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作者观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需要真实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请欣赏以下读后感,共同探讨书中的智慧和情感。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一
作者视角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一时代,而是类似于外太空史学家,对人类的历程进行复盘。复盘了人类历史上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1.认知革命开启了历史,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人类的语言不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根本不存在的事务信息,即虚构的能力。而虚构,不只让人类能够想象,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想象,从而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照作者的观点,国家、宗教、公司、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所有这些概念其实都是虚构的,而正是因为这些虚构,使智人能够灵活合作,并且创造出“文化”。
2.农业革命加速了改变,农业革命的影响,意义深远。告别了狩猎与采集时代,人们开始固定安居下来,有了村庄、城市等。动物的命运也跟着改变,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个固定房子也开始有了我们与你们的边界,在推动建筑学发展的同时人的心理也在演变。生产力的提升培养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国王、战士、宗教人士等等。
3.科学革命创新了局面。基于作者的观点,金钱、帝国、宗教是凝聚人群的三种力量。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是人类很重要的发明,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做有效的互信系统。
4.历史是二级混沌系统,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永远无法预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永远无从假设。了解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拓展视野,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5.科学革命是无知的革命。科学革命之所以产生在欧洲,根源在于当时欧洲人巨大的好奇心。承认自己的无知,即留白,并付诸于行动去探索。
6.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7.现代经济之所以能够成长,是因为我们原因信任未来,资本家也愿意将利润再生产。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二
本书简述了人类从动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变成至今食物链最顶端的高级动物(上帝)的过程。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演绎出人类一步步的变化。其中,书中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人的思考:
1、关于人类体格的进化。作者把采集狩猎阶段人类的体格与农业社会阶段相比较。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人类的体型与采集狩猎时期相比相对没有那么健壮及灵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的科幻片中的画面,试想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体力等粗重活都由机器人所代劳,繁琐的事情都由计算机来处理。人类只需开发和创造更多的程序及机器人即可。由此推导,将来人类的大脑将越来越发达,身体四肢将越来越羸弱。或许到了后期,人类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个大脑即可了。
2、关于信仰的力量。人类从单个的个体到群体再到部落到现在变成了国家、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产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当然还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们就会失去精神上的约束,失去对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无限膨胀,就会做出许多伤害自然、伤害他人的事情。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酒驾、儿童拐卖以及当街砍杀等现象。当然,若信仰过分被强调或被利用,也会出现危机,如早前法国遭受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等。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使用得度才能国定家安。
3、关于虚构与想象。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制度是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就是生活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象之中。而如果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个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那这些虚构与想象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和影响。但有时人类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追逐,去伤害自然、伤害身边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在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为世界带来了人类文明,也成为了全球的霸主。未来人类的脚步将如何在地球上继续走下去,回头想想,功绩、名利、金钱真的这么重要吗?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们觉得重要而已。
综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筛选而灭亡还是进入一个新的进化阶段?这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这美丽的地球以及发挥祖先留下来的智慧。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三
读《人类简史》,讲真第一遍读我是懵逼的,但硬着头皮读完了,第二遍读的时候仍然觉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页都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单独列出就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延伸,概念也一个接一个抛出来,完全让我的大脑超负荷,前读后忘。
第二遍读完了,于是我思考为什么。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许真的还够不上一马平川得阅读这类书籍,虽然书名让我一度觉得这本书是写人类历史的,但实际书里很少涉及历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观点不少,为数不多的例证当然是来论证作者观点的啦。
其次是阅读过程的体验。在童年和到高中读理科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发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会去阅读,看报纸连中间的小字也不会放过。所以这导致我对阅读的体验很敏感。说到阅读的习惯,真的是在记事起就被外公培养起来了,印象里这位老复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将,他似乎总是一壶清茶然后在看书。个体心理学流派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观点:童年时期的一辈子。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当然童年受到的影响,在今后人生里的解读,完全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上学时候语文或者历史的教材,总是饶有兴致得去读教材里的小字部分或者选读部分,而且记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统科班的内容,总要强迫自己因为应付考试才去记住。而从学生变成社会人以后,面临压力和觥筹交错的漫天信息,还有农药,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阅读只能靠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时候拿着kindle阅读或者听英语,效率最高的是坐飞机的时候,但其实这状态中的我们精神相对难以集中,所以也导致今天新闻,自媒体,推送和网络小说成为首选,人的信息采集越来越趋于“skip”的形式,说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难调动大众阅读下去。
这本书被无数大佬推荐过,而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只能成为一个曾经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在最后,从宇宙开始到生命产生,再到智人的出现和进化,直到今天的我们,有人可以搞清楚资本主义和信贷这两个当下经济的支撑以后,作者对未来的猜想,主要关于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这两个元素基本无法现象和控制未来的情况,但也有可能人会被反牵制,对于进化这件事情,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进化和时间一样,无法阻止,生而为人,利用正面,防范未然得来这世界走一遭,命里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再缓慢也记得顽强向上生长。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四
曾经一度痴迷与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的磅礴历史和慷慨义士当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这么去了,他所认知的世界摈弃了利益、仅依靠义气来诠释生命。“宁赴湘流,葬乎江鱼腹安能皓皓白,蒙世俗尘埃乎?”屈原也就这么走了,他所认知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下苍白,所以他要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染红这个腐朽的国度,在永恒的历史长河重现当年怀王“一鸣惊人”的大国风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随着我了解的越趋深入,我的志趣却越来越难以和当今现实社会相融合,我向往那种自由热血的年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现实压迫的日常生活。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人类简史》,这是所有我曾看过的历史书中都未曾有过的格局,第一次,过去与现实相融合了,我这才明白,原来我死守的那一块净土,也不过是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不过是古代残酷冷兵器时代中为数不多的人性的温暖,而我之所以能知道它并得以心生向往,也许,不仅仅因为它是现在人们所缺少的,而更因为这即使放在古代的人们当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人类的历史,不可能总是允许我选择我所喜爱的去读,而忽略更为广阔的灾难和痛苦,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多的,应该说是格局,而后才是思想。感谢作者,这本书,我很喜欢。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五
《人类简史》这本书在我印象中从发售之起就名声大噪了,作者是一鼓作气又写了本《未来简史》作为对未来问题的探讨,也值得我们一读。这本书带我们从智人阶段开shi一直到现在的科学革命,从刀耕火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时代跨越非常之大,内容设计之广,对这横跨几千年历史的讲述,是需要作者的有非常好的大局观和驾驭能力的。在这个方面而言,这本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读史,丘吉尔是这样回答的“thefartherbackyoucanlook,thefartherforwardyouarelikelytosee”。毫无疑问,历史是现代人类的镜子,虽然各个时代环境不同,历史条件也不同,但是我们人类作为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对现今社会的教训和启示。史书把我们人和人的沟通界限放的无限远,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历史和过去进行对话,从他们那学习知识。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农业革命的由来和智人这个人种是如何崛起的,在人类从游牧和狩猎中解放开始,在人类从农业中获取到了稳定的食物开始,我们同其他生物的地位就逐渐开始凸显,对工具的使用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让我们的大脑可以进一步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进行进化,这些就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但是,这一切都离我们当今社会太过遥远,那时候的人类更应该被称为动物,这也是我们同其他动物在起源上并无差异,都是地球中的一个生物,我们更应该爱惜动物的一个重要说明。
在我们进入有记录的历史朝代的时候,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变得具体了起来。一般而言,历史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赫拉利的这本书能够让我顺利读下去,也让我能感觉到历史长河中的残忍和无情。作者对于屠杀和灾难并没有进行隐瞒,这些屠杀者和遇害者都应该作为人类自己的反思让我们从历史中学到教训。他还对我们的信念做了探讨,从基督教的起源开始,到现在大家对信贷体系的信任都是我们的信念,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相信,让我们更好的构建了社会,所以,当我们的信念发生崩塌的时候,危机也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虚构的,文明般事物的着迷和相信。这些事物对于我们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些,让我也见证到了自己信念的重要性。
知史可以明兴替,历史的存在就是让我们以史为鉴,学会教训,反思现在,所以,这本书对我而言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再读的好书!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六
人类之所以优于动物,是因为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并用以构建共同的“想象”。
初读此书,这个观点就让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个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对现今人类社会的解读。
这个观点乍看无理,但却是本书的灵魂,随着文章的推进,跟着作者思想的脚步,一点点逐步清晰,让人一时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这想象成行的,是人类对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从认知革命开始,人们就开始想象,他们制作并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并崇拜它们,信仰它们,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开始。人们因一个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个个部落,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到了农业革命,人类似乎开始从居无定所的生活中走出,开始驯化种种能为人类所用的植物与动物,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个个村落。现今,历史学家们发现一些历史遗迹,也与人类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作者明确的表示了他对农业社会的不推崇,并将农业革命形容为“史上最大的骗局”,但从现在来看,这仍旧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开始。就在这人类发展的源头,人们也在为了一个共同的想象勤勤恳恳地劳作。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个国家产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现,社会上也有了阶级划分,人们相信恶人有恶报,而奴隶生来就身份低微。从这时,人们的“想象”似乎并不都向着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发生了变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学争论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杀得难分难解,国家与国家也不停交战,互不相让时,他们对对方手中的钱币可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一种新的互信系统产生了。金钱正是这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比起任何国家、法律、等级或是宗教,金钱的魅力让它毫无阻碍的跨过一道道鸿沟,丝毫不受宗教、种族、性别或是性取向的影响。
读到这里,稍一思考,就发现作者的用意,从始至终在文字里透出来的,都是对人类社会梦幻泡沫的戳穿与嘲弄。他甚至不用“人类”这个词汇,他频繁的使用”智人“,这个生物学意义的词汇。他想做的,只是将人类从高高的食物链顶端拉下来,把人类从自己的想象里点醒,告诉人类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而人类的“想象”在“上帝”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想象”,造就了当今的现代社会,使之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书,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作者在写农业革命时写下的一句话: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早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七
思考的代价。题目很有意思,思考事情需要什么代价呢?编者(夏老师)认为,这是在说在250万年前,人类处于食物链的中游,获取食物比较困难。那就只有通过减少自身消耗来减少食物需求。而人的大脑需要大量营养来维持,导致食物需求上升,而人类相对于猛兽,抵抗能力不足,因此狩猎采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是思考的代价。
作者举例说明人和其它动物大脑的区别。60公斤重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平均容量为200立方厘米。而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大脑容量约600立方毫米。而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在1,200到1,400立方毫米。这就是说,人的大脑进化了。但这种进化并非不费力的(no—brainer)。
作者认为,为了维持大脑能量消耗,人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找食物,同时肌肉萎缩。
大脑为什么能量消耗大?现代人的大脑只占身体总重量的2%到3%,但身体在休息的时候却要消耗整个身体所需能量的25%,而其他类人猿则只需要8%。
那为何肌肉会萎缩?编者认为逻辑是这样的:人类相对于其它凶猛动物来说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因此人类只有减少活动才能避免被猛兽袭击,虽然生存了下来,但人类肌肉因此而退化萎缩。作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尾猿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人撕成碎片,就如同撕一个布娃娃一样。(编者注:人类不仅面临猫科大型动物的猎杀,还有同属于人属下的其它人类!)。
作者没有继续讨论一下,而是话锋一转,讨论起人类的另一个优势,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的双手,也让人的双手得到巨大的发展。最终,人可以用双手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比如制造出精密工具等。
但直立行走也有其缺点。人最初是四肢爬行动物,要实现直立行走,患上了背疼,脖子也变得僵硬。
而女性付出的代价更大。直立行走需要盆骨更窄,因此繁衍后代受到了影响。死亡率变高。孩子生得越早,由于其头部比较小和柔软,因此母亲更容易活下来。这就导致孩子早产。作者说到,人类幼崽需要依靠大人多年的照料,才能独立。而小马驹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小猫仅仅在生下来几周后就能离开妈妈觅食。
因此,人类培养出非凡的社交能力,也产生了社会问题。(编者注:因为人类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来,所以产生了部落,也就是社会。)作者强调,人和其它动物不同,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者接着说道,虽然人具有较大的脑容量,会使用工具,高出其它动物一等的学习能力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但在200万年中一直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10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被肉食者追杀的恐惧中,也捕捉不到什么大型动物,主要靠种植植物,采挖昆虫,偷捕小动物,吃腐肉为生。直到4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捕猎大型动物,10万年前人类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作者指出,人类之前其它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其进化是漫长的,持续数百万年,而人类进化太快,整个生态系统无法逐渐调整,人类自身也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整。人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保持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充满恐惧和焦虑,这让人类变得凶残和危险。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从伤亡惨重的战争(编者注:英法百年战争,一战二战等)到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的浩劫(编著注: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啸,物种灭绝等),都是由此而来。
编者对最后一段的真得觉得很赞,不愧是历史学家,从历史进化的角度剖析人性,观点独到!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八
20xx年冬,我企图啃完一本大部头著作,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历史哲学》,很宏大的一个名字,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没什么人重视这本书。那时候,我很是怀疑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太扯淡了。因为如果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应该很出名才对。那时候,我判断一样东西好不好,依然会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那本书是真的太厚了。比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厚。《存在与虚无》已经够难啃了,这本书更难啃。读这本书,你得了解很多科学常识。我最后还是没能把这本书读完。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观。我说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读了《圣经》,而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这本书用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这种方法不像《百年孤独》里的用照相机照出上帝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写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记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类属于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说皈依不是主观的事情,是客观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问题,而是你本来就属于上帝。去年,我和武总、谢总吃饭,我们一起探讨信仰的问题。我把我的这种奇怪的信仰说出来,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攻击我。他们觉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不仅如此,你还得有一定的戒律仪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我们辩论得非常激烈。谢总有事先走,临走前丢下一句话:小李,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决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估计我到今天也依然无法说服他们。我也不想说服他们。
他们可能以为我经常读佛经和圣经,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但其实我们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写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认为的上帝是什么样子作过多阐述。我是想说,人这种动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思路跳得有点远。
前几天,听罗胖子说,认知越进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来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达尔文说人其实就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是由其他动物进化来的。于是人降格成了动物。到了凯文。凯利那里,他觉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进化,机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机器也差不多。我赞同凯文。凯利的观点。不然我也不会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对生命的描写。和庄子的齐物论非常非常像。
宇宙诞生,生命诞生,人类诞生。这三者,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以上的胡言乱语,算是我读《人类简史》的一点点联想。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九
人类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时,好似自己是外太空史学家,从更高的维度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审视与复盘。这样的视角,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它让人拿起就不想放下并不仅是史料翔实,而是它松动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在作者看来,人类历史的路上,有四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人类历史正式启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人类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500年前,“科学革命”让人类历史另创新局,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200年前的“工业革命”让人类历史按下了快进键,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父权社会的解体都源于此。本书内容紧紧围绕着这四大革命及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的改变。
“智人优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这个论断让我眼睛一亮,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戳破人类的各种幻觉——“你所坚信的无非是想象”。把宗教信仰、组织规则、民族记忆、种族差异、社会价值观等一系列人类认知想象中的不真实和荒诞之处都指出来尽情地嘲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却并不认为想象即虚无、神话无意义,而是鞭辟入理地分析了这种种共同想象又是如何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制造出种种难以应付的灾祸和麻烦的。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视角和结论,比如“小麦驯化了人类,”——在一万年前,小麦也不过是野草当中的一种,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的地区,但就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忽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给自己大规模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为了适应小麦发展农业,却付出了无数健康、劳动、营养、人身安全方面的代价,这真是非常有趣的观点。
快乐到底应该如何计算?物质丰富以后,生活会更快乐吗?显然不是的。作者认为“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是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之间是否相符”。得到的和期望之间的差值越小,越容易感到快乐。这也是现代的心理学家教人快乐幸福的秘诀不过是:降低欲望,珍惜所拥有的。
有人认为快乐是因为自己赋予的'意义不同而感受不同,因此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因为“意义”本来就是错觉和幻想,所以快乐也许只是一种自我欺骗。但更多的人认为快乐“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快乐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佛教却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应该是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因为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到持续的紧张、困苦和不满之中,所以才不会觉得快乐。人想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
关于未来,作者提出了基因学、仿生学、电子智能三项领域的发展,它们让我内心激动,兴奋期待。作者指出科学的迷因与智人混血的后裔,将能够进化为一个甚至是多个远超现有智人极限的新种族,这些新种族在眼下的这些智人看来将会强大得如神一样,而阻止此类“神血后裔”诞生的技术难关,只是时间问题,技术进步很快能突破,而唯一真正能稍稍推迟它的到来的,只在于我们对“他们”的恐惧,在于社会、伦理方面的限制。
人类的一切发明,从来都是双面性的,人类不停地向外部进行探索,既会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坏处。而科学技术的发明,足够可以轻易毁灭人类和这个星球。
请让我们谨记该书结尾的这段话:“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
《人类简史》,这本书并不简单,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书,被翻译成了很多很多版本,从石器时代讲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现在,从全方面分析了人类。我觉得身为人类,我们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了解,也是人类的一个自我反思,推荐大家阅读。
人类,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我们演变了那么久,很多人还认为这整个世界就是我们人最为特别,我们是最聪明的,独一无二的,但从演化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在现代的世界里我们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种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种,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比如猪,猪有美国的猪,有中国的土猪,也有野猪等等。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据统计,在历史上存活的人种数不胜数,我们人并不是一条直线型的进化,比如先从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时代有很多的人种是同时存在的。
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们的祖先和我们有同样的自私基因,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所以将其他的人种赶尽杀绝,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体,智人在过去的三万年里已经太过于适应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就是造物主的极致。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在提出我们智人其实也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人会大发雷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有一种人种。这就是我们自私的基因,我们自恋的原因。
但是成为那么聪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的脑容量是全物种最大的,现代智人可以达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体25%的能量,而相对于其他的猿类,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动物了,更少。如此聪明的大脑和脑容量换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缩,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说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赛sat它考不过你,但是可以在几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这样的选择和策略是好是坏呢?没人知道。
举一些例子,澳大利亚,是智人第一个受害者,当时的澳大利亚有着与其他很多大陆不同的生态链,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种,比如双门齿兽、袋狮、巨型蜥蜴等等,都陆陆续续的灭绝了,而它们灭绝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登上澳大利亚的时间。虽然有人会为智人脱罪,说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但周围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时间推翻了这个理论和说法,巨型动物的灭绝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是它们放松了对人类的警惕,一个小小的猿类无尖齿和利牙,自然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还有一个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将灌木和树都烧了,留下草来吸引这些巨兽,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巨兽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怀孕时间长,怀胎不多,间隔长,就算几个月人类就只杀一只双门齿兽,几千年也会慢慢的灭绝。所以如果智人并没有登上澳洲,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
同样的情况发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驯鹿、犀牛、巨型地懒和剑齿虎,都惨遭毒手,并且灭绝的时间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陆的时间,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样发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区,马达加斯加北极都没能幸免。
我们人类现在还在一步步的毁灭地球,如果我们并没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陆,那些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现在的严重工业化和过度开发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毁灭地球,很多的物种也在灭绝的边缘。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类的自省,我们因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对整个生态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我们应该感到愧疚,也同时感恩这整个地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读到这一部分,让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大智若愚,人类过于聪明,导致这个聪明进化成了灾难,反而那些脑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动物们,对地球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在我们过度滥用我们的优势时,同时也伤害了很多,夺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类简史,我觉得人类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和生态,请为我们的生态和地球多多考虑,珍惜它爱护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们其实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一
我很努力的记住了作者名字,然后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
智人从亚非大陆到席卷全球,一路上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作者把物种毁灭定罪给智人。
我承认在人类征服各种生物到达食物链顶端的过程中,很多生物因此灭亡。但是试想一个场景:一群智人迁徙到了美洲大陆,这里有很多巨型动物,有脖子很长的,有尾巴很大的,有腿很粗的。智人和这些动物一样还不会创造资源,只能利用现有资源,资源有限,混吃等死的智人估计都不够这些巨型动物塞牙缝。动物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巨型动物有,智人也有。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智人胜利了。巨型动物死亡了。然而人类被作者形容为毁天灭地的洪水。我觉得对人类来说不公平。
有时候,我们为达到我们的'目的,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然而这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认知革命下,智人有了意识,有了情感,有了生存的能力。智人尝试驯化狗,养鸡,杀大型动物,让自己的孩子顺利长大,让自己的部落明天依然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随之狗被驯化成宠物,鸡进化的肥肥的,大型动物灭绝。显然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是为了生存而做选择。
后来人类不再需要和其他生物竞争资源了,那就转为内斗了。
首先,人有互信才产生金钱,有了金钱置换资源,人们就开始追逐财富。
其次,人类通过想象构建出阶级,宗教构建出神,上层阶级构建出国家,人们就开始追逐权力。
然后男性战胜了女性,白人战胜了黑人,富人战胜了穷人。
人类在追逐财富与权力的过程中,欧洲人通过革新技术创造武器征服一个又一个新的大陆,并且顺便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提高了航海技术等等。当然,上层阶级的地位是不稳固的,被压迫的人们不断反抗,成功的下层阶级会成为上层阶级,帝国本质未变只是至高权力的椅子上换了一个人而已。在这样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人类为了巩固和平现状学会了设计制度、设计规范约束、设计法律。为了达到平衡制约,人类学会了博弈,让利益双方共同遵守约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可怕的毁灭性武器。随着战争成本提高,战争利润下降,现在的地球出现了空前的和平状态。
似乎当人类在做恶事的时候,也会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世界的发展。
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从无正义,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人类演进过程中,感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斗争,然而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敬畏。
我们敬畏生命的短暂所以珍惜,智人为了子女和自己的生存敢于对抗强大的对手。
我们敬畏群体的力量所以依附于群体,建立秩序发明规范有了文明。
我们敬畏自然的神奇所以创新,我们利用资源,我们用热能转化动能,我们用人工智能替代自己,我们在改造自然。
或许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并不重要,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原子到构成分子再到结合成有机体演化成智人发展成人,我们经历了太多,无法追溯过去,无法想象未来。站在每一个岔路口,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没有神力预测,我们也并不知道会带来什么,但我们走过,都留下痕迹,又都找不到边际,但是这都是人类走过的路啊,都有意义。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二
说起澳洲,在原始时期,智人到达澳洲,那时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但为什么智人能战胜他们,有人认为是自然选择,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人却认为气候变化不足以让这些大型动物灭亡,智人学会用火,帮助了他们狩猎,同时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动物认为智人这种体积小的动物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可能也是加之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在澳洲的灭绝。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农业时代的出现,相对来说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他们需要下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需要弯腰插秧,浇水,除虫,于是演化出了颈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出现了货币以及银行。这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最本质的原因,因为需要了,因此就出现了。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三
从动物到上帝,其实这个书名很有讽刺的意味。
本书一步步的推倒,从几千年的时间来看,每个时间段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却支配的.还是自己。并用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维护着,作者并没有说这个想象共同体(依靠文明货币民族法律等等)是好是坏。但也推导出了,在这个共同体中逻辑的矛盾(美国独立宣言对比汉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罗辑思维中说人类社会是个想象共同体,使大家拥有一个可以想象的社会轮廓,并使人类进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这本书,作者真实想表达的就是人类就是个动物,还不如蜜蜂社会。因为人类为了营造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杜撰了自由民主博爱这宽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创造出来钱这个概念,这个想象最大推动世界一体化(非领土),但作者从文明的角度再反过来看,世界一体化又摧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包括中华文化,不可逆)并朝向单一稳定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逻辑支持。从作者证明了证明人类进步的一些表现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作者认为无论技术和科技的进步,都无法改变这个阶级的社会,因为总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别人当成动物,而人根本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对此我认为作者是悲观,从牛被关进笼子象征人类被自己束缚(虽然牛数量达10亿只)再写到小麦发展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也没使人过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断作者最为羡慕的是采集社会(绳文文化)哈哈...最后说句,逻辑思维没逻辑。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四
全书大部分内容都让人看起来欲罢不能,惊叹于作者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学科背景、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叙事能力。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想象的现实”,对金钱、资本主义与帝国的关系的讨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讨论及与前现代文化的对比等,以及用认知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将人类的历史进行串联,讨论了几大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的不同看法(比如农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骗局”),并以此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使人能够以“置身事外”的“他者”视角来审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反观自身。书的末尾谈到了对于“快乐”或者“幸福”(作者好像并没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认识以及可能的历史发展,这是以往的历史学从不会讨论的内容,而这也与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密切相关,即引起“智人”对自身发展和行为的反思,希望“智人”能够认真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过,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大部分的历史学家更擅长做“事后诸葛”,所以,总体来讲,作者对于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析确实更趣味十足,更耐人寻味,而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可能让我稍感无趣(大概是因为没有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说并没有提炼出完整的理论问题?)或者说不能认同。
总之,这本书虽然内容庞杂,涵盖各个学科,还间插不少故事,但并不会感到凌乱。在作者精心的设计安排和严密的逻辑框架下,反而显得全书深入浅出,丰富有趣,可读性极强。对于翻译者也不得不特别提出来点个赞,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完全不像翻译过来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国人用中国话写成的,可以想见翻译的水平之高!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五
好久没有这样一口气把书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从上帝的角度,没有国别民族的区分,没有宗教意识形态的桎梏,从十万年前谈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地呼应了当下人们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虑。向大家推荐!主要有几点感想:
1.人类的存在是无数竞争的结果。十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由东非大裂谷出发,在地球发展数万分之一的时代里,占领了生命的高峰,同时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蓝田人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智人消灭。
2.动物行为的'动力都是由其基因驱动,人和生物只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物的神经系统就会悄悄地用愉悦的感觉来回应,种族竞争的本质是物种数量的竞争,计划生育不应该只是减量的计划,也需要增量的计划。
3.三种力量推动全球一体化,金钱、帝国和宗教。而金钱可能是目前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关系的纽带,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追求金钱最大化的方式成为大多数政府的选择。单纯意识形态的宗教正在最后的挣扎,如伊斯兰的isis们。
4.人类社会关系正在变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替代,我们成了相互疏远的个体,个人的生存不再依赖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对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势不可挡。
5.社会主义在未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科学使人获得了神的能力,当基因改造使得长生不老、智力增长成为现实时,人类社会阶层的永久固化将会来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减少这个差异,保证人类万民生物学特征的永续。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六
在原始社会时期盛行的母系社会,逐渐没落变成了父权社会,可是如果仅仅是因为男性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有良好的体力保护群体吗?这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女性能做的并不比男性差。就如同书中所说的女人往往在田里、在工厂里、在家庭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不是从事一些不需要体力的工作。这明显不因为历史遗留的原因造成女性被不平等对待的,而是一种观念女性被弱化的概念,这种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脑海里,尽管女性可以和男性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也被人们所否认。
不可否认,男性在力量,雄心,好强这些方面比女性更占有优势。那难道女性就应该被区别对待吗?我觉得女性也有她们独特的优势:她们更懂的发展社交技巧,学习如何合作,给予彼此抚慰,最主要的是她们对后代的关爱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女性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最近热播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尹希娅,而是她母亲。整个电影都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进行,女性生活在印度,似乎就注定了悲剧的一生,就像电影中,尹希娅父亲的姑妈对其所说的那样“你妈妈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你生下来。我妈妈最大的错误,也是把我生下来。”因为在印度每个女人的www。bkzsw。net人生,都像是一场重复。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梦想,只是男人的生育机械、家里的保姆,乃至可以随意打骂的对象。尹希娅的父亲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对尹希娅的母亲拳打脚踢,把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到尹希娅母亲身上。尽管尹希娅母亲被这样不公平对待,可是她对女儿的爱是不变的,当全家人知道尹希娅还没出生是女生时,是她坚持生下尹希娅,在尹希娅希望成为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她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人。最后因为对尹希娅的爱使她生平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带着尹希娅走向颁奖典礼。如果不是因为母爱,尹希娅不会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所以女性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不应该提倡男尊女卑,而是呼吁男女平等。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七
作者通过4部分分析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说了人类的起源,以此告诉人们,人类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生物。于大自然的基因突变和筛选。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讲述了农业的产生导致智人数量大增,并且导致其他物种减少,人类成为大自然主宰。并且因为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导致出现阶级。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讲述了金钱的产生,帝国的影响和宗教的本质。尤其讲了宗教很多种,而且相互之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部分宗教发扬光大是因为这些宗教属性带有扩张气息而已。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讲述了科学的重要性,而且科学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速度,未来成为不可预测的,变化极快的。
本书重点讲述了历史的上的几个帝国,讲述了人类犯下的罪,侧面证实好坏真假都是相对的,所有意识形态都是想象出来的,并且受到后来者的极力维护。本书客户的`阐述了,世界没有神,物种是进化的后果,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科技的厉害之处在于极快的改变了人类世界,未来难以预测。过分的贪婪和不节制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必须从意识和科技上改变这种后果。
人类发展简史的读后感篇十八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5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