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经验的核心要点并进行快速复习。写心得体会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尽量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来描述和阐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参考和启迪。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家长肯定会发现孩子一个阶段的喜好。就在他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注重引导,效果特别好,其实这也验应了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很小时我就给他讲睡前故事,不管他听懂听不懂。重复多了,他竟然记得了,还装模作样的拿着书读,不料真有很多字会读,有些不认识的字叽叽咕咕带过,我立刻给他指认,并且大大的表扬他会认那么多字。他每当外出登车就会看车站牌上的字、广告字、宾馆、饭店的字问个不停,这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有问必答,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效果远远比家长和孩子正儿八经的坐在那学认字好得多。就这样他学会读一篇故事,我就读两篇故事作为奖励他,由此在上一年级前他就可以比较流利的读报纸上的一些新闻了。
在我孩子三岁时他还对数字没有概念。他只记得自己三岁,家里有三口人。可是当家里明明坐着5个人,他也会从12345数过来,可是一当我问他一共几个人?他就说成了三个,可把我急坏了。当时为了让他感受色彩和数字,我把家里的墙上到处都贴上了挂历,突然有一天,他站在床上很专注的在数挂历上的数字1-31,我就拿出了织毛衣的皮尺,他数皮尺上的数字可开心了,于是我借机给他量身高,问他:你有多少厘米高,当他得知自己数对了甭提多高兴了。这是成功的体验法。紧接着我就从玩具市场买来了数字拼图,从此他从10以内的加减法逐步过渡到一年级前会算凑十法的20以内的加法。
可是我作为家长从来没有系统的教他过教材,在他上小学时,我就告诉他,你虽然知道一些知识,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有很多知识和语言是你自己学不到的,一定要谦虚,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还有就是在和小朋友一起时也要找适当的时间把自己知道的也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他有时在我带他上学的路上,他就喜欢背诵语文老师教过的拼音、课文、古诗等,我也会在路上和他抢答口算,这样我们都节省时间。有时我特意比他快,让他羡慕,然后告诉她我快的秘诀,引出了上学的路上我们就学完了“乘法口诀”这一内容。
其实目前的教育结果还不能完全说明是否成功,只能作为一个心得相互交流一下。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的贡献。
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由于现在对孩子的错位教育以及过度保护,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感统失调,研究表明,感统失调会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胆小、粗心马虎、做事磨蹭、健忘厌学甚至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感觉统合功能基础上。7岁以前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黄金年龄,错过将会贻误终身。
因此,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感觉统合训练普及到幼儿教育中势在必行。
鉴于此,博奥华盟(北京)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特邀台湾体智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康健团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培训。本次培训,康健团队将结合多年儿童感觉统合游戏实践研究经验,打造最专业的感觉统合实战学习。学习结束后为老师申请并颁全国通用的感觉统合训练师(高级)。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的贡献。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3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孩子在学任何一样内容时如钢琴、书法、画画、棋类等都会有一定时期的困难期,家长应该有耐心并鼓励、帮助他一起度过难关。比如说:他在学写字时,我发现他写得不好,我就帮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笔,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内容是很难,不过你比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强,已经在慢慢克服了,并且比前面进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妈妈练得话,说不定还是你好呢?..这一遍你更会动脑筋了,凭这一点就应该给你多加两颗“爱动脑筋星”等。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的纪律。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幼儿,提醒幼儿及时备课,观察学生课后行为,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课堂示范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养成听课和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片沃土,学生的个性才会多姿多彩。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些天,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仅活跃了孩子们的身心,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教育不同类型和性格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小组,我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积极与家长和代课老师交换意见。学生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进步。在班上,我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课后,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虽然在这段时间,学前教育类的工作让我觉得很难,我每天总是很忙,但我觉得我所有的努力是一种幸福,当我看到孩子们的健康和健康成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学习和游戏。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5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
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学前心理学》内容简介:心理学是自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它对现代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学习学前心理学的。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九
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
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
曾经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面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
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的e4(energy活力、energier激励、 edge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论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被称为中国ceo第一人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你能够翻多大筋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的激励,在公平条件下参与竞争的欢愉,个人价值受到承认的幸福。使海尔人为企业拼尽全力而无怨无悔。这是这样一种激励成就了海尔中国第一品牌的盛誉。
所以,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就得激起他们成就的欲望,给他们以发展的环境,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业绩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内部发动他们。
这里讲的期望是指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的一种评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员工。期望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种真诚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励称为信任激励。
信任是一种动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有时候人并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潜力,需要聪明的管理者去唤醒它。
当你总是从员工那里期望最好时,无意中,你的言调、表情、态度都会传达出你对他们的这种期许,这是信任的激励。对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给他一定的权利,会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要求员工时,管理者的期望应略高于员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即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员工的感到上级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充分发挥潜能,还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员工意志,又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期许是一种关键的激励方法。
员工既然来到公司,承担一份工作就对公司,对自己承担了一份责任,这是员工在进公司之初,管理者就应该向他们传达的信息。否则公司就是一盘散沙,公司将没有任何凝聚力。向员工灌输责任的重要性,那么责任就是对员工的激励。每名员工都要尽量完成自己的职责。
欧莱雅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500强企业。每一名欧莱雅员工都拥有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本身就是在为员工承担更大的责任——成为领导者做准备。不论何种级别的岗位,责任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员工是责任的支配者与承诺者。这就是欧莱雅的:“岗位责任激励”。
危机激励,又可称为竞争激励。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铁打的规律。面对这样一种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机制任何企业都必须力争上游,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对员工的危机激励可以分为外部危机激励和内部危机激励两种。
外部危机激励,让员工明白整个公司的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大家同舟共济奋力向前,才能为每个人的未来打包票。管理者对市场的竞争比一般员工了解更多,感触也更深切。他们可以向员工传达这种信息,以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拼搏,不断上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良好走向卓越。
内部危机激励,就是公司内部岗位也要有竞争。也要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让员工知道,公司不会养活白吃饭的人,只有对公司有所贡献,无愧与自己岗位职责的人,才能在企业内部站稳脚跟。否则就要被淘汰。
以上各种激励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奖励优秀来强化与肯定,否则激励就成了空头口号,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有实验证明,人在无激励状态下,仅能发挥潜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作用下,能发挥自身潜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可发挥潜能的80%-100%。
实施奖励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公平是奖励的第一要素。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和一个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做比较,如果这两者相当,双方都会有公平感,否则,即使奖励很重,仍会引起不满。
奖励若不及时,会让人有接受空头支票的感觉。在等待奖励的时间里,员工会表现的焦躁不安,工作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
管理者应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和需求特点来进行因人而异的奖励。无论是哪种情况,无论对哪种人,都要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互搭配。“金钱万能”和“精神万能”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总之,企业的管理者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不断构思新的激励方案,使激励的形式别开生面,富有新鲜感能打动人,才能以相同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效果。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开卷有益,此话不虚。 抽空静心地阅读《学前心理学》一书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从中受益匪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好书,则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贵的知己。我们可以携带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考,变得更有洞察力。《学前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位“知己”。 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 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 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 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共
2
页,当前第2
页1
2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我最近研读了一本学前心理学教材,不禁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学前心理学教材的一些主要体会和思考。
首先,学前心理学教材强调儿童的发展特征。教材详细介绍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例如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发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情感和社交技能也在不断发展。当我在教学实践中面对一些看似问题的行为时,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与学生建立更好的联系和沟通。
其次,学前心理学教材强调儿童的游戏与学习。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对于游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到游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我也更加重视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积累知识。
此外,学前心理学教材还强调了亲子关系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发展的关键环境,亲子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的行为、言语和领导方式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时,我更加重视建立起互信和理解的关系,与家长共同关注儿童成长的重要方面,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发展指导。
最后,学前心理学教材还提醒了我对于儿童的评价和鼓励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我意识到对于儿童的评价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可以激发儿童的自信和学习动力,而过度的批评和否定则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和消极情绪。通过教材的学习,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评价方式,尽量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同时提供具体的建设性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总之,学前心理学教材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对于儿童发展特征、游戏与学习、亲子关系以及评价与鼓励等方面的学习,我对于教学和家长角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会继续学习和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知识,与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学前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他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小脸胖乎乎,可说话声音比较小,别的小朋友干什么,她就跟着干,很少主动自己做什么。不过她很爱笑,每次她从我旁边经过,我就会摸摸她的小脸告诉她,你真可爱。每次这样的赞美,树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动到我这里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吃饭很快,能让我带队吗?"我当时真是又高兴又惊讶,同时也感到老师一些无意的动作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她会觉得老师是注意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科研,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的贡献。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07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