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掌握情感体验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时间线、问题解答或者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组织。"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参考文献,可以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一
中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经历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又传承给炎黄子孙许多精神上的文化!
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望忧国”。是啊,从古至今,有许多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岳飞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带领的岳家军,使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将永垂不朽!
孝悌友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东汉时期的孝子黄香,他帮助父亲料理家事,还在寒冷的夜晚用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床。而黄香的孝行让我在感动之余多了几分敬佩。
当然,孝悌友爱很重要,尊师重教却也不可缺少,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帮我们养成使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他很敬重他的老师徐特立,不仅请徐老吃饭,还送给徐老在当时很珍贵的呢子大衣和暖水瓶,正是对徐老无微不至地关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讲诚信,上学后,老师也要求我们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中国信义妈妈”李雪英,她打工7年为儿子还债75万!有人说她傻,儿子欠的债务,母亲没必要承担。她却坚定地说:“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债呢?咱一定要还!“李雪英四处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终还清了欠款。她的事迹一经传出,便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讲得是包公的故事,他便是明礼守法的典范,他断案时务求公正,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包拯的从舅仗势霸占田产,不仅被包拯没收了田产,还被包拯打了一顿。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精神!
我们应该让这些沉淀在时空中的传统文化重新复苏,散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吧!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二
“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震撼力量,因为,它不光镌刻于岳飞光辉的一生,更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之中,镌刻在这五千年历史所铸造和积淀的民族心理之中。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公元前327年春天,郑国商人弦高赶着一群牛去做买卖,突然发现秦国军队正开过来偷袭。它知道郑国毫无准备,灵机一动,一面让人飞报国内,一面自称是郑国的使臣赶去求见。
秦军将领听说郑国使臣来了,大吃一惊,赶忙召见想探探虚实。弦高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国军听说贵军要来敝国,特派我送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来犒劳您。
秦将一听,以为郑国有了准备,只好撤军回国了。
这个故事,就叫“弦高犒师救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杰出爱国思想家顾炎武(1613年至1682年)的名言。“匹夫”,即弦高这样无官无贵的普通老百姓。顾炎武的名言,就是对历史上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高度概括。
在弦高所在的春秋时代,“国”与“天下”还不是一个概念。“国”是指周王朝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它们名义上都受周天子统辖。“国”字繁写为“國”,是“口”和“戈”被一个大方框封闭而成,“口”代表人口、人民,“戈”代表兵器、军队。不过,最早那个大框是在“口”和“戈”的外面,大概是城墙的意思;可见那时的“国”表示诸侯国,或其都城。后来,“方框”把“口”、“戈”封在里面,就有了边界的意思;这说明,“国”已经有了不可侵犯的含义,即现在所说的“主权”。反映这种变化,春秋时有个叫赵子文的说过“临患不忘国,忠也”,战国时又有“国军岂能无国”的说法,弦高犒师救国,就是较早的“爱”诸侯国的例子。《左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君主在军器库看到一个戴着南方式样帽子的囚犯,问他是谁,原来是郑国献来的俘虏。晋侯放了他,让他奏乐,“楚囚”只奏楚国乐曲。晋侯很感动,说他不忘故国,是个君子,就把他放了。
那时楚国偏出长江中游,走了一条与中原诸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有自己王正的历史文献和图特的文化风俗。所以楚国人爱“国”情绪特别强烈。屈原(公园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出身楚国贵族,主张联合齐国,提抗当时强大的秦国侵略。被奸臣排斥后,有人劝他道别国去一展才华,他坚决拒绝,始终不离开楚国。他在长江以南流浪,写下了《离骚》、《国殇》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而且皆“书楚语、用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名《楚辞》屈原的作品是楚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二、“家国同构”与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特征。
爱国是世界各民族共通的思想情感,存在于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之中,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不但有这十分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独特的人文文化的特质。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咿呀学语起来就无数次重复过的两个常用词汇—国家、祖国—忠挖掘出来。
“家”,从字形上看,是代表屋顶的“宀”下面有一头猪(古作是豕);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农业家庭。“祖”是指祖先、祖宗,则属于“家庭”在历史方向上的追溯。“国”与“家”、“祖”与“国”的频繁连用以至成为现代最常用的合成词,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在中国,国与家之间,有着任何民族都难以比拟的最紧密的联系。
正因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忠“家”与“国”存在着这种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所以,到战国时代,孟子等思想家就开始“国”“家”两词连用,并出现“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观念,由此发展处“家国一体”的独特的中国政治伦理。
“岳飞刺字”就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典型例子。
岳飞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从小参加农业劳动,很孝敬父母。当时国家有难,他立下报国壮志,练习武艺,研读兵书。参军前,母亲为了坚定他的斗志,用钢针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岳飞时时刻刻牢记着四个字,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贝莱是古今中外人皆有之的最朴素、最自然地情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长生于(和服务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把这种朴素的情感伦理化、道德化,而且自幼培养,成为一条规范化的人生道路,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思维定式。着在世界各民族忠实第一无二的。所以没赢过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团结起来。”
家国一体,同祖同宗,成为五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她很早就形成民族大融合的大一统国家,而且分久必合、屡挫屡起,最深刻的原因就在这里。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沉重地压在炎黄子孙的心头,但是作为19世纪末唯一未被完全殖民化的古老民族,中国人的反抗和斗争,一次又一次打碎了西方列强的瓜分梦想。中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任何力量也整固不了、灭亡不了的。世界史上的这个奇迹,同样离不开中国爱国主义的独特传统和深厚根基。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三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正文: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但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会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
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
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顺利的发展。有些人一提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那些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穿长袍、留长辫、读文言文和繁缛的礼节,传统文化更不是裹小脚、童养媳、一夫多妻、三从四德等封建习俗;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统节日、戏剧文学、园林建筑、琴棋书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一种信仰、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国古典戏剧文学大多是宣传惩恶扬善、体现仁义道德和真善美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调客观以及包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科学和宽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思想进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失望乃至鄙视甚至彻底摈弃的悲观态度。西方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原来就具有的宝贵之处。文化与文明是有着本质不同的。前者是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积累起来的一种自然意识,有着显著的时空局限性;后者是人类社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省反思后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着其自身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理由,但也有着进一步按照科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改造和提升的必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并引入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改造它、提升它,使之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贡献。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久经打磨而更加韵味悠长。行走在过去和现在,我从地上拾起一颗美丽的珍宝——诗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了唐诗。它们比儿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乐更加婉转动听。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指尖划过书页上带有淡淡墨香的诗句,喜欢从唇间轻轻吟出两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与诗词的缘分,大概就是那时结下的。
现在,我仍然喜欢诗词,那份最初的,纯粹的爱。学业压力渐渐增大,我读诗、写诗的时间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与它一起的时光。
独坐床边,拿起一本诗词翻阅。比起诗,我更喜欢词,因为律诗虽然工整,但总给我一种束缚感,而且相似的句式与词相比,略显乏味。特别喜欢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婉转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丝万缕的愁绪。“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字就倾尽心头所有的愁,“载不动,许多愁”,愁重舟轻,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这痛苦该多大,哀愁该多深啊!李清照的词多是伤感的,这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她国破家亡的悲伤,通过哀婉凄苦的诗句直抵人心。多数时候,我读诗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像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唐诗,我最喜欢的一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后来得知作者的人品与诗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对诗本身仍十分喜爱。二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诗句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与震撼,又难以言表。或许我与诗词就是这样,一切尽在不言中,心灵的感触胜过了千言万语。
诗词,是无比美丽动人的,它是一种情感的美丽载体。把它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而是学会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内心的情感。我有时有了灵感,便常常写些诗保留下来。往后再看时,回味无穷。我们都应传承这种美好的文化,让它们永久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五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我国的唐诗宋诗,你对它了解又有多深呢?无论是唐诗的艺术魅力,还是宋词的小令,中调,长调,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回味无穷。
你看,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迹,一个情深意永。而北宋词人李清照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愁”字。其中,她《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间接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无限“愁丝”。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色调。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六
作家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文学的奇迹——《红楼梦》,它向我们讲述一个庞大家族的繁荣与落没;一曲旷世的恋情;还有那十二朵令人怜惜的奇葩。迄今无一人敢说完全读懂了这部名著,可见其崇高的文化价值所在。我们理应去追捧,去热爱,去享受这些名著的,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说“看不了”。究其根底,还是因为我们对祖国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欣赏能力逐渐趋于恶俗化。渐而远之,祖国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七
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
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他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温暖了一颗有一颗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凭借的就是他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了现代乐于助人任的标志。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雷锋有句。
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生活在现代化生活中的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来引领我们前进,雷锋,这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人们将永远记住它,他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现代社会不可否认有一些现象不尽人意,例如三聚氰胺危害人类健康,一些不法商家出售不合格的产品,以及一些个人不文明现象。但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公民,我们更需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前有雷锋激励人们做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好人,汶川地震,一名名伟大的教师,牺牲自己,护住学生;一名名救护员竭尽全力救助伤员。
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拼命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到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几十秒他缓缓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告诉大家安全下车,然后他倒下了。他用自己生命挽救了34位旅客的生命。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一次次使人潸然泪下的壮举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榜样,我们不缺活雷锋!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今年的有。
胡忠谢晓军夫妇: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的并蒂雪莲。
吴菊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出,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现代的雷锋,他们就是我们应该高举的旗帜,他们的精神会引领我们前进。我们应该传承华夏文化,发扬雷锋精神。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xx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八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仪式上,以诗赠送宋楚瑜先生,却在读诗时,在“侉”字上卡了壳,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还体现了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
顾校长既然已经知道会有欢迎仪式,就连赞诗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他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如此重要的仪式上卡了壳,这是一种不尊重、不负责的行为。原本只要查字典就可以避免的这种低级错误,可他却在这种场合上“尴尬”了一把,引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细细想来,这件事不同时也表现了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不重视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而我国是以汉字为主的官方文字,可见其重要性。可现在人们却对其越来越忽视,连清华顾校长都读错了字,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生僻字,还是篆体,就算不知道也正常。对啊!现在人早就习惯了使用一些简单的字词,早已经把当初的文化抛之脑后了。
在此,我们应该反思下,也许是科技发展,现代人都用智能打字,而很少拿起手中的那支笔,导致字体有时都不认识或者写错的情况,而这情况不也在暗示着人们对其忽视。
上海一男子为显诚意手写求职信,不料其投递的公司发现信中有错字数个后,拒绝录取了他。这一件小事在网上走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如今社会,因科技强国,而文化就因此容易被人所轻视,人文精神随之慢慢消失。
由此可见,顾校长读错的那个“侉”字,不应该只引起人们关注,更应该敲响人们心里的警钟!这在提醒着被人们所忽略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日益消怠。科技以“理”为重,文化以“文”为重,我们不该重理轻文,我国有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对其继承以及发扬光大。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顾校长这一类的尴尬事件,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教育,注重国家的软实力发展,望社会进行反思,进而对其改进。
以一字引起的重视,以科技强国,以文化兴国,两者都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建设更完美的社会主义国家。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
还记得儿时妈妈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死记硬背,不久便都忘了,后来大些了,经过学习慢慢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以前觉得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那些晦涩的段落,也可以轻易记下。
这些国学金典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学会运用,它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一
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应先完善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模式,增强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把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出来、传播出去。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从20xx年创立到20xx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的兴起象征着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以及提升软实力的决心。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
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xx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建设和教学模式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孔子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为前提,多元共处的和谐世界为目标,以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为内容,联络汉学家,开展广泛文化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我们要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
在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孔子学院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语言课,有商务汉语、少儿汉语等,有中国文化课,还举办中国文化讲座200多场次。近几年编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教材,如多语种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快乐汉语》等。各国孔子学院主动编写的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有500多种。总的看来,汉语中初级课程较为完整,中国文化课则薄弱得多。
一门笼统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涵盖初中高级各阶段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诸多内容的。尤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内容的课程,如孔子的思想、中国哲学、中国宗教等课是欠缺的。这固然和孔子学院中初级汉语教学的大量需求有关,也反映了对此重视得不够。实际上,外国人很希望了解中国儒学、道教、佛教和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应该邀请国外汉学家和国内的文史哲专家共同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拍摄精品课程播出。 实际上,《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它引入孔子学院教学当中。编写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易学易理解的、篇幅较小、浅显易懂的国别化《论语》教材是非常急迫的和重要的。其他像《大学》、《中庸》、老子的《道德经》等中国文化经典,也应早日走进孔子学院的课堂。 我们建议增设电视孔子学院,电视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会更强,可以由中央电视台专门开设一个孔子学院卫星频道,并与各国联合播出。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既可以有汉语与中国文化精品课程,也可以有中国各地的文化、国情介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敦煌》等大型纪录片也可以在此播出。
最后,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应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培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使其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国文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整体观的思维方式、身心健康和谐的人学生命观都是应重点宣讲的中国文化精髓。孔子的仁爱和老子的道德思想具有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思想特点,是建立世界普世伦理的基础。
1990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普世伦理/大会一致认为,只有一条法则可以共同遵守,那就是《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孔子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仁爱的大善德和老子的人与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道德关怀,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涵养、陶冶性情、扩大心胸和增进智慧。这是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身心的思想基础,而整体观则是和谐思想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中的这些传统思想,还要大力推广建立在这些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太极拳、美学、艺术等。
孔子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和宣传还是相对薄弱的。具体来讲,比如中医里情绪和精神活动对人生命的影响等。又如太极拳的意念专注身体动作的形神结合的特点,对人集中专一的意识活动有明显地增强作用,而专一的能力有益于智能的开发和道德的涵养。中医和太极拳可以使人通过实践真正改变自身的意识状况、生命状况,这些体会尤为重要,这是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比较关键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中国文化“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要把自己的这种文化特色教出来、传播出去。
孔子学院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 “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二
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因为这不仅是儒家与道家所接受与赞同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渊源的体现,其中包容性与和谐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其中包容性的衍生就体现为多样性。将“和”的思想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就能体现出工业产品功能的统一性与造型的多样化,并使人、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来。而工业产品设计的平衡、对比、对称及统一等都是为了将视觉方面的和谐体现出来;工业产品中色彩的运用则是体现出色彩的和谐性;工业产品造型中几何化形态以及线条比例的处理则能体现出一定地域文化特征。
二、工业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
文化是通过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而成的,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华,而且它也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前途。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灵魂,但凡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其中。作品设计不光是物化一件产品的形态、一幅广告,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将一种新的文化与新的生活方式生动的体现出来。
2、工业产品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载体,其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工业产品设计就是一种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载体。工业产品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一体,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精神,也将地域、时代、民族等文化特色与文化的面貌反映了出来。工业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历史的文化现象在这样一条“发展”线索下连缀成一个体系,且这个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联系与发展体现出来。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促使其精神追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我国设计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其中也有许多设计成功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工业产品,比如:
1、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
曾经在设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时,总共经历了北京奥组委的三次筛选,最后在全球的388个竞标方案中成功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在这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不仅火炬整体的设计元素采用的都是“祥云”这样一个传统纹样,同时还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书卷的造型来设计火炬的形态,将火炬设计成为了一个“卷起来”的形态。其中,此火炬中,书卷代表了中华文明,祥云代表了祝福,有机的将两种设计元素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个同时饱含本土化与全球化特征且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奥运火炬的包装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韵味,其包装是一个木质的盒子,中国传统的木箱是其形态设计元素的来源,外加两个金属的搭扣,显得古朴而又厚重,用金黄的丝绸作为盒内的软装饰,不但对火炬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又体现出了皇家的高贵。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中国人自己看了喜欢,而且全世界的设计师也都认可这项设计,且这样的设计也将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球人民。
2、联想的奥运“祥云”笔记本。
在以前,不管是国内的笔记本,还是国内的笔记本,外观都是黑色面板、方盒造型的。但是这款由联想推出的奥运“祥云”笔记本,整个产品都是利用传统的贵族金黄色云纹作为点缀,并运用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作为其整体色彩,是想将吉祥的语意传达给人们。而且这也是一个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标志性作品,在此现代产品中结合了传统的色彩及纹样符号,改进了传统的笔记本造型,成功的让奥运“祥云”笔记本成为了奥运的一个艺术品及珍藏品。
3、中秋月饼的包装。
在我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且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不仅越发的精美,而且种类也是日益增加,但是不管月饼的价格如何,包装效果如何。月饼的包装始终都是将蓝色、黄色或是红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其中蓝色表示夜色,黄色表示月亮的颜色,而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表示的就是喜庆的颜色。除了包装的颜色之外,通常也会有几句古人的诗词印在月饼包装上,对节日的气氛进行进一步的渲染,也体现出节日的重要性与传承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工业产品设计中,能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民族气质有效的体现出来,虽然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要不断的探索并发掘其中的文化精髓,更好的将我国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三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我喜爱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人们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传说,平定“诸吕之乱”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
元宵节是我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我真期待下一个元宵节赶快到来呀!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四
在欧洲城市的闹市区漫步,犹如进入中世纪城市之中。
古老的闹市区保存着大量联片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物,城市昔日的繁荣历历在目。
古老的闹市中心是人们购物和消遣的场所,每天从城市边缘及外围,有大量人口涌入闹市中心区购物和消费。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特色鲜明的城市总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参观,为城市带来滚滚财源。
在今日我国城市发展中,欧洲城市古建筑群及特色保护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1欧洲城市古建筑群与旅游业发展。
在欧洲城市,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城市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而是城市中心地区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形成欧洲城市特有的景观。
欧洲城市的历史一般起源于工业革命前后,许多历史名城则可上溯到中古时期,乃至古罗马帝国晚期。
在这些城市,中古时期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及古典文化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在闹市区形成大面积的古典建筑群,给人完整的中古世纪城市的感观,形成了各城市固有的特色。
进入21世纪后,欧洲城市闹市区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数百年前的城市风貌。
在城市中心的广场附近,中世纪的圆顶罗马式教堂或尖顶哥特式教堂象征着古老的庄严;教堂内部以雕刻、绘画装饰得富丽堂皇;教堂四周则是装饰华丽的喷泉及古老雕塑等。
通往商业中心狭长的步行街道上仍保留着中古时期原状,路面不规则的石块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留下深深印痕;街道两旁则是古老建筑物的长廊,与周边地区的古建筑物一起形成闹市区的古建筑群。
在这里,古老的商店、酒吧、旅馆、餐馆、戏院、影剧院等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形成各城市鲜明的特色与古老的文化。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五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古老的民族艺术,这些,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如剪纸、陶瓷、刺绣、年画、皮影、风筝、等等,内容大多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花园。渗透着丰富的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天文、地理等知识。如端午节的龙舟、粽子,元宵节赏花灯和猜谜,中秋节的月饼……这些风俗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它们像大河流水中翻滚的波浪,是中国人的瑰宝,并笼罩着中华大地,使人感到骄傲。
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民族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如京剧,国画等等,各地优美动听的民歌、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风韵别致的民乐、情趣盎然的画面,都盛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作者从“民间工艺”对人类巨大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用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事例真实,极富说服力。结尾段的议论深化了中心论点,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六
项目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仅局限
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
自美国在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应用了项目管理技术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从而风靡全球。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将传统管理项目的方法和经验重新加以总结,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较大规模的项目以及传统工业之外的新兴行业,并获得巨大成功。
这些方法和经验不断被总结和实践,最终形成为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现代项目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和项目集成管理等九个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现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项目管理的建筑项目、工程项目和国防项目等狭窄的范围,而是扩展到社会各个行业的项目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在日本管理界之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有趣现象,在日本的高层管理者中,几乎人手一本来自中国的《论语》、《礼记》和《孙子兵法》等书。
我们可以这样说,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这些富有东方个性的并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现代项目管理是我国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管理技术,其知识体系形成于国外,而中国的所有项目管理理论都是从国外的几大知识体系引进而来。
所以必然会出现与国内的实际情况不适应的地方。
此时,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管理思想与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项目管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髓,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也可以解决在现代项目管理中面对的许多棘手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现代项目管理不应只是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将西方现代项目管理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
其释义为,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现代项目管理中,想做好一个项目,其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准备工作包括要在项目前期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初步的项目可行性计划并进行相应评估,为决策层提供建议等等。
而作为一个项目领导者,还有更多的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必须准确了解所带的项目团队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各种物力资源。
然后根据每个项目组成员的能力和特性,分配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任务,既在能力范围之内,又不过分轻松。
其次,还要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出详尽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并根据项目的进行不断推进并及时作出调整。
充分的准备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其释义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
而项目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而制定的,需要项目团队成员遵循的、有度去衡量且有法去奖惩和激励的一些程序或规程。
好的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成功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身正,不令而行”。
出自《论语·子路》.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释义为: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样,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领导者必须慎重其行为。
领导者本身的行为正当,即使不定任何法令、约束,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效法的行为,走上正道。
但是,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胡作非为,这样,即使定下了严格的法令、法律,人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同样,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者想要求项目成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自己首先必须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项目管理者,其手下的项目成员才不会过于懒散。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出自《论语》。
其含义为名正才能言顺。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果你要想做一件本不属于你管的事请,或者说你并没有管这件事的权力,想顺利办好事情就会很不容易。
在项目组中,各项目成员应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尽力完成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如果名不正,别人不会甘心让你去领导,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状态甚至会影响项目进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其释义为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在进行项目管理时,一定要重视项目规划与评估。
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要做好详尽的计划与准备。
带领项目小组好比行军打仗,好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前期调研,才能为日后顺利完成项目奠定良好基础。
“欲速则不达”。
出自《论语·子路》。
其释义为要有远大的眼光,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
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在项目管理中,要切记摆脱速成心理,只有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可能顺利如期完成项目目标。
凡事必须讲究循序渐进,有量变才会有质变,要戒骄戒躁,,如果越想急于完成项目,其效果可能恰恰相反,万不可急于求成。
做项目,做事,都是一样,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才是关键。
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精髓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去进行现代的诠释,并为项目管理者所借鉴。
我们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项目管理思想有机结合,互为所用,达到融合,将会更有助于项目管理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长峰,李建平,纪建悦.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苏东水.东方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3]张岱年.中国文化与哲学[m].上海:东方出版社,1986.
[4]孙文鹏,21世纪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与腾飞[j].中国文化研究,(1).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七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但是最传统,最民俗的那就是——春节。
在我们中国,春节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非常凶猛,吃人、毁坏房屋、祸害庄稼,人们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人要点火,不小心燃烧到了竹筒。“啪”的一声把年吓跑了,渐渐的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响、怕火、怕红色,所以每当“年”来时,人们都点爆竹、贴。
对联。
穿红衣服,又称春节为“过年”。
现在,春节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每当过年时,街上分外热闹,有卖年货的、卖年画的、卖衣服的,各个五花八门。街上的人们个个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这时候家里的妇女可要忙喽!她们要赶做年夜饭、包饺子。各家都传来酒菜的香气,其余的人都在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年画,“福”字有正着贴的,倒着贴的,装饰的家里别具一格,特有过年气息。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在外打工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们、孩子们都很早就起来,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一些吉祥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拿出红包给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孩子们就会拿着红包去买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大人们在那天会至亲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饭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过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节。
这就是我身边的民俗文化——春节。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
春联。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八
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和佛家思想为两翼的文化思想体系。
在孔子、孟子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后,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贯穿了中国从先秦到“五四运动”以来几千年的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中国古代儿童入学,首先要读“四书”,即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读物——《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和佛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美的补充,儒、道、佛三家和谐共存,构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说把握住这三家文化的内涵,就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和贡献。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以前人们说某某人是伪君子,骂他“假仁假义”,就是说仁义观。其实儒家仁义观是一种高尚的个人道德情操观,他要求人们做事情必须符合道德标准。如果是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是“不义”的行为,用一个为孔子和后来儒家学者所蔑视的词来说,那就是“为利”。“义”与“利”之间的辩论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热门话题。
其次,儒家理论强调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被儒家经典理论提倡的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次序。“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社会的平安、和谐。儒家思想强调依靠道德的规范作用来实现家庭和谐,通过提炼、宣扬相应的伦理规范来调适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及和谐繁荣的道德世界。
三、道家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文化与儒家思想简单地说是一种对立统一。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儒道两家文化既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道家文化认为只有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万物在不断变化,万物变化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是“物极必反”,这种思想来自道家的祖师——老子。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方向发展,这些性质一定会使它转向自身的反面,这构成一条自然规律。所以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掌握“度”这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那么,怎样衡量事物变化发展的“度”·事实上,没有人能划出适合一切事物、一切情况的绝对界限,必须依据客观不断变化。例如过去人们认为海南不能发展工业,而现在,我们提倡“生态立省”和“一省两地”战略,就是考虑到海南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发展工业的优势等现实情况,合理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佛家文化的平等和谐观——内心自我的和谐。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与中国的思想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文化——禅宗,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影响深远。
佛家文化的和谐理念首先是关于心境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在人的认识层面构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佛教的平等和谐观教人摆脱苦难的方法主要是教人掌握一种新的认识体系,从自我的心理上寻求突破。在这种新的认识体系的指导下,既体悟到世间一切的虚幻性,又认识到世间一切存在的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圆融与和谐,从而在实现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圆融和谐的基础上,完成精神的终极超越。
综上所述,儒、道、佛三家文化都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了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包含了不少思想的智慧和精华。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一代炎黄子孙的职责所在。我们将倍加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和谐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十九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经历了简单模仿之后,开始重视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核心意蕴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关键词:
传统色彩。
企业形象设计。
五色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的设计理念也受到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
色彩作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
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继承和应用传统色彩,实现基于传统色彩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国内企业形象设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色彩对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华民族色彩文化中的“无色体系,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对传统色彩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文化因子。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不仅是美化生活的需要,也是进行宗教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例如,原始人在进行狩猎和战争时,动物和敌人的鲜血不断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故而产生了对红色的原始崇拜。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西周时期,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人们将不能由其它颜色混合得到的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定位正色,而其它颜色则为间色。
人们逐步将五色与社会事物乃至文化观念相联系,不断延拓,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五色文化。
到了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同的文化代表派别持有不同的色彩文化理念,这些观点为中国色彩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又形成了佛家色彩观。
其中,儒家文化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将色彩视为人伦现象与“礼相契合的象征色彩,并赋予色彩德行、等级、伦理、秩序等丰富的内涵。
道家文化崇尚黑色和白色,认为这两种颜色并未刻意着色,体现出道家崇尚的自然之美。
佛家的色彩观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注重对色彩感情的直接抒发,同时又糅合了儒家与道家的色彩理念,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佛家色彩文化。
这些特色鲜明的色彩文化贯穿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对中国的服饰、绘画、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色彩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及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转同色彩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
将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红色系的应用。
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首先应该重视象征生命之色和红色崇拜的红色系的应用。
这不仅是传统色彩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红色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直到今天,在婚嫁和节庆活动中还需要穿红衣、挂红灯,足以说明红色是中国人的偏爱之色。
因此,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要基于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将其与色彩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积极利用它与其它色彩的搭配原则,塑造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形象设计。
例如,红色与朱红和深红等同类色的搭配,可以彰显企业的高雅、文静、朴实的文化意蕴。
2.重视原色的应用。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人提出“原色理论以来,“五色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色彩文化观念。
因此,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并不是指五种原色都要用到,而是指使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几种原色。
将原色理论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以恰当的对比体现色彩整体的和谐美。
二是利用色彩形状的对比,以构造适度的视觉冲击效果。
三是利用色彩的位置对比,例如不同属性的颜色距离越近,对比效果就越强烈。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临近或互补色搭配、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塑造鲜明的色彩感染力,延续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
3.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十分重视色彩的象征作用,而这种象征作用的源泉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这也启示我们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时要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
儒家将五色体系中的正色赋予尊贵的象征意义,而间色则被赋予卑贱的象征意义。
同时,儒家还将色彩比附人的德行,用于暗示人的美德。
现代色彩学也十分重视色彩本身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这种认识虽然于儒家色彩观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是基本一致的。
当然,重视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并不是间色不能使用。
例如,茶叶企业的形象设计就可以使用古朴的青灰色,再辅以文字和符号,凸显茶文化的内涵,并给人一种传统、醒目的心理效应。
4.重视无彩色系的应用。
道家通过虚实、动静、黑白之间的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利用无彩色系来诠释色彩缤纷的天下万物,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对无彩色系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但是,艳丽、繁华的五颜六色也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基于无彩色系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现代社会可以避免囿于同质化,从而起到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设计。
这种设计可以将现代设计理论和传统道家色彩理念相结合,摆脱色彩应有属性的束缚,显得更具自然、淡雅和永恒之美。
当然,在以无彩色系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点缀一些面积很小,但是纯度极高的色彩,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无彩色与彩色的相互作用和巧妙运用,对于丰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色彩元素具有重要作用。
5.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
佛家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他们凭借对色彩的独特认识,塑造出富有异域特色的佛家世界。
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需要色彩与图形相互配合。
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更需要色彩与形状联袂,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色彩与材质的合理运用,材质不同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合理运用色彩与材质,不仅可以创作出传统艺术氛围,还可以塑造不现代时尚气息。
虽然设计作品本身传递的是现代思想,但是这种“情充于内的色彩情感表达方式依然闪烁着传统色彩文化的光辉。
三、结语。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重要表征,其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设计师应该深入理解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意蕴,并将其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使传统色彩更好的为企业形象设计服务。
作者:彭光荣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4]吕业春.品牌的中国设计的中国——中国企业形象设计年会暨中国企业形象建设联盟成立大会召开[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1(01).
[5]付冰兵.论老字号企业形象设计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二十
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应先完善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模式,增强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把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出来、传播出去。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从20xx年创立到20xx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的兴起象征着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以及提升软实力的'决心。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
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xx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建设和教学模式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孔子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为前提,多元共处的和谐世界为目标,以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为内容,联络汉学家,开展广泛文化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我们要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
在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孔子学院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语言课,有商务汉语、少儿汉语等,有中国文化课,还举办中国文化讲座200多场次。近几年编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教材,如多语种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快乐汉语》等。各国孔子学院主动编写的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有500多种。总的看来,汉语中初级课程较为完整,中国文化课则薄弱得多。
一门笼统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涵盖初中高级各阶段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诸多内容的。尤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内容的课程,如孔子的思想、中国哲学、中国宗教等课是欠缺的。这固然和孔子学院中初级汉语教学的大量需求有关,也反映了对此重视得不够。实际上,外国人很希望了解中国儒学、道教、佛教和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应该邀请国外汉学家和国内的文史哲专家共同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拍摄精品课程播出。实际上,《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它引入孔子学院教学当中。编写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易学易理解的、篇幅较小、浅显易懂的国别化《论语》教材是非常急迫的和重要的。其他像《大学》、《中庸》、老子的《道德经》等中国文化经典,也应早日走进孔子学院的课堂。我们建议增设电视孔子学院,电视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会更强,可以由中央电视台专门开设一个孔子学院卫星频道,并与各国联合播出。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既可以有汉语与中国文化精品课程,也可以有中国各地的文化、国情介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敦煌》等大型纪录片也可以在此播出。
最后,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应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培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使其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国文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整体观的思维方式、身心健康和谐的人学生命观都是应重点宣讲的中国文化精髓。孔子的仁爱和老子的道德思想具有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思想特点,是建立世界普世伦理的基础。
1990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普世伦理/大会一致认为,只有一条法则可以共同遵守,那就是《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孔子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仁爱的大善德和老子的人与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道德关怀,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涵养、陶冶性情、扩大心胸和增进智慧。这是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身心的思想基础,而整体观则是和谐思想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中的这些传统思想,还要大力推广建立在这些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太极拳、美学、艺术等。
孔子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和宣传还是相对薄弱的。具体来讲,比如中医里情绪和精神活动对人生命的影响等。又如太极拳的意念专注身体动作的形神结合的特点,对人集中专一的意识活动有明显地增强作用,而专一的能力有益于智能的开发和道德的涵养。中医和太极拳可以使人通过实践真正改变自身的意识状况、生命状况,这些体会尤为重要,这是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比较关键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中国文化“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要把自己的这种文化特色教出来、传播出去。
孔子学院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藏族传统文化论文篇二十一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古代神话传说与艺术这门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及老师精彩的讲授,我对古代神话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神话故事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夸张的虚构了一些诸如创世的神仙、破坏人间的鬼怪之类的形象,并且把自然力拟人化。
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是不同的,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西方神话则是严密体系,而中国神话是零散体系。中国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其中绝大部分的神话具有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还有对人间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些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的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渊源关系。同样,不少神话故事直接引发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素材。同样,艺术家们诸如《精卫填海》《白蛇传》《嫦娥奔月》之类的历史神话传说作品问世,也能更好的宣传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道德情操。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同样也积淀了代代传承的中国神话,中国神话传说不仅有对艺术家的灵感的启迪引导,同样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由此可见,神话传说和艺术创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现以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为例,分析中国神话传说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愚公移山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励志神话故事。它宣扬的是一种不畏艰难,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通过这个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美好的追求以及为真、善、美献身的精神。我国著名作家、评论家茅盾就曾说过:“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相互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愚公的精神坚定不屈,坚持不懈,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人们坚信神话中愚公精神的现实存在,这也引发了正处在抗战时期的徐悲鸿的艺术创作源泉。
《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在加尔各答举行画展。在印度,他创作了3幅《愚公移山》。徐悲鸿之所以钟情于愚公移山这个传说,可以说这是源于他的抗日情结。几幅《愚公移山》的画面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必胜信念震撼人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徐悲鸿是想以自己的画笔为坚强不屈的同胞写下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形象。因为徐悲鸿相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精神经过艰苦奋斗,一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他做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不一,或瞠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动态都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老翁似乎正语重心长的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
愚公移山这个古代神话故事不仅激发了画家家徐悲鸿的艺术创作灵感,而且在戏剧上也给众多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
“愚公移山”这样一个流传久远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过去从未在戏曲舞台上有所呈现,豫剧《愚公移山》恰好填补了这一不该空缺的空白。大型抒情寓言豫剧《愚公移山》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的力量,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文华奖。今年8月,《愚公移山》又参加了“向祖国献礼――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河南省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于8月20日、21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了两场演出,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豫剧《愚公移山》的艺术家们驰骋想象的翅膀,运用寓情于理、寓真于幻的手法,对寓言的情节格局、人物关系进行了大胆的丰富和非凡的改造,设置出坚实而鲜明的戏剧冲突,确立了最高任务、总体悬念和鲜明的动作线。全剧没有停留在是“移山”还是“搬家”之类的概念层面的争论上,甚至没有多少移山场景的正面展现,而着重于展示描摹移山过程中以愚为主的各类人物的心灵、精神、情感、命运的图景,编织出冲突强烈、情感沸腾、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好戏。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艺术创作可以借助中国古代神话为依托,使得艺术作品通俗明了,增添内在精神气质,并适时宣扬自古积淀的传统美德,以激励他人。同时,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借当代艺术的创作更为世人所熟知并发扬光大,成为神话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29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