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区划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4:07:08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时间:2023-11-05 04:07:08     小编:书香墨

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梳理好过去的经历,并提取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客观和全面性,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请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总结范文,写出有价值的总结。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一

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二)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因地制宜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注重业务培训,力求科学规范。分三个层面,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市地名普查办的技术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规程、数据库安装、资料采集、地图标绘方法等为期一周的培训。其次召开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对地名普查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由各镇、街道组织对镇、村普查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市地名普查办的派员指导授课,共举办13期次,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普查办分5个组分片对应指导,深入镇、村,及时解决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的资料通过u盘下发各地作为参考资料,制作样表以供借鉴。树立样板,重点指导龙山镇、宗汉街道开展普查;典型引路,分东、西二片分别召开现场交流推进会,交流经验做法,督促推进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省、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设立标志,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重要地名,增设地名标志。沿329国道、中横线的行政村增设指示牌,骨干一类河流与中横线交叉处设立标志牌。此项工作得到了慈溪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实地踏勘,定点定位定样式。新设村指示牌24块,河流地名标志15块。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转绘1:1万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万矢量地图,利用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5024张。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规定》,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可建立文书档案15卷,地名成果档案15213册,特种载体档案2盘。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群众体育处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的要求,围绕加快构建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群众健身设施、组织、活动和科学指导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立足新时期群众体育新情况新要求,认真研究、部署全市群众体育工作。

(一)精心谋划全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为认真落实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和全市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年群众体育工作,年初,我们印发了《今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对今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工作做了明确安排。3月,召开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详细安排,进一步统一了全市群众体育战线的思想。

(二)积极参与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部署工作。7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群体处认真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和局办公室筹备会议,拟定了会议方案,倒排计划,加班加点做好领导讲话起草、交流发言修改、会议视频资料制作等工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根据会议精神,群众体育处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目前这两个文件正在征求意见。

(三)会同住建部门做好全市健身步道建设部署工作。市政府将建成400公里健身步道列入市政府今年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市体育局是责任部门之一。为部署推进好这项工作,上半年,群体处组织有关市体育局分管局长和群体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广东考察健身步道建设情况,学习经验。3月,在健身步道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的xx市召开了全市健身步道建设推进会。8月,市住建厅、市体育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规划促进健身步道建设的意见》(苏建规[20xx]425号)。10月,我们向各地印发了《关于为健身步道配置体育元素的参考意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圆满完成70%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40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

市政府将“7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健身步道400公里”列入市政府今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将这两项工作列入今年十大重点工作60项考核指标,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时序进度。

3月27日,市财政厅和体育局联合印发《江苏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xx]10号)。5月20日,市体育局印发《关于今年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验收申报的通知》(苏体群[20xx]19号),明确了验收申报对象、验收内容、办法和要求。6月底,我们组织全市各地完成了第一批今年度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市级补助的申报工作。10月底前,我们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完成了对各地建设进度的验收工作。从验收的情况看,全市今年圆满完成70%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

在市里统一部署下,各地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各级体育部门共同为已建成的健身步道配置器材,添置标识,围绕健身步道开展体育活动。全年全市圆满完成市政府规定的40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

(二)转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方式成效显著。

一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升等升级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完成了5期513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新增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4名,居全国首位。培训了20个项目23期256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超额完成名的年度目标。新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944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255名。截至今年12月,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20.2万人。

二是把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办保险、配服装工作办实办好。通过市、县体育部门统计、上报、公示的方式,确定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单。1月底前,各市体育局分别与当地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缴纳经费并出具保单,完成了今年度全市6万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意外伤害保险办理工作。通过向全国体育服装企业公开征集方案,确定服装款式、数量和类型,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供货商,市、县体育部门发放等程序,6月中旬前完成了全市61692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发放一套春秋运动装、两件短袖运动t恤、两条运动短裤和一双运动鞋的工作。

三是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深受基层欢迎。上半年,市体育局分别印发了《今年全市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计划》(苏体群[20xx]12号)。根据计划安排,全年完成了6个项目45期5000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工作。组织了10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文体站长)分赴北京、安徽池州等地交流学习。

四是继续深化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11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全市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推进会,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推进情况,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个时期工作。

(三)继续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今年,我们以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5月11日,举办了江苏市第八届“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启动仪式。市内十三市代表队在南京参加了龙舟直道竞速、水上自行车直道竞速以及龙舟绕标赛三个项目的角逐。二是8月3日,市体育局和南京军的区政治部在xx市共同组织了第二届将军与农民乒乓球赛,邀请南京的军区在宁的将军和xx市农民参加比赛,续写了当年许世友将军和农民篮球赛的历史佳话。三是承办了今年“长三角”健身圈全民健身大联动启动仪式,8月24日,来自江、浙、沪三个市(市)5个城市的5支代表队参加了飞镖、袋鼠运瓜、抽陀螺等民间趣味健身项目比赛。四是在今年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环太湖行”主题活动。昆山和九个赛区组织6564人参加了荣誉骑行和大众绿色骑行,9545人展演了92个富有环太湖地区特色的健身项目,举办了国民体质监测车环太湖行、健身知识宣传环太湖行,在环太湖地区掀起了“我骑行、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热潮。五是为不断创新和丰富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展示我市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11月底,在江宁举办全市新编广场健身操(舞)展示交流活动。13个市和三个市直管试点县共组成16支代表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四)努力加大全民健身、科学健身宣传。

今年,我们进一步重视发动媒体,加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扬子晚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在去年《扬子晚报》健身版取得较好社会反响的基础上,今年我处继续加强与市体科所、扬子晚报社合作,在召开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建议后,制定改版方案,继续在《扬子晚报》推出50期科学健身专版,每周一期,每期一整版,由健身专家介绍科学健身知识,健身达人交流健身心得体会。我处还和江苏电信合作,定期为5100余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免费发送科学健身知识短信,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在总局批准中国报业总社举办的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图书(音像)征集评选活动中,今年我市推荐的13个作品入选《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书库目录》,占到总作品的十分之一。

成功承办全国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列活动(淮安站)。该活动每年只在全国选择4至5个城市举办分站活动,今年是我市连续五次承办该项活动。今年的活动中开展了健身项目展示、健身科普长廊、健身知识讲座、体质评价、健身指导、健身器材推广等6大板块的活动。

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群众体育处注重加强处室同志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处同志积极参与局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处室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座谈会、自我剖析、相互谈心等活动。二是把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警钟长鸣,确保各项工作廉洁高效开展,全年全处未出现不良作风和违法违纪现象。三是积极参加“三解三促”活动。群众体育是基层群众最关心、反映问题最多的体育工作之一,群体处全体同志都参加了基层驻点调研,驻点调研结束后及时汇总研究了基层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并根据基层的新情况和群众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了一些工作思路和做法。

根据总局的要求和局党组的指导,会同兄弟部门评选推荐了156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121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部分特别突出的先进集体负责同志和个人在全运会开幕式中还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这项工作对夯实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激发群众体育战线同志的工作激情,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激励作用。

为加强新形势下群众体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市群众体育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8月份,群众体育处举办了为期2天的全市群众体育干部培训班,邀请总局群体司,苏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授课。各市辖市体育局分管局长、群众体育处处长、106个县(市、区)分管体育的局长共12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总的来说,群众体育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业务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有待加强。由于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增强,社会对群众体育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我处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日常事务繁多,而人手又整体偏少、大家静下心来研究业务的时间和机会不多,导致工作的计划性与过程控制不够理想。此外,市、县群众体育干部也多忙于活动组织、指导员培训、设施建设等常规事务,没有更多精力进行深入思考,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有待提升。

二是构建“大群体”工作格局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有待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全市,事关7800万人民。随着县乡两级机构改革的迅速推进,全市群众体育队伍急剧萎缩,呈现出“倒金字塔”趋势。对此,如何强化与教育、卫生、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广大体育社团及其他中介组织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作用,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最大程度动员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尽快加以改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三

1、我地名办完成了地名数据库数据录入及行政区域界线资料电子文档的录入,并完成了我区地名数据库数据的上报工作。

2、完成了行政区划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服务研材料上报工作。

3、完成了我区行政区域界桩管护人员的上报工作。

4、根据市局工作安排,我地名办和开发商联合更换了市区路段的简易标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另:

1、完成了五个乡镇办事处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复核认定工作。

2、完成了对乡镇办事处双拥督导工作。

1、继续做好梁园、睢阳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工作。根据市局安排和部署,两区勘界工作由我区(勘界办)牵头,现已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向市局上报关于报批《梁园区人民政府与睢阳区人民政府联合勘界的行政区域界限协议书》的.请示。

(2)制定联合勘定梁园区与睢阳区行政区域界限实施方案。

(3)完成梁园区与睢阳区行政边界情况调查报告。

(4)向局领导递交《关于申请梁园区行政边界》经费的报告。

2、继续开展撤乡建镇工作,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

3、根据市局通知,做好省、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

4、根据市局工作安排,我地名办继续和开发商联合进行更换市区路段的简易标牌工作。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四

今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局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区划地名工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划地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区划工作。

(一)根据西滩、桥沟两个移民安置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工作人员到两个移民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两个移民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进行了审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两个移民点新设行政村,名称定为轵城镇西滩新村村民委员会和金桥村民委员会。

(二)按照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为上级政府的区划调整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做好参谋。

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济源区划地名网,并于年初正式挂网运行。做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划地名网站的开通,对提高我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新版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由于20__年我市集中进行了撤乡建镇、乡改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与相邻各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后又因移民陆续成立部分新的行政村,致使20__年版的行政区划图无法适应新的需要。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新版济源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对新编印的行政区划图中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及村居、道路、小区等地名的新增变更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目前现已进入定稿印刷阶段,年前可以完成出版。

设标工作的进度。截止目前,全年共制作安装门楼牌2600余个。

(四)地名命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我们通过向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印发公开信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其了解地名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5条、住宅小区41个,并即时在新闻媒体和地名网站上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五)积极推进地名服务。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我们积极开展地名证明服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安排,做好《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卷)的编纂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济源部分的初稿审定工作。

2、做好《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根据新形。

势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依照新出台的《河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对1989年出台的《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保证地方地名立法更加科学规范。

3、继续做好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

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4、进一步完善市区地名规划方案,按照地名管理有关。

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及时完成新修道路、桥梁、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的命名更名工作。针对已建成住宅小区的命名混乱、不规范问题,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保证地名命名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5、加强对镇村设标工作的督导力度,争取在镇村设标。

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6、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积极与有关部门相结。

据库的完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程度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五

区划地名工作按照省、市设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城区和乡村设标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我们把县乡村设标工作作为整个地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谋划,积极与县领导沟通,与相关部门协调,使乡村设标工作有序推进,势头良好:首先城区街路标志共计103块已制作完成,其中双立柱灯箱式16块,单立柱灯箱式20块,单立柱不锈钢52块,单立柱普通钢管14块,单立柱叉式1块。其次是乡镇驻地村街路标志共计105块已制作安装到位,其中路牌50块,街牌55块。

二、对我县城区和乡镇驻地村街路门牌制作安装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制定了比较精细的实施方案,对城区8条街、13条路和10个乡镇驻地村设立的街路门牌进行了科学确定,已于生产商达成合作意向,生产安装后期工作正有序进行。我县乡村一半以上有旧式门户牌,里城道、北苏等乡镇保存完好,街路(巷)牌得到有效维护。

三、建立健全了城区街路门牌号码编程体系,根据城区的扩大进行有序衔接,并纳入微机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

四、设置地名工作网站,促进了地面公共服务工程的网络化,在网站上发布我县政区概况,景观照片等有价值的信息50多条(幅),有效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促进了企业间的对外交流。

五、制定下发了我县关于设立乡村地名标志工作通知,将地名工作纳入归口管理轨道,地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幅提高。今年来,为两家生活小区进行了命名、为城区10家新上生产企业申请门牌号码进行有序编程批复,确保企业按期投产,发挥出地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千方百计争取县财政资金,加快乡、镇、村设标工作工程,加快实施步伐。

2、在完成城区街路标志安装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街路门牌系统普查,对原有街路门牌,包括巷(胡同)牌进行整体更新,实现提档升级,达标规范的要求。

3、搞好地名网站建设,及时增加地名信息内容,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发挥地名网站的传输作用,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4、完成好省市地名工作下达的各项任务。

xx年的区划地名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具体帮助指导下,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领导要求,与兄弟县市比,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乡村设标工作的开展;二是县城区“三年大变样”街路翻新改造,影响了设立街路标志工作;xx年,区划地名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县领导宣传政策,求得给予支持,把乡村地名设标工作抓出成效。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六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七

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面积3967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春秋属巴国,隋唐为庸州、施州,雍正七年(1729年)设恩施县。抗战时期曾作湖北省临时省会。域内各种寺庙、古城遗迹保存完整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恩施市拥有出露面积达850平方公里的硒矿床;硒矿储量形成富硒生物圈。粮食、油料、中草药、矿泉水中硒含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富硒绿色食品与药品的开发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福音。

恩施市有着丰冒的动植物资源,香樟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各种药用植物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美称,板党、窑归、紫油厚朴誉满全球。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开发13%,开发潜力巨大。喀斯特地形地貌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恩施旅游已成为环三峡、张家界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江闯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文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摊戏”等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建州以来,恩施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深化工商企业民营化改革,富硒产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初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域经济。

恩施市区现有人20.13万,城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23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一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扩建之中;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城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00公是;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拟建的宜方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恩施段均经过本市,明天的恩施定会更加美好。

武汉市导游词(二)。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八

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xx〕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xx〕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盛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设立标志,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重要地名,增设地名标志。沿329国道、中横线的行政村增设指示牌,骨干一类河流与中横线交叉处设立标志牌。此项工作得到了慈溪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实地踏勘,定点定位定样式。新设村指示牌24块,河流地名标志15块。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转绘1:1万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万矢量地图,利用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5024张。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规定),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可建立文书档案15卷,地名成果档案15213册,特种载体档案2盘。

三、工作特色。

作为试点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努力克服困难,认真细致地拟订各项方案,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普查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政府组织实施与技术外协相结合。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层层布置落实,提高了普查的公信力,便于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涉及地图标绘、经纬度测量、矢量地图修改整饰等专业技术上的工作,由宁波国土测绘院派员共同完成,确保地名普查数据的质量。二是以块为主,条块相结合。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17个成员单位建立联络员制度,负责相关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和各地上报的有关行业地名普查登记资料的审核确认工作。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进展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二者相结合,减少了地名普查的遗漏,保证了地名普查的数量。三是传统方法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考虑到地名普查员老同志居多,采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设计印刷3.2万份(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操作手册)500册,发放给每一位普查员。分级分批对普查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作各类地名的登记表样表,为普查人员实际操作提供借鉴。编印工作简报6期,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召开阶段工作汇报交流会议,交流各地普查工作经验和做法。这些传统的普查方式方法,为普查人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普查技能创造条件,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同时,在数据采集和成果应用上尽可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gps定位系统测量经纬度,建立完善地名数据库,开发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利用qq群与盛宁波市、镇保持经常联系,便于信息交流和疑难解答,保证了普查的进度和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补充完善地名普查档案资料,着力做好地名普查的成果利用开发,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推动我市地名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九

半年来,区划地名工作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区划地名处的帮助指导下,按照省州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汇报如下:

(一)《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纂工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纂工作,州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成立了《政区大典·黔西南卷》编委会,由分管州长任组长,副秘书长;民政局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为编委会成员,明确了专门的写作班子,落实了工作经费,并邀请四大家主要领导为顾问。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编委会,明确了经费,落实了人员。通过近半年的辛勤工作,现工作已进入了审稿阶段。

(二)数据库录入。州及县市地名数据库在上年录入的基础上,根据《政区大典》辞条书籍编纂的内容,将收集到的地名内容陆续录入。

(一)由于《政区大典·黔西南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八月底前必须完成,“平安边界”的创建,标牌设置等工作,只能推后,造成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

(二)工作经费不足,各县市均无专职工作人员,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恳请省厅就经费问题给予自上而下的帮助,争取列入财政预算,以利工作。

总之,我州区划地名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抓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而不懈努力。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调研,着力思考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按照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二、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1.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水平。认真撰写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承担些,参加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各地要积极参与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交流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论探讨等交流活动。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3.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以地名查询触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务新途径。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各级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库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三、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

1.扎实做好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配合台州方完成“甬台线”联检任务;各县(市)、区要在9月底前完成11条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按照“一线一卷”要求,认真做好界线档案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厅《关于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民区[xx]18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界线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界线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平安边界建设考核力度,在7月底前落实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有关地区要抓紧协调处理跨界建设问题,力争全面完成全市2条市级界线和19条县级界线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任务。各县(市、区)要对照省厅年初下发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认真自查,在9月底前将自查情况报告以民政局名义上报市局。市局将于10月中下旬,采取集中考核、分头打分的形式,组织对县(市、区)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考评活动。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一

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关于最新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

20最新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

(二)自然村(集镇)和城镇内的居民区名称;。

(五)开发区、保税区、示范区、农场、林场、牧场、盐场、油田、矿山等名称;。

(六)机场、港口、铁路(线、站)公路,桥梁、隧道、船闸、交通站点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七)水库、灌区、堤防、闸坝、发电站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八)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纪念地等名称。

第三条对地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地名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地名工作规划;。

(三)推行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审核、承办本行政区地名的命名、更名;。

(五)组织编纂地名图书资料;。

(六)监督地名的使用,对地图、牌匾中的地名实施审查;。

(七)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

(八)组织地名科学研究。

公安、建设、规划、交通、工商行政管理、旅游、邮政、通信、水利等部门应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地名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实行地名申请、登记、审核、批准。公告制度。

第五条使用标准地名、保护地名标志是每个单位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地名的命名、更名。

第六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人民团结;。

(二)反映当地人文、自然地理特征;。

(三)一般不用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六)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桥、渡口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一致。

(七)地名用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同音字和字形、字音易混淆的字;。

(八)新建的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应按照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

第七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违反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不文明、不健康、庸俗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地名、应予以更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四)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予更改。

第八条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其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

(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自然村(集镇)的命名、更名,由其所在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抄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城镇内街、路、巷、居民区、楼、广场和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建筑物的命名、更名,由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抄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跨市、县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分别由省、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内外著名的或涉及邻省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二条第五项至第八项规定的具有地名意义名称的命名、更名,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承办,但应事先征求所在地县级以上地名管理部门同意,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因行政区划变更、城镇改造、工程建设等原因消失的地名应予废止。废止的地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第三章地名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标准地名出版物,其他部门不得编纂。

第十五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公告、文件、证件、广播和电视节目、报刊、教材、广告、牌匾、商标、地图等方面使用的地名,除特殊需要外,均应使用标准地名(包括规范化译名)。

第十六条城镇的街、路、巷、居民区、楼,自然村(集镇)、桥梁、纪念地、风景名胜区、台、站、港、场等必须设置地名标志。

一定区域内的同类地名标志应当统一。

第十七条地名标志中地名的书(拼)写形式及地名标志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费用,可采取受益单位出资、工程预算列支、同级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保证地名档案安全、完整。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对推广使用标准地名及保护、管理地名标志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擅自对地名命名、更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二条偷窃、损毁或擅自移动、更改地名标志的,责令恢复原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2月24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二

20xx年工作开展近半,在局党委、局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区划地名办公室认真按照年初工作意见的要求和步骤,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能积极参加局重点工作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科室业务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1、积极参加局统一组织的周二、周五进村入户。

按时参加周二、周四进村入户活动,重点对低保、新增五保户等情况进村入户进行调查了解,尽可能地把基层真实的情况带回局里来,收集社情民意。

2、认真履行挂蹲镇区联系人职责。

利用周二、周四到乡镇基层工作的机会,就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向东沟镇分管领导汇报、与民政助理交流,平时也保持与东沟镇民政助理的沟通和联系,询问工作进展,了解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督促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协同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到开发区调查研究拟新设立“东方”居委会(社区)情况,并向县分管领导作书面汇报,待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实施。

首先是做好地名命名工作,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和《关1。

于加强高层建筑和住宅区等地名标准化管理的通知》精神,截止6月12日共下发同意命名的批复11份;其次是策应县“5.18”活动,对县城范围内由我局管理的所有道路地名标志进行了维护和清洗。

充实地名信息库地名实体信息,与江苏省速度信息公司签订协议,通过购买服务标绘电子矢量地图,目前正在准备报省厅验收地名普查成果。

6、做好《政区大典》江苏分卷阜宁篇编撰工作。

乡级词条的编撰工作已经布置各镇区民政办,县级词条的编撰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争取按时完成全部编撰任务。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地名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区大典》江苏分卷阜宁篇编撰工作启动较晚等。

1、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镇区的建议,及时稳妥。

地做好镇区、村居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

2、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平安边界工作,分别。

与滨海县、射阳县、建湖县民政局相关科室召开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联席会议。

3、争取县财政资金,认真过细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年。

内完成新版《阜宁县行政区划图》的编制。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三

4月7日上午,市区划地名处处长李福安、西安地名协会会长王佳、监理单位天润公司一行5人来阎良区开展地名普查核查工作。区民政局局长逄国哲,分管领导谢利选陪同,普查办工作人员和外包服务公司配合。

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就阎良区目前地名普查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区划地名处、监理单位和专家组,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表》,逐条对照,全面、严格核对普查实施情况、普查成果、普查数据库进行核查,对核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对疑难问题做了重点解读。同时要求在迎接省检查验收的攻坚期,要增派人手、加班加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普查工作步伐。对普查资料内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归档,高质量地完成普查验收的18项台账资料和地名普查9项成果,为省级核查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四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闽政办〔20xx〕112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南政办〔20xx〕120号)、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南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具体为: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

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普查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机构。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11月底前,召开地名普查业务会议。

4、组织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普查业务骨干培训。12月底前,完成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6年12月):。

1、收集资料(20xx年1月至4月):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编写地名普查目录、绘制普查工作图、制定地名普查登记表。

2、实地踏勘(20xx年5月至12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3、标准化处理(20xx6年1月至3月):根据国家和省上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4、地名标志设置(20xx6年3月至5月):依据国家有关地名标准,对应设未设的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5、数据库建设(20xx6年6月至9月):完成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县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6、普查成果制作(20xx6年10月至12月):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三)验收上报阶段(20xx7年1月至6月):。

1、逐级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1月至3月,完成普查成果自查工作;3月至5月,做好迎接县、市级核查工作;5月至6月,准备好普查成果省级验收工作。在逐级验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边验收边复查。

2、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普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四)完善扩展阶段(20xx7年7月至12月):。

1、迎接验收。迎接国家“二普”办对“二普”成果抽查。

2、汇集成果。县、镇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3、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设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三、普查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责任,精心筹划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特别是已有的资料、信息、数据要及时、准确提供。

(二)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要边普查边复核,并实施分类按责管理,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对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承担地名普查的实体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和保密资质。

(三)健全普查队伍。要专门抽调精干的人员负责“二普”工作,并送往上级进行“二普”工作培训或自行培训。在地名普查期间,各村要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

(四)广泛开展宣传。各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和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普查范围。

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涵盖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有以下相关信息。

(一)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会居委会)。

(三)交通运输设施名称。

(四)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五)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渠、堤坝、发电站)。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7月15日—7月25日,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7月25日—8月5日,搜集资料,调查摸底,填报表格。

第三阶段:8月5日—8月25日,收集表格,登记勘测。

第四阶段:8月25日—9月15日,网上录入信息。

第五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班,一把手负总责,专班专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

(二)切实认真负责。操作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实地,了解实情。

(三)确保工作进度。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地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把握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镇普查办,及时提供数据,交流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更多。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五

自从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以来,在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设标工作有序推进、步步深入,实现了从规划向实施的全方位拓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设标之初,我局主管副局长专门了参加地区关于国家标准专业培训,并认真学习其他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学习回来后,积极向领导汇报,并联合相关部门业务通知进行了宣传发动和经验交流。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路标门牌设置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高度的认识,把路标门牌设置作为一件实事来抓,并且加强对县城群众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对设置城市地名标志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地名标志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

为确保岗巴县城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民政局、发改委、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质监局、邮政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镇设置标准地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设标工作的组织实施。地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具体负责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组织和协调工作。在道路设标工作方面,首先对县域内的街、路等具有道路地名意义的名称进行核查,对有道无名,有路无名的予以命名;对已经使用未经审批但符合命名原则的地名要正式定名,否则重新命名;对一名多用的道路名加以整顿;对不规范的道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粗俗不雅的予以规范;凡不符合地名命名规定的,一并予以更名。

为了摸清基本情况,我局在设置标志前认真对地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摸底,本着“坚持标准、逐步规范、不重不漏、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沿街店面、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登记编码,按规范化、科学化编码规则做好门牌编制、设置工作,切实做到编码科学化、制作标准化、安装美观化、管理规范化。全面掌握城区街、路的布局和地名标牌的使用状况,确定清理、更换和设置地名标牌的制式、数量,制定城区街、路的地名命名方案,规划设计标牌制作,预算工作经费。为开展工作铺垫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协调、积极配合。

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局自觉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明确“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了大量艰苦有效的工作。民政局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标准地名标志编制、制作、安装、维护等管理办法和制度;组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业务培训及标准地名标志的制作;指导监督标准地名标志制作、设置和使用管理。财政部门协同做好门楼牌收费管理及招标定价工作。物价局负责审批路门牌的收费标准,协同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及标准地名设置有关工作。

为使地名标志与岗巴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狠抓地名设标工作,按照“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领导下,以地名法规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符合《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经过努力,地名设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域共设立大门牌42个,小门牌163个,二级路牌25个。

(一)拓宽渠道,筹措经费。

根据国家四部、局关于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各地自行解决,其中部分地名标志设置可采用广告招标形式解决所需经费和关于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费用,可采取受益单位出资,工程预算列支,同级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的规定,我地区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2、沿街、路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受益单位或受益人解决。

3、新建的居民小区、办公楼和其它建筑物的标牌的设置经费,由承建单位或受益单位解决。

(二)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地名标志为法定的国家标志物,地名标志上的书写、拼写具有严肃的政治性,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涉及民族政策;标志用材涉及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法规,认真执行强制性国家产品标准,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为保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做到系列化、编码科学化、拼音标准化,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最后制作时,我们到由区民政厅审定的有生产资质企业采办。企业制作完成后交付的标牌产品,由县民政、城建、技术监督部门联合检查后,再组织埋设。标牌埋设方位,既本着与城市规划、市容建筑相协调的原则,又要注重视觉醒目、方便群众的原则,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地区地名设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县财政紧张,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地名标志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相比,地名标志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地名标志的设立、建设与命名、命名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六

区划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区划地名,比如国家、省份、城市、区县等。通过对区划地名的认识和理解,我深感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信息,也启发了我对地理的兴趣和对国土的热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和了解区划地名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区划地名的起源和意义。

区划地名的起源往往与历史和地理紧密相关。例如,许多国家和省份的名称源自于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的“华盛顿州”。这些地名不仅代表着政治和文化的演变,也承载着人民的热爱和希望。区划地名也包含着地理信息,通过它们我们能够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因此,区划地名既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地理价值。

第二段:区划地名的分类和特点。

区划地名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根据行政区域的级别,我们可以将区划地名分为国家、省份、城市、区县等。每个级别的地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国家和省份的名称通常具有较长的历史,反映了政治、文化和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和区县的名称则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此外,区划地名还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语言和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划分。这些特点使得区划地名在地理研究、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区划地名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区划地名也会发生变化。国家、省份和城市的名称可能因为战争、政治变革或者地理调整而改变。例如,中国的国家和省份名称经历了多次变革,如中华民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洋政府改为国民政府等。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也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此外,城市的名称也可能因为人口增长、城市规划或者历史因素而发生调整和变更。这些变迁和调整使得区划地名成为了研究历史和社会的重要线索。

区划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地名不仅仅是所在地的名称,更是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通过对地名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和历史背景。例如,中国的许多地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乌鲁木齐的“乌鲁木齐”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牧场”,寓意着这个地方的风景优美和丰富的牧业资源。这些地名的文化含义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传承了文化。

通过对区划地名的了解和研究,我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自己的国土有了更深的热爱。每当我听到一个陌生的地名,我会立刻上网查找它的来源和背景,试图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样的学习和探索不仅让我对地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区划地名也启发了我对社会和人文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历史故事。这让我更加珍视我们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也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总结:

通过对区划地名的研究和了解,我认识到区划地名的重要性和价值。区划地名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地理和人文的结合点。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传承了各地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对区划地名的学习和思考,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国家和地方。我相信,通过对区划地名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七

区划地名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地名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对区划地名的心得体会。

区划地名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例如,许多地名都来源于当地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文化传统。通过研究地名的由来,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有一条街道名叫解放路,这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条街道是起义军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通过了解解放路的背后的历史意义,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区划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例如,一座城市的名称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或传统文化相关联。通过研究地名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和魅力。比如,我曾经去过一个叫做“梅花镇”的地方,这个地名正是因为当地种植着大量的梅花而得名。这个名字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传达了梅花的优美和文化内涵。我在梅花镇度过的时光让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区划地名对于地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地名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通过地名,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例如,一个名为“山水镇”的地方很可能位于山水环绕的地带,而“河畔村”的地名则暗示了这个村庄靠近河流。通过研究地名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我曾经旅行到名为“小溪村”的地方,这个地名显示出这个村庄位于山区,附近有许多清澈的小溪流过,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

区划地名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人们常常通过地名来进行导航和定位。一个清晰明确的地名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找到目的地。此外,地名也是城市和社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独特、有特色的地名可以增强城市或社区的标识和吸引力。比如,某个城市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名,这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区划地名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地理的意义,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结论:通过对区划地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地名承载着人们对地方的记忆和情感,也是城市和社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理解区划地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感知世界。

地名区划工作总结篇十八

1月15日,新华社区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社区支部委员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建萍回顾总结了20xx年社区党建工作。充分肯定社区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会人员就20xx年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部署了20xx年度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会议还传达了硖委(20xx)68号《关于开展20xx年度“双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布置各支部要结合党员“一员双岗”考核,做好20xx年度党员“双评”工作和社区党员优质服务岗评比工作;同时对照标准评选出年度党员积极分子。

最后,孙书记要求社区党员们在新的一年里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创卫先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6788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