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遇到一些机会和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语得体,注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语气。希望以下的总结文本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帮助大家写出更加优秀的总结。
高中课改心得篇一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本文以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课改科学合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4.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在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归纳起来,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透彻;二是对新课改的具体实施缺乏清晰认识。
1.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存款储蓄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的经济现象?以及人们为什么把钱存人银行?”这旨在让学生掌握存款储蓄的特点、目的和利国利民的作用,它侧重于知识。第二目的第四个探究性学习提出“股票和债券在功能、性质、偿还方式方面有何异同?”这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比较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再通过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知识的全面积累,了解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的共性与各自的特点,深化对投资选择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为某人50万元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方案,将投资的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2.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例如讨论某个问题,首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要确定讨论方向,不能漫无边际,过于笼统;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调控者,不能失控、脱离主题,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3.重视“课内与课外”,增强教学实效。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生活与消费》主要讲述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为让学生理解市场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调查他们所熟悉的市、区、县的房地产市场,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后,房价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及购买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如,《生活与消费》第一课通过对大量的商品、价格、价值等现象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商品、货币的本质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课对价格现象的分析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第三课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心理的分析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切都是从鲜活的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推断得出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为说教而说教,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正确对待金钱”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增强针对性,采用实效性强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学生特点等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哪些教学方式,创新哪些教学形式,从而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和全面育人的功能,避免陷入只注重好看、多样而不讲实效的误区。当前,尤其要科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教学实效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5.注重动态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改变以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可以采取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等更为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索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适当的合理的评价。
目前,新课改的实施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还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政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浮躁现象,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把新课改推向前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7]欧府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凸现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模式研究,2008,(9).
高中课改心得篇二
通过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高中课改心得篇三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随着当前我国教育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己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高中政治课改正式启动。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及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课改科学合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4.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在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1.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2.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3.重视“课内与课外”,增强教学实效。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增强针对性,采用实效性强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学生特点等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哪些教学方式,创新哪些教学形式,从而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和全面育人的功能,避免陷入只注重好看、多样而不讲实效的.误区。当前,尤其要科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教学实效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5.注重动态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改变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应该重新审视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的,还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一个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价值,增进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理论的信心。
高中课改心得篇四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野,步入课堂已一年多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确立了从认识课改、研究课改、到推进课改的具体工作思路。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从事英语教学不足七年,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却颇有感触,我深感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确发生了转变。绝大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关注的是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给我的印象是:与时俱进;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赢;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乃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渔夫,要授学生以渔。教师作为授渔者,要了解授渔的渔具。教师首先要对新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对其指导思想了然于心。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具有: 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创造空间广泛;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教师作为教授者,要了解授渔的对象。我们学校虽然位于县城,但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大都具有这样的特征: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差,深受“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只关注语法和单词的用法, 听力和口语处于零阶段。同时,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少,知识面较窄,对于一些口语话题知之甚少。同时大多是寄宿生,查阅方法也有限,课堂上主要靠老师介绍或课前发些相关材料以备预习。而且学习态度也不太端正,认为学习英语只是考试会做题即可。总之,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且自尊心特强。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新课改的实施者,在这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体会颇深。
1.分析教学对象,对症下药
教学就是教与学,有教者就必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二九班的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但尖子生相对较少。而二十班的学生比较沉静,大多数学生学习欠积极性。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吃透教材,有的放矢。
b 首先要了解并贯彻新教材新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应被授人以渔的任务型和发现型新教法所取代。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大量的时间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3.完善自己,享受教学
只有自身素质高,专业素养高,才能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心生敬意。因此,我闲暇时除了对教材的研究细读,同时,还不断进行广泛阅读。尽量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这也是英语这个学科的要求。只有什么都有所了解,上课才能透彻领悟教材,才能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所以,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今后我必须努力克服,采取有利的方法解决课堂中的各种困难。
由于对新教材的教授还处于探究阶段,经验不足,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乐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和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有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就无法学下去。为此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利用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阅读。
4. 认真抓好英语早读
认真抓好早读课,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时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兴趣明显增强,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了.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教材的使用也有不少困惑:
1.生词量大,学生难以掌握. 新课标要求的词汇量: 修完1-5本必修课本, 词汇量为2400-2500个,达到七级要求;达到八级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词汇量要求为3300个;九级要求的词汇量是4500个。鉴于这样的安排,每个单元的词汇基本是50-60个之间。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
2.听力材料多而长,设题较难不便使用。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内容较多,尽管所选材料都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但总体难度都很大。
ge power部分包括有利于巩固或进一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和活动,容量几乎和主教材相当。有的教师惟恐做的不周,为了赶进度,只好加班加点,走马观花过一遍。有的教师以课时有限、学生消化不了为由放弃language power。只有少数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其中的内容。
4.教学内容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新学期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刚开始都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可是一两个星期的教学过后,发现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难度大,内容多,应接不暇;2、课堂所学的内容似乎和考试脱节,试题不会做,没有成就感;3、学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难极易退缩。
虽然新教材使用时间还不长,也能感觉到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热情方面有明显变化。但我认为,不论英语教材如何改变,文章对我们教师如何的陌生,只要我们抓住主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授渔者。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精心设计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在日常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做个有心人,总会有新的收获。
高中课改心得篇五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高中课改心得篇六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会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高中课改心得篇七
我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出国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语文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转变观念,注重“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培训后,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高中课改心得篇八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三、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他们不断的回顾单词以及语法。
在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youallthesame、”以表示鼓励。这样他们会因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知识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高中课改心得篇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新课改下的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然而曾几何时有人把学生作文,教师须先写“下水作文”称之为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至于这是否真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暂且不论,根据我个人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师作文水平与学生作文水平并不能成正比,事实上学生模仿教师的“下水作文”极大限制了学生作文的思路。我比较赞同鲁迅的观点“写小说要少看小说写法之类的文章”。看多了这种格式化、程式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创新思维,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面目可憎、无个性、无新意的模仿式套写式作文。就象有人所形容的那样,教师“克隆”了前人的思想,再来“克隆”未来国民的思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写。师云亦云,邯郸学步,使原本丰富多彩的个性强求一律,使原本无比广阔的生活强求相同。长此以往,不仅致使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缺少童心,缺乏真情,还失去了作文的创新性和真实性,更违背了“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谈何而来?又怎么能写出内容新颖、形式各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的文章呢?要知道,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悟”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先生在《这个与那个》中那个意味深长的比方一样:“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紧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不会走路的。”况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没有过高的要求。所以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孩子。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这就要求作文必须求“真”,淡化文体,超越传统;打破模式,贴近生活。因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真正告别“假、大、空”。让学生放心放胆去写,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以“以我手写我心,以我事写我心”。“情动于中发于外”,自然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放心放开让学生写一些自己最熟悉、最动情、最想写的文章。可记叙说明,可议论抒情;多提示,少要求;不限定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且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命几个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学生一定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富有个性的有见底的文章来。如我在教学中曾让学生以“我多想……”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定真实再现自己表达的内容)。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我多想是条鱼,鱼儿是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鱼儿可以在浩瀚无垠的海中自由的游荡,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不被世间红尘所缠绕,更不用说什么烦恼。……鱼儿的世界是温馨的,它们不象人们那样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它们的心是纯洁无暇的,我向往着这样的心灵,鱼儿总是成群接队的在一起,生活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人在这一点和它们相比真是差到十万八千里。……我想如果我们班集体象鱼那样有着这样强的集体意识,我们班现在的班风肯定不会这么乱了。”原来班级内部有几个不想学习的同学在破坏课堂的秩序,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作为一个认真学习的同学却借机写出了她的肺腑之言。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感情真挚,发人深思。
很多同学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手。看来引导很重要,既须得法,又须恰到好处,达到开拓学生的文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
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少改,精改,诸如错别字、措词不当、特殊病句、条理不清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给学生宽松点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因为学生在这几方面比教师还积极认真,都想找出对方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百忙之中能带三个班的语文课不也这样做的吗?当然教师要指导他们怎样写评语,比如评语要中肯、要有鼓励性、指导性,不能相互抨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体验到作文的艰辛与成就感。
个人简介:
陆焕军,女,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已从事语文教学四年。本人在教学中,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努力让语文教学变的更有效。
地址徐州市铜山新区启星中学初二办公室。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一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从而保障新《标准》的顺利实施。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高中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我对这次英语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就是: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和教学策略都有较大转变。
身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我身上的担子很重,对于新教材心里没底,又面临新课程改革。而庆幸的是学校决定在暑期进行两周的初高中衔接,这不仅让我对初中的知识结构有了总体的认识,也给了我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机会。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一、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复习背诵三单元的单词,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二、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三、坚持多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这半个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我深入了解了初中的知识结构,并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盲点,为新一轮的高中教学做了准备。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youallthesame.”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oneofyourbestfriends”、“makealistofqualitiesagoodfriendshouldhave”、“makealistofqualitiesagoodfriendshouldnot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二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已经逐渐在高中课堂中落地生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和收获。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高中教育的改革是多么的必要和迫切。
首先,新课改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在过去的高中教育中,学生们的学习往往过于被动,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提供许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例如,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程,而不再是被迫选择固定的课程。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其次,新课改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们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单纯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因此,新课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并将其纳入到考试和评价体系中。这让我们明白,仅仅拥有高分并不能代表一切,我们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非学科知识。
新课改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强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在过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往往非常大,他们没能得到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帮助。而新课改不仅提供了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学业安排,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平台。这使得我们不再孤单地面对压力,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更好地应对高中生活的挑战。
最后,新课改激发了我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过去,我们往往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然而,新课改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例如,教师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这让我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使高中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培养,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新课改所提供的机会和资源,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和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新课改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我国高中教育的进步。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三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新课程改革。作为高中学生,我亲身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与挑战。接下来,我将通过五个方面,分享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过去传统的教育思维,老师授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这种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正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中,老师更多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只被培养成会应试的“机器”,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品德、智慧、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中,开设了更多关注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且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以前,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和教科书来获取知识,受制于教师和教材的思维。而新课程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供了更加广阔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课外拓展的信息,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同时,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在线学习和交流中,与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生进行互动,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此外,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去,高中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重要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实践,提高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培养,学习资源得到了广阔,能力培养得到了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应该充分利用新课程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四
五段式文章即由引言、扩展、论证、反驳和结论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是一篇关于“新课改心得体会高中”主题的连贯五段式文章。
引言:
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亲身经历了新课改的改革措施和学习方法的变化,这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扩展: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新课改则注重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物理课上,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开展实验和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这让我对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培养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新课改也鼓励学生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实际问题,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证:
除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新课改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意性的思考。在课堂上,老师不再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鼓励我们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式,我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让我更加自信和充实。
反驳:
当然,新课改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实现转变,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师来说,他们需要适应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其次,实施新课改需要大量的实践场地和设备支持,而目前很多学校的条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结论:
总的来说,新课改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新课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包括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实践设备的配备等方面。我相信,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新课改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五
通过这段时间远程培训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对于新课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新的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英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着眼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比前要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综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较全面的知识,要学会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面对即将开放的课堂,很多东西是无法预见的,如何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学生,不得不承认这对我们所有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允许个性差异的存在。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多说让学生备感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被,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的情境,使学生身身临其境地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学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局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整合、增加或删除。当然这一切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才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要大胆地进行删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需要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以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当然要把新课改中的这些做法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仍有很多困难,课时减少,内容翻新;教师还需要适应,学生的层次也不同;能否真正适应全英教学与高中快节奏的学习,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无论怎么样,新形势已经到来,培训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教师能首先领会新精神,尽快的去适应新教材。培训即将结束,但是实践还没有开始,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多看一些新课改的教学案例,多学习,多总结,多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希望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新形式下,在即将开始的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我们一起努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六
有的学生谈到英语学习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高中英语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找到规律。”“初三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不很适应高中,初中时念念书就会有长进,而在高中多做题也未必带来明显效果。”总之,同学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初三复习阶段的学习表现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师们心中都有一本账,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张纸,这点东西不断地反复,直到老师和学生对中考都胸中有数,即使有的学生两年没努力学,在最后一年只要拼点命,听老师的话,成绩也不致太差。老师在考试前都讲一些应付考试的“拐棍”,有的学生英语能力不高,掌握的词汇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样使用“拐棍”,拿70%到80%的基础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使学生在初中考试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并不等于高能力,分数与能力这对被高分数掩盖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开了。
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题多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从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更重视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如;基础语法题量相对减少,阅读量及其分数比重增加,笔头表达能力的测试力度加大。而这些绝不是单纯靠“拐棍”所能应付得了的,高分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上。盲目学习的想法或初中时平日里懈怠的态度,考试前临阵磨枪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初中像盆中摸鹅卵石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学习则更像海里摸贝壳,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体会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变化,也就自然懂得了为什么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原因,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更趋于个体化,学习方法也就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调整。空怀一份抱负而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只能使初、高中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语言知识一般多指语法知识,如:涉及单词的有语音、语义、构词、词类、用法等,涉及语句的有时态、语态、语气、单句、复句等。比较而言,词语学习更琐碎和不着边际,句法学习则相对单一,有规律可循,且往往被列于课本重要位置并附专项练习。虽然学习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学英语,但却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无法躲避的障碍。一般在课堂上有三种做法,一是老师在处理正课之前为铺垫背景及扫清障碍而做;二是老师在处理课文过程中为准确理解课文而做;三是在处理课文之后专设语言点课集中处理重要的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一般是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它们排列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学外语的一般规律:听、说先于读、写。初中学习强调听、说,高中学习侧重读、写。实际上偏废哪一项也学不好英语,只重听、说导致文盲,只重读、写导致聋哑。在语言学习中这四种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应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高中阶段,高二要攻会考,高三要攻高考,高一是个大好时机,一定要珍惜。
高中课改心得篇十七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资料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构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供给经验和帮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提议,教师要向学生供给经验,帮忙他们进行确定、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本事,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当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高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忙学生制订改善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13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