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鼓山导游词篇一
鼓山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鼓山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鼓山导游词篇二
鼓山的主峰,又名屴崱峰、大顶峰、鼓山顶。2008年由国家测绘局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31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高程新数据”中公布的鼓山绝顶峰海拔高度为870.3米。绝顶峰峰顶状若覆釜,常年多为岚气笼罩。福州有“鼓山戴帽,三日泥道”的民谚,就是讲峰若云雾密布,则日内将下雨。
绝顶峰的人文起始,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先是榛莽,不通人迹,宋咸平中,丁谓与诸公始披刈而登”。鼓山绝顶峰曾是以前的福州人观海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其峰顶据说是福州主城区唯一的一个可以远眺到大海的地方,晴日立于峰巅,东望大海,一碧万顷,五虎、川石等闽江口诸岛挺立于烟波之间;黎明登峰观日出,更是一大奇景。绝顶峰山顶是福州市鼓山旅游风景区的最佳观景位置,在绝顶峰之颠俯瞰福州大地,《鼓山志》如此描述:“南望双江如带环绕,隔江诸山如象奔虎踞;西望郡城若图书远近,村落若聚米若布棋;北望万山争奇竟峭,若拥而立其后;东望大海一气茫然,螺髺数点隐见烟波中”。少年林则徐爬上鼓山绝顶峰后发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历代官员和文人的`不少诗赋提及,绝顶峰之名因之而来。绝顶峰的摩崖石刻是鼓山石刻较为集中的一处,峰上有宋元明清民国不同年代石刻多处;著名的石刻有题于北宋熙宁四年(1072年)竦绅烈的“鼓山铭”、宋淳熙丁未(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的“天风海涛”、宋绍定壬辰(1232年)徐鹿卿的“请雨记”、明朝福州太守汪文盛的“青天白日”等。绝顶峰峰上曾还有望州亭、天风海涛亭和海天一览亭等景观,但均已废。
绝顶峰的壮美风景留下了历代官员和文人墨客的众多诗赋,元帖木儿的《登屴崱峰》:“绝顶一声长啸罢,海天空阔万山低”,形象地描述了雄踞福州大地的绝顶峰气势。明嘉靖福州才子林世壁游福州鼓山五律诗中的联句:“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生动地描写了游人在白云飘绕、风涛不止的绝顶峰山顶,“东望大海,五虎雄峙;南俯闽江,渔帆点点;西眺榕城,如绘似画;北看群山,翠峰如浮”情景的绝妙写照。
鼓山导游词篇三
本文目录
鼓山导游词
鼓山涌泉寺导游词
鼓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可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呀,他可以做到,马达一响,美景分享;车轮一动,平安接送。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12345。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xx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
对联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好,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迹古朴,苍劲有力。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塔院)。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鼓山导游词(2) |
返回目录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可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呀,他可以做到,马达一响,美景分享;车轮一动,平安接送。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12345。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迹古朴,苍劲有力。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塔院)。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鼓山导游词(3) |
返回目录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鼓山导游词篇四
福州市鼓山导游词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鼓山旅行社导游洪泽安。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并不算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是山势迥异,景色清幽,引人入胜。鼓山的一大特点是摩崖题刻,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在大顶峰石上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字径达四米的“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故事,看那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时光!
鼓山导游词篇五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福州鼓山导游词三: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鼓山导游词篇六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谢谢大家。
鼓山导游词篇七
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下面给大家带来鼓山涌泉寺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可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呀,他可以做到,马达一响,美景分享;车轮一动,平安接送。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12345。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鼓山导游词篇八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州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小陈。今天我们将游览福州鼓山景区,在此,小陈先预祝大家此次的福州之行能够有所收获,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
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好了,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过身来。
现在在我们的正前方,看到“涌泉寺”这块匾额,可是康熙皇帝亲笔手书,字迹古朴,苍劲有力。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暂时不要进入寺庙参观,因为,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左右两旁的塔,现在请大家猜猜我们眼前这一对小巧玲珑的塔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庙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啊!您说是用木头做的,您说石头做的,您说是铁做的,大家好像都没有猜对呀,这一对塔呀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他们距今可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左边这一座称为“庄严劫千佛陶塔”,代表着过去佛燃灯佛。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现在佛释迦摩尼佛。两座塔的颜色都是棕褐色,采用陶土分层烧制,砌叠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们所看的.陶土烧制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铃有72个,也是用陶土精心烧制而成,每当清风掠过,它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似乎是给我们送来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两塔原在福州南郊龙瑞院内,1972年迁至涌泉寺。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楼阁式的陶塔,还是研究宋代建筑的实物佐证。塔在寺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寺庙与塔有着很深的渊源。塔,梵文卒堵坡,原为坟冢、圆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们称寺庙为塔庙。寺庙是以塔为主,人们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经书存放于塔中。塔在寺庙被奉为吉祥的圣物,后来衍变为一种特有的宗教建筑。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善于融化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为佛法象征的塔,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样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圆的、方的、铁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贮藏舍利、象征佛法,扩大为功德、寄托、纪念,甚至做为海上航行的标识,以及与风水有关的特殊建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这对宋代陶塔是今天我们参观的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在这里给大家十五分钟的照像时间,十五分钟后我们将去参观寺庙的“三铁”和“三宝”中的另二宝!谢谢!
鼓山导游词篇九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___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鼓山导游词篇十
今天,我和妈妈来爬鼓山。
鼓山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鼓球,所以才叫鼓山。我和妈妈一走进大门,就看到缆车乘坐处排队排到入口外了,人还真多啊,我还隐约听到有些人在窃窃私语说:“福州人也来凑热闹。
开始爬山了,我们这次不走古道,而是往台阶更高,路程更远的松之恋登山道,那里一共有1800级台阶,我也不管了,直接冲上登山道。冲着冲着,没力气了,我打算做下来休息。这时,妈妈说:”累了不能马上休息,不然会头晕。“我没休息,继续走上去。
爬呀爬,我嘴巴有点渴了,拿了一瓶水,喝了几口就继续往上爬。到了500台阶的时候,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刚好这里有个亭子,我就坐在那儿休息了一会,然后继续向前爬。
”啊!台阶怎么越来越陡了,我们在走上坡啊!“妈妈说:”你才知道啊,一开始就是走上坡了。
总算爬完了,我又从松之恋登山道走下来,发现比上去还难,中途我差点翻了个跟斗。
终于到地面上了,这次爬山还真刺激啊!
鼓山导游词篇十一
请大家注意看,前面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然辞职荣归入闽。深厚感情感怀才不遇,卜筑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来摸摸。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的留云书屋等。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见踪迹,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茶洞最北面这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就汇集在这里。相传该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请看,南面这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十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四字,这就是董茂勋卜筑的留云书屋的旧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勋留云书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编工作,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穿石门,过“鸡胸”、“龙脊”,可见岩壁上有“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有识敢过武夷山险径——“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立于峰尖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数十米,便到隐屏峰顶。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三年(1577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各位朋友,请大家做好登山准备,现在我们开始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登边数,看谁数的数字最精确。
鼓山导游词篇十二
鼓山的主峰,又名屴崱峰、大顶峰、鼓山顶。2008年由国家测绘局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31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高程新数据”中公布的鼓山绝顶峰海拔高度为870.3米。绝顶峰峰顶状若覆釜,常年多为岚气笼罩。福州有“鼓山戴帽,三日泥道”的民谚,就是讲峰若云雾密布,则日内将下雨。
绝顶峰的人文起始,据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先是榛莽,不通人迹,宋咸平中,丁谓与诸公始披刈而登”。鼓山绝顶峰曾是以前的福州人观海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其峰顶据说是福州主城区唯一的一个可以远眺到大海的地方,晴日立于峰巅,东望大海,一碧万顷,五虎、川石等闽江口诸岛挺立于烟波之间;黎明登峰观日出,更是一大奇景。绝顶峰山顶是福州市鼓山旅游风景区的最佳观景位置,在绝顶峰之颠俯瞰福州大地,《鼓山志》如此描述:“南望双江如带环绕,隔江诸山如象奔虎踞;西望郡城若图书远近,村落若聚米若布棋;北望万山争奇竟峭,若拥而立其后;东望大海一气茫然,螺髺数点隐见烟波中”。少年林则徐爬上鼓山绝顶峰后发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历代官员和文人的不少诗赋提及,绝顶峰之名因之而来。绝顶峰的摩崖石刻是鼓山石刻较为集中的一处,峰上有宋元明清民国不同年代石刻多处;著名的石刻有题于北宋熙宁四年(1072年)竦绅烈的“鼓山铭”、宋淳熙丁未(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的“天风海涛”、宋绍定壬辰(1232年)徐鹿卿的“请雨记”、明朝福州太守汪文盛的“青天白日”等。绝顶峰峰上曾还有望州亭、天风海涛亭和海天一览亭等景观,但均已废。
绝顶峰的壮美风景留下了历代官员和文人墨客的众多诗赋,元帖木儿的《登屴崱峰》:“绝顶一声长啸罢,海天空阔万山低”,形象地描述了雄踞福州大地的绝顶峰气势。明嘉靖福州才子林世壁游福州鼓山五律诗中的联句:“眼中沧海小;衣上白云多”,生动地描写了游人在白云飘绕、风涛不止的绝顶峰山顶,“东望大海,五虎雄峙;南俯闽江,渔帆点点;西眺榕城,如绘似画;北看群山,翠峰如浮”情景的绝妙写照。
导游词范文介绍
鼓山导游词篇十三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_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20_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9000部,计2.79万多册;手抄经书200多册;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纪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雕版2425块。这是清康熙年间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涌泉寺从宋代起就刻经、印经;清康熙间,成了全国出版经书的重要场所。至今,寺内还保存历代佛经雕版11375块,堪称一座佛经的宝库。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三颗舍利子与佛牙。舍利子是佛门高僧精、气、神的结合物,火化后遗留下的,会发光。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象,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
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回龙阁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开辟,元明两代重开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栏。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阁后有“兰花圃”,“兰花圃”3字匾额是1961年朱德所书。
十八景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
观景台
倚靠着木质栏杆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榕城夜景尽收眼底,阵阵凉风吹来,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这是游客在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观景台的切身感受。这座由省登山协会修建的观景台,建在鼓山海拔400米处,与姐妹楼毗邻,采用进口铁杉经防腐处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结实美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纳凉、休闲、品茗,也可以品尝到真正的农家菜。这座观景台建成以来,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登山者来此休憩纳凉,为鼓山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3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