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绪纷乱是常有的事情,需要有方法来整理。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对我们理解总结的作用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一
摘要: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孔子的形象被不断塑造着。《论语》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是最能体现孔子形象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分析还原其形象,以求展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二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议论文)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赵括把兵法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可赵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四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3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41、知耻近乎勇。——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4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4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4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五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六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7、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5、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2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4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53、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5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5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59、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0、其使民也义。
6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3、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七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五十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十四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五十一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六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十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二年(前493),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六十四岁时又回到卫国,六十八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八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中国作文网)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长。人常道“钻孔钻孔”,先钻后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剧的推出,孔子的老师却被认为钻子,然而,撇开一系列的喜剧笑话,以真诚的态度去读《论语》,却别有一番体会。
名言。
每一句都会发人深省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想拥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却也是做到勤奋、多问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读《论语》的同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无疑是我们求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而孔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论语孔子一直是国学考试、文化课等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学习,从四个方面讲述论语孔子心得体会。
第二段:不卑不亢的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有名的不卑不亢和适时而动。在他的思想中,人的行为应该取决于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道德观念和准则,而不是被外部的压力和舆论左右。这种自主性和自信心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身处竞争激烈的职场,我们需要像孔子一样做到不卑不亢地应对周围的压力和环境。不要轻易妥协,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第三段:与人为善的处事之道。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过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该只是纯粹的利用关系,而应该建立在尊重、信任和互利的基础上。与人为善并非妥协自身原则,而是要在维护自身原则和对他人尊重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现代社会中,更是需要我们像孔子一样学会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个人和企业的发展。
第四段: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
孔子也是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在他的思想中,人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难题,但这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轻言放弃。要像孔子一样,敢于拥抱挑战,追求自身的卓越。
第五段:尊师重道的修身之道。
孔子的思想中尊师重道的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他认为,学习和修身应该始终铭记师长的教诲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只有在学习传统文化、铭记师长教诲的同时,我们才能在成长中不断地得到启迪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学会尊师重道。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系统整合和传承这种文化。
结语:
总之,从不卑不亢的处世之道、与人为善的处事之道、勇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尊师重道的修身之道等方面述说了本人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和卓越。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一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后人记录下来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及对人生道德的思考。通过研读《论语》,我们能够了解到孔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格言,思考他对于道德、教育、政治等问题的见解。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众多有益的心得体会。
孔子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仁”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中,孔子表明了君子的行为应该是以仁义为准则的。我们身处在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忽视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而孔子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是有启示意义的,它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要以仁义为准则。
孔子论语中对于教育的思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孔子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堆积。他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谦虚。对于教育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
孔子论语中也提到了他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他认为政府的目标是为了造福于百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提醒我们政府应该为了公众利益而工作,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财富。对于社会来说,孔子也提出了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思考,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读完孔子论语之后,我深感到孔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是有启示意义的。首先,他对于道德修行的强调提醒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素质,要遵循仁义的原则来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其次,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追求学科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后,他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思考提醒我们要注重公共利益,追求和谐社会。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努力奋斗。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二
本周,学生们学习了20xx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是:三人行,一定要有我老师,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知也。”。前者是说几个人一起走,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定是我的老师;后者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如此。诚实是第一位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20xx年前的孔子之口,但今天也有教育意义。
如果你想拥有像大海一样深刻的知识,你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好老师和好朋友,从他们的优势中学习。如果崇拜者当老师是理所当然的,那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很容易做到。首先,你必须放下你强烈的虚荣心,不要假装理解暂时的荣耀,结果只是无聊和荒谬。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不要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就会一直向我们敞开!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三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9、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君子周急不继富。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15、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9、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20、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5、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6、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7、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不知生,焉知死。
31、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3、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3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36、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40、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4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4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5、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6、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4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8、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0、夫子温、良、恭、俭、让。
5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3、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4、三思而后行。
55、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5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9、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6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62、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63、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6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6、天下之众本在一人。
6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8、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69、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7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4、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7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76、小人之过也必文。
77、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78、诗三百,思无邪。
7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80、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四
读完论语后,我觉得过去有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全国官员招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会发生xx的变化。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通过20xx多年前形成的《论语》上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遵循开放社会的理论,从xx从视野的角度来看,围绕如何学习文化知识和如何学习生活的'主题,从整个论语中选择了一半的相关部分,根据教育、孝道、仁爱、诚信、礼仪、正义、观察、朋友、鬼神、抱负、反思、绅士这12个分类推荐给你,希望学习如何生活参考。另外,保险xx完整的论语xx,在这本书的结尾,我们还附上了整本《论语》的全文。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论语》中选择的部分的具体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有兴趣学习整本《论语》的读者提供便利。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五
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贤哉,回也!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5)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六
《论语》是孔子写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人物。他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分为奉道、敬礼、仁、孝、尚德。
我最喜欢的是这些话:学而时习之,不也说吗?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吗?人不知而不闷,不亦君子?意思是学习后经常复习练习,不是很开心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难道不是很开心吗?人家不认识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有德君子吗?还有见贤思齐这句话,让我明白,看到品德好的人要跟他一致,多向品德好的人学习。
读了一些关于《论语》的文章,我有了更多的`知识。今后,我将阅读更多关于论语的书籍,更好地提高我的能力,为未来更好地保卫祖国做出贡献。
孔子论语的论文篇十七
印象中,自己以前从没有完整地读过《论语》,所幸多少知道里面的一些传世名句。这次寒假,利用学校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机会,我才能静下心来系统地读了一遍《论语》。语录体的《论语》文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除了记载伦理、教育、政治、文学、哲学、艺术这些大的方面之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不乏闪烁智慧、蕴含精深思想的语句。所以,它不愧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至于《论语》之在中国,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相关赞誉,并非没有根据。
读《论语》,各方面的收获太多了,三言两语是讲不清的。这倒颇像该书语言简练而精髓不断的特点。俗话说,文能会人,读着《论语》,孔子的伟大形象就像是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隧道,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眼前:一位身怀各种谋生技能、又对生命、政治、教育有深隧洞见的能人;一个不因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不停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的高尚贤人(我觉得称为圣人还是夸大了点);一个平生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论语》就让后人受用终生,并因之敬仰和传诵的奇人;一个自强不息,处于乱世而不放弃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言行广阔地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因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与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其他现象一样,虽历经沧桑,却总是生命之树常青,不断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所有的一切,皆得益于多才多艺的孔子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大智慧。
读《论语》,不外乎在读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当然,这期间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学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独立思考一些自古以来有争议的处世交友论调,比如中庸之道,比如无友不如己者。而且,我们还会发现,当今许多为人、治学、从政的原则都出自古老的《论语》。譬如:父母在,不远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者,正也啊,太多了,不胜枚举。于是乎,对孔子及其弟子又多了几份敬仰之情。
在其位,谋其政。身为教师,读《论语》过程中我最感兴趣、最为关注的,自然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事实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最为辉煌。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他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君子儒,为此孔子将教育内容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置德行于诸科之上。孔子认为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就需要提高个体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以达仁的境界。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和孔子提出的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前后相隔两千多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修养与品德。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我们也要牢记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当今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毕竟,智育不好出的是次品,而德育不好出的则是危险品。
孔子主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无疑需要极大的革命勇气与魄力,值得后人钦佩。由于孔子教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故此,相传他门下的学生竟达三千人之多。
学生众多,可能是促生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原因之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再来看看孔子的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子贡请教孔子说:穷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于是说:《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教学上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反过来,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认为求学者要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求学要求。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论语公冶长》,这是以强烈的求知进学精神启迪学生。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凡此种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思考,它们至今仍在我国甚至世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可以说,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正因为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所以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读《论语》,老师们请多关注孔子作为教师形象出现的精彩言论。可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他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人生都具有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历史的属性,但辩证地、客观地分析评价其价值和内涵,发挥其合理的、普遍性的价值意义,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思路的开拓必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4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