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开发工作汇报(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5:56:13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汇总19篇)
时间:2023-11-05 15:56:13     小编:纸韵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一篇有效的总结要具备哪些要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总结的范文,可以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一

我镇位于**市区以北35公里处,镇总流域面积299.1平方公里,镇辖15个行政村,112个社,3910户,农业人口4460人。整户外出579户1777人,农村劳动力8174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404人。底全镇共有耕地面积92124亩人均耕地6.37亩。甄别的贫困对象为1478户,5864人。20脱贫226户,875人,扶贫对象下降到1286户,4989人,占总人口的34.5%。脱贫810人,贫困面下降到28.96%,计划脱贫739人,使贫困面下降到23.85%。

为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开创全镇扶贫开发新局面。镇党委、镇政府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一是成立组织,健全制度。镇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副镇长具体负责。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推进扶贫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二是认真调研,确定思路。镇领导班子深入一线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全镇各村的自然状况、贫困原因、发展潜力,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研究制定了符合我镇实际的脱贫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上了科学种养、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勇于创新,把扶贫落实到主导产业上。

镇在实施扶贫项目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了马铃薯、畜草、旱作农业、劳务四大产业。

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其中以黑色全膜覆盖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4.5万亩。建立一级种扩繁基地1万亩、二级种扩繁基地2.8万亩。畜草产业,新种植及改造提升优质紫花苜蓿4900亩;示范种植饲用甜高粱120亩;建成牧草收购加工点2处。青贮玉米秸秆3万吨,氨化3000吨;新建圈舍232间,引进基础母畜2500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03户,建立养殖小区2个。劳务产业,全年累计培训达1839人次,输转务工人员4852人(次),其中组织输转2991人,创劳务收入5987万元。旱作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完成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7.5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万亩,地膜马铃薯4.5万亩。完成秋季覆膜7.2万亩。其中黑膜4.5万亩,白膜2.7万亩。蔬菜产业,新建塑料大棚200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实现产值约5000万元。

无论从项目整合的程度上看,还是从撬动民间融资的力度上讲,均取得明显突破。尤其是抢抓全省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等历史机遇,坚持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全力组织实施将台片区(包括将台、**、小岔口、太平)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先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万元,撬动民间融资2亿元以上。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家养十只羊,轻松奔小康”的发展战略,结合我镇“户均五棚菜,收入增得快“的发展思路,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建成标准化暖棚260间,引进基础母羊2900只,扶持743户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培育起了项目区贫困户的增收产业,当年建成塑料大棚200座,规划实施的以水电路房为主的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全年共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期,培训人数1500人次;开展普通农技培训6期,培训人数1500人次;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3期50人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员培训19期3500人次。累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万余份,书籍3000余册。培训内容涵盖养殖、马铃薯、蔬菜等多个方面,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也是很不稳固的,今后的工作任务仍很艰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镇扶贫开发在客观现状、扶贫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我镇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如我镇罗川、大湾、御风、张沟等村,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镇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项目资金和双联单位的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

(三)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部分群众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二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就**镇扶贫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2个市级贫困村。在组织部定点帮扶和全市“千村脱贫工程”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已有长城、杨柳、关坪3村接受并通过了市级整村脱贫村验收,新启动的云凤、新元、群和、金炉4村正在全面建设中,并于2015年启动红花、明洪、泗峡、杉元、翠湖5村整村脱贫工程,规划于2015年全面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促使农户脱贫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帮扶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镇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与贫困农户结对定点帮扶。

(二)加大扶贫培训力度促进农户致富

际,突出基本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注重培训效果;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基本实现了输得出,稳得住,逐步脱贫致富目标。

(三)实施易地扶贫工程改善农户条件

严格按照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坚决执行“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运行机制,建成了云凤村、关坪村两个集中安置点。特别是关村坪的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家庄园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避暑圣地。很好的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增加农户收入

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主动积极引导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找好增收门路,制定发展路子;采取发展大户,带动小户,户户联合、共同发展等方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让农户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不花冤枉钱,不走冤枉路,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户收入。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组织部的有力帮扶下,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镇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镇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攻坚克难,扎实走好每一步,奋力跨过每道坎,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确保扶贫工作任务的圆满实现。

谢谢大家!

201*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15年,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

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各位领导:

我镇 2015 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扶贫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严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发展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圆满完成了我镇 2015 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扶贫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 109.61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 60 万元,自筹 49.61 万元。省级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程涉及花窝村委会老鸭洞村民小组及荒田村委会的小田坝村民小组,**区扶贫项目涉及水海村委会的上、下水海村民小组,全面完成“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培训”四大方面的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任务,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

(一)省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程

花窝村委会老鸭洞村民小组扶贫 项目工程总投资为 26.8516 万元,其中,省级补助 20 万元,群众自筹(以投工投劳为主) 6.8516 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 老鸭洞村小组的人饮工程,解决 148 人及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投资 13.7761 万元(省补 10.30 万元,市补 2.65 万元,群众自筹 0.8261 万元)。具体是:建 100 立方加盖水池一座,...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三

2012年我诊所的卫生工作是根据州、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药监局和镇中心卫生院的卫生工作责任目标,结合兴街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和药监局和镇中心卫生院的亲临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十七届全会精神,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及州县卫生局下发(文卫发[2010]149号文件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及行业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我诊所工作人员的努力,为涉及遍区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得到了更好的补充服务,我遍区卫生事业艰苦稳步发展,现将今年的自查整改报告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位于兴街开发区东南方最靠近老街心位置,是自己建盖的房子,使用面积xxxm2,涉及遍区农户多,人口密聚,为社区开展中西医结合科,方便社区有病近医,购药近买之利。

二、我诊所医务人员x名,主治医师一名,护士x名,注册资金到位,基本设备有血压计,体温计,紫外线消毒灯等。设有综合治疗室一间,注射室一间、观察治疗室一间、药房一间、床位一张,系营利性医疗结构。依法积极在规定范围内开展中西医医疗服务,并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我诊所于2011年度变更主要负责人,已按时到卫生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其它名称、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诊疗科目等均为变更,近年来未发现传染病例及医疗事故纠纷,基本符合州、县卫生局要求的相应基本标准。

三、为确保创建我诊所为“放心药房”药品正规渠道采购,杜绝假劣药品,定期或不定期自查过期和变质药品,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收费,杜绝乱收费,公开粘贴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让病人享受到即便宜,又保证质量的合格药品。

四、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卫生改革工作越深入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012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务人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深入学习中央及省、州、县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增强卫生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卫生改革中,保证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有待于学习提高。

2、医疗设备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不到个体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

六、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3、考虑增加必要设备。

xxx诊所。

二0一二年x月x日。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四

我市是省的重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全市8个县(市、区)均属山区县,1985年前是xx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当时全市贫困人口33.9万户、173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人数的49%和50%。4个全国重点贫困县,我市就有xxxxx三个县。全市104个镇,2040个村,农村居民89万户、397万人,其中老区分布90个镇(场)1136个行政村,老区人口23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7%。

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xx的重要举措来抓,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实施“四个xx”(开放xx、工业xx、生态xx、文化xx)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探索扶贫开发新举措,始终把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单位挂村、干部结对帮户的扶贫责任制,真扶贫,扶真贫,促进了扶贫工作落实,加快了扶贫开发步伐,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贫困户逐步减少。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由的3539元增长至的5038元,增长42.3%;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的1288元,增长30%。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由的10.2万户、41.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5万户、29.8万人。

二是山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十年绿化xx大地”,我市于xx年实现绿化达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xx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东学xx”的典型;五华县红山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产业扶贫有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各级扶贫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33家,这些企业辐射带动农户6.6万户,其中贫困户2.1万户,户均年增收1779元。

三是贫困村“五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镇到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水泥硬底化,实现行政村通邮、通电、通电话网络信息、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2万多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缓解了贫困农户住房难的问题。“绿满x州、洁净家园”行动正在全市普开,农村脏乱差状况有明显改变。

四是扶贫技能培训有新的进展。近年来,全市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6万人以上,依托扶贫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300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每年累计培训7万多人次,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术,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是农村教育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90.4%,农村年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贫困户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口达20.4万多人。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x县、x县开展试点。

六是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基本实现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有”:

1、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从政治的高度,把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xx的重要举措来抓。

一是亲自调研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刘书记、李x市长和分管领导陈副书记、邓副市长经常下乡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汪书记提出的扶贫开发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及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指示精神,市委刘书记先后深入x县老区贫困村x县南口镇金声村、x县镇九龙村;李x市长到兴宁市径南镇章峰村;分管领导陈xx副书记到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邓副市长到平远县八尺镇八尺村进行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调研,其他市领导也分别深入到贫困村、老区村进行调研。市委刘书记通过调研,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践行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承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老区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李嘉市长要求,贫困村今后要重点抓好整体规划、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科学带动村民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净化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好文章。市政协、市扶贫办专题开展了新时期如何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调研,先后形成了《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责任制开创新阶段扶贫工作新局面的建议》和《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解困步伐》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通过扶贫和老区建设工作的调研,统一了思想认识,针对x州贫困面仍较大,相对贫困问题较突出的现象,提出要把落实汪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内容,把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放在首位,把加大贫困村、贫困户扶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经济工作和政治任务来抓,制定新的实施意见,明确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二是作出多项决定。把扶贫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事项。,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十五”扶贫开发纲要〉的决定》,又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的决定》和《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把扶贫开发与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和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结合起来。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先后作出了《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扶持力度的工作意见》的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五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

新年伊始,×××市长及各位领导莅临××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一、基本情况及2015年工作成效。

××地处××省中西部、××东麓,县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办事处),×××个行政村,总人口××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截至目前,全县有贫困村×××个,贫困户×××户、×××人。

1×××人,超额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确立目标、全面部署。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去年以来,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确目标,及早谋划、全面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分步退出贫困县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提出到×××年底前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围绕总体目标,制订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意见》、《××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暨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县驻村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切实做好选派第三批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在此基础上,去年召开了各乡(镇、办事处)、各贫困村、县直各部门参加的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对扶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与各乡镇、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具体到村、落实到人。

(二)创新机制,精准落实。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机制,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

做到应扶尽扶,应出尽出。制作了爱心帮扶卡,明确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责任人,钉到每家贫困户门前。

二是精准制订规划。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各贫困村做好乡村两级脱贫规划和扶贫户脱贫规划。每年脱贫多少人,脱贫对象是谁,谁来帮扶,怎样脱贫都一一明确,做到家家都有帮扶干部,户户都有脱贫措施。

三是精准安排资金。在资金筹措上,一方面县财政每年拿出×××元以上预算资金,并在攻坚期内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各有关部门涉农资金的×××以上,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乱”要求,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100%用于贫困村、贫困户。针对到户增收项目资金不足问题,我们创新机制,成立了扶贫助困联合会,在邮储银行注入资金×××元作为种子担保金,支持入会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已入会×××个贫困村,×××名社员,目前正在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宣传发动,落实贷款。在资金管理上,制订了《深化改革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下拨快、项目实施快、农民收益快。

四是精准落实措施。

3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5年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人(贫困人口×××人)以上,年创收入×××元(贫困人口创收×××元)以上。

2、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旅游、农村特色产业、光伏发电、电商下乡等,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电方面,×××项目去年完成投资×××元,×××项目正抓紧建设,今年底将形成×××规模,以上2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人脱贫。旅游扶贫方面,全县有农家游专业村×××多个,农家宾馆×××多家,旅游从业人员×××万人,其中贫困人口×××余人,年人均增收×××余元。积极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支持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项目,形成了×××、×××、×××、×××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人脱贫。×××实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人脱贫。

3、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统一规划,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解决贫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2015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个,使×××个乡镇×××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善。新建农村公路×××公里、大中桥××座;完成农网改造单项工程×××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处,解决×万名群众和××名师生饮水困难问题。

4、着力开展扶贫搬迁。对深山区独居户、散居户采取异地搬迁方式进行扶贫。结合各乡镇实际,采用集中建设与分散建设相结合,搬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搬迁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搬迁扶贫。2015年,对×××个搬迁安臵点开展了前期工作,建成可容纳×××户贫困群众的四棵树乡黄沟土楼安臵点主体工程,搬迁安臵工作即将启动。

五是精准因村派人。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向全县×××个贫困村派驻中直单位第一书记××个、省直单位第一书记××个、市直单位第一书记××个、县直单位第一书记××个,××个贫困村都成立了2-3人的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全覆盖,帮助贫困村引进项目××余个,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余起。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一抓到底,不脱贫不撤离。

三、强化措施,强力推动做到三个到位:

5人包的贫困村抓成示范村,把产业抓成示范片区。各乡镇班子成员分包到村、到户,深入一线指导各乡镇、贫困村开展工作。实施全民动员,建立扶贫短信平台和微信平台,定期发布扶贫信息,在县电视台、×××开辟扶贫专栏,在各乡镇、贫困村道路沿线书写固定标语×××余幅,切实改变抢穷帽子的传统观念,使摘穷帽、拔穷根、挪穷窝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二是村级组织建设到位。能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村级组织。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基层四项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从全县年轻干部中选拔×××名优秀人员担任第一书记,并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到班子中来,实现“能人做村官、村官做能人”,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考核奖惩到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奖优罚劣,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有功人员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影响全县整体工作的乡镇、县直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对主要领导采取组织措施,通过奖优罚劣,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山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二是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攻坚难度大;三是县域经济不发达,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民生欠账较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五是县财政十分困难,项目配套资金不足等。

(二)下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有关指示要求,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攻坚突破,确保如期圆满完成脱贫目标。

一是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引导各级干部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特别是要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积极性,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和脱贫措施,把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是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因地制宜,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转移就业脱贫一批、通过搬迁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产业帮扶脱贫一批、通过政府兜底保一批、通过大病救助救一批。全县×万贫困人口,计划通过转移就业脱贫×××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人;通过搬迁扶贫脱贫×××人,通过政府兜底脱贫×××人。其中2016年脱贫×××人,2017年脱贫×××,2018年脱贫×××人,兜底×××人落实低保政策,我们正在研究制订兜底扶贫集中供养的方法措施,对近千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7无自理能力、无依无靠人员实行集中供养。

三是全民动员,深入发动,调动社会各阶层积极性,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四是进一步强化对各乡镇、帮扶单位、各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的督查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六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全县基本情况

某某县辖14个乡镇、301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万人,耕地82.5万亩,其中水浇地32.5万亩。县内地形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自然条件恶劣,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阳原十年九旱,十春十旱,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差,传统农业脆弱,农民丰年温饱,轻灾返贫,重灾绝收,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穷县。尽管我县组织实施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扶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人口很多。按照国家最新贫困标准人均收入2300元测算,我县仍有贫困人口13.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6%,贫困人口占村人口60%以上的村有18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因而再度列入国家2011-2020年重点扶持贫困县。

二、扶贫思路、目标和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以一年示范引领,两年辐射扩面,三年集中攻坚,四年巩固提升为目标,把‘两线’(109国道和芦大公路沿线)扶贫攻坚示范带作为主战场,深入实施中心村建设核心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市扶贫开发示范县。

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重点扶持51个省定贫困村,其中,筛选出14个贫困村和其他8个非贫困村作为中心示范村,进行集中打造。同时兼顾扶持其他贫困村。2012示范引领年。坚持先易后难原则,重点扶持17个贫困村,实现14个村脱贫,集中打造12个(9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持续推进年。重点扶持18个贫困村,实现15个村脱贫,集中打造5个(3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集中攻坚年。重点扶持16个贫困村和前两年度未脱贫的6个贫困村,实现18个村脱贫出列。集中打造5个(2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巩固提升年。对尚未脱贫出列的4个村集中整治,对其它村进行全面回头看,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实现51个村全部脱贫出列。

主要措施:

年,全县农村人口实现户均1台缝皮机、1亩大杏扁、1亩糯玉米、1亩设施菜地、0.5亩优质葡萄;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增幅4000元。

二是强化基础扶贫。“十二五”期间,计划整合资金8亿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首先,瞄准两线区域,积极打造22个吸附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广泛吸纳空壳村、空巢村群众搬迁聚集。其次,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四年间计划修建村级公路300公里,新打并配套机井60眼,新建和修复各类水利工程1250处,新增和改善水浇地5万亩,解决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第三,改善社会事业。通过改造农村危房等多种有力措施整治村容村貌,建立健全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突出抓好农村四绿化,到年底扶持的贫困村、中心村要达到四清四化的标准。建设和改善村级卫生室、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基础上,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到2015年,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新型养老保险覆盖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

个劳动力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同时,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012年依靠各级培训基地、龙头企业和帮扶单位完成转移培训3000人以上。

四是强化社会扶贫。国家、省、市共计安排24个单位到我县结对帮扶,对市级以上帮扶的机关、企业、部队等单位,我们各乡镇、贫困村切实抓好协调服务,激发其最大的帮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县直单位包村扶贫工作上,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贫困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县直部门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办法》等文件,安排了28名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抽调了51个单位包扶贫困村。要求县直帮扶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选派优秀干部,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帮扶村按期稳定脱贫。此外,广泛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事业。

三、扶贫开发进展情况

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培训。县内围绕大棚蔬菜、獭兔养殖、葵花种植等培训农民630多人次。依托首钢订单,在县职教中心组建了首钢定向就业班,新生入学达到45人。全县通过各种途径向县内外输出农民 人。八是扶贫开发工程稳步推进。各相关部门、行业按照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向省市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县政府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采取发放惠农信用卡、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形式向农户、中心村发放贷款。目前,在各类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赊、欠、垫、筹等多种措施,部分村水、电、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缝皮机、獭兔、周转牛等发放到户,调拨种子、农技培训、调整地块等产前服务全面启动。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15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七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2014年5月30日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培训会议召开以后,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斯旦波同志为组长,扶贫移民局方毅同志为副组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等九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务求实效。为认真开展我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班加点作扶贫开发培训会议的前期工作,并结合实际拟定了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下发给乡镇。并对全县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贫困村进行测算,于6月8日召开由分管扶贫的副乡镇长、农经员参加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动员培训会,进行建档立卡培训工作,讲明了操作方法、步骤和应注意一些事项等。同时,加大扶贫开发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村务公开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大程度地统一群众思想,调动群众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扎实稳步推进,确保工作进度。为扎实开展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我县17个乡镇党委、政府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成立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召开动员培训会议,各乡镇分别组成若干工作队按照我县的实施方案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现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进入第三步,完成了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和第二次公告公示,报县政府审定后进行公告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初选对象和第一次公示公告,目前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现以批文下达到我县。我县已于8月22日召开培训会,安排了贫困村表、贫困户表、扶贫手册的填写,拟定扶贫计划等工作。印刷了3000册《扶贫手册》、贫困户登记表2744套、贫困村登记表64套。总之,这一阶段工作是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以后几个阶段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县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为切实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与项目责任单位、具体实施乡镇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扶贫协作推进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工作措施、帮扶目标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了扶贫协作工作推进联席会商制度,确保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形成了扶贫协作工作“联动发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厘清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指导。结合县情实际,及时抽调人员,组织力量,会同专业机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完成了《浙江2014—2020年东西扶贫协作规划》,厘清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思路,明确了各阶段工作任务,围绕“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蜂”六大主导产业,着力助农增收致富;围绕水、电、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建设,着力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扶贫协作。

(三)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三个着力,强化监管,确保质量,努力把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成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富民工程。一是着力健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以加强宣传引导为抓手,抽调了县乡工作人员为主的宣传队,深入到项目实施村,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特别是海宁人民对人民的无私关爱,使项目实施村群众观念发生极大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思想突破,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着力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建立了项目民主决策制度、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审核拨付制度,抓好项目全程监管;实现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方式、质量责任追究等内容的公开,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确保了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监督有力、高效推进。三是着力健全资源整合机制。为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专项资金效益,我县积极整合国家涉农专项资金、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及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等各类资源,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为协作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资金支持,推动实施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一年多来,在浙江海宁的倾情帮扶下,项目实施村——格依村呈现出民生条件显著改善、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良好局面。一是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对口扶贫项目实施后,受益人数达187户821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7人,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恩奋进、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二是基础设施有力提升。投资100万元,完成四改两建187户、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维修村民活动中心200?;投资140万元,新建联户路3500米。项目实施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三是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投资140万元,养殖牦牛200头、种植大蒜和中药材各200亩;投资50万元,培育旅游产业大户10户。特色产业初见成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该村2013年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10元,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与发达村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半山基础设施条件还很薄弱。我县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半山,生产生活条件差,农牧民群众对农业的投入有限;农业项目较少且争取难度大,高半山农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加之,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造成项目推进困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进度。

(二)群众生产生活成本非常高。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山大沟深,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常年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半山,居住分散,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环境恶劣,且距离城镇较远,交通十分不便,造成生产生活资料运输成本高,修路、普及水电难度大,农牧民看病难、读书难,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采购难,产品销售难,导致农牧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实际收入存量偏低,是长期制约贫困乡村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生活质量。

(三)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弱。由于不少地方农牧民专合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还在起步探索阶段,农牧民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直接影响到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农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牧户收益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农牧民收入不稳定问题突出。我县大部分地区生产条件十分脆弱,生活环境恶劣,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群众的实际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患等重大变故极易返贫,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农牧民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我县绝大多数农牧民贫困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水平单一,收入渠道不宽,加之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附加值低、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贫困家庭增收渠道狭窄,致富脱贫乏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县作为岷江上游的生态县,改善生态是治贫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根基。我县是贫困山区,也是地震灾区,这种特点决定了我县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型的扶贫形式,而且从长远的国家战略利益来看,应该建设成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以解决生态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根本,把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策略,通过积极向省州争取,落实水资源补偿费,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等,为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着力建设美丽。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叠加政策机遇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贫困片带的发展条件。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等级,畅通农畜产品运输和农牧民出行通道。认真组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小型农田水利、农牧村安全饮水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水利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实施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延伸输电范围,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切实解决好贫困乡村的行路、饮水、用电、通信、就医、就学等困难,着力改善农牧村发展条件。

(三)加快培育富民产业,促进农牧民转产就业。着力培育旅游、商贸、运输、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深化农牧村经营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牧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完善产业结构,转变单一依靠农牧业发展生产的现状,通过就地发展生产提升致富能力,从而减少贫困区带人口基数。

(四)深入实施“双联”行动,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变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根本举措,对于加快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着力在培产业、抓落实、促增收方面下功夫,采取“驻、联、包”的办法,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推进,实施精准扶贫,解决个体问题,培养农牧村致富带头人,实现扶贫工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强阵地、夯基础、壮产业,引导贫困群众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八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就**镇扶贫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2个市级贫困村。在组织部定点帮扶和全市“千村脱贫工程”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已有长城、杨柳、关坪3村接受并通过了市级整村脱贫村验收,新启动的云凤、新元、群和、金炉4村正在全面建设中,并于2015年启动红花、明洪、泗峡、杉元、翠湖5村整村脱贫工程,规划于2015年全面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促使农户脱贫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帮扶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镇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与贫困农户结对定点帮扶。

(二)加大扶贫培训力度促进农户致富

际,突出基本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注重培训效果;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基本实现了输得出,稳得住,逐步脱贫致富目标。

(三)实施易地扶贫工程改善农户条件

严格按照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坚决执行“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运行机制,建成了云凤村、关坪村两个集中安置点。特别是关村坪的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家庄园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避暑圣地。很好的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增加农户收入

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主动积极引导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找好增收门路,制定发展路子;采取发展大户,带动小户,户户联合、共同发展等方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让农户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不花冤枉钱,不走冤枉路,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户收入。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组织部的有力帮扶下,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镇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镇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攻坚克难,扎实走好每一步,奋力跨过每道坎,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确保扶贫工作任务的圆满实现。

谢谢大家!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状况,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为总结扶贫开发经验,做好我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县政协办发[2012]年14号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静的啦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差,境内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是全市十四个特困乡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草畜业发展较快。辖区是长庆马岭油田的主产区之一。

辖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1644户707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2103元,贫困人口1229户6514人,贫困面92%。总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17.82万亩),总耕地面积29056.2亩,人均占有耕地4.2亩,粮田面积29056.2亩,粮食播种面积32988.6亩,粮食总产量3867.3吨。全乡共有大家畜2998头,羊只存栏数6229只。

目前,全乡6个村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缓慢、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学化水平低,劳务输出基准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

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部分贫困村地理条件恶劣,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对扶贫工作的继续投入。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在各个方面如下:

1、种植业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成本高,种植效益不高,开支大、收入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

2、养殖业方面。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知能力差,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致使畜禽养殖周期长,科学化水平低,养殖效益不佳。

3、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劳务输出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输出人数不能与劳务收入成正比,劳务输出效益低。

4、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

5、社会化产业方面。由于受地形和发展现状限制,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不能形成聚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农民增收缓慢。

6、社会事业方面。伴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因缺乏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出现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的普遍现象。

三、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及措施

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依托农村信用社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加快整村推进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面貌。五是结合“双联”行动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乡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

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围条件支持,在各个领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解决全乡6个村贫困面貌。

1、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需要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只有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使各项扶贫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2、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将本着国家投资、信贷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紧密结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投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参与式扶贫开发,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抓好了整村推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后,要在加强已建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采取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新建养殖小区,推广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培育养殖品牌,提升科学化水平,促使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促使劳务输出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发挥劳务效应,增加劳务收入。

5、开展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以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为目的,分门别类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群众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促使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6、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村社道路、渠道、文化、卫生、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二0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一、全县基本情况

某某县辖14个乡镇、301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万人,耕地82.5万亩,其中水浇地32.5万亩。县内地形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自然条件恶劣,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阳原十年九旱,十春十旱,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差,传统农业脆弱,农民丰年温饱,轻灾返贫,重灾绝收,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穷县。尽管我县组织实施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扶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人口很多。按照国家最新贫困标准人均收入2300元测算,我县仍有贫困人口13.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6%,贫困人口占村人口60%以上的村有18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因而再度列入国家2011-2020年重点扶持贫困县。

二、扶贫思路、目标和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以一年示范引领,两年辐射扩面,三年集中攻坚,四年巩固提升为目标,把‘两线’(109国道和芦大公路沿线)扶贫攻坚示范带作为主战场,深入实施中心村建设核心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市扶贫开发示范县。

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重点扶持51个省定贫困村,其中,筛选出14个贫困村和其他8个非贫困村作为中心示范村,进行集中打造。同时兼顾扶持其他贫困村。2012示范引领年。坚持先易后难原则,重点扶持17个贫困村,实现14个村脱贫,集中打造12个(9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持续推进年。重点扶持18个贫困村,实现15个村脱贫,集中打造5个(3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集中攻坚年。重点扶持16个贫困村和前两年度未脱贫的6个贫困村,实现18个村脱贫出列。集中打造5个(2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中心示范村。2015巩固提升年。对尚未脱贫出列的4个村集中整治,对其它村进行全面回头看,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实现51个村全部脱贫出列。

主要措施:

年,全县农村人口实现户均1台缝皮机、1亩大杏扁、1亩糯玉米、1亩设施菜地、0.5亩优质葡萄;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增幅4000元。

二是强化基础扶贫。“十二五”期间,计划整合资金8亿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首先,瞄准两线区域,积极打造22个吸附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心村,广泛吸纳空壳村、空巢村群众搬迁聚集。其次,强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四年间计划修建村级公路300公里,新打并配套机井60眼,新建和修复各类水利工程1250处,新增和改善水浇地5万亩,解决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第三,改善社会事业。通过改造农村危房等多种有力措施整治村容村貌,建立健全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突出抓好农村四绿化,到年底扶持的贫困村、中心村要达到四清四化的标准。建设和改善村级卫生室、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基础上,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到2015年,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新型养老保险覆盖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

个劳动力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同时,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2012年依靠各级培训基地、龙头企业和帮扶单位完成转移培训3000人以上。

四是强化社会扶贫。国家、省、市共计安排24个单位到我县结对帮扶,对市级以上帮扶的机关、企业、部队等单位,我们各乡镇、贫困村切实抓好协调服务,激发其最大的帮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县直单位包村扶贫工作上,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贫困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县直部门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办法》等文件,安排了28名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抽调了51个单位包扶贫困村。要求县直帮扶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选派优秀干部,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帮扶村按期稳定脱贫。此外,广泛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事业。

三、扶贫开发进展情况

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培训。县内围绕大棚蔬菜、獭兔养殖、葵花种植等培训农民630多人次。依托首钢订单,在县职教中心组建了首钢定向就业班,新生入学达到45人。全县通过各种途径向县内外输出农民 人。八是扶贫开发工程稳步推进。各相关部门、行业按照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向省市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县政府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采取发放惠农信用卡、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形式向农户、中心村发放贷款。目前,在各类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采取赊、欠、垫、筹等多种措施,部分村水、电、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缝皮机、獭兔、周转牛等发放到户,调拨种子、农技培训、调整地块等产前服务全面启动。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九

2011年以来,我村在xxx的关怀下,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推动扶贫工作大力开展,初步实现了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民增收、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5元,人均增收1465元,比2015年度增长31%。现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规划,确立扶贫工作指导方针

按照xxx对我村扶贫工作的要求,已于2011年5月制定了xxx村2011-2012年发展规划,即《xxx村2011-2012年扶贫工作发展规划》。

根据该规划,我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积极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把“扶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通过完善村级道路设施、水利设施,提高村民生产效率,通过开发扶贫项目,引导村民组建土地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劳务合作社,拓宽农产品和劳动力输出渠道,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二、合理实施规划,确保扶贫工作达到效果

(一)修建了4.3公里的扶贫机耕道路。按照市交委安排的扶贫道路建设3公里,每公里补贴20万元,目前补贴经费已经到账。机耕道路实际硬化4.3公里已完成,共计花费106余万元,其中46万余元由我村2012年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解决。

(二)新建了u50型排灌沟渠2000米。水务局承诺出资8万元,加上

农田水利项目资金配套,目前此项工程已完成。

(三)新建了提灌站5口,项目已经验收完成。市移民办下达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

(四)在市移民办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xxx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及xx村生产扶持项目的建设。市移民办下达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其中xx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项目5万元,xxx村生产扶持项目15万元。已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大田种植人员等进行了各类培训6期,培训132人次,农业技能培训285人次。促使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151人,人均收益近1000元。目前正在筹建劳务合作社1个。

(五)完成了120亩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目前已由市财政局验收合格,实现了人均增收260元 。

(六)在市农发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10个,共建成粮油生产基地1317亩,蔬菜生产基地350亩,大田蘑菇、球盖菇、羊肚菌生产基地180亩。

建设的粮油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共计1600亩,大春种植优质水稻1600亩;小春种植有机生态草莓60亩、大田蘑菇50亩、球盖菇50亩、羊肚菌80亩,为125个村民提供劳务岗位,人均增收387元。

建设优质红提基地95亩、优质草莓基地60亩、蔬菜基地500亩;拟配套建设“1+4”现代农业循环养殖示范园区。为90个村民提供了劳务岗位,人均增收350元。

工作受到了市扶贫办的高度肯定,特别是我村作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整村推进示范点,创新农业生产体制机制的工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打算

(一)优质草莓种植基地建设。目前,草莓基地育苗10亩,管理到位、长势良好,能满足60亩草莓基地栽种,目前已筹资金50万元,用于草莓基地的建设,包括钢架大棚、竹杆中棚、钢丝网打围、道路、沟渠、滴管带等,但仍存在资金缺口70万元,筹措困难。

(二)基础设施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原计划建设村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超市,目前资金筹措困难。望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三)劳务合作社建设。原计划成立劳务合作社1个(现在还未正式注册),为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但用于就业技术技能培训、就业联系、劳务合作社办公场所设置及工商注册的资金还未到位。且目前就业平台有一定局限性,希望对口单位积极协调解决,拓宽渠道,同时加强行业对口培训。

决蔬菜合作社目前存在的资金问题。

(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

原计划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将扶贫搬迁与新村开发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1、土地综合整理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持钩试点项目建设,全村拟建两个集中居住区。目前该试点项目资金回报政策不明朗,业主不愿投资,资金筹措困难。

2、新建村级服务活动中心。我村办公场所面积窄小、设施简陋,已经不适应服务群众的需求。原计划在今年内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快捷的村级服务活动中心,改善我村的办公条件和服务环境。预计需资金100万元。目前资金筹措困难。

2012年3月

我村扶贫攻坚工作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村村民主导xx产业发展,可在近几年xx形势下,很多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村民就面临很多困难,帮助他们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总结近年扶贫攻坚工作经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二五村贫困户总体情况

xx村是地处寻乌县城所在地,辖xx个村民小组,有农户xx户xx人,劳动力xx人,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人,占总人口的xx%。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xx为主,产业比较单一。普遍致贫原因为xx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部分从事开店经商及手工业等也因受xx害影响,很多生意基本开销都难维持,群众消费能力逐渐下降。近年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何支持下,我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村小组民主评定,村组审核,再次精准识别贫困户。

却还没有调整到新的名单中。针对这种现状在,按县里统一部署,xx年开展精准扶贫过程前,必须把贫困户进行再次核查,做到精准定位,分类汇总,让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在这次核查工作中,为了在全村角度更准确的定位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民主选出新增贫困户,再在村民小组长会议上,站在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对比下,将所有贫困户名单进行了逐一情况核对,并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删除,最终评定出我村贫困户xx户,xx人,并做出公示。公示期内无任何异议,顺利完成了我村贫困户精准定位工作。

三、工作目标及规划

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是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三是抓好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首先,感谢市xx局各位领导对我们xx乡xx村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之前,市局几位领导多次到xx村帮助谋划扶贫发展工作)。下面,我就xx乡基本情况和xx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局各位领导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满族蒙古族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全乡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7万人,其中满族人口为15210人、蒙古族人口为678人,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xx乡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矿产资源,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导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xx村位于xx乡中心地带(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中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是由原xx村和xx村合并而来),是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市级帮扶的重点贫困村,也是县政府2012年重点建设的16个中心村之一。全村总面积20.5平方公理,分布在一川三沟.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28个居民组,912户3300口人,全村贫困人口、特困人口较多,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40元。

二、新一轮扶贫开发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们xx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xx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抢抓扶贫机遇,用好支持政策,借力打造,合力攻坚,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目标定位:三年有起色,五年脱贫,八年达小康。奋斗目标:通过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措施,打造梁北第一村。对此,在五年内争取实现以下工作目标(这里有五年发展规划,我就不详细说了,我就2012年重点实施的几项工作向xx局长做以汇报)。

(一)抓实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夯实食用菌主导产业。xx村近两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有百亩以上园区3个,总面积达到了550亩,是我乡食用菌发展第一村。按照乡里五大产业发展思路,我们把xx村确为 “全乡重点打造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而且打造全县食用菌生产高标准示范基地(xx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今年秋季,我们准备再发展200亩园区一个,而且采取“园区大户+农户”的扶贫合作方式,让更多地老百姓参与园区建设,得实惠。二是利用本村水源、地利、光照适宜发展设施菜的有利条件,在该村xx地发展百亩蔬菜大棚一处。采取“村里第一年提供租地费用、吸引种植大户来投资、当地有意愿群众出资出劳参与”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建设。今年收秋后,准备启动这项工作。三是发展畜牧养殖规模经营。今年,xx村规划畜牧养殖园区3个,其中2个养羊园区、1个养牛园区 ,占地均在50亩以上,每个园区规模养羊2000只以上、养牛500头以上。

(二)抓好生产生活建设项目,改善人居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一是实施组组通(连村)道路建设工程。今年,通过村村通和一事一议实施道路硬化6.5公里和连村道路7.5公里,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资金支持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筹资筹劳),但群众自筹难度大。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中。二是实施饮水工程。太平梁村8组、17组21组居住相对集中,但饮水困难,我们找水务局测算一下,要完成这三个组自来水安装,需要投入120万元,我们目前正运作当中,但资金是个难题。三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xx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紧靠平双公路,村容村貌很重要。(上次,x来xx村调研,也提到了这个环境问题)。我们今年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准备分期分批、分村庄分地块进行。建设垃圾池30个、垃圾中转站3个、购臵垃圾清运车2台,雇用保洁员10名,总投资121万元。四是实施偏远村整体搬迁工程。充分利用生态移民搬迁政策、扶贫搬迁政策和国家土地转换增减挂钩政策,五年内将xx、xx、xx、xx、xx等五个村实施整体搬迁,搬迁户达87户,臵换土地220亩,这些人搬出后,将安排到新民居二、三期居住。今年,我们将重点对xx三个村实施搬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整村搬迁方案,搞好入户调查。

xx、县政府着眼于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幸福指数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全力支持中心村建设,这是、县政府201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xx村今年的工作重点。我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心村建设为契,着手打造xx小城镇建设,坚持小城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借助县里中心村优惠政策、市级扶贫村和基层建设年帮扶的有利契机,优先打造和建设中心村,以中心村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围绕县里中心村“一校、两院、三中心”的建设要求,我们在xx村谋划、实施了高标准中心幼儿园、村级卫生所、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购物中心、xx信用社等工程项目。

1、高标准中心幼儿园建设(含xx小学):总投资350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258万元、基础建设年支持配套资金70万元、自筹22万元,规划占地10亩,建二层楼,建筑面积为1720平米,各类辅助用房1032平米,接纳xx9个行政村普幼适龄儿童910名,其中普教(1-2年级)580人、幼儿330人。目前,校园选址已确定,就等项目审批和资金。

2、村级卫生所建设:和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建筑面积为100平米,总投资20万元。资金来源渠道:采取上级支持、村医个人出资与村级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其中上级支持6万元、个人出资4万元、村级投入10万元。通过租赁的形式,由村医承租经营。

3、便民服务中心建设:xx村原村部办场所,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不能满足便民服务的要求,经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同意迁址新建社区办公场所,规划占地3亩,建二层办公楼,上下两层建筑面积为550平米,总投资8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建设。

4、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包括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建村民活动广场一处,占地1亩,配齐各种健身器材,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服务。

5、购物中心建设:征占地14亩,整体结构三层,建筑面积5000平米,总投资600万元,已于2012年6月初开工建设。

6、xx信用社建设:征占地3亩,建二层楼,建筑面积为900平米,总投资180万元(含附属设施)。该项目已于2012年6月初开工建设。

村民就业服务合作社”,打造集培训、中介、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于一体便民服务组织,为解决产业发展、村民就业、产业园区“用工荒”等提供服务与保障。这也是扶贫工作突出扶智的的有益尝识。(过去讲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思路)。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素质。利用农闲时节,邀请农技专家深入到村和田间地头,举办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培训班,每年不少于三次。同时争取大学生村官或大学生村医来我村创业,为村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村民到技能培训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至少掌握1-2门职业技能,并获得专业资格,提高务工人员劳务收入,重点对贫困户的劳动力进行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二)xx小城镇建设,需要整体规划一下,请x局长帮助找市规划院的专家帮助我们搞一个小城镇建设专项规划和控制性祥规。

(三)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但用地指标和资金是最大难题。

(四)xx村贫困人员较多,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要制定帮扶长效机制,需要市xx局各位领导帮助共同研究。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

这次省政协陈主席一行莅临我市调研指导,这既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鞭策和鼓舞。现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xx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治理,使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于上世纪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决温饱,完成了由饥贫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全市扶贫开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2001以来,国家和省上共给xx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22亿元,有35.4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0.2万人下降到54.7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3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国有关地区专题调研后认为,xx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一)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7941万元,在396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占重点村总数的40%,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70万元,已有344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项目户形成了1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项以上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计划生育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决单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局限性,从2008年开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6万元,先后实施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19个。项目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突出产业、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社各级联动,准确定位,注重创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监测管理,在群众参与、产业经营模式、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机修梯田、等级道路、优质马铃薯基地、设施种养业为相辅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开发扶贫的聚集效应凸显,贫困农户增收环节更加完善,扶贫开发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新农村试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其中试点前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912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0万元,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度安排实施的8个试点,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2009年,按照省新农办和省扶贫办关于省级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确定陇西县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1万元,加大了对市级6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运用市场思维,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凸显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5亿元,贴息贷款4.8亿元,扶持壮大良种繁育实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形成了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加销协作紧密的产业开发机制,使产业扶贫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到2009年,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7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3.4%,农民人均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16.8万亩,总产量430万吨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50%,马铃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4%,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96元。xx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鲜薯销售基地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一项大产业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09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劳动力60.51万人,创劳务收入38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4%,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村每年培训输转技能性贫困劳动力1.3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户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2007年以来,按照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向稳定的基地就业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依托xx职专、xx卫校、临洮农校等16家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的基地,加大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7923名,已有3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五)社会帮扶形成全社会共抓扶贫开发的格局。xx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天津市六县(区)以及全省31个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坚持在xx最贫困的乡村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加速了xx解决温饱的步伐,为xx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xx帮办实事5635件,捐赠资金达20038万元,物资折价10706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捐助资金14858万元,捐物折价6938万元;天津市六县(区)捐助资金3167万元,捐物折价2567万元;甘肃省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捐助资金2013万元,捐物折价1201万元。

(六)扶贫互助社建设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2006年以来,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们把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提高重点村发展能力,弥补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和使用监管新机制、新模式,重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县(区)的45个村开展扶贫互助社试点,其中中央试点10个,省级试点35个。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47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34.5万元,农户自愿入股158.3万元,其它资金54.2万元。加入互助社的农户已达4640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45%,其中贫困户2780户,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3435户的80.9%,共组建扶贫互助社259个,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达158人。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了扶贫方式向“两轮驱动”转变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县被确定为国家、省上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大胆探索,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04%,高出监测贫困人口数1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对象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6%;低保对象4.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对象中,扶贫和低保交叉有3.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1%;丧失劳动能力的有0.8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的各类信息数据已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县上已将3.42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救助资金1823.21万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余1.3418万人随今后的低保扩面逐步落实救助措施;已落实扶贫资金241万元,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输转培训等开发项目中,对已识别的0.12万户0.54万个低收入扶贫对象落实了扶持措施,户均扶持强度达到了2000元以上。对尚未得到扶持的1.29万户5.81万个扶贫对象,县上正在依据年度项目扶持规划,逐步落实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回顾新世纪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支持、领导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关键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且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联系县制度,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县指导、协调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前提。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省、市、县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使扶贫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年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扬“三苦精神”,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其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乡、重点村和贫困户。

——科学发展,走开发式扶贫道路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长期以来,xx结合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北部地区干旱多灾、南部地区高寒阴湿的市情特点,找准造成贫困的结症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到“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模式,再到可持续提升温饱水平的生态循环经济反贫困模式,使xx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xx的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凝练总结出的“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发展思路,成为xx返贫困事业向前推进的法宝。

——开拓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积极适应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经验,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有效方式,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完善了社会帮扶机制。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xx市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可以用以下四组数据说明:

第一组数据:根据国家贫困抽样监测,2008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4007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2%;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42.4万人,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21.3%,xx有农村贫困人口54.77万人,占xx农村人口的21.38%,xx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甘肃。同时,依据xx市七县区人均纯收入分档次数据分析,200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国家贫困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人口有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5.15%,较全国高出31.95个百分点,较甘肃省高出13.85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甘肃省为3050元,而xx只有2380元,比全国少2773元,比全省少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占甘肃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比2008年增加392元,甘肃比2007年增加326元,xx仅增加244元。同时,xx市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低472元。

第三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2.9:1扩大到2009年3.33:1,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3.56:1扩大到2009年3.96:1,xx从3.9:1扩大到4.14:1,与全国和全省相比,xx市收入差距不仅持续拉大,而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第四组数据: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9%,长期在第12位徘徊,人均生产总值3961元,仅占全省的30.8%;人均财政收入为172元,仅占全省人均的15.8%,列全省末位;工业非常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由此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xx市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依然是全省和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依然是甘肃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09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时也指出:“历史上说的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xx等地方。这些年,xx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的变化,但xx还有许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xx依然是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酷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导致贫困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全市还有11个重点乡镇未通油路,440个重点村未通等级路,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56.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8.75%。特别是生活在北部极端干旱区和南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据统计,xx市因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返贫率在7%~32%之间。

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08年底,农村低保面仅为3.94%,尽管2009年经过积极努力保障面扩大到12.73%,保障人数达到34.8万人,但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1%,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

四是整村推进任务欠帐较大。在“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市对1198个贫困村制定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截止目前已完成344个。按现有资金量,今后每年最多能安排5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2020年,全市仅能完成944个整村推进,还有254个村(包括未列入国家扶持的贫困村)难以规划实施,急需纳入下一轮十年规划并安排实施。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扶贫与低保救助相结合,把尽快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并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增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奋斗目标。

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力争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确保“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实现。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从扶贫工作的基本点出发,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1)认真开展调研,掌握贫困片带特征,形成科学的“十二五”规划。按照北部干旱、南部高寒阴湿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准确把握市情、县区情、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北部干旱贫困山区:以陇西、安定、通渭、临洮、渭源北部为代表的贫困干旱山区坚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变干旱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来抓,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重点走好三条路子:一是以打造“中国薯都”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巩固现有马铃薯产业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与扩繁,提升马铃薯产业质量和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特别是要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程度,使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到8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100%,贫困户人均种植马铃薯稳定在1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采取以山、水、田、林、路、信息综合扶持为主,按照“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和“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舍饲养殖,以改造圈舍、良种引进、氨化饲料、配方饲喂、沼气配套等适用技术推广普及为突破口,改造传统的饲养方式,促进草畜转化,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乡村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甚至数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确保受训者全部输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并切实加大“两后生”培训输转力度,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贫困群众年平均劳务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岷县、漳县、渭源为代表的南部高寒阴湿区重点以中药材产业、畜草产业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发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集中力量抓好中药材、牛羊和食用菌等主导项目,形成每县三至五业,每乡镇二至三项,每村一至二品的发展格局。一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狠下功夫,扩大当归、黄芪、红芪和党参等大宗药材的种植,力争贫困户户均达到2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通过原产地产品地域保护和原产地产品标记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畜草产业。要按照建设“国内较有影响的无公害肉品生产基地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发展绿色畜牧业,努力促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增强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力地带动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到2015年,力争贫困户户均引进或投放1头以上基础良种母畜,农户户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积极发展草产业,大力发展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良草种的种植,力争到2015年,优良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2亩以上,从草产业获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的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二、三产业。三是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集中外地安置为主,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新疆等地实施移民搬迁。

(2)认真把握国务院扶贫办政策重点和导向,制定专项规划。与全市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抓住贫困区域的特点,认真研究整村推进规划、连片开发规划、基础条件扶贫规划、产业扶贫规划、科技扶贫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社会帮扶规划等相关配套系列专项规划。

2、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在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上求突破。

(1)创新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现向区域性连片开发的转变。要不断丰富整村推进内容,坚持以户为基础,紧紧围绕改善基础条件、社区建设、产业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等四大建设重点,不断提高贫困村农民收入;以区域开发为单元,逐步向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拓展,实现由单一开发向连片治理、区域推进的转变,力求做到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农村低保相结合。同时,对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依托项目滚动发展和扶贫互助社建设,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扶贫成果。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培育防灾减灾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加大对市场份额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与当地产业开发相衔、与贫困户的种养业相对接,拉长产业链条,进而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3)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重点抓好贫困家庭“两后生”劳务培训输转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培育本地乡土人才上力求实现新突破。要把开发式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培训对象的审核上,严把关口,确保贫困户直接受益;在培训基地的管理上,彻底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稳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后续管理上,要加强相互交流、就业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

(4)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落实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搞好国家部委、天津市对口帮扶及省、市、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依靠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增强社会扶贫实效。注重发挥各类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其提供爱心捐助平台,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注重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采取捐助资金、物资和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帮扶,广泛参与和扶持农村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灾后重建、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建设,使之与整村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6)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及风险防范。

(7)认真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全市七县区认真组织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通过民主、科学、规范、公平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识别贫困人口,重新确立贫困人口信息和数据库,完善贫困农户档案。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收入低于低保线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8)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现有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今后资金分配中,应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总数、人均财力、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等要素和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等为重点,科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不断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分配扶贫资金的一项主要依据分配资金,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创新到户扶持机制。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综合开发为主要模式,这种新的理念和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特别是整村发展种草养畜,将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配置,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由于贫困群众素质不高,加之在占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单家独户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折股到贫困户,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化生产的路子,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过去以扶贫部门为主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个以对各级政府为主的责任明确的“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进一步强化部门的参与度和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四是信贷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在遵循信贷规则、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适应农村特点,鼓励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的工作力度,提高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四、关于加大对xx市扶贫开发扶持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xx仍是全省、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同时扶贫开发正进入由低水平整体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快速迈进的重要时期,恳请省上在“十二五”期间,仍将xx市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一)建议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继续加大扶持力度。xx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生产总值长期在全省第12位徘徊;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末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是全国、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建议省上在后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规划中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议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将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更多。因此,建议省上采取以贫困人口扶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如xx可分北部干旱贫困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远落后深山区三个类型区制定规划。同时,建议将干旱、洪涝、冰雹等因灾返贫人口也纳入“十二五”扶持计划,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三)建议将xx同“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并给予重点扶持。2009年6月,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在对xx进行认真调研后认为,xx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酷劣,致贫因素复杂,依然是甘肃最贫困的地方,并将xx和甘南、临夏、陇南划分为甘肃扶贫工作的第三世界。“十一五”期间,全省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达567.9元,而对xx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为443.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3元。因此,在扶贫开发上,恳请省上将xx市与“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在“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四)建议加大对xx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虽然xx在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把xx打造成“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除依靠我们自身努力外,还迫切需要省上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恳请省上帮助我市向国家扶贫办争取,将每年10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再延长10年。同时,将中药材产业开发也列入专项扶持计划予以扶持,每年在贫困乡村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xx、x、x、x四县“三西”资金扶持力度。2008年之前,国家年均安排xx“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600万元,占“三西”资金总量2亿元的13%;2008年资金总量增加到3亿元后,年均安排xx3200万元,占比下降到10.6%。xx作为“三西”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亟待在“三西”资金投入上能给予倾斜扶持。为此,恳请省扶贫办将“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恢复到原来的扶持范围,并将其作为对干旱贫困地区特殊政策固定下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开发等方面。同时,建议省上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新的10年扶贫纲要时,重点加大对安定、陇西、临洮、通渭等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区片带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省内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六)建议加大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是“十一五”期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破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又分散重复投入利用水平不高,稳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集中解决区域连片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xx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建议省上在总结现有国家和省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xx市片区扶贫开发力度,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七)建议加大向中心集镇的移民工作。向中心集镇移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建议省上在“十二五”期间,参考借鉴新疆劳务移民和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的成功做法,在xx市探索开展中心集镇移民工作试点,鼓励农村贫困家庭走向城市,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一

尊敬的方市长、崔书记、薛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方市长、崔书记、薛市长长期以来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感谢各部门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一如既往的倾力支持。下面,我将全市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情况和20**年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

2009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中、省扶贫开发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议定的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项目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截止目前,全市共争取中省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20万元。主要包括扶贫重点村建设、整村移民示范村、移民搬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农户小额信贷、农村饮水、扶贫“雨露计划”培训、扶贫整县推进工程、扶持企业贴息贷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5500万元,比去年增加1900万元。主要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项目。

(二)扶贫重点村扎实推进。全市今年新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33个,按照去年12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建设项目和资金捆绑规划,基本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截止目前,共落实部门捆绑项目资金3.1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493公里,改造村组道路349公里,新建人饮工程82处,农网改造154杆公里,实施民居改造3439户。

(三)特困村建设成效显著。131个特困村按照2006年规划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全面攻坚,5.2万特困人口基本脱贫。三年来,131个特困村共落实捆绑项目资金5.5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660.7公里,改造村组道路1331公里,有124个特困村通水泥路,新建人饮工程248处,改造电网1034杆公里,移民搬迁2566户10046人,实施民居改造7863户;农村新型合疗、农村低保、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实现全覆盖;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100元,较2006年增长1600元。

(四)整村移民示范村启动迅速。全市启动整村移民示范村28个,按照农村集镇化的要求,各级扶贫部门按照“搬迁对象严要求、公益建设高标准”的思路,在建设规划上,由城建部门统一规划、扶贫部门负责监理、搬迁对象分户自建;在对象选择上,实行群众公选,三榜定案;在补助标准上,实行因人制宜,区别对待,对贫困搬迁户户均补助1.62万元,对特困户户均补助2.62万元。目前,28个整村移民示范村共搬迁2212户9223人(含面上扶贫搬迁1+5政策511户2132人)。

(五)信贷扶贫再创佳绩。全市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126个,注入财政扶贫资金1890万元,目前吸收互助协会会员12356户,到账各类资金2890万元,借款会员2465户,已向贫困户投放贷款195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针对产业大户和一般农户发展产业的问题,全市今年投放小额贴息贷款2.57亿元。同时,我办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投放龙头企业扶持贷款2.82亿元,有效解决了巴山丝绢、宝业集团、阳晨牧业、秦东魔芋、泸康酒业等20家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六)农民技能培训稳步实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劳务输出业受到冲击的现状,我办要求各培训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优化培训专业,实行外出务工和就地创业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大烹饪等专业培训力度,强化提高技能水平,有效解决外出务工难的问题。今年已经招生培训6321人,安置就业3835人。

在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我办统筹兼顾,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继续按照抓点示范的思路,在巩固提高第一批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启动建设100个重点示范村,由109个市直部门包抓;启动建设362个县乡示范村,由县直部门包抓。全市新农村建设会议后,新农村建设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级领导多次进村检查工作,县区和各部门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各牵头部门强化督促,分段召开工作促进会议,真正实现了领导力量不减、资金支持不减、帮扶措施不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紫阳、白河列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农综项目县从5个增加到7个,项目资金从去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5500万元,土地治理面积达到5.1万亩;争取农业产业化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项目9个,扶持无偿资金800万元。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县区扶贫干部的真抓实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高效开展扶贫开发的坚强后盾。今年,市上将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对县区和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同时给30多名市级领导重新明确了特困村联系点,联系特困村的各市级领导都深入到村上解决实际困难;市直部门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开展社会扶贫的有效载体,加大帮扶力度;县区主要领导亲自召开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问题,落实资金捆绑方案,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二是整合项目资源。去年12月,方市长亲自主持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了2009年扶贫开发资源整合方案,各部门大力配合,截止目前,共到位捆绑资金3.1亿元,为搞好今年扶贫开发提供了项目保障,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严格项目管理。扶贫项目量大面广,涉及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管好项目、用好资金是各级扶贫部门的职责所在。今年,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对特困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市办联合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建立了项目申报竞争制度、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项目建设监理制度、资金直通车管理制度、项目竣工审计制度、工程后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充分发动群众。农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让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到村的项目上,由群众决策投资方向;在到户的项目上,由群众确定扶贫对象;在民居改造、村道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扶贫资金奖补的方式,激发群众主动投资,达到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我市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影响我市扶贫开发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减贫速度越来越慢。一是贫困面依然较大。虽然2001年规划的扶贫重点村即将实施结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扶贫标准的提高,以及当初建设水平低等因素,全市相对贫困面依然很大。据我办年初调查,截止去年底,全市还有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村87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人口有10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1%;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贫困标准,我市贫困人口还有4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5.7%;有11.2万农户需要搬迁重建住房,占全市65万农户的17.2%,19.7万农户需要改造住房,占全市总农户的30.3%;居住在20户以上的组有1548个不能通路。二是贫困程度较深。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都是贫困程度较深、自身脱贫能力较低的贫困户。从贫困的根源上来看,因灾、因病、因教致贫的比例还很高。一些贫困户虽然已经脱贫,但是上大学难、看大病难、抗大灾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供养一个大学生、看一场大病、经一场大灾,使刚刚脱贫但仍很脆弱的农民又成为了贫困户。从贫困分布的空间上看,我市贫困人口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既有面上分布的点状贫困户,又有沿河、沿沟分布的线状贫困带,还有山高坡徒、土少水缺等自然条件极差,集中连片的贫困片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康村中有贫困户,贫困村中有富裕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三是扶贫投入不足。首先是国家投入少。现在国家对重点贫困村的投入,每村仅30万元,非重点贫困村基本没有投入,据测算,在我市要全面解决一个村的实际问题,至少需要投入资金100-3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只能修一段村道公路或解决部分农民的饮水困难,目前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依靠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源;其次是市县财政无配套。由于我市本级财政困难,市县的财政扶贫配套资金一直没有兑现;再次是群众投入较少,由于农村整家外出务工户较多,利用“一事一议”自筹资金搞建设非常困难,加之农村自然灾害频发,工程后续管理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四是扶贫意识有待强化。个别地方对扶贫开发仍然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监管不到位、项目实施不到位以及转移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

2010年是我市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继续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按照“以整村移民为抓手,促进农村城镇化;以信贷扶贫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化;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促进农民知识化;以整片推进为抓手,促进扶贫区域化”的具体要求,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力争全面完成《安康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工作任务是:全年新启动建设126个扶贫重点村,力争完成十年规划中的所有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新启动36个整村移民示范村项目,搬迁贫困人口2100户9000人;继续抓好46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放农户扶贫贴息贷款2.5亿元,企业扶持贷款2.5亿元,巩固提高126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成果;实施扶贫“雨露计划”技能培训7000人并安置就业;抓好旬阳整县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区域化进程,为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战略调整提供实践经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万亩,扶持龙头企业20家。全年实现脱贫8万人,确保贫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工作措施:

(一)创新扶贫方式。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贫困特征和经济基础,推行连片开发,创新扶贫方式。重点抓好xx县整片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实现连片区域化,探索连片开发的新模式。根据各县区地域特征、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种植传统等情况,以扶贫重点村、整村移民示范村和新农村示范村为基础,实行连片规划,推行区城开发。在汉江沿线打造以富硒绿色食品发展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在十天高速、小康高速沿线打造以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在月河川道沿线打造以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群体。通过连片区域开发,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有龙头带动,有特色、有规模,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实现富裕,让有限的扶贫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落实扶贫工作责任。进一步推行扶贫开发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领导挂联制、部门帮扶制等有效措施,提高各级主要领导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不打折扣落实到位。落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努力协调中省市联县扶贫责任的督查落实,形成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

(三)完善扶贫投入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中省扶贫项目投入为主体,确保我市在全省各地市扶贫资金分配中占据较大份额。二是进一步坚持完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将有限的涉农资金优先、集中捆绑到贫困村使用。三是争取市县政府尽力按照财政年增长5%用于扶贫投入的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用扶贫资金吸纳民间投入,用项目资金引导信贷投入,解决长期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激活扶贫主体热情。创新“项目民选、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利益民享”的项目建设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激发广大贫困农民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自力更生建家园。

(五)严格扶贫资金监管。进一步完善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公示、公告、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对扶贫工程的全程监督,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六)强化督促检查工作。争取将扶贫开发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以高分值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七)提前搞好扶贫规划。认真抓好2011—2020年新十年扶贫开发调研摸底工作,提前做好规划编制,力争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得到党的惠民政策扶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四、请求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确定2010年资源整合方案。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讨论2010年126个扶贫重点村和36移民示范村项目资金,落实明年扶贫开发部门捆绑资金3.7亿元,已经各县区长召开了办公会议予以确定。请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县区上报方案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二)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一是请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并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保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置不变,确保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力量不减,重视程度不减。二是根据我市扶贫开发现状和下一阶段扶贫任务,请市委、市政府在本次政府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以便更加高效地推进我市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明年是2001——2010年扶贫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更加繁重,扶贫标准要求更高,请市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按照中省的要求,落实市县在当年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配套资金,更好地促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安排,明年将进行扶贫开发新十年规划,为了全面、准确、详细摸清底子,搞好规划,请市政府在明年财政预算中为我办安排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市扶贫开发新十年规划工作经费。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二

常宁市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706个行政村,77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总耕地面积59.8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旱土8.9万亩。我市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始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结合,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建设”的思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完成了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工程建设,共投入财政资金106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02万亩,开挖疏浚渠道33公里,衬砌渠道37.01公里,建设小型蓄排水工程8处,渠系建筑物16处,桥、涵、闸配套1100处,改良土壤0.4万亩,新修机耕道路13.5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6台,营造防护林0.06万亩,科技示范推广0.4万亩。蓬田项目区建成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年新增(节约)水量5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5万亩。可常年烟稻轮作面积0.4万亩。年新增生产能力为:粮食138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128万公斤,新增烟叶0.56万担,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234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开发合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量大、面广、线长,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为搞好农业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开办工作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项目从规划、选址到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市委、市政府都要听取汇报,并多次召开农业综合开发专题会议,针对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分别进行部署,深入项目区现场办公,协调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于2010年底,配齐了农开办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了农开办队伍。二是确保经费有保障。市农开办原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解决开发办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从xx年起,将农开办归口财政统一管理,把职工工资福利纳入财政统发,充分调动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项目建设的县级配套资金,我市财政总是给予优先保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目标管理有效果。为了调动大家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市政府明确项目区乡、村两级主要负责人为农业综合开发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严格平时和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作为干部奖惩、晋级、升职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集中连片,实施规模开发。近年来,我市一改过去项目分散的特点,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之路。xx年年,经上级专家考察、论证同意,我市选择了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干群关系佳的蓬塘乡实施开发,蓬塘项目实行五年整体规划,分年度逐年实施,整个项目分为彭洲、蓬田、蓬塘、李井、凉水五个项目区,涉及我市蓬塘、松柏2个乡镇的37个行政村,共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是我市实施农业开发二十年来,集中连片最广、项目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一个项目,目前,已完成彭洲、蓬田两个项目区建设,规模开发雏形基本形成。

(三)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设计。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我们不断摸索,力求规划科学合理。一方面尊重客观实际搞规划。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项目实施前,我们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到现场仔细勘察、测量,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按流域、灌区进行科学规划,绘制总体规划图、施工断面图、竣工图,编制概预算表,为高标准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搞设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要按人性化的思路设计,把方便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结合起来。如我们在大渠道边砌取水池,方便人们取水用水;在机耕路旁边建垃圾箱,防止生产废弃物随意乱丢乱放;在主路两旁预留空间配建休息区,方便群众劳作之余休息;在渠道穿越群众生活区的地方修建便民台阶和洗衣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人群密集和交通要道处,我们按承载5吨的标准设计主要机耕桥,按200米的间距设计便民机耕桥。

(四)严格管理,打造优质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十年不大修、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实力强的优秀施工队伍承建。工程招投标时,邀请市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现场参与监督。二是严把工程施工关。在施工方法和工艺上,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对骨干灌溉渠道,我们全面推广砼现浇工艺。对骨干排水沟渠,全面推广浆砌石衬砌。对田间支渠,推广使用u型槽或空心砼砖衬砌。对附属建筑物,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一步到位。如渠系接口处的涵管多余部分,我们要求使用切割机切平,坚决杜决锤子敲打,确保路涵边缘平齐。

三是严把项目监理关。我们聘请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监管,并指派具有专业资质工程监理深入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施工程序、工程质量等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对每个标段,农开办还安排一位高素质技术人员,同施工队一同吃住在项目区,现场跟班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建方共同处理,把存在的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强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一是严格资金审批。实行“一支笔”审批,一本账册核算,一个资金专户。严把资金支出关,所有项目资金使用,必须由负责人一支笔审批,不符合要求的各种票据一律不予入账列支。二是严格资金审核。每项工程资金的拨付,必须由项目承包人提出申请,并开出收据和正式发票,经主管工程的施工人员、财务股负责人及主管领导的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最后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通过层层审核,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三是严格拨款制度。项目资金拨付坚持四个原则,即按计划拨款、按项目拨款、按程序拨款、按进度拨款,无论是上级资金还是本级配套资金一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严禁违规拨款。

(六)落实管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工程建好后,把工程交由乡镇统一管理,由乡镇按受益面积交付村级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队,由村主任和各村民小组推选有关人员组成,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区每条渠道都设立管护责任牌,明确管护内容和责任人。建立工程管护基金,按受益面积每年每亩收取1元管护基金,对个别工程如排灌站,实行有偿使用,采取租赁、转让等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多方面筹集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三、

存在的问题。

1、资金缺口大。按照五年整体规划,我市蓬塘项目区计划投入资金395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彭洲、蓬田项目两个项目区建设,完成投入资金1046万元,为加快我市项目建设进度,让项目区更早发挥效益、农民早日受益,请求省办在后期的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增加投入,促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又好又快发展。

2、产业化项目亟待省办扶持。我市素有“粮仓油海”之称,油茶资源丰富,是油茶大市。近几年,烟草产业发展也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市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此外,塔山山岚茶得天独厚,自宋代起就是宫廷贡品,与南岳云雾茶并列衡阳市两大名茶。尽管我市资源如此丰富,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开办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直至目前,我市产业化项目还是一片空白,产业带动力不能凸显,特建议省办对我市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使我市产业化项目早日实现零的突破。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三

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中医科人员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履行职责,全方面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树立为病人服务的观念。

中医科认真学习医院的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体人员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工作积极主动。

2、医德医风方面:

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树立起优质的服务特色和行为规范,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病人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上半年来我科职工能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分工安排,按时上下班,未出现迟到、早退、跑班、脱岗现象。

3、业务素质方面:

中医科把突出中医特色作为我科建设发展的“第一要务”,发挥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思路,把我科的特色项目建设的更加具有优势。建立健全中医特色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以中药治疗疾病为主,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和现代医学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形成了的完善的、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疗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加强医患交流,急病人所急,站在病人的立场充分考虑问题,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打好基础才能快速的为病人解决病患。同时加大科室与科室之间沟通与交流,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内容,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注重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努力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四

近年来,开县农业综合开发在厚坝、长沙、南门、竹溪、铁桥、郭家、温泉、河堰等乡镇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较好地推动了农综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但也还存在全产业链没有形成、科技水平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企业实力不强、缺乏农业品牌和亮点、试点示范效果不突出等问题,与陕西杨凌、富平和四川武胜等地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面对市内江津、万州、大足、南川等区县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只有迅速理清思路、创新发展、卧薪尝胆、背水一战,才能赶超先进,抢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开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理清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365”发展思路,开县农业综合开发突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全产业链建设、科技提升、园区建设“五大重点”,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美丽富饶生态开县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率、排灌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能力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设施的装备能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生态等综合措施,实施田水路林山村庄综合治理,力争“十三五”期间投入农综资金3亿元,积极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2亿元,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现农业的全程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六化”目标,夯实开县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农综政策优势,利用农综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科技配套、外资项目等综合政策,撬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开县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有技术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业主,“十三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重点培育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100家,形成开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树立“全产业链开发”的理念,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链式开发、生态优质、持续发展”,从规划布局上入手、产销融合上着力、科技信息上突破、基础配套上跟进,把重点特色产业链“做长、做宽、做深、做强、做响”,建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致富链。坚持做长,促进重点产业链条化;坚持做深,促进产品多样化、精品化;坚持做宽,促进产业多功能化,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做强,支持建设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大企业,促进产业发展集群化;坚持做响,促进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拳头品牌”。“十三五”期间一是重点加强柑橘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果园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品质,打造“三峡富硒柑橘”品牌,建成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精品柑橘果园1万亩,建成清洗、打蜡、包装、冷链、加工、电商物流基地和柑橘博览园。二是新建特色牡丹产业园1个,新建油牡丹基地1万亩,引进牡丹新品种400个,新建牡丹籽油加工厂1个,开发牡丹化妆、保健、日用等系列产品,打造“三峡牡丹籽油”品牌和物流电商平台。三是大力扶持大鲵产业,新建仿生态养殖基地7500平方米,种鱼培育池12000平方米,建成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加工能力10万尾,新增产值1亿元,推动大鲵全产业链发展。

五、提升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开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高地,积极引进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首席专家等各方科技力量,在农综项目区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项,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引进智能化管理和生产加工新装备2000套,新建智能大棚10万平方米,安装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管网1.5万亩。重点引进航天育种、生物防控、植物克隆等农业尖端科技,提高开县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园区试点示范建设。

按照“资源集合、力量集中、措施集成、发展集约”的建设原则,重点建设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南门市级现代农业园必须重塑形象,争取建成“西南一流、全市领先”的现代农业园区;江里新型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3-5年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县农综办按照“田园当公园、园区当景区”的建设理念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园区功能重建。重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科技示范、生态循环、特色产业集群、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8大功能。二是更新举措。以抓工业园区的现代经营理念来抓现代农业园区,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升级、产业升级、科技升级,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村电商突破、园区乡村旅游突破。三是建好机制。部门与乡镇共建机制;园区与企业的发展机制;园区与银行融资机制;园区农民与企业共赢机制。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五

认真学习贯彻“_大”精神,高举“理论旗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中医中药的特长,为地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现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在市区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贯彻“_大”精神,高举“理论旗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区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__年-__年救治患者达__人,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使患者就诊量在不断增加。

二、加强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中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近40年的医疗工作中,中医强调的是要达到内部肌体功能的自身协调平衡,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激活有利的内因,调解平衡状态,消除疾病,保持健康。本人能够很好运用中医为广大患者服务,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充分发挥了中医的特色,治愈患者达数百人。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严格依法行医。

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发,本人定期参加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举办的各项培训工作.__年-__年在市医院,防疫站等会议室,学习了肺结核、乙肝,非典,手足口病,爱滋病,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办法及医药管理质量的报告。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__月_月_至__年_月_日,由区卫生局、区防疫站_人组成的医疗检查小组,对全区个体医疗诊所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个体医疗诊所医药处方填写不完善。二是对中医诊所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三是中药饮片质量把关不严。通过检查,有效地促进了中药饮片的管理,和处方填写的不足,使区个体医疗诊所在管理方面及药品质量当中得到了提升。本诊所发现的问题,即时整改,杜绝一切隐患。

本诊所还存在不足,房屋布局不合理,中医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不足,今后在工作中,大力推动传统中医的健康发展,并且为广大患者提供质量好,价低廉的医疗服务,争创合格优秀的个体诊所。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六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根本。为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让这一民心工程能继续有效运行,我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就业再就业政策,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加大就业再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现在将今年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建议做一个汇报:

我中心以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着力点,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做好再就业工作,今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10个,安置“4050”大龄就业困难人员210人,为210人从公益性岗位核拨工资补贴137233.00元,安置零就业家庭54名,其中14名安置到厂矿企业和超市,40名自主创业。此外,大力推进灵活就业,结合新出台的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已对277人按规定实行了社保补贴、补贴总额达115931.4元。

二、开发就业岗位面临困难。

我县近几年一些大型企业的改制,造成了大量的下岗失业。

人员,而我中心的工作是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而开发出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这些岗位的开发目前只是依靠街道社区,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少,行政职能小,对于岗位开发的范围小,数量少,面对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人员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仅仅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其余没能得到就业的人员将流入社会,对我县的社会和谐发展和就业压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县目前经济增长快,但是固定岗位少,就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多数人员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不长,给我县的就业也带来了负面效果。所以从根本上说,控制下岗失业人员的增长和及时的解决就业问题,岗位的开发是缓解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

三、对开发就业岗位的建议。

(一)向社区建设要岗位。进一步加快基层社保工作平台建设,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向社区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

(二)向非公有制经济要岗位。积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注重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私营、个体、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

一批就业岗位。

(四)向劳务输出要岗位。按照“积极鼓励、加强引导、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的要求,全方位拓展输出渠道,重点向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对口支援省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劳务人员。

(五)向灵活性就业要岗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灵活性就业人员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项社会保障服务,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花垣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二00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阎主任一行三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自我介绍)。

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基本任务,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工作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农发办的精心指导下,周密组织,强力推进,科学创新,经全体同志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项目乡镇广大干群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收。

完成项目总投资716.33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256万元,群众自筹264.33万元(含投劳折资141.33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3)新建种子仓库1100平米,完成投资10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4)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台,80拖拉机配中型旋耕机8台套,完成投资173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

3、林业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35万元。占计划的100%,全部为财政资金。营建农田防护林网2.3万亩,植树14万棵。

4、科技措施。

司、濮阳县史军面粉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进行了扶持,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两类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项目区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达到了项目预期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效益。

首先是通过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田间工程得到很好配套完善,使该区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水103.5万立方米。通过优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优质农产品品质率提高90%。项目区受益人口1.76万人,年新增优质稻麦36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2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465万元。

其次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建成后,通过两类项目的有机结合,把胡状项目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较上年每亩增产100公斤,加上良种增价,可以带动2600户增加收入391万元。同时企业新增固定资产386万元,年新增总产值1400万元,年实现净利润140.5万元。

第三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建成后,公司优质无公害。

总结。

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协调县农开办、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组成专业的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技术队伍,于2月22日到3月20日近一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该冲开的道路、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硬化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精心组织,抢抓进度。

资质的省级招标公司代理。招标范围面向全国,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发布,打破了一往在市、县范围内招标的封闭单一状态,而且开标评标过程由市县农开办、市县财政局、县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领导现场监督。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时按质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按照省农发办要求,我们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机井、每条硬化渠道、砂石道路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准确定点、定位列表上报,在市统一组织监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14名工程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同时又聘请项目乡村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直部门技术人员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五)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八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0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

教学。

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2.2%,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1.3%,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6.5%,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坚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阴湿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深结构的帮扶,努力实现由帮资金、帮项目为主向帮科技、帮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诊所开发工作汇报篇十九

一是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把扶贫工作列入涉农办事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各涉农办事处、贫困村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区)、镇(办事处)、村三级扶贫领导体系,为县(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出了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乡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如×××村委×××种植的苦瓜质量优、产量高、销路好。在他的带动下,×××村的苦瓜种植面积已达×××亩,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

二、坚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实施扶贫措施。

×××县(区)、识别出农村贫困户×××人(含水库移民×××户×××人),其中扶贫户×××户×××人、扶贫低保户×××户×××人、低保五保户×××户×××人。根据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措施。一是对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二是对没有劳动能力及收入低于低保线的低收入人口,通过民政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三是科学编制扶贫开发计划,深入调查了解,掌握贫困村现状、贫困原因、发展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措施。

三、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措施。×××年以来,县(区)狠抓交通、水利、住建、文体等为重点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职能部门支持,共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建设贫困村屯道路×××条×××公里,建设×××、×××篮球场各一个,危房改造×××户,修建×××、×××渠道×××公里,建设×××人饮工程一个,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人。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四、强化造血功能,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产业扶持。在传统的农业粗放式经营方式下,贫困村群众以种植木薯、花生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增收缓慢。为此,×××年以来,×××结合贫困村位于近郊的优势,积极发展蔬菜产业、花卉产业,鼓励和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蔬菜、花卉产业。在×××扶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扶持成立了×××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花卉公司,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发展蔬菜、花卉产业的积极性,×××年以来,两个贫困村共发展大棚果蔬种植×××亩、花卉种植×××亩,现大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亩、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亩。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产业扶贫项目,×××年以来,共争取资金×××万元,支持贫困村发展蔬菜种植×××亩,带动贫困农户×××户。二是技术扶持。×××年以来,×××紧紧围绕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人事劳动、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围绕贫困村特点开展培训,结合水稻良种推广种植、良种果蔬种植技术、电脑电工操作、物业管理、厨艺培训等方面内容,共培训贫困农民×××人次,印发各类实用技术资料×××多份。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了科学种养水平,强化了劳动技能,拓宽了贫困户就业渠道。三是就业扶持。发挥贫困村比邻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协调园区企业为贫困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仅×××就有×××多人次的农民到附近企业就业,涉及贫困户×××户,贫困人口×××多人。四是定点帮扶。落实×××班子领导以及有关单位进行定点帮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帮扶支持。×××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共筹集资金×××万元,为贫困村建设篮球场、修建道路,并配备了电脑、空调等一批办公设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194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