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心得(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7:31:05
中医学的心得(通用13篇)
时间:2023-11-05 17:31:05     小编:LZ文人

总结是对过去种种经历的汇总,也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阐述,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范文中的总结内容经过作者精心编排和整理,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中医学的心得篇一

中医学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学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你选择借鉴。

我所见习的____市中医院科室比较齐全,我们轮的科室有内儿科,中药房,放射科,急诊科,骨外科,妇产科,针灸科等七个科室。现在总结一下我的见习情况。

最值得一提的科室是急诊科。

急诊科分有内科外科,有幸的是我内外科的急诊都轮过。内科的急诊通常是固定哪段时间会很忙,哪段时间不忙的。忙起来时,病人可以把整个诊室挤满,而晚上是最多病人的。刚轮急诊的时候我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要怎样处理病人,于是带教老师就教我,先指引病人或其家属去挂号,如果是发烧,就预先给体温计测体温,如果病人病情比较急的,就先处理。从感冒发烧头痛头晕的病人到心悸腹痛尿血的病人,基本涵盖了内科的基本常见病种。

在急诊就免不了要出车接病人,内科出车接的病人通常是脑血管意外,一次接回了一个被电击的病人,接回来时已经瞳孔散大了,于是所有的值班医生都来参加抢救,心肺复苏,电击复律……将近一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把他救回来,带教医生于是叫我们见习医生上,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也给我们实践的机会。带教老师说,按压手势应该双手互扣,手指上翘,仅以掌根接触胸骨;按压深度应该下压胸廓三分之一,大约4-5公分;按压姿势为肩肘腕成一直线,身体微向前倾;按压速率为每分钟100次,口诀:1上,2上,……10上,11,12,….26,27,28,29,30。每次按压之后必须让胸廓完全回弹到原来的高度,胸部按压与回弹的时间应该一致。

相对来说,外科的急诊就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是外伤的病人,大多需要清洗伤口,进行清创缝合。车祸的病人比较多,有全身多处擦伤的,有骨折的,有脑震荡的……一般都需要做__线和ct检查以明确受伤部位和程度。

最有意思的科室是妇产科。

本来只是安排了一个星期的妇产科见习,而且我们还没有学习妇产科这一门课,但是本着对妇产科的好奇和喜欢,我选择了呆在妇产科两个星期,一周在妇产科住院部,一周跟妇科门诊。

在住院部的一个星期里,我有幸见到了五次顺产,三例剖宫产手术和一例全宫切除手术。第一次见到自然分娩,我当时非常兴奋,当见到产妇从开始规律宫缩,接着宫口扩张胎膜破裂,到产妇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痛苦地屏气用力分娩,胎儿头部露出到整个娩出,最后胎盘完全剥离排出的整个自然分娩全过程,我的心情紧张地随着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分娩过程的进行而一起起伏着,最后为能成功分娩出婴儿而兴奋万分。等护士将处理好的新生儿抱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虚弱的脸上露出的那满足而幸福的笑容使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母亲是如此的伟大,母爱如此的无边。

接着一周在妇科门诊度过,我跟着带教老师,一周内接触到妇科的基本常见病,例如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见识到妇检和产检的内容和操作。虽然我还没学习妇产科这门课程,但是在妇产科的所见所闻,让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的认识,有助于以后我更好更直接的掌握这门课程。

收获最大的课室是内儿科。

内儿科轮的三个星期中每天跟随带教老师查房,开医嘱,每天帮护士测体温量血压送报告。

在内儿科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习如何书写病历,像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会诊申请单……每一样我们都从一窍不通,到慢慢上手,再到驾轻就熟,写错了超过三个字,重抄一份,于是一张张的病历纸变成了我们的草稿纸被塞到白大褂的口袋里,不到几天这口袋的分量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慢慢的膨胀起来了。

其中,我收获最大的是开中药处方,对病人望闻问切后,辨清寒热虚实表里,抓住主要方面,选方用药,开好处方后交给带教老师过目,这时也是自己收获最多的时候,因为带教老师通常会对所开的方药进行加减,同时解说病人现在的情况如何,为何要增加这些药,为何要去掉某些药。我的带教老师管有一个肺癌末期并且脑转移的病人,病人已经在这间医院已经住了三个月了,情况时好时坏,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经常发烧,只靠鼻饲和点滴维持生命,他的哥哥是个退伍军人,每天早晨我们来查房的时候,他都会立即站立起来深深地向我们敬个军礼,他说,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他还是为医生能细心照料他弟弟而深深的感动,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富有爱心的医生是多么受人尊敬。

美好的见习生涯,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知道,我们漫长的学医的旅程才刚刚起步。重回校园,我才慢慢意识到,或许,见习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于你在这期间学到并掌握了多少医学知识和操作,而在于通过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你是否已经在思想上准备好当一名真正的医生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前进。

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深入个体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你学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

我认为其重要原因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因为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马上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改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热生虫的病症辩证认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发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重的病理环境。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节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重两者标本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有幸在正安学院参加了一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无法用言语形容学习感想。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充斥着内心。从18岁学习中医药到中途转针灸专业,可能是开悟较慢,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太晚,但好在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直到找到。可以说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感受着中医学的魅力,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我似乎意识到,我是在以学习中医的形式来进行着这场生命的“修行”。有幸!必将加倍珍惜!

如何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怎么走好这条路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种担心,在正安这个高平台上,我的“非零基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10多年的学习路程,耳濡目染地“正规”学习中医,是一种幸运。但也因为受过那么多年“学院派”理论体系的影响,思路不免局限、偏激,兼容并包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小,突然扭转很多想法、思路不容易。在课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怎么走好这条中医的路?”也是这个问题让我有切入点的去“享受”两天的课程。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见地”,就是要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现象,生命本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和将来的病人。

其次:理解“象”。在生活中找寻“答案”,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没有发现、开启的,只是我们不知晓、无法感知到罢了。但并不代表答案没在那里。

三:尽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意识”,建立起来很困难,但也要迫使自己回溯到以前去体会。

四:中医是一种生活态度,用中医的理念影响生活,同样:生活中的经历更能深刻地体验中医。活里顺境时,学会告诉自己,这是人生曲折的缓冲。在逆境时候,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时候正好磨练心境,人生用功正在此时。

似乎觉得中医之路刚刚开启,不徐不疾,稳步的前进吧!

感恩让我有幸来体会这次课程的所有人。

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针灸推拿作为一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一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暑假见习期间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我也有幸参与到三伏天的贴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点钟,科室还没有开门,已有不少病人来准备贴敷。我们立即展开工作,把一卷卷医用胶布撕成分别适合大人小孩两种大小的正方形,准备待用,根据每一次贴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选穴,扎梅花针,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药丸,贴上胶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还要带上两个药丸,每晚各贴印堂一次,连贴两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针,身体强壮的、年龄较大的可以拔罐,年龄较小的可以直接放药丸贴胶布。

有些病人对医用胶布过敏,可以用麝香壮骨膏等膏药代替,贴敷24~48小时就可以撕下来,期间尽量少出汗,以防止胶布不粘而掉下来。三伏贴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体质弱易感冒,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后也可以再贴以加以巩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贴了一年就病愈,不再复发,不少小朋友贴了之后冬季感冒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些都证明三伏贴是有确确实实的疗效的。

在见习期间,通过阅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我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一直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医学生进入协和后要经过八年学习,十余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才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医生。而现在,我正处于医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临床学习,向病人学习,已得到知识、能力,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方面的素养,努力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生。

中医是有用的,它带给人们以健康,帮助人们减少病痛,并且在在现代社会中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我相信这样的科学不会消失,因为有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教授、研究它,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在选择相信中医,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传承它,发扬它。

中医学的心得篇二

作为第一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一员,我有幸走进有“东方剑桥”美誉的百年浙大。虽然只有短暂的七天时间,但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课堂、鲜明的观点、生动的案例,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

授课老师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大部分授课专家们都专门结合我校情况做了非常充分的备课,比如王键教授(原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参与了我校的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任务,非常了解我校的情况,针对性的指出在中医药大学如何进行“双一流”建设的管理。从讲座中,我体会我们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传统教育与教学方法的传承发展,必须坚持学科与办学优势的特色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我们目前的工作就应该仔细思考以下几个关系:“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医学与人文”,因此,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我们深深融入几层关系,做好交叉融合。

由于身处教务处,所以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夏强老师授课的《浙江大学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打破我的固封思想,让我了解国际高等教育的变化与趋势思考从大学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进而脚踏实地的深入思考本科教学改革。

从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上来说,医学教育在进行着从1.0到2.0的跨越,这是一种教学思维的巨大转变,是填鸭式教育到自主学习的转变,所以,这一切的改变不是学生的转变,而是教师,是课堂的改变,因此,同时必须实现管理层面的跨越。

2、中国高等教育的10个方面改革

带领教师理念的改变必须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跨学科式教育,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来起到使学生达到具有国际视野,良好领导力,逆境生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催化剂作用。

3、教师的管理与课堂的改革

作为教学计划审定的主要部门——教务处,我们要思考的专业建设必须是符合双一流高校的专业建设,一流的本科,一流的学科需要我们思考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而不是知识的累计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改革是教育计划为先的设计性变革,教育计划是引导学院发展专业的重要主线,脚踏实地,认真的思考医学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再来说怎么培养人才。

通过学习,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应该在融合、衔接、全程这六个字上苦下功夫,做好素质与专业的融合,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医预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衔接,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通过素质教育全程化,科研思维全程化,将所有的结合和衔接串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好中国化的中国医学教育。

4、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改革成效息息相关

我们做教育要仔细思考是否现有的教学存在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否能满足专业的能力需求或毕业后胜任力的要求?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毕业生校友问卷调查在质量保证机制中的作用?所谓的保障机制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机构,还是整体的管理运行,这一切,都将决定我们的医学教育改革是否成功。

1、同质管理、巧用基地。特别是我们的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目前这些基地已经初步具备教学的体系和理念,缺乏成中医特色的同质化管理,所以,对我的工作而言,必须在基地管理上狠下功夫!既可以实现医院向医学院转换,又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将所有的资源通过我校医联体联盟共同紧密围绕在一起,实现医教研的共同发展。

2、人才成长,拔尖创新。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九年制、八年制和基地班培养为抓手,仔细思考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特色性,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普世价值的人才而全力奋进。

3、从我做起,改变课堂。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翻转,在我的课堂上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逐步削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下放至学生群体,做“接地气”的教务处管理人员。

医学教育改革正在从“新途径”走向“新时代”,愿我们都用一颗平静而真诚的心,认真的对待医学教育,仔细的品味改革的动力,努力的实现中国医学的世界化发展!

五天的学习,有理论课程,有现场教学,课程丰富多样、精彩绝伦,启迪思维,精准聚焦弥补我们“能力的短板”。授课教授个个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带来了高层次的'政策解读和全新的实践视角,让我时刻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获益匪浅、受益无穷。

一是感悟学风,贵在学习。浙大短短几天的生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所谓“只有站得更高,才会看得更远”,只有注入新的知识,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正确的判断力。联系自身,一定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多多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不断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和高教知识,发挥模范作用,引领学习风尚,正如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教授讲到的: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终生快乐。

二是知识更新,指导实践。通过授课参观,我们学到的与其说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不如说是一些先进的理念或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知识和思考的大门,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宣勇教授讲授的《推动高校治理方式转变的最佳路径》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地方院校办学治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好地方经济,更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做好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发展的无缝对接,构建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实质上也对领导干部的战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是掌握方法,学以致用。这次学习培训中,专家、教授们的授课既结合实际且推陈出新,无论是哪门课程,既结合了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通过实际案例予以辅助加深理解,让我对学校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于一个高校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超前的谋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需要认认真真将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学校规划和设计,用科学思维和超前战略对成果产出(包括人才培养)进行选择,打造自己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浙大学习的经历,对我来说将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切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职工作中,高标准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中医学的心得篇三

在学习中医学导论课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独特的诊断方法和药物,辩证施治,调理疾病的医学体系。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这些理论看似深奥,但却是中医的灵魂所在。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医强调机体平衡,主张用调理阴阳的方式来治疗疾病。此外,中医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食疗、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课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我尤其喜欢针灸,它不仅能缓解疼痛,还有助于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通过实践,我也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

学习中医,让我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融合了哲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学习中医,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我深信,中医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

中医学的心得篇四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学的心得篇五

不知不觉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上课的课时也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这里非常感谢两年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你们辛勤的教导,正是你们不辞劳苦的教授,才有了我今天对医学知识的熟知。

我是一名教材科的老师,以前对中医知识了解不多。但自从进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可是迫于工作的限制,这个想法一直都未能如愿。两年前当我了解到学校有函授班,可以系统地教授中医,于是我便报了名。一晃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授课老师先从中医最基本的课程讲起,让我对中医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内外妇儿等中医临床课程,同时还有药理、病理、西医诊断等西医课程。让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学习疾病,以便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更侧重于临床,由于我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这让我觉得学习有点吃力。于是我便加强课余时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课老师细致的讲授,使我对临床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不仅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让我可以真正地运用中医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以前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总是求助于同事,经过两年的中医学习以后,自己能够处理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两年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从当初对中医简单的了解,走到了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运用中医,实践中医。

两年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走进了中医,但是我知道在中医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我所了解和学习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是一个中医人。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因为我对中医的热爱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中医,探索中医,实践中医,不断提高自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

两年的函授课程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活中一次真正的飞跃,两年的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再次感谢两年中教授我们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同学,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20xx年月日。

中医学的心得篇六

不知不觉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尽管时间很短,上课的课时也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在这里非常感谢两年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你们辛勤的教导,正是你们不辞劳苦的教授,才有了我今天对医学知识的熟知。

我是一名教材科的老师,以前对中医知识了解不多。但自从进入了山西中医学院,我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想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可是迫于工作的限制,这个想法一直都未能如愿。两年前当我了解到学校有函授班,可以系统地教授中医,于是我便报了名。一晃两年的函授课程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两年中,授课老师先从中医最基本的课程讲起,让我对中医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授了内外妇儿等中医临床课程,同时还有药理、病理、西医诊断等西医课程。让我们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学习疾病,以便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更侧重于临床,由于我的`医学基础比较薄弱,这让我觉得学习有点吃力。于是我便加强课余时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之上课老师细致的讲授,使我对临床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不仅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也让我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让我可以真正地运用中医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以前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总是求助于同事,经过两年的中医学习以后,自己能够处理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两年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从当初对中医简单的了解,走到了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运用中医,实践中医。

两年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走进了中医,但是我知道在中医方面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我所了解和学习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是一个中医人。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不断地学习,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因为我对中医的热爱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中医,探索中医,实践中医,不断提高自己在中医方面的造诣。

两年的函授课程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活中一次真正的飞跃,两年的课程让我受益终生。在这里再次感谢两年中教授我们的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同学,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中医学的心得篇七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大众的欢迎和推崇。作为一名学习中医学的学生,我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很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习中医学的感悟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其他学习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学习中医学让我深刻理解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中医学与西医学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追求阴阳和五行的和谐。这种独特的理念让我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法,即通过辩证分析病情,求同存异,以药物治疗和调理人体的平衡状态。这种与西医学不同的治疗方式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医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其次,学习中医学让我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中医学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医方剂的制备和运用非常讲究,每个药物和配伍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病人的反应,中医师可以调整药方,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综合分析和调理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学习中医学不仅仅是研究理论,更是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只有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医学,发挥其独特的疗效和价值。

与此同时,学习中医学也提醒我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患者体验。中医学强调医患关系的建立,唯心是诚的理念让我深受感动。在中医学中,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工具,更是关心患者的朋友。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医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学习中医学让我明白了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注重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更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个中医师共同参与,团队协作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团队中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每个人的建议和意见都是宝贵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在未来的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总结起来,学习中医学是一段充实而有收获的过程。通过学习中医学,我不仅仅是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独特之处和独特魅力。中医学强调人文关怀和患者体验,提醒着我作为医生不仅仅要关注疾病治疗,更要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学习中医学也提醒我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发挥中医学的独特作用,为患者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中医学的心得篇八

姓名:

经典,何为经典?在我看来经典就是能不随时代变迁而仍被认同的朴素观点,并且能催生出新观点的事物。

自古到现代《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等就是在中医世界里不倒的经典。这些著作记载着中医的发展,是中医智慧的沉淀。

从学中医到现在,我越来越感到朴素的中医基础理论非常重要。在学习中我所遇到的问题都离不开八纲辨证、阴阳及五行。无论问题有多么的复杂还是脱离不了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方法。而在学习《中医经典选读》以后更加体会到了,溯本逐源,万变不离其宗的意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及对疾病诊断、预防的方法等内容。不但为中医学理论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得以发展的基石。

在学习了《内径》后让我更加体会到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联系,当人体产生疾病时不能只考虑人体自身的情况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不但影响了治疗还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生。

《内径》用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始物质“气”形成的。

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气的交感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天气与季节,这些变化也影响着人体内气的变化。气在人体内是各个脏腑联系与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功能活动的外在体现。而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内径》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虽然很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的不容易,要把疾病控制在没有发生之前,并且使已经发生的疾病控制住,使问题简单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疾病的预后及转归作出判断。

除了《内径》外还有《伤寒论》对我也有启发,《伤寒论》是一本论述治疗外感热病的著作。以条文的形式将治病的理、法、方、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精神,创立了六经辩证,确立了脉症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

《伤寒论》中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药,而很多条文中用药结构和煎服法都始终体现着顾护脾胃的思想,而这些对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径》中有“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机体的一切营养物质都需要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故脾胃功能的强键与否,关系着人的生命活动能否延续。如“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而《伤寒论》不管是从防护、用药组方、煎服法等都贯穿着这一思想,所以张仲景才谆谆告诫后人“胃气和则愈”。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汗、吐、下三法不能用之太过。否则就会损伤津液,造成伤脾败胃。如“病人脉,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这条是脾胃虚寒之人,不可用汗法,若用必生变证。

诸症自除。

汗法就如此,而对吐法与下法对脾胃的损伤更是不言而喻。

在用药组方时也时时不忘顾护脾胃,而且还频用人参、白术、生姜、大枣、甘草、粳米等有顾护脾胃功能的药物。只有顾护了脾胃,药物的吸收才不受影响,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对我有影响的不只有《内径》与《伤寒论》还有其他的著作,只两本我就已对古人的医术折服不已,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意识到了医学的奥义,古人的哲学思想不仅帮助我们认识日常事物中深奥的智慧与论证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让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的重要。

天人相感,辨证论治,顾护脾胃都是古代医学朴素唯物哲学的体现。古典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我们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没有逃出它的五指山,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它。我相信它将会给我无限的启发,为我开启新的大门。

中医学的心得篇九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多年来,我对中医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中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对人体的解剖生理有着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分享我对中医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中医学的根本理念(200字)。

中医学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中医学都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基础,强调了身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症,中医师可以确定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情况,并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草药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这种以人为本、注重整体的理念使中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三段:中医诊疗方法的独特性(200字)。

中医学采用了一系列特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比如,中医师在诊断时注重望、闻、问、切四诊结合,通过观察、听诊、询问和脉诊等手段来获取病人的状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中医师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基于此进行治疗。中医学还注重草本药物的应用,通过煎煮草药,使其成为可口可饮的煎煮汤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除此之外,中医学还运用针灸、推拿等技术来治疗疾病。这些独特的诊疗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患者病痛,也为世界医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第四段:中医学对于现代医学的启示(200字)。

中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中医学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和个体化医疗的趋势相吻合。同时,中医学强调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提倡适应自然和调整生活方式,这对于现代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另外,中医学的独特诊疗方法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领域,如中医草药和针灸等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五段:结尾(200字)。

综上所述,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学,我深切体会到中医学对于人类的贡献,也更加坚信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学能够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

学校组织的中医实习,这次的中医实习,我主要在针灸理疗科实习一个月,包括按摩室一星期,到明天为止就圆满结束,我在这个科室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因为动手机会很多,尤其是在主任开会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也认识了很多病患和很多性格很好的家属。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在按摩室学会了颈椎病,腰椎病的推拿按摩治疗手法,而且病人都很喜欢我的治疗,出科后还有病人说我的手法好,这点我不自夸,今天指导医师还说我在的时候人气很旺,好多病患都来治疗,不过我出科后好像病患就少了很多,这是实情,也是我的骄傲。

中医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拔针,这是来针灸科之后第一学的.,而穴位注射,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从按摩室来到针灸这边的第一天,我看到他们给病人穴位注射觉得好神奇,指导医师叫我动手,我怕,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我来病人却说不要我来打,指导医师二话不说一步一步教我,很完美,第二针就是我自己完全给病人注射了,一直到现在。扎针还是有难度,因为不好找穴位,偏瘫患者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整穴位,从头至脚:百会,印堂,水沟,地仓,承浆,。廉泉,角孙,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行间,一路往下。期间还有三伏贴,这是一种防病的方法,在三伏天给病人或者一些无大碍的人的特殊穴位上贴上贴伏,很管用。

在还没参加中药实习的时候,我就学过拔罐,现在只是复习外加熟悉,就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给病人拔罐,有时候也走罐,闪罐,刮痧,还学习了放血治疗,这个是刚学的,指导医师不在自己给病人放血,现在想起来应该早点上手。因为病人的一句:我相信你,我就二话不说给病人治疗了,还有什么话语比起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这是病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坚决不能让病人失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这次中医实习。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都是在课堂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对一些病情的临床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总而言之,是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一

临沂市中医医院是目前山东省市地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爱婴医院,全省重点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沂市红十字会医院,临沂市创伤急救中心,又是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100家文明行业示范点之一、10家文明服务示范医院之一,是鲁南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和技术指导中心。

经过在日照的见习,我在临沂实习的要自在很多,工作流程都清楚嘛。第一个科是儿科,实习方式是一对一,我的带教老师是赵长华。赵老师三十五六岁,体格健硕,古铜肤色,一身正气,很有阳刚之美;在科里嬉笑怒骂,逍遥快活得很。跟着赵老师最大的好处是他会让你清楚的知道疾病的来龙去脉。每天早晨查房后,他总会拉着我细致的讲解查房时患者所反应的病情进展该如何处理,特别是有新来的病号时,他还要带着我仔细的为患儿查体,有时竟完全放手给我。在儿科实习期间,恰逢手足口病流行,赵老师还让我专门写了点对这一传染病的总结,概括述说了本病的发病因素、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在赵老师的调教下,我基本熟悉了儿科常见病如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上感、小儿肺炎、急慢性肠炎、心肌炎、各型传染病等的断诊和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其独有的优势,这一优势在临沂市中医院的消化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科里中医氛围浓厚,云集了医院里的好多名老中医。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急慢性肠炎、病毒性肝炎等。中国人讲“有病无病,吃饭为证”,中医里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很多时候身体的不平衡首先会在饮食上表现出来。常见的致病因素有思虑过度、饮食不当、外感六淫邪气,治疗中多脾胃兼顾,以恢复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为基本原则。

针灸推拿可以疏通淤阻的经络,调气活血,并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消化科后我转到针灸推拿科,中医针灸推拿的神奇疗效让人惊呀,特别是对各型疼痛、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后遗症及面瘫等的治疗。针灸科特色明显,疗效确切,已经成为中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在实习期间,老师给我很多动手针灸的机会。还记得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为患者施针的时候,可能因为太紧张,竟在同一位置扎了两次才把针扎好。后来每天手不离针,现在应该不会再有那次的尴尬了吧。

我现在实习的科室是骨科,下个科室是内分泌。小儿科后去的是普外,学习了基本的缝合与打结,而且在手术台上拉过几次勾,本以为会害怕手术,可在台上的兴奋感和求知欲把恐惧赶的不见踪影。现在我已经可以独自熟练的缝合、拆线与换药。简单的石膏固定也可以做的不错。

现在的我回家经常可以为周围的人解决些小毛病,自觉效果还好,已经获得不少的信任;现在的我也不再为中西医的矛盾斗争而劳累,我要做的是可以把病看好的医生,让喜欢理论的去做理论吧;现在的我找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在临沂的这段日子里,我过得很开心,很充实。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二

本人于2015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 。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

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

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

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

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这时他看另一个患者),望,闻,问,切,自己来一遍,再自己开个方,跟老师的比一下。幸亏老师看得很慢,我有足够时间做这些。当抄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方,我渐渐明白了这位老师的思路和用方习惯,我也向他提出了一些见解,有些也被他采纳了。我感觉我突然进步了很多,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中医学实习心得体会(三)

中医学的心得篇十三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先父薛培基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随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侍诊四年。父亲毕生致力于血液病、妇科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尽管在动乱年代,被谴返故里,限制诊病,但因其方简价廉、效果显著,德高望重之医名仍誉满乡里。由于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起初教我习诵易于记忆的歌诀式启蒙书,如《雷公药性赋》、《四言举要》、《医宗金鉴心法要决》等。继之给我讲授《傅青主女科》、《血证论》等中医名著。因年少好学,从小奠定了学习中医的童子功。

初中毕业后,适逢动乱,我报考中医院校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学医之志并未消沉,几经周折,终于有幸拜在父亲师兄---现代著名中医学专家祝谌予老师门下。祝师告诉我:“要想学好中医,提高疗效,必须系统学好中西医基础理论。”因当时处在非常时期,祝师只能指导学习中医学院教材,不能系统讲授,我以自学为主。对疑惑之处,祝师集中解难,因此培养了我自学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我学完了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全部教材。同时在祝师的指导下,我先后通过了《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赤水玄珠》、《张氏医通》、《医林改错》等历代名著。由于我勤奋好学,理论联系临床,学用结合,因此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祝师常教导吾辈,认认真真随师侍诊抄方,才是学好中医临床技能的最佳途径。我白天在门诊侍诊于老师,抄写医案、医方,每日接诊数十人。每周三、六晚上老师在家义务门诊,我亦侍诊于侧。寒暑十余载,风雪未辍。在祝师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侍诊之余,整理脉案,阅览方书,并把老师所诊病历,按病、按方、按证分别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做笔记,加按语。对老师临证灵感,询问于师,录之于册。日久天长,积累老师活的`经验甚多。为求貌似,还常套用老师方法治疗疾病,把自已的体会也记录下来,加以对照。找出差距,如此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进而探求神似真谛。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在祝师倡导下,由我组织成立了“顺义县国医医院”,聘请了北京四大名医传人和首都著名中西专家轮流应诊。先后应诊的有:祝谌予、李介鸣、刘渡舟、董德懋、翟济生、薛培基、赵绍琴、李鼎铭、屠金城、刘贵权、张秀琴、施如瑜、施小墨、肖承悰、陈文俊等中西医名家。此时我能有幸跟随这些前辈轮流侍诊,聆听教诲。老师们在看病时常中西理论有机结合给予讲释,有声有色,使我学之兴趣甚浓,受益良多。

因祝师、家父同受施门教育,受此影响,我自然形成了一个收集师门医案、医方、医论、遗文、遗墨之兴趣,为求全面,面陈老师,提出请施门前辈成立施老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议。恩师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由祝师组织施派在京传人共同发起成立“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由我任中心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时代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为使传统的医学得到科学的印证,以祝谌予老师为首的施门传人均以自己的专长在顺义国医院开设专科门诊,设立门诊大病历,真实的记录诊疗过程。现已收存文字大病历78000余例,声像病历54000余例,验方百余首,讲稿六十余篇,医论、医话上百篇,名医手迹近千余篇。使老师活的经验永世相传,造福桑梓。在祝师“我们利用10年时间,将已掌握的验方进行科学实验,精简药味,改变剂型,将其有效验者推向社会。”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将病历中有效验案所用之方药系统分类,利用科学的制做方法把中药传统汤剂改成诸如冲剂、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现代剂型。对其中屡试屡验之方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将疗效确切之品种加以收藏,以备同有志于中医药之士共同开发。经过从师、临床三十余载,我对中医学术产生深厚的感情,并大受其益,渐入精深博大的祖国医学之殿堂。

古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说法。我每周应诊四天,每日接诊四、五十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西医结合,牢记“辩证施治”为祝师一贯所倡导。在老师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认为要想在某一专科有所突破,就要博采诸家,择其精要。治病医路要宽,不要认为自己是某病专家,对其它疾病不予研究。因为在临床有些病不可孤立存在,譬如糖尿病常可见到心、脑、肾、男性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如若一味只对糖尿病下功夫而忽略疾病的群体性,往往会出现因治疗方法少而不能应对临床复杂情况。因此我在看病时,内、外、妇、儿无不涉猎,常采用中西两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茯益良多。

祝谌予老师以中西医结合精深造诣和一张处方常具有中西医理论有机融合之特色而享誉医林。我得益前辈绳墨。加之我对针炙疗法的喜爱,常常针药双施。急则施针,缓则用药,以其即刻疗效形成了我独特的针药方证对应法,而响誉于众多患者。我以行针取穴少,痛苦小为一贯追求。如一例急性肠炎患者,病十余日高烧不退,体温持续38.9度至40度之间。中西医屡试退热消炎诸法不应,日泻十数次,小便甚少且黄,我予针刺外关和委中放血,15分钟后患者体温降至37.2度,排出大量黄色小便而渐安宁,遂以中药三根五苓散三剂而痊愈。我在临床实践中,有个重要体会,就是将老师经验和读书、看病时突发的灵感和体会随时记录,集腋成裘,就为编写读书和临证体会与同道交流,以资提高。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深感中医学术精深博大,学无止境。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确是至理名言。先贤越人随风适俗,博求多采,医路甚宽,世代传为佳话;孙思邈凡有“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叶天士虚怀若谷,凡易十七师,以至成为妇孺皆知的大家;名医施今墨尝云:“中西医应互相学习,使其融会贯通。”吾师祝谌予常教导我辈:“博采众方就是对他人好的经验和杂志所载有价值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验证,对其确有效验者,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我曾有幸跟随著名中医刘渡舟侍诊,刘老精湛而独至的医术使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例如,我对刘老用五苓散治疗一例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甚佳颇为不解,遂询之,经刘老讲释后顿悟。刘老看我态度诚恳,曾多次赠方于我。

因我对针炙极有兴趣,经祝师介绍,曾得到著名针炙专家胡荫培、王乐亭二位老师指教。针药并用,临床疗效提高,使我饱尝其中乐趣。发扬祖国医学任重道远,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中西结合,针药双修是我毕生为之的道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508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