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结构化写作方法,如提纲式写作或逻辑分析式写作。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背景研究和资料收集,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信息来支撑我们的陈述和分析。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样本,希望对您的报告写作提供参考。
幼儿开题报告篇一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选题目的:
是指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解决什么样的学术问题。选题必须是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理论性的(学术性的)问题,或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是前人没有发现的;有可能是前人发现了,但没有解决;也有可能是前人曾经试图解决过,但还没有解决好;还有可能是前人已有定论,但你发现了新的材料,或者有了新的认识,试图给予新的答案。
选题意义:
可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来论述。
选题大小要适宜。可以“小题大做”,但不可以“大题小做”。
(所有开题报告中需要自己填写的内容均为楷体,小四,单倍行距)。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要通过系统地查阅有关资料,把有关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搞清楚。需要表达清楚:前人有没有对这个问题做过研究,如果做了,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如果前人确实没有做过这项研究,你来做,并且能做好,就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如果前人虽然做了,但做的不好,或是结论不正确,或是方法不正确,或是材料不充分,而你正好有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可以得出新的结论,就还可以做。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基本研究内容:
详细的论文大纲,起码要具体到二级标题,最好能具体到三级标题,标题需以1、1.1、1.1.1来列出。
预期研究成果: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有多种,比如文献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说明采用的具体方法时,应具体说明采用该方法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是否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客观条件包括有关文献资料是否具备,是否可以查找得到;是否需要做些相关的调查、访问;是否需要有关方面的协助,等等。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主观方面的,例如某些知识的欠缺;也可能是客观方面的,例如有些资料不易查找,有些问题可能不易展开调查,等等。
这两项都要写明白,以便指导教师掌握情况,并给予有力的帮助。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进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一是选题阶段。即从上个学期(一般是11月底或12月初)。这一阶段,要确定研究方向,并围绕研究方向认真准备,包括提炼“问题”,思考“开题报告”的写作,等等。
二是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从放寒假起。这一阶段的进度计划应根据研究问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来具体确定,但均要明确:何时拿出“开题报告”,何时以何种方式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何时完成资料的分析工作。
三是论文撰写阶段。这一阶段从完成资料分析之时起系毕业论文日程安排所规定的时间止,并具体写明完成初稿、修改稿和定稿的时间。
2.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比“引用文献”多,甚至可以多几倍、十几倍。这里所说的“不少于8条”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
幼儿开题报告篇二
摘要:文章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1.1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1.2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1.3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1.4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基本素养,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2.1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2.2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2.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2.4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xx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xx(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xx(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4):37.
幼儿开题报告篇三
来源:模拟。
类型:工程设计模拟课题。
幼儿园建筑与小学建筑有所区别,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场所,而且是一个幼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场所。因此它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幼儿学习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建筑设计要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幼儿园作为一种要素,它影响着儿童潜能的发展及他们与环境的交流。幼儿园要求室内明亮,可以享受室外的景色,但不能有刺目的炫光。现代幼儿园设计追求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追求的是功能分区的人性化。
传统的设计思想是结构安全,建造简单,经济适用。出于对建筑物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新的设计理念辨证地继承了这种设计思想。
的审美习惯的,而人们的审美习惯是时代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又是在利用一定的材料和结构方法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建筑实践而形成的。总的设计原则就是,既要经济、合理、适用、便于施工,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1.方案设计。
依据幼儿园的相关图集资料,调研多幢幼儿园建筑的范例,特别是本幼儿园的具体要求,再参照建筑规范的'设计要求,分别作出两套平面布置。
(1)主体建筑占据用地中心位置,将外部空间分割成不同功能的部分。
可将主体建筑设计成l型,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室、计算机室其他供应用房独立布置。儿童活动单元与寝室布置在东西向建筑内,才用外廊式双面采光,活动室与寝室均朝北,南墙开大窗,夏天开窗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冬天有利于采光。南北向主楼为四层,东西向为三层,屋顶为上人屋面,作为室外活动平台。主、次要出口分设在东西两侧。这种布置方式优点生活用房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建筑体型整齐简洁,且可形成较宽阔的室外活动空间,作为集中室外游戏场地或绿地。
(2)各用房围绕集中的室外场地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在用地有限的条件下,形成中间较大而完整的室外空间。由于周遍布置各类用房,必然产生一部分东西朝向用房,设计时应首先保证生活用房布置在南北方向,而将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布置在东西两侧,并妥善解决西晒问题。主、次要出入口也宜分别设在东西两侧,使流线适中。用地偏紧的情况下,此种布置方式中间只能形成庭院。但不利于采光与通风。综合比较两种方案,现采用l型平面布置。
2.建筑设计:
本设计采用主从造型,这是大多数幼儿园建筑造型的一般手法。根据幼儿园建筑主要以活动单元按一定规律组合成幼儿园的主体建筑,而音体活动室由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的特殊要求有常独立设置。这就构成了在体型上两者的主从关系。主题建筑强调整体感,但又不是被动地将所有活动单元毫无区分地组成单调的形体,而可以突出活动单元组成富于韵律感的形态,并在细部处理上强调同一符号的重复运用,但不可因过多的变化而破坏整体性和统一感。
(1)平面设计:
东西向主楼一到三层每层六个6000×10000的房间。门宽1200mm,窗宽4000mm,活动室与寝室间隔设置。便与幼儿活动与休息,活动室内设衣冒间,寝室内设卫生间。四层布置为办公室。在两入口附近各设置一楼梯。
晨检。
室等相关服务用房,房间大小3000×4000。
屋顶在建筑体形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建筑形态、色彩和轮廓线的重要因素。本着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本幼儿园建筑采用平屋顶形式,其优点是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设计中利用平屋顶的分段,高低以及檐口变化等处理取得亲切的、小尺度的效果。
(2)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外部形象,本设着重从立面比例尺度处理、虚实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色彩与质感处理、重点和细部处理来表现幼儿园的外部形象和个性。
顶层层高4.50东心理的色调,可喷涂一些卡通图案。
(3)剖面设计:
根据规范规定采光通风的相关要求及幼儿园建筑的特点,活动室与寝室窗高均为2250,窗台高为600mm,门高2200mm。一层门卫室晨检室等用房窗高设为1500mm。
采用平屋顶两面外檐沟排水,水落管设置在屋顶的两侧;室外活动平台在雨水口处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隐蔽和装饰。考虑到此屋面为上人屋面,排水坡度为1.5%。
(4)楼梯设计:
根据儿童自身特点,楼梯踏步宽设为280mm,高度120mm。梯井净宽为180mm,不用另外设防护设施。楼梯栏杆采用不易攀登的垂直杆件做栏杆,其杆件净距设为100mm。
(5)建筑施工图绘制:。
1)建筑设计说明。
2)平面图绘制。
3)立面图绘制。
4)剖面图绘制。
5)楼梯详图绘制。
3.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
根据在满足建筑要求前提下结构应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型小,且施工简单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由于本建筑房间功能多样化,现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形式。
以自由分隔。
(2)结构布置:
由于框架结构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取6000×6000的经济柱网,将来取一榀框架计算简便。
(3)沉降缝、防震缝设置。
由于本建筑有错层,相邻部分有较大高差,需设置沉降缝和防震缝,现设80mm的缝,满足沉降和抗震要求。
(4)1)。
2)结构侧移和内力计算。
取单独一榀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进行结构侧移和内力计算,分别计算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横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在计算框架梁的界面惯性矩,整体式框架结构的中框架i=2i,边框架i=5i,i为按矩形梁界面计算的惯性矩。
(5)基础设计计算:
由于本场地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70kn/m,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计算根据上部荷载及相关数据计算配筋。
(6)配筋计算:
基础和框架梁柱的混凝土可采用c20-c35,受力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和构造配筋采用hpb235钢筋。
(7)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基础平面及配筋图。
2)结构平面布置图。
3)框架配筋图。
幼儿开题报告篇四
(一)研究背景
1、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特别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学习习惯是核心要素之一,是极其重要的效能因素。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幼儿早期该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如谈到幼儿学习,很多家长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认字、写字、做算术等,习惯性地认为学习就是拿着书本竖着耳朵听讲、拿着笔反复地练习等学业活动,这是把幼儿学习功利化了,也是幼教“小学化”的根源,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让其伤在了起跑线上。生活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就是学习习惯,与日后正规性学习密切相关。如孩子画画时握笔的习惯与日后书写及实验操作有关联;一味地乱涂乱画会与日后做事毛躁有关联等。因此,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顺应儿童的天性,自觉抵制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小学化”做法,关注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必要。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师们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大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倾听教师和同伴讲话时,喜欢插话,似听非听,眼睛乱看,三心二意,不把话听完就跑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非常不利。墨子的“染丝说”,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足见最初的浸染十分重要,而目前很多人都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小学阶段,其实,应该越小越好。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一出生甚至一形成就已经在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利或弊的熏陶和作用,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要想纠偏难度很大。
3、幼儿生活与学习方式的需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学习,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其基本活动,也是其学习方式,游戏就是学习。生活、游戏与学习,关系密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孩子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说明,加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即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是习惯。好习惯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本课题正是实践着“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根据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状况,积极探索一套合理和有效的养成策略。
(1)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通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指数。
(2)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素质。良好的现代公民素养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现代的公民素质。在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有其研究存在的价值。从习惯入手,努力提高个人现代的公民素质,是推进学校现代化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3)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抓住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正确把握幼儿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有效的策略和充满智慧的爱去呵护幼儿的快乐童年。
据文献显示,20xx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纳入儿童的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已成为世界性教育评价发展的新动向。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但侧重点都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存在诸多的不合适。
目前,很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多有尝试,但明显带有小学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所借鉴的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经验,将幼儿的学习习惯还是局限于看书写字等,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将幼儿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割裂开来,忽略了生活即是其学习内容、游戏即是其学习方式等一些幼儿期所特有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顺应儿童年龄特点,避免内容形式的片面化、方法策略的小学化;在借鉴、吸收与利用的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炼出适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仍具有必要性。
我园前期进行了省级教研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并于20xx年4月顺利结题。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园凝练出的“6+2”策略,即“六个相结合,两个相一致”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幼儿的学习习惯很多在中、小班就有所体现,如:幼儿正确拿勺子吃饭的习惯和他以后那笔的姿势就有很大的关系等等。因此我园将本次子课题研究确定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实践研究》。力求借助国家级课题课题研究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提升。我们将原来课题研究的幼儿年龄段从5~6岁延伸到3~6岁,并计划将原有的研究成果(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让6+2策略更加精炼、更具操作性,同时找到更多适合3~6岁幼儿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好策略,去实施推广。
据文献显示,20xx年到20xx年4月,美国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从只有8个州到27个州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数量已占到所有52个州的一半还多。可见“学习品质”在美国已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同。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而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中都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其研究的理论意义。
幼儿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经常性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而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形成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方面,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经验,体会生命的意义,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幼儿学习习惯中自然融合着生活习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一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进行,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的学习习惯包含着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两个方面的习惯,如生活活动中的“三姿习惯”(如坐、立、行);游戏活动中“学的习惯”(如倾听、阅读、说话等)、“思的习惯”(如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等)、“做的习惯”(如专注度、按要求做事、自控等)、“写的习惯”(如爱护书本、保护眼睛、对图画和符号感兴趣、写画姿势、握笔和运笔等)。
在调查研究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各年龄阶段幼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产生的原因,在吸取借鉴中小学实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以及一些家庭好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抓住重点要素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等,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调查访问,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探究围绕关键指标,调查、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以便发挥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
2、抓住重点,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研究。
3、聚焦一日活动,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基于对3-6岁学习习惯中各种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把握,聚焦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和游戏各环节,立足全体,关注个体,积极探索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1、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以解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这一实际问题为目的,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其过程中,我们既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和研究过程,努力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融合、行动与思考的统一、反思与改进的结合,努力用专业的视角来观察、内省并改进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2、调查法。
在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同时,我们还辅以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调查、访谈,对幼儿的跟进式观察,为策略的形成获取真实的数据和原始的基础性资料。
3、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通过文献分析,为课题实施提供素材和依据。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围绕选题、开题完成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子课题,拟定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的论证工作;二是查询、收集、学习、分享相关文献资料,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提高认同感;三是分工合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各小组工作计划,做好开题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习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并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游戏,在实践中研究、验证。围绕这一目标,本阶段将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设计观察记录表,分别做好实验班、对照班幼儿前期学习习惯的分析;二是召开课题实验班家长会,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三是各年级组依托我园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深入开展跟进式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捕捉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探索、完善科学的养成策略;四是各年级组按学年形成阶段性报告;五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六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努力发挥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2—20xx年5月)
围绕结题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以及各小组的工作总结;二是完成多形式课题成果的展示(文本和音像)等。
(一)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合理
本课题研究人员按组织要求,园长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既有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识经验和年龄结构都十分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课题负责人是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园长王俐同志。曾经独立负责完成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研究和协调能力。她曾担任幼儿园业务主任,管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16年,先后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学科创新教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主要负责人,目前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其中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被专家组评为省优秀研究项目。今年4月底又顺利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结题鉴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其撰写的2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多篇发表;个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个人、合肥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活动经验先后在全省、市一类园园长联谊会、长丰县、庐阳区等相关培训会上作专题介绍,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能力。
课题具体分管人是幼儿园业务园长陶茜。管理幼儿园后勤及教育教学工作9年,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撰写的课题论文《浅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偏差》获国家级二等奖。个人撰写的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教科研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庐阳区“教坛新星”、庐阳区“骨干教师”称号。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牵头进行的“关注幼儿有效教育”“幼儿研究性游戏研讨”等专题、活动经验在省级、市级、庐阳区幼教年会、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课题研究按年龄段分成三个小组,各年级组长担任课题小组负责人,各年级组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在幼儿一日活动及游戏中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收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研讨、总结;课题组成员都是怀着对幼教事业的一份热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份责任,积极踊跃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全体课题成员共39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34人,课题组成员中还有合肥市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骨干教师4人,教学能手5人,其中11人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对本课题的展开和深入将提供充足的案例。
为了保证课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幼儿园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课题研究的整体安排、具体实施。
组长:王俐(园长)
副组长:陶茜(业务园长)、郑晓翠(后勤园长)
组员:徐莹莹(教研组长)、张庆云(教研组长)、杨眉(小班年级组组长)、赵悦(中班年级组组长)、方艳(大班年级组组长)
(二)专家指导到位
本课题将力争继续得到省课题研究专家徐晓虹老师,合肥市课题研究专家李卫文主任、方惠老师以及庐阳区教体局许新国副局长、方明惠老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还继续特聘省教育科学院幼教教研员汪秋萍老师以及合肥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员曹亦兵两位幼教专家作为专家团队,进行具体的课题指导。
(三)经费估算
本课题研究经费将由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共同承担,经费可以得以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及研究论文集、策略养成活动设计方案、成果汇报展示会等。
幼儿开题报告篇五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相信,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回顾教育的过去,对话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理念。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2.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
(1)以往语文教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2)教学总目标的功利性导致阅读教学定位偏低。
(3)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即“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课程的根本特性,自组织过程是一种教学的佳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隐喻与描述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引发对话参与体验,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规划活动。
2.语言学理论:
语感论: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
3.哲学依据:接受美学和解释学。
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有某种相通。解释学所理解的创造性阅读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作品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
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对话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寻求对话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以实践来丰富、发展、完善对话理论。
三、语文对话教学实践探究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1.寻求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
3.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合作竞争。
4.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索,争取在“对话理论”上有所发展。
研究的重难点: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话理论”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经验总结法:通过撰写专题教案分析和随笔的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过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四、论文写作计划。
1、11月-12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2、1月-2月:分析研究资料并撰写详细写作提纲;。
3、203月-7月: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论文初稿;。
4、年8月-10月:修改并定稿。
五、论文写作提纲。
引言:
对话教学提出的背景。
对话教学研究的现状。
对话教学研究的意义。
正文:
对话及对话教学概念分析及理解。
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要想在关系世界中获得肯定的情绪,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来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然而,教育者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对话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但是,互动和交往显然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为。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的基本手段。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迭、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
4.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建立在对话性沟通基础上,教学当然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因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它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神益的。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如果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会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统治者,课堂无论如何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教学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还会有健康的人生。他将成为民主社会、对话时代中最合格的公民。
对话教学实践案例进程及分析。
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出版社.2.1。
2、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5。
3.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课程教材教法》.8。
4.刘云生《对话式学习简论》《陕西教育(教学)》.8。
5.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11。
6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11。
7.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4。
8.郑国民黄显涵《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03.15。
9.郑菲《语文教学中对话与阅读》《宁夏教育》2003.5。
10.徐芳《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2。
11.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江苏教育》2003.11。
1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9。
13.范冬梅《“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2。
14.李斌易武《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关系》《语文学刊》2002.4。
15.王旭兰《“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讯》2003.2。
16.李建军《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湖南教育》2002.3。
17.杨生春《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8.王向东《“对话型”语文教学浅探》《小学教学设计》2003.10。
19.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20.顾丽娟陈平《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8。
21yaohopperlaboaccepttheaestheticsandtheory,\“zhouningjinandyuanputranslationliaon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1987.
幼儿开题报告篇六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幼儿开题报告篇七
课题名称: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幼儿开题报告篇八
课题来源: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了解一实际现象,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标: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原因,课题研究最终达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改进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还幼儿快乐童年的目的。
意义:研究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这一实际现象并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适应以后工作的状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
1.调查报告。
2.幼儿心理学。
3.游戏理论。
5.此现象的危害。
方法:
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经验介绍法等各种方法展开研究实践。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主要问题:
1、无实际经验。
2、可参考的文献、报告不全面。
3、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不足。
4、可借鉴的实例缺乏。
解决方法:
1、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幼儿园实习,为实践创造条件。
2、到网上图书馆查找查阅相关资料。
3、多学习、多读书,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含量。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1-2月请指导教师检查资料提出修改意见。
2012、3月末进行第一次修改。
2012、4、15进行第二次修改完成初稿一初稿二。
2012、4月末进行论文电子文稿排版。
2012、5月提交论文。
2012、5月中旬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示雨、禾林《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2月第1版。
2.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月第1版。
3.蔡国英编着《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1910月。
4.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20第9期。
5.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09期。
6.许卓娅张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6月第1版。
7.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月第1版。
幼儿开题报告篇九
1 1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3 篇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 1 篇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
教学
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2 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3 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
总结
与分析能力。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4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5 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年 9 月 20**年 11 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年 12 月 20**年 11 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年 12 月 20**年 2 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6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7 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 2 篇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8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9 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1)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2)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3)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10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4)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1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 年 9 月 20xx 年 11 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xx 年 12 月 20xx 年 11 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xx 年 12 月 20xx 年 2 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12 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中国教育资源网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13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第 3 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14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 1838 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 170 多年的发展历程。
15 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16 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7 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特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3.寻找、利用生活中适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外幼儿音乐挖掘、梳理幼儿生活中音乐节奏活动教育的教材。
2.个案分析法: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设计并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活动案例集。
4.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
18 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总结梳理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6 月 8 月)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9 月 4 月)(1)理论研究:解读新《纲要》,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幼教改革、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整理资料;实验前测;建立研究信息卡,举行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区角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小结和评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5 月 6 月)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19 2.研究论文专集 3.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影像)幼儿在生活中应用音乐节奏的展示(影像)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研究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2.本课题组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3.本课题将聘请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指导本课题研究过程,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4.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将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二是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5.我园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保证了研究过程中经费
20 的使用,所需设施、物品的提供,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课题报告开题
一般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发言稿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
课题来源: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了解一实际现象,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标: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原因,课题研究最终达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改进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还幼儿快乐童年的目的。
意义:研究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这一实际现象并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适应以后工作的状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
1.调查报告。
2.幼儿心理学。
3.游戏理论。
5.此现象的危害。
方法:
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经验介绍法等各种方法展开研究实践。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主要问题:
1、无实际经验。
2、可参考的文献、报告不全面。
3、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不足。
4、可借鉴的实例缺乏。
解决方法:
1、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幼儿园实习,为实践创造条件。
2、到网上图书馆查找查阅相关资料。
3、多学习、多读书,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含量。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xx、1-2月请指导教师检查资料提出修改意见。
xx、3月末进行第一次修改。
xx、4、15进行第二次修改完成初稿一初稿二。
xx、4月末进行论文电子文稿排版。
xx、5月提交论文。
xx、5月中旬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示雨、禾林《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月第1版。
2.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月第1版。
3.蔡国英编着《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10月。
4.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第9期。
5.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教育科研论坛》期。
6.许卓娅张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
7.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月第1版。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一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20xx.6--20xx.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xx.7-20xx.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6、中期论证报告
7、结题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吴兰红同志是高邮市教坛新秀、高邮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获高邮市、扬州市一、二等奖,荣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05年完成“培养合格小公民”课题的实践研究,09年兼管幼儿园教研工作,带领全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课题由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从事多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给予指导,有骨干教师的参与。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吴兰红(园长、大专学历)负责课题组领导和指导工作;
赵方春(教研组长、大专学历)主持课题研究与协调 ;
副组长:徐玉银(大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小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徐惠君(中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幼教一级)引领大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吴秋珍 (小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 引领中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成员:成留华、刘金红、谈晓兰、吴建英、宋月红、吴月琴、乔萍、王立新等老师直接参加分组实践指导与课题研究,不断反馈阶段成果和经验。
4、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高级教师引领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6、研究经费的保障,园部每学期挤出3-5000元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性支出,同时,积极向争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二
课题名称: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xxx
所在单位:xxxx
课题研究背景:
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早期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有着重要作用。我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很少有小朋友进入阅读区,经观察幼儿进入阅读区只是随便翻阅图书或者只是看看图画,无聊之后就更换到别的区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家庭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经调查发现由于幼儿的家庭生活、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家长缺乏对早期阅读的足够正确认识,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相当局限,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前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如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其进行全语言教育,使这些幼儿不再错过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智能和社会化的发展打好基础,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为此,针对我园中班幼儿目前情况我提出“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开发和利用资源,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环境,寓阅读于游戏、教学及亲子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生活中的阅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意义: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最重要过程。专家研究指出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倾听、还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表达;(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早期阅读的特点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似,因此,通过早期阅读这一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智力包括概括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四)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情绪、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
阅读能力是个体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阅读能力,其次是学习各科知识,开阔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
课题名称界定:
中班幼儿:4岁--5岁幼儿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课题名称解读:
早期阅读既包括孩子独立阅读和与他人共同的阅读,也包括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甚至可以笼统地把孩子翻弄图书、拍打图书、涂画符号标志等也归入早期阅读范畴。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课题组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应是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萌发与成长。在阅读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图书的经验,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积累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阅读能力是指会阅读,理解幼儿读物,讲述读物中的相关内容,能体会读物中表达的美好情感,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绘本。
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园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收集有关文献,制定课题计划工作;
3、问卷调查:了解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分析汇总调查情况;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多样的早期阅读材料;
2、创设相关的早期阅读环境,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3、家园配合,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知道阅读时必须遵守要求;
4、利用幼儿餐前、餐后、午休前和离园前进行故事阅读分享;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利用家园共育栏、家园平台等向家长宣传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五)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如:“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活动和“快乐小主播”分享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幼儿阅读习惯调查分析报告、论文《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
3、教育随笔、幼儿观察记录、教师读书心得、亲子阅读记录表。
课题研究举措:
1、创设阅读环境、投放多样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幼儿阅读兴趣的变化,坚持定期更换新的图书。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游戏渗入阅读、多媒体阅读、提问式阅读、生活中道德阅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
4、家园合作,鼓励和指导家长有意识的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适合于幼儿的绘本故事。
课题研究成果和预期效果:
1、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对阅读兴趣及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题研究呈现:
1、关于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幼儿家庭早期阅读问卷调查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个案分析;
3、与课题有关的教学笔记、活动设计、学习心得和论文、图片;
4、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三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有其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意外。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规所造成的,所以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正常的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保证幼儿安全,避免或减少出现幼儿因某种原因所导致的撞伤、抓伤、咬伤等小事件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是最最重要的。
幼儿园安全工作是保障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幼儿园良好的常规是一切活动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常规安全教育,不仅能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在常规安全方面,我园做的比较扎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与研讨,老师们认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对幼儿餐后散步、睡前安全检查等都有专人每天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的记录,虽然做的比较扎实,但是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研究提升。所以,向幼儿进行常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很重要,教师们更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游戏、教育教学、生活活动等形式,采取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自然参加安全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幼儿园安全大于天,幼儿园作为在园幼儿的间接监护人,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幼儿的在园安全, 温家宝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袁贵仁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幼儿园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每一个家庭,同时可见幼儿常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它的实施基础就是为了保障每位幼儿的安全。
3-6岁幼儿无自我保护能力,并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三位教师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的同时又怎样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呢?那就只有加强幼儿的常规安全教育。什么是安全常规教育呢?安全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园长期以来积累和现在正在延用下去使用的规则,具有一定的标准、习惯和控制力,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幼儿在了解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幼儿园保育工作,“保”在先“教”在后,那就要从幼儿的入园安全、户外活动安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常规、入厕安全常规、饮水安全常规、进餐安全常规、散步安全常规、午休安全常规、离园安全常规教育等进行开展,每一个安全常规教育又包含更多的细致的安全教育。
根据我园的安全常规教育现状,还缺少更系统的安全常规教育计划。保教办对教师进行安全专项培训,根据班级情况,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决;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在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细小化、精准到位,重点是培养幼儿有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但相继于幼儿出现的安全状况,随即也会出现相应的难度。针对于幼儿常规安全,我园将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常规安全教育。
第一,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第二、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
第三、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并开展幼儿园“安全月”教育活动。
第四、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5—20xx.9)
1、组织教师针对课题的选定进行讨论。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前的培训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剖析,结合幼儿园实际,了解幼儿园常规安全现状,并搜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4、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9—20xx.2)
(一)幼儿园常规安全教育中良好环境的创设。
1、将一日常规安全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掌控每个环节重点。
2、加强对教师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培训,让每一位教师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如:幼儿入厕男女分开,每组五名幼儿入厕,教育幼儿不打闹、不推挤,入厕后有秩序的排队洗手,提高警惕,小心地滑等。
(二)对幼儿进行日常安全教育的开展,重点在安全月中进行深入研究。
1、常规安全实施,除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外,并要求班级每日开展“一分钟安全教育”,根据班级幼儿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行为开展教育,如:关门的正确方式、区域活动时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等。幼儿园相继开展“安全月”教育活动,制作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宣传展板,中大班幼儿开展“争做小小安全员”。将安全教育真正的渗透于幼儿在园每一环节内。
2、加大家长安全教育宣传,做到家园共育,将幼儿园常规安全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利用半日开放活动家长来园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家长看到的常规安全隐患。
3、转变角度,让幼儿成为主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寻找发现常规安全隐患。
4、教师分阶段开展课题研讨,开展安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5、班级之间进行对比。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3—20xx.5)
1、发放后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通过教师教育后、幼儿学习后的改善情况。
2、通过交流、座谈、汇编有关成果等形式,整理归纳总结,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四
课题'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研究'是我在真实、客观、科学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做一汇报。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与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儿童获得了语言,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恶,来认知和探索周边的世界,来和他人沟通。幼儿学习语言始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核心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方法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沟通。
3岁幼儿具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由于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语言的积极性高,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故事,乐于和成人交谈,对成人有较强的依恋感情。但幼儿的儿童发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育,所以有些发音不清楚或发出错误的声音。随着幼儿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较贫乏,所以,幼儿的语言表达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研究背景:从语言获得规律来说,3-6岁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应该抓住这一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创设语言发展的适宜环境,提供语言发展的良好策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才能把自己想要说的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往往可以从他的语言表达、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课题是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在养成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以组织规范幼儿语言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给予正确的引导。
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方法。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表达方法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从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幼儿想说、敢说、多说,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解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敢说与不想说,关注各个层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是每个幼儿都能做到想说、敢说和喜欢说。
(二)、研究内容
1、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
正确的发音,是语言交往的基础。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幼儿不开口表达,最是遇到翘舌音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愿意开口说话,只是摇头点头示意。所以我们家长老师共同合作,一块帮助幼儿解决发音问题。
2、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幼儿在日长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在一日常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表达,幼儿们在一起时,可以引导他们相互攀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聊天,在课堂活动中老师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各种活动,促使幼儿应用自己的语言能力。
我常常找出一写简单有意思的词语,让幼儿来说,如'西红柿',我爱吃西红柿;西红柿吃了我们可以变漂亮;西红柿里面营养很丰富等等。给幼儿讲故事,听儿歌,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有的幼儿甚至自己要求单独表演呢!由此,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
4、指导幼儿看图讲话。
幼儿虽然看不懂书上的字,但幼儿能看懂图片,而且幼儿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我经常拿一些图片让幼儿观看,看后引导幼儿张嘴说一说,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幼儿有时候说的特别的.好,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
5、游戏活动刺激幼儿语言的表达。
引导法:积极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提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示能吸引幼儿好奇心的事物,引导幼儿张嘴和其他幼儿一起说。
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给幼儿示范,班级口语表达优秀的幼儿均可做榜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像榜样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合作法: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现状,家长与教师要及时的沟通与合作,相互给予必要的意见或建议。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想说、敢说和喜欢说,很好的表达自己,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提问法:有效性提问幼儿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的研究报告。
(2)、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1)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等理论知识。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定期开展语言活动。
(2)围绕课题计划、目标,从集体教学活动到日常生活活动,从游戏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幼儿园到家庭,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实施课题的研究。
(3)分析、讨论、修改课题方案。
(1)、采用了观察法、对比法、记录法,对幼儿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语言表达交流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店头镇中心幼儿园虽然成立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在县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领导下,我园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在课题开展前,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大中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现状,写出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幼儿善于语言表达,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方法,写出课题方案;认真阅读、了解相关书籍幼儿语言表达法的书籍,网络资料查询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的重要性。
1.关幼儿语言表达方法的实践研究报告。
2.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及成长发展。
3.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发表。
4.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
1、以身作则,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新观念的学习。
2、收集实验的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结果。
3、本课题必须是真实、客观、科学的调查研究,合理运用引导法、示范法、合作法和记录法等进行研究。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五
来源:模拟
类型:工程设计模拟课题
幼儿园建筑与小学建筑有所区别,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场所,而且是一个幼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场所。因此它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幼儿学习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建筑设计要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幼儿园作为一种要素,它影响着儿童潜能的发展及他们与环境的交流。幼儿园要求室内明亮,可以享受室外的景色,但不能有刺目的炫光。现代幼儿园设计追求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追求的是功能分区的人性化。
传统的设计思想是结构安全,建造简单,经济适用。出于对建筑物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新的设计理念辨证地继承了这种设计思想。
的审美习惯的,而人们的审美习惯是时代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又是在利用一定的材料和结构方法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建筑实践而形成的。总的设计原则就是,既要经济、合理、适用、便于施工,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1.方案设计
依据幼儿园的相关图集资料,调研多幢幼儿园建筑的范例,特别是本幼儿园的具体要求,再参照建筑规范的'设计要求,分别作出两套平面布置。
(1)主体建筑占据用地中心位置,将外部空间分割成不同功能的部分。
可将主体建筑设计成l型,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室、计算机室其他供应用房独立布置。儿童活动单元与寝室布置在东西向建筑内,才用外廊式双面采光,活动室与寝室均朝北,南墙开大窗,夏天开窗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冬天有利于采光。南北向主楼为四层,东西向为三层,屋顶为上人屋面,作为室外活动平台。主、次要出口分设在东西两侧。这种布置方式优点生活用房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建筑体型整齐简洁,且可形成较宽阔的室外活动空间,作为集中室外游戏场地或绿地。
(2)各用房围绕集中的室外场地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在用地有限的条件下,形成中间较大而完整的室外空间。由于周遍布置各类用房,必然产生一部分东西朝向用房,设计时应首先保证生活用房布置在南北方向,而将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布置在东西两侧,并妥善解决西晒问题。主、次要出入口也宜分别设在东西两侧,使流线适中。用地偏紧的情况下,此种布置方式中间只能形成庭院。但不利于采光与通风。综合比较两种方案,现采用l型平面布置。
2.建筑设计:
本设计采用主从造型,这是大多数幼儿园建筑造型的一般手法。根据幼儿园建筑主要以活动单元按一定规律组合成幼儿园的主体建筑,而音体活动室由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的特殊要求有常独立设置。这就构成了在体型上两者的主从关系。主题建筑强调整体感,但又不是被动地将所有活动单元毫无区分地组成单调的形体,而可以突出活动单元组成富于韵律感的形态,并在细部处理上强调同一符号的重复运用,但不可因过多的变化而破坏整体性和统一感。
(1)平面设计:
东西向主楼一到三层每层六个6000×10000的房间。门宽1200mm,窗宽4000mm,活动室与寝室间隔设置。便与幼儿活动与休息,活动室内设衣冒间,寝室内设卫生间。四层布置为办公室。在两入口附近各设置一楼梯。
晨检
室等相关服务用房,房间大小3000×4000。
屋顶在建筑体形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建筑形态、色彩和轮廓线的重要因素。本着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本幼儿园建筑采用平屋顶形式,其优点是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设计中利用平屋顶的分段,高低以及檐口变化等处理取得亲切的、小尺度的效果。
(2)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外部形象,本设着重从立面比例尺度处理、虚实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色彩与质感处理、重点和细部处理来表现幼儿园的外部形象和个性。
顶层层高4.50东心理的色调,可喷涂一些卡通图案。
(3)剖面设计:
根据规范规定采光通风的相关要求及幼儿园建筑的特点,活动室与寝室窗高均为2250,窗台高为600mm,门高2200mm。一层门卫室晨检室等用房窗高设为1500mm。
采用平屋顶两面外檐沟排水,水落管设置在屋顶的两侧;室外活动平台在雨水口处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隐蔽和装饰。考虑到此屋面为上人屋面,排水坡度为1.5%。
(4)楼梯设计:
根据儿童自身特点,楼梯踏步宽设为280mm,高度120mm。梯井净宽为180mm,不用另外设防护设施。楼梯栏杆采用不易攀登的垂直杆件做栏杆,其杆件净距设为100mm。
(5)建筑施工图绘制:
1)建筑设计说明。
2)平面图绘制。
3)立面图绘制。
4)剖面图绘制。
5)楼梯详图绘制。
3.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
根据在满足建筑要求前提下结构应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型小,且施工简单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由于本建筑房间功能多样化,现采用现浇框架结构形式。
以自由分隔。
(2)结构布置:
由于框架结构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取6000×6000的经济柱网,将来取一榀框架计算简便。
(3 )沉降缝、防震缝设置。
由于本建筑有错层,相邻部分有较大高差,需设置沉降缝和防震缝,现设80mm的缝,满足沉降和抗震要求。
(4 ) 1)
2)结构侧移和内力计算。
取单独一榀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进行结构侧移和内力计算,分别计算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横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在计算框架梁的界面惯性矩,整体式框架结构的中框架i=2i,边框架i=5i,i为按矩形梁界面计算的惯性矩。
(5)基础设计计算:
由于本场地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70kn/m,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计算根据上部荷载及相关数据计算配筋。
(6) 配筋计算:
基础和框架梁柱的混凝土可采用c20-c35,受力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和构造配筋采用hpb235钢筋。
(7)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基础平面及配筋图。
2)结构平面布置图。
3)框架配筋图。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六
所属领域:学前教育。
课题主持人:许多青。
承担单位:民勤县新民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课程的发展历史来看,课程整合并非新生事物。广义上讲,人类知识从一开始出现就处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之中,课程也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的整合过程中,由于分科课程的长期存在,课程整合大多局限于某一学科内部小范围的整合,学科和领域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幼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视野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实践中的整合存在诸多偏差,很多整合仍摆脱不了“学科式”的藩篱,停留在拼凑、无机、杂乱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对《纲要》的学习研究及对现行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探索和实施,对于分科课程的弊端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明白了游戏与课程整合,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并能给幼儿提供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整合课程。因此,针对我园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游戏与课程整合这一研究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为我园健康向前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研究背景:
第一,顺应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十多年来,在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如美国的“早期开端”、新西兰“新课程方案”,特别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它强调的是从儿童出发,选择符合儿童天性的主题来实施活动整合课程,并在预设的计划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允许生成课题。国内如南京、上海、台湾在几年前就开展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是以“活动”、“整合”来建构课程的主要形式,依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而不能将他们单一化。在新教材实施以来,各地幼教研究会及幼儿园也纷纷对“活动与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就是“以儿童发展为本”,将课程改革的研究视为教育研究,视课程为连接实践与理论的一个桥梁。伟大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象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应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此,为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于国际视野,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园不失时机地提出“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第二,符合新《纲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以上论述反映了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的导向。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三,改变当前幼儿园教育状况的需要。从实践调查表明,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从教师、家长的角度看:教师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教学形式;缺乏现代教育的观念;缺少利用现代科技改进教育方法手段。如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缺乏有效教育资源的利用,如家长、社区的资源。从家长的角度看:过早的定向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灌输,期望的是孩子学会念几首儿歌、会写几个字而忽视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缺乏与幼儿园的交流与互动。从幼儿的角度看,主要的问题有: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缺乏自主的探究精神;幼儿与物交往的机会多于与同伴交往;缺少走出课堂教学,到大自然和社区去学习的实践活动等等。有鉴以此,力求通过“活动整合课程”的实践研究来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带动整个幼儿园工作的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纲要》为依据,使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的结合。
2.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和融入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不断改善教育行为和优化教学过程,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写出游戏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论文,积累相关资料,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
(二)研究内容。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游戏主题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指导与课程的整合;游戏材料与课程的整合。
1.构建教师学习模式,探索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完成子课题研究: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七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计划安排是根据幼儿园地教学计划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我国幼儿园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来计划并实施一日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按照空间角度来分,可分为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游戏、户外学习、户外休闲运动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发展幼儿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在开阔、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使得幼儿能够真正自由地开放地活动。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充分地接触日光、新鲜空气、水、土、风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跑、跳、蹲等的练习,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活动还能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国外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户外活动格外的重视。欧洲国家中,北欧的挪威、瑞典等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中充分重视户外活动”。英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较室内活动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机构的主要活动中注意兼顾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常见的活动活动区包括玩水区、玩沙区、体育区等。
美国保育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如“玩大积木、大型玩具,爬迷津梯,去动物园”等)。日本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强调要在大自然和户外开展幼儿健康活动”。日本幼儿园户外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多种体验的获得,是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我国对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体育活动、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场地环境等的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田丽莉,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然也有对户外活动的研究,如朱家雄对国内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及设备进行过调查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提出有关户外活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本园的教学特点来开展户外活动。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零散,主要是在晨间户外活动、教学活动之后、午睡之后,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户外游戏为主,玩大型玩具、荡秋千、攀岩、玩沙包、毽子等;幼儿园每个年级段户外活动会受本班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之类的问题。
由于当前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调查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丽水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调查,了解户外活动开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及开展频率、户外活动的场地及设备、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疑难等,并对户外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今后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1]。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2]。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
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3],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平均2。5㎡”[4]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1999年,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
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5],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
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xx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7],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xx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8]。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9]。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xx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10]。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11],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xx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
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18],“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19],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99年,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20],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2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22]。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从20xx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23],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24]。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25]。
20xx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26]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27]。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28]。1999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29],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30]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xx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31]。 然而在田丽莉于20xx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32]。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保育员: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52—53。
[2]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园课程[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28—335。
[3][4][18][19][28]冷小刚。1994年上海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6,(01):47—48,44。
[5][6][20][21][22][29][30]冷小刚执笔。1999年我国部分省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xx,(06):20—21。
[7][17][31]宁姝。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01):15—17。
[8][9][12][13][14][15][16][23][24][25]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11]孟成伟。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研究——以丽水市机关幼儿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xx。
[26][27][32]田丽莉。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xx。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八
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想象画,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亲自经历事物的模仿,是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画面纯朴天真,直率风趣,用色鲜艳,造型突出,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反映出心中的世界。想象画活动的开展与培养主要针对五至六岁的大班孩子。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精神,即“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结合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懂得运用物体的相似性来进行类比思维,以物代物,引导幼儿用想象绘画,让幼儿在感受美、体验创作乐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让孩子们把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因为,无限的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画则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在进行想象画的过程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想象是及其丰富和超乎寻常的。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有许多的困惑,想象画的素材从哪里来呢?怎样才能更好地触发幼儿的想象呢?我认为:幼儿感兴趣、喜欢的事物容易触发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
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另一种语言之一,是幼儿情感的真实流露。随着对幼儿绘画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孩子们绘画中的情感因素和张扬个性越来越被幼儿以外的读者所重视,而想象画更能释放孩子的情感、突出显现孩子的个性,真正做到让孩子拿着自己手中的画笔,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喜欢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好奇心、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我们因该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观察美丽的小花,摸摸粗壮的大树,看看周围的一切,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了,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了。有人曾把孩子与成人艺术家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内在精神、生活态度、创作手法、创作状态和创作结果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由此可见,孩子都具有成为艺术家的潜力,让儿童以自我的眼光去欣赏与他们有“共同相似点”的艺术作品,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们获得美的熏陶及自我创造想象的精神动力,由此转化为实际的创造力!
现代教育提倡张扬个性,绘画教育更注重个性的培养和表达。个性的想象画作品首先表现在具有夸张的形象。他们能够把互不相干的物体有机的编排在一起,其次他们不拘泥于现实物体中各部分的比例,这种“非常理一般的怪画”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突现着幼儿的个性品质。
有人说:“孩子用天真的眼睛透视世界,用快乐的心亲吻世界。”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打乱孩子的情感规律,选择他们的兴趣,观摩他们的表现,使幼儿的色彩更加绚丽地表现在纸上,让幼儿想象的翅膀更直接地渗透在他们的笔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童心去倾听、用真眼去赏识、用亲语去赞美,这样,幼儿会更有信心,我们会更有惊喜!为了更好的发挥孩子自主和创新的内涵,在自主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经验而不是学习内容。
幼儿开题报告篇十九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1、幼儿园美术教学情况摸底;。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9月——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12月——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12月——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74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