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论文(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2:28:12
课堂提问的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5 12:28:12     小编:紫薇儿

总结是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检验和评估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总结要具备客观性,避免主观感情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几篇经典总结文章,大家一起来欣赏学习吧。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一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检查教学效果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教师将课堂提问看得很简单,没有深入地思考提问时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本文我具体分析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误区:

教师常常习惯性地重复问题和回答,这种不良习惯使学生不去认真地注意问题开始的出现。这种习惯也导致有意义时间的丢失,不能帮助教师高效地管理课堂。但有些特殊情况除外,如教室扩音设备或扩音设备不好,或问题本身复杂,或学生听写时。重复问题,实际上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清楚,低估了学生听的能力。其实,只要在提问开始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告诉他们你每次提问只提一次不会重复,也不重复其他同学的回答,让学生注意听,自然而然,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听。相反,经常性地重复,让学生认为教师总会重复,就会不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更容易走神了。

如果学生正在回答问题,教师却在看其他学生的小动作,学生往往会迅速结束回答;当教师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时,你可能说出许多你在回答前没有事先想好的要点;而当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时,学生可能会连他想好的要点都忘了说就匆匆结束了回答。 不认真倾听,表明了教师缺乏教学艺术,不耐烦会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也表明教师不尊重学生,在心理上对该生没有多少期望,这种消极的非言语动作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从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真正尊重学生。

选几个表达能力好的和成绩突出的学生,这样教师给大多数学生一个印象是: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使得他们对学科失去兴趣,上课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严重丧失。

好学生回答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有效率的教师。但是,假若教师想鼓励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存在差异,你可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避免问题过难,学困生回答不出来,给他们带来挫折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喜悦和得到积极的强化。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不试图启发其他学生回答而加入个人评价,这些行为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往往使学生感到沮丧,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如果确实是因为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行为是教师没有看到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

课堂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方式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情境,由于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大谈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我们相信,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给学生带来积极体验的场所,课堂提问也应该成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经历。所以教师要走出误区,还学生一个充满尊重和思考的课堂。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二

新课改提出之后要求对学生减负减压,所以通过增加课时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已经不可取了,那么我们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就需要提高课堂效率来实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发现,有效提问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的内涵和内容要明确。

明确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一定要明确,要做到学生一听到问题就知道考查的是哪部分的内容,切忌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会使学生思绪混乱,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理解,这样就失去了设置问题的意义。提出问题的内容也要明确,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问,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深度进行问题延伸和切换,以实现学生自主思维的参与。比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的运动是有规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规律的广泛性,让学生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引用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资料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后确定问题:气候异常变化是怎么造成的,能不能避免?让学生总结一下规律的特征是什么?气候异常是天灾,但是可以人为抗灾,那面对天灾人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关系?这样逐层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正进行正确思考。相反,如果一上来教师就问规律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还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不会是高效的课堂。

2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问也是一样,绝对不能偏爱学生,或者只提问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是要向全体学生发问,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设计一些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我们可以采用点答、抽答、抢答等多种形式。

3问题的时机、难度要适中。

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主动思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合理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动脑,深入思考,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5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整体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逐层深入。如果问题过于零散,没有逻辑性和整体性,学生只对单个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活跃,但是学生找不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也不能把思维联系起来,就形不成对政治内容的整体感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使所有问题前后联系,使学生对所学政治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古今中外名人对金钱的看法和普通人对金钱的看法,再提出问题:什么是金钱?金钱都能做什么?金钱的获得途径有哪些?金钱的使用方式有哪些?如果让你把自己的钱捐献给别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几个问题就是紧扣“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逐层进行深入,从教材到日常生活,来加深学生对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整体认知。

6教师要对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不评价,或者是评价过于泛面不具体,还有的褒贬过度。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对政治课堂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准备提问的问题,明确提出该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必须把这一系列的问题搞清楚,否则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认真听,并对多名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在概念性、抽象性强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设计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三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练习、分析归纳等活动中都可用到提问。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送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所以说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下面就提问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所提问题太复杂

由于课堂提问都是口头的,所以问题如果太复杂,学生就难以听清记清,更无法准确回答,这种提问就是无效的。所以教师提问时,每个问题应该集中于一点,使用尽量少的字眼来表述。

二、所提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教师提问时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有意义,不要无疑而问。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沉甸甸的思考价值,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

三、不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

问题是支持教学过程的工具。提问时应当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内容,是问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封闭性问题,还是问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在教《牡丹的拒绝》一文时,用多媒体放映牡丹花的图片,然后指着屏幕问:“这是什么?”

生:花。

师:什么花?

生:牡丹花。

师:花怎么样?

生:好看。

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很明显,这里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其实可以直接问:这些美丽的牡丹花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前面的提问都是无效的,浪费了很多时间。

四、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在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自己回答了。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教师却抢答。比如一位教师教《我与地坛》:

师:大家看看这一段语言怎样,有没有华丽的词藻?

生:没有。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对母亲的深情如果用华丽的语言写,效果好不好?

师:肯定不好。因为那样会使感情显得虚伪、肤浅、矫揉造作,抒情效果适得其反。最真的感情可以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无须画蛇添足。

姑且不论教师讲得是否完全有道理,就他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来说,这节课是很不科学的。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就会麻木,教师就只好演独角戏。

所以,提问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把握十分重要。

五、追求标准答案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教师思维的局限,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执着于“标准答案”。在提问时也是如此,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习惯于用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回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导向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严格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的一词一句都要跟标准答案相一致。

六、没有思考时间

教师在课前都备好了教案,要完成一定的教学进度。有的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能够马上作答,要求学生就像一休哥一样——手指在脑门上一点,就能回答问题了。当学生们凝神思考,没有小手如林的时候,教师就急不可耐地“点拨引导”了。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四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作者:周燕梅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东小学,226300刊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英文刊名:primaryschooltimes年,卷(期):2009“”(11)分类号:g62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技巧正确评价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五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在各科的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意识的设置问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才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恰到好处的设置提问,以浅到深,由点到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反之,如提问不当,则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错误认识及片面理解。要使提问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时间性。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悍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教师提问时,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要给学生留有适量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这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前提。信息输入大脑要经过感受区—储存区——想象区——判断区四个功能区联合处理,才能完成一次认识过程,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目的性。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目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根据教材特点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发问。无的方失,必然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样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耗费在无滋无味的提问中。另外问题提出后,该叫谁回答也是要有讲究的。如一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针对他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其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提问既不能只顾少数“尖子”,又不能乱点,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逻辑性。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遵循教学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旧到新逐步过渡。

如在教学分式的加减乘除时,可让学生先回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举一些例题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做到自然过渡,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情效性。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师生情感与效应的思想交流过程,良好的情感效应之关重要。在教学提问中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情绪,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师生的感情就会更加融洽,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回答问题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自觉地抢着回答问题。如果教师提问学生真正的懂得,“懂得”二字的出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答错以后教师微笑着给予提示,学生一定会认真思考。反之,那种板起面孔,以“审”代问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心理极度紧张,思维、理解、记忆、想象都会受到阻碍,再好的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灵活性。教师的提问如同新闻记者采访,要灵活多变,同一种答案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也可同中求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就充分体现了这点。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反馈性。提问后,学生作答,教师必须做出评价。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问题。在评价时不能简单地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词,而应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细心到纠正错误。对学生林零散的、颠三倒四的,不完整的答案进行系统归纳,在肯定正确地基础上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完整化。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六

1.教师角色要积极转变。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教师的权威是不容许高中生挑战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取压制的手段,这样就压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可能性,不利于高中生的个性成长。同时,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环境,导致高中生的学习被动等待,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造成高中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高中生严重依赖教师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高中生是客体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高中生的定位进行重新科学的认定。这一认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发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高中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作为高中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高中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它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和组织,让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方法更包括学习的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发,高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会迷失方向;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高中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

3.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参与高中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高中生的心声,是尊重高中生的表现。教师与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教师要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权,放手让高中生自己去探究、去交流。在探究和交流中高中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能力。

二、要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传统教学一重要的区别就是,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高中生能力成长和心智的发展。新课程评价关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高中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高中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中生,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何清玲单位: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中学。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设置能够推动课程进展。提出的问题也是教师在课前预习和备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课堂授课过程的节点,这种节点往往设置在一些内容的小结部分。这部分的提问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推动课堂进程的发展。

一、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特点

1.涉及面广,学生参与范围广

教师问题的设置往往是对于全班同学的提问。这种问题能够结合实际的班级情况和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自主调整,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问题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提问的过程中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全面地展开自己的学习思维。

2.主体突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在拥有这种提问意识的情况进行适应的课堂背景的导入可能使学生在一种教师主体关注下进行问题的思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启发性强,促进思维成长

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提示内容和教学方向融入其中。这样的提问在知识点的启发和过渡上有很好的帮助,这样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这就对课堂提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效性强

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知识点转移和总结而提出的,在这种教学节点中进行问题的提出能够在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目前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

1.内容简单,缺乏指向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的次数应该是适量的。目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使问题的质量不高。泛泛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提问产生疲劳感。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都受到了限制。

2.提问缺乏新意,抑制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需要和课堂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缺乏新意,不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提问使得学习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下降,同时导致学生在问题中没有提问的时间和积极性。

3.问题结果评价老套、不灵活

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的问题中如果学生的'问题和问答的答案有差距就会对问题的评价提出要求。部分老师死搬硬套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没有很好的氛围。

三、实现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建议

1.在教师能力的培养上要趋向专业化,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和技能

在备课和问题设置的能力上要加强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总结问题的提出方法,为促进有效性提问发展做出研究。

2.体会语文课堂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做出最合适的情景预设

加强课堂气氛调动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气氛入手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参与度。在情景的预设中对于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使教学目标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

3.体会学生学习差异,因材施教

在问题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问题的预设作为课堂提问的标准,在实际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适宜的变动。这种差异性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学的魅力。

例如,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父子骑驴》的讲解中就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讲了一对父子在牵着自家的驴子在回家过程中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改变自己的做法,最后得出感悟。

问题的第一部分是对于课文进度的延伸,学生在听到问题后会主动地阅读课文,推动课堂继续进行。而后半部分的提问则是对于课堂内容的衍生,让学生在知道最后结果的时候回过头来思考父亲在回家过程中的不同决定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在对于结果的记忆中进行了两次思考过程,提高了记忆效果。

小学语文因为其学科背景和语言特点使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和教学融合,它与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希望能在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宽荣。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方法例谈[j]。文学教育:下,2008(08)。

[2]刘红梅。浅议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2008(07)。

[3]张红玲。改变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兴趣[j]。考试周刊,2008(06)。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八

很早以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自那时起,教育学者在教学中使用并倡导提问。提问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里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策略;对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与好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理解的程度,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是语言教师评估学生对语言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把它当作一门教学艺术。

1.问题的科学性

问题既要具体,又要清楚简洁。一个好问题是《大纲》的具体化,又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问题的内容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掌握本课重点结合起来,词汇量要控制在学生已掌握的范围之内,不要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具有严密的逻辑,发音要准确,口语流利。问的目的是为了对已有知识的抽查、训练和巩固,是教师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稳步教学的前提。

2.问题的有序性

问题的有序性指的是问题反映教材内容的一般规律,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分到总、层层深入、步步达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适时的提问有它的意义所在:回忆性提问,让学生回忆所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巩固上节内容,点明已有知识重点,提醒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认定目标时理解性提问,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导学目标时分析问题提问,进一步突破教学目标,环环相扣;达标检测时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可点主题,强调重点,对所达目标进一步阐明,同时,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整个教学步骤有序而又有目的。

3.提问的艺术性、针对性

巧妙的提问可起到承前启后,引人入胜的效果。问题的针对性,其一指紧扣大纲,联系教材,针对教学内容;问题能切入正题可顺畅导入新课。问题的高度概括可深化主题;同时,问题要“温故而知新”,也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其二指提问对象的针对性。提问力争使每个学生都紧跟教师的思路,设计问题从全体学生出发,设计出层次不同的问题,以便因材施教。

好的问题设计等于课堂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

提问时做到先提问后叫人,这样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切忌先叫人后提问,这样会使未叫到名字的同学放松注意力。提问时眼看全班,不要盯住将要或可能叫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眼光要均衡地从扫瞄到另一边。就是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在一个班里,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就不一样。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范围内,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层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例如,对学困生可提问一般疑问句,对中等生可提特殊疑问句,对优等生可提综合性的问题。老师不能为了赶速度,只提问举手的学生或者优等生。对于不举手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层次,在适当的时候提问他们。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对于不举手的学生不提问,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有问有答,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存在着死角,不能完全达到提问的目的。

提问后要注意停顿,这样学生有思考、讨论的时间。但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沉默都会感到紧张或不适应,催促学生或自己回答,这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必要的沉默是应该的,万一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问题或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给予提示,有步骤地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预先设计的提问。若如此,课堂就会失去活力,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快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提问时总希望学生一次回答正确。但实际情况并不全是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这时,教师不能急,要有耐心。对学困生或其他学生一时因没有注意听讲而回答不对时,老师要和蔼地对待他们。老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出学生的丑,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时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要发现学困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让他感到自己有进步,从而提高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英语课堂提问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使求知欲强的学生实现说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掌握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完整、通顺,是否符合英语习惯,语法是否正确,答案是否为所问;同时,教师又能及时矫正其语音、语调、语法上出现的错误。课堂提问尽可能使课堂英语化,营造愉快的外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予以补救,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对待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九

机械制图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其树立自信心,提高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制图兴趣。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对于刚刚接触专业技术课程的中职学生而言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习中一旦遇到难题,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我们机械制图课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进行“精心准备”“对症下药”,树立学习信心,为学生们上好至关重要的第一课“绪论课”。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用心去研究、去探索。作为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在学生接触机械制图课之初,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用途和课程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认为这门专业课充满知识和奥妙,培养他们学习制图的兴趣。

二、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目前,机械类行业发展迅速,已与国际接轨,课程教学内容的拟定要考虑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能学以致用呢?那么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制图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如果学校计算机设备许可,学生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绘图基础,可以让学生学习autocad、ug、mastercam等相关软件绘图技能;同时还要讲解第三角画法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机械加工技术的需要。

三、严肃认真,端正学习制图态度。

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在于态度。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结果自然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机械制图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图样是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是技术工人制造产品的依据,图样的正确、清晰、完整、合理,是生产合格产品的重要保证。要让学生时刻牢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四、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实现。当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要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讲求互动,避免注入式。要努力做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板书清晰;讲述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语言精炼,生动活泼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辅导过程中要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切忌包办代替,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看图、画图的基本功训练。

械制图课堂教学应坚持“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精简多练的原则。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训练课,需要学生掌握画图、看图的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空间思维能力,具备丰厚的看,绘图的基本功,就必须加强形体变位训练和默思画图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看图和画图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进行创造性空间思维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自由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如“表达方法的应用”这节内容采用讨论形式效果明显。因为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案,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案比较合适,这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分层次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因材施教,这是教师一贯倡导的教风,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备课,关键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分层教学无疑地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要面向全体,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齐步走”的陈规。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五、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结果。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习题。

六、注重实践体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实践的检验。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课知识,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光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识图绘图练习和相关实践活动。因此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应坚持“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精简多练的原则。即采用讲讲、练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实践训练,发挥其主体作用,之后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实物和视图间互相转换的方法和要求,锻炼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总之,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结合知识规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创新,一定会寻找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红菊。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程教育研究,2014年。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十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把“一潭死水,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新颖性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产生一种如焊枪接触,所以教师之第一任务,在于研究之问题上唤起普通之好奇心,且在问题特别之处,亦宜唤起特别之好奇心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就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课堂提问的题型可灵活变换。如选择型、判断型、改错型、配伍型、填空型、简答型等。提问的内容也可随时变换,或引趣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内容;或迁移性,把所学的新内容与已学相关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可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或激疑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提问要有针对性,在提问时,英语教师必须要明确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水平和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从而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于偏难或过易。这样才能使问题的难易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英语课堂提问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提问要有顺序性,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也就是说先提几个回忆性的检查知识的问题,再抛出一些理解、运用、分析性的创造知识的问题,从而达到从低级认知问题向高级认知问题的过渡,不仅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

提问的关键是启发诱导,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提问的内容是否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同样道理,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也不可过浅,学生无须动脑;不可过深,学生无从动脑;也不可过淡,学生无意动脑;切忌提不经思考就能随口回答的是非对错的问题。那些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提问,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有效地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高效教学的保证。如何提高提问质量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课堂提问的思路,以此来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整合提问高效。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进行教学调控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正如著名学者杨振宁说:“问题提得好,等于创造完成了一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显得琐碎、肤浅,学生的应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不仅如此,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学生不能把握阅读要领,不能对文章提纲挈领。这种“多问题”式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抑制,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通过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呢?这就需要老师将课堂提问整合,被整合后的问题成为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整合课堂提问要以深化教学内容为目的,以简化教学程序为原则,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手段。整合课堂问题要关注教学对象,要对教学内容大胆地取舍,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如何整合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不同文体的文章,切入的关键点也不同。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显地牵扯到文本主旨和重要观点的词句,弄清这些词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老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点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可提示中心,并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概括能力。这其实就是整合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或者说是分析文章的恰当视角,以点带面,由此出发,把握住那些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整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景物描写较多,学生有零乱的感觉,体会作者的主体情感有些困难。所以我将荷塘月夜景(实景),六朝采莲情景、惦念的江南风物(虚景)整合在一起对照,整合提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欣赏荷塘世界、想起六朝采莲情景、惦念江南风物有共同点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经过思索认识到:正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中没有自由,他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寻求自由,这只是一种逃避;正因为现实世界中缺少真情,他才想起六朝采莲那充满情爱的光景,这也是一种逃避;正因为在华北的清华园中不得宁静,他才惦起江南,寻找家园,这也是逃避。由此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六朝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夜深人静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既在时间也在空间上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虽然思考是紧张的,但学生的脸上满是打通全文的兴奋。

学生接受课文信息的难点,往往是学生认知矛盾时的焦点,理解过程中的模糊点,就此提出问题常常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起探知兴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是学生认知难点,人物性格往往是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不同的价值取向折射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教授本文时,我从命运的选择角度提了一个问题:天无绝人之路,我觉得杜十娘完全可以不死,她有价值连城的百宝箱,还怕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致高涨,纷纷给杜十娘设计生路,由此引发了对杜十娘性格、李甲、百宝箱及当时的社会现状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最后体会到,百宝箱不是一般的财产,而是一个被压迫被蹂躏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的寄托,是她热切向往新生活的思想的结晶。如果世上没有自己真正的爱情,没有自己真正的幸福,没有自己的归宿,她用毁灭自己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另外,有时题目中也暗含了文本的关键,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这首诗歌,整合了一个问题,你认为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句话表达了他消极的思想吗?学生深入问题,渐渐理解了诗人陶渊明的选择,他身处庸俗污秽官场,又向往质朴自由平民生活,这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死天命,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更有意义。

新课标建议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整合问题要合乎教学内容,要紧扣文本,不能为设疑而设疑,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的开放性即“一题多答”,就是说所提的问题只有一个,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渠道的增多和信息总量的激增,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在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进行个性化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中,有一个问题: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有人说是“妇人之仁”,苏轼说是“君人之度”,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可以赞成其中的任何一种说法,也可反对,也可提新的看法,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例如《失街亭》中,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失街亭,到底谁之过?学生大多会说马谡,也有人会说是诸葛亮,或者其他人也有责任,我们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个性化阅读,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文中所写的仙境?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像人间的朋友欢聚一堂,写仙人盛会反衬现实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神仙聚会带有宫廷生活中的印记,梦中险象环生,折射诗人宫中遭遇,神仙聚会热闹非凡,不容凡人介入,与皇室亲族骄奢淫逸不容布衣靠近,何其相似!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思维得到了活跃和锻炼。在教授《六一居士传》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此文题为传记,与同学们平常读的传记有何不同?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发现此文是采用主客问答方式抒写真情的散文,在探究中学生更能深刻领悟本文的主旨和写法。

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在解决开放性问题过程中学生摆脱了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减轻了学生答题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意义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萌动创新意识。课堂提问应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与交流。从哪几个方面提问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呢?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文章中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文章中有深度的特别是议论抒情的地方,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并发展其创造型思维的地方等方面提问。如在教授《呐喊·自序》时,在分析文本环节以拎出鲁迅的情感脉络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在创作《呐喊》时是处于绝望之中,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整合性,既包含了鲁迅对于生命价值追寻的无望,又容纳了他在作品呈现方面流露出的希望。学生带着对鲁迅情感的叩问进入课文,沉浸在字里行间,慢慢地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又如《郑伯克段于鄢》,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后,我整合了一个问题:郑伯、共叔段、武姜谁最想打这场战争?此问题将兄弟情、母子情放置在战争背景下,引领学生感悟政治的残酷。学生既整体感知了文章,又深入了解了情节,学生花一定时间去实践(读文本),甚至是合作(探究),不仅掌握了故事情节,也理清了人物关系,对文章的主题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省略和空白处,如果让学生对这些空白、省略进行补充,就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这时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比如要求学生要以文本为依据等等。

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在讲完文章思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亲”这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的问题一出现,马上引起了学生兴趣,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是忠贞不渝的,他们不仅有“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铮铮誓言,而且有不惜以死抗争决心。虽然在同母亲的第一次交锋中,焦仲卿无奈地接受母亲的安排而遣兰芝归家,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毒害的文弱书生的怯弱性格,但从原诗最后“自挂东南枝”更能看出他为了爱,也敢于背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训,他们真挚的爱情和焦仲卿的叛逆精神正是兰芝能够回来的保证。而另一方同学则认为:这样一个满脑子封建家长制观念的婆婆自然决不会容许一个有着人性尊严的媳妇生活在自己身边。而从兰芝这一角度讲,她作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身上却始终闪耀着自尊和自强的光芒,这种光芒在婆婆眼中自然是“举止自专由”的锋芒,成为被驱逐的理由。如果要回来,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的尊严,在婆婆的统治下忍辱负重。可以想象在漫漫光阴里,熬去的不只是如花的容颜,磨去的还是人性的棱角,而这一切兰芝是决不会去做的。

一个新颖的思维角度便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个主问题形成了对整篇课文分析的强大牵引力,使学生认真快读全文,比较筛选信息,最终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达成对人物情感的深层次理解。

整合课堂提问对带动整篇课文的教学,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再次,它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语文课堂“新八股”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十二

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

“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本文将课堂提问定义为: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联系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情景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探索、分析和整合,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以达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等目的教学手段。

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问。

反之,凡是与数学教学内容无关的,没有针对性的,不能启发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都不能称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大量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不足,提问的“无效性”现象比较突出。

1.量多质差。

有些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要多提问,从而设计了大量问题,而忽略了问题的思考价值。

一位教师在讲“认识角”时,共提了近45个问题,平均一分钟1个,且多为“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问题,几乎没有质量。

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空洞无趣。

这种提问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2.形式单一。

最通用的形式是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在这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

而回答问题也基本以集体回答为主,再者是抽答,而抽答也常常集中在少数几个优等生身上,个别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

另外,所提问题的类型都以学科内容为主,很少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3.目标不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具有随意性,考虑不周全,表达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结果使学生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或者无从作答。

4.忽视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些教师只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求全责备,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和引申,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压抑。

另外,教师评价语过于乏味,流于形式,方式单一,尤其在低年级段更明显。

这种非真诚自然的评价往往使学生感受不到表扬。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往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明确,对课堂提问的认识不够科学,对课堂提问的运用不够系统,对数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不够深入。

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真正履行新课程所提倡的精神理念。

2.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通常指提出的问题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正确的点拨。

而在课堂上,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

倘若教师提问过于简单,学生则无须动脑,易于产生厌烦心理;而如果提问过难,则将导致学生无从动脑,产生退避心理。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他们进行自主思考。

3.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提问应该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使问题能问到点上,问到学生心里。

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层层递进,使学生既理解了课堂,又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教师要提髙课堂提问的广泛性。

首先是提问内容的广泛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内容的问题,使数学联系生活,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其次是问答方式的广泛性。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学有所获。

5.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评价性。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适时、恰当地给予评价,这样才会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

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一定要给予肯定或适当的表扬;对于回答中略显不足或考虑不够周全的学生,要指出其答案中所包含的正确之处,同时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再全面些;而对于那些回答完全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继续思考。

作者:钟春晖单位: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就是提问。提问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如何利用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才能让提问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呢?这些也都是数学教师应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提问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问。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以旧带新,层层深入。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质疑、探究知识的过程,提问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牵引,其中,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来,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优化“启发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对学生进行诱导式的提问,以此来不断地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尽早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服务。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还在于问题贵在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问题的提出,不单纯是技巧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上,结合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启发性提问犹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通过疏导,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使其智慧之水源源不断,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使用。

二、研读教材,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研读教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精心准备要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会让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在探究“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立体几何形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比如说,书本属于长方体,笔则属于圆柱体,结合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学,则能够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还便于引发学生的反思。有了对情感与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学生会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掌握,从而制定出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效果也就随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三、问题布置疏密有度。

好的提问能够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并不是说问题提得越多越好。教学时,教师需要避免过多提问引发学生的反感,提问要结合具体情况适可而止。提问的效果则取决于问题的难易度以及选择的切入点,而并不是数量。有效的提问则能迅速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所以说,问题的设置要疏密有致、张弛得体,而且还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唯有如此,才能把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提问的次数。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个习题讲解之后适当增加一个拓展性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方说可以按照知识点的分布安排问题个数,在每个知识点后布置若干个问题对课堂进度加以适当的引导,这些都是合理的问题安排方式。

四、设计好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方向感。

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设计好这一节课需要提出的问题,并分别就提问的内容提前拍定,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问题明确了,学生思考起来、回答起来也会更加清晰明了,学得得心应手。例如,在探究“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预先设计好如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应、映射以及函数三个概念的共性与区别、函数构成的三个要素以及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等等。学生也要根据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摸索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也就能够顺利地学习函数的相关计算了,而且还能够明确其他和函数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需要学生探究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把提问的有效性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五、课堂提问时兼顾到所有学生。

新课程改革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兼顾每一位学生,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主动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他们自身个性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设置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并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下,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思维的不断进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思考活动与讨论活动中来,并且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与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这么说,课堂提问既可以说成是一门学问,也可以说成是一门艺术,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深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紧抓学生的求知心理,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提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掌握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追求的。

因此,希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进行探索,精益求精,为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总的来说,提问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则能够发挥出出应有的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让数学课堂因为提问而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黄德俊.把握原则讲究策略有效提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下,(9).

[2]尹洪文.高中数学课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

[3]伏文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4]沈建红,郦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研究,(7).

[5]单健.浅析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参考,(9).

[6]张忠强.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7).

课堂提问的论文篇十四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在部分边远的农村地区,语文教学仍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一些死知识,死答案,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试题稍有变化,稍为灵活,机器即无法运作。这与素质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深感于此,我觉得处理好课堂提问,对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尤其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那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的体会是: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我在讲授《凡卡》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一封信,然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篇课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吗?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于是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通过认真的阅读,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逆向思维的能力。再比如讲授《穷人》一课时,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讲到这里,一般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我这样假想问,“桑娜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在二十年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样一问,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他们兄弟俩长大了都很孝顺,出海打鱼养家,孝敬渔夫夫妇”。有的说,“在夫妇两人的教导下,兄弟俩诚实、善良,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并把父母接进城安度晚年,彻底摆脱了贫困”。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桑娜夫妇好人有好报,不再是可怜的穷人。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如讲授《凡卡》一文第9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段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每天吃不饱、睡不好,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改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比较具体,谁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几顿饭,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精妙,如‘操’、‘捞’、‘戳’等,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那么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发使人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三、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地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设计一些有容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必要的。还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如教最后一段时,我没有问“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脸上带着微笑,她的梦实现了吗”等问题,而是问,作者为什么用小女孩的死这个悲惨的结局作结尾?这个问题内涵比较丰富,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小女孩的家一贫如洗,没有温暖没有爱,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可是没有一个人买她的.一根火柴,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她的死是必然的”;有的学生说,“唯一疼小女孩的奶奶去世了,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梦见了疼她爱她的奶奶,她渴望和奶奶一起到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有的学生说,“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四、课堂提问要有条理性

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2)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却说“糟糕透了”?(3)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4)从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两种不同的爱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这一组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五、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不管难易,处处设问,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对这句话,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她在干什么?用手摸着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浪费了许多时间,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针对文章的重点,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体现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词的词和三个形容词,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

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做到明确具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500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