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忆江南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0:28:17
小班忆江南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1-05 10:28:17     小编:琴心月

教案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之间功能互补,紧密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分享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一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唱准波音记号。

一课时

多媒体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二)唱江南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二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五个一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及采莲人的快乐,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采莲、何田田、鱼戏几个词语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的美及采莲人的快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江南。让学生注意看老师书写。

2、师领读课题,教读“江”字。告诉学生江字的左边叫水字旁。

3、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江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相机引导学生形成对江南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诗歌:

1、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夏日的江南去,师范读诗歌。

2、复习逗号与句号的用法。

3、生借助拼音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并多读几遍。

4、师检查朗读情况,将不会读的生字写出来,全班同学相互认读。

三、再读诗歌;

2、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意。

3、说一说读诗的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

4、相互讨论,理解字词。

5、再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师正音。

二、学习一二两句诗。

1、出示一二句诗。问:诗中的莲是什么?

2、说一说图上的荷花好吗?你可以怎么说呢?你可以说一句赞美荷花的话吗?

3、出示“田田”,生读,师问:什么何田田?生答。看图,你能知道“田田”的意思吗?师引导生读诗理解。

4、读了这两句话,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能说一说吗?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第二句诗。

1、清流的溪水中,小鱼在荷叶间做什么呢?请同学生读一读诗告诉老师。

2、板书“戏”,认读,你能用戏组一个词或者说句话吗?

3、如果你就是一条小鱼,你会怎么戏呢?同桌说一说。

4、读一读诗中的小鱼是怎么戏的?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吗?为什么?

5、小鱼在荷叶间自由嬉戏,谁看到的?(采莲人)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五个生字。

2、对照课后笔顺,强调江与鱼的写法。

3、学生写字。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四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五

1、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这首词的语言、意境。

(二)能力目标。

2、训练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使学生多一分宝贵的情感经历。

1、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一)导入。

板书:望江南温庭筠。

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人,著有《花间集》,他被当做花间派的开创者,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同学们先听下朗读录音,在听到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感知完了文章大意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词,首先)。

(二)课文赏析。

1、同学们想想:这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啊?(一个盼望丈夫归来的女子)。

板书:思妇。

梳洗罢,揭示了女子怎么样的心理状态?

女为悦己者容,写尽倚楼眺望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回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你从哪些词读出了“盼望”?读出了“孤独寂寞”?幻灯片打出:独、倚、斜晖、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个独字,说明了此时的她一个人,写尽了孤独与期盼,体现了他的孤独落寞的心情。倚字写人的娇瘦和眺望神态,生动刻画了盼望夫归的形象。

(从倚楼的动作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内心充满希望)。

板书:倚楼希望。

前一句是全词情感上最大的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后一句写眼中所见之景,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的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与江水交相辉映,烘托出怅然失落的痛苦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女人公失望与希望交替的过程。从晨光一直盼到夕阳,可见他的痴情。斜晖脉脉含情,江水悠悠有意,反衬出女子心中不尽的柔情与惆怅。这两句将人、事、景、情融为一体,创造出含蓄蕴籍地意境。)。

从斜晖两个字可以看出她等得时间久,很失望板书:斜晖失望。

(过渡:此时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回答: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理解一下“肠断”?字面意思的是肝肠寸断回答: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的极度悲伤。

那么从肠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已经绝望了板书:肠断绝望。

(拓展: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肠断”表现悲伤的诗句吗?例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学完了这首词,我们归纳一下主题。

(三)主题。

具体描写了思妇等待丈夫归来时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妇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她盼夫不得的失望和痛苦心情。

(离别时无奈的,由它带来的思念与痛苦的煎熬更是让人难以承受,尽管如此,人生不可避免要遭遇或短暂或长久的离别。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亲人朋友子一起的每一分钟,善待自己,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幸福的阳光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描写思妇之情的名篇名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请找出来背一背。

背诵、默写这首词。

望江南。

温庭筠。

倚楼希望。

思妇斜晖失望。

白蘋洲绝望。

曲美娟。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课件示课文: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默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2、  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还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呢!谁学得认真,一定就会读得好,朗读之星就会和你交朋友。

1、 出示第一句

(2)质疑:点“何田田”,出示问号,。示图:你们看这些荷叶长得怎么样?

同桌交流。(荷叶多么漂亮、碧绿,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何:可以理解为多么

用你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江南是这么的美,河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到了采莲的时节,人们在莲叶和田田的池塘里采莲子。

3、  出示第二句。

鱼儿像小朋友一样呢,和好伙伴在一起高兴地游戏作乐呢!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们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四、作业:回家找描写荷花的小诗,读一读,背一背。或画一幅你眼中的江南图。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七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出示词语:莲叶、江南 、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九

知识目标: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件。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多媒体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一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

浓情。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入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策略方法:

播放课文录音,鼓励孩子们仔细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

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交流。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分辨“左、右、东、西、南、北”等,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辨清楚的。因此,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三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范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看......

3、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写今

七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五

《桃花扇》事情带作家孔尚任的血泪之作,历经十栽,三易其稿,被称为是清朝戏曲压卷之作。他虽然以爱情为主线,却打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爱情”在这里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刻的思索。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幻灯片2)。

下面我来看看同学们语系的情况(学生介绍孔尚任、写作背景、本课的文学样式、剧情)。

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解说。

1、大家知道《哀江南》与《桃花扇》的关系吗?可不可以说《哀江南》就是《桃花扇、余韵》?(幻灯片3)。

3、请同学们看宾白部分。我来找三位同学份角色朗读。

4、xx你认为从宾白部分能得到哪些信息?苏昆生都到了哪些地方?以什么为顺序?(幻灯片4)。

5、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并思考七支曲子,是怎样照应宾白中提到的地点的。

6、刚才我们读的曲词以描写什么为主?(板书“景”)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板书“衰”)仅仅是在写衰败的景象吗?(板书“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哀”)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什么?(板书“(寓情)”)。

7、第七支曲与前六支曲在抒情方式上是否相同?(板书“(直抒)”)不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同一种情感——(板书“亡国之痛”)。

8、如果刚开始就表现“亡国之痛”不免有失中国人曲径通幽的什么习惯,所以要先铺垫,奠定情感基调,这就是[北新水令]中的一句唱词的作用。在预习课文时,有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挑”该读几声?下面我们一起考证一下。(幻灯片5)。

感谢同学们成为我求知的动力,让我又一次认识了教学相长。你们是我的一字之师,同时也为我们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鼓掌吧!

1、(幻灯6)残军是虚写溃逃时的情形,是由废垒产生的联想;瘦马是实写眼前所见,更显凄凉。寥寥几个字,真切的呈现了南京城郊经历战火后伤痕累累的萧条景象。体现了语言的凝练生动特点。我们以前熟悉的一首小领与之有相似之妙。(《秋思》)。

2、(幻灯7)采用了对偶修辞,描绘了明故宫墙倒宫塌,破败不堪的景象。上下句配合,增强了表现力,节奏也更为鲜明。

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声情并茂的展现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3、(幻灯8)战后秦淮河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成了荒无人烟的空巷,再好的美景也无人欣赏,只能任白鸟自飞,绿水自流,黄花红叶空自娇艳。更深切的表现了悲凉之感。景物本无情,是什么原因我们能体会到其中渗透着的情感呢?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有哪句也有同样效果?(花自飘零,水自流)。

4、(幻灯9)仔细观察,这段曲词有哪些字是押韵的?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5、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这些句子,还有哪些你认为能表现亡国之痛的?请你读出来并简要赏析。

6、同学们会发现刚才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思路或者答的不全面,没有条理,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回答。(幻灯10)。

7、根据这些角度,找出本文体现的写作特点。

8、下面我们来尝试用才雪到的方法来对比赏析《乌衣巷》与本文的写作特点。

苏昆生含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撼山河,回旋激荡,不仅是为侯方域、李香君爱情悲剧的感伤,也是对土崩瓦解的大明帝国的凭吊,更是“五十年兴亡看饱”的人生感悟。《哀江南》是封建末世无可奈何的一支挽歌,也是警醒世人的一曲爱国主义强音!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哀江南》,只是借此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戏剧的大门,那些优美的韵律、如诗的语言、省情并茂的表演,就巷一杯香茗,还需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我希望大家能在这45分钟里有所收获。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六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1课时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12

江南

莲叶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七

江南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开始冒出头时,天边那一层云都被照得火红火红的,桥下的河水依然是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着......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的一首诗《忆江南》中的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诗如画一般。

河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隐约听到一阵笑声,从小巷子里转出一群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而羞涩地一笑,然后,又摇着檀香扇转入另一条巷子里了。江南水乡的女子淡淡的羞涩,如同一幅画一般优美。

岁月雕琢,黛瓦已不在,四壁仍有青苔,古树依稀......

江南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放学回家的孩子忙趁春风放纸鸢,不一会,只见蓝天上一只只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风筝,似乎向人们招手,诉说着江南的春天;屋檐下,小燕子们欢快地唱着歌,庆祝着从远方归来.....

江南的春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黑瓦白墙的房子下,一些人家的主妇在小溪边洗衣服,不远处一群孩子们在小溪边捉鱼,还有老者坐在门前的摇椅上悠闲的摇晃着,享受江南――鱼米之乡的风景......

静静地夜幕降临了,星星点点的霓虹倒影在水中,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

在这如画的江南春天,我,沉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八

生:读。

师:读,一个字,最朴素的,又是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就开始读这首词。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菩萨蛮》,轻声地,预备起。

(学生轻轻地读)

师:很好,第二遍读,我们默读,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文中的注解。来,把所有声音都放进心底,“人人尽说江南好”,在心里读,预备起。

(学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语调平淡)

师:说说看,她读的节奏对不对?

生2:我觉得读得挺对的。

师:是吗?大家一起来看练习一的相关提示。“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词的格律比诗更为严格,而且同一词牌还有变体。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下面几句话一起来读:“诵读时,遇平声韵‘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作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些。”

师: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说自己读得对不对?

生1:不对,读的时候长音和急促音都没读出来。

师:你的节奏、急缓完全是一样的,停顿节拍也都是一样的。诗词诵读时,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大家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来,我们再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有进步了。好,现在你来读一下。

(另一女生读,整体读得快了)

师:你看,语速快了。记住,古诗文诵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一起来试试看。

(齐读)

师: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是——

生:江南。

师:我们会读到已经深嵌在我们文学记忆库里的一句非常熟悉的诗句——

生:“江南好”。白居易写的。

师:那就先一起读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起读读。

(生有感情地诵读)

师:接下来,再把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读出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这“好”的味道可以读得更浓些。摇头晃脑地自由地读读。

生(自由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读出韵律美,还要读出画面美。韦庄也写到江南之好,这四句话分属于上下两阕,但又自成一体。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看,读慢一点。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江南好,就在这四句里得到了集中体现。那江南之好,好在哪里呢?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轻轻读,思考)

生3:江南好,因为春天的水非常绿。

师:哪里体现?

生3:“碧于天”。

师:春水一片碧绿,胜过天色。因此江南好,好在春水碧波。

生4:后面那句写到人儿很美,“垆边人似月”。

师:这人是江南的什么人?加上一个字。

生5:美人。

生6:女人。

师:对,那江南的女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的美?

生6: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的,她的双臂洁白如雪,人就像月亮一样多情。

师:多情,从形象说到内韵,真好。词人把她比成天上月亮,月亮是非常皎洁、澄澈的,江南女子呢,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一句比喻极写江南人物之美。来,读读看,读出人物的美。

生6(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声音响亮)

师:你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7:我觉得声音过高,月亮嘛,还是要轻柔些。

师:说得有道理,美女只能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生笑)一起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月亮般光彩照人的江南美女。

生(齐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因此,江南的美女很美。

生8:“画船听雨眠”,人躺在船上听着江南的雨声,写出了江南的生活非常的闲适。

师:读读这句话。

生8(读):画船听雨眠。

师:大家听听看是不是闲适的味道?

生9:闲适的感觉读的时候要缓慢一些。

师:对,从容,安静,在读的时候是渐渐慢下来的,再来试试看。

(生8再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

生8:这个雨感觉是小雨。大雨应该不会这样悠闲。

师:有道理,能揣摩出雨的大小了。那哪个字上你还可以看出这句不能读得响?

生8:“眠”。

师:这是要睡觉,所以在读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大声去惊扰这一场春天江南的雨中之梦。读得轻轻柔柔的。齐读这四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感觉上来了,这就是江南的美好。江南之好,在词人眼里好在什么地方?

生10:景色好,人好,生活的情趣好。

生11:读得慢一些。

生12:充满对江南的憧憬与期待。

师:要细细地进入文字当中,仿佛自己就已经融入到这个江南的山水之间,所以每一个字都要很真很真地去读。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感觉越来越好)

(一女生再读)

师:记住了,“天”和“眠”相对都是长音。另外,这四句之间,你觉得哪一处停顿要更长一些。

生13:“眠”和“垆边”之间停顿更长一些。

师:为什么?

生13: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停顿。

师:所以,同学们,即使是两个拖长的音调,这两个音调的节拍也是不同的。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第二句“眠”字读的时候尤其要沉得住气。声音慢慢地由高到低,由微到无,要“眠”到心里面去,然后垆边那个人就站出来了。所以,同学们,读,也是考验你风度和耐心的时候。记住,读“春水”的时候那种憧憬感还是要读出来。

(再请两位男生读)

师:两位同学一比较,大家感觉到了么?读“春水”的“春”字的时候,一幅江南美景刚拉开,这个时候所有的希冀、憧憬、期待也刚刚拉开帷幕,因此这个“春”字的情绪尤其重要,它要引出整个江南好。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本翻到22页,请看单元导读第二段。“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所以同学们,声音不到是因为你的心不到。心里把这个春天赶走了,再用声音外加去表现春天美丽,这个时候你就是刻意而为了。要记住,这个春天就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诵)

师:再背诵一下白居易的“江南好”。

(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江南老

师:白居易写江南的诗句,跟韦庄写江南的诗句一起读,觉得哪一句是非常相似的?

生14:都写到春天的江水。

师:韦庄五字,白居易七字。我们把两句一起读读。

(齐读“春水碧于天”“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15:后面那句“画船听雨眠”第四个字是“雨”,前面用“于”的话,有音韵美。

师:还真有音韵的感觉。你是从前后句用词上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角度。

生16:我觉得词人着力要表现的不是天的碧绿,而是要显现出春水的碧绿。

生17:“春水碧于天”的主体是春水,“春天碧如天”的话,主体就变成了天。

生18:“春水碧于天”,碧绿在程度上更深一点。

师:哪个字?

生18:“于”,比的意思。

生19:“春水碧于天”说明春水比天还要碧,然后感觉天就印在了水里,好像水比天还要大。

生20:这么美的景色,我要在这里多玩几天。

生21:这边的景色好,人也一定是很好的。

生22:闲适的。

师:哪句?

生22:画船听雨眠。

师:我们都读出了这里面的闲适。闲适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生23:优美的意境。

师:优美的意境落在哪些词上?

生23:“听雨”“眠”,我感觉只有江南这种温柔的气氛才能孕育这种闲适。

师:再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碧江春雨下美丽的画船,感受那“听雨眠”的情趣。

(生齐读)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24:我觉得这好像是欣喜得不能入眠。

师:哦,原来写“眠”,实际是“不眠”,高!

生25:我倒觉得词人有种淡淡的哀愁,无法入眠。

师:你看,矛盾了不是?你来具体说说。

生25:听雨,让我联想起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雨声最后总会让人产生出愁思。

师:想到余光中了,这个“眠”字,看似在眠,其实他听雨,就不能眠了,我们到了赏析景物描写诗句时的关键处了。都说听雨不眠,这写景诗句里究竟包含了些什么?词人究竟为什么不眠?再读读诗句吧。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十九

1.了解江南小镇房子的基本构造,学习设计、表现江南小镇的房子。

2.体验作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具:江南大拼图一个、长条展板一个、音乐《望江南》、

学具:衬衫盒人手一个、黑色和白色颜料、水粉笔人手一份。

1.提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房子吗?

2.教师小结:这张美丽的拼图是一张表现有着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黑黑的屋顶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梯形的,在白白的`墙壁上有的还会开上一个小小的窗户。

1.教师:这么美的江南水乡的房子今天我们要用彩绘的方法来画。

2.教师示范画梯形屋顶的房子。

3.很多房子在一起时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并且要注意,前面的大,后面的小,同时后面的房子可能会被前面的房子挡住了,看不见的地方就不画。

2.要求:最近的房子要画在纸的最前靠下方的位置,远处的房子可以稍小一点并可以不画全,黑白两色不要混在一起。

3.幼儿操作,师指导。

小班忆江南教案篇二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 (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 南 春

唐 杜牧

写 今

七 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 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067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