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一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二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课后习题
抄写并背诵古诗。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三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
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
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
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
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
学生点评:
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
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4领会后再读:同学们琢磨了几分钟,一定有所收获了吧!不如来展示展示,谁愿意?
4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四、分析
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呢?作者传达的是单一的乡愁吗?我们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还有他乐观积极的情绪,每当我们处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气馁,想想王湾告诉我们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下课。
六、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羁旅
颔联: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寓情于景, 景中含理
颈联:理
尾联:情
这节课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体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
2、积极实施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
3、创设的诗歌学习情景,增强感悟。
4、合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四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
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
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
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
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
学生点评:
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
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4领会后再读:同学们琢磨了几分钟,一定有所收获了吧!不如来展示展示,谁愿意?
4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四、分析
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呢?作者传达的是单一的乡愁吗?我们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还有他乐观积极的情绪,每当我们处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气馁,想想王湾告诉我们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下课。
六、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羁旅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颈联:理
尾联:情
这节课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体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
2、积极实施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
3、创设的诗歌学习情景,增强感悟。
4、合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五
了解作家、作品及律诗的相关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背诵并默写诗歌。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朗读视频。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一些旅居在外和外出做官的人常常会有故园之思,“乡愁”
渐渐地就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二、解释题目:
《次北固山下》:“次”,停留的意思。泊舟停靠在北固山下。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北边,三面临江,地势先要,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
三、作家简介: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与綦毋潜友善。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跟着朗读视频读两遍,体会五言律诗朗读时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读两遍,然后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有关律诗的知识,学生做相关笔记。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每首八句,以八句完成一个意思的表达,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字数固定,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个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律诗歌讲究押韵平仄,一般情况下,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要求上下两句在意思、句法、词性、音律等方面相对,因此这两联又叫“工对”。
4、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予以标记,然后师生交流明确诗歌大意。
5、学生个性化表述诗歌大意,教师适时予以点评指导。
行人旅居的小路还在青山之外,我乘坐的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啊?希望北飞的鸿雁能给我带回洛阳。
6、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五、赏析探究:
师:你觉得这首诗歌哪一联写得最好,试着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学生四人一个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并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为下文的.写景做了铺垫,也与尾联“乡书”、“归雁”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字炼得好,因为“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船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同时,“潮平”一语,又为颈联中的“江春”做了铺垫。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进行强调,“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孕育在残夜之中,并将驱走黑暗;江春已潜入寒冬未尽的旧年,将赶走严冬。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自然的规律不可阻挡。
师:大家想一想,“海日”和“江春”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问一答,卒章显志,借鸿雁传书,诗情画意般的传达出了对家的深切思年,为全诗歌罩上了一层浓厚的乡思愁绪。同时,与首联遥相呼应,整首诗收放自如,整饬统一。
六、背诵诗文:
学生展开背诵竞赛,教师予以点评。
七、学生作业:
默写诗歌两遍,任意选取角度,鉴赏诗歌的颔联和颈联。
八、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铺垫下文,呼应结尾
颔联:炼字精当,铺垫下文
颈联:拟人手法,蕴含哲理
尾联:卒章显志,照应开头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六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七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八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说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能够体会诗中所体现的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春天和南方春天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两个地区的不同,并请学生用学过或者读过的诗句表达。学生可能回答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等等。教师先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引题“其实,南方的春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来的比较早,在北方还是冬天的时候就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唐代北方诗人王湾羁旅江南时,残腊逢春时所作的诗《次北固山下》”
2.用多媒体出示王湾个人信息如下: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唐代洛阳诗人。王湾早年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旅途延伸在碧色苍翠的青山之外,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黑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正值残冬,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该怎么投递家书?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创作的地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地点:客路青山外,舟行绿水前。
此处既是景物描写又表明了创作地点,语言自然工丽,境界却很宏大开阔,为全诗奠定了大眼光、大格局的描写基调。
2.颔联也是写景,那么首联的写景与颔联有何不同?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首联的写景先写山,再写水,由山到水,是一种大景观,奠定了全诗大格局的描写基调,同时它还是一种动态的景,本身山和水都是具有静态美的意象,但“路”、“行”两字立刻点出了作者所处于羁旅途中,化静态为动态;而颈联的写景是由水到船,是一种“此身此地”的非常具体的小景观,依然延续了大格局、大眼光的基调,本身涨水和扬帆都是动景,然而作者确实用了“平”和“正”来描写,使动景却显现出静态美,将春天于无声无息处滋润大地的感觉描写得淋漓尽致。
3.本诗创作的时间是何时?作者是如何展现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本诗的创作时间是岁暮残腊,破晓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时间,而是将时间蕴藏于写景之中,“海日生残夜”表明,是破晓之时,太阳趁着残留的夜色从江面上升起,此处教师应明确:“海”就是泛指水。“江春入旧年”是指时节依然是残冬腊月,但万物已初现春的气息。
4.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语言上看,作者用“生”字描绘了水中升起朝阳的情景,用“入”字描写残冬已展现的春的气息,但是“生”意思是出生,“入”意思是进入,本身都是人的行为,此处为拟人的手法。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景物人格化,赋予实景活泼的气息,赋予全诗轻快的节奏;从内涵上看,此处展现了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残冬里蕴藏着暖春。暗示了腐朽之处孕育着新的生机,使全诗除了语言优美和谐外,更蕴含着一层哲学意味。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九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湾的生平、创作与文学史地位。
2,掌握北诗的字词句的读音、解释与读法。
3,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与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的哲理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领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由景生情,领会诗歌中表现的主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简介。王湾,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之间,《全唐诗》中保留了他的十首诗。
二,课题解释。《次北固山下》一作江南意,是王湾最著名的作品,次,是驻留、停歇的意思,这里指船只停泊,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这首诗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船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风光而产生了相思,写景如画,意境开阔。
三,学法指导: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重点理解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哲理性。在诗人的笔下,自然界新旧事物的交替是这样进行的:所谓生,指的是旧的躯体中孕育了新的生命,所谓入,指的是新春的气息已潜入江南,景中寓理,景中关情,引人作美的遐想。
四,赏析评点。前两句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上景色。此联气象开阔,颇能小中见大,春潮涌涨,潮水涨满,好风相送,正宜扬帆远行。此联在描述自然时序的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则是残冬中涌入春的气息,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导人们产生对于未来美的遐想。写泊船之后的思乡感受,遥应首联。
五,诗歌内容翻译现代文。蜿蜒的道路环绕着青山,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上涨,使江面显得更加开阔,江风顺吹,鼓满了高悬的船帆。夜幕还没不退尽,旭日已在江面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家信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啊,烦请北归的大雁去趟家乡洛阳吧。
六,字词精讲。1客路,指在外游历时所走的道路。青山,指北固山,也指长江岸边的青山。潮平,指江水上涌,水面淹没两岸。两岸阔,指江水涨潮,江面变得开阔。风正,指风从正面吹来,即顺江风吹来。帆,船帆。悬,高挂。
七,本诗写作特点指要。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被诗评家称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2,生和入是拟人的手法,诗中的说理揭示了普遍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可谓景中含情,景中说理。
八,课后作业。1,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并背诵诗歌。2,翻译诗歌内容。3训练默写诗歌。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十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十一
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诵读法、讨论法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不仅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其实,思乡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
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
(1)(次北固山)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个别朗读;
(指导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全班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
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许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
3、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a、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提示: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
b、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提示: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c、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
(提示:1、时间临近春节;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
4、请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看谁改得好。(要求忠实于诗歌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点。)
五、拓展达理: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
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
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
六、背诵体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后,主动背诵。
七、结束语:
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结束这堂课,请听根据诗人于光中的同名诗歌谱成的歌曲《乡愁》。
次北固山下教案一等奖篇十二
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诗人李白讲述思乡的诗。其实,思乡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
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个别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小组合作,寻找优胜)
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小组合作解析,允许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
3、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a、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提示: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
(提示:1、时间临近春节;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
五、拓展达理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
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
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
六、背诵体味
七、结束语
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采撷诗歌的优美的花朵,让文化的美好粲然绽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37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