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23:30
2023年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06 16:23:30     小编:zdfb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篇一

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再生能力。村两委从清理“三资”入手,主要是:首先,公开拍卖老村委会四间平房,实现固定资产货币化。其次,发包租赁村集体闲置鱼塘。再次,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上级争取,_村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范围,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村已近90%的农户签订了流转协议。_村现有农田3800余亩,加上一些整理后的土地,全部流转后,每年将为_村集体带来近7万元的固定收益,将极大改善_村集体经济落后的局面。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我们利用省专项选派帮扶自己5万元与柳沟村捆绑使用,共建奶牛养殖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5000元。我们积极申报光伏发电站项目,通过上报xx年度贫困村项目认领活动,争取到市人社局等五家单位和公司资金20万元,作为光伏发电站的配套资金,目前先期资金8万元即将到账,余下部分待项目开建后陆续到位。

三是实施贫困户“精准扶贫”。协调市五家单位联系帮扶6户困难家庭,目前已有一户家庭通过市残联资助建设羊圈、购买种羊的方式实现了脱贫目标,其他几户也在逐步实施中。我们还为其他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办理低保,为孤寡老人办理五保户等方式,将一部分五保贫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脱贫。此外,通过政策倾斜,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在上报危房改造的名单时,重点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现已完成6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另外,今年我们又上报了7户贫困户的防震房屋建设项目。目前,53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待脱贫户仅有十余户。

四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_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我们通过申请中央专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20万元用于改善村组内的道路,方便村民生产和出行,目前工程已经开始铺设路基,月底将全面完成。

五是开展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我们抓住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帮扶这一要点,积极开展对贫困村小学和贫困子女的教育资助。xx年,市人社局等5家单位出资5万元,用于资助_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xx年,我们资助了22名贫困学生共计5600元。我们还积极联系公益慈善组织,蚌埠市稳恒者协会等慈善组织在蚌埠市淮河路步行街举办公益演出,募集社会善款5000余元,为10名困难学生资助现金3000元,余款用于购置学习用品等。协会又联系延安路幼儿园为_小学捐助课桌椅30余套,改善了贫困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是开展贫困户的帮扶慰问。今年以来,市5家帮扶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县处级和科级领导分批约50人次到村开展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慰问,共计慰问近30户困难群众和党员,发放慰问资金和物品9000余元。

一是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组织转移剩余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工作,一方面解放了本村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使集体有能力解决村内一些基本问题。

二是在精确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分类做好贫困户的帮扶脱贫工作。通过复核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做到识别准确,重新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按照目标计划完成脱贫。

三是开展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已经实施的道路和村民广场工程。积极申报我村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

四是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站项目。

五是确实管理好扶贫蔬菜大棚项目。

五是继续开展教育扶贫。通过单位帮扶的教育资金,安计划继续实施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

六是开展年底对贫困户的慰问工作。联系帮扶单位落实春节期间对贫困户的帮扶慰问。

一是希望前期申报的扶贫项目(包括整村推进项目)可以尽快落实。

二是建议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扶贫资金可以具体到户。

三是建议上级部门给出一些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如何与集体经济结合的指导意见,一边工作开展有个指导思想。

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篇二

为了使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能够坚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流失,切实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中的困难,结合我校实际,对贫困学生帮扶措施如下:

首先做好农民工子女、贫困学生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贫困生档案,确实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真正了解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援助,把贫困学生分出类别,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救助。

其次,学校领导班子协调市、区有关单位及办事处有关部门,争取政府援助资金。

第三,积极宣传、广辟渠道,争取社会、私营企业等方面的援助。

1、对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经班主任老师核实后,每班给一至两名减免学杂费的名额。

2、学校领导每人至少包保一名贫困学生,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

3、每名教师要和农民工子女、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扶助所包保的贫困学生,平时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帮助他们,使其度过难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篇三

一、都做了什么

面对如此多项工作,有哪些是值得总结的呢?

1、火灾无情,睦邻共助

1月中旬的xxx大火,让一个家庭失去了一个亲人,同时也失去了全部的财产,远亲不如近邻,单石村上下齐施援手,共同捐款捐物,让受灾农户度过了难关,更重要的是全村人民团结在了一起,心更近了。两委干部的行动在村民心中树立的好形象,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工作成果显著,我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灾害的处理

单石村危旧房众多,雨季的到来,不断诱发以屋后滑坡为主的灾害,严重威胁到了这些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这些住户多是老弱病残,加重了村集体的工作难度。我们几个干部每逢下雨必定分片到受灾户进行走访,了解困难,组织人力抢险。安抚了百姓,防止了灾害的发生,单石村虽然是个贫困村、空壳村,但我们用双脚和我们的`关爱,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树立了干部良好的亲民爱民形象,增进了“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群众中的影响力。

3、水稻病虫害

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在农业技术上的缺乏在面对这一事件时,着实困难,但经过商量我们放弃了上级安排的简单宣传,改之为通过实地走访查看了解,掌握好情况后,请来农业专家给全村村民开院坝大会,仔细讲解防治工作的缺失,很好的指导了村民灾害自救,有力的减少了群众的损失,我以后都工作都可以以此为鉴,多做实地考察了解,掌握好实际情况后才好对症下药,一步到位,解决好百姓的困难。

4、地质灾害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值得记住的是,从六月开始到九月末止,我们多次到农户家做工作,为其解决实际实际困难,由于地质灾害点都山高坡陡,而群众又安于生活环境不愿搬迁,我们一次次的上门做工作,也记不得衣衫有多少次被汗水打湿,正是这份精神,改变了老百姓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和群众心贴心,才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仔细回顾一下,也应该剖析一下自己的不足。

一是知识不够,在配合两委和镇街干部的工作中,切实的感受到了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还有待弥补和提高,应更好的学习,特别在写作上和机关干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学习上安排的时间过少,没有好好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是创新工作不力,作为一个时代青年,应该创新工作方法,将新知识、新科技传播到这里,然而忙碌的一年里,迷失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上未能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成绩。

一是配合两委干部完成东太路硬化和村级办公阵地的建设,在硬件设施上为建设一个功能完整、功能强大的村级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是在创新工作上下功夫,开拓单石村工作新局面,至少改进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

贫困村帮扶工作总结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和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动员布置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我县紧紧牵住绿色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霍山特色资源,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市农委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二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专项督查后,我委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到位。现将我县20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下设一个产业扶贫工作组,组长由农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农委抽6人、林业局4人、中药材发展局2人、茶蚕办4人组成工作组成员,并设有专门办公室,有4名同志常驻办公。同时又成立了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农委主任兼任,在农委内下设一个专门扶贫办公室,抽二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编制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20xx年度扶贫工作重点与分月工作计划,协助43个贫困村制定产业脱贫计划,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稳定和深化产业扶贫政策。

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20xx年上半年全县召开了二次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5月份还专门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专项检查。8月下旬和10月下旬,针对市农委二次督查反馈情况进行了二次专项整改。

(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

20xx年,全县完成三批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验收共有7952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是10712户(xx年、20××年已脱贫户发展产业项目只统计没有验收给予奖补)占全县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029户中的62.9%(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覆盖率)。其中从事种植业发展6804户、21091人;从事养殖业4499户、13947人;从事加工、休闲农业的56户206人。20××年脱贫户发展产业1967户6808人;20××年拟脱贫户发展产业2256户7832人。全县贫困户(不含xx、20××年已脱贫户)共发展低产茶园改造17538亩、毛竹抚育和笋用林改造11758亩,油茶抚育191亩、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2165亩、种植蔬菜1203.1亩、食用菌31xx棒、养蚕570种盒、养蜜蜂1024笼、养种猪134头、黑毛猪5561头、牛336头、山羊3840只、土鸡92962只、鸭鹅18009只、鱼虾等特色水产养殖4135.6亩、种植水果314亩。户办茶厂9个、竹加工厂2个、手工作坊1个、农家乐13家。全县20××年发放补助资金1740.6178万元,比上年增加407万多元,户均受益2173.6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全县20××年已发放小额贷款8439.1万元,受益贫困户2615户(其中邮储发放460万,受益贫困户96户);其中包含分贷统还模式农商行发放贷款1569万元,由11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422户贫困户受益;邮储银行发放贷款435万元,由4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88户贫困户受益。

(三)、贫困户、贫困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种养业达标情况:

(1)发展特色种养业达标并已验收的贫困户有6993户,完成任务101.0%(任务是6924户),自种养比例达到40.66%。

(2)全县4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达标的贫困村有43个,其中茶叶32个,毛竹4个、中药材4个、水产1个,以黑毛猪产业带动全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的1个,完成任务100%。

(3)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达到“一村一品”的5个,分别是太阳乡金竹坪村、大化坪镇青风岭村、大化坪村、佛子岭镇长岭四个村(茶叶);诸佛庵镇桃源河村(毛竹),任务完成达100%。

(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全县有481家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通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务工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902户、18296人脱贫增收,其中20××年拟脱贫户是500户1600人。户均预计增收4000元以上。

(五)、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到村实施情况::20××年度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安排到贫困村共建54个特色种产业发展项目,涉及43个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1827万元,贫困村项目覆盖率达100%。其中20××年度贫困村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特色产业项目24个,涉及17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706万元。“三变”改革试点项目涉及14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主要茶叶和竹制品加工、高山蔬菜生产、中药材生产、生态养鱼、饲养黑毛猪等。

(六)、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投入情况:打卡到户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资金是1740万元,特色种养业项目到村扶持资金是1852万元。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投入强度达到2094元户。

(七)、领导班子和农技人员结对帮扶情况:县农委、茶蚕办、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共联系经营主体19个,吸纳254户贫困户、812个贫困人口。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共有173名,结对帮扶523户贫困户、1874个贫困人口。

(八)、特色种养业培训情况:20××年采取县级集中和到村培训二种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10多次,培训经营主体629个,培训帮扶干部756人,培训贫困户6685户。

(一)因户施策发展到户特色种养业。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一步推出了畜禽集中代养、以羊换羊、资产租赁、委托加工、订单收购、联户经营、组建家庭农场、龙头带动、入股集体经济、后备箱工程等脱贫攻坚“三十六计”,拓宽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思路,从而使不同家庭条件的贫困户都能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从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产业发展的路子。全县各乡镇都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充分带动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例如下符桥镇采取分散代养模式,组织协调科氏丛林公司统一提供黑毛猪种,让贫困户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分户饲养黑毛猪,然后统一回收;东西溪乡余家畈村组织养殖大户为14户贫困户集中代养28头猪,仔猪由贫困户提供,然后扣除仔猪成本后,利润与贫困户增均分;诸佛庵镇小堰口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18户49人入社,社员以毛竹资源入股,按毛竹园面积、远近、蓄积量计算股份,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年底依收入进行分红;磨子潭镇充分利用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沿线发展农家乐,并组织贫困户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上柜展示销售,让游客“后备箱”满载而归。

(二)因地制宜推动旅游和电商扶贫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贫困户的资源为生产基地,将田园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发展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为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由企业统一进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和销售,实现贫困户收益化。设立绿色减贫专项资金600万元,以“旅游+”多种复合业态为抓手,扶持镇村成立旅游服务公司、乡村旅游扶贫协会,拓宽增收渠道。在43个贫困村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充分依托乡村电商能人,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或开展代卖,将有条件的贫困户培育成为农村电商的带头户,解决贫困户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如:磨子潭镇大力发展农家乐、驴友之家、体验农场、茶谷小院等项目,通过资金帮贷、就业帮介、产品帮卖、发展帮带等模式,实施“1+3+10”扶贫项目,带动75户274人摆脱贫困;上土市镇陡沙河温泉小镇项目,虽然目前仅完成一期开发,直接在温泉景区务工的贫困户有120人,人均务工年收入约2万元,在景区周边服务的贫困户有27户,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抱儿钟秀公司实施“黄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打造茶旅融合新样板,将带动7个贫困村、64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漫水河镇陈家畈村通过村淘平台销售山芋粉丝项目,按种植户200元/亩补助和80%设备补贴,对成品粉丝进行包装设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三)创新推进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拓宽脱贫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出台了《霍山县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和《霍山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操作规程》,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三变”改革,大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

一是探索“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合作模式,鼓励贫困村以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资金参股开发加油站、水电站、小水库水面经营等收益较好的优质项目,获得分红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补助贫困户。如:太阳乡参股观音岩水电站,每年将获得8%的固定分红收益,为两村3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每户提供3000元固定收益;单龙寺镇东风桥、下符桥镇庙岗集村20××年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计划实施加油站、大棚蔬菜基地等项目,将带动90户贫困户获得固定分红;太平畈乡洪峰村投入40万元建成高山蔬菜保鲜冷库,上土市镇陡沙河村投入80万元建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顺产顺销,稳定增加了收入。

二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稳定增收渠道。如太平畈乡王家店村淮源农庄,利用霍山石斛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与周边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以自家房屋入股,淮源农庄免费改造贫困户房屋并负责统一管理服务,交由贫困户自主经营,经营收入按照5:5分红。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益。如:太阳乡通过政府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保障服务,该村将7000亩山场流转给安徽茂源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农户除每年收取林地租金,还可以就近参与采集加工,目前已有12户贫困户受益;黑石渡柳树店村将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安绿园公司,由公司统一新建蔬菜大棚,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公司高于市场价蔬菜收购,既降低了公司成本,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已有8户贫困户受益。

(四)积极创办扶贫产业互助组织。积极探索以贫困户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多户贫困户成立互助组织,形成“多户联动、抱团取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走上致富道路。单龙寺镇有15户贫困户组成互助社,利用各自条件优势,签订互助协议,取长补短,发展水库养鱼;诸佛庵镇桃源河村实施“互助合作、贷羊还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组建村民互助组,以贷羊还羊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以“输血”增强“造血”功能,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该项目第一期投入35万元,新建标准化羊舍360㎡、管护用房70㎡,购买种羊200只,第一批带动7户群众发展高山养羊。计划通过三年的滚动发展,带动20户群众发展高山养羊、脱贫致富,预计总养殖规模达到xx头,年总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五)加强建立帮扶利益联结机制。为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中的生力军作用,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县农委在全县深入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活动,并专门下发了通知,分批召开了四期培训会,培训人次达600多人次。目前全县有481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务工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902户、18296人脱贫增收,20××年拟脱贫户500户1600人。

(六)深入开展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在20××年农技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基础上,县农委又对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继续开展“五个一”行动,即帮助贫困户理清一个发展思路、选准一个脱贫产业、联系一条销售渠道、传授一门实用技能、找到一条就业门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同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林简单实用技术及产业经营知识培训。20××年通过各种形式共培训贫困户6685户,发放培训资料1万余份。同时充分发挥“菜单式”产业扶贫手册的指导作用,帮助贫困户按照《扶贫产业菜单》选择产业项目,按《扶贫技术指南》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1、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

我们山区种植粮油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下,必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但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在对产业扶贫工作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2、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

与传统农业相比,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效需要时间较长、市场相对较远而且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但在贫困山区,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对山区农民的扶贫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县农委没有很好地完全落实省农委制定的贫困村“特色种养业专业村”和“一村一品”的标准与要求,根据全县43个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分类指导,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致使我县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不少贫困村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单打独斗,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3、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

农民是发展产业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山区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近二年我县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占比看上起来达到70%以上,但有不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自身效益不高,若不是有产业补助资金就会亏本,根本不图产业长远发展。比如我县20××年贫困户发展天麻,扣除投入成本和产业补助外,就种植天麻本身来说,多数是亏本的。作为农委对贫困户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农委虽有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但该项目针对的是职业农民,贫困户基本上达不到职业农民要求,不在政策培训范围内。农委从其它项目上整合了一部分资金,举办了几期贫困户生产技能专项培训,但覆盖面很低,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4、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

发展产业与种植粮油作物不同,种植粮油作物在山区目前不存在市场风险,但发展特色产业,产品必须进入市场,以合理的价格销售,才能获取效益并维持“再生产”。耕地差异大、分布散,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有限,这是我县山区的实情。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使我县发展产业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经营、壮大农业企业,使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山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一些农业企业与农*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近二年,我们县对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没有奖补政策给予支持,影响了他们自身发展壮大,更影响了他们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

5、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

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县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

二是服务部门缺乏人才。

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粮油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山区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山区乡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对较少、较弱。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服务力不从心。尤其是多数农技人员过多地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用于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精力有限。

1、凝聚扶贫共识,形成攻坚合力。县农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扶贫工作组的组织单位和特色产业扶贫的牵头单位,对产业扶贫工作要在定位上更准,站位上更高,认识上更深,抓产业扶贫,是我们农委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

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

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2、加大资金投入、做强特色产业。山区贫困农民投入有限,但发展产业不能搞“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大对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将项目资金向发展产业倾斜,同时,要积极想法设法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充分发挥和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问题。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较深度贫困地区(深山区)以打造西山药库为重点,中部地区以发展茶谷、竹业为重点,外畈区以打造江淮果岭为重点。

一是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扩大产业的辐射面,进一步壮大产业;

二是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由分散化、兼业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

三是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销售时间、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支持新一代农民利用“互联网+”等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只有将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才能带动更多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3、创新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覆盖面。

一是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稳定增收渠道。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益。

4、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山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是山区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山区农业的希望。他们虽然不属“贫困户”范畴,不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其它农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今后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放在这部分人身上,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5、建好合作组织,促进“抱团”发展。

抓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是提高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程度,解决发展特色产业距离市场远、产品销售难的有效途径。目前成立的很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其作用虽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但很多农民已逐步意识到,发展特色产业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是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规范和管理,将支持重点放在与广大农*系紧密、运作良好,尤其是能够真正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上,将有名无实的“空头”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步取缔;

二是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家庭农场等合作组织,使农民在发展产业时能够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减少投入、规范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三是支持农业企业壮大发展,发挥农业企业在产业脱贫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6、建设人才队伍,搞好产业服务。

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实际,建设梯级人才队伍。

一是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针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留得住的本地人才、乡土专家,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千方百计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从事产业扶贫、服务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做好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工作,加强督查和考核。

五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林简单实用技术及产业经营知识培训。

充分发挥“菜单式”产业扶贫手册的指导作用,帮助贫困户按照菜单选择产业项目,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87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