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撰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线索和逻辑的连贯性,避免跳跃和紊乱。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些写得很好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一
《求求你,表扬我》好多人都说看不懂,我看这可以理解。黄建新导演的这部电影,话题确实太过严肃,手法确实太过诡谲,态度确实太过暧昧,隐喻也确实太多太密集,但这些绝不妨碍我们领会这电影暗渡陈仓的狡黠,和隐匿其后的大气魄。这狡黠和气魄,恰恰是黄建新电影对社会现实一贯的冷峻旁观,若干年来,它从未有过动摇和妥协。我看这很了不起。
新闻的道德焦虑是个大问题,有大学问。新闻的道德焦虑,说到底其实就是新闻人的道德焦虑,新闻人是什么?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他们掌握话语权,但也是,且仅仅也是人。
这故事里有没有大奸大恶?我看除了那个吊儿郎当的犯,没有第二个。杨红旗为什么那么轴?就像《埋伏》里的冯巩,《谁说我不在乎》里的吕丽萍,回答是:为了尽孝道。杨红旗他爹杨胜利一辈子做好事又是为了什么?甚至都到了有病不医,还把国家给的救济金拿出来捐给希望工程的地步,至于吗?回答是:那是他最在乎的道德。欧阳红为什么不说实话?她步步为营,却陷救人的杨红旗于不义,陷揭露真相的古国歌于不仁,弄得自己也是鸡飞蛋打,还必须用和杨红旗睡觉来平衡内心的焦虑(也有人说没睡)。她何必?回答是:她是一个女人。古国歌又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辞职,为什么宁可失去女人、失去前途、失去一切,他冤不冤啊他?回答是:他得了道德焦虑症。如果说这些问题都有了确切答案,那唯一的问题就是,导演黄建新为什么要将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牢牢定格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红旗上?——苦苦寻求表扬的是谁?杨红旗。这不会仅仅是个巧合吧。
片子的技术瑕疵我不想多说,摄影、剪接、美工、个别演员的表演确实都有叫人不爽的地方,而且这点儿不爽已经足以让这部电影在“是否好看”这个严重问题上大打折扣,但我仍然觉得这些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导演并没有失手!如果他拍一个全然的喜剧,反而要沦为笑柄。
南京、北京这样的老城,总有数不清的古老城墙,总有逃不出的历史宫殿,但现代对传统的厌弃却并不因此放慢步子。这是影片的一个底色,但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身为名牌记者的古国歌突然发现自己从一个寻找事实真相的新闻喉舌,成为了一个凶手!而且受害的还不仅仅是一个欧阳红,还有杨红旗,还有杨胜利……这个巨大的身份错位让他惊骇,也使他的世界观、道德观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的确,一个热心肠的新闻人,他只是照章办事,他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他爱岗敬业,坚持奉行职业道德,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公众的施虐者,一个伤害了很多人的人。这应该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影片结尾突然有些超现实,镜头的隐喻如同狭长的甬道,令人困惑和恐惧,比如古国歌在故宫的人流中逆向奔跑。逆向奔跑,这是一个典型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反思者的形象!在滑稽、荒诞感的背后,在生动的喜剧退却之后,这电影想说的恐怕正是这个。
黄导的电影,起名字都很俏皮,什么《站直了,别趴下!》,什么《背靠背,脸对脸》……故事也都透着荒诞,透着苦涩,且总是热衷于从一个很小的切口撕开,露出很大一片的鲜血淋漓的社会现实。这个本事,学问大得很。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二
观看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被里面的人和事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这份家国情怀,这份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应该学习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
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扛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一大批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大批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我们党凝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呼唤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政治信念。工作有难易,能力有高低,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勇敢承担起自身责任。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牢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勇挑重任的意识;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面对歪风邪气牢守底线,勇于斗争,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开个人私利,恪尽职守。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敢于担当的综合能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多谋善思、善于学习,除了熟练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理论,还要努力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一是要创新思维。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思想上的领先保证行动上的率先,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二是要勤于思考。党员干部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防止遇事无策、陷于被动。三是要善于总结。党员干部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自身经验,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三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那时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其中经历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极其宝贵,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
看今朝,“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歌声传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谊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面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展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历史留给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继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在解决自身发展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彰显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坚信: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向前进!向前进!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迎来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得以实现。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其中,第五集讲述了我国在极其困难、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故事,片中讲述了钱学森、郭永怀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想法设法留学归国,他们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上,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几十年,最终成功研究出“两弹一星”的事迹。科学家们这种不畏困难、一心钻研的精神真正体现了初心不改、担当作为的伟大精神,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扬和学习。
初心,给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面对危险还是挑战,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迷失方向,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作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我们始终坚持怀揣国富民强的伟大理想,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达到“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做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五
筚路蓝缕70年,砥砺奋进铸辉煌。9月16日起,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该片融宏大叙事与细节展示于一体,全景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体现出恢宏壮阔的历史纵深感和鲜明时代感,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打破西方国家封锁,发奋图强,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这条不被人看好、还被人处处设堵的路,我们不仅能够走得通,而且能够走得好。
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赶考路。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在前方,等待每位共产党人作答的,是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是领导中国走向光明的新道路。这条路荆棘密布,没有终点,从取得新政权的起始之时,直至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上下求索、接续奋斗。
这是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路。大庆石油会战、大寨改天换地、“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凿、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于长春诞生、“两弹一星”相继升空……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几千年来第一次当家做主人的中国人民,迸发出如江河奔涌般的热情与活力。捷报频传,更加激发起人们的凌云壮志。“风雷动,旌旗奋,起宏图”,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用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
这是一条春风浩荡的筑梦路。以安徽小岗村那18个鲜红的手印为标志,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改革实践拉开大幕。从深圳兴涛到海南弄潮,从浦东逐浪到雄安启航……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飞跃万重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这是一条新时代的长征路。沧桑巨变70载,人间正道路更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0年的强国复兴路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扬奋进,初心如磐,有信心、有决心去迎接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我们的脚下越走越宽阔。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六
一部《美丽的大脚》,使倪萍摘下了第22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倪萍一直觉得她的形象如果拍电影,也只能演普通人。而《美丽的大脚》对她来说很有创造的空间,她扮演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活生生的人。
看过《美丽的大脚》的观众都会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长达70天的外景拍摄,倪萍受得了吗?曾经对西部充满无数大漠风情想象的倪萍的确是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刚到那里的她被新鲜包裹着,而从第三天起,这种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大家要面临的就是渴和饿,经常在吃过早饭没多久就开始饿了;因为缺氧,经常在地上就睡着了;在北京最烦车多的她,在看到车的时候,会下意识跟着它从这儿走到那儿。
拍摄的最后20天,倪萍把3岁多儿子也带去了,看到当地的孩子把带有很多色素的冰块送进儿子的嘴里,她没有制止,因为她知道,这种食品对当地的孩子而言已经是一种待客的奢侈品了。
作为母亲,那份担心是有的,但她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吃下去,因为她不能伤害所有孩子的心。离开外景地的时候,倪萍留下了所有的东西,床单、被罩、枕巾,包括儿子的所有玩具。
看过电影之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倪萍,一个实力派的主持人和演员,不管她是先前的独特主持风格,还是影片中所扮演的张美丽,都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真挚,善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尽管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在了,尽管自己是一个人,尽管西部的条件艰苦的超出想象,她还是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得要有意义….生命之火要燃烧,哪怕只有一瞬!一切,都是为了西部的希望,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将人性的光芒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中华民族诞生的那天起,就传承下来一种精神,一种使得我们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屈不饶,坚忍不拔,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精神!
我认为像张美丽这样有想法的女子,不论什么环境,她都是会努力奋斗,她会活出生命的精彩来的。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困难,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终究能让我们闯出一条路来的!我们有这种精神,有这个能力,也绝对有这份自信!
作为影迷,只能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虽然她的能力有限,但是她还是竭尽自己所能,为山村的孩子谋求读书的机会、争取更好的条件。
作为慈母,她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全部的献给了她的学生。
作为女人、她为了孩子放弃了女人应该争取和拥有的幸福,
张美丽,一位执着的师尊,一位伟大慈母,一个富实的女人!
她用自己一双“美丽的大脚”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丽的人生”!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七
对54岁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而言,他刚刚在苏联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蜚声国际,也正是出成果的黄金年华,参加原子弹研制便意味着放弃这一切。
在他回答“我愿以身许国”后,国际物理学界横空出世的王淦昌消失了,而在西北的核试验基地多了一个叫王京的人主持爆轰试验。
1968年12月,时年59岁,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的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因工作赶回北京。
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降落中失事。
当人们找到遗体时,发现在最后时刻郭永怀和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文件包。
当年,郭永怀因为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要礼物,他只好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
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他也成为第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他们用全部的生命与激情拥抱国家使命,最终凝聚成绚丽的光芒。
那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土地,照亮了用血与火所浇铸的共和国,也照亮了永不受人欺辱的强国梦想!
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个行业、各相关部门,大力协作,攻克难关,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这是国家力量的象征,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人生易老天难老。
当年无数人拼着性命支撑共和国发出的那一声声震惊世界的呐喊,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中。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八
9月16日起,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片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文献专题片共24集,每天两集连续播出。专题片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讲述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宏阔的历史视野,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自信的澎湃激情,伟大历程,伟大飞跃。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感新中国光荣与自豪。
回顾历史,感新中国的伟大历程的光荣。大量历史文献影视资料,呈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这是伟大的道路,这是光明的道路,这是劈荆斩棘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路耕耘硕果累累的道路,我们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而感到光荣。无数的壮美故事,精彩了伟大征程的画面;无数的中华英豪,精彩了伟大道路的画廊。欣赏一路上的风景,感悟新中国壮美发展,新中国伟大历程光彩夺目,荣光无限。道路决定命运,伟大的道路,温暖的光辉,闪光的征程。
回首昨天,我们为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和诸多历史性成就,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航空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黄大年,带领团队用5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诸多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动人的故事,伟大的成就,闪光的业绩,惊艳世界,谱写传奇。祖国的强大脉搏,祖国的辉煌蓝图,祖国的繁荣昌盛,精彩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为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上海网友动情地说:“我爱我的祖国,我坚信我们的国家是伟大富强的,是的国家。”这动情地诉说,真挚、真诚,跃然纸上,说出了天下网友的心声。《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壮美大片,是壮丽70年的形象写照,让新中国的光荣与伟大形象走进我们的心中,让70年的风雨兼程昂首挺胸站立中华大地。
我感到震撼,我感到光荣,我感到自豪,我信心百倍,我斗志昂扬,我激情满怀,等等。这是我们看《我们走在大路上》共同的感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伟大的时间节点,感悟伟大历程,共同奋进追梦。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14亿人的激情、梦想和奋斗必然点亮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再造辉煌,再创奇迹,再谱传奇。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九
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提高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和增强党员使命感、责任感,运行调度管理中心党支部下发通知,号召全体员工观看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并写出观后感相互交流、学习。
9月17日下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第一集《新中国诞生》。专题片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启示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不断磨练意志品质,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服务人民,回报社会。党员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者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员责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用实际行动带动运行调度管理中心工作新提升,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
主持人:几番曲折,几番开拓,前进中经历了多少探索。
主持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
主持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主持人:下面请欣赏初二(3)班同学给我们带来的《》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一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
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
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
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
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就这样,11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一起手拿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身上捆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作业。他们命悬一线,绝不退缩,一点一点向着拉萨的方向推进。
为了打通这条从雅安到拉萨的进藏通道,有三千多名官兵英勇捐躯高原,几乎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两次骑马进藏的艰难经历,让开国将军慕生忠萌生了修筑一条从格尔木到拉萨的现代公路的设想。为了修路,慕生忠从青海跑到北京,找到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首长彭德怀作了汇报。半年后,中央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领十九名干部,一千二百多名当地百姓和战士,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了战场。他们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七十九天就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带领大伙白天抡大锤,晚上住帐篷。他不断地鼓励大家:“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在开工后的七个月零四天,二十五座雪山被筑路者攻克,汽车终于能从格尔木直接开到布达拉宫。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大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到1957年底,中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民航机场,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
水与大河,既孕育和滋养了文明,也带来了凶险和灾难。自古以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水患灾害频繁袭扰的国家。治理水患,变害为利,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950年夏天,一份反映淮河特大洪涝灾情的报告,让毛泽东流了泪。报告写道:受灾耕地面积4350万亩,灾民“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毛泽东当即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他说:“不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有两千多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经费约七亿元。“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形象地体现了当年治理淮河的真实状况。
有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大坝,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谁也没有经验。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数不清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参加技术论证。工人们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四千多项。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二
男:十月的天,风轻云舒,秋高气爽。
女:十月的地,鲜花怒放,五谷飘香。
男:十八届召开,指出了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
女:神舟九号成功飞天,昭示中国人民顶天立地,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男: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坚持“三实一新”的校风,办“一流知名”学府是工大人不懈的追求。
女: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创一流业绩,状我军威、国威是工大人永远的梦想。
男:我们信心百倍,意志如钢。
女:我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
合:走在通向胜利的大路上。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有时候,我们也会迷失方向,幸亏,我们的党中央,已经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金光大路,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走在这条大路上。
男:共产党啊,你肩负民族的希望,你领导人民奔小康,改革开放势不挡。
女:共产党啊,你赤胆忠心为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开新篇,实现四化沥肝胆。
男:春天的故事唱不尽,阔步走进新时代。
女:中华儿女斗志扬,祖国前程更辉煌。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三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据统计,建库至今,佛子岭水库群已累计拦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余次。
随着治理淮河、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的建成,中国很多地区水患频繁,灾害不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有了水库还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几千年来农民各自耕种的土地是没有统一灌溉系统的,新中国几亿农民又开始了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样激励着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红旗招展,这是几亿农民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进行着伟大的创业。宏伟的农业基础工程,保障了农业稳定丰收,显著增产,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新中国农民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新疆天山南侧的库尔勒市中心有一座纪念碑,叫十八团渠纪念碑,这尊铜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新疆屯垦戍边将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1949年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军新疆,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随后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就这样,驻疆部队只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他部队全都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奔赴新战场。作战地图变成了生产地图,炮兵瞄准仪变成了水平仪,战马变成了耕马,马镫变成了犁头,十多万将士在天山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他们栉风沐雨,扎根边疆,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曾经是一大片荒芜地区,被称为“北大荒”。
经过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垦殖,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北大仓。
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来自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相聚,其中不少是劳动妇女代表。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是50年代女青年向往与效仿的楷模。1960年发行的人民币一元票也是根据她的原型设计印制的。
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截至1977年,陆续有十四万复转官兵和几十万青年垦荒者来到北大荒,他们中很多人长眠在了黑土地下。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拓荒勇士们留给中华民族的不朽财富。
新中国正在飞速成长。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在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了通车典礼。中国邮政总局为此发行了一套两枚纪念邮票—《武汉长江大桥》。
急速发展的祖国需要更多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新知识,需要更多的青年们快快成长。
1957年,毛泽东再次访问苏联,特别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留学生。他动情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领袖的殷殷期望,激励着热血衷肠的中国青年。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必将成为宏伟蓝图的绘制者和中坚力量。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今年的国庆节已经顺利举办了,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节日的到来,这是祖**亲的生日,也是亿万万中华儿女最为骄傲自豪的日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集的观后感!
2019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集艰辛探索观后感
主要内容: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七千人大会,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在曲折中发展,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说词:
1955年11月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到各地视察。途经天津、德州、济南等16个城市,每到一地,毛泽东都与当地主要负责同志谈话,调查生产建设情况。
此前一个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1956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八大作准备,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的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对这样一个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在外地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又先后听取国务院35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总共持续了四十三天。
1956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三,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关于重工业的汇报,这是43天汇报的第一场。
就在这同一天,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开幕。会议期间,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这对正在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要引起高度重视。
毛泽东说,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在讨论有关苏共二十大的问题时,他强调,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听取汇报的间隙,毛泽东连续六天参观了机械工业展览。这个展览设在中南海瀛台。展室是古老的,但展品则是现代的,代表当时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每天下午来到瀛台参观,看得十分认真。有时还找来相关图书材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毛泽东后来自己也认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探索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判断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基础。
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到会讲话。他说,“现在我们在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要搞科学,革愚蠢同无知的命,叫文化革命。”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这次会议在知识界“像春雷般起了惊蛰作用”,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个“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很快兴起。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方针。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这个方针,并明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双百”方针一提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亲历者,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曾经回忆道:“‘双百’方针的提出,无论对中国遗传学事业,还是对我本人而言,都如久旱逢甘霖,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界、学术界空前活跃,1956年一年举办的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
“双百”方针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的国家形象。它反映了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时代要求,更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展繁荣文艺和学术的坚定信心。
1956年9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在开幕式上,毛泽东致开幕词。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赢得了32次掌声。这掌声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团结、自信与事业的兴旺。
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的胜利!”
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在选举八届中央委员的时候,毛泽东专门讲到,中央委员会的结构要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现在转到搞建设,搞经济,中央委员会将来应该有许多工程师、科学家和从工人中成长的干部。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就在这个时候,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我国也涌现出大量新的矛盾。如何科学看待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大考验。
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以当时东欧一些国家的事件为鉴戒,强调在兼顾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同时,必须警惕和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并决定准备开展全党整风。
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在总结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重要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逐渐成熟。
1957年2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于已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民主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1957年4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党的作风得到改进。
3天后,毛泽东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进行座谈,表明共产党的真诚态度,欢迎民主人士帮助共产党进行整风。
毛泽东提出,希望通过整风,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他们的反击是必要的,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尽管这时在政治上开始出现“左”的偏差,但经济建设工作仍然贯彻了八大的方针,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埋头苦干,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
各地的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也使许多人认为,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建设。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发生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教训。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
1958年10月,毛泽东又一次踏上南下旅途。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要找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一方面,他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觉察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运动需要降降温。随后,中央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纠正“左”的错误。
为了探索经济建设规律,毛泽东多次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自己在杭州组织了读书小组,从1959年底开始,用两个多月通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组织了学习小组。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谈到,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写就《十年总结》一文。对新中国成立间的探索历程,毛泽东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强调要去调查它、研究它,从中找出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留下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彩篇章。
毛泽东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刘少奇去了湖南的长沙和宁乡县,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的武安、涉县,朱德前往四川、陕西、河南,陈云到了上海青浦县,邓小平到了北京郊区的顺义、怀柔县。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一直扩大到县级,共7000人参加被称为“七千人大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
从这一年开始,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宏伟蓝图和精神动力。
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敌视、封锁和孤立,以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施加的巨大压力,严峻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方针政策时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毛泽东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关注艰难缔造的党和人民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消除党和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和特权、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这场延续十年的**,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党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丰碑上。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五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三面红旗迎风飘扬。
六亿人民发奋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歌声传四方。
革命风暴席卷全球。
牛鬼蛇神一片惊慌。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六
最近,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襟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1963年,流传至今仍然是经典传唱的红色作品。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16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正式播出。
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进入新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全党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我们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刻进我们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我们的谈吐,我们的胸襟、我们的视野里。党员干部要不负这大好时光,追逐“小目标”、获得“小美好”、遇见“小幸运”。新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我们要迎着风去追,克服路途的困难、疲惫,相信奋斗、相信创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七
《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70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该片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能够更好的寻找初心和使命,是我观后的第一感受。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广大党员要时刻反省自身,时刻反问自我,初心能否坚守、信仰是否坚定。努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毕生践行不放松。初心纯不纯、使命牢不牢,既看心之纯度,也看行之笃定。要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真章,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终生奋斗不懈怠。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要幸福就要奋斗。谨记习近平总书记“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的教诲,不懈奋斗、竞相奋斗、团结奋斗、永远奋斗,不断用奋斗建功新时代、描绘新画卷。
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往情深。我们常说,.....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必须意义上说,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深情”:对国家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此刻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对人民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十分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应对新时代、新使命,要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活力地干事创业。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往无前。历尽磨难愈挫愈勇,身处绝地向死而生,坚守初心使命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精神密码”。“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推进“四个伟大”,应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的告诫,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答好时代考卷。做克难克险的排头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创造让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身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因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这其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不忘初心不能有口无心,牢记使命不能有气无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所以,党员干部异常是领导干部,作为党执政的中坚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自我的第一身份是...员,坚持把初心使命举过头顶,恪守为民造福的天职,严守敬业奉献的本职。永远坚持...人的奋斗精神,永远坚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齐、干在一齐,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完美、更幸福的生活。
我们走在路上心得体会篇十八
人的一生又会有多少时候会驻足看看身边的风景,只是在一边挥洒汗水一边看着身边的人们或是超过自己或是远远落后。
其实我们都是在赶着脚步向前奔,一路上有苦有甜有笑声有泪水。也许道路上会有人在你摔倒的时候扶你一把;会在你疲惫的时候替你舒缓压力;又或是在你悲伤难过遇到挫折时安慰你、陪着你。但是这些人也仅仅是会在你找到他们时才会想着来扶你一把,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是你自己而已。你伤心,你难过,你无助,你彷徨的时候若是你不告诉别人,又有谁会了解?只有靠自己,只有凭着信念、凭着理想执着无畏的向前走,才会看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广阔天空,才会看到充满阳光、希望和幸福的未来。
我们的一生就是注定要走在路上的,路上会有荆棘、会有绊脚石、会有陷阱会有许许多多阻碍我们前行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勇敢,即使会磕嗑跘跘,即使会迷茫的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也要坚持,凭着自己心里的那份执念,相信自己会笑到最后,并且会战胜自己,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路上的风景再美也没有到达彼岸时的那束阳光要来的耀眼和夺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59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