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7:43:03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优秀18篇)
时间:2023-11-04 17:43:03     小编:LZ文人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写心得体会时,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考,并注重与实际情况的联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和借鉴。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一

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罗明教授为指导老师,开始我的毕业实习。具体实习是从6月开始,其主要内容为复播、套作棉田土壤质量微生物学研究。至今实验部分已经结束,基本按照实习计划完成任务,其任务是研究比较棉花单作、棉花套种、棉花复播模式下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微生物活性。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占全国产量的1/3,棉花产业对新疆农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肥资源已经逐步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最近两年新疆中长绒棉发展很快,棉花色泽特征在全国棉主产区最好,品级较高。

棉花色泽好,品级较高,主要原因是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新疆棉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热量条件较好,宜棉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c以上;棉花生长期内太阳辐射充足,总日照时数2600h左右;降雨量少,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1993年总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1995年国家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作出重大调整。“”期间,把棉花生产重点向新疆棉区倾斜,20xx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总产150万t。“十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由20xx年的101万hm2发展到20xx年的111.3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19.6%;总产由20xx年的150万t到发展20xx年的17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7.7%;单产由20xx年的1485kg/hm2提高到20xx年的1572.3kg/hrn2,为全国平均单产的1.4倍,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稳定增长。兵团棉花面积20xx-20xx年稳定在46万hm2,总产87万t左右,占全疆的49.7%.20xx年单产达1890kg/hm2,创历史新高。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的高产途径主要包括:加速培育抗病、优质棉种;合理肥料投入,实现高、中、低产棉田均衡增产;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机械化采棉;改变作物的布局与轮作倒茬;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综合来看,20xx年全疆大部棉区春季热量条件及棉花生长的基本热量条件差于常年和20xx年,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速度;棉花整个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北疆棉区弊大于利;南疆部分棉区的热量条件亦略显不足。因此20xx年我区棉花单产为1543kg/hm2比上一年减产了3%,但是由于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93.08x103,所以总产达到了160x104,比上一年增加7%。20xx年全疆大部棉区棉花生长的热量条件好于常年但略差于上一年,对棉花生长较有利,但阶段性高温、干旱、洪水、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对棉花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全疆棉花整个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20xx年我区棉花单产为1554kg/hm2,比上一年降低了2.2%,播种面积为1127.55hm2,总产为175.25x104t皮棉,比上一年增产16.8%。20xx年的光、热、水条件非常好,是植棉难得的好年成。冰雹、洪水、大风、干旱、霜冻及阶段性高温等气象灾害虽对棉花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全疆棉花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明显好于常年,20xx年棉花单、总产再创新高,单产为1690kg/hm2,总产达到了195.7104t,比20xx年分别增产8.8%和11.7%。大部分棉区布局单一,实行连作,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利,其棉田投入量也在逐年增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虽然棉花总产在逐年递增,并成为新疆农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近几年棉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再扩大耕地面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提高棉产,就要从提高单产看起。进一步来说,就是要从加速培育抗病、优质棉种;合理肥料投入,实现高、中、低产棉田均衡增产;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机械化采棉;改变作物的布局与轮作倒茬;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着手。

这次实习,就是针对改变棉区布局单一来进行的,在新疆进行复播、套作棉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土壤肥力这一方面进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此次实习,思想上得到了不少收获。在研究初期,广范围了解到目前新疆农业的主要状况,重点是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认识。通过了解,虽然对新疆目前在棉产业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同时也对其生产、加工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担忧。深知,做为新疆人,作为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学子,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及深厚的专业技术是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怎样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运在新疆农业的发展上。为此,要从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做起。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在实习中,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要有科研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毅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有一定准备和明确的目标,要尽力注重每一个细微环节,要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我从这次实习中,在指导老师的教导下,深刻认识并树立起来的思想。

与此同时,还用到了多种学科知识,主要是微生物学知识,包括理论和实验技能部分,如各类微生物的形态鉴别、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和基本的灭菌、接种操作技能。穿插生态学思想,包括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等等。还用到农作学的知识,主要是种植模式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及学过的农学知识,主要是棉花各生育时期的特点等等。总之,通过这次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所学过的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了知识体系的巩固。

与此同时,不仅在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在知识理论体系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也是硕果累累。从最基本的微生物实验室各种灭菌操作、仪器洗涤到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观察、分析、规律的总结以及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土壤基础呼吸、纤维素分解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各类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测定),都是在罗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掌握并学会了应用。其中,也学会了不少仪器的使用,包括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干燥箱、水平摇床、热水恒温箱、真空泵等一系列仪器的使用。记得这次实习第一次在超净工作台上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没上超净台前,脑海一片雾水,因为作实验前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为此,罗老师亲自在超净台前,一步一步耐心示范,边做边向我们讲述注意事项。一边看老师操作一边铭记于心。当自己实际操作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捉襟见肘了。又是三角瓶,又是试管,又是培养皿的,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张冠李戴。就那样,折腾了三四个小时才把那次固体培养基接种工作完成。做的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休息一会吧。但另一个声音又不断告诉自己,必须做完才能休息,否则会影响培养结果的,心中一直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做完为止。完成之后,当时就头晕脑涨,浑身发酸,尝到了什么是辛酸,同时也得到了收获——熟练得掌握了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技能。

尽管在许多具体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但从老师的指导、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自己不断得思考琢磨,不断改正错误,总结经验,最终从数次失败中走了出来,成功完成了这次实习的实验部分。

因此,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了解了新疆农业的现状,得了不少思想收获,巩固了我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从大一开始,我就开始学习病原微生物这门课程。起初,我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和困惑。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术知识的积累,我逐渐体会到了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这门课,我不仅了解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还深刻认识到了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

在病原微生物这门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通过学习细菌部分,我了解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具有复杂的代谢功能和高度的适应性。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复制和繁殖。真菌则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生殖和传播。而寄生虫是一类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寄生在宿主体内生活并获取营养。通过对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了解,我认识到了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第三段:学习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性(250字)。

了解病原微生物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疾病的产生,也能帮助我们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白念珠菌和疟原虫等。这些病原微生物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了解它们的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减少疾病的传播。

在学习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病原微生物的防控的重要性。我们学习了多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的消毒方法和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在学习流行病学的知识时,我发现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还能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增强个人免疫力。

第五段:结语(150字)。

通过学习病原微生物这门课程,我对疾病及其防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科学的防控措施则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教授病原微生物这门课的老师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持续关注疾病的动态,注重个人卫生,积极参与疫苗接种,为控制疾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习这一章,应该采用“抓住一线,带出一片”的方法。

首先得找准这“一线”。本章的线即为:四途径,三传递,三类型。

然后以此线为基准展开学习。分别弄清其涵义、特点、形式、结果,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小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太繁琐的内容可能会有混淆,容易弄错,这时就更需要归纳总结。如,可以用“对比总结法”:二氧化碳的固定可分为自养和异养。然后根据对比自养和异样的特征,一通电来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再如可以用“联想学习法”:四途径中提到了emp、hmp、ed与tca途径。后面的发酵,刚好出现四种与之相对应的类型——emp途径的.丙酮酸的各种发酵;经hmp途径发酵和cd途径进行的发酵及氨基酸发酵等。这样更利于准确且深刻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类似这样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并视情况不同而不断改良。

另外,课前预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通过自己看书找准本章知识框架,听课的时候有目的有方向的听才不至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课堂效率。上课认真听讲,记准老师写下的重点其实要比任何总结方法都更有效。不管是什么知识,只有理解,才能掌握。找到了学习的重点,抓住了知识的主干,然后及时整理课堂笔记,通过巩固加深印象。

就这样,学习三部曲:预习,听课和总结。加上自创经典方法。相信学好这章内容应该不是问题了!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四

在大三上学期我有机会学习了《环境微生物学》,在此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微生物学的前七章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详细的学到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怎样存在我们周围的,微生物是怎么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以及微生物跟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紧密联系等,虽然他们一直都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哪些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利,哪些微生物是对我们有害的,哪些微生物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哪些我们要进行预防和自我保护、学到了怎样去分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和周围的人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问题,比如说,环境中微生物之间有没有像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下互利共生关系等,这个我也没有想明白和看到过哪有资料来清楚的.讲解。还有在之前我也一直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地球上为什么会先形成了微生物,那是必然吗?我当时想通过学这本课程的找到答案,但学完后也没有实质的进展。感觉自己学习微生物学时没有很大的主动性,遇到了问题也只是抱着遇到了机会就会解决的态度,没有主动的去查找资料,因而到了学完这门课当初那些想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在那里。这点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着去主动,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老师给我们上这门课的方式还是很好的,刚开始那种在每节课的开始能抽些同学来温习下上次课所学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方法是很好的,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巩固学到的知识。但老师不应该就因为一些同学的话就放弃了这种方法的。同时我们学完这门课程也没有用到足够的课时,虽然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该学的东西还是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来完成的。我认为微生物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的,老师在教我们时候没有能很有重点的教给我们当前微生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而是把主要经历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了,这与最后让我们分成小组来完成一片类似于论文的作业是有点不符的,我们在完成作业刚开始根本就看不懂这个题目该往哪个方向来写,没有实际的应用接触和了解,后来花了不少的功夫才找到了一点眉目的。

总的来说这次微生物学的学习虽然显的有些短暂,但是我还是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的,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习病原微生物课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活方式和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这为我们认识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我认识到它们的种类繁多,而每一种病原微生物都具有其特有的感染方式和致病机制。比如,细菌感染是通过菌体或细胞分泌物进入宿主细胞内,释放毒素来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而病毒则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和传播,使宿主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了解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防范和治疗感染,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其次,我们在病原微生物的实验中,实际操作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通过对培养基的准备、接种和观察,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菌落,而有些则无法生长并形成菌落。这让我意识到不同的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细菌可能对某种特定的环境要求比较高,而在其他环境下无法生存。基于这一观察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培养条件来选择性地培养某些细菌,更好地控制和治疗感染。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病原微生物虽然会引起很多疾病,但在自然界中有着其重要的生态功能。有些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环境的生物降解过程;有些细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体内,有益于人类生理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将所有细菌都看作是病原微生物,而是要具体分析不同细菌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病原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物体传播等。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在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不滥用和乱用抗生素,也是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学习病原微生物课程让我更加了解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特性、感染和致病机制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对其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认识到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其对人类的利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健康。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将能更好地应对日后遇到的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问题,为维护人类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六

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其初步应用。重点任务是使学生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机制、检验诊断要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制药工艺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良好技术人才,从而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因此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图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应注意介绍国内外研究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最新成果和新进展,不断地赋予它新的教学内容。

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他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七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因其研究范围广、发展速度快,既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又涉及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并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紧密联系,内容丰富,机理复杂,许多学生反映该学科难学。因此,如何教与学好这门学科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与学相辅相承。现仅就如何学习这门课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性质及其重要性,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你才能认真地、刻苦地去钻研它。这就要求你要听好第一堂即“绪论”的讲解,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医学微生物学仅为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基础学科打基础,且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故有“桥梁”学科之称。如病理学中的“炎症”、药理学中“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预防医学中“流行病的病因病机”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各种传染病如霍乱、结核、白喉、菌痢、病毒性肝炎及目前正流行的“非典”等都是微生物所致,它们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要诊断、治疗、控制与消灭传染病,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微生物所致疾病涉及临床各学科,将来要当好医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都离不开微生物学的知识与技能。

目前,“讲课”仍是高校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经过熟悉、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课堂上讲清重点、难点,学生认真听课,适当作笔记,课后加以复习、思考,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许多问题学生自学难以弄懂,通过教师的讲解,可加深理解,便于记忆。所以听好每堂课是学好该课程的基本要求。

有些学生很认真听课,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个人的记忆、思维、综合等能力不同之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因此,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这里,结合医学微生物的专业特点,谈谈学习的.方法:

(一)听课三要素。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外,与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及学习方法也密切相关。听课要做到以下三点:

1.精听:就是要注意力集中,特别要注意授课教师反复强调的问题,抓住重点,听懂难点。

2.巧记:即在听课时适当作笔记,而不是全部抄录讲课内容。可在教材中巧设符号标志,如:列出小标题;使用不同的字体;不同颜色的字;突出关键词语;使用不同的下划线等,由于符号标志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使之对内容又便于课后复习。符号可根据个人喜好灵活运用。

3.释疑: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听课,二是听课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听课中不断得到答案,这样可大大提高对教学内容的课堂吸收率。

(二)学习八要点。

1、基本概念要记牢:微生物学中有许多名词概念,有些也是临床常用的,如消毒、灭菌、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等等,都有必要反复复习,牢固掌握。

2、特殊特征勿忘掉:病原菌的种类多,教材中编排及讲解时是分开叙述,但它们的生物学性状既有共同点也有特殊性,要全部记住,确实很难。学习时注意记住它们各自的突出特点。如破伤风杆菌有芽胞,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脑膜炎双球菌有自溶酶,在外界低抗力弱;结核杆菌耐干燥,在干燥的痰液中存活时间长,在传播上很重要等等。

3、共同特征条理化:因各种微生物的致病性很复杂,如一种细菌可引起多种病症,某种病症也可由多种病原体所致。不少学生反应很难记,老师改卷中也常碰见学生把甲菌的特点答作乙菌的“张冠李戴”现象。在学习时要注意把相似的性质,分散在各章节的内容条理归纳,即俗话说的“梳辫子”,如哪些细菌主要以外毒素致病?它们具什么特点?哪些细菌既有内毒素又可产生外毒素?哪能些细菌可引起败血症?哪些细菌可引脑膜炎?等等。这样既便于掌握它们的共性,又有利于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八

病原是一种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罪魁祸首。作为一个病原,我在与人类的斗争中,渐渐认识到了一些人类依然不知道的道理。

第一段:病原不是恶魔。

很多人对病原的印象很差。他们认为病原就是一种恶魔,是危险、可怕、残忍的生物。但实际上,病原只是一个生物,像人一样,也有生存的权利。我和我的同类并不是来侵略人类、毁掉他们的健康的,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已。如果人类能够理解和尊重我们,我们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第二段:病原是适应生存环境的产物。

病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能够适应某些环境和宿主。人类的身体是我们的一种适宜生存的环境,我们在其中繁衍生息,一直存活至今。但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和环境改变,我们也会不断适应,进化出新的种类和形态。因此,人类在控制疾病时也应该顾及到维护环境的重要性。

病原和人类之间的斗争,不是已经进化出了最强壮和最致命的病原就一定能够战胜人类。实际上,我们的繁殖和传播只是一种机会,需要有宿主的脆弱和抵抗力不足来促使我们快速扩散。因此,如果人类能够提高免疫力和加强对环境的控制,我们的繁殖和传播也会受到抑制。

第四段:病原的抵抗力。

我们病原也具备一定的抵抗力,能够适应一些人类制定的药物和手段。这让人类在防治和控制疾病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人类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对抗病原的能力,有效地遏制疾病的扩散,保护社会的健康。

第五段:病原和人类的共存。

病原的存在是人类的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之间也需要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人类尽管有着善恶之分,但对待我们这些病原应该尽可能的科学和全面。这不仅需要维护环境、提高卫生水平,更需要人类对病原学科和医学的深入研究,积极控制和预防疾病,为人类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九

病原,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及病理因素。身为一名病原,我的身上背负着很多的责任和使命。在自然界中,我和其他病原菌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链的环节,一旦失衡,就会引起各种疾病的爆发。在长时间的生命历程中,我也积累了许多的体验和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病原需要“伙伴”一同科学应对。

身为一名病原,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在这片土地上的唯一存在。在这个宏大而精细的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微生物或者人类,和我们共同居住在这个星球上。为了预防和防控疾病的爆发,我们需要和其他“伙伴”一起执行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需要相互了解、合作,希望不断增进防疫合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二、病原需要自我反思和纠正。

病原是疾病的起因,因此不能避免与一些常见的想法负面影响有关。例如,太多的人总认为生活中少不了烟酒,但实际上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可能间接导致疾病的爆发。因此,身为病原我需要积极反思并从自身出发改变这种情况,纠正现有想法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帮助人们真正意识到保护健康的重要性。

三、病原需要适应环境变化。

环境对于病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随着气候变暖、人文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病原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拥有适应现实、改变自己的能力。从肺结核、流感到新冠病毒,都是因为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病原需要审时度势,规划应对策略。

四、病原需要传递正确的信息。

作为一名传染病的宣传者,我们也需要明确自己所传递的信息是否正确。信息错误会误导大众,宣传信息需要合理、科学,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疾病的爆发。身为病原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向公众传递专业知识,让人们真正了解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五、病原需要保持适度的“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在对病原负责任的前提下,在科学、合法的范畴内,优先满足自身的需求,也是有必要的。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能够帮助病原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在最近的COVID-19流行期间,人们已经通过适当的措施,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传播,而这也部分要归功于我们病原菌的压抑性。毕竟,人类和病原之间只是在互利共生的状态中相互依存,我们之间的利益和存在,并不是存在于绝对对立的关系中。

人类和病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我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共赢共存。之所以存在病原是为了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便自然界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尽量达到一个和谐状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相信这样的和谐关系会不断发展,让所有生物获得更多的保护和关爱。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入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200字)

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可以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微生物检验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微生物检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食品工业到医学研究,从环境监测到水质分析,无不需要微生物检验的支持。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微生物检验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第二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200字)

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在实际操作中,我始终遵守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和规范。另外,我也十分注重实验室的安全,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这些经验使我更加认识到实验室的严谨性和操作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段:谨慎选择和准备检验样品(200字)

在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样品可能会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提取有效的微生物样本。在实践中,我学会了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和检验目的,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准备工作。此外,对于可能存在污染的样品,我还学会了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经验为实验室的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段:准确且细致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200字)

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细致性。在实验操作中,我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外,我也注重实验数据的精确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研究。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这些对于微生物检验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段: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心态(200字)

在微生物检验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心态。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微生物检验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谨慎选择和准备检验样品,准确且细致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以及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心态,成为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依据。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在微生物检验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病原课是学习医学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病原体的分类、结构、生活史、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病原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病原体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病原课的学习帮助我建立了对病原体分类的初步认识。病原体根据其生物特性和致病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四大类。而在这四大类中,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通过学习病原体的分类规则和特征,我逐渐了解到不同病原体所引发的疾病的差异,以及临床上的相应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这对于我以后的临床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病原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病原体的结构和生活史。病原体通过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获得了各种能使其存活和繁殖的特性。学习病原体的结构和生活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我对于一些病因尚未明确的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此外,病原课的学习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在病原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实验和报告。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分工合作,充分展现了每个成员的优势,并且学习了如何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我将来的团队工作和合作至关重要。

最后,病原课的学习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病原课的内容较多,需要我们学习和记忆很多的病原体的特征和相关知识点。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养成了每天定期复习的习惯。并且,我还不断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点归纳总结,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仅在病原课的学习中有很好的效果,也在我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而言,病原课的学习为我提供了更全面的病原体知识和相关的临床应用技巧。通过病原课的学习,我对病原体的分类、结构、生活史、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也培养了临床诊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病原课的学习也让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了我在医学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效果。病原课对于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国家举行病原实验的规定越发严格,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学生对病原实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经历了一次病原实验。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切感受到了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对病原学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病原实验在医学专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操作细菌和病毒,模拟人体感染的过程,了解各种病原体的特性,以及它们是如何进入人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习无法获得的知识。在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多种灭菌方法和预防感染的措施,培养了对实验室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这些实践经验将对我们日后成为一名医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实验中我们还要认真听从老师和助教的指导。病原实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使得实验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和助教会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文献阅读和数据分析等,每一步都要非常仔细,避免产生意外。同时,实验过程需要高度的协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尽量与同伴互相协作,避免出现错误和疏漏。

再次,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是不可忽视的。病原实验所使用的菌株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实验过程中,任何细小的安全问题都可能成为导致事故的原因。我们需要时刻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卫生,正确佩戴各种防护装备,并且要认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意外。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绝对不能忽略,只有保障重要的病原实验的安全,才能更好的保障生命健康。

最后,通过这次病原实验,我对病原体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提高,这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在实验中,我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操作技巧,并且更好的了解了实验室操作的流程和要领。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安全和卫生在病原实验中的重要性,培养了更好的安全意识。我的实践经验将对我日后成为一名更好的医学专业人员很有帮助。

在总结上述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病原实验虽然有风险,但意义十分重大,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时间中,我们应该用一颗谨慎认真的心来做好病原实验,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做到独立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不断侵袭我们的身体,然而,我们的身体却能通过免疫系统来抵抗这些外来侵袭者。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病原免疫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认识病原免疫,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免疫系统中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是我对病原免疫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免疫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病原免疫过程中,我深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只有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阐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斗争过程,以及免疫系统对外来侵袭者的攻击方式。通过学习,我对免疫系统产生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识别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了解到自身免疫力的高低与疾病的易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关键。

其次,病原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让我深感敬畏。病原体能够通过骚扰和伪装等方式进入宿主,它们在细胞逃逸、遗传变异等方面的迅速调整能力使得它们更具侵略性。此外,病原体的微小大小和成千上万的数量,使得它们免疫系统的攻击变得更加困难。的确,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一再失败,但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通过对病原体逃逸机制和免疫系统的进化等方面的学习,我对病原体及其抗体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病原体的多样性,使得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应对与之斗争的免疫系统。

其次,我认识到了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免疫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且精密调节的生物学过程的组合,它涉及到多种细胞类型和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庞大的免疫网络。我深感惊讶的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层级非常多,它能够调节和控制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它们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的功能表达。此外,免疫系统还能识别和去除异常细胞,保护机体免受癌症等疾病的威胁。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理解,我认识到了它的复杂性和精密性。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应对疾病的威胁,也能够保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最后,我深信预防胜于治疗。在研究病原免疫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巩固免疫系统的防线,是我们抵抗疾病入侵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合理的锻炼,以及规律的休息,都是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的基础。此外,免疫预防,如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与病原体接触,免疫系统可以学习和记忆病原体的特征,从而形成免疫记忆,提供更强大的保护作用。

通过对病原免疫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了解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同时,也深感敬畏和惊叹于病原体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是我们抵抗外来侵袭的关键。深入了解和认识病原免疫,将使我们更好地抵御疾病,保持健康。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病原课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涉及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自己将来的医学生涯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下面将从课程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思维拓展、团队合作以及价值观培养等方面,详细阐述我在这门课程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课程理论学习方面,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病原体的知识。我们学习了各种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等。通过学习,我对不同病原体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过程。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方法,病原体的检测和治疗技术等。这些知识将对我的未来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和医院等地的实践教学,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实验室中,我们亲自操作了病原菌的培养和鉴定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在医院中,我们观察了一些传染病患者,并与医疗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这些实践教学让我们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在思维拓展方面,病原课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疾病问题的机会。病原体的研究中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在课程中,老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对疾病的机理和防治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这种思维拓展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了我们对疾病防治的兴趣和热情。

第四,团队合作是病原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究疾病的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者需要相互协作、分享信息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很多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到了如何跟不同的人合作、如何充分利用不同人的优势,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对我们未来的医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医学工作是一个协作和团结的过程。

最后,病原课还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了解了通过科学手段来控制疾病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医生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精神。

总之,病原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学业发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面对疾病和保护人类健康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践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和价值观,这对我未来的医学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的医学之路会越走越远,为社会和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病原体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黑死病、天花、肺结核到现在的新冠疫情,病原体带给人类的灾难数不胜数,使得人们对于病原体的认知也随着疫情的发生而越来越广泛。而在我所学习的医学知识中,学习病原体是一门必修课。在一年的学习中,我对于病原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探讨病原体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第一段:细菌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在研究病原体时,我们首先就接触到了细菌。学习细菌让我对于这些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菌的多样性不仅仅在生态系统有着广泛的分布,更在其形态,生长方式,代谢和分类上有着丰富性。在与环境的抗争中,细菌的适应能力也让人惊叹。细菌不仅能够产生耐药基因,抵抗人类的药物,还能够排斥对外来物质的抵抗性。

第二段:病毒的复杂性和进化能力。

与细菌不同,病毒的复杂性让我领悟到细胞在生物学中的关键性作用。病毒不具备正常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细胞提供线索,才能够进入细胞内繁殖。然而,病毒的进化能力也让人震惊。它们可以适应宿主的变化,发挥变异和基因重组的作用,不断挑战着人类的智慧。特别是我们所学习的新冠病毒,其病原性和抗药性正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强大能力。

第三段:真菌和寄生虫的特性和高危人群。

虽然在一年的学习中,接触到的真菌和寄生虫相对较少,但是其天然的特性和高危人群的影响仍然是我所学到的必备知识。对于真菌,其多样性和生命力让人难以想象。除了过敏性疾病以外,其对于易感人群的影响也极为严重。寄生虫更是常常和特定的人群联系在一起,例如贫困地区的人民、民族地区的人民、儿童和孕妇等,这也让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众多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之间的不同面貌。

第四段:病原体的防治和全球疾病防控。

在学习病原体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疾病。特别是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更是提高了全球疾病防控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在学习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还需要关注其与主机和环境的交互,从全方位的角度深入研究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机制,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使得掌握它的人群能够从病原体的历史中进化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五段: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

最后,我觉得,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改变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从洗手的重要性,到防止交叉感染和范围隔离措施等,我们都需要将这些基本的防护措施作为自己每天的必备知识,从而有效避免自己与病原体的交互。这样我们才能在从容,自信的环境下,继续追求我们生命的价值。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罗明教授为指导老师,开始我的实习。具体实习是从6月开始,其主要内容为复播、套作棉田土壤质量微生物学研究。至今实验部分已经结束,基本按照实习计划完成任务,其任务是研究比较棉花单作、棉花套种、棉花复播模式下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微生物活性。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占全国产量的1/3,棉花产业对新疆农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肥资源已经逐步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最近两年新疆中长绒棉发展很快,棉花色泽特征在全国棉主产区最好,品级较高。

棉花色泽好,品级较高,主要原因是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新疆棉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热量条件较好,宜棉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c以上;棉花生长期内太阳辐射充足,总日照时数2600h左右;降雨量少,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1993年总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1995年国家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作出重大调整。“九五”期间,把棉花生产重点向新疆棉区倾斜,20xx年棉花面积达100万hm2,总产150万t。“十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由20xx年的101万hm2发展到20xx年的111.3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19.6%;总产由20xx年的150万t到发展20xx年的17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7.7%;单产由20xx年的1485kg/hm2提高到20xx年的1572.3kg/hrn2,为全国平均单产的1.4倍,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稳定增长。兵团棉花面积20xx-2004年稳定在46万hm2,总产87万t左右,占全疆的49.7%.20xx年单产达1890kg/hm2,创历史新高。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的高产途径主要包括:加速培育抗病、优质棉种;合理肥料投入,实现高、中、低产棉田均衡增产;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机械化采棉;改变作物的布局与轮作倒茬;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综合来看,20xx年全疆大部棉区春季热量条件及棉花生长的基本热量条件差于常年和20xx年,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速度;棉花整个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北疆棉区弊大于利;南疆部分棉区的热量条件亦略显不足。因此20xx年我区棉花单产为1543kg/hm2比上一年减产了3%,但是由于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93.08x103,所以总产达到了160x104,比上一年增加7%。20xx年全疆大部棉区棉花生长的热量条件好于常年但略差于上一年,对棉花生长较有利,但阶段性高温、干旱、洪水、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对棉花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全疆棉花整个生长期的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20xx年我区棉花单产为1554kg/hm2,比上一年降低了2.2%,播种面积为1127.55hm2,总产为175.25x104t皮棉,比上一年增产16.8%。20xx年的光、热、水条件非常好,是植棉难得的好年成。冰雹、洪水、大风、干旱、霜冻及阶段性高温等气象灾害虽对棉花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全疆棉花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明显好于常年,20xx年棉花单、总产再创新高,单产为1690kg/hm2,总产达到了195.7104t,比20xx年分别增产8.8%和11.7%。大部分棉区布局单一,实行连作,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利,其棉田投入量也在逐年增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虽然棉花总产在逐年递增,并成为新疆农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近几年棉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再扩大耕地面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提高棉产,就要从提高单产看起。进一步来说,就是要从加速培育抗病、优质棉种;合理肥料投入,实现高、中、低产棉田均衡增产;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机械化采棉;改变作物的布局与轮作倒茬;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着手。

这次实习,就是针对改变棉区布局单一来进行的,在新疆进行复播、套作棉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土壤肥力这一方面进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此次实习,思想上得到了不少收获。在研究初期,广范围了解到目前新疆农业的`主要状况,重点是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认识。通过了解,虽然对新疆目前在棉产业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同时也对其生产、加工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担忧。深知,做为新疆人,作为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学子,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及深厚的专业技术是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怎样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运在新疆农业的发展上。为此,要从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做起。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在实习中,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要有科研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毅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有一定准备和明确的目标,要尽力注重每一个细微环节,要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是我从这次实习中,在指导老师的教导下,深刻认识并树立起来的思想。

与此同时,还用到了多种学科知识,主要是微生物学知识,包括理论和实验技能部分,如各类微生物的形态鉴别、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和基本的灭菌、接种操作技能。穿插生态学思想,包括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等等。还用到农作学的知识,主要是种植模式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及学过的农学知识,主要是棉花各生育时期的特点等等。总之,通过这次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所学过的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了知识体系的巩固。

与此同时,不仅在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在知识理论体系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也是硕果累累。从最基本的微生物实验室各种灭菌操作、仪器洗涤到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观察、分析、规律的总结以及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土壤基础呼吸、纤维素分解强度、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各类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测定),都是在罗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掌握并学会了应用。其中,也学会了不少仪器的使用,包括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干燥箱、水平摇床、热水恒温箱、真空泵等一系列仪器的使用。记得这次实习第一次在超净工作台上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没上超净台前,脑海一片雾水,因为作实验前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为此,罗老师亲自在超净台前,一步一步耐心示范,边做边向我们讲述注意事项。一边看老师操作一边铭记于心。当自己实际操作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捉襟见肘了。又是三角瓶,又是试管,又是培养皿的,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张冠李戴。就那样,折腾了三四个小时才把那次固体培养基接种工作完成。做的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休息一会吧。但另一个声音又不断告诉自己,必须做完才能休息,否则会影响培养结果的,心中一直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做完为止。完成之后,当时就头晕脑涨,浑身发酸,尝到了什么是辛酸,同时也得到了收获——熟练得掌握了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技能。

尽管在许多具体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但从老师的指导、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自己不断得思考琢磨,不断改正错误,总结,最终从数次失败中走了出来,成功完成了这次实习的实验部分。

因此,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了解了新疆农业的现状,得了不少思想收获,巩固了我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及早发现疾病或食品安全问题。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中,我有幸参与其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切认识到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并领悟到实验中的挑战与乐趣。

第二段:认识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关乎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计数,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微生物检验也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实验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严谨认真地进行。

第三段:实验中的挑战与乐趣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分离微生物的困难、操作规范的要求等。在分离微生物时,卡培尔平板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但是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实验结果时而成功,时而失败。此外,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我们需要严格掌握操作规范,不得马虎大意。实验中的挑战给我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同时也让我深感实验的乐趣。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我逐渐掌握了微生物检验实验的具体步骤,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这种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产生了学习的热情。

第四段: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实验时,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每个环节都严谨而又复杂,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例如,在样品采集环节,我们需要通力合作,保证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并及时交给后续实验室的同事进行处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互相的交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团队合作中的实践,我领悟到了互相信任、听从指挥、及时沟通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我不仅了解到了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将继续保持对微生物检验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我也希望将所学所得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在微生物检验领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实验中我不仅认识到了其重要性,还体会到了其中的挑战与乐趣,并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验,我将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微生物检验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病原微生物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院内感染不断增加。细菌由于人类不断婪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潜在对实验室人员的威胁也日趋严峻。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样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知识的学生,与临床实验室大量面对病人标本的采集、运送、接种、培养、观察、鉴定、药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实践结合起来,由基础知识向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把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有效发挥,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升华,是培养合格检验人才的关键。现就微生物室的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收到来自病房,门诊病人送检的大量标本,有痰、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养、脓液、术中临时所采集的标本等等。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及时对试验结论有直接影响。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全面认识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

1.1标本的采集

例如中段尿的采集,应告知学生尿道内是人体无菌的腔道,尿道外则是有菌的部位。所以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对外阴进行彻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冲洗外尿道或外阴,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杯中送检。如痰标本的采集,应嘱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无菌杯中送检,如是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则应留取女性宫颈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只寄生在宫颈或者尿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内。

1.2标本的处理

学生应知道,标本的及时处理接种对微生物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温,保湿送检,提倡床边接种,培养基应先预温,接种后放36℃温箱、5%co2环境,保湿培养。又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沙基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观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杆菌属的生长,此平板在配制时加入了针对性抗菌药物,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只适合于嗜血杆菌属的生长。学生应学会每一份标本,接种到相应有用、有目的、有选择的培养基中。

2、注重特征、综合分析

细菌的鉴定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性判断的过程。它需要根据病人基本信息,标本来源、诊断、平板上形态特征,生长情况,氧化酶、触酶阴阳性状、革兰氏染色镜下形态,生化反应,药敏结果等进行综合性判断,最终得出鉴定结果。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应根据以上信息,逐项分析,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调动出来,温故知新,对病人标本的状况加以充分阐述,循序渐进,循循诱导。加深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的印象。例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是有区别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平板上菌落直径较大,约3-5mm,突起、圆形,湿润、有光泽感,我把它比作面包。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平板以上菌落直径较小,约2-3mm,较前者小、圆形、湿润。有光泽感,但不如前者,贴平板生长,我把它比作饼。一包一饼就简单易记地把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区分开来。使细菌菌落生活化,形象化,易于记忆。如铜绿假单胞在平板上菌落边缘不整齐,有绿色素,菌落边缘向外延长,培养时间越长菌落越大,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学生通过芳香气味等以上特征,进一步识认了铜绿假单胞菌。在常见的病人标本中,所检出的细菌菌落都具固有的特征和性状,就像人与人之间通过性格,特征就能区分开来。我们也应该把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加以描述,学生就较易接受学懂。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专科和本科的学生在微生物室的实习时间大约有八至九周。在第一周,会安排学习培养基的制备,在此期间学习微生物室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如巧克力平板、ss平板、麦康凯平板、药敏平板、营养琼脂平板、淋基平板、肉汤管、双糖管、tcbs平板、4号琼脂平板等的制备过程。带教老师将边带边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消毒平板、配制培养基,天平称量,复溶琼脂加血,倒平板等基本功的操作。第二周学习梅毒初筛,确证试验和血清学的一些试验,也将学习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方法。第三到九周将学习细菌的鉴定。用一至两周时间学习各类标本的接种,平板的选择,平板分区划线,熟练掌握接种的流程。第五周开始学习各类细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带教老师应结合平板上菌落形态。镜下革兰氏染色结果,各类平板上生长情况,病人的基本资料,诊断,本标来源等基本信息分析评述给学生听,逐步推论出细菌的大致方向,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每天应对比较常见而且较有意义的细菌进行鉴定,做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通过四周自己动手操作,能对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有一定的认识,能把菌鉴定到种。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细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深化理论知识,使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倡学生多提问,有疑问老师及时解答与学生的学习相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4694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