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04:42:02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精选13篇)
时间:2023-11-04 04:42:02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但你一走进我们的村口,必然会被那古树群给迷住,你看,那四五个人才能抱得过来,有五层楼那么高的枫香;那树干笔挺,四季常香的香樟;那树冠如蘑菇,葱茏发亮的苦槠;那枝条倒垂,郁郁葱葱的迎客松……这些树共有三十多棵,并且都有三至五百年的历史,这些古树是多么令人喜欢啊。但我最喜欢的是那棵有五百年历史,树杆粗壮挺拔,苍翠欲滴的南方红豆杉。

我喜欢她,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每年春节前,从我懂事起,父母就提着贡品,点上香烛并贴上“拜古树为母,保孩儿安康”之类的对子,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意思是希望她能保佑我安然无事,健康成长,她到底能不克不及掩护我,不得而知。反正,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她是关爱我成长的另一个母亲。

我喜欢她,因为她是我们的乐园。每到深秋这棵树上就会挂满豆粒般大小的鲜红的果子。小伙伴们放学后,掉臂大人的劝阻,就爬到树上摘果子吃,叽叽喳喳,活像一群快活的小鸟,尽情享受这棵大树恩赐给大家的礼物,这果子又红又酸又甜,真是吃了还想吃。这棵树不但给了我们口福,还成了我们的乐园。由于她枝繁叶茂,每到夏天,人们都会聚集在树底乘凉聊天,我们小孩子就三五成群地在阴凉底下追逐玩耍做游戏,虽然玩得满头大汗,却也不觉得热和累。

我喜欢她,还因为她有一个奇特之处。这棵树长在村口的小河边,树底下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背上有一条水桶般粗的像一条青龙似的树根,这条根就是这棵古树的。为了得到足够的营养,她竟能把根通过桥面,伸到对岸去。这“桥背卧青龙”的景观,造成了我们村口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人的探究,这到底是先有桥还是先有根啊?据说,到目前为止,一些专家们还没有找到答案呢。

我喜欢她,更因为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他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是历经沧桑。也不知道多少次遭过雷劈,也不知多少次受过雪压,也不知多少次经过大水的冲击,也不知多少次遇到干旱的考验,但她始终长得郁郁葱葱。甚至有一次我亲眼目睹。她被大火烧烤了一个多小时,竟没有被烧死。那是一个除夕的薄暮,我们正准备吃团圆饭,突然听到“火啦!火啦!”的呼叫声。我跑过去一看。只见村口的那棵大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才破灭。本来,这火是被一个拜她为母的人,失慎被蜡烛引燃的。我以为这棵树将葬身火海,想不到她更加长得茂盛了。这真的是一棵神树啊!

据说,这棵树还有药用价值呢,从她身上提炼出来的药物,有防癌,治癌的作用,

啊!红豆杉,她掩护着我们的成长,美化着我们的家园,而且体现着顽强的生命力,还有药用价值,真是全身是宝啊!我最喜欢她!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森林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就目前来看,国内对于生态采运的理论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然而因为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独特复杂性与生态采运作业具有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从研究开始一直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具体的完整森林生态系统采运和技术方面的系统体系。在生态系统当中,采运作业属于生态经济系统下的一个子集,同时具备了森林工程与工业生态的相互性。所以在研究方向上,也离不开工业生态学与森林工程学理论指导。这项理论技术涵盖了物质能量的流动转化、生命周期的评测、作业过程的清洁化等内容。对于生态采运的研究,目前应当主要是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采运技术的创新发展两方面入手。

1.1物质能量的转化流动和工业代谢物质流通常有木质流、水土养分流以及非木质生物流,这些物质流的.转换与流动都是通过能量来完成。我们可以通过木质流图的方式来反映采运作业的整个过程,可以进行量化的分析资源效率与环境承载力,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对比进行分析,我们对物质流以及能量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的发现采运作业系统过程的代谢本质,这就为森林伐区的作业系统、物质流量转化的周期可以有更为科学的评价。

1.2生命周期评价工业森林采运作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矩阵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目标为伐木、采集、造材、尾料处理、运输等程序的生命周期,而后在对此过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空气环境、水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等生态影响作量化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更为先进的采运作业模式与技术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

1.3清洁化生产在森林采伐作业中,对于如何减少能耗、降低危害、控制对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最环保,最高效的手段。通过对伐区的作业流程设计、环保测评、持续发展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将资源利用达到最合理化,使生产更清洁化。

1.4物质减量化通过合理的采伐技术、严格的造材标准和出材率、余料的合理利用等方方面,针对过程中的物质减量化,我们应当从降低能耗、按需采伐、减少对地表的损坏/提升作业质量等问题着手,节约资源与能源。

1.5生态效率在我们对采运系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绩效方面,最为有效的衡量办法就是通过生态效率去评判,这对于采运作业方式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生态效率的评价包含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两项内容。经济绩效包括作业生产率、人员设备成本、木材成品价值等,环境绩效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内容,在采运作业过程中,做到物质减量化、能源低碳环保、生产过程清洁化,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这对于系统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森林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展望

当前,我国对森林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一直还停留在初期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其研究与探讨,研究的方向应该基于工业生态学领域,对森林工程的物质流模式、生命周期以及森林工程开发生产技术等方面。在未来一短时间内,工业生态建设仍将是一个热点,用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关系,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工业生态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事物,虽然它是模拟自然界生态系统建立的,以期实现资源能源的极大利用与周边生态环境无影响,但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其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应当是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自然生态工业系统,个人认为,工业生态并不能完全地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但如果其带来的影响在周围环境的可承载范围内,即通过环境自净自我修复即可消除其影响,这就达到了良性循环,努力探索出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理论体系,使我国的森林工程科学技术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pbl教学法与医学教育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的科学,医学知识本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医学各科课程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不过长期以来为了教与学的需要而将其分为若干学科,各学科教学基于其目标的同质性、内容的交叉性及方法的相似性等,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但是在现实医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横向联系,存在着许多交叉点;另一方面许多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只注意如何讲好本门学科的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这些相关的其它学科是怎样讲授这些知识的,怎样把本学科知识与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结果只能站在本学科角度,比较孤立地去强调一个个问题,不时出现学科之间交叉点互相脱节、简单重复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优化学生和知识结构,医学教学的协同效应随之下降,直接影响到本学科乃至到整个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2]。因而,人们不断地审视教育的本质,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为我国培养符合时代与社会要求的医学人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bl)正在为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探索并实践着。

2pbl教学的实施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部分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表了不少介绍性和实践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但尚属起步,远未成型完善[3]。因为在医学课程里全面实施pbl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阻碍:(1)缺少跨学科教学团队。我们尚不具备跨学科突破性教材,也没有跨学科、跨基础与临床的教师培训,一个教师对于所有基础医学的课程都能自如讲解,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恐怕不太可能,因此,建立包含各学科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团队是实施pbl教学较实用的做法。(2)课程内容和学时限制。多数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较多,学时不够,比如,人体解剖学,结构名称繁多,识记枯燥无味,但限于学时不能全面实施pbl教学模式。鉴于这种情况,要实施实施pbl教学模式,必须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学生对pbl教学的需求

为了顺利的实施pbl教学,我们对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困惑、渴望及要求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1)对医学基础课的授课目的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不到方向和动力,觉得基础课与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相距甚远,联系不上;(2)形态学授课方式过死,照本宣科的多,上课效果差(想睡觉),课后复习难(无兴趣);(3)听到许多高年级(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放映和体会感触很深,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基础知识的记忆已所剩无几;(4)对教学提出种种可观设想,使教师感到震惊的是,学生所提出的设想恰是pbl课程模式的有机内涵所在。学生在自觉(少数)、不自觉(多数)呼唤着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pbl的应用[4]。因此,我们认为尝试基础医学pbl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树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灵魂),实现自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会学习,从而跟上科技一日百年的速率,跟上世界教改大潮。

4pbl教学的实施流程及关键问题

在pbl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首先知道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并鼓励学习小组中吸收不同年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每组设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然后由教师给出病例,学生根据病例提出问题交各小组负责人汇总。负责人负责将问题分配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查找资料。然后由主持人负责召开讨论会,汇总问题答案。同时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根据讨论情况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或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像学生推荐书目、参考资料或查找资料的方法,并暂缓评价。负责人再次将问题分配给小组成员,重复以后步骤,直至问题解决。最后,召开集体讨论会,会上精选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报告相关的知识点,教师集体参与学生讨论并做出评价,使教学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在pbl教学中有三个要素,问题、学生及教师。其中,问题是学习的焦点。pbl教学法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这里问题既是学习的焦点,也是相关学科的集合体。这种教学模式将复杂的螺旋式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问题”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中的问题既包括学生不能理解的名词、学生认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或补充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pbl教学法中解决问题的主体。pbl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都是由学生来解决,解决的方式包括查阅文献、阅读图书资料、小组讨论、听报告讲座等形式,其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方式,要求每个小组每次讨论有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主持人负责主持讨论;记录人记录讨论时间、地点、讨论内容、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遗留问题;负责人负责将问题分配下去由小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并最后汇总答案。讨论中当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但不是寻求答案。教师是有目的的提问者,注意不是问题的解答者[5]。为了引导同学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应担负起下列责任:(1)向学生提出讨论中被忽略的问题;(2)向学生提出问题相关和相鉴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总结;(3)对学生的学习程序做出指导并把握讨论进度;(4)向学生推荐参考书或向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5)对学生的讨论和学生得出的答案暂缓做出评价,留给学生认知、讨论和自我评价的空间。

5pbl教学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pbl教学,学生适应了pbl的学习方法,也有不少心得体会。表现在:(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认识了丁香园、医脉通等有丰富资源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探索知识的奥义。(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pbl教学,学生学会经常主动提出问题,遇到问题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培养的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习中小组各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研究,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得,因为大家理解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因而提高了学习效率。(4)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因为教师参与了学生讨论的全部过程,更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故对学生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pbl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6]。同时,pbl也更适应时代对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利于达成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尽管,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学科结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大规模的开展pbl教学,但是pbl教学不失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应该得到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摘要:探索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电气工程运行管理问题,研究电力建设领域,在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系列电气设备施工前的方案,以提高电力建设过程中良好的管理业绩,以保护电气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电气工程、管理安全、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电气智能化技术也迅速发展壮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在建设工程中,电气安装质量的好坏轻则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重则会危及用户的安全。做好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十分重要。一个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优良,才能创造出优良的项目工程。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取得电气质量管理的成功。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只有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

一、电气工程质量概述

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强电系统主要有:变电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系统、高压配电、低压配电、应急电源及照明、高压电缆、低压电线电缆及动力照明等。弱电系统主要有:变配电智能化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火灾报警、防火漏电报警、综合布线、电磁屏蔽、安保监控、电视电话等,各系统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是贯穿于电气工程建设“人、机、料、法、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围绕电气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控制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现象发生。

二、质量控制

1、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电气工程质量涉及到业主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的`实现,所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

2、电气施工人员的优选和培训人是建筑工程的创造者,产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根据工程电气工程系统状况,合格选择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

3、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管理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必须把握材料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掌握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并直接订货,减少采购环节,以确保所需材料符合施工要求。

4、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工艺、装备、信息、检和检测等技术。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5、图纸深化设计管理明确业主对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需要优化和深化,提供意见和建议给业主,以便电气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而影响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目前主要是受业主委托,对智能化系统中的变配电智能化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楼宇自控、防火漏电报警、综合布线、电磁屏蔽等部分或全部进行深化设计。要做好技术储备,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定位和需求,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6、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形成产品质量的最重要阶段。电气工程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所以,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开始,直到工程验收完成为止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系统过程。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重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三、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内管线预埋到位准确,缩短工期,使施工科学地进行。本阶段常见程质量通病主要有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要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消除。

3、在预埋时,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派专人负责与土建单位协调,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按设计施工图进行预留和预埋工作,按施工图坐标位置要求土建标出结构的标高线和水平轴线,按照设计坐标、标高位置进行施工,以利管道敷设到位。浇注混凝土时,盒(箱)都应采用防堵措施,留人看管,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4、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预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基础施工阶段电气工程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是否漏焊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5、装修施工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在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暗配管路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6、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前必须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对电气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分系统建立质量控制点,并明确控制内容、主控责任人,制订作业指导书,给批准后实施。加强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工艺流程对质量的要求,工艺加工对施工操作技术的要求,做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气化工程施工操作较为严格,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所以,对于电气工程施工操作人员应加强操作方面的培训,加大对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力度!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严重性问题,因此,对于电气工程建设应加强施工中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电气工程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制定良好的电气工程施工操作方案,提高电气工程建筑以及操作人员管理双方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做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吴伟章。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民营科技,(02)

[3]。呼天星。浅谈电气工程在土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配合。[j]。山西建筑,2011。(01)。

[4]。丁大为。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j]。河南科技。(06)。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一、广告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广告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广告学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问题主要包括:

1.轻视实践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均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该理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在学生走向职场后获得。高等院校长期关门办学,很少涉足广告市场,与社会、广告企业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亦是极度缺乏;学校亦不采取模拟企业策划、模拟广告设计等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2.单线交流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传授为主。在教学规划过程中,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确定,学生意见很少能够真正被老师重视和采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单向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传达的信息能否真正为学生理解,就不得而知了。而单线交流模式并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3.教学理念封闭

教学理念封闭这一问题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教师知识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从师资方面来说,由于客观条件和教育体制的限制,广告学专业的教师培训大都是阶段性的,很难使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从教学手段来说,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教学手段单一。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广告教育方面,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设备已经在许多院校得到普及和使用。但是,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作了播放器在使用,在课堂时间用来播放影视资料,这显然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广告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弥补地域性造成的知识沟问题

高等院校可以联合专业网站的设计人员,构建一些专业网站,也可以利用“优酷”、“土豆网”等互联网发布平台,开展微电影广告,以及开展微信、微博广告竞赛,加强不同区域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进而可以解决地域限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使用所学广告知识,进行广告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广告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而广告的目的是要通过沟通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劝服,从而实现广告目标。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广告的理念、技能传输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理解选择性地接收教师传达的讯息,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更符合广告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

4.教学理念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广告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要想实现广告学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封闭式的专业办学观念,积极开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提升国内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科学合理的广告学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关联学科的课程设置。

三、结论

高等广告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告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从业能力,从而影响到广告行业的未来,广告教育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完整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解决高等广告教育能否满足社会和业界需求、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广告学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措施,为以后广告学教育问题的改进提供借鉴。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在民办幼儿园蓬勃发展、公办幼儿园恢复建设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公、民办学前教育共同发展,对社会、对教育而言是共赢举措。应在财政投入、政策倾斜及运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公、民办学前教育统筹推进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地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加大了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每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形成了公办、民办幼儿园齐驱并驾的良好发展势头。如何推进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是当前应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加大财政投入,建设一批公办重点园进行示范辐射

现在,国家和省市县相继加大了投入,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财政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以重建公办幼儿园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园。无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还是办学设施等方面,都要高标准、高起点,既要着眼于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形势,确保十年领先、二十年不落后。因此,财政部门要在投入上下功夫,可以采取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配套建设资金为辅,乡镇一级则要在土地划拨、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及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公办园的高标准建设奠定扎实基础。建设一批重点园之后,要以此为基点向周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进行辐射,促进区域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提升,这也是发挥公办园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抓手。

二、兼顾民办教育,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

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相关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民办教育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歧视。所以,各地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民办教育板块,在政策扶持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首先,在项目资金补助方面要尽可能地领悟上级政策,根据民办教育各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申报一些补助项目,特别是省级以上补助项目,为他们的发展增添动力。其次,在县级层面,涉及到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土地征用、规费收取、安全消防验收、房产证、土地证办理等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在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中涉及的相关手续办理,应实行一站式办理、并联式审批、开启绿色通道,充分体现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特别是在民办教育运行过程中,还要兼顾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教师职称评聘、养老保险缴纳、安全管理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及相应的指导,以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要强化规范教育管理,使民办教育健康向前发展。

三、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均衡化发展

公办园和私立园各有千秋,新设置的公办园所录用的教师大多是大专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朝气、有活力,知识丰富、能力较强,其中许多教师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是难得的优质师资力量。许多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前教育界的精英。因此,在公、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想方设法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以及互派师资、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均衡化发展。可以选派公办园的一些年轻师资力量到优质的、办学悠久的民办幼儿园跟班学习,能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而公办园承担着对民办幼儿园师资培训的责任,可以通过开设开放日、活动日等活动,鼓励民办园的教师来园进行学习观摩,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只有建立公、民办幼儿园之间师资队伍建设的联动机制,才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四、鼓励集团办学,实现教学优质资源区域化共享

学前教育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板块,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办得好、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对广大家长而言就是福音,对整个教育而言就是贡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可以打破公、民办体制的限制,将本区域学前教育划分为若干板块,每一个板块中选择一所龙头校,以此为中心辐射区域内的其他幼儿园,形成一个中心、若干基本点的局面。整个地区以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重点园为总牵头,形成三级联动网络,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规范管理,优秀的模式、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得到更快、更大力度的推广,也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通过集团化办学,每一个办学集团都形成了一个小的体系,他们立足于自身传统办学品牌优势不断发扬光大,不同集团之间形成了踊跃竞争的良好态势。以竞争机制激发办学活力,这对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许多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将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重点下沉,每一个集团承担一定的目标任务,能够对学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逐个击破,实现合作共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既需要各幼儿园自身强化沟通交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及上级机关以宏观管理的力量进行推动,使资源更好地分配,更均衡地惠及每一所幼儿园,实现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目标。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城市规划的标准、生态型城市等相关概念,提出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并研究实现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途径。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1城市规划的标准、生态型城市等相关概念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标准,就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实现一定的规划目标。更好地有效指导规划而编制和制定的相关准则,编制和制定的城市规划标准,旨在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的建设水平。

1.2生态型城市

所谓生态型城市,是建立在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新文化观,是以生态型城市作为其性质以及特征。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之城市类型。它是社会、文化以及自然高度统一的生态系统,生态型城市是物质的循环和谐和共生的整合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生态型城市是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康、高效以及和谐的人民居住环境。总之,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是直接为建设城市而服务的。而城市的规划标准又是建设城市的重要准则。

2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

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必须对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有相对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在其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的实施和有效性。其城市规划的根本根本目的在于要建设生态型城市,使城市之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吻合。从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生态城市之规划特点,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我国对于生态规划要考虑的要点:国内的生态城市规划基地和规划的目标各有不同,不仅应关注城市的整体结构以及交通等方面的规划,还要考虑实用功能以及水系和自然原有资源的利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纷繁复杂,包括在规划前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预规划阶段,然后再进行正式城市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四点来着重研究城市规划的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其次是应该坚持以城市的成长为原则,在以长期以及动态的城市发展前提下对城市的生态型规划进行改革和不间断地更新。再有,应坚持将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位。

3实现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途径

3.1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标准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准则.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管理的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乃至于法制化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和一般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不同。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其城市规划的标准。科学地来讲,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更应该把原有的相关标准和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统一起来.密切地配合和科学的整合。这也是构建我国生态型的城市标准非常重要的构思。在制订规划标准时依据该原则可以形成法律保障、指标落实、针对性较强的优势。因此,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3.2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

不难理解,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囊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态环境,一个是城市规划标准在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因此,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应首先注重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城市规划标准涉及其总则、城市的用地、城市的设计和建筑的控制等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涉及到生态的功能区设置和划分以及土地的利用和环境的容量等。因此,我们应重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所对应的标准内容,将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和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3.3城市规划标准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对应与结合

事实上,城市的规划标准目的是使城市的规划更规范、更合法以及更利于城市的建设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标准服务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4结语

在全球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非常必要。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据此有了较强的操作性.对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必须发挥其巨大的整合作用,结合地方性以及动态性的独特特点,建立相关体系并发挥其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10)

[2]王雷,赵立娜.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及措施的简要思考[j].科技创业家,(06)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城市规划的标准、生态型城市等相关概念,提出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并研究实现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途径。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1城市规划的标准、生态型城市等相关概念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标准,就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为实现一定的规划目标。更好地有效指导规划而编制和制定的相关准则,编制和制定的城市规划标准,旨在提高我国城市规划的建设水平。

1.2生态型城市

所谓生态型城市,是建立在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新文化观,是以生态型城市作为其性质以及特征。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之城市类型。它是社会、文化以及自然高度统一的生态系统,生态型城市是物质的循环和谐和共生的整合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生态型城市是按照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立健康、高效以及和谐的人民居住环境。总之,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是直接为建设城市而服务的。而城市的规划标准又是建设城市的重要准则。

2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

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必须对城市规划标准下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有相对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在其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的实施和有效性。其城市规划的根本根本目的在于要建设生态型城市,使城市之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吻合。从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生态城市之规划特点,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我国对于生态规划要考虑的要点:国内的生态城市规划基地和规划的目标各有不同,不仅应关注城市的整体结构以及交通等方面的规划,还要考虑实用功能以及水系和自然原有资源的利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纷繁复杂,包括在规划前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的阶段,也就是预规划阶段,然后再进行正式城市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四点来着重研究城市规划的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其次是应该坚持以城市的成长为原则,在以长期以及动态的城市发展前提下对城市的生态型规划进行改革和不间断地更新。再有,应坚持将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位。

3实现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途径

3.1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标准是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准则.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管理的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乃至于法制化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和一般的.城市规划存在着不同。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制定了其城市规划的标准。科学地来讲,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更应该把原有的相关标准和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统一起来.密切地配合和科学的整合。这也是构建我国生态型的城市标准非常重要的构思。在制订规划标准时依据该原则可以形成法律保障、指标落实、针对性较强的优势。因此,城市规划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3.2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应结合和对应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

不难理解,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囊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态环境,一个是城市规划标准在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因此,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应首先注重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城市规划标准涉及其总则、城市的用地、城市的设计和建筑的控制等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涉及到生态的功能区设置和划分以及土地的利用和环境的容量等。因此,我们应重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所对应的标准内容,将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和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3.3城市规划标准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对应与结合

事实上,城市的规划标准目的是使城市的规划更规范、更合法以及更利于城市的建设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标准服务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4结语

在全球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标准研究非常必要。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据此有了较强的操作性.对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生态型的城市规划标准必须发挥其巨大的整合作用,结合地方性以及动态性的独特特点,建立相关体系并发挥其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城市规划,(10)

[2]王雷,赵立娜.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及措施的简要思考[j].科技创业家,(06)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以本校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实验室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借以希望对当前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整合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1],[2]。近年来迅猛发展,尤其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更为迅速。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如何增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已经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我校是河北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师范教师的重要基地。目前,我校已处于应用型大学行列,正处于转型办学的关键发展时期。所以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更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本专科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但是较之理论课程,我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生物化学实验课一直以来在我校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涉及我校3个二级学院的农学、园艺、食品等共计12个本科专业。涉及专业广泛,授课学生众多,同时是多数研究生入学的必选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我院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一直承担着这项教学任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历史。但是,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实验内容简单、陈旧,缺乏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内容;2.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考评体系。总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实践,必将直接影响我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乃至后续毕业率和就业率。就实验课程设立及发展现状而言,此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位授课教师近年来一直尝试从教学计划、实验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改目标、思路及具体教改措施,旨在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优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总结如下:

1.预先精选科学的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我校是一所农业院校,各本专科学生科研内容多围绕农作物进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所处地位不言而喻。以往生物化学实验多以单一实验为授课内容。如测定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及过氧化物酶含量等。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能保障学生在四个学时的学习中基本掌握各实验的操作技巧,但是弊端较为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同时材料准备也显重复,不利于节约成本。笔者在近些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中首先力争从培养方案入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授课计划方面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将多个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组织中存在各类组分,并能井然有序地将各类组分含量依次测定完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又节约了实验材料成本。此外,在开设实验的过程中创立不同班级间的学生互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加大实验课的成绩比例,实验成绩占到生化实验课程总成绩的20%;将实验成绩分为考核、预习和出勤占5%,操作占10%,实验报告占5%。

2.适当选取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

为了充分锤炼学生实验能力,以便为日后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笔者适当增设自主实验内容。诚然,考虑到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的各类限制,这类实验内容不宜过多开设,而且开设的专业和年级尤为重要。依据以往经验,该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不宜在一年级开设。因为此时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理论经验,很难充分运用各类理科实验操作手段。当他们经过一两年锤炼后,已经充分学习了生物、化学等各类理科知识,能够在理论及实验层面上小试牛刀。此时便可以适当增加自主性实验,充分锻炼其综合实验能力。而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便在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经过此环节培训,学生均会在日后写本科毕业论文时拥有较强的科研技能。

3.开设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空间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本实验室特意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室。将这一环节运用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需要在课下零散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授课班级较多,很难满足此类需求。此时,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便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此空间内继续完成剩余的实验步骤。开发实验室内放置有722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冰箱及各类玻璃器皿,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开放制定实施流程进行。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学科,涉及专业和学生人数较多。生物化学实验在具体实施方面的首要困难即授课时间不足。需要各个学院、专业带头人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年级限制、授课时间段等因素。虽然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尚处于初探阶段,但是意义深远,急需各位授课教师共同努力。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为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提供一些新观念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小学教育;优化方向;创新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外的教育思想在为我们带来全新启示的同时,也给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品性特征的培养都具备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寻求小学教育的优化发展和创新已成了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阶段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群体,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大多较为活泼好动,好奇心较为旺盛,模仿力极强,但存在观察力和注意力较难持久集中的`问题,容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转移注意力,同时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在逐渐成熟和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小学生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感知能力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设计符合小学生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的基础知识教学。当今时代处于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新时期,信息的传播和发展早已不受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全球村概念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还是教育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这给我国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思潮冲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有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最本质的是构建既适应我国国情又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正不断谋求全新的优化和创新,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逐渐由技能教育转变为重视学习态度、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培养的综合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为小学生奠定社会行为习惯和思维基础,如何建立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依然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可塑性,小学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禁锢,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更高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集中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健康心态的综合教育,以树人为主要教育目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原则,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教育优化发展。

三、实现我国小学教育优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国学教育的启蒙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国学教育的良好启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信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国学教育启蒙实质上是应用国学经典展开素质教育,有助于达到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的本质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事理,学会为人处世。另外,通过针对性地诵读和解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学的深层次感悟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影响。

(二)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

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同时习惯于应试教育培养的思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化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优化,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养教育发展,由模式教育向创新教育方向转变。小学作为重要启蒙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式培养,这需要通过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在更高阶段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素养基础。

(三)注重社会人教育的转变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时期,存在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重要阶段。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小学教育是注重实用性教学,育人目的在于促进其成为有用之人。与西方教育思想略有不同,我国传统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偏向于文化知识的基础普及,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小学教育也应进行优化发展,切实回归至教育的本质,使人具有人的本质,促使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教育转变。实现这一发展方向,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学科知识入门和品性特征养成。中学乃至大学教育注重专业入门,而小学教育则偏向于基础学科入门,同时需要针对学生培养其关于责任、方法和美的感悟这些方面的品性特征,促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责任感,了解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同时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以此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这一教育发展理念正应和了传统教育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本质理念。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应不断寻求多元化理念的发展,应用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真正的教育主体,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创新教育和社会人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促进教育树人这一重要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2]秦克铸,薛忠祥.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课题组,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小学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07,04:3-13.

[3]郭悦.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才智,2016,21:118.

[5]彭小虎.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加州小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9:6-9+56.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使体制改革及创新提上了议程。本文环境保护管理体征改革的意义出发,探讨体制改革及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极为重视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并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直接加大了环境保护管理的难度,也使既有的体制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用。在此形势下,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机械制造;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技术学科,它既不同于基础课程,又不同于专业课程,更接近操作技能的理论化。本课程内容涉及到热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工艺(车削、刨削、钻削、铣削及齿面加工等)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三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尽管内容庞杂,知识点很多,但可以用一线、两段、三重点、五要求来概括:

“一线”是指整个课程内容贯穿着从毛坯制造到加工成产品的一条主线,这与实际生产的工艺路线一致。用这样一条线来引导学生学习就使知识有了系统性。

“两段”是指产品的制造过程可分为毛坯制造与机械加工两个阶段。在一般工厂或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热加工”及“冷加工”。热加工的主要基础理论是“铁—碳平衡图”,而冷加工的基础理论则是“金属切削原理”。

“三重点”是学生学习必须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其一是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与热处理方法。二是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等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毛坯制造工艺性的初步能力。三是领会并掌握机械零件的各种常用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原理与生产特点,以及加工所用设备、工卡量具的工作原理与安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五要求”是如下几点:(一)了解毛坯制造及零件切削的主要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二)了解各种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和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三)掌握选择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方式方法的`基础知识;(四)对常见典型零件能合理确定其加工工艺过程;(五)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分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难看出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因此,电大教师要教好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就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实践经验少,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惟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并且对于每一章中的“精髓”没能很好地把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改革

(一)通过直观教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外省市的城镇和农村,在过去的在校学习中,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不了解生产中的机床设备和操作要点。如果按照过去的教育模式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渐渐的就会所学课程失去兴趣,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或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观看,及时地通过生产现场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内容,分块打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把十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起,分为冷加工、热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打包”,既为应知理论包、应会技能包、能力应用考核包;应知理论包,就是以够用为度,以机械加工部分为例,在教学中把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中所用到的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内容、运动形式、刀具、夹具的形式作以详细介绍并进行认真对比,掌握特点,使之有效地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应会技能包,就是突出技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易跳槽),企业生产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到生产现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以车削加工练习为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其它类型机床切削方法的模拟练习。通过对比练习,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能力应用考核包,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例让学生找出设备事故原因、产品质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材的相应处理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机械制造工艺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面。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因为一个好的钳工,不仅要对钳加工的教学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对常用的通用机床也应有一些了解和掌握。另外在机械加工和钳加工中所采用的刀具不同,运动形式不同,在授课时都进行相应的比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四)通过开放型习题教学,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同其它学科不同,虽然章节很多,知识面很广,但计算题数量很少。如果始终采用讲解——观看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每个部分的内容结束后,上一次开放型习题课,通过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传统的习题课就是老师按照例题的形式改几个数、换个问法,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熟练的掌握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我通过多年的探索,有一定的收效,就是全学期只上三次开放型习题课(在每个部分完成后进行)。因为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通过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需求和兴趣。在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完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部分)后,组织学生对毛坯的制造方法做一总结归纳:铸造——适合生产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外形和内腔的零件毛坯;锻造——适合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结构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焊接——适合生产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中空的零件毛坯。在讲解完热加工部分后,再做一次总结归纳。例如,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在回转体上加工孔,用车削(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磨孔);在非回转体上加工孔,可以用钻孔、扩孔、铰孔、插孔、拉孔、镗孔、铣孔。加工方法不同、加工精度有差异、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不同、加工成本相差很大等等。通过加工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全面的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从而确定出符合经济加工精度的加工方案。

(五)提升自身素质,做合格的双师型人才

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作为改革前沿的教师,必须全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源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尚德香.机械制造工艺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12.

[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1.4.

[3]周德检等.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0,(4).

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1.鸟击防范和生态学管理技术概述

所谓鸟击指的是,航空器与鸟类发生相撞事故。在飞机发展历程中,鸟击事件一直存在,给航空运输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导致航班延误,重则导致机毁人亡。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鸟击事件出现在飞机的起降环节,所以,重视和做好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1963年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国际鸟击会议,相当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是,音响设备是防范鸟击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学因素及其方法,因而成效并不显著。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学知识在鸟击防范中的应用,且取得了较明显的研究成果。我国鸟击防范工作尽管起步偏晚,然而国家民航总局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内大中型机场均先后启动了鸟类生态学和鸟击防范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所谓生态管理技术指的是,在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符合人类的普遍期望,关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管理策略强调立足于措施所对应的阶段性结果,同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对管理方案的及时、有效调整。

2.影响机场鸟类活动的生态因子

2.1食物因子

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食物链上,机场及周边的土壤、草坪中生存着大量的小型动物,在鸟类食物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能是鸟类的直接食物,也可能是鸟类的间接食物。在整条食物链中,蚯蚓等昆虫会成为鸟类的直接或者间接食物;开花结籽植物能够为植食性以及杂食性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小体型的鸟类则是老鹰等猛禽的目标。

2.2水因子

机场及周边水体能够对鸟类形成较大吸引力,使其前来觅食或者栖息,特别是鸭类等游禽,如果这些鸟类聚居在机场附近,那么将会大幅提升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生存于排水沟或者水塘中的鱼虾将会吸引鸭类飞鸟前来觅食;夏天飞行区那些较低洼处的积水为水生昆虫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也可能吸引一些鸟类前来觅食。

2.3栖息与繁殖场所

所谓鸟类栖息地指的是,鸟类可以生存的空间和环境。栖息地不仅能为鸟类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水源,同时还能为鸟类提供良好的繁殖场所。鸟类在选择栖息地的过程中,涉及对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是若干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机场及周边区域内,鸟类在确定栖息地时候主要参考三大因素,一是植被类型,二是和水源之间的距离,三是人为活动强度。因此,在机场及周边范围内人很少涉足的特殊生态环境等便成了适宜鸟类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鸟击防范对策

3.1鸟类的食物源治理

3.1.1喷药灭蝗。直翅目蝗虫不仅体型大,而且数量多,再加上捕捉难度不大,因而成了一些鸟类的捕食目标。建议以机场飞行区草地为对象,每年均设立样方以实现对蝗虫情况的准确调查,然后邢璞乌海林以调查结果为参考,实施针对性的自主喷药灭蝗措施。2-3月大蝗虫的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这是灭杀蝗虫的一个良好时机,能够大幅降低捕食蝗虫的鸦科等鸟类的出现概率,从而防范和减少鸟击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冬春季节,应对场区内的枯枝败叶进行有效清理,从而实现对虫卵以及越冬幼虫等的有效清除,如此一来,能够明显减少第二年虫口密度。

3.1.2灭鼠。建议在每年的5月与10月,对生活在机场飞行区草坪中的鼠类展开调查,然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具体方法是,于机场飞行区草坪内选出3处观察到鼠类活动的地方,并将其当作样方,各个样方均划出2hm2的供调查面积,通过铗日法以实现对捕获鼠类的有效记录。然后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投放毒饵的方法,从而实现对飞行区的有效灭鼠,这样能够大幅降低以鼠类为食的隼类等猛禽的出现概率。

3.2鸟类的水源治理初春和仲秋时节,鸟类便会依据习性进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地表水将会对鸟类产生较大吸引力。为削弱机场飞行区水源施加给鸟类的吸引力,机场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对飞行区土质区范围内的那些凹坑进行平整碾压,防止积水;对生长在排水明沟中的淤泥以及杂草进行有效清理,避免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上述做法能够减轻水源对鸟类产生的吸引力。

3.3鸟类的栖息地治理

3.3.1清除鸟巢。在春季鸟类进入繁育期之前,机场应制定合理的'鸟巢清除计划,对机场内及附近树木上的鸟巢情况予以调查,然后通过人工、机械有机配合的方法以实现对鸟巢的有效清除,同时做好对巢材的回收工作。在鸟类进入繁育期之前清除鸟巢,能够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削弱其繁殖成效,同时还能够降低机场飞行区鸟类的活动频率,如此一来,能防止鸟类在机场及附近的繁殖,也不会给鸟类繁衍带来过大影响。

3.3.2割草作业。机场应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对飞行区范围内草地的管理工作,对草高进行严格控制,使其不超过30cm。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助航灯光等重要设备周边1m范围内的草地,应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通过机械、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清除杂草,防止鸟类在附近活动,给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负面影响。

4.机场驱鸟工作的若干建议

3)通过驱鸟装置进行驱鸟时,应注意不同驱鸟装置的混合使用,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装置而失效;5)在不同时间段,驱鸟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差异,所以,应结合时令,因地制宜地开展驱鸟工作。

5.结束语

就现状来看,只要鸟类和飞机仍旧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鸟击事件就无法绝对避免,所以,应重视和做好鸟击防范工作,尤其是生态管理知识及技术的应用,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鸟击事件,这对于航空事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3387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