组织要划拨一些土地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土地紧缺的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社会各方面也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上一页[1][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9672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