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资源准备、学生活动等要素。教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教案的实施要注意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识“炎、靠、集、充、饥、灿、谷、粒、植、稻、平、保、农”13个生字;会写“方、农、平、给、金、食、谷、完”8个字。
2、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习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传说故事,很有意思!出示课题,解“炎帝”一词的同时学习生字“炎”。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2、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时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增减字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设问:课文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2、看图读读,说说:
齐读第一自然段,看图一。理解:传说。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图二。理解:庄稼、充饥。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图三。理解:金灿灿、谷粒。
齐读第四自然段,看图四。理解:稻穗。
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看图六。理解:采集、收获、食物、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看图七。理解:保障“神农”
3、讨论:人们为什么样称炎帝为“神农”
4、引导朗读,组织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相机板书重点;最后归纳答案。
读第三、四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炎帝仔细观察。
读第五、六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亲自试种,有收获教给种植方法。
反复读第七自然段,师生小结,板书:人们生活有保障,尊称炎帝为“神农”。
引导归纳:炎帝仔细观察鸟儿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结出了稻穗后,他便函亲自试种,获得了丰收。炎帝把种植方法教给大家,从此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称炎帝为“神农”。
五、总结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3、读一读:金灿灿金灿灿的阳光照亮了大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炎帝的传说这一课,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
2、开火车读。
3、自由充分认读生字,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请同学用自己有把握的字来组词并说一句话。
5、观察几个要求写的字,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老师念笔顺边书空。(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难写的地方,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写)。
7、学生练习写字后,老师检评。
三、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回家后把课文所讲的传说说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听。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二
《炎帝创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我国古代传说。讲述的是相传炎帝创立了市,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故事按炎帝“为什么创市——怎样创市——创市的结果如何”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
但是,由于这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什么兴趣。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课堂伊始,我就借助图片和资料简单地介绍了炎帝的情况、解释了什么是“市”,帮组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为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准备。接着又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问“你见到市?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市呢?”再根据学生的回忆出示几幅市场的情境图,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最后,以“炎帝为什么要创市呢?”为引,导他们深入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起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促使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课文。
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的交流,畅谈所感所想,学生争先恐后,争着举手发言,学生思维顿时活跃,想象力也丰富,课堂气氛激昂高涨。学生在自主讨论学习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我努力实践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学习的空间,自主地探究,自主地学习。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三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畜生,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四
今天我教授《炎帝创市》这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帝王――炎帝,创市的过程。我在备课时,感觉这篇课文没什么童趣,离现在的生活太远,教学时学生可能没什么趣。
师:炎帝创市后,老百姓为什么觉得方便多了?
生1:老百姓觉得方便是因为大家可以用自己吃不完的东西和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生2:有了“市”,大家就不用挨家挨户的去问,去交换物品,集中在一个地方就方便多了。
师:说的真棒,还有吗?
生3:老师,有了“市”老百姓家里多余的东西不会放坏,还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多方便呀!
一个思维活跃的同学说:“我觉得有了‘市’不仅让大家生活上方便了,还可以使打猎的人不用花时间去学种菜,种菜的人不用去学打猎。”(哈哈……真是挺方便的)。
师:你真聪明!
生:老师,我知道炎帝为什么选中心地带为“市”。因为村子里的人都围着中心居住,大家可以从四面八方往中心走就十分方便了,不用走更多的路。
师:对呀,地点选对了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呀!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热火朝天。这时有位同学举手说:“老师,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长得那么结实,那么多肌肉?(学生看挂图后质疑)。
有同学抢着说:“当然结实拉,以前的人每天都劳动,不象我妈妈每天坐着打麻将都不动的。”
(哈哈……一阵哄堂大笑)。
这一问呀,好象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引出来了。
有的问:老师,以前的人都没穿衣服为什么呀?
生答:没缝纫机。没布……(大家争先恐后的回答)。
生问:为什么叫他炎帝呢?
我一听,愣了一会还真不知该怎么回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炎帝有一颗博爱的心,火热的心。爱帮助人的心,所以用两个‘火’的‘炎’字呀!”
恩,确实回答的很巧妙不是吗?
这节课还真热闹!下课铃声响了大家都没听到,还在不断的举手,有同学抢着回答。顿时我感觉,我这个老师有点多余,课堂真的是属于他们的,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不禁使我想到:老师们真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空间,自主的探究学习,个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孩子们:“课堂属于你们,你们最棒的!”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五
民间传说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炎帝和精卫的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神农炎帝有四个女儿,精卫是炎帝最小的女儿。精卫小时候不叫精卫,而叫女娃。女娃从小就长得十分地娇美活泼,是炎帝女儿当中长得最漂亮的一个,她常常披着白色飘逸的像纱帛一样的衣服,显得格外惊人的可爱动人,因而最得炎帝的宠爱。
虽然女娃长得身材纤巧,可是性格却不是太好,有点倔强,一点也不听炎帝的话。本来,炎帝看到她身子这样的弱不禁风,不准她下水游泳,也不准她到处乱跑,只是让她呆在家里。但是,女娃却尤其爱好水上运动,特别喜欢游泳,常常趁家里人不注意的时候,就跑出去游水玩乐去了。
女娃天生有一张忘忧的脸,虽说性格倔强了些,但无论什么烦恼的事情,在她看来都是能让她心情豁然开朗的。因为这一点,部落里人人都喜爱她。但是人人又担忧她,因为她太爱动了,经常是出人意料之外地就跑出去玩耍,还让家里人找不到她。而她的其他姐妹个个都只喜欢打扮,换穿新衣服,颜色也经常变换,不像女娃那样整天穿着白色的衣服四处游玩。
炎帝是掌管太阳的神,因而经常到东海边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女娃在每次炎帝到东海去的时候,都吵着要去。炎帝知道女娃好游水,担心她不知天高地厚游到大海中间去,而且女娃太贪玩了,自己到东方去也会没有那么多的。
时间。
管她,所以每次都不准许她去。
有一回,炎帝不在家,女娃又想跑出去玩耍。她心想,父亲不带我去,我干嘛不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呢?于是,女娃就独自划着一只小船,向着东边太阳升起的东海划去。不知划了多久,她终于到了东海。一片一望无垠的蔚蓝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她一步一步地向大海靠近,身后的一切都被她抛到了脑后。面对着这个她从没有见过的大海,她完全着了迷……她注意地听着大海的声音,感觉大海那神秘而庞大的力量;闻嗅着迎面而来的海风,她觉到了咸咸的腥膻的味道,像是触到了海的生息。她脱掉脚上的鞋子,光着脚丫踩在细软柔柔的沙滩上,快乐地无忧无虑地玩乐起来。她一会儿追逐着海浪,冲上大海;一会儿在沙滩上写着字,堆着小人;她拾取着海边的贝壳,连成一串一串的挂在胸前。她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身边的一切。
她躺在小船里,轻轻地荡漾,倾听从船底传来的低吟,就慢慢的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平静的大海变得汹涌澎湃,太阳也已经不见了;海风不再轻柔,变得狂暴,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的疼痛;大海的声音变得狂暴,轰隆隆地向她袭来。一开始,女娃还能够依靠船桨保持船的平衡,尽量不让船沉下去。可是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女娃的力气渐渐不支,最后精疲力竭。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天地之间黑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海浪像铁锤一样狠狠的打过来,一转眼就把小船碾成了碎片,女娃也被巨浪卷进了深深的漩涡。
有人传说,女娃之所以被卷进大海,是因为她以前得罪了东海龙王的小儿子。原来,女娃从小很爱打抱不平。有一天,贪玩的她溜出去玩,看到一个大孩子把一个小孩子当马骑。这个大孩子很霸道,他骑了很久。小孩子的膝盖也都出了血,而且很累了,大孩子还是不肯罢休。
女娃看到这个大孩子这样欺负人,便走过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混账东西,太不知羞耻了,欺负比你小那么多的小孩,算是什么本事,称得上什么英雄?”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六
关于炎帝的记载则明显和神农氏对不上号。和神农不同,关于炎帝的称号是对某一个人还是对若干世代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一点是存在争论的。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经历了八个世代。第一世炎帝叫神农,他的时代比黄帝的时代大约早几百年。而和黄帝同一个时代的炎帝是第八世炎帝,他叫榆罔。这种说法,就把炎帝和神农串到了一起,即无论炎帝还是神农都是同一部落首领的称呼。同一部落首领有不同的称呼倒不奇怪,但是无论神农氏是七十个世代还是十七个世代,显然都和炎帝的八个世代对不上号。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炎帝和神农为同一人的说法值得怀疑。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神农氏,在氏族部落时期,氏是一个部落,不是一个人,像我们晓得的伏曦氏,为什么它可以持续那久,主要是伏曦氏所指的不是一代首领,而是好几代,所以说,神农氏不是单指一个人,但可以这样说,炎帝是神农氏的后代。希望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有个范围问题。一般意义上的神农就是炎帝。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七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连环画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炎帝观察到鸟儿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结出了稻穗,他便亲自试种,获得丰收,并指导人们种植五谷,从而造福人类的故事,《炎帝的传说》教学反思李瑞苗。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每段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今天的公开课讲了本课的第二课时。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
1、生自由朗读课文,重温课文内容。
2、挑一组同学在班内展示朗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完后,其他同学举手纠错。
3、全班齐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人们不会种庄稼的时候,靠什么充饥?)。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
2、自己读第二小题(找出炎帝是怎样发现种植的方法的?用“”划出并读一读),先在第三自然段找出“发现”一词,思考问题的答案,教学反思《《炎帝的传说》教学反思李瑞苗》。
指名发言,其他同学提出不同意见。
3、师读第三小题(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人们称炎帝为“神农”?),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师予以引导,提醒学生通过以前人们的生活食不果腹和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做一对比,明白这些都是炎帝的功劳,是他细心观察,勇于实践,才发明了种植五谷的方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农”。
1、齐读第一题的例句。思考用“胖乎乎”造句。
生自由发言,师评价。同桌交流自己的句子,然后写到导学案上。
2、指名读“阅读短文”的两个问题,提醒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短文共有四句话)。生自由朗读短文,思考第二小题。师巡视,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部分学生不会找。师朗读短文后提醒学生在短文中找“发现”一词,答案显而易见。提醒学生做阅读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导学案上的拓展延伸题(把炎帝的`传说故事讲给家长听。)。
优点:借助导学案,整个课堂环节比较清晰,也给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和展示朗读的时间,能够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读音和对一些词语的不当理解。(比如“充饥”一词,学生比较陌生,都理解成“吃饱吃好”,我及时予以引导。)。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八
《炎帝的传说》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连环画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炎帝发现鸟儿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结出了稻穗,他便亲自试种,获得丰收,并指导人们种植五谷造福人类的故事。
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炎帝的伟大功绩,会产生敬佩之情,引发许多思考。
“炎、黄、尧、舜、禹”是传说中的“五帝”。炎帝作为“五帝”之一,其种植稻谷、发明医药、创立集市等丰功伟绩,对推动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尧舜时代起,炎帝就与黄帝轩辕氏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世代炎帝子孙的钦佩敬仰。
根据本文特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的预设方案是这样的:揭示课题——自读课文,扫清障碍——检测效果,反馈信息——图文结合,了解大意——读写结合,指导书写——巩固练习,适当拓展。教学中,按照照这一思路,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达到了认写生字、自主阅读之目的教学效果较令人满意。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炎、靠、充、灿、稻、平、谷、粒、集、植、保、农”13个生字,并书写“平、方、农、给、金、食、谷、完”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体会他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3、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小卡片,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传说故事《炎帝的传说》,出示课题,学生读题。介绍“炎帝”,同时学习生字“炎”,解“传说”一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遇到不懂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2、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你不懂的生字的。
3、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词,是怎样识记的,并给会写字组词。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4、采用抽读,“开火车”读巩固认识生字词语。
5、让学生从读音、结构等方面给生字分类。
如:
(1)独体字:方、农。
(2)左右结构:收、给。
(3)上下结构:金、食、谷。
6、师:同学们,刚才学得可认真了,认识很多新朋友。老师现在还有个忙想请同学们帮一下:就是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三、再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增减字词。
2、结合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炎帝的传说》的课文,认识很多新朋友,那么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看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图文结合,细读感悟。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问:课文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读课文,并结合每段的插图看看,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3、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先分小组依次读每一个自然段,再指名学生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师适当引导。同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4、讨论(一):
同学们越来越会读课文了,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能行吗?(出示卡片)。
(1)、文中讲了炎帝的一件什么事情?
(2)、炎帝怎么想到去种植稻谷的?
(3)、炎帝为什么要做成香喷喷的食物给别人吃,还把种植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说说,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评价。
6、讨论(二):
老师相当满意同学们的表现,老师决定再考考你们?
(卡片出示):人们为什么称炎帝为“神农”。
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归纳:炎帝仔细观察鸟儿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结出了稻穗后,他便函亲自试种,获得了丰收。炎帝把种植方法教给大家,从此人们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称炎帝为“神农”。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3、读读:课本第127页的第2题。
4、完成“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四、巩固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描红,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笔画的位置和特点。
3、师生共同讨论怎样在田字格中把字写得好看。
4、师范写,学生跟着边读笔画边用手书空,师提示学生难过易错的笔画。学生在田字格本子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书写展示、评议。
五、作业:抄写会写字,每个两行。
看——想——种——教。
尊称“神农”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
听祖辈人说,古时候,神农氏坐天下。他身像龙,长个牛脑壳,独独没有角。那阵子,人们在树林子里过日子。才刚刚儿兴五谷,他们多半还是啃野物肉,饱一顿饿一顿的,常常肚皮发胀,神农也胀得没奈何。
有一天,神农睡在树脚下,天上在下雨。雨水洒在树叶子上,又一滴一滴滴到了神农的脸上,慢慢个儿流进他的嘴里。他吃了那水水,人一下清爽了,肚皮也没得早先那么胀。他伸手持把叶叶来嚼,好涩嘴呵。虽说涩嘴,却可以消饱胀。过后,他天天都要讨点这种树叶子揣在身上,肚皮发胀就嚼一口。
神农尝百草,百草百味,苦酸辣麻,啥子怪味都有,经常遭毒倒。神农尝草过后。赶紧嚼一口树叶叶,消胀解毒。以后,他就把那树叶子当成一味药。这就是后来的茶。那一阵,不叫“茶”,晓得嚼起它涩嘴,就叫它“涩”。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一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二
炎帝女儿的故事。炎帝有四个很漂亮的女儿。四个女儿的命运和遭遇各不相同。有两个女儿,得道成仙了。她们的名字,今天的人已经不知道了。另外两个女儿,一个叫瑶姬,一个叫精卫的,却在世上留下了十分动人的传说。
先谈谈瑶姬的故事。瑶姬是炎帝第三个女儿。刚刚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就夭折了。这个满怀热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就去到姑瑶之山,变成了一棵瑶草,或者说就是灵芝。天帝哀悼她的早死,就封她到巫山去作了云雨之神,早晨她化做一片美丽的朝云,自由而闲暇地游行在山岭和峡谷之间;到黄昏她又变做一阵萧萧的暮雨,向着这山和水发泄她的哀怨。战国时楚怀王曾经到云梦一带游玩,晚上住在一个叫做高唐的台馆里,这个热情的少女,就在大白天亲自跑到高唐来,向楚怀王诉说自己对楚怀王的情爱。楚怀王问她何许人。少女说自己是巫山女神,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楚怀王感到很高兴。两人随后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无话不谈,无事不做。楚怀王醒来,回想梦境,又是惆怅,又是奇怪,便在高唐附近为她建了一座庙,庙的名字叫朝云。后来著名诗人宋玉也到这里,当天晚上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梦。诗人梦醒后,根据自己的梦境,和楚怀王的梦境,写了两首诗,即《神女赋》和《高唐赋》。这两首诗均选入《文选》,在中国诗史上十分有名气。
关于瑶姬,还有一段神话传说。云华夫人,名叫瑶姬,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学道功成,带领一帮侍女,从东海遨游归来,经过巫山。见巫山风景奇丽,留连不忍离去。其时正遇大禹治水,驻在巫山之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山摇地动,木石横飞,制止不住,大禹无法施工。在别人建议下,大禹便请神女帮忙。瑶姬敬佩大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便传授大禹召神策鬼的法术,又命令手下诸神去帮忙,不久大风平息,巫峡凿通,大禹治水工程顺利进行。大禹跑到山上向他致谢,那知当他站在高崖张望之际,瑶姬已经化而为石,忽然又散作轻云,忽然又聚为阴雨,……总之,千变万化,捉摸不定。神女瑶姬,因为留恋巫山的美景,并且帮助大禹治水,和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感情,不再离开巫山。她整天在高崖上凝目眺望,注看着三峡全长七百里的行船,她关心船只和旅客的命运,特地派了几百神鸦,叫它们飞翔在峡谷的上空,担任迎船护船的工作,让行船随着神鸦的导引,平安地渡过三峡。因为长久地站在高崖眺望,不知不觉地,渐渐地自己也化自为许多峰峦中的一座了,就是有名的神女峰了,陪伴她的侍女们,一个个也都变成大大小小的峰峦,就是现在的巫山十二峰。她们现在还深情地站在那里,为来往行船指引航向!神女峰高于群峰之上,是一座最早迎来朝阳、最迟送走晚霞的山峰,因此又叫望霞峰。
三峡是风景是十分美丽的。郦道远《水经注》,对三峡之美丽神奇,有生动的描绘。有一首《三峡情》的歌曲,曾经一再打动听众的心。关于三峡神女峰的传说,使三峡的美丽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许多诗人,听了神女峰的传说,看了巫山十二峰的秀丽风景,不禁为之赋诗。如著名诗人舒婷,就写了《神女峰》的诗。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也提到神女,但是他更为时代的变化而感到自豪: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峡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女娃16岁了,长成了聪明美丽的小姑娘。她皮肤白折嫩嫩的,像牛儿挤出的奶汁一样白;她脸蛋红红的,像树上的苹果一样红润光泽。好喜欢穿红色鲜艳的衣服。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最崇敬她的父亲炎帝,能够多为民众造福了。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已经八岁了,却还不会站立行走,一直瘫倒在床上。她回去向炎帝谈到了这个情况。炎帝说,这是得了软骨病啊。女娃说:有没有治理的办法吗?炎帝说,治理的办法是有的。壮骨草可以治这种病。于是女娃带了壮骨草,到了小孩的家,叫他的父亲熬汤给小孩喝。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女娃性格活泼可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登山和到大海游泳。一天清晨,阳光灿烂,风平浪静,正是出游好时光,女娃架着一叶扁舟,在碧波荡荡的大海遨游,她玩得十分痛快,在与风浪搏击中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不知不觉离开海岸线越来越远。这时海浪刮起来,越刮越大,女娃凭借高超技艺,巧妙与风浪周旋。劈波斩浪。她显然已多次碰到类似情况,但每次都凭借高超技艺化险为夷,这次也不会出大的问题的。忽然,太阳不见了,但海浪越来越高,女娃竭尽全力与风浪斗争,想使自己的帆船恢复平衡。但是风浪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变得更加猛烈。她不屈不挠地与波浪斗争,无奈力气已变得越来越弱。最后,惨剧终于发生了,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旋涡吸入深渊,喧器了波声盖住了女孩求救的呼叫,她永远也不能回去见她慈祥的父亲了。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沉溺水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子有点儿象乌鸦,它的名字叫精卫。是女娃不屈的精魂所化就。
精卫栖身于发鸠山上,天天从山上衔着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往下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它不停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己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你一天又一天地往我身上扔石块、木枝,是不是想把我为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天空中传来精卫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的生命,我还年轻,我的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啊!东海头笑,算了吧,小鸟儿!你没有想过,你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而我的容量又是多么无穷无尽。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精卫说:我要填,我要填,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直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我也决不停止!
“精卫填海”事迹,《山海经》有较详细记载。千百年来,人们不断赞颂。陶渊明是很喜欢读《山海经》的,曾写了十三首读《山海经》的诗。当他读了“精卫填海”故事后,对精卫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十分的佩服,不仅赋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我看来,精卫这种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虽然屡遭坎坷,但最终顽强生存,发展,与精卫、愚公、共工这种顽强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最后讲一讲夸父追日的故事。《山海经》记载:夸父住在北方大荒中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边上。他的家族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极大,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还握着两条黄蛇。有一天,夸父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要去追赶太阳,与太阳赛跑。别人不相信他会跑得过太阳,一个个嘲笑夸父不自量力。夸父说,事在人为,我就不信跑不过太阳!话刚说完,夸父便撒开两条大腿,朝太阳追去。夸父的速度当是极快极快吧?快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跑得最快的交通工具是协各号飞机,而夸父跑起来的速度则比协和号的飞机还要快。夸你紧紧追在太阳后面不放,瞬刻间,夸父便越过了千山万水,一直将太阳追到了禺谷。禺谷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也叫虞渊。以后我们说后羿射日的故事时还要谈到这个地方。他在这个地方赶上了太阳,太阳的光辉在他面前闪耀着。他终于取得胜利了!为此他感到欣喜若狂。他本想用双手捉住太阳,但由于奔跑了一天,疲倦极了,太阳的炎热也烤得他透不过气来,使他烦躁又干渴。于是他便回过头来,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瞬间,两条河水被他喝干了,但是口渴还是止不住。于是他又朝北方跑去,想要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纵横有千里宽广。但他还未到目的地,就在中途口渴死了。由于身材巨大,夸父死去的时候,整个大地都发生了激烈的振动,好象天要塌下来似的。夸父死后,随身携带的木枝落在地上,化成一片桃林,方圆三百里,给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使他们继续向前赶路。据说夸父山就在河南灵宝县,又叫秦山,那里至今四处桃花盛开。大家有机会河南,不妨到夸父山看看。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三
炎帝击石生火的故事十分有名。炎帝,上古时期姜氏部落对于其首领的称呼,称呼世袭,共有九代,炎帝在中国许多书籍上都有记载,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史书典籍。炎帝生活在距今约5000年以前,因为相关书籍的记载各不相同,因此无法确定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炎帝是否真实存在。
炎由两个火组成,炎帝也就是善于操纵火焰的人,炎帝这一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他善于用火。炎帝击石生火的故事讲述的就是炎帝发现火,用火的故事。那时还是原始社会,农业很不发达,那时很多人甚至还不会播种和耕作。为了填饱肚子,人们除了采摘野生的果实之外还要在野外狩猎,击杀野生的动物野兽用来填饱肚子。在一次野外击杀动物的时候,炎帝意外的发现了火的存在。当时击杀野生动物并没有非常有利的武器,铁制品还没有出现,更别提茅了。他们那个时候用的是石头磨成的枪,然后用枪投掷出去,击中野生动物从而达到击杀的目的。炎帝在投掷的时候,石头制成的枪正好击打到了石头,枪和石头产生了距离的摩擦,因此产生了火焰。炎帝对此非常感兴趣,经常两手拿着石头相互击打,慢慢的,他开始了解并运用火焰了。因为他对火焰的灵活运用,人们推举他成为首领,他因为用火而成为了炎帝。
炎帝对火焰的发现开创了人类运用火焰的历史,为后来人类的生活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3个偏旁,并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炎帝种植稻谷的故事,知道人民为什么称呼他为“神农”,体会他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体会他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3、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方法:游戏法、讲读法、情境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听爸爸妈妈讲过传说吗?这节课就学其中的一个。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4、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三、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1、炎帝是什么人?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文中讲了炎帝的一件什么事情?
4、炎帝怎么想到去种植稻谷的?
5、炎帝为什么要做成香喷喷的食物给别人吃,还把种植方法告诉大家。
6、人们为什么称炎帝为“神农”。
7、你觉得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体会朗读。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方农。
(2)左右结构:收给。
(3)上下结构:金食谷。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看——想——种——教。
尊称“神农”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五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现在所称的“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为缔造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在伏羲制定姓氏后,人们就分为不同的氏族。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造人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一个叫做任姒的女郎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四目相交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波澜不惊。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这位太阳神又兼农业之神的炎帝,刚刚诞生的时候,身边的大地上就涌出了九眼井。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连,如果汲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么其他八口井的水都会跟着波动起来。
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抒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育众多的速度?一旦野生的动、植物都被人吃完了,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因为民以食为天呀。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大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渐匮乏,顿生忧患意识。于是炎帝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适合人类食用的谷种。吩咐百姓春天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经常施肥灌溉,拔除芜草,到秋天时就能获得丰收。他见人民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并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炎帝教会了人们农业技术,保证了生活的物资来源,又创立了医药学,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他巡视四方,看见百姓大多面部黄肿,有风湿之病,或者老弱病残身受疾病之苦,心中十分不安。就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传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世间的各种植物,一经赭鞭抽打,无论有毒无毒,或塞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现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药性,给病人治病。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更好地救死扶伤,炎帝又亲自尝百草。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因此以身试药,看着草药在身体里如何发挥作用。炎帝做好两个口袋带在身边,打算将好吃的放在左边的袋子里作食物,不好吃而有特殊功效的,则放在右边的袋子里作药用。他准备妥当后,就开始尝百草。首先,他尝了一片鲜嫩的小绿叶。小绿叶一落进肚子里,上下来回清洗肠胃,把肚子里各部分都洗擦得清清爽爽,让人十分舒畅!因为小绿叶在肚子里上上下下,就像来回巡查一样,炎帝称之为“查”。他认为“查”有益可吃,就收到左边的袋子里。后来人不知怎么却写成了“茶”。
他接着尝了一朵蝴蝶样的淡红小花,叶儿像羽毛,样子很美。拿起来香味扑鼻,吃在嘴里甜丝丝的,这就是后人所称的“甘草”。神农觉得甘草好吃极了,于是也放到左边的袋子里。
随后尝了一种别致的小绿花。花朵像禾穗一样挂在茎上,椭圆的叶子有小小的尖端。拿来尝一尝,又苦又酸,果实上还有刺。这东西在肚子里一下接一下顶撞不止,竟然连炎帝的膝头都弄得肿起来,肿得像牛膝盖。炎帝知道不妙,赶忙吞下一把茶叶才解了毒。这种东西后来叫做“牛膝”,是放在神农右边袋子里的。
他就这样把百草一一尝遍,有时候中了毒,就吞下一把茶叶。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多次,更有甚者,一天中毒七十次。幸亏他能够马上知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尝试完了百草的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制造耒耜,种植五谷;尝遍百草,开设医药;设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做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猎兽、健身,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炎帝就这样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人民的生活,改进人民的生存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咸就。
然而,到了晚年,炎帝的创造力发挥得差不多了,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另一个伟大的领袖一一黄帝开始崛起,而黄帝也是一位锐意进取的、很有能力的领袖,他们的处世方式产生了矛盾。矛盾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只能通过战争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最后,他们二人在阪泉之野展开战斗。炎帝是太阳神,手下又有火神祝融,就采用火攻。黄帝是雷雨之神,就用水攻。你来我去几个回合,不分上下。黄帝统率十万神兵、十万人众、十万鬼卒,以翱翔天穹的鹰、雕、鹫、鹞等凶禽作旗帜,以驰骋原野的虎、豹、熊、罴等猛兽作前驱,与炎帝展开决战。两军交锋,杀声震天,白刃耀日,战争异常地残酷和激烈,战场上血流成河,使那些木质的武器都漂浮了起来。结果,战争以年富力强的黄帝的胜利而告终。
阪泉之战后,炎帝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就顺应潮流,急流勇退。来到了偏僻的南方,做了掌管南方的天神,和火神祝融一起,齐心协力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掌管着一年四季中的夏季。
炎帝的夫人是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贬谪到长江流域,生下了后来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是土地之神。土神后土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炎帝有四个女儿,这四个女儿的命运各不相同。
其中一个命运最好。炎帝手下有个掌雨官,名叫赤松子。这个人喜欢炼丹药,常常服食一种“水玉”,也就是水晶。日子久了身体就起了变化,最后跳进大火中,让身体焚烧结果脱胎换骨,成了神仙。炎帝的这位女儿自幼十分信服赤松子,在赤松子得道后,跟着赤松子到昆仑山,在西王母住过的石屋中修仙,最后经过服食水晶和焚烧,也脱了凡胎,修成神仙,一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学遒得了仙,住在南阳愕山的桑树上,她的身躯有时候化为白鹊,有时候仍然保持女人的姿态。炎帝看见她的如此奇怪的举动,悲痛万分,千方百计的想把她引诱下来,可是,绞尽脑汁,都没有成功。后来,炎帝干脆让人在树下放一把火,企图迫胁她下来,可是,在万丈火焰中,年轻美貌的姑娘反倒蜕化了血肉的身躯,冉冉升上了天空。此后,人们每年都拿这棵树上的雀巢烧成灰,调和水,来喂蚕,据说,如此这般,孵化出来的蚕可以多吐丝,吐好丝。
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她的事迹最悲壮。
据说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海上忽然起了风暴,她不幸淹死在海中。她的灵魂不散,化成了一只花头、白嘴、红足的“精卫鸟”。她深怨大海吞没了她年轻的生命,发誓要把大海填平,因此不断去衔西山的石子和树枝去填海,精神真可和愚公移山媲美。民间又把这种鸟叫作带女雀。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歌颂这种锲而不合的精神。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六
炎帝在神农架采药时,登上了具有仙境之称的燕子垭、天门垭,继而攀登回生寨,以便将回生寨的七十二种还阳药记入他的紫竹简——《神农本草经》。据传说,这回生寨的还阳药起死回生,所以称之为“回生寨”。当神农氏在跨越回生寨中一座独木小桥时,他不慎将《神农本草》竹简失落桥下,此桥因而得名“失书桥”。神农氏正处在惋惜为难之际,忽然从碧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接上了天庭,成了“药仙”。回生寨从此一年四季香气弥漫,遂改名“留香寨”。据传炎帝身形是:身长八尺七寸,声音洪亮,额角很宽,眉棱圆而突出,胡须很多,鼻子很大,嘴唇很厚。
炎帝为先民们造福,子民们衣食无忧,生活得越来越好。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使人们的粮食有了剩余,而打猎为生的人们却剩余了肉类和兽皮,缺少粮食。为使人们的生活得以调剂,炎帝划出了一块空地,以供人们作为互相交换东西的市场。这样一来,大家就可用手中剩余的东西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不知道什么时间用来交换东西最为合适,有时为了换一样东西,等一整天也等不到可以交换的东西。
为此,炎帝想了一个办法。他规定每天太阳升到头顶时,人们可以一起来交换东西,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还可以节省时间,免去人们跑许多冤枉路。后来人们将这种交换东西的方式称为“日中为市”。
当时炎帝采用了一种“立杆测影”的方法来确定“日中”的时辰,这也是炎帝的发明之一。炎帝在观测农业时辰时,在地上立一根木杆,看地上日影变化的情况,日影最短时则为“日中”,便以此时辰定为人们交换东西的固定时间。
原来的“日中为市”本是以物易物,后来炎帝又发明了一种钱币,即贝壳,以其大小多少来确定东西的价格。贝壳即成为最早的货币,人们将这种货币称为“神农币”。
“日中为市”的地方是最早在神农镇庄里村,因此,庄里村是最早开创集贸市场的发源地。
据老辈人传说,陈区镇浩庄村(羊头山以东)是炎帝舅舅居住的村庄。村里有位种蕉籽(高粱)的能手,人称“蕉籽王”。同样的年景,同样的耕作,他种的蕉籽总是比别人穗子丰满硕大且收成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恰逢村上大旱,浩庄人种的蕉籽眼看快要旱死。蕉籽王也不例外,每天坐在田间地头唉声叹气,祈求天降甘霖。
于是蕉籽王来到老舅爷家,求他到羊头山去找找炎帝求雨。老舅爷眼看庄稼颗粒无收,便立即答应了下来。第二日一大早老舅爷就启程去了羊头山。羊头山上有120个泉眼,分管着120个地区的水旱灾情。如果哪个泉眼水少了或者断流,炎帝就知道哪个地区有旱情。此时,炎帝已知舅舅那个村——浩庄遭了大旱,正欲解救,见舅舅亲自来找,就说:“无妨!舅舅先坐下喝点水歇息会!”说着把一杯水递到老舅爷手中。老舅爷伸手接水,不小心把水杯碰倒,水泼洒了一地。此时,炎帝说,舅舅回去吧,你刚才洒到地上的水就能把浩庄的旱象解除了。
老舅爷半信半疑地往回返,走到半路上,雨就下了起来,直至走到浩庄村雨已经下透了。可是,由于天旱太久,蕉籽王种的地里只救活了五颗苗。就这五颗蕉籽的收成,却把蕉籽王家里的大缸小缸、大囤小囤都装满了,为此蕉籽王十分感谢老舅爷和炎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羊头山下洪水泛滥,羊头山与发鸠山两山之间峡谷形成了一片汪洋,由于这汪大水在羊头山之东,故称为“东海”。炎帝神农部族的先民大都居住在羊头山上,开垦荒地,搭造草屋,以求谋生。
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她常常到“东海”里游泳沐浴,采集草药,尽兴玩耍。
“东海”的浅水滩处生长着一种椭圆状的植物,上面开着漂亮的小白花。女娃知道父亲炎帝把这种草药取名为“泽泻”,可做清火泻肚之用,便经常到水边去采集。
这天,女娃又来采药,不小心滑到了深水处,不幸溺水而亡。
炎帝和子民们将女娃的遗体打捞上来,安葬在发鸠山上。
没多久,人们发现发鸠山上出现了一只鸟,白嘴,红腿,花纹头,很像乌鸦。
每天早上,鸟儿“精卫”、“精卫”地叫个不停。于是,人们就把这只鸟取名叫“精卫鸟”。
人们还发现,每天这只鸟要衔山上的小木棍或小石头飞过羊头山,投到不远处的“东海”里。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专程来到发鸠山赋诗凭吊。“精卫填海”的故事最早载于《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如下: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言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七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炎帝的传说教案篇十八
很古的时候,生姜的杆杆绿茵茵的,花朵又大又香又漂亮。但是,它浑身有毒,人摸了手烂,闻了鼻子烂。大家都讨厌它,只要看到它就给它一棒棒,还把它连根挖出来,让太阳晒死它。生姜眼看自己要绝种,就东山躲,西坡藏,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胆的。
有一天,生姜逃到一块菜园地边。它见篱笆里头长满了庄稼和花草,一个老大爷正在挑水浇园,心想:园子里的伙伴,过去跟自己一样,土里生,野地长,但有的没长大就给牛羊吃了,有的在别处都绝种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长得这么壮实!生姜推醒打磕睡的冬瓜问:“你们为啥在这儿睡懒觉,那个浇水的人是谁?”
冬瓜伸了个懒腰,说:“他叫神农。多亏了他,把我们从沟边野地挖回来种上,经佑得把把细细的,我们才长得这样伸伸展展,当药又当菜。”
生姜听冬瓜这一说,一筋斗就翻到神农面前,喊道:“神农呀,你太偏心了!你把我的伙伴当宝,为啥不把我种上呢?我都快要断子绝孙了。”
神农看了看生姜,问:“你是哪个,有啥本事呀了”
“我叫生姜,哪个都不敢惹我,牛羊吃了我烂心肝,虎豹碰了我烂脚杆。”
神农哈哈大笑说:“你的本事太大了,在我这里用不上。我这里种的,都是给人治病当粮当菜的。你只晓得害人,莫怪我老头子对你偏心呀!”神农说完,提起脚就往生姜身上踩。
生姜晓得这一脚踩下来,就没得命了,忙把脑壳一硬,屁股一跃,就钻进泥巴地里去了。它这一钻,把浑身毒性擦掉了。
没过半年,神农看到地里冒出了小苗苗,一锄头下去,把生姜挖了出来。他尝了一下,辣乎乎的,能当药也能当菜。他对生姜说:“生姜呀生姜,念你去毒生热有功,就让你陪着儿孙永留人世吧!”
从此,生姜年年下种年年长,老姜伴着新姜长,世一世代代传了下来。
猜你感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99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