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热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9:18:16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热门13篇)
时间:2023-11-04 19:18:16     小编:灵魂曲

人生苦短,总结能使人的经历更加有意义。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搜集到的一些优秀的总结例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制度正在指导着国家治理。这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制度,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会认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会对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治理明确了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全会重点对各制度的建设及其指导国家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最后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二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树牢理念信念、严明政治纪律,认真落实全会精神,把“严”的主基调贯彻工作始终,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保证。

坚定政治信仰,明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态度不能变”。“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必须持之以恒向前推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的引领和保障,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坚定政治信仰、明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要着力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切实磨砺意志品质,高标准、严要求,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环境。

树牢理想信念,深化反腐斗争,永葆廉政初心,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决心不能减”。“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不断扎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永葆廉政初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碰红线,不踩高压线,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严明政治纪律,严守底线规矩,严肃党纪国法,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尺度不能松”。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尺度一刻也不能松。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严格的尺度,以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为契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绝不松懈的劲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克服消极腐败危险,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核心在“治”,要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和不正之风,以更加严格的制度、措施和纪律,将管党治党一抓到底。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三

用好正风肃纪之“jian”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自我监督,校准思想之标,绷紧纪律之弦,调正行为之舵,自觉用铁的纪律和规矩规范言行,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纵深发展。

“严”之“利剑”当头,既要筑高线,亦要守底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基调。对党员干部来说,知敬畏、存戒惧才能立规矩、守纪律,故而应时常把“严”之利剑高悬头顶,在筑牢“高线”的同时,也要守住“底线”。筑牢“高线”,就是要坚守忠诚这个基本原则,把准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前坚定不移地与党站在一起,厚植崇高的理想信念,谨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把践行党的宗旨理念作为立身之本、固魂之根。坚守“底线”,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以法治思维武装自己,以“三严三实”要求自己,既要重大节,也要慎小节,常存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持之以恒加强个人思想作风建设,永葆政治本色。

“干”之“韧箭”为重,既要能干事,亦要能干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所谓政治过硬,就是要有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既能“干事”,也要“干净”。要能以“干”之“韧箭”瞄准新时期党的工作的“靶心”,紧跟重大工程,抓住重要节点,勇赴重大斗争一线,锤炼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本领。对党来说,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机遇,给广大干部施展才华绘好一幅国富民强的美好蓝图提供了舞台,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干部的信任。然而,党和人民的信任并不是肆意妄为的本钱,对得住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就必须让自己“干净”起来。要充分让自我警醒和民众监督结合起来,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自觉抵制“香风毒雾”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袭击,持之以恒把清正廉洁作为铸魂强身之本。

“贤”之“明鉴”为尺,既要有本事,亦要守本分。鉴,即镜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服务者,这就要求在选人用人时必须秉持“选贤举能”的原则。陈希部长强调“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对党员干部自身来说,要善于以他人为“鉴”,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就是要多向优秀者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思想、过硬的作风、高超的本领,积极对标对表,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方法、经验、特色,从而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此外,要积极学习“身边案”,做到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从而警示自己、丈量自己、约束自己,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谨守人民公仆的本分。

“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就是要坚持“严”的基调不放松,深入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过硬的政治素质,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保障。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四

党员干部的“大脑运行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如何才能保证鲜明的政治本色,发扬优良的政治风格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在“大脑运行方式”上与别人不同。

一要思维清醒,做好判断。党员干部手中握着权力,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会以“糖衣炮弹”攻击党员干部的心理防线,寻求利益的“等价交换”。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权力是服务群众的,自己的权力受到党纪国法的约束和制约。个别党员干部就是因为忘记了权力的本质特征,最终深陷囹圄、追悔莫及。这一点上,我们绝对不能“犯迷糊”,更不能“不在意”、知法犯法。

二要意志坚定,拒腐防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都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我们不断加强政治能力,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不论外在的冲击有多大,思想阵地都牢固。不管外在的诱惑有多少,我都做好我自己。个别要求不严、思想滑坡、以权谋私的党员干部都是由于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纸醉金迷”的考验,抵挡不了“醉生梦死”的侵蚀,最终“全部沦陷”的,我们当引以为戒、强大自身。

三要牢记宗旨,服务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真真切切的成效。周永开为什么退职不退休,带领父老乡亲植树造林、发展致富产业,因为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眼中心中全是百姓;张桂梅为什么四十年如一日,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而用心办好免费女子高中,因为她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眼中心中都是人民。反观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把个人工作和为民谋利区分开来,干活拈轻怕重、应付了事,和根本宗旨相去甚远,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杜绝的倾向。

四要经常自省,不断改进。《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这也应该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工作日常。我们需要时常反省: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尽力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工作办法?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够严了吗?通过“一日三省”,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更好的办法,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进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锻造优良作风。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五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这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基层社会治理风险和难度不断加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如何把党中央擘画的治理蓝图变为善治现实,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形成步调一致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要在“善学”中增强治理定力。世界瞬息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复杂、挑战增多、任务艰巨,越要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定力来自信念坚定,信念源于理论自觉。党员干部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始终与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同频共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领会现代化治理的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保持对标对表、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

要在“善谋”中把握治理形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早已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岛,而是与与世界相通的的组成部分。必须以审度天下之势的眼光和应对天下之务的才能,把基层治理放到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大局中思考和把握,才能适应全局的方向和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今,国际形势“动荡变革”,外部环境逆风逆水,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国内发展“高质量”,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当前,我们正逢转型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基层治理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要在“善知”中贴近治理实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治理工作最终连接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治理的症结在哪里、目标是什么、成效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在一线、接地气、知民情的客观优势,深入开展调研研究,了解群众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与治理效能最优化。

要在“善思”中转变治理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有共治思维,以自治为主体,不能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法治为主导,摈弃“人治”思想,以社会法治自觉支撑现代社会治理;以德治为基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筑牢良治善治基石。要有系统思维,从战略上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条主线,从战术上注重以点带面和整体推动两项原则,从战场上聚焦城市、城镇、乡村三个战场,统筹考虑、综合施治。要有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有序推进治理,正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切实抓好风险防范,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牢牢抓住前所未有历史机遇期的主动权,谋求更长远更广泛更优质的发展利益。

要在“善行”中提高治理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员身处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必须具备过硬的治理本领。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当前各方面工作要求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必须跟上时代节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充分暴露了少数基层干部能力上的短板不足,亟需增强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提高抓落实本领,涵养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担当“敢落实”,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作风意志“勤落实”,锻造顺理而举易为力的工作本领“善落实”,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解决基层社会治理新问题,努力开创基层善治新局面。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六

@党员干部以四“铁”铸就“纪律长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因此,身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打击腐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纪律。纪律如“长剑”,刚正不阿方能坚不可摧、持剑者正方能斩妖除魔。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丝毫不打折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字当头、“清”字为根,用好“铁律”“铁范”“铁腕”和“铁心”四种“铁”,以身塑剑,铸就坚守正道、所向披靡、利党利民的“纪律长剑”,做纪律的坚决遵循者与捍卫者。

以“铁律”为“纪律长剑”刻模制样。“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正如铸剑第一步便是刻出模子、规定式样。唯有刻出方正不二的模具,所制之剑方有遵循与锻造方向。党员干部锻造“纪律长剑”,需要以党的纪律规定“刻模制样”,用对用好党的“铁律”,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律规定为重要依托,一方面严格律己,做到自身完全恪守、全面遵循,发挥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约束身边党员干部,做到自觉守纪守法。在碰及拿不准、吃不透的事项时,需要严格参照纪律规定,做到纪律要求不做的自身坚决不为、要求他人不做,以党的“铁律”为“纪律长剑”刻出模、制好样。

以“铁范”为“纪律长剑”纠偏塑形。“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剑器浇铸前仍需依托制剑范本,对模具打磨纠偏,精于细节、校正微毫。榜样力量至关重要,如正衣冠的“铜镜”,参照榜样方能妥善纠正自身。党员干部铸就自身“纪律长剑”,需积极学习党内先进典型与模范人物,思考榜样的成长经历与处事准则,做到充分对表对标,参照严格遵守纪律的模范先进的所作所为,纠正自身为政之道、处事之则,学习“铁范”、身做“铁范”、弘扬“铁范”,以模范之式纠偏,塑形根植先进范本的“纪律长剑”。

以“铁腕”为“纪律长剑”削砺开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利剑浇铸成形后仍需削砺开刃终能成剑,此步骤需运用铸剑师铁腕,对铁剑予以千磨万击、百打锤炼,养聚剑锋、培成锐气。“纪律长剑”也如是,党员干部身为铸剑师,需要运用自身“铁腕臂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之志,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敢于顶真碰硬、角力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魄力,强力出击、坚决打击任何违法违纪现象,不做“旁观者”,愿做“护纪人”,以“铁腕”行动,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身当正义,为所铸“纪律长剑”削砺开刃。

以“铁心”为“纪律长剑”立心明志。“立天地心鸣道铎,开生灵眼识师儒”,古有“龙泉”“太阿”,之所以谓之举世名剑,在于其铸剑师心正意铁,从而为铁剑凝心铸魂、赋予坚志。在“铁律”“铁范”“铁心”三种“铁料”皆使用齐备后,“纪律长剑”已然成型,但若欲制出“名剑”,仍需以铸剑师本心为“纪律之剑”立心。广大党员干部需要端正自身本心、正视党的纪律,既要能守住遵循纪律的初心、更要有不惜置身险境也要坚定捍卫纪律的决心,以心“养”剑,方能永葆“纪律长剑”的刚直与锐利。通过用好自身“铁心”,做到顶天立地,无愧党和国家意志,不负宗旨使命、人民所盼,为“纪律长剑”立心明志。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值此之际,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出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热播。总书记的讲话和专题片里的16个真人真事,彰显了国家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展示了党和人民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

时值年底,多地正大力开展“廉政家访”活动,反腐倡廉这件大事儿,需要“国”“家”携手,“国”为干部送上“廉洁枕”,“家”为干部吹好“耳旁风”,充分发挥家庭促廉助廉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以“访”守廉,警醒干部职工筑牢家庭防线。开展廉政家访,是一次组织走进干部、关心干部成长的活动,充分体现组织对干部的关爱不止于“八小时之内”。廉政家访,当注重“访”有广度,按照分级分层的原则,应当实现“三必访”,做到“一把手”必访、班子成员必访、重要岗位负责同志必访。注重“访”有深度,通过与家访对象及家属面对面拉家常、访家情、察家风,全面掌握家访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全力预防干部“八小时以外”的廉洁风险。当注重“访”有温度,开展廉政家访时,注重征求干部家属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向受访家属通报单位工作情况,介绍受访干部在本单位的现实表现,掌握家访对象家庭困难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引导家属支持理解工作,共同参与监督,增强党员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

以“书”倡廉,引导干部家属共建廉洁底线。开展廉政家访时,递上一份“倡廉家书”,倡导党员干部家属当好家庭“纪检员”,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倡导“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共筑家庭廉洁“防火墙”,培育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良好家风。切实打造全范围监督“金钟罩”,引导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子女时时对照反思,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幸福。发送一条“廉政短信”,向广大干部家庭发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一人不廉,全家不宁”“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等廉洁从政的格言警句,让干部职工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以“情”助廉,培育清廉家风敬畏纪律红线。利用家访契机,与受访干部和家属共上一堂廉政微党课,通过家访干部和受访家庭共读一本红色家书,在《重读抗战家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等读本中选取一段共同阅读;共看一部廉政专题片,选取《国家监察》《利剑高悬》《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等廉政专题片共同观看;共悟一段廉洁情,家访干部与受访家庭一起,就红色家书、廉政专题片共同展开讨论,围绕家庭、家教、家风等话题畅谈自身感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家属真正做好“贤内助”,当好“廉内助”,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把家庭作为廉洁的港湾,做到以“情”助廉。

开展廉政家访,看似日常,实则意义重大,也许在一次家访中,挽救了一名党的优秀干部,更挽救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年底家访真正访出“廉”味儿。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八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十二五”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十二五”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我们以融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大局为根本,以落实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工作:联合中央文明办等15家单位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着力提升“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影响力;发挥广州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后续效应、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等,普及志愿助残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开展农村社区残协志愿助残试点,扩大志愿助残服务覆盖面,将志愿助残逐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举办全国志愿助残工作培训班、推广广州等城市的志愿助残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和能力。各地志愿助残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组织网络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显现,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余万个,注册助残志愿者700多万人,受助残疾人5000多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助残志愿者等个性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推进志愿助残工作制度化,努力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年度任务,推动实现“十二五”末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万人,受助残疾人达到1.5亿人次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志愿助残长效机制。进一步将志愿助残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局,积极纳入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和表彰激励体系;制定下发《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继续做好助残志愿者统计台帐报告工作;研究探索网络注册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志愿者阳光信息卡”,逐步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二、延伸服务领域,着力转变志愿助残工作重心。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村)志愿助残试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志愿助残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重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涉及残疾人民生的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脱贫增收;强化“一助一”、“多助一”、“服务直通车”、“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实现工作重心向个性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

三、加大品牌创新和典型宣传,着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以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为契机,指导地方不断创新志愿助残品牌;及时发现并推广地方志愿助残工作先进典型和有益模式;继续落实近年来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关于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志愿助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展示风采,形成志愿助残工作特色;组织出版志愿助残知识读本等系列培训教材,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志愿助残理念,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残联系统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实效的个性化志愿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12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12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1-)》。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22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各级残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把握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新要求,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拓展,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我们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是三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实践成果,也是我们在新时期仍须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基本要求,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将残疾人两个体系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20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3.1%,与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相差1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拉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幸福美好的“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提高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残疾人工作的标准。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残疾人事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这一现实,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努力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兼顾残疾人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将国内残疾人工作与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机结合。

(三)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确保在20搭建起两个体系基本框架,到20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推动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一要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当前特别要解决好重度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和危房改造等基本需求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要更加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努力增加残疾人收入,尽快缩小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加快普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为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要努力推进制度定型,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推动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服务供给模式。要抓紧制定实施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要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监测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残疾人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办残疾人需要、残疾人欢迎、残疾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促进残疾人状况的根本改善,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党和人民、向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残联发言稿范文】

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加强残联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步伐。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入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营造自觉维护残疾人权益的社会环境。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立法后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平等权利更好地实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全面加强无障碍建设。推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进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指导地方完成《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

(二)紧紧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各地要积极推动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并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提高基本标准、细化政策措施、落实保障工程、明确支出责任。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残疾人两个体系与相关制度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实施方案、量化评估指标,高质量完成业务领域工作,逐步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全覆盖、均等化。

1.加强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加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推动辅助器具适配等更多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加大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力度。全力推进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设。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2.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制定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指导意见,深化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做好康复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新职业申报。推动社区康复规范发展,着力加强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工作。实施好残疾儿童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积极开展残疾预防。

启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逐步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推进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加强特教师资培养,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做好盲文手语研究、规范和推广。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和交通银行扶残助学项目。

完善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专产专营和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切实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推动党政机关建立岗位预留制度;倡导用人单位积极开发适宜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积极扶持残疾人创业。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保障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务农生产的扶持,对从事特色种养殖业的残疾人在土地流转、农资补贴、农机具购置等各环节给予优惠。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金融服务,建立残疾人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辐射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大对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对外出务工的农村残疾人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残疾人文化服务制度化、系统化。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推进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创建。

继续实施“自强健身工程”。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普及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研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实现特奥运动员增长5万人的目标。组织群众性体育比赛,组团参加第10届冬季特奥运动会和第22届夏季聋奥会等国际赛事。加强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运动员保障制度建设。

3.强化支撑条件,培育两个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

加强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建设,活跃基层残疾人工作。深入探索社团法人体制下做好专门协会工作的模式,坚持工作重心向基层、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残疾人急需、受益面大、效果好的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单类残疾人服务示范点。落实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规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城乡社区残疾人工作转型升级、更加扎实和活跃。

融入“学雷锋”和“三关爱”志愿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阳光行动”。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落实注册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推进志愿助残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募资金和物资,为残疾人提供急需和切实的帮助。做好中国狮子联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承担适合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鼓励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

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力度;实施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全面启动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统计工作,做好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研究建立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监测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对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对口支援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促进城乡区域残疾人两个体系均衡发展。

积极参与和推进联合国“亚太残疾人十年(2013-2022年)”战略目标的实施。做好参加209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和关于残疾人融合发展的政府高级别会议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残疾人人权对话和宣传。

(三)以各级残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依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规定,筹备召开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残疾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贯彻落实中组部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国残联的总体部署,如期圆满完成地方残联换届工作。

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人道主义的呼唤》已经出版四辑,收录朴方同志近30年来的重要文稿355篇,生动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律,是朴方同志带领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实践人道主义思想、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的理论结晶。各级残联要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结合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残疾人事业必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九

五次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大战役”,坚定了全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我们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汲取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发展的思想启示,下面将对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体会进行分享。

第二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深度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民众愿望的发展道路。在五次全体会议上,我们认识到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深度,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段: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五次全体会议不仅提出了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强调了共产党人要坚定信仰和宗旨。这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奋发向前的基础所在。只有坚定信仰和宗旨,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段:大力推进内部机构改革

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内部机构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这是为了保证党的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共产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确保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第五段:强化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五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强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本方略,增强全党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党的思想引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确保全党的思想统一。

结语:

总之,五次全体会议为全党树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内部机构改革、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十

五次全体会议是我国党的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这一次会议彰显了我们党的团结和凝聚力,也为我们的未来道路指明了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深刻、之权威、之具体,令人震撼。他在讲话中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计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加强党的建设

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决定。这一决定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次全体会议中也提出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针和战略。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加大绿色环保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地位和声望。

第五段:总结

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中央委员会的决定,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进一步认真贯彻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提高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09年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十二五”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十二五”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我们以融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大局为根本,以落实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工作:联合中央文明办等15家单位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着力提升“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影响力;发挥广州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后续效应、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等,普及志愿助残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开展农村社区残协志愿助残试点,扩大志愿助残服务覆盖面,将志愿助残逐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举办全国志愿助残工作培训班、推广广州等城市的志愿助残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和能力。各地志愿助残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组织网络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显现,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余万个,注册助残志愿者700多万人,受助残疾人5000多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助残志愿者等个性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推进志愿助残工作制度化,努力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年度任务,推动实现“十二五”末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万人,受助残疾人达到1.5亿人次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志愿助残长效机制。进一步将志愿助残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局,积极纳入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和表彰激励体系;制定下发《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继续做好助残志愿者统计台帐报告工作;研究探索网络注册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志愿者阳光信息卡”,逐步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二、延伸服务领域,着力转变志愿助残工作重心。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村)志愿助残试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志愿助残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重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涉及残疾人民生的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脱贫增收;强化“一助一”、“多助一”、“服务直通车”、“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实现工作重心向个性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

三、加大品牌创新和典型宣传,着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以组织开展20“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为契机,指导地方不断创新志愿助残品牌;及时发现并推广地方志愿助残工作先进典型和有益模式;继续落实近年来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关于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志愿助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展示风采,形成志愿助残工作特色;组织出版志愿助残知识读本等系列培训教材,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志愿助残理念,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残联系统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实效的个性化志愿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2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12年,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2012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20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12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12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度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2011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12年度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1-年)》。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13-2022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十二

xx区长

同志们:

区政府决定在年中召开本届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来我区集体调研座谈会和区四套班子务虚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突出重点,力攻难点,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今年上半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今年上半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宏观政策趋紧、要素瓶颈制约严重等困难,知难而上,破难而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完成全年目标的5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亿元、34.4亿元、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8.3%和21.2%,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41.7%、52.2%和4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全年目标的50.5%;完成财政总收入3.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6.1%,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49.58%和4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3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12元,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5.1%。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

1、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增势。上半年,在宏观政策趋紧的形势下,一、二、三产业仍保持了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业经济高位快速增长。认真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紧抓住技改投入、规模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品牌建设等关键,出台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经济高开高走、高位运行。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98.08亿元、工业增加值3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和24.1%。技改投入增幅较高,完成工业性投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55.8%,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10.28亿元,占全区工业性投入的.57.1%。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6家,总数达到21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6.85亿元、增加值达到11.09亿元、利税5.01亿元、利润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51.8%、38%和42%;32家区优强企业完成产值38.54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7.8%。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为254.23分,比上年同期提高25.46分,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美欣达公司股票发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品牌工程建设成效明显,“金洲”、“美欣达”、“珍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围绕产业结构调优、发展水平调高、企业竞争力调强的目标,以“一园、一区、一带”产业群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区食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道路矿渣回填和桥梁工程建设。五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温氏肉鸡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养殖户达到393户,饲养量达到483万羽,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7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超过8000亩,省级草龟种苗基地已启动建设,全区龟鳖饲养量达到2459万只,2个万亩森林食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一产产值达到6.22亿元,同比增长6.8%。三是第三产业增势良好。以扩大总量、提升商贸经济的整体运行水平为重点,努力提升市场品位,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1.2%,市场成交额达到91.1亿元,其中织里童装市场和棉布市场成交额47亿元。

2、东部新区建设破难而进。克服融资趋紧、开发区清理整顿带来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剧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签订农房拆迁协议2118户,完成拆迁775户,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5亿元。xx大道等道路、桥梁建设全面铺开,318国道八里店沿线景观整治工程已完成绿化带建设3公里,织里19.8平方公里、八里店9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正在加快推进。随着园区道路、桥梁、管网等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开,园区对产业、项目、人口的辐射、集聚功能逐步增强,各类投资项目快速集聚。上半年,竣工项目达到121项、已投入23.16亿元,在建项目109项、计划总投资51.18亿元,已签约项目32项、计划总投资20.25亿元。

3、开放型经济持续增长。一是招商引资难中有

第五次全体会议心得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20xx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xx年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5007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