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颜氏家训读后感(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8:11:04
2023年颜氏家训读后感(优质10篇)
时间:2023-11-05 18:11:04     小编:念青松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一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自其诞生之日,就受到世人推崇,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颜氏家训》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也是欲望奔腾的时代。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横行,投机与取巧的聪明人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在欲望之中飘荡无依,找不到立身处世的原则,找不到回归心灵家园的路。颜先生教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如同当头棒喝,给失途之人以指引。

从三聚氰胺奶粉及屡禁不止的瘦肉精、地沟油,到各种各样应用在考场里的作弊设备乃至高科技产品,再到贪污了惊天巨款的官员……失途之人的身影活跃在社会的每一处。

诗人杜荀鹤说:“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失途之人虽多,而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当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太阳离你很近,月亮离你很近,星星和流莹都发着光,簇拥着你前行。而你,只需静心轻嗅山间野茉莉的芬芳,聆听蝴蝶的轻吟浅唱,静心,然后做最好的自己。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曾说:“光阴可惜,譬诸逝水。”时光易逝,人的一生命何尝不似流水,川流不息,不舍昼夜。不同的是自己的耕耘者,这一生的光阴我们可以用双手紧握,使之盛放。

我不去羡慕郑亚旗幼年辍学、自学成才;我不因马克・扎克伯格离校建脸谱网大获成功而盲目效仿;我不因李娜网球场上的英姿而弃学从体;我不因夏达漫画纵横画坛而决意学画。他人的成功因时因地而宜,我有自己的轨迹。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且知道犯错后不思悔改,反而一味地对错误加以延伸。因为根本就没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敷衍了事,搪塞推之,找种种借口推脱责任、洗刷罪名,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过去教会我认清航向,现在要求我笔直向前,不因他物改变人生方向,让这贵如春雨的青春蹉跎下去。

纠正错误的能力使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伟大能力。有错就改,才是我们的明智之举。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是华夏民族不断发展强大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国学经典即是其中的代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梦的再一次诠释,也是中国发展的方法论和发展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懂得阅读国学经典,欣赏国学经典,并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更要将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践行者。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二

自己有了孩子对一些教育子女的书就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我耐着性子读了《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无论要做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告诫我们要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终不沦为末流。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三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书,一本我一开始怎么也看不懂的书:《颜氏家训》。

寒假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书目的时候,我根本没放在心上,随随便便就订了这本《颜氏家训》。我本以为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没想到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我本来想放弃这本书,后来转念一想,我男子汉大丈夫,堂堂五尺之躯怎么能被这小小的一本书所吓退。

寒假里,我就拉着妈妈陪我一起读,让妈妈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妈妈对我说,《颜氏家训》里语句叫文言文,我还没怎么学过,所以看不懂,这也是正常的。就这样,在妈妈的一句一句解答下,我认真读了《颜氏家训》。

读书过程中,妈妈为我解答了很多句子,我也明白了里面许多话的意思。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妈妈告诉我,这句话是说孩子心目中家长有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双方还会常常闹得不愉快。我一听顿时明白了许多,老师不是很多次向我们举例说。有些家长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蛮乖的,一到了爷爷奶奶那里就撒泼耍赖,爷爷奶奶没办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对老师说,您帮我说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吧,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就听老师的。原来这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太宠溺孩子了,自然而然孩子就会觉得他提任何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的坏习惯。

想到这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还好,我家里的长辈不宠溺我,看来这就是大家都说我懂事的原因啊!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四

引发我阅读《颜氏家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不久,又在网上看到习近平女儿,用手推车推着父亲习仲勋游转公园的照片,其间透露了传承“勤俭持家,清清白白做人”的习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教育家颜之推编著的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宏大的家训著作。其中“教子篇”更让人深深难忘:“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意即:我见到世上对孩子不讲教育只有慈爱的人,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干什么,放纵孩子,不加管教,应该训诫的反而夸奖,应该训斥的反而欢笑,直到孩子懂事时,还视之当然。直到孩子骄傲怠慢已成习惯时,才去制止,纵使把孩子鞭打得要死也树立不起威信,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这段家教、家训折射出一个哲理: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就是天性,习惯成自然。家教、家训是告诫子孙后代的言行规范,也是经典国学。如今全社会倡导教教、家训、家风的传统教育,意在传承一种道德力量。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五

许多人可能都不怎么了解《颜氏家训》这一本书,因为这是一本文言文,又是教育书,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心生厌烦。可是呢,就在一个月前,我读完了这本书。

实际上《颜氏家训》虽然是古人颜之推写的,文章比较难理解,但是在每一段家训的后面都会有注释,译文,有些还会有相关人物、内容的图片和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古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严谨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里的家训虽然是颜之推制订以警示后人的,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其中有许多条也适用于当代人民。比如子女要孝顺父母,为人要正直、勇敢,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是人的本分。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已被当今社会否定,现在推崇自由,平等,以理服人,但是我认为它虽然简单,通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效果,否则这也不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了。

我选择《颜氏家训》为暑期读物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文言文,我能够读懂它的文字,体会出作者的意境。虽然文言文比较难,可是我就是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它,想去读懂它。

《颜氏家训》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其中有一些可能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无法去全部读懂,消化和吸收,但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礼仪,我想我也有了收获,也就不算白读这本书。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六

《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

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文章》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

《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有人便据这《归心》、《书证》、《音辞》等篇将《颜氏家训》归入杂家。《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材。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颜家十几代兴旺。这些事实印证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家族生存竞争的重要意义。现代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某市曾于九十年代评出“十大青年企业家”,当年他们是何其风光,却没有几个想到禀祖训,立家规,塑造家学文化。

到今天,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大青年企业家”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他人要么犯案进了监狱,要么难以支撑而宣布破产,更何以谈三代富贵?与古人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七

寒假里,我读了《颜氏家训》一书,它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作家颜之推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著作,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

《颜氏家训》讲的是一些古时候作为孝子、孝女应该懂的礼节等。

在《颜氏家训》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操”里的第十四章,讲的是父母去世后,父母生前的房子不能进去,父母如果是被斩首的,儿女都不能用刀。父母如果是被烧死的,儿女都不能吃烤肉。父母如果是因喝醉被杀,儿女都不能喝酒。即使这样,但是如果父母是被噎死的,也不能终身不吃东西了吧!

我也比较喜欢“治家”里的第三章,讲了一个故事:北齐史都侍郎房文烈,从来没有生气发怒过。有一次下了好几天大雨,家里没有米了。房文烈让仆人去买米,没想到仆人竟然逃跑了,过了三四天才抓到,房文烈语气和缓地问道:“一家这么多人等你买米做饭,你到哪里去了?”居然没有要打仆人的意思。房文烈曾经把房子借给别人居住,那人的仆人却把房子拆了当柴烧,几乎快拆光了,房文烈页只是皱了皱眉头。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家一定会喜欢上更多中华国学的吧!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八

《颜氏家训》为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在经历过太多事情之后明白了要使自己的家族避免受到伤害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所以继续绵延造福子孙便成了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此书七卷,共二十篇,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起着训教子孙后代的作用,而对我们现代仍有很大的影响。

颜之推著写这本书时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他在写这本书时把自己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见解、借鉴全部都体现在此书中,从而使得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囊括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这一部分主要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子篇》中说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应在母胎时就对婴儿进行胎教,再者就是在孩子懂得识人脸色时进行教导训诫,父母既要有威严又要有慈爱,孩子自然就会尊敬有孝行了。要会教,教好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是需要父母同心协力,奖罚结合可以使得家庭教育更加有成效。而在品德智能教育中的《勉学篇》中说到,连帝王都不能不学习更何况普通人呢,士大夫的子弟没有不受教育的,但是有些人却在谋一官半职之后不再学习,就这样碌碌无为浪费自己的生命,颜之推推崇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学习,因为在幼小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不便于学习,所以学习要趁早,而且要终身学习,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这些在颜之推的书中都能深刻体现。

现今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常听到别人对孩子一种评价语:“没家教”或“家教好”。指的是孩子有没有教养、风度、气质,也就是他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高雅。人们普遍都认为,“教养、风度、气质”等不只是先生老师教育的结果,更主要是家庭父母熏陶训练的结果。一个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方式,动作举止都是体现着他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有些东西是内在的,是不能伪装出来的。当然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而如果能够从小得到“规行矩步,安辞定色”的。训练,也许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比较成功,能够从小事做好规范。在《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家长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还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关键点,能够决定者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颜氏家训》也告诫我们后人要重视家庭教育。

虽说《颜氏家训》对我们后现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这是颜之推所作,所以其中带有很多他个人的观点,也就是存在唯心主义的因素,我们不能够全盘的继承或者全盘的否定。在现今的科学技术时代,我们要懂得辩证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对我们现代有意义的一部分,去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消除《治家篇》中对妇女的轻视,批判的继承以达到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总的说来,《颜氏家训》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从中我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重视早期教育,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性等等不论什么方面都要严格要求,不仅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一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财富,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所以我们对待有意义的古籍要精读,读懂其中的含义,这会使我们受益良多。但是辩证的看待也很重要,不要盲目追寻,要换位思考,去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传承经典文化。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九

不断的学习不仅能够给与教育以源头活水,还能丰富自己的人生,更可以此来引导自己和他人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名著,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所著。纵观全书,其内容涉及之广,文字涉及之深,令人振聋发聩。本书强调了教育思想应以儒学为核心,认为古之为学者行道以利世;今之学者修生以求进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尤其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教育基本理论,作者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颜氏家训》对儒学、佛学、文学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

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缴枪投降!

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继而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难道仅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心中向善,父慈子孝,方能尽享天伦。

颜氏家训读后感篇十

引发我阅读《颜氏家训》,是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不久,又在网上看到习近平与夫人及女儿,用手推车推着父亲游转公园的照片,其间透露了传承“勤俭持家,清清白白做人”的习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教育家颜之推编著的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宏大的家训著作。其中“教子篇”更让人深深难忘:“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意即:我见到世上对孩子不讲教育只有慈爱的人,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干什么,放纵孩子,不加管教,应该训诫的反而夸奖,应该训斥的反而欢笑,直到孩子懂事时,还视之当然。直到孩子骄傲怠慢已成习惯时,才去制止,纵使把孩子鞭打得要死也树立不起威信,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这段家教、家训折射出一个哲理: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就是天性,习惯成自然。家教、家训是告诫子孙后代的言行规范,也是经典国学。如今全社会倡导教教、家训、家风的传统教育,意在传承一种道德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653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