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梳理知识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养成总结的好习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灵感。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一
在第三部分,在林阿姨的叙述中,在对“我”后来的生活描述中,麦家终于感动了我。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麦家在《人生海海》里,通过爷爷,老保长,父亲,林阿姨,讲述,还原,抽丝一般理出了上校的一生。在他们的讲述里,塑造出上校的人生海海,也完整勾勒出了各自属于自己的一生。
一本好的小说有时候不在于其意义,而在于讲的故事是否精彩,以及讲故事的方式。所谓意义,只是故事的产品。重要的是讲述本身,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上校肚皮上的字作为全书最大的麦格芬,最后到底是什么,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二
看完了《人生海海》,总是不经意会想到去年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啊,一年过去了),其实前者给我感觉虽然好,但阅读过程里还是会有莫名的被作者不断点明中心的感觉,一种类似“强调人生海海”的意味,本身小说故事及人物浮沉已经足够说明了,但字句中有意无意会出现旁白一样的点题,莫名觉得缺憾。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呢,即便口吻同样是“我”,那不勒斯里的女性的“我”情绪的动静比海海里的“我”看似更波动,更狭逼一些,但整部看完,其实是平静的`。它和时代一同沉浮,也和会成为历史的必然沉浸下来,它里面的人和事被历史冲刷完的尘土一样,落在某处了,读完若有所失的,又是必然的。
《海海》读完是拉扯不掉的一种愁苦感,一方面是我生理本能抗拒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也是我对人生愁苦感的体会,觉得唉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但又想撇开不要。
一晚突然想起有个那不勒斯的读者曾回复我说:“好书很多,时间有限,没必要浪费在这本上。”
好坏怎么判别啊,就是先满足了各样的好奇心先嘛!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三
最初听到这本书,是来自于主持人董卿推荐的书单,她用一句话来形容推荐:“若能邀请麦家带着《人生海海》做客《朗读者》,希望主题是“告别”,人生海海,时间终将让一切和解。”让我很好奇,带着疑问读了本书。
叙述的视角从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开始转述,历经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人生的时间轴为准线,讲述了海海人生中深入人心,荡气回肠的故事。读到故事的结尾,我哭了,为这对寂然离世的善良的夫妻送行。对于林阿姨义无反顾的选择,我肃然起敬。
“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卓绝中的道德。”——这是本书作者写作的初衷,读完本书,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麦家的本意,回到童年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书中的主人公上校,我个人觉得他的结局是完美的,他疯了,他忘掉了自己所受得屈辱,让他体面的逝去;同时我也被林阿姨深深地打动,从情窦初开到刻骨铭心,从由爱生恨到照顾终老;还有老保长的为人仗义,顾全大局。这些书中的人物都是如此鲜活,深入人心,故事的跌宕起伏,让我看清了真正的英雄主义,也树立起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善恶斗争之下依旧纯良的品格。
本书让我最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就是:“世间一切事物,并非你做它就是什么样子,全在纷纷议论里。无管其他,初心不负,毅然去做。能承受多少恶意,必会迎来善意几分。”我也会将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不忘初心,勇敢担当。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四
刚看完一本麦家的《人生海海》。这是名家新著,有理有趣。
书的开始是一片异样却安宁的村庄,村民们吵吵闹闹,对上校多种版本的猜测;后来66年那个黑暗的年代到来,上校被抓,伤了“小胡子”后逃走,后由于爷爷的告密又被抓,再后来就疯了。“我”因为爷爷的告密而不容于村庄,于是被送出村庄,再回来时已经物是人非。上校已经只是个只有六七岁心智的残疾人了。好在结局不差,有了爱人的悉心照料,最终死得安然。
看这部小说,像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村子。任何事都可能引来风言风语,人情往来之间有着斤斤计较,人总是容易被怀疑,被取绰号。
看这部小说,也是听了很多道理,看到了人生。“爷爷的话”,报纸上的话都有其道理。上校起起落落的一生,印证了“人生海海”四字。分享几句书中的话:
尤爱最后一句,这种睿智的话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悟到,有些人则是要在失去幸福时才知道珍惜。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五
麦家的《人生海海》买了很久时间,最近抽空才看完。看完后,心中百味杂陈,不断回味书中的片段,总想记录点什么,却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落笔。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指人生如同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漂泊无定,暗含人一生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
麦家说,人生太复杂,太宽广,如果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强,那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败下阵来。
这本书围绕着“上校”这个神秘的人物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爱讲人生道理的爷爷、沉默寡言的父亲、世故圆滑又带些许仗义的老保长、冷漠残酷无知的小瞎子、因爱生恨一往情深相扶终老的林阿姨。
这本书,看的让人很揪心,那个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却又峰回路转的岔开,岔出上校身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来。小说中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在特定的历史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在苦难中挣扎,每个人都在挣扎中努力的活着。
在故事的末尾,林阿姨在认真料理完上校的遗体,自己也镇静的穿戴好一套和上校一模一样的寿衣,安静的追随他所爱的人而去,她终于活过了他,又最终如愿陪他同死而去,兴许这是为了与所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仍能厮守,此时此景,泪水瞬间模糊了整个世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读完全书,泪流不止。
“我”把“上校”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故事串起全书,也引出“我”和全家以及整个村庄的历史命运,不得不感叹一声:人生海海,千回百转。
个人比较喜欢前两部分的描写,第三部分“我”的叙述啰哩巴嗦,肚皮上刻字的猎奇心理和川岛芳子强入总觉得有点牵强,不过故事的结尾还是赚足了我的眼泪。
时代、命运、悲情、英雄,深深刻画出上校这个主角人物的传奇,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爷爷的角色反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复杂会让你无法用一贯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是非对错,正所谓历史造就人也毁灭人。
第三部分的很多名言都加上了“报纸上说”的前缀,让人感觉到官方纸媒时代的传奇。
报纸上说,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告诉你,世界上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你的真面目后,依然爱着你。
报纸上说,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报纸上说,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看到腾讯出的《文学的日常》,史航对话麦家,才知道他,然后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学的日常,感觉麦家是个怎么都不开心的人,是如此的悲观主义,麦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湿地,风景如画。但还是不开心,小心,谨慎。
《人生海海》我读到了父子关系,英雄主义,自我和解。
父子关系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爷爷对父亲的爱,爷爷爱的付出跟父亲所感受到的往往会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很多的父子关系都经历相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相近,但是相背的力道太大,儿子往往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更可悲的是,有时候没有和解的机会,父亲会先离开。
上校是没有欲望的,耶稣式的。所以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书我看到的都是麦家自己在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当他看到黄金手术钳的时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确实是吉祥的,灵丹一样的,一下驱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轻轻抚摸着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只温柔之手在抚慰我,也许正是上校在天之灵的手吧”这个时候,小瞎子这个魔咒被击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麦家接受了过去,砥砺前行。
只有被生活伤害过的人,才能真正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
看完以后又听了一遍《野子》,你看我在勇敢的微笑。说到底是很浅显的事,生活的勇气,但看多了社会新闻知道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幸福的生活是一样的,不幸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幸。说的轻松只是你不曾经历。
麦家是成功的,他成功的说了一个故事。有乡村民情的`淳朴,有爱国情怀、有对那段历史的嘲弄,如同嘲弄小瞎子,有些人永远不会变,一直活在历史中发臭腐烂。但有些人会一直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如同金子做的手术刀。村中的人对他一直抱有好奇,八卦,可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一直凭着自己的意愿做事,那么自由和骄傲的人,刺青成了他永远不能为外人道的事。在结尾刺青被改成了一幅画,我哭了,感觉他再也不用为了刺青感到耻辱了。
人生海海,在适合不过的书名,包含了爷爷、父亲、老保长和里面每个人的人生。如同海面,有高有低,可能一不小心就葬身大海,但我们都爱过大海平静,浩瀚的时候。生活不易,努力前行。
这本小说我是通过樊登读书转过来的,才读了几章就发现原来小说描写的场景就在我的隔壁——富阳农村,而我在萧山。里面的乡村俚语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可能这是其他很多读者感受不到的。
读完回味这本书,感觉有点沉重,在那个扭曲的时代,英雄和小丑颠倒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沦为被耻笑、践踏的对象,而那些跳梁小丑却拿着所谓的真理,肆意妄为。本书的线索就是上校肚脐下面的那几个字,这几个字贯通了这本书,也贯通了上校的人生,虽然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几个字,但我想我们也不必知道。上校用上了一生去掩盖这个所谓的耻辱,其实我们知道,这也是他的军功章,是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的印记!
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上校的人生就似那片大海,有狂风暴雨也有波涛汹涌,但终归囊括万物!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六
人生海海,人生海海,那海辽阔无边,深不见底,不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漩涡,何时会有逆流,何时会有风浪,每一个在这海中的人,都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上校和林阿姨是把自己托付给海的清流,他们只希望活出自己,活出本真。然而不幸的是他们被撞进了滔天浊浪里,无数的锋利暗礁撞得他们体无完肤,大大小小的漩涡转的他们晕头转向,他们虽竭尽全力,却始终挣脱不出来,无论怎样努力,甚至以死相拼,还是找不到冲出樊笼的出口。看着一个阳光灿烂,勇往直前,不惜舍身喂虎的英雄被伤害、冤枉、侮辱,让人只觉得人生之海真是暗无天日。在伤害上校这一点上,日本鬼,中国人,谁比谁更仁慈一点呢?谁说人性本善,其实对于这世界上的多数人来说,人性是恶的,或者至少是善恶对半。有些人的恶是明的,是始终如一的,比如小瞎子。就是一块带着病菌的烂肉,给所有与之相遇的人带来厄运,到老依然坏到极致的恶鬼。更多的人的.恶则是时明时暗的,比如那些村民,伤害上校时他们的恶是明的,为上校抱不平而伤害“我”家人的时候,那恶就是暗的。当海面上风和日丽,风平浪静的时候,人大多显示的是善的一面,当浊浪排空时有几人能不同流合污。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人大多是善的,当危及到自身利益,又有几人不暴露人性的恶。正因为如此,这世界从来不缺少冤死鬼。作者麦加给上校的结局虽然让人伤感,但也给人些许温暖。让上校忘掉所受过的伤害,忘掉屈辱和仇恨,忘掉一生的痛苦,和林阿姨两个遍体鳞伤的灵魂牵手走过后半生,最后相携而去。
人生海海,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七
第一次读麦家的书,是从一个公众号推荐来的,剧情挺引人入胜的,一开始由两个不同的称号(上校和太监)吸引着人继续往下读想揭开谜底。在那样一个食物和精神都贫瘠的年代,在那样一个落后的山村,上校满身抱负,一心投入爱国事业中,忍辱负重,奈何命运常常捉弄于人,一个在战前杀敌,战后救死扶伤的民族英雄,最终却被一群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红卫兵们整得精神失常。令人唏嘘愤懑。
然而,读完觉得故事略显苍白牵强,虽然最终的谜底是上校为的是保护自己肚皮上的刺青,不愿被人知晓,宁愿被人称作太监,放弃喜欢的女人,甚至那样一个善良正直的男人不惜割掉别人的舌头,挑断其手筋脚筋,但是,作为一个外科手术专家,去掉肚皮上的字很难嘛,所以全书最终的解释是那块刺青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失望,不过最后小瞎子和“我”说的那段诋毁父亲的话,以及后来证实是假的`,让我觉得这是这本书的亮点,最后并没有洗白小瞎子,让他忏悔,而是让他继续是个混账,我觉得这里对人性刻画的太出彩了。有些人从小到大就是坏没法改变的。
总之,故事描述的还不错,文笔很好!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八
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十大小说”。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对谍战类型剧发展意义重大。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不足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发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九
无意间看到这本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一定要一口气看完。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有点疑惑,这本小说怎么语言这么优美,比如描绘村庄或者人物外号等。于是我被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折服。而这本书的视角也很吸引我,故事以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视角来写,并且是以一个个“往事”串联起来。
主人翁是蒋正南,全书只提过一次他的名字,而最多的称呼是“太监”、“上校”、“金一刀”、“小爹”。他是全村最奇怪的人,人们背地里取笑他,然而家家户户有什么事都找他商量。他养两只猫,像养儿子一般,为了猫甚至可以放弃大好机会。他有一个皮包,里面有金子打的十几件手术器具。
他入了国民党,也当过共产党特务,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他忠贞为国却多次入狱受苦。他被爱他的女人害的丢了前途。他有一个好兄弟却被兄弟的父亲害的入狱。他被小瞎子看到了他的秘密于是断了小瞎子手筋和舌头。他最后疯了和爱他的女人结婚了。他像个孩子一样的活到了接近一百岁......
故事很精彩,看到精彩处,实在想拍案叫绝。雌老虎、老保长、、老巫头、小瞎子……这些人活生活现,故事荡气回肠。
作者刻画的主人翁是那么的有血有肉,让人心生敬佩。首先,他从小就很厉害,比如学木匠,很快就学会了。还有打仗受伤在医院看医生救治病人,自学了医术。比如救了门耶稣和老首长等等人……他当特务深入敌人内部,忠贞为国等等。这样一个人真的像金子闪闪发光。
阅读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哪怕有几处甚至让我看的落下眼泪,但是却给我一些启发。文中有一处我印象很深刻。老巫头说:“为什么惊蛰不能动土?因为惊蛰是蛇虫百豸苏醒的节气,地里土里都窠着各种幼虫胎卵,娇气得很,动了土就要了它们的命了。哪怕害虫也是性命,要让它们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们投不了胎,死在胎盘里,这是做人的起码。”这本书用蒋正南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是一本值得回看的书。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
之前从没看过麦家老师的书,只看过电视。但电视终究是和书没法比的,所以这次新书在平台上架,就很期待的读起来,况且这是作者八年的新作。
跟他之前闻名于世的谍战小说不同,这个写的更生活,就像书名——人生海海,浮浮沉沉。他的文字、故事的年代和《活着》总有相似之处,或许同是那个年代的原因。通篇作者都以一个旁观者的口吻讲述故事,讲了上校传奇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正是这样的描述,才使得我们看到的上校是断续的不完整的,也是夹带着作者“偏见”的。但也因此为上校的传奇人生增添了几分神秘。
上校英俊潇洒幽默有担当聪明,学东西一学就会,就连打仗受伤在死人堆里,都能自学成才,成为声名远播的“金一刀”……他的优点太多以至于上天都嫉妒,所以命运才会一次次的敲打他,监狱进过几次,却总能有贵人相助。前线战场上过无数次,却每每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即使从光线亮丽的外科主任跌落到村里,却还是乐观的面对。
但最终却败给了自己,心里的尊严和体面,彻底把他逼疯。我想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虽然精神世界不在了,但却有不离不弃的林阿姨陪伴。他的晚年应该是幸福的,没有了前半生的跌宕,只有一双人,只有像孩子般的简单、快乐,再也记不得肚子上绣的屈辱,这样真好,就像最后留在身上的大树一样。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一
故事中的人在讲故事,爷爷在讲,上校在讲,老保长在讲,林阿姨在讲,“我”是所有故事的听众。最后我也成了讲故事的人,而读者成了“我”的听众。
故事以上校肚子上的秘密栩栩展开,首先刻画了一个古怪的“太监”形象,而随着故事的追述,才知道上校为了守护耻辱的秘密做了多少挣扎,而这个秘密最终被世人知晓。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悲剧,对上校来说,回归孩子的心智或许是最后的结局,“他成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人”。
我忘了上校的名字,就好像上校忘了过去的自己,隐隐约约的,知道名字在那,可就是想不起来了。
爷爷说的,报纸上说的,不过是绝望生活中的一针安慰剂。看到这些道理,活下去就容易一些。
人生海海,人被大海席卷,有些在浪潮中淹没,有些乘浪而起。潮涨潮落,就像上校的一生,在生活的爪牙下踽踽独行,他的善良和勇敢,印刻在血肉之中,不是肚子上的几个字就能吞噬的。
人生海海,有多少已知会被遗忘,又有多少未知还将揭晓。
“爷爷说: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鱼就多了,大鱼小鱼,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
有些人不会变,就像小瞎子还是谎话连篇,就像少校还是,少校。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二
一个英雄,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被仰望,被爱,被敬畏,被怀念,也被耻笑,被猜测,被磋磨。
他传奇而命途多舛的一生,有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让人为之感叹流泪。绝望中的奋力挣扎,战乱中的家国大义,狂热中失去的理智,愚昧里蓄意的残忍,人性中不泯的善良,纷繁复杂的人心百态,在麦家笔下,交错浮沉在人生海海中。
作者麦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曾出版过《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其中《解密》被翻译成33个语种在全球热销,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几经磨砺沉淀,2019年,麦家出版最新长篇小说《人生海海》。运用他所擅长的“多重视角”的表现手法,麦家层层展现出一个落魄英雄跌宕起伏的一生,解密让人感慨万千的人心和人性。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无论是集英雄、军官、太监、汉奸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上校,还是固执、执拗、要面子的爷爷,乃至愚昧、狭隘、狠毒的小瞎子,以及父亲、“我”、前妻、林阿姨等人,无一不是在人世间艰难前行。
幸而时间也有它的仁慈,所有苦痛悲伤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得以治愈。董卿在阅读此书后说,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海海,时间终将让一切和解。”
一起来看麦家如何用独特的笔触讲述离奇的故事,解密人心。
所谓传奇,不过是英雄的崛起与落魄。
上校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强大、神秘而令人敬畏:“寂静的冬天,雪落无声,步步惊心的脚步声传来,喀!喀!喀!这声音突兀、大胆、凶悍,而杀气腾腾。”
上校在人们心中是个传奇,从众人的口中,英雄的形象宛然纸上。他聪明绝顶,天赋异禀;他当过特务,杀奸除鬼;他医术高深,是名声赫赫的“金一刀”。他在战场上抢救人命,看过死亡的狰狞,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所有的传奇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窥探。村里人津津乐道着他是否太监的话题,猜测着他干的什么营生,却很少有人清楚的了解,他到底忍受了多少屈辱,立下了多少功劳。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当过国民党特务,当过日本佬俘虏的经历被翻出来,成为斗争的对象。
失去了理智的年轻人,迷失在斗争的狂热中。本该巨鱼纵大壑,一雁入高空的英雄落魄了,饱受一群宵小的侮辱和折磨。经历了太多生死,早已经看透人性的上校并不畏死,但不幸,他有一个说不得的秘密,这是一个要命的耻辱。
人们紧盯着这个秘密,不择手段的想要让它大白天下。上校惊慌失措,英雄的气魄奄奄一息,最后无路可逃。悲情的上校,没有被死亡带走,却被活人逼疯。人的崩溃,往往看似一瞬间,实际上已经累积了无数的委屈和伤心。对于人心的绝望,日复一日蚕食了抗争的勇气。
传奇陨落,归于沉寂,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退回孩童心智的上校,依然会让人惊艳于他偶然闪现的才能,给伤感的结局带来一点安慰。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自有他神奇之处,即便消失,也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命中注定他要一辈子在各方面施展才华,哪怕被命运打趴在地,依然要绝地反击。”
所谓人心,是时刻在善与恶的交锋中抉择。
善与恶之间,并不总是泾渭分明。
讲规矩听天命的爷爷,相信善有善报,转世轮回。他在危急时刻冒着极大的风险送走上校,以一个老人的智慧冷静果断的应对着公安的询问。此时,他是一个善良正义的人。
然而,他太爱面子,担心家里的声誉被上校牵连。他走火入魔般迷失在这种担忧中,昧着良心举报了上校,成了逼疯上校的帮凶,也成了众人眼里的恶人。小瞎子的身世可怜,却愚昧、凶狠、疯狂,将对他来说只能仰望的英雄拽落尘埃,令他激动不已。小瞎子不遗余力伤害上校的行径令人齿冷,所以即使他重伤残疾,也得不到村里人的同情和谅解。他的父亲老瞎子,在陷害上校时十分恶毒,却可以为了儿子壮烈的跪死在祠堂门口,以死相托获得了众人善意的允诺。
善和恶并不绝对,最终的抉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所谓勇敢,是在痛苦不堪时依然选择坚强的活着。
世界上的快乐都是相似的,而痛苦则各有各的不同。
上校最大的痛苦,在于一个要命的耻辱秘密,说不得碰不得。他带着这个秘密隐忍的活着,恐惧、委屈、痛恨,却依旧能够谈笑风生,救人于危难之中。
爷爷的痛苦来自他对名誉的执着,这成了他的心病,且病入膏肓。为此他良心泯灭,导致他被家人谴责,被全村人发难,唯有一死求得解脱。父亲、“我”、母亲、哥哥等家人,不得不背负上一辈留下的耻辱,千夫所指,艰难的活着。
“我”独自在异乡漂泊,曾经绝望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的前妻说:“如果因为生活苦而去死,轮不到你,我排在你前面十万八千里。”前妻境遇凄凉,一直含着屈辱和仇恨活着,却对生活依然充满向往,带给别人希望。
林阿姨身世凄惨,饱受欺辱、陷害,历经沧桑之后却能心有雷霆面若静湖。她对上校不离不弃,不管是光芒闪耀的英雄还是犹如幼童的疯子,即使自己被生活榨干仍然决心守护到底。
父亲带着对上校的愧疚和对家人被迫害的恐惧活着,被鬼吓破了胆,却仍然孤独的坚守着,守着老房子,守护着家人的平安。
即便是招人痛恨的小瞎子,年纪轻轻被割了舌头,挑断手筋,过着活鬼一样的生活,却还是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毫无顾忌的活着。
死亡,有时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有些人,面对生活的残酷,依然选择坚强的活着。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三
闲暇之时,我看完了麦家的《人生海海》,脑海里不断地回味书中的一些片段,刚好读书会也要求大家写点读书的感受,所以就写点什么吧。
《人生海海》这本书讲述了一些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一身是谜的上校,爱讲道理的爷爷,爱讲故事的老保长,沉默寡言的父亲,尖酸刻薄的小瞎子,还有最后才出现的林阿姨......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上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主人公上校是个传奇人物。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一个谜。他每天不干活,却大鱼大肉;他最爱养猫,他的猫吃得比别人家孩子吃的都好;据说他是一个太监,却又无从考证。随着情节的展开,迷雾中的上校向我们走来:他聪明执着,天不怕地不怕;他上过战场,一套纯金打造的手术刀救过很无数伤员和几方大人物,却在政治的洪流中,几度沦为罪犯,多次面临死神威胁;历经坎坷,最终摆脱不了肚皮刻字的心魔,被逼用回春妙手,割了小瞎子的舌头,又挑了他的手筋,还是没逃出红卫兵的侮辱,最后变成了疯子……从此,再也没有心理上的痛苦。
爷爷,一个在孙子眼里豁达开明、无事不晓,又时时口出哲理的老头,随着情节发展,形象却逐渐崩塌。他为了维护家族荣誉死要面子;因为举报上校,最终在周遭的唾弃声中、在良心的谴责下自杀身亡。
老保长,热衷于吃喝嫖赌,却在上校被捕时,拼尽性命保护上校;在爷爷心病难医时,讲出上校的故事,用来宽慰爷爷的心;而在上校因爷爷的举报再次被捕时,他毅然和爷爷断绝了关系。
“人生海海”本是一句闽南语,意指人生像大海一样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总是会起起落落,有很多不定因素。命运就像大海,浮浮沉沉,活着就要好好活。面对现实中的滔天大浪,我们绝不退缩,乘着风,踏着浪,笑着面对生活。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四
虽然《人生海海》不是谍战悬疑作品,但是整个作品仍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层层设迷层层解密,吸引着你让你不自觉的读下去,想要去探寻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结果又是什么样的。
里面的人物悲剧有点类似余华的《活着》,又比《活着》多了一份温情与英雄主义,毕竟人物主人公不是贫民,而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却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上将。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底层贫民还是上层人物,在时代的裹挟下,都经历了人性的黑暗、社会的不公。主人公是上将,除了上将这条主线,还有村子里的其他人作为支线,也都有丰满立体的形象,比如粗俗下流但也有一份义气担当的老保长、懂很多人生道理但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又自私的父亲、吃苦耐劳却又命途多舛的前妻、善良孝顺但又犯下错误的林姑娘,以及无缘无故被他人牵连受尽苦难的我等等。似乎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一生顺遂的,人生起起伏伏诸多磨难。但是几乎所有人又都挺过来的,所谓的挺过来不是生活变好了,只是在苦难的生活中继续活着,即使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五
《人生海海》是麦家花费了5年时间创作的非商业化的文学作品。非线性时间的流逝,插叙、倒叙,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追溯、寻找上校/太监身上的秘密。并通过只出现了几页篇幅的“我”的妻子,道出本书的关键命题,人生海海,活着才是勇者。书中,芸芸众生,众生百态,自己仿佛也跟着里面的故事,度过了苍茫一生,合上书,久久不能够平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好不坏,抑或相互交融,抑或相互分离,挣扎,斗争,妥协,爱恨,坚韧,包容……人们有着人生在世的天然个性和使命,猜不到结局,但是又饶有兴趣地想要继续下去,看这轨迹要走到哪去。人生海海,纵使沧桑,可否择一人,共同蓑衣泛舟?!
以下是一些让我很有感触的内容,或生活画面感十足,或引人思考,或想象瑰丽,一起来欣赏吧。
1.我知道他已经很瘦,可想不到会瘦成这样子,完全只剩下一把骨头,骨头好像也枯了,朽了,轻飘飘的,我本来是鼓足力气抱他的,反而被这个轻压倒了。
2.这天夜里十四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种夜色也有重量、形状和气味的滋味,像没睡在床铺上,是睡在黑色的空气上,睡在一堆目不暇接、纷乱和狂热的思绪里。
3.爷爷这顿讥讽数落,洪水一样的,把表哥的心情彻底冲坏。我看他一眼不发的离开,脚步深沉得要死,像只落汤鸡,鞋子里灌满泥沼。
4.他双脚甚至连门槛都迈不过,差点被门槛绊倒。他像一下子变成比爷爷还要老迈的老头子,像发生的事情把他迅速报废了。
5.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像生死之间,只隔着一层纸。
6.自贴出公告后,好似公安局在我们村里凿通一个窗洞,风来雨来,不时传来上校一缕缕音讯,众说纷纭的,如一锅热粥,四处冒泡,稀里糊涂,见不着个底,你不知道信谁不信谁。
7.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不会消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8.当终于上岸时,年少的我已经变得像一个老人一样懂得感天谢地。我和一群九死一生的同伴一起跪在码头上,一下下地磕头,引来一群海鸥好奇。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翅膀扑扑响着盘旋在我们头顶,嘎嘎叫,仿佛我们在抢吃它们的盘中餐而破口大骂——我们的样子确实像鸡在啄食。
9.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10.上校的母亲被一口粥呛死,她以嘹亮悲怆的哭声给老人家送终,哭声像鸽子的哨音一样,泣着血,盘在空中,照亮夜空,把村里所有女人的泪腺激活。后来送葬,她一手死死扶着棺材,一路撒着同样泣血奔泪的恸哭,把村子所有男人的泪腺也激活。所有跟我回忆上校母亲出丧那天情景的人,没有一个不带着迷离的神情,噙着泪,一种无法慰藉的悲伤像岁月一样抹不去。
11.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
12.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13.初恋的感觉是甜蜜的秘密,是紧张的等待、窥探,是手不经意中相碰触电的感觉,是炮声轰轰中的害怕和祷告,是午后的阳光在风中行走,是微风吹来了稻花香。是彻夜不眠的累人旅程,是各种复杂幽秘、别出心裁的明测暗探。总之是细腻琐粹的,孤僻,怪异,情乱神迷,神神叨叨。
14.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15.幸福是养自己心的,而不是养人家眼的。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六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谅村里的孩子也不会拿他怎么样,他的不反抗绝不会是懦弱。后来,我才渐渐懂了,他一方面是不想以大欺小,伤害他们,以上校的善战和智谋,子弹和刀枪也未能使他倒下,他不会不是他们的对手。(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们的确像恶魔一样可怕)。另一方面,是为他的两只猫,那群小屁孩抓住他的软肋,捉了他的猫为诱饵,后又杀鸡儆猴让他心里难过,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沦陷,成了他们的“俘虏”。
在饱受不公与摧残后,他默默吞下委屈,依然选择对世界善良。
他外表刚强,内心柔软,救过许多人的性命,也不惜一切去保护猫,却唯独没能保护好自己,人们睬着他的软肋,受着他的恩惠同时又摧残着他……当最后的一点点尊严不保(锈在肚皮的字被发现,那是他一生的耻辱,他宁愿被人污蔑,也要誓死保守的秘密),他简直彻底被击败了,是的,他失去理智,也失去心智,他疯了。
最终的失智,也许也是最好的结果,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只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他走出半生,归来真的成了孩子!林阿姨最后的出现,算是让上校不堪的命运有了一些转机,他的晚年该是幸福的:)。
书中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觉得,这就是对上校最好的诠释。
什么是真相,真相不一定是你看见的,也未必是东拼西凑听来的。那是你所正在经历的。
命运就像大海,浮浮沉沉,没有人愿意随波逐流,也没人能抵挡得了它有时突如其来的“风暴”,可活着就是要好好活,乘着风,迎着浪,笑着走下去。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七
作者麦家以细腻的手法描述了“我”——书中一个稚嫩孩子的目光去看整个村庄里的人事和生死,以及村庄外的世界……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上校”。这位不知因何隐于此的“上校”,曾经风光无限,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秘密而“败落”。故事就是从想窥探秘密和守护秘密的对抗中快速推进。
可恨可气又可悲的小瞎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等等,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交缠,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所有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
几十年后,当初的孩童在海外历经世事变迁,再一次回到故乡,才真正揭开“上校”曲折人生的全貌。这个曾立功无数的传奇人物为何离开军队?后半生为何在村子里度过?又为何被人称作“太监”却不反驳,反而决定终身不婚?人生与命运的答案,都在书的最后揭晓。
故事中处处显现人心之恶,却又又处处哀其不幸,虽没有让善良的人个个好报,但对每个善良的人都留了一条走向善报的口子,不管是今世还是来生。这也映射出作家的善良内心,悲悯真情。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八
空档时间,看完了麦家的《人生海海》,脑海里不断的回味书中的一些片段,总想写点什么,思绪万千,却无从下手。看完书,脑中回荡着的是人生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不停歇,既像是浪又像是迎着浪不停的被冲击着,有温暖的,有恶心的。
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在无声外震撼人。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百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他在这本书中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爱讲道理的爷爷,沉默寡言的父亲,满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长,活观音,小瞎子…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上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跟随一个孩子“我”,用耳朵去听,听爷爷父亲的争吵,听爷爷老保长用烟酒秘密交易上校的故事,听表哥小瞎子讲上校的故事。
上校对大家来说就像一个谜,他每天不用干活,却每天大鱼大肉他家的猫吃的比别人家孩子还要好他是一个太监,但是又不太像;村民们一边看不起上校,却有什么事都会和他商量。
上校——一个聪明执着的人,幽默,阳刚,天不怕地不怕。最爱两只猫,一黑一白,哪怕入狱也拜托父亲照顾两只猫。他上过几方战场,一套纯金打造的手术刀,救过几方大人物。却在政治的洪流中,几度沦为罪犯,颠簸起伏。历经抗日内战抗美援朝多次战争洗礼,多次面临死神威胁,经历坎坷,最终摆脱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终被逼得用救了无数伤员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头挑了他的手筋,还是没逃出会上的侮辱,疯了,从此再也没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长——一个吃喝嫖赌,三句话不离女人的老家伙,却在上校被逮捕时,拼尽性命的保护上校;在老巫头心病难医,身体每况愈下时,讲出上校的故事,以宽老巫头的心;在老巫头,为洗刷儿子的清白,导致上校被捕时,立马与之断绝关系。
我的爷爷——一个在孙子眼里无事不晓,豁达开明,时时口出哲理的老头,随着事件的展开,形象一点点崩塌,他只不过是一个要面子维护他的家族声誉的普通农村老头儿,举报上校,最终在周遭的唾弃下在良心的谴责下自杀身亡。
我——因为爷爷的举报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弃,开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历经千辛万苦,认识了前妻。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前妻又车祸身亡。带着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认识现在的妻子,重新开始生活。对故乡的眷念,22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记忆里那个伟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岁的老头,每天快乐无忧的生活着,他的妻子林阿姨带着赎罪一心一意的照顾着上校。
人是自私的,不管面对的是谁,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明智如爷爷,精明一生,但却只为证明莫须有的嚼舌根,也是背弃了上校,向公安举报。恶心如小瞎子更不用说,所有的坏点子都为了自己可以得到更高的职位,甚至于到最后,还不忘恶心别人,将恼怒无端给他人。林阿姨也是自私的,得不到的就要他毁灭,害得上校身身败名裂。父亲也是自私的,在听闻前妻去世竟带着欣喜。揪寻上校一生,无外乎大义满一身,最后被逼上如此境地,明明一腔热血为国家,却“说不得”。
感触比较深的是爷爷向公安检举了上校。我真想不出怎么会这样,又觉得是合理的,爷爷只是想要流言蜚语不攻自破,确实用了别人的命来换取。而后上校与林阿姨相遇,相爱,却在战后分离,林阿姨的以为是“上校”,害了所有人,偏偏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才发觉错了,错怪了一个相爱的人。
这本书,看的很揪心,那个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却又峰回路转的岔开,继续让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现。小说里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在特定的历史里,每一个人都在苦难里挣扎,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就像上校,经历了战火,诬陷,牢狱之灾,最后屈辱疯掉,仍然努力的活着。
人生海海,一波一浪,你不知道下一个浪中蕴含着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可能温暖,可能惊吓,可能恶心,你只能承受,去迎接下一个浪。热爱生活是在真正认识到生活的样子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需要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十九
1、因为最近工作忙,所以这本书拖拖拉拉看了好几天才看完,中间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得到了一些想法,还无人交流,所以把个人见解写在这里,希望得到更多书友的见解分享。
书很好。不可否认。毕竟是麦家酝酿了八年才写出的作品。但仔细阅读之下,总感觉这本《人生海海》里少了点什么东西,比如,独特的灵魂。
麦家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他也做到了。
写出了一个山村,一个上校,一个小瞎子,一个父亲,一个老巫头,一个老保长,一群村民,还有一个观音菩萨。
不说剧情了,不然这篇文肯定又超过上限。总之,整个故事就是在一种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快速推进的。有种文字快感,但太驳杂,不够纯粹。而且,个人感觉好多可以延伸的地方都没有写,比如上校下面的家伙,完全可以更延伸点,然后把前面无关的情节,后面无关的情节砍去一些,保持主题的节奏感,而不是剧情的节奏感。
就像梁文道评价何为好书:拎起书脊,这样抖抖,掉不出一个废字。
2、有句话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麦家也高了,但高的太低,用词太谨慎保守了。既没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又没有吸引人的叙述方式,人物的性格色彩也不鲜明,整体剧情也显得有点压抑,拖的太长,被更多无关普通的剧情所掩盖了。
整本书没有鲜明特点,没有鲜明色彩,写农村的作家太多了,麦家并没有写出新意,特别是中间快后面一部分,读着有些吃力,因为发展太中规中矩,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所以很难投入。
3、当然,说这么多批评的话,并不是说这本书真的就很差,只是我个人以另一种方式去喜欢它。毕竟,谁也不可否认,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最后结尾的反转,个人非常喜欢,把握的非常巧妙,也符合了人生海海的意境,给人很深刻的感觉。
因为看书较多。所以总有不少书友询问我一些问题,尽我所能,我也给书友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个人见解,不谈对错,在这里分享一下。
1、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想通过阅读充实自己,感觉时间很紧迫,紧迫到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总想多阅读。
时间就像沙子,抓的越紧,漏的越多,一定要有本质的思想,每次专心做好一件事,该吃饭就好好吃饭,该看书就好好看书,该玩就好好玩,只有这样回归质朴,才是阅读的正确状态。不然只是走火入魔,练的以身体为代价的邪功。
我以前也追时间,分秒必争那种,像个陀螺一样高速旋转,很累,而且这种状态,除了多做了一些事情之外,并没有带给我任何好处,只是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精疲力竭和无能为力。
回答问题:其实生活很简单,就是需要一点自律,一点向上心,然后每天想做什么做什么就好了,自然,开心,精力就足,心情也好,然后反哺自身,做事的效率就高。而且,没必须非逼着自己阅读,自然而然就好了,世界上又不是只有看很多书才算成功。
2、我总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改变命运的书,像武侠小说的如来神掌一样,一本就可以称霸武林。可最后什么也没有找到,生活依旧,没目的没方向。
类似问题很多,比如,推荐最值得看的一本书,或者哪本书更值得看之类。
先说,我对外很少称呼自己是读书人,因为总感觉这个词太高大上,自己配不上它的身份,我阅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所以,我看的书特别杂,除了名著,畅销,科幻,历史,文学,科普,法律,医学,书画之外,还看网文,漫画,段子,冷笑话。所以,总有书友评论说“想不到你还看这种书啊。”回复两个[憨笑][憨笑]的表情,略有尴尬。
言归正传。个人感觉,好书并不一定好,坏书并不一定差,而且,阅读的发酵,本身就是由大量的看似无用的知识堆积起来的。就像有句话说,你吃到第七个包子饱了,但你不能忘记前六个包子的作用。同理,不阅读很多糟粕,你也没能力发现精华。
最后回答问题:不会有那种书的。越找越没有。因为随着你阅读数量的增多,能改变你想法的书就会越少。这是自然规律。
1、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就是那个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两粒,第三个四粒,第四个八粒……然后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结局是,越到后面,所需要米的数量就几何倍数剧增。到最后,全国的米都不够装满一个格子。
人生不可操之过急。你个人积累的发酵,一般都是在后半局才显示出威力。而你在前半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认真积累。不要南辕北辙,也不要瓦釜雷鸣。
2、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漫长阅读日子里普通的一天。
人生海海读书体会篇二十
前两天拖着我妈去了书店,随便挑了点书,她选了这本《人生海海》。我看到她拿着这精装外皮的时候着实有些抗拒,一来精装书又贵又丑,二来麦家——我只听过,但不知道他有什么代表作。
看书皮简介就能把内容猜了个大概。“《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那无非就是从抗战、解放、文革到改革开放的各种际遇了,当然会令人嗟叹、唏嘘、扼腕云云,这一类小说的立意内涵也总是大同小异,区别开来的就是架构如何,文风如何。
书衬上有王家卫写的:“有人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经典文学的直线距离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这三步。麦家的了不起在于他走完了这三步。”首先这个有人说是谁说,我很迷惑。一般来讲,要使自己说话有份量,那最好搬些名人名言。这样堂而皇之地降下一个“有人说”,倒像是“我自己说”。还有“这三步”是哪三步,讲话要讲清。不知道王家卫原话如何,但书衬上宣传这一段,真叫我摸不着头脑。那意思不过是“王家卫觉得麦家很好”,但我也不喜欢王家卫的电影。
本书的叙述方式有些意思。主角该是这位上校,但他的人生轨迹却不是他自己说的,也不是“我”看来的。“我”在书中应该就是个耳朵,上校的人生经历都由听来的故事凑完整。
这种构局挺精巧,“我”听来的既有正面也有负面,人物形象立体起来了,且悬念充足,不到最后读者都不会明白上校的经历究竟如何。由于叙述者众多,作者也在上校——剧情的主线中穿杂了这些配角的人生。也许作者原先是想构出一个庞大的故事。不过,这种叙述方式被用的挺多了,作者也用得挺顺的。
我想了一会儿,不知道还能夸啥了,我还是来说说我觉得不好的点吧。
繁冗。三百来页,内容却多的很。主要人物们有绰号,好多好多;各种角色也着里不少墨,甚至有些多余的墨。一个配角,不多的戏份就可以刻画出大致形象了,但往后读,还在写,可又没写出什么新内容,只是拿同样颜色的笔,在草纸上不停地叠涂,但涂来涂去还是那色儿。可以说是人物欠缺成长吧,从头到尾还是那样子。比如说小瞎子,很工具人。
主角光环太重。角色都依附着上校,他们的行为、意愿、结局,都是由上校起,由上校终。在此过程中,时代的力量被淡化了,“命不由己”的特色被削弱了,反倒是“上校”变成了天命,而时代只是个推手。有些主次颠倒吧。本以为看的是时代浪潮颠倒众生,但最后只瞧见了个人魅力的庞大影响力。尤其不太理解“我”对上校态度的取向,为什么“我”会对一个不甚了解,鲜有接触的人怀着如此之深的、几十年都难以泯灭的愧怍?就仅仅是因为爷爷毁了他?还是因为好奇?“我“儿时的行为与“我”长大后出入甚远,到底怎么变化的,书中也缺少交代。另外,爷爷揭发上校导致“我”家破人亡的剧情刻画太少,这让我这从未体味过当年环境的孩子颇为恍惚。
语言。不太流畅。看起来很想模拟那种乡土感,但读起来还是带点城里人的味道。可对比余华,那写得就很接地气。
关键剧情转折太快了,钢没用在刀刃上。
按书皮介绍来讲,本书的主旨应该就是“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所以它其实也可以叫《活着》,不过余华叫了他就不能叫了。书中主要角色,上校,并没有刻画他怎样生不如死,最后也疯了,所以更没有活着的困扰了,你总不能说被压迫然后发疯体现了活着的勇气吧;上校的妻子,同样也没有到抉择生死的地步;我爷爷,其实可以衬这句话,但没做多少描写;我爹,看起来不适用;我,似乎是真过过苦日子,经历过生死抉择的,但西班牙的生活显然不是本书重点,而我也不是本书着力刻画的对象。综上,主旨不突出。总体感觉就是作者做了一桌子菜推到你面前,都差不多,因此我不知道他最想秀一把的是哪道了。
我只是草草读了一遍,所以有些地方可能没注意到,有些地方可能会错了意,但一遍下来后,我无论如何都不想读第二遍去弥补疏漏了。这种题材的书不少,优秀的有,一般的肯定更多了。这本《人生海海》总体来说肯定是还行的,行文流畅,人物丰富,惨也都挺惨的。
不过也就是还行了,我还是更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1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