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调研报告做(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23:40:03
公益调研报告做(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5 23:40:03     小编:琴心月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我们的成果、经验和见解。编写完美的报告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每篇报告范文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一

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正在经历空前变革的时期,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本地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以社区和谐推动城市和谐,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已成为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科学决策是确保执政、施政正确的前提和基础。中共绵阳市委,就社区建设问题,在充分调动民间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借鉴国外政府决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这既反映了其战略性的前瞻思维,也反映了其对科学和民主决策的充分重视。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绵阳市委的委托,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6人,在行政与公共事务管理资深专家、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狄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绵阳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一、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下发后,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普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绵阳市有19个街道办事处396个社区居委会中(其中城区131个,市县城区和乡镇265个),现阶段已涌现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各1个,全省社区建设模范镇2个,市级社区建设模范乡镇(街道)10个(市级10个,县级3个),创建示范社区52个。“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文明示范社区”5个,市级“文明社区”、“先进社区”25个,先后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有2名社区干部荣获“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有18名“社区优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

1、社区建设工作制度逐步趋于完善。20xx年以来,绵阳市委和市政府陆续制定了关于《绵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十多项社区建设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3、社区建设瓶颈现象局部缓解。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社区建设经济瓶颈现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门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划拨土地、减免费税、房屋置换、改造或新建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区如高新区、经开区、农科区等地所在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00平方米社区调研报告社区调研报告。大多数社区的年度总开支平均达到3万元。

4、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初具规模。目前虽然绵阳的社区服务网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但以区市县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服务站396个,各类服务网点1900多个,已全部覆盖区市县政府驻地。建立社会捐赠站点136个,接收捐赠衣物10万余件,接收社会各界赠款560万元。落实“星兴计划”项目91人,建设各类老年服务设施78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不足的矛盾。通过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25000余名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

全市已建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13个,建全民健身路径86条,并通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娱乐活动范围。建社区法律服务机构167个,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参与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100多支各类老年文艺活动团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24个,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87人,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社区警务室317个,建社区治安巡逻队392个,落实社区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队员236人,巡防队员1900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进展良好。

(二)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类别不同。根据调查情况初步分析,绵阳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1)纯居民式社区,即游仙开元中街(属城市拆迁居民聚集区)、涪城顺河社区(属老城区居民聚集区)和金菊社区(属工薪阶层聚集区);(2)国有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社区,即东材社区和工区街道办事处;(3)城乡结合区,即游仙六里社区(属“村改居型”社区)、高新东段社区(属农转非、企业职工和小区居民混居型社区)和经开区板桥社区(属“失地农民安置型”社区)。其中,既有建区时间较长,功能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如游仙区开元中街、涪城区顺河社区等,也有建区时间短,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社区,如游仙东材社区等。此外,各社区所辖面积和人口规模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社区实力悬殊。由于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如游仙六里社区拥有规模较大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和种子批发公司,其可从社区经营的公司中获取充足的财力支持用于发展社区建设;但多数社区的经费开支严重不足,一些社区甚至处于长期负债状态,如涪城板桥社区的负债累积已过60万元,社区建设工作难以为继。

3、社区需求各异。尽管各类城区存在某种共同的需要,但基于社区类型不同,面临的问题各异,居民的社会需求也不尽一致。办公和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社区,目前更关注的是基本办公设施得到切实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区,更关注的是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国企和下岗工人比较集中的社区,更侧重于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安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最需要的是对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以及就业培训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二、当前绵阳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城市一样,当前绵阳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决策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绵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该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1、宏观政策的调整,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过度偏重于gdp的增长,而对于地方政府政策创新重视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关于向基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解决基层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的探索与创新。可喜的是,自xx届四中全会来,中央连续提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届六中全会集体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为地方政府构加强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绵阳社区面临发展契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普遍认为绵阳市社区建设“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并对社区建设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所始料未及的。绵阳市相关部门领导,受市委谭力书记的指示,对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市委政研室根据实际整理的考察报告,受到了谭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社区管理制度、社区政策性事务办理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明文规定。市民政局、涪城区、游仙区等相关部门领导,也普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目前,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对于社区建设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视,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3、经济实力壮大,社区建设瓶颈现象有望消除。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绵阳市经济规模逐渐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绵阳全市gdp为560亿元,财政收入为50亿元,并还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解决当前绵阳市社区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和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有利于缓解目前制约绵阳社区建设遭遇经济瓶颈制约的状况。

(二)当前绵阳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1、社区管理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与种类的单位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调研报告工作报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绵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宜于人居的环境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周边农村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涌入绵阳城区。全市流动人口已近10万,约占城市总人口的1/7。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同上述人群一样,均游离于传统单位体制之外,对绵阳现有社会秩序构成了极大压力,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形,实行分类指导原则。对于财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区,如六里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在物质上无需予其太多支持;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如东材社区这类企业改制新建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因不同社区的建立背景、发展水平和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也应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区,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是工作重点,发展滞后、外来人口多的社区,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其工作重点是维护社区治安和稳定,协助解决就业问题;资源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工作重点是在得到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

再次,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社区工作机制。

社区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还需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和社区的干部,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派驻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社区管理中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适度引入市场竞争,以适应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配合社区工作,社区要在保证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有偿或无偿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条款对社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束,如规定开发商在项目建设以前必须按开发规模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完成并且出让社区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以后再返还。把对社区工作的支持纳入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单位所在社区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参考。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二

本文目录。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4月22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国内首个室内pm2.5污染公益。

调研报告。

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室内pm2.5的污染对人的影响更加显著人均室内pm2.5暴露量和潜在剂量能够达到室外的四倍。报告还显示17层以上楼层室内pm2.5等级最优。

经过四个月的调研,研究团队收集了北京407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结果显示:在xx年11月到今年2月期间,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每平方米82.6微克,属于轻度污染,室内空气质量等级在33%的时间为污染,22%为良,45%为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张林说,研究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室内pm2.5的吸入量是室外四倍。

张林:现代人大概在室内停留20小时,在室外停留4小时。这就意味着室内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是室外的四倍。

研究还发现,建筑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办公环境的室内空气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高于17层的空气最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比小于500米的略优。

张林:当室外空气比较好的时候,内外比是1.33,严重污染时,就变成了0.65,说明当室外空气差时,建筑会对人产生保护。

如何让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张林说,人的主动行为是影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张林:首先中央空调的开启与否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开启空气净化的内外比有接近一倍的差,这也提示我们在重污染天采取一些主动地积极有效的方式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返回目录。

一、社团概况。

二、组织架构。

1、核心成员架构。

协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实践部、学术部和外联部。(参考下图)。

2、基本职能。

外联部:负责协会对外联系,主要包括与学生会社委办、校内各社团、外校同类社团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如消协、消保委、工商局等行政机关。

财务部:负责协会一切财务收支、现金管理和帐目记录。严格遵守社委办的相关规定。

宣传部:负责协会宣传工作,包括各类海报的制作、向校园媒体或各大报刊杂志投稿,协会宣传资料的编辑以及社团主页的制作与更新。

实践部:负责协会活动的提出与可行性研究,向会长提交活动草案,负责协会活动(内部交流或外部实践)的组织安排;对会员组织进行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带领会员参与公益维权的社会实践活动。

3、社团内建。

步骤一:思考未来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下是上学期末核心成员充分交流后开展的头脑风暴。

宣传部:如何实现有效的宣传?以海报为例,在形式上如何建立社团品牌,使同学快速关注并记住我们这个社团;在内容上如何吸引他们参与我们的活动,即能够满足受众需求。

实践部:怎样的主题活动和形式,才能赢得潜在合作方的青睐同时又保证同学的参与度?

会长:负责总结本学期工作,作出新学期社团的整体规划,探索可用资源、建立联系。

财务部:完善财政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公示于社团blog。

秘书部:申请资金和答辩流程、场地等校内资源的申请、成员通讯录。

外联部:完善外联宣传资料,考虑已有和潜在资源。

学术部:搜集热点话题,整理出一些消费维权的小常识用于以后的传单或书签制作。

三、社团资源。

1、资金。

2、合作伙伴。

通过与联盟的外部联谊和内部交流,我们对各类问题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思索,如公益类活动如何能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以及怎样提升各界关注度,增强社团文化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并能够在各类优势社团如兴趣类、经管类协会中脱颖而出,没有设想过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意识到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由于各种形式的资源,如资金、人力等对于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启动初期,我们计划从低处着眼,立足于低成本项目实施,如举办讲座和学术沙龙、调研实践等。在刚刚过去的新学期大型招新中,联盟就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海报模板。我们意识到资源优势是社团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也会将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积极与多个企事业组织、行政主体、社区律所等建立联系,在他们的资源支持下,共同开展多彩的活动。

四、社团活动。

拟开展的协会活动。

五、与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内社团合作,代理消费者参与诉讼;

六、参加"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等各类竞赛;

七、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进行消费维权理论的研究工作;

八、与其他高校的公益性学生社团不定期互访,交流经验,增进友谊;

九、其他形式的活动(根据需要)。

五、结语。

返回目录。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支队伍既是一个新鲜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如何管理好这个新鲜又特殊的群体性岗位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文化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抽调5名机关干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深入到街道的各科室站所和各社区就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由于此次调研工作领导重视,准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涉及面较广,问题贴近公益岗人员切身利益,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文化街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调研情况思考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我街共接收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6人,其中:调出10人,退休3人,现实际公益岗人员总数43人。主要岗位有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理、劳动保障服务员、社区保洁、社区城管、司法纠纷调解员和社区残联主席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条件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退伍军人、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等。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分两块,一是xx年6月前每人每月480元;二是xx年6月以后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650元。

二、街道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为了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了街道社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文化街积极探索实践了“三化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合理配备公益岗人员和设置岗位。文化街一班人重视从实际出发,对4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原单位的工作表现、本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员情况和经济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进行了排查,细致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在掌握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尽可能的去发挥利用他们的特点、长处,发挥其长,避其之短的角度出发,按照岗位分工、年龄大小、原来所从事的行业、责任心强弱以及个人爱好等等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安排到各个社区的岗位当中,分担社区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综治司法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等项工作,统属于街道下设的社区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由街道和社区具体管理、分配任务、责任明确、检查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教育,多方面提高公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偏低、家庭困难的同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企业重组改制和新的形势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掌握不准,为此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采取了强化教育与正常教育相结合、会上教育与会下教育相结合、集中结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社区成员当中,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管理、进行安排工作,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了解掌握我们松原市目前在企业重组、生产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德管人、以理服人。通过灵活就业,结合实际的教育,公益岗人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岗位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心,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用也真正发挥出来了。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对公益岗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按照松原市和宁江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实际思想现状,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方案》、《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末位淘汰制度》等。

规章制度。

街道与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了岗位用工。

协议书。

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权、利使每一位公益性岗位的同志工作有目标思想有压力管理上有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街道的各项管理有序开展顺利实施。

四是严格考勤,着重落实,对公益岗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文化街党工委一班人对公益岗人员始终坚持严格考核、着重落实。街道抽出专人,由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牵头组织专门机构定期的对各个岗位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出来的情况,在例会时进行通报,并报区就业局备案,对表现突出的,纳入半年和年终评先选优之中,对表现不好的,按照管理办法提出批评,并且提出整改方案和下步工作要求,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增强了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发挥作用,和谐发展,对公益岗人员实行经常化管理。街道根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深入细致的经常化管理工作。首先我们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与社区委员一样对待,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中、生活中处处关心他们,活动一同参与。每次召开的工作会、谈心会,工作上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其次是倾听他们的对街道和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思想上一些想法和生活中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工作中把他们当做同事,生活中当成朋友,使他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在社区工作时能够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经常开展不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经常性的调解居民群众的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家庭矛盾纠纷,帮助老弱病残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情,使社区的一些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饱满的精力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我们管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由于街道对公益岗人员教育管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就业服务到位,几年来社区治安明显好转、辖区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未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为辖区打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居民称赞他们是社区的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信息反馈员、工作联络员、劳动就业服务员和生活的贴心员。

三、存在的问题。

二是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方面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就业困难群众的自身年龄偏高、并且缺乏工作技能,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工作形象较差;另一方面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第三就是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都取消,家庭收入比上岗前没有增加,认为还不如在家吃低保;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工作不安心,有跳槽现象发生。

四、几点建议。

1、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目前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2、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应该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分配按照人员居住地来分配的原则而且还要尊重用人单位所需岗位来安排人员;另一方面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调出。

3、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xx年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每年按松原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虽然目前公益性岗位还有很多急待规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区委、区政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创造了条件。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开工建设沙河绿岛、天鹅湖花园等住宅小区6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相继建成城关广场、文体中心、南环路等市政公益设施,城区建设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国道312线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排水、排污管网及供热系统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

4、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了保障。噪声、大气和污水等环保监测设施日益完善,工业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已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动,“三废”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大力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县城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城区绿化美化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布局,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门前三包、大沙河绿地树木认植认养等措施,相继建成了城关广场、铁路广场、滨河路、大沙河南北两岸和奥瑞金广场等绿化景观,城市绿化档次和水平整体提升,生态效应进一步凸现。目前,城区绿化面积154.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68%,绿地面积102.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7%,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1.71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我县处于荒漠与戈壁包围之中,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水平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偷排乱排生产生活污水、乱涂乱贴广告、乱扔乱倒垃圾污水、人为破坏公用设施及生态建设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发展的需要,人饮水水源地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原始,城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

四是县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规划落实不到位,城管单位管理权与执法权脱节,管护制度不落实,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要遵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县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

1、建立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立足临泽自然禀赋、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建立一套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相吻合,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构成,涵盖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文明,包括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绩效八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临泽县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及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保证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沙河景区建设统筹谋划,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建设文化属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率。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整治各类架空线路,改造城区路灯,增设体现时代特征的景观灯,提升县城亮化美化水平。启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城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车,创造清洁、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

3、坚持生态立县,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动摇、领导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松劲、资金投入不减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设规划,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切实把大沙河建成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新引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和发展绿洲休闲旅游的新节点。抓住中央把甘肃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从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园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两园、五湖”的绿化美化,以此推动县城整体绿化,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的档次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县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宜业、乐居的幸福家园。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抓住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医药化工、玉米加工、番茄制品、乳制品、红枣加工、食品酿造、种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旅游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适时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督查力度,重点实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鼓励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控制工业“三废”。

5、培育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坚持“文化为魂”,依靠文化力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宣传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保护法规,并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生态法制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等活动,提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县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上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导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工作。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建立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以经营的思想谋发展,以经营的手段搞建设,以经营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区各种生产要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共同推进。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四

摘要:1.此次活动我为发起人和策划人,协办人为我的中学同学—其他几所大学的大学生。

2.活动时间为x月xx日至x月xx日的11天,包括前期策划书的撰写,联系社区单位寻求帮助,联系活动协办人以及正式捐书活动。

3.活动获得了社区群众捐赠的近200本旧书,部分送给社区家庭贫困的学生,剩下一部分用于补充社区公共图书馆。

4.这次活动帮助了贫困家庭,丰富了社区藏书,促进了社区和谐,而我也从这次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也有所加强。

5.由于是第一次策划发起这样的活动,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走了一些弯路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同学朋友(活动协办人)的帮助下,活动比较成功的结束了。

内容。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暑假前拿到社会实践表格时,我就萌发了策划一场爱心捐书活动的想法,那时我信心十足,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捐书活动,程序再简单不过了,写策划书时我想到在我生活的城南社区中,仍有部分家庭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家庭的孩子正忍受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匮乏,把书捐给他们,从身边小小的爱心活动做起,同样可以带给人们温暖。

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目的后,我开始联系中学同学,因为我从未搞过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类的活动经验。我联系了十几个分别在不同大学读书的同学,他们欣然表示协助我,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他们的话语让正在迷茫中不知所措的我有了很多信心和勇气,而他们告诉我的很多实践活动经验,注意事项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再走更多弯路。

活动策划书几经修改,前后共写了四份才敲定了比较满意的一份。当我拿着策划书去居委会盖章,遇到种种困难。那时的我真的心急如焚,几乎想放弃了,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它的准备工作却是如此繁琐而累人,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要考虑到。

我终于在x月xx日那天盖到了同意活动的章,同时,居委会主动表示向我们提供活动所需的长桌、椅子等物品,并会在活动结束后负责将得来的旧书分送给社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所有我们担心的问题。“万事具备,只欠海报”,由于第二天就要正式举行捐书活动了,25号下午我抱着两摞海报纸去同学家,从来没有过出海报经验的我们俩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才终于出好了两张海报。

x月xx日活动当日,除了我之外来自那七所大学的我的十名同学过来协助现场活动,其中四名男生,六名女生;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半,但我们从八点半就到达了活动现场——我们城南新村中心晨练中心的大转盘。男生负责去居委会搬长桌和椅子,我们女生则在现场张贴海报,进行活动前的宣传。九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后,忽然有城管人员过来,我们拿出居委会盖了同意印章的策划书给他看,他才没说什么,转身走了。我们在放心之余又学到一些活动经验,那就是活动一定要得到相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比如盖章什么的,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非法活动处理掉。

那天驻足的群众很多,但很多人竟把我们当成是大学生卖旧书的活动,我们仔细看了一下海报,才发现海报上忘了把最重要的活动信息“捐赠旧书”写上去,真是忙中出错。修改海报肯定是来不及了,结果那天我们十个人站在活动现场口干舌燥的向每一个前来询问的居民一遍遍解释,一直到下午一点半,心里直犯晕。

那天我们收到近200本捐赠的旧书,虽然数量不多,但活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由他八岁的表姐领过来,当他很郑重的把一本连环画交到我们手中时,他脸上那认真而自豪的表情让我们无比感动;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一下子捐了三十几本书,我们恳请她留下姓名时,她只是摆摆手微笑着走了……很多很多事情,现在一想起来我的心里还是暖暖的。

这次活动算是比较圆满而成功的完成了。活动前期繁重的准备工作让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说是一回事,真正实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什么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全心付出;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困难,会出现错误,我们都要坦然而正确勇敢的面对,切不可半途而废;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应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必要时积极而诚恳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给我原本空白的实践经验经历填上了重要的一笔,而且捐赠所得的旧书送给了需要它的贫困学生,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教育和洗礼,让作为大学生的我开始一步步承担起对这个社会应尽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中证明和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1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处世的能力。让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让我们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希望以后学校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从各方面锻炼我们!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五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支队伍既是一个新鲜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如何管理好这个新鲜又特殊的群体性岗位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文化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抽调5名机关干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深入到街道的各科室站所和各社区就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由于此次调研工作领导重视,准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涉及面较广,问题贴近公益岗人员切身利益,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文化街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调研情况思考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我街共接收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6人,其中:调出10人,退休3人,现实际公益岗人员总数43人。主要岗位有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理、劳动保障服务员、社区保洁、社区城管、司法纠纷调解员和社区残联主席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条件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退伍军人、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等。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分两块,一是xx年6月前每人每月480元;二是xx年6月以后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650元。

为了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了街道社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文化街积极探索实践了“三化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合理配备公益岗人员和设置岗位。文化街一班人重视从实际出发,对4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原单位的工作表现、本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员情况和经济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进行了排查,细致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在掌握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尽可能的去发挥利用他们的特点、长处,发挥其长,避其之短的角度出发,按照岗位分工、年龄大孝原来所从事的行业、责任心强弱以及个人爱好等等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安排到各个社区的岗位当中,分担社区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综治司法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等项工作,统属于街道下设的社区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由街道和社区具体管理、分配任务、责任明确、检查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教育,多方面提高公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偏低、家庭困难的同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企业重组改制和新的形势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掌握不准,为此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采取了强化教育与正常教育相结合、会上教育与会下教育相结合、集中结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社区成员当中,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管理、进行安排工作,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了解掌握我们松原市目前在企业重组、生产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德管人、以理服人。通过灵活就业,结合实际的教育,公益岗人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岗位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心,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用也真正发挥出来了。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对公益岗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按照松原市和宁江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实际思想现状,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方案)、(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末位淘汰制度)等规章制度。街道与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了岗位用工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权、利,使每一位公益性岗位的同志工作有目标,思想有压力,管理上有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街道的各项管理有序开展,顺利实施。

四是严格考勤,着重落实,对公益岗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文化街党工委一班人对公益岗人员始终坚持严格考核、着重落实。街道抽出专人,由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牵头组织专门机构定期的对各个岗位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出来的情况,在例会时进行通报,并报区就业局备案,对表现突出的,纳入半年和年终评先选优之中,对表现不好的,按照管理办法提出批评,并且提出整改方案和下步工作要求,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增强了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发挥作用,和谐发展,对公益岗人员实行经常化管理。街道根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深入细致的经常化管理工作。首先我们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与社区委员一样对待,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中、生活中处处关心他们,活动一同参与。每次召开的工作会、谈心会,工作上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其次是倾听他们的对街道和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思想上一些想法和生活中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工作中把他们当做同事,生活中当成朋友,使他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们在社区工作时能够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经常开展不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经常性的调解居民群众的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家庭矛盾纠纷,帮助老弱病残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情,使社区的一些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饱满的'精力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我们管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由于街道对公益岗人员教育管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就业服务到位,几年来社区治安明显好转、辖区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未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为辖区打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居民称赞他们是社区的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信息反馈员、工作联络员、劳动就业服务员和生活的贴心员。

三、存在的问题。

二是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方面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就业困难群众的自身年龄偏高、并且缺乏工作技能,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工作形象较差;另一方面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第三就是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都取消,家庭收入比上岗前没有增加,认为还不如在家吃低保;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工作不安心,有跳槽现象发生。

四、几点建议。

1、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目前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2、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应该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分配按照人员居住地来分配的原则而且还要尊重用人单位所需岗位来安排人员;另一方面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调出。

3、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xx年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每年按松原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虽然目前公益性岗位还有很多急待规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区委、区政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能够相互支持配合,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六

第一条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5〕31号)和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6〕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城市非营利性、辅助性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如: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卫生保洁员等。)。

(一)以开发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主;

(二)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安置对象;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顾困难;

(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持规模、动态管理。

第四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规模控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每年7月底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年度公益性岗位资金使用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进行审核,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确定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后,应将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情况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公益性岗位开发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的开发计划,征集辖区内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对用人单位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拟核定的岗位数量、时限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及资金需求,提交《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附件1),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核意见,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三章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七条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a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岗位劳动贡献、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不高于工资指导价位标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b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

第八条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应由企业(单位)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享受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前年度已享受过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人员,享受期满后,不再重复享受该政策。

第十条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兼顾困难”的原则共同负责招聘。具体程序:

(一)方案上报。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出招聘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

(二)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广泛发布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三)组织报名。乡镇或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应根据招聘要求,积极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也可自行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报名人员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公益性岗位登记表》(附件2)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相关证明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四)推荐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会同用人单位组织招聘,进行面试(如因工作需要可增加笔试)。

(五)拟用公示。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或社区(村)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聘用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招聘结束7个工作日内将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用人单位或其委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合同,并将劳动合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依法处理。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二)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四)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出现解除劳动关系以及自然减员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即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如确有需要,可按规定流程聘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已满继续留用的,可由当地财政提供适当的岗位补贴。

第十三条对a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按季预拨、季末结算”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a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3);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予以审核,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四条对b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申报”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一季度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已缴纳的社保补贴。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b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5);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申报材料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每半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六条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兼顾困难”。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虚设岗位、冒名顶替、空岗挂岗、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要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的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城镇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包括离校未就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具有宁德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以下人员: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第二十条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七

今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改变作风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深入了解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推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根据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以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成效。

实质性合并以来,镇党委和纪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在近几年各项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政治保证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事业公益性改革中,大多数党员干部讲党性、服从大局、支持改革,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干群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干群通过多种形式对我镇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经费预决算和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审议、决定和监督等权利,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也积极发挥参政和监督的作用。三是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局面初步形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我镇已经形成或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的占76%;认为我镇“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已经建立或初步建立的占75%。四是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纪检、监察、审计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校第一次后,健全了镇纪委领导班子,各党总支配齐了纪检委员,学校还邀请了一批特约监察员和特约审计员,纪检、监察、审计的整体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镇党委和纪委把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从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入手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4%的人认为我镇党风廉政教育成效显著或有一定成效。二是“三讲”教育取得成效。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使校院领导班子和全校处以上领导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达到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增强党性的效果,使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三是廉洁自律专项工作得到落实。镇领导班子注意提高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加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收入申报等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公费安装住宅电脑等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三)党风廉政建设有了制度保证。一是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我镇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统一的规章制度对于促进我镇加强统一管理、促进我镇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我镇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内控制度。为了强化对人财物部门的制约,党委督促组织、人事、财务、资产等部门建立内部监控制度,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比如:《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陆续出台。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当前我镇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已经建立或初步建立。

一是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已走上正常轨道,并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政务公开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普遍欢迎,对于促进各部门规范管理、增加我镇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机关作风有所改善,效能建设有所加强。

二、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座谈会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有成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干群对我镇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成效不够明显无论是作风上的问题还是廉政方面的问题,其根源都在思想上,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我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镇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的新变化,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有的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要求不明确,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对本职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愿管、不敢管,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履行“一岗双职”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意识不强,自觉性不够。其次是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思维定势,不思进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勤政廉政意识薄弱,缺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干部政治纪律性不强,不敢坚持原则,明哲保身,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和庸俗作风。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三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

(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执行规章制度不够严格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局限性问题。二是严密性问题。有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出台过程中又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加上时间仓促,因此存在一些漏洞,或与其他规章制度相抵触、相矛盾,或者没有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同步。三是本位主义问题。有的部门在代表镇拟订规章制度时缺乏全局观念,责任和义务的划分不尽合理;一些利益调整由部门从有利于本部门、本单位的角度提出方案,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有些不合理的问题合法化。四是可操作性问题。有的规章制度宏观上比较全面,但没有制定出具体标准和相关配套规定,如实施细则等;有的脱离实际,难以操作。在规章制度的执行方面,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二是有时存在以领导签字与口头表态取代按章办事的问题。三是随意性问题,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四是管理惯性问题,片面强调过去怎么做。

(三)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制约措施不够有力一是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定期谈话制度、各党总支定期报告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对各党总支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考核制度等尚未建立。二是政务的透明度还不够。公开的多是文件和结果,事前公开和过程公开比较少,干群关心的热点如干部测评的结果、接待费和车辆使用情况及费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房源及占房情况等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公开。三是制约措施不够有力。对没有履行服务承诺制的单位,对没有完成聘期任务的人员,对没有执行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招标办法的情况等缺少有力的制约。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还不能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有些涉及面宽、资金量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如基建审计等尚未进行。四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缺少检查监督,责任追究不到位。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缺少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有时出了问题也没能及时发现。在责任追究问题上总是“心太软”。

三、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制度规范问题、监督制约问题和责任落实问题,积极建立和完善四个“工作机制”:

(一)夯实基础,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机制思想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必须进行思想教育;要从法律、纪律和他律逐渐转变为高度的自律,从恐惧惩罚到内在的责任感,到对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珍惜和对自身人格的尊重等等,也离不开思想教育。党风廉政思想教育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法治意识,诚信公平原则等。通过思想教育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志、重责、慎权、轻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完善制度,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是保证。要建立和健全制度规范机制,用好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抓住关键,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教育和监督要双管齐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化。要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四)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指各级党政班子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当承担责任的制度。包括责任者对主管、分管工作失职、失察问题,也包括责任者对重大、特大责任事故和突发性事件中无过错责任的追究。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八

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至今,极大地发挥了促就业、保稳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开发缺乏规划、管理不太规范等问题。为准确掌握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情况,我们深入单位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总结分析了广西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原因。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现状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20xx年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20xx—20xx年,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1996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xx年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20xx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2.公益性岗位有关资金使用情况

据调研统计,20xx年至20xx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xx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xx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专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及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给予适当的照顾,支持各项就业政策特别是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九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财社122号),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八类人员,即: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1436人,其中:

1、市公安局警察员715人。

2、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316人(含军转干部家属12人)。

3、市计生委计生专干212人(含企业军转干部10人)。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74人。

5、市行管局保洁保安员70人。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38人。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保安员11人。

我市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按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的每人每月35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540元(扣除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后实际领取410元);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各有不同。

1、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量和业绩考核,警察员工资从430元—1000元不等;

2、市计生委计生专干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从4月起,相山区计生委给予本区75名计生专干每人每月60元奖励性计生补贴,街道对工作突出的计生专干也有奖励。

另外,1998年计生委联合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大中专毕业生计生专干,工资薪酬不在公益性岗位补贴范围,享受普通社区干部待遇,工资由市财政定额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相山区政府承担。目前工资待遇1000元左右,并且仍有每年5%工资增长幅度。

3、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就业再就业财政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给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乡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每人每月实发工资610元。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30元;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60元。

业务主管部门按月提供工资名册,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由市财政根据公益性岗位从业人数将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到用人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委托银行以存折形式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市劳动保障和市财政部门审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计生专干、民政低保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公安警察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办法不健全。目前,公益性岗位由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用人单位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直接分派到街道(乡镇)社区,人事、工资等管理与街道(乡镇)社区脱钩,造成业务主管、县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岗、事”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有些部门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被长期抽用从事其他工作。

三、建议。

(一)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暂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三)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610元,各用人单位取消现行的各种福利、津贴。1月后,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以各种形式发放各类补贴。公益性岗位工资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年按淮北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

旧州镇位于大理州云龙县西部,北接云龙县表村乡,南和保山地区瓦窑乡接壤,西靠云龙县漕涧镇,东连云龙县宝丰乡,澜沧江纵贯全镇78公里,是一个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三位一体的农业乡镇。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6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降雨量850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度明显。辖13个村民委员会,2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49户33287人。几年来,云龙县旧州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澜沧江防护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场化动作,工程化管理,标准化经收”的要求,切实加强林业工作,林业取得长足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3。多年的实践证明,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致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境内功果、苗尾电站的逐步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承载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态林资源难以有效担负旧州镇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林业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在旧州镇建设以森林为主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那么,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目前的状况如何?怎样建设和管护好该镇的生态公益林?本文从分析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建设和管护好生态公益林提出了见解。

一、现状。

(一)概况。

全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2万亩,共涉及13个村,重点分布在海沧、山西、新山、功果、民主、汤涧、汤邓、旧州、下坞、水井等村澜沧江沿岸地区。

(二)结构。

2、林种结构:全镇防护林1.22万公顷,占全镇林业用地的57;特种用途林0.3万公顷,占14。公益林种面积中水源涵养林1万公顷,水土保持林1.13公顷。

3、树种结构:有云南松亩,占31,华山松亩,占1,标类亩,占41,核桃亩,占10,花椒亩,占5,其它亩,占8。

4、地貌结构:全镇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其中山区1.49万公顷,占70,半山区0.64万公顷,占30。

二、存在问题。

(一)绿化总量小,宜林地多。

从目前的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看,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还较小,有林地面积占公益林总面积的比例相比之下还很低,绿化总量小,另外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积0.07万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3.3,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镇的生态公益林绿化总量不断增大。

(二)林分质量较差,防护效益低。

一是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二是从目前树种结构看,仅有云南松、华山松等较少的几种,结构较单一;三是从建设结构看,没有形成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存在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的问题,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三)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健全。

多年来,在全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造林投入较多,管护投入较少甚至于几乎没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靠镇林业工作站来管护,人员、资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点多面广,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任重道远。

三、发展对策。

通过分析,从目前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来看,本人认为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建设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一是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在新区划的公益林区交通路口及时设立宣传牌、监督岗、公示栏,对一些已经陈旧破损和内容有所调整的公益林宣传牌及时更新,同时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林区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等内容进行宣传;三是把领导干部纳入宣传对象。不断强化各级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当成一件关系地区生态安全的大事,长抓不懈;四是加强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林业部门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向林区群众发送有关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二)科学规划,全面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制定全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同时对每一块宜林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树种、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统筹考虑,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职责,限期完成。

(三)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培育复层混交林。同时加大科技力度,生态公益林地处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带,造林难度较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

(四)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加强公益林管护。

对地处澜沧江沿岸的重点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其有效管理和保护,弥补其因发挥生态效益而使经营者受到的部分经济损失,是保证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将生态补偿纳入县乡财政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林保护的实质问题。

(五)严格保护,动态监测。

依据《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经批准确认的公益林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逐级上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积极出台《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法制,促进全镇生态公益林建设。同时定期检查生态公益林发展情况,掌握动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五化”,即一是管理法制化。根据制定的《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规范管理。二是队伍建设素质化。严把入口关,聘用护林员时首先由村委会推荐,镇林业站考核,镇政府审核,报县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并安排时间加强对护林员的培训教育,开展法律法规、政策、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为保护好公益林打下了基础。三是管护责任化。乡、村、社层层签定责任状,并建立相应的层层监管机制,由镇林业站定期检查考核监管员,监管员检查考核护林员。哪个地块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该地块的护林员、监管员责任。凡不能及时发现案件或隐瞒不报要给予相应处理。每年对护林员进行综合评定,实行末位淘汰,淘汰护林员比例在5左右。四是资金管理规范化。公益林补助资金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资金发放与林权所有者是否一致,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浪费。五是资料基础化。工作中注重合同档案的管理,设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数据库、公益林管护台账,区划的界定书、管护合同等完全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归档,为科学的管理好公益林提供了依据。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一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支队伍既是一个新鲜的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如何管理好这个新鲜又特殊的群体性岗位人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文化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抽调5名机关干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深入到街道的各科室站所和各社区就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由于此次调研工作领导重视,准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涉及面较广,问题贴近公益岗人员切身利益,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下面,就文化街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调研情况思考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目前,我街共接收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6人,其中:调出10人,退休3人,现实际公益岗人员总数43人。主要岗位有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理、劳动保障服务员、社区保洁、社区城管、司法纠纷调解员和社区残联主席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符合条件的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退伍军人、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等等。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分两块,一是xx年6月前每人每月480元;二是xx年6月以后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650元。

为了把公益性岗位人员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了街道社区的各个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文化街积极探索实践了“三化式”管理模式,强化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合理配备公益岗人员和设置岗位。文化街一班人重视从实际出发,对4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原单位的工作表现、本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员情况和经济收入支出情况等等进行了排查,细致的掌握;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在掌握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尽可能的去发挥利用他们的特点、长处,发挥其长,避其之短的角度出发,按照岗位分工、年龄大小、原来所从事的行业、责任心强弱以及个人爱好等等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安排到各个社区的岗位当中,分担社区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综治司法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等项工作,统属于街道下设的社区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由街道和社区具体管理、分配任务、责任明确、检查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度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加强教育,多方面提高公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偏低、家庭困难的同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企业重组改制和新的形势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掌握不准,为此我们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采取了强化教育与正常教育相结合、会上教育与会下教育相结合、集中结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纳入社区成员当中,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管理、进行安排工作,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了解掌握我们松原市目前在企业重组、生产经营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德管人、以理服人。通过灵活就业,结合实际的教育,公益岗人员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岗位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心,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作用也真正发挥出来了。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对公益岗人员实行制度化管理。按照松原市和宁江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实际思想现状,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方案》、《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末位淘汰制度》等规章制度。街道与每一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了岗位用工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权、利,使每一位公益性岗位的同志工作有目标,思想有压力,管理上有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加强了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街道的各项管理有序开展,顺利实施。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二

根据市人社局20xx年开展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通过座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全乡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xx年起,开展了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从20xx年至20xx年有30人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主要岗位有劳动保障、圩镇保洁、计生、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民政、基层财政等,安置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等。20xx年有1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在岗。

二、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乡政府提出,经市就业局审核同意后,我乡再进行公开招聘,乡劳保所与受聘人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工作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工作取得的成效

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心圩镇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新农保协管员发挥了作用,能够积极宣传新农保政策,征收新农保资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岗位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

2、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偏低,工资主要是由就业局支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700元的岗位补贴,仅凭这一点补贴解决其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乡镇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同劳同酬。二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

3、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技能;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为每三年就要换人,导致有些人工作不安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会影响新农保的征收。

4、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而公益性岗位有限,供需存在矛盾。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加大公益性岗位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比如对新农保的征收,每年年初农保局就要与协管员签订协议,按工作成效发放工资,而不是等到征收工作进入尾声,进展不大再来停发工资。而且各村征收进度不一,如果搞一刀切,很容易挫伤积极性。

3、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并不是一种福利待遇和救济手段,而是政府开发的就业岗位,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一种劳动岗位,只有通过劳动付出才能获取劳动报酬;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到公益性岗位只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岗位,其工作待遇不可能很高,不要出现攀比等现象。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三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__在会上专门对建立这一制度作了说明,突出强调“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_常委会加强了公益诉讼检察立法保障,xx年7月做出决定,授权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xx年6月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建立这一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对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新要求,省、市_会先后听取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专项报告,专门做出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决定。根据省高法、省检察院《关于实行省内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的规定》,从xx年9月1日起,所有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归xx铁路检察院集中管辖。

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两大领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五大领域;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精神,经xx省_会授权,检察机关在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交通安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不特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xx年以来,xx检察院认真领会_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系列要求,积极落实公益诉讼检察制度顶层设计要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基本情况。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四)抓宣传、抓引导、提升办案影响力。结合办案敢宣传、会宣传、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公益诉讼,提升影响力,积极助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将制作“公益诉讼小卡片”发放到社区及村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并支持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和情况,形成检民合力,实现区域共治。挑选区域影响较大案件举行公开听证会,以取得更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四

一般而言,新媒体广告与其他传统媒体广告一样,有硬广告与软广告两大类型。

按照新媒体硬广告的目的与效果来分。新媒体广告可分为品牌广告(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为目的)、产品广告(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品牌和产品认知度、驱动购买为目的)、促销广告(利用新媒体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提高市场渗透率为目的)、活动信息广告(利用新媒体以告知消费者促销信息为目的)。

新媒体中的软广告主要以植入式广告为主。按照广告植入平台类型的不同,新媒体广告可分为视频植入广告、游戏植入广告等。

视频植入广告。视频植入广告的手段运用最为纯熟。在视频中最常见的广告植入物有产品植入(包括产品名称、标志、产品包装)、品牌植入(包括品牌名称、logo、品牌包装、专卖店或者品牌广告语、品牌理念等)、企业符号植入(包括企业场所、企业家、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员工、企业行为识别等)。

视频植入广告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道具植入:这种方式是产品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出现。(2)台词植入:即产品或品牌名称出现在影片台词中。(3)场景植入:即在画面所显示的、容纳人物活动的场景中,布置可以展示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实物。比如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户外广告牌、招贴画等带有广告信息固定场景。(4)音效植入:即通过旋律和歌词以及画外音、电视广告等的暗示,引导受众联想到特定的品牌。(5)剧情植入:剧情植入包括设计剧情片段和专场戏等方面。(6)题材植入:即为某一品牌专门拍摄影视剧,着重介绍品牌的发展历史、文化理念等,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7)文化植入:这是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五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制根据有关政策狠抓落实,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以下几类人员: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因城镇公共建设,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地后,完全失去土地难以实现就业的农民。

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477人,其中:1、环卫处278人2、家政公司143人3、敬老院17人4、小区保洁39人。

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工资。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财政部门审批。

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县在公益性岗位管理的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录用环节还不规范,负责主体不明确,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

2、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自身年龄偏大,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指导,素质普遍偏低,不仅缺乏工作技能,而且工作能力较差。

3、部分岗位不稳定。个别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如环卫工、敬老院护理员等岗位,由于薪酬与其他公益性岗位相同,因而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招聘难。

1、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措施,明确职责。要严格人员进出制度,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按照属地就近录用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确保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得到安置。

2、搞好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岗前、岗中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其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形象等方面的培训,做好日常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使从业人员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推行依岗确定待遇。对环卫等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同时,多方争取,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合理调配人员,使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满足我县实际需求,扩大公益性岗位的覆盖面。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六

(一)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以下几类人员: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因城镇公共建设,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地后,完全失去土地难以实现就业的农民。

(二)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

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477人,其中:

1、环卫处278人

2、家政公司143人

3、敬老院17人

4、小区保洁39人。

(三)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我县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工资。

(四)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财政部门审批。

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县在公益性岗位管理的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录用环节还不规范,负责主体不明确,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

2、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自身年龄偏大,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指导,素质普遍偏低,不仅缺乏工作技能,而且工作能力较差。

3、部分岗位不稳定。个别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如环卫工、敬老院护理员等岗位,由于薪酬与其他公益性岗位相同,因而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招聘难。

1、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措施,明确职责。要严格人员进出制度,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按照属地就近录用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确保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得到安置。

2、搞好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岗前、岗中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其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工作形象等方面的`培训,做好日常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使从业人员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推行依岗确定待遇。对环卫等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同时,多方争取,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合理调配人员,使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满足我县实际需求,扩大公益性岗位的覆盖面。

公益调研报告做篇十七

2008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就业的影响,特别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根据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表:2008年:558万,2009年:610万,2010年:超过630万,2010年xx市高校毕业生达到12万,这几组数字背后蕴藏着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给政府安置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见的通知》精神,于2009年6月在全市选聘了5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益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北辰区与河西区,北辰区选聘公益岗位大学生218名,现在岗166名。河西区全区招聘的300名热爱社区公益工作的大学生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团队积聚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其中,党团员占,应届毕业生占,大本生占61%,大专生占。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xx市切实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将扩大就业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优先考虑的重点工作。xx市人力资源局主要提出五项措施:一是重大项目吸引一批、二是就业见习消化一批、三是企业家带头帮带一批、四是基层就业安置一批、五是创业带动扶持一批。其中第四项政策就是政府逐步引导更多人走向基层。“大学生公益岗”是继“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之后又新推出的一个就业方向,可以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作为进入社会的适应阶段,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大学生公益岗”的概念阐述。

1.概念:大学生公益岗是大学生在基层从事劳动保障、扶残救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区公共环境与设施维护等工作的岗位。

2.发展流向:公益性岗位实行“能进能出”的灵活机制,目前在公益性岗位上锻炼的大学生,2年服务期满仍需面向社会寻找工作。公益性岗位是为大学生提供基层锻炼的机会,为今后真正的工作积累经验,并非最终就业。

3.福利待遇:被选聘从事公益岗位的高校毕业可在该岗位进行为期2年的工作锻炼,由市就业资金按照xx市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并给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全额社会保险补贴。

三、“大学生公益岗”为何受追捧。

(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1.首要原因是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导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毕业生选择“大学生公益岗”可以缓解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由于基层工作需要的技术难度不大,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进入角色。

2.大学生公益岗与其他基层工作的区别:近几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认为“公务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压力不大并且比较稳定,所以对“公考”趋之若鹜,导致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虽然政府又陆续推出了“大学生村官”、“事业编”、“三支一扶”政策,也吸引了一部分大学生前去报考。然而“大学生公益岗”却与前面这几项政策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考试方面难度要比“村官”和“公务员”简单很多,所以录用率较高。本次调研所发放的问卷中,有80%的大学生是因为考试难度相对较小而优先选择大学生公益岗。

3.政策上的支持: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期满的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大学生再次就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原公益性岗位工作年限计入工龄并按照所任职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待遇(感觉有点不通)。进入企业的,原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缴费年限与其在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同时,xx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还将鼓励各区县、用人单位积极招录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期满的大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期满,暂时没能就业的大学生,可申请领取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4.工作期限为期两年,可以使大学生进出寻找工作较为自由,体现“能进能出”的政策优势。在两年期间,大学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在2011年新出台的国家公务员报考资格中要求,报考国家级公务员必须具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大学生公益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基层用人单位角度出发。

1.一批年轻的大学生下到基层工作,会给基层带来“新鲜的血液”,注入活力。本次调研中,我们采访到了xx市集贤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王雨翔主任,据他介绍,这一批分来到这里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特别明显的一点是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基层部门经常需要对社区业主进行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对于基层工作的“40、50”人员来讲,这无疑是一件难度较大且耗时的工作,但对这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大学生来讲,能够高效并且有质量的完成。

2.大学生具备高素质得到了基层用人单位的肯定。很多从事“大学生公益岗”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在基层的居委会和社区的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每天需要和社会的一些失业、特困人员打交道,接触的人群比较杂。由于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策,更圆满地为基层群众解答问题和解决困难。

3.从事“大学生公益岗”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他们经常会在社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调动社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本次采访中,我们采访到了桃园街连荣里社区劳动协管员李彤。李彤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配合文教主任在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她应居民请求,请来专业老师,在社区终身学习中心开设了合唱、英语、书法、柔力球、国学等课程,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要,深受大家欢迎。除此之外她还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了宝宝大赛、快乐营地、清脏护绿等活动,使孩子们在玩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较好的道德教育。

四、“大学生公益岗”薪酬面临窘境,心态调整很重要。

(一)“公益岗”薪酬设定引发争议。

1.xx市最低工资发放标准两次上调。“大学生公益岗”的工资一直是以xx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并给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全额社会保险补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物价的上涨的影响,xx市先后两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次由860元上调到920元,第二次从2010年4月1日起,xx市城镇最低工资标准由现行的920元提高至1160元,此次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增幅达。

层这一行,就爱上了这一行,他们确实是全心全意的服务基层社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很多大学生反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工作量大,愿意竭尽全力去付出;但现在他们的情况是付出与所得的回报并不匹配。甚至有些同学在从事“大学生公益岗”之后怕提起工作,怕提起工资,更怕花钱;让这些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热情得不到很好的激励。

(二)心态调整与职业规划对于“公益岗”大学生的影响。

1.任何一种环境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受到个人心态的影响,心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共采访了11位从事“大学生公益岗”的大学生,他们中多数认为虽然薪金是xx市最低工资标准,但他们此次应征“大学生公益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09年的就业压力,作为步入社会的缓冲阶段,他们认为“大学生公益岗”是一个能够尽快融入社会、锻炼自己的平台。其次,通过两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可以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锻炼。除此以外,基层是一片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热土,在这里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的学到知识组织和协调好社区的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786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