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06:45:05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实用14篇)
时间:2023-11-05 06:45:05     小编:紫薇儿

教育总结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的重要方法,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在写总结时,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一

【摘要】近年来,石油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呈现出低迷走势,但人们生产和生活对石油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石油机械制造行业前景十分乐观,本文从石油机械制造现状入手,简要分析深化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措施,希望促进石油机械制造行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石油机械制造行业主要是为石油开采、运输、储存提供相应的机械设备,我国作为一个石油开采大国,对石油机械制造的需求量较大,我国的原油产量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1]。由于石油具备易燃易爆特点,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须确保石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产量,应不断创新和深化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从而促进石油行业和石油机械制造行业的良性发展。

1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现状

1.1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化自动化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石油,对石油机械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自动化水平低,难以满足石油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现代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能够极大提升石油生产效率,同时有效降低我国当前石油机械制造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

1.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首要保障,目前一些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不够了解,其制造工艺早已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出现短缺,生产得不到保障。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同时企业缺失现代化管理手段,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中,没能以市场作为导向,从而出现石油机械制造工艺与市场需求脱节。

1.3石油机械制造产业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石油行业和石油机械制造行业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很多石油企业在采购相关机械时,一般会在自己下属制造公司中进行内部购买,这种自产自销模式造成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没有直接面对市场,与采购企业、同行企业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是1960-1970年左右建立起来的,其中很多企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都过于陈旧[2],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核心产品,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发展。

2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优化措施

2.1制造工艺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

为了确保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加快工艺技术自动化发展,在实际动作中不断创新石油机械制造技术,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开发更多新型石油机械产品。尤其在一些特殊零件方面[3],企业可以派出技术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从而拉近我国与发达国家石油生产技术和石油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应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人才,邀请其他国家的石油机械制造人才来企业工作,进而提升企业工艺水平。另外,还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定时开展智能化制造工艺培训相关课程,促使员工的个人工艺技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还应重视与同行业之间的企业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建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交流平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市场良性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研发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工艺,了解石油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2.2提高热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力度

当前大型化的石油机械制造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大,因此对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在机械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创新。在石油机械设备中,热处理技术对机械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存在重要影响,目前热处理技术在温度自控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够进行温度自动化控制,从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进而提升热处理设备的控制精度[4],对机械中的精密元件进行无氧化保护。由于热处理的耗电量较大,不利于节能环保目标的达成,因此,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应重视降低热处理生产成本,树立“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节约型生产理念,其中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针对现有的电阻炉设备进行研发与创新,选择质量更轻、耐火性更高的新型材料,如硅酸铝纤维等,并在改造中采用远红外技术,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同时也为未来的维修与检查提供便利条件。其二,为了提高设备的节能效果,应对电阻丝进行改良,尤其是对75千瓦以上的电阻炉而言[5],该电阻炉能耗过高,可将原本的电阻丝替换成为电阻带,利用电阻带来进行加热,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三,转变热处理系统的控制形式,传统的热处理系统由触控器来进行控制,触控器的灵活性较差,耗电量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短路情况,造成热处理系统安全隐患,可使用先进的pid处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耗电量,同时提高热处理系统的安全性。了解世界各国的热处理设备能耗情况,选择更加节能的设备,引入到生产之中,提升热处理节能水平。

2.3利用电子商务拓宽营销渠道

电子商务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向,石油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比较明确,信息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以b-to-b(business-to-business)为主,即企业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一,应建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组织链,加强原本相互独立的部门之间联系,诸如技术部门、开发部门、采购部门、营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等,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来使部门成为一个完整的组织链,从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第二,构建企业产业供应链,将企业的研发机构、生产机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等机构[6],通过互联网来构建电子交易系统,从而实现商品线上买卖,促进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石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4树立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理念

绿色制造工艺就是采用更为环保和节能的制造方法,防止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绿色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加大研发进度,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投身于绿色制造工艺的研发和实验,希望能够整合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资源,从而实现对石油机械设备回收再利用。绿色制造工艺在机械设备设计上有所体现,在设计石油机械时,应重视产品的环境保护水平,从宏观上对石油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能耗、污染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使石油机械在未来可以通过回收来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在选材方面,应在保障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的同时,树立绿色选材理念,例如,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中,一般采用钢铁作为原材料,为了提高是有机械产品的环保水平,可使用h型钢来作为主要材料,h型钢的结构较为稳定,抗弯能力较强,同时在生产时造成的污染较小,具备回收再利用潜力,是石油机械制造行业重要的环保材料之一。除了绿色设计和绿色选材之外,最为重要的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改进,采用绿色制造工艺来进行生产,避免生产环节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利用新型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创新和改良制造工艺技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制造工艺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加大热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力度,利用电子商务拓宽营销渠道,树立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理念等方式来提高石油机械制造水平,进而推进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锋.浅谈石油机械制造生产工艺优化的几点建议[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20):19~20.

[2]刘培君.石油机械制造中热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技术改造[j].中国科技投资,2016(18):243.

[3]常明,孙博,刘小琪,等.石油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5):129.

[4]杨小冬.石油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3238.

[5]杨东旭.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4):170.

[6]赵庆.石油机械制造的绿色制造技术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7,23(24):41.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二

摘要:机械制造业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不仅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影响着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领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探究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升级换代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应用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机械制造业也在整体转型升级,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正在并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减少了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而且使机械制造整个行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1自动化技术概述

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以及电子学等,其中以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为主。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机电一体化、机械功能多元化、结构设计标准化以及控制智能化。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现阶段的自动化技术,融合了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新时期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提高了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在现阶段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地代替人工工作,进而逐渐替代人脑工作部分,确保工作结果的精准性;(2)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流程化;(3)自动化技术可以使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具体。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

2.1柔性化应用

柔性化应用即指机械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的自身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机械生产能够符合当下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此,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精确把握机械制造、机械设计以及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其有效统一起来。机械自动化柔性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适应性。此外,柔性制造在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了意外的人身伤害。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发展进程。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该善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对制造、设计与市场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信息处理水平,同时还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显著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帮助企业实现多样化生产,进而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的柔性制造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市场反应的灵活性以及市场灵敏度等。所以,在其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进与完善。

2.2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应用即指企业利用计算机集成思想,站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对现有的原料、信息以及生产技术进行集成与优化,进而促使技术功能与经营活动的有效集成,并通过技术与经营的集成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而计算机集成思想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一种思想。现阶段,机械企业的集成需要以其内部的动态集成作为首要目标,以此来推动自身企业的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目前,高度集成化的芯片以及专用集成电路以及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制造数控系统的集成性,以及系统软硬件的运行速度;而led平板计数的应用,则极大的增强了显示器的性能;在机械制造中的互连技术以及封装技术中,也融合了表面安装技术与半导体;同时,通过缩短互连长度、减少互连数量、增强集成电路密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产品价格,并且极大的改进了产品性能,是组件的尺寸变小,进而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2.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即指企业根据制造整个过程的需求与实际情况,适当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此来缩小人工生产与机械化生产二者间的距离,进而使机械化生产逐步取代人工生产,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费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系统,不仅将智能性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外部适应能力,以及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从某种角度上看,智能化制造技术将机械制造系统维系在一个相对完善的状态之内。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制造系统,智能化制造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不需要学习提升或是组织适应的过程,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此外,智能化制造体系还能够对市场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进而对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管理材料,控制机械生产过程。现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了cad、capp等新型智能技术,极大促进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柔性化应用、集成化应用以及智能化应用。总而言之,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相关企业或者生产技术人员必须将机械生产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与完善,进而借助机械自动化技术来实现机械产品生产的柔性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为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从而显著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5]杨航.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探讨[j].电脑迷,(04):146.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三

【摘要】在制造,机械制造业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可以有效提升我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这将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信息化技术还处于次发达阶段,与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还差距。本文根据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情势分析、讨论,提出建设性意义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造;信息化;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机械制造在现代制造业起到这引领作用,机械产品优劣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方式和效率,并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牵制作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高低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快慢。在机械制造领域,我国还有很多潜在优势力量等待发掘,例如,中国人口和地域,需求量极大;我国有着丰厚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优势力量,需要更好设计理念和生产管理来调配。中国机械制造产业之所以落后,一方面是因为制造技术不够先进,另一方面,管理水平也着很大疏漏。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学习掌握,同时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机械制造市场需求,高速更新换代产品可以有效保证我国机械制造建设。

一、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性分析与地位基础化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时代,全球经济了稳定快速发展,这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带来新动。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已经开始被数中大型企业接受并应用,再加上科学管理水平,很多就涌现出了高度优势企业,开始通过技术和管理优势不断豪夺市场。如今,要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存活就不得不开始机械制造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应用已经机械制造发展一个趋势,要信息化发展企业基础性建设,保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机械制造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制造已经世界现代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对信息化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过渡时期,随着机械制造产业快速崛起,机械制造基础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地位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可动摇。

二、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发展现状

在几年时间里,我国机械制造业了显著发展,通过重视力度加大,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经验,慢慢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信息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新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先进制造技术向国内转移,外国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都涌入到国内市场,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当今我国机械制造业重要难题。经济全球化,势必会给市场竞争带来压力,如今还想在机械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实行可持续发展,发挥国内企业竞争优势。我国之所以处于现在劣势位置,原因可以简单列为以下两点:

第一、我国机械制造没有一个先进合理管理体系,起点低,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面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告诉更新换代,要求管理思维也要高速变换,一个正规高效管理体制关系着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有着重要联系,这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备先进管理思想,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推新废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第二、高新技术引进不够,技术水平偏低阻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主要问题。发展现代科学技术,it,机械制造,拥有满足市场需求更新要求,在地区和国家都对产品有着要求,产品品种越多,越能体现一个企业综合实力,这点在发达国家中已经体现,一个有实力企业可以根据客户不用需求,制造出适合单个客户需要产品,同时,这对机械制造产业升级也起很大推动作用。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在全球市场中处于落后位置,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设备先进性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在这期间,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和提高他们竞争力市场优势。机械制造行业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相信经过数十年发展以后,我国机械制造业一定会登上世界舞台。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四

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个人简历

个人相片

姓名: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3年9月19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已婚

身高:

170cm

体重:

70kg

户籍:

四川宜宾

现所在地:

四川成都

毕业学校: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

专科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四年以上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技工-电工

职位名称:

维护;

工作地区:

成都市龙泉驿;

待遇要求:

元/月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207月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本文信息由大学生个/收集

所在公司:

攀成钢

时间范围:

年7月-1月

公司性质:

合资企业

所属行业:

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

自动化的维护

工作描述:

弱电plc的`维护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不怕不会就怕不学

发展方向:

机电设备安装、维护、调试等。

其他要求:

有社保、住房公积金。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联系方式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五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空天飞行器建模及其自适应轨迹线性化控制研究。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的一些概念研究。

倾转旋翼飞行器建模及仿真研究。

飞行器整流罩分离的动力学模拟及可靠性分析。

升力体式飞行器再入轨迹的快速规划方法研究。

航天器气动力辅助变轨方法研究。

尾迹面法在cfd气动力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无人飞行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动式被动力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分析。

基于大振幅运动非定常气动力的稳定性仿真。

基于有限刚体元方法的微扑翼飞行器柔性翅翼建模与分析。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于自动化、精密化,本文就我国目前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的技术特点作以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以浅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发展趋势。

1.1机械制造已成为专业化体系。

当今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到了机械制造技术当中,而关于其整体的研制、生产、出售、修护等一系列完整的生产链已经形成,因此当下的机械制造渐渐开始从相对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发展为综合各项技术的全新高新产业,其对于计算机的植入使用大大地加快了其自动化技术的开发,进而使得整个制造业进入了全新的领域[1]。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会是单一的、与其他科技毫无干系的,机械制造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生产速度,该门技术将逐渐融合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以及生产自动化、营销技术以及专业服务等诸多方面,并且将之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研究;而将这些技术聚合在一起对于整体的研发以及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有着极为有效的实际效果。

1.3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市场性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

古往今来一直都是赢取市场主动权的首选,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提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造业对于效率与质量的追求就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就是整个市场追求的特点,其自身的竞争性导致了其必将向市场化发展[2]。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诸如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型加工技术,相比之下我国甚至还存在很多的作坊式生产车间,其生产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工业大国一般都会历经一个较为完整的、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在具备较多资源以及百年的制造发展,其自身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体系,在相关制度内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规则,并且由于制度完整,其整个生产周期都通过电脑进行计算进而使得整个过程效率极高,提升了其整个产业链的循环速度。相比之下,我国由于整个制造行业都处于开发的阶段,因而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整个行业的制度稍显稚嫩。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系统即将达到真正的自动化,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源自智能化的日益发展。随着智能化的提高,智能系统通过学习可以进行更多的判断,简言之智能系统本身相当于人工大脑,其具备人类大脑的部分性能,可以对于相关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判断进而保证其自身的完美运行。精度以及效率的提高是一直以来所有机械产品所追求的,在这一标准中主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核心控制系统的性能。复合加工可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冗余步骤大幅省略,并且对于同种机械的多种生产工艺加以择优使用,大大提高产业效率。

3.2自动化功能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的使用对于直观的表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十分有效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对于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出整个生产工艺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生产效率的步骤,进而便于决策;而由于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其他形式借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现需要很多相关人员,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就非常重要了[3]。数控机床实际所提供的数据十分庞大,相应的管理软件更是数不胜数;而为了方便人工管理,其实际的操作平台的优化、简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为了使得自动化的管控效率得到提升进而降低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以使得其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更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简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计算直观化。信息的实际交流更多运用的是数据信息,但是通过相关技术将数据转化成曲线图、饼状图等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潜在的规律所在,进而分析实际情况,使得数据自身能够提供的潜在信息也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关技术的开发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产业更新升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掌握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2]吴磊.浅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6,26(30):44.

[4]陶健,严震,王聪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j].南方农机,,48(6):91.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七

可靠性的定义是通用的,对于不同的产品可靠性所指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产品都会突出产品的使用功能,并且它的主要使用功能上保证一定的可靠。而本文研究的可靠性则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产品在进行机械制造过程需要完成的功能。

1.2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的区别。

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性能、耐用性、统一性、美观性及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产品的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可靠性是影响产品质量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通常来讲,质量与时间之间似乎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可靠性却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质量与可靠性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之一。因此,有些专家又将可靠性认定为“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进行理解,一个具有好质量的产品并一定具有高可靠性。由此可以得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联系却又存在着区别。

2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系统的认识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

虽然已经开始,但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加工过程保障产品的可靠性的研究就是对制造过程的可靠性研究。当前,很多企业对产品的可靠性研究都是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的,将产品设计阶段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考虑的十分全面,但是对于机械制造过程中,导致产品可靠性出现问题的因素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加工设备的退化、材料的选取不合标准,以及生产环境的影响等,都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分析与控制起来,比设计阶段的因素难得多,但是,仅管很多业内人士认识到了生产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产品可靠性产生影响,但是仍然没能重视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2缺少严格的系统评定指标。

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采用评定工序加工稳定度的能力指数,这个指标用于单道工序的稳定度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是却不能用于整个加工过程,整个产品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因为它很难整合这道工序之前的工序与之后的工序对产品产生的影响,还不能将这些影响因素整合到一起,因此,产品可靠性评定指标还处于空缺的状态。由于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再没有了科学的、确定的评定指标,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2.3缺少可靠性指标与过程变量关系的`研究。

制造过程中变量是指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位特征,但是这些变量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互相影响,因此,控制它们并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特别困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产品可靠性的指标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只有了解与控制了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可靠性指标的实现。然而,不同的制造产业,涉及的到的变量又是不同的,例如汽车配件制造与摩托车配件制造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影响二者可靠性指标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再加上加工材质的区别,工艺路线的不统一,这些都为定量模型的建立带来难度,为产品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带来难题。

2.4缺少可靠性评定方法的研究。

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可靠性,或者它的可靠性是否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样本实验获取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制作出的样本做长时间的性能测试。前面提高产品可靠性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因此,测定一个样品或是一批样品可靠性是否达到了要求,需要一个周期,有的产品可能会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但是确定样品是否具有可靠性这一点来讲,很多企业都是没有等到最后的结果,就迫不急待的投入生产。这就是可靠的评定方法的缺失导致的结果。没有可靠的评定方法,没有系统的程序化的流程,就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得到科学的可靠的评定。

3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工艺可靠性指标,就要对生产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再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机械制造过程中加工设备、加工工序、加工环境、加工技术等多项因素。并且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尽量做到完整、适用、科学、可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工艺可靠度。

工艺可靠度是工艺可靠性研究的总目标,也是最终目标。工艺可靠度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生产过程,还是生产技术都要满足制造工艺的要求。

3.2故障发生率。

任何一个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故障,但是这些故障的发生如果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可靠性,而过高的故障发生率必然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这种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生产商造成一定经济上损失,但是故障的发生的确是不能全部避免的。但是技术的进步,会保证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也是考查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3.3故障的平均维修时间。

机械制造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并不完全受故障率多少来进行评价,当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的时间,及时的排除工艺的故障,才能减少故障停止生产导致的损失。对于机械工艺可靠性来讲,故障的平均修复能力也是用来衡量制作过程中可靠性的一个标准。

3.4稳定性。

工艺的稳定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机械制造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影响的因素控制在一个偏差允许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一定的精度可控范围内。如果机械加工的所有工序在受控的状态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就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工序的稳定性受加工过程中很多因素影响,同时也受管理水平的影响。

3.5自修正性。

机械制造过程中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会使产品产生加工误差,但是产品的生产工序如果具有较好的修正性的话,就会在后续的工序中将前面工序中出现的偏差修正过来。这种特性被称为工艺的自修正性。工艺的自修正性是较难实现的,它对工序的精度要求也是较高的,但是它可以作为合理调整产品关键工位特征达到要求精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3.6遗传性。

工艺的遗传性是指后一道工序上产生的偏差是由前面的一道工序的误差产生,或是由前面很多工艺累积到一起的结果,而这些误差没有在前面得到解决,而是进一步传给了一下道工序。工艺的遗传性会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对可靠性的控制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如果累积到最后一道工序都难以修正的话,这个产品的可靠性也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了。

4结论。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在我国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评定指标的确定,评定体系形成等,但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制造企业不得不重视工艺可靠性的研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项目管理方式。

3.1.1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project和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oft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project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4月第4卷第2期。

[2]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10月。

[3]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9月。

[4]晏新春,杨平祥。景洪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水力发电,7月。

[5]杨培岭。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九

在工程机械中,装备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工程机械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将设计的装配零件图纸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装配,然后用于工程施工中。可以说,工程装配工序是工程机械中的关键工序,如果工程机械的装配工序未到位,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1]。而正是因为工程机械装配工艺在工程机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建设和工程机械企业才会更加重视对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研究。以下就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工程机械装配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一方面工程机械装配指的是批量生产的工程机械装配。这些机械装配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高,批量生产之后可以帮助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机械装配问题,降低工程机械装配的经济成本,提高工程机械装配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柔软性较佳的外围机械设备[2]。与传统的工程机械装配相比,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装配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柔软性,适合于小批量生产。现代化工程机械装配有助于改善工程机械的性能,在工程机械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工程机械装配工艺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现代化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出现可以帮助实现工程机械性能的提高,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2.1装配形式方面的特征。

从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装配形式来看,目前我国工程机械采用的装配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移动的装配形式,而另一种是固定的装配形式。具体来说,固定的装配形式需要在装配车间内寻找到若干个需要固定的装配点,然后再在这些装配点的位置放置好相关的零部件,以便接下来在这些固定点的位置进行工程机械装配[3]。固定装配形式又可以分为分散式固定形式和集中式固定形式,分散式的固定装配形式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的装配地点由不同的装配人员进行组装。采用分散式的固定装配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装配效率,因此在生产时可以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而集中式固定装配形式则与分散式不同,一组的装配任务必须由同一个工作人员完成,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不高。一般情况下,这种工程机械更加适合于小批量的生产。而移动式装配形式则是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装配中较受欢迎的装配方法。它所指的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和移动的装配地点组合成的装配形式。很显然,相对于固定的装配形式而言,移动式的装配形式灵活性提高不少,因为深受企业的喜爱和欢迎,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2.2装配方法方面的特征。

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工程机械装配方法主要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以及调整法,不同的装配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适用的方法也各有不同[4]。互换法是工程机械装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这种装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零件可以随意调换使用,且经济成本低,效益高,因此可以较好地提高生产效率;选配法与互换法接近,但是效率低于互换法,但是经济成本和零件加工的精准度较低;修配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不同的零件相互之间不能互换使用,装配精准度要求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装配的效率;调整法在所有的方法中,对零件的精准度要求是最高的,在装配工艺方面要求也较高,因此性能极佳。综合以上四种装配方法和技术来看,如何选择装配方法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对零部件的精准度要求而定。

2.3装配方面的特征。

从总体来说,工程机械装配的种类较为多样,工程机械装配涉及的零部件也较多,材质也各有区别。要想将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性能的细小零件组装在一起是相当复杂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工程机械零件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工程机械装配工艺的组装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生产批量的零部件,并实现零部件的组装。综合以上分析,工程机械装配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量较大。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十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是我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尤其是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于顺利通过德国asiin专业评估,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是提高及加强工程认证背景下高等教育精品本科建设的关键。目前,本专业已顺利被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受理,认证要求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扎实拓展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达成度的计算及有效运用。而要实现国家“智能制造2025”目标,除了高速发展智能技术,最为关键的还需要从大学本科教育入手,努力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与案例讲解,为此,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为案例导向型的课程改革及创新实践。研究表明教改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潜力。

1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1.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学生为导向,而且当代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创新,尤其是结合工程案例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能够在推进和加快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方面提供动力,同时也可以为推广至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构建科创中心的规划,其中关于机械领域的比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完善当代大学本科生在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显得日益重要,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本课程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增强机械类学生在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案例等方面结合及应用上提供帮助,也为实现最终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基础知识的铺垫。

1.2国内外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国外对于该课程的讲解多集合案例来展开,效果明显,师生互动多,而我校将多门涉及到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压缩成一门课程,如刀具、机床、夹具及工艺等合并而成,导致学时及内容很难铺开。然而,随着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面临的项目开发中亟需案例型的机械制造技术,另一部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一定机械制造的课题及理论基础,导致课题的研究中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理论背景。因此“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工程师的基础课,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并被重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自主创新及制造能力总体不强,具体体现在:(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2)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一加工一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1.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尤其是解决一批重大科技难题及提高相关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求,如何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更加紧迫。而对于机械类产业中存在的涉及机械制造尤其是高端制造的问题,比如涡轮发动机、汽车、大飞机等领域所牵涉的工艺、刀具、误差、尺寸链等优化控制,亟需提升本科生对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论、实践学习。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目前本科“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剖析。(2)师生互动较少,主动学习能力不足。(3)考核模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4)课程讲解多停留于传统ppt教学,学生被动接收的局面。本课程教改过程中针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传统教学及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智能化、网络化、及系统化为一体的案例导向的课程建设,通过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与案例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系多样式,逐步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追求知识的局面,使得学生能够积累更多实际应用课题视野与经验,为毕业工作或再深造更快适应企业项目及研究课题要求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2.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创新,教师能够在推进和加快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方面提供动力,也可以为推广至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及接触知识的不同,也必将引起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因此,借由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的系列项目之一,通过本次项目的开展,能够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契机和基础。(1)学习:引入实现课程教学“互联网+”概念,构建平时作业布置、机械制造案例学习资料、问卷调查等为体系的网络学习系统。(2)互动:创建互动互学的教学体系及模式,通过微课堂或微信群、qq群。(3)考核:平时考核的自主案例讲解,期末考核成绩弱化,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2.2研究内容及方法。

(1)课程内容针对化:归纳及搜集文献、提出针对性的课程内容。(2)教学方式灵活化: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网络化资料系统的建立。(3)专题案例具体化:优选对口、具体的专题案例.(4)考核形式多样化:淡化期末考试、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且方式创新化,包括平时自主讲解案例、搜集资料、小组研讨剖析等。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及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阶段入手。(1)教师依托课堂管理及学习的软件系统,建立多功学生管理平台(图2)。(2)小组分配,以组长责任制的打分体系及案例讲解,互评互学。(3)科研案例讲解、互动学习交流。(4)核算平时成绩,淡化期末考试成绩,所有考核及研究内容。实现学生知识接收的转变,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以及工程认证要求下的学生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习体系及培养模式转变,其核心在于紧密依托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的高要求及高标准,从传统机械技术涉及的基础与内容入手,引入目前国家中国制造2025中包括大飞机、高端装备等在内的发展目标。

2.3改革案例介绍。

作为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从事解决实践制造加工、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为主要讲授机械切削基本理论、加工及装配误差、尺寸链计算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械零件加工及方案制定,并能够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的能力。具体的实践方式及意义如下:(1)通过引入互联网二维码技术(图4),构建平时作业布置、资料、问卷等为体系的学习系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引入科研项目真实案例(图5),互动互学,增加学生学习效果。(3)激发学生自主讲解案例,剖析讨论,互相评分,丰富考核方式。(4)引导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可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成果。本课程改革为建立互联网二维码技术,积极搭建课程学习的多通道一体化网络平台,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入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资源分享的效率,结合前期课堂派教学体系的构建,能有效的将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最大化及深入化,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其他内容提供催化剂。另一个特色为引入国家及企业级项目涉及到的科研课题案例至实际教学中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关于航天薄壁件加工质量控制的案例,其影响因素包括刀具、夹具、工艺参数设置等内容,从刀具切削仿真到最后力、热控制,进一步结合传统的刀具角度影响切削力、温度等内容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

2.4改革效果和特色。

本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发现,不但增强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实际案例结合等方面提供指导,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为实现培养当代大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及工程应用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从整个教改项目的实施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且机械制造方向的考研概率也提高了30%以上,引入“互联网+”概念,能够激发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相长,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通过本科“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改革,为揭示同类型课程教改的新思路提供参考和基石,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宝贵的依据。

3结语。

通过推广本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的展开,创新性的引入“互联网+”概念,构建作业布置、学习资料、问卷调查等为体系的学习系统,在教学各支撑点引入实际科研、工程案例,结合工程认证背景要求的毕业达成度。拓展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推进提供借鉴,为今后高校“互联网+”本科精品课程的建立开拓思路及参考。

参考文献。

[3]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2016(3).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十一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们在不断研究工程技术,探索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不可再生资源逐渐枯竭以及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等,都是为保障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它的技术进步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消化压力,更成为了当前环境污染的一大主要根源。

1、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工程机械的飞速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国在重工业发展行业投入大量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使工程机械行业获得今天的成就。另外,我国的工程机械自给率也从“十五”期间的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我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仅仅靠借鉴其他国家技术来进行制造工程机械的中国了,我国已经开始了自主的研发与创造,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

2、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是当前任何一个行业都在学习和考虑的全新开发理念。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创造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那么什么是绿色设计和制造呢?就是指该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能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与此同时还能保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益的协调优化。主要特点有:

(1)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具体就是指在机械的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比如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循环利用性等)。绿色设计的方法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机械的设计制造者需要拥有非常强烈的绿色设计理念以及制造技术,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产品被使用全过程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其中包括工程机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及用户要求等。

(2)在进行工程机械制造时,使用绿色环保的制造材料。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加入到了开发和制造绿色健康环保的产品行列中,那么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其他产业。绿色环保材料主要是指在进行机械制造时选用无污染易回收的绿色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但是还要注意在进行工程机械绿色制造的材料选择时要确保经济效益与工程机械制造的质量相协调。

(4)后期工程机械的'废物回收以及绿色环保处理。科学合理的废物回收再利用能够大大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有效促进工程机械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液以及固体废气物等污染物。另外,随着当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环保的工程机械制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了,这也就使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只有相关工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者能够积极研发符合环保要求的低污染绿色工程机械,采取相应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健康环保模式逐渐遍布整个工程机械制造行。

2、超低消耗的绿色设计:

只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法,才能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因此,工程机械行业应当聘请秉承绿色设计和制造理念的设计者对工程机械进行绿色设计和监督制造。并且由相关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所需的绿色环保材料,进一步大大降低对不环保材料的使用。与此同时,也应当积极推广减少资源消耗的绿色技术。当前的环境污染源正在逐步增多,工业废气废弃物的排放等都使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绿色材料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废弃物,绿色材料在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等的排放,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产品的回收利用。

将工程机械产品的后期市场开发出最大的潜力,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益。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还应当一步一步通过实际操作应用到真正的工程机械制造中,并且将工程机械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还要保障工程机械高效的环保效益。

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也就是无污染、可循环的生态设计,只有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整体设计能够使产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运行,并且也能保证达到和满足人们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就可以,这样就已经达到了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理念。另外,还应当实施以缓解甚至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式设计,当前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意识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制造新产品,与此同时也还能将产品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这种全新的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方法是当前绿色设计者所想要达成的目标。绿色设计是工程机械绿色制造的核心,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工程机械的设计时,根据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设计,并且要明确在即将进行的产品制造中所指定需要的绿色材料和制造材料。另外,如果企业条件比较优越,可以使用自我研发的绿色健康材料进行工程机械的制造,企业可以自己设计和研发绿色健康的工程机械制造所需的零部件以及相关设备,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机械的绿色环保功能正常运行和实施,其中,在进行绿色健康零部件的制造和实施中,也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省料等的最优化绿色环保产品。

3、对工程机械进行绿色包装和后期的绿色维护以及回收处理。

绿色环保的包装能够有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更加追求健康环保,因此,绿色环保的包装能够拥有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工程机械产品的后期维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正确及时的处理,就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及时进行后期的工程机械的管理和维修,才能有效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并且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

总结。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是大力倡导环保,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点也是以绿色设计以及绿色制造为基础的,绿色设计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新型制造模式。只有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人员通过绿色设计来进行工程机械的制造,才能有效保障绿色工程机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创新。因此,重视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十二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要建立绿色设计与制造体系,把保护环境、控制和预防污染物落实到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合理利用资源、能源,进行清洁化生产,减轻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到最小,尽量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高衍庆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天水,741001刊名:甘肃科技纵横英文刊名:gansukejizongheng年,卷(期):34(1)分类号:关键词:绿色设计制造现状工艺开发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十三

纺织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基础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1992年,随着世界上第一部较科学、较完整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颁布,纺织生态学也正式诞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发展纲要中亦数次提到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为此,本期编者以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为主题,以助读者全面了解纺织生态学发展的概貌和最新的成果.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中国纺织英文刊名:chinatextile年,卷(期):“”(10)分类号:f4关键词:

飞行器制造工程论文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开始迈向现代化管理轨道,即实现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现代产业中,形成了高度自动化、高度电子化的生产,创设了全新的制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企业必须有相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予以匹配。事实证明,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已经无法完全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无法适应企业所实施的管理战略。由此一来,战略成本会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会计技术摆脱了传统成本会计将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的管理,而将重点投向了企业整体战略这一宏大领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成本、制定决策,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和效益。本文尝试研究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战略成本会计概述。

1988年,美国会计教授robinson和barrett首次提出“战略成本会计”的思想,但当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一直到1993年,美国管理会计学家shank.j.k发表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他在这本书中系统介绍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与特征,战略成本会计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所谓战略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全面监控企业投资决策与实施过程、掌握研究开发与设计过程、采购原料的过程、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以及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使成本计算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中,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要素与环节,并对成本进行一定规划与控制,使其保持在合适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并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中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制造业要想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优化升级,这就使得电脑和机器设备会逐渐取代人工活动,导致人工成本在总成本的比重中直线下降,如果不使用战略成本会计,会使得制造业无法真实判断出企业的真实消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信息化的积极应用还会使制造业其他工业费用变得更加多元化,如果只是依靠以往的传统会计方法,难以准确核算出实际发生的产品成本指。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战略成本会计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制造业以往的成本会计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对比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制造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可能在采购过程中降低原材料的质量,或者希望通过价格差来牟利。这样的发展方式只会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进而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生不利影响。而战略成本会计从制造业整体战略入手,立足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

按照战略成本会计的思想,制造业不能将发展眼光仅仅停留于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方面,而是要将眼光延伸至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中,从分析产品市场需求开始,直至最后的售后服务,成本会计要贯彻始终。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应用战略成本会计:

1.产品研发阶段产品研发阶段至关重要,只有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制造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优势与竞争优势。在该阶段,要慎重考虑工艺的制造成本,力争使用工艺性佳、技巧性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对产品设计予以充分优化,以此降低制造业成本。制造业成本会计部门不仅要对目标成本进行严格测定,还要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估计,以此掌控整个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顺利运行。另外,制造业还要及时收集各个渠道的信息,预估成本,确认产品设计部门的目标实现状况。

2.原料采购阶段从某个角度而言,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旨在用最少的总成本构建业务供给渠道,实现制造业产品的顺利销售。这不仅仅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所需要的原材料的简单交易,涉及到诸多细节,比如要综合考虑原材料采购价格,还要考虑原材料的质量、性能和送货的及时性等一系列要素。在归集处理制造业采购成本后,还要对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根据因果联系将原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分摊到其应该承担的产品成本中,由此一来,产品成本的有机联系性会大大增强,使制造业各个部门都树立起节约成本的意识。

3.产品制造阶段众所周知,产品制造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在该阶段成功应用战略成本会计,必须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做后盾,还要及时收集生产信息、会计信息、营销信息和产品销售预测量信息等。结合制造业内外部环境,采用现代数学计算方法,对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决策目标选出若干个备选方案。还要根据制造业管理者的综合分析,客观评价与选择这些备选方案,从中确定最佳方案。事实证明,制造业通过战略成本会计,可以实时分析各部门反馈的信息,使各个部门之间构建起纵横交错、彼此联系的网络,确定各部门的权责,防范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帮助制造业节约生产成本。

4.产品销售阶段在产品销售阶段,战略成本会计也大有可为。主要从适当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网点布局、优化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制造业要积极采用电子商务、o2o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与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各环节开展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手段,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制造业要应用这种成本会计手段,还需要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获得制造业高层的重视战略成本会计是如今成本会计界的一个发展潮流趋势,对于制造业高层而言,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对制造业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提供支持。

2.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时,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计算机系统予以配合,才能高效处理各种信息与数据,所以制造业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购置完备的信息化软硬件,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组织再造战略成本会计的应用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设计成本核算体系、收集基础数据、改善相关活动,都离不开组织成员的作用,而且应用战略成本会计对个人和组织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制造业也要为适应战略成本会计的应用进行组织再造。

4.成立专门的战略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制造业要成立专门的战略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加速战略成本会计的运行。还要落实岗位责任制,避免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不良现象。

5.构建战略成本会计实施体系产品开发、原材料购买、产品制造和产品销售等环节都要贯彻战略成本会计思想,使其融入到制造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中。

五、结束语。

比起传统的成本会计,战略成本会计显然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制造业要意识到这种会计手段的作用与价值,帮助企业合理预测成本、做出决策,使制造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7324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