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教案(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0:09:05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3-11-06 00:09:05     小编:LZ文人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一)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会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瀑布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瀑布)

(一)参观瀑布图片展,让学生对瀑布有感性的认识。

(二)什么叫瀑布?请同学用语言表达出来。

(从悬崖陡坡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像挂着的白布。)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四、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叠、涌、滩、阵、喻、丈、伟、屏、烟。

五、检查朗读,订正读音

六、默读课文,思考

(一)作者在哪儿看瀑布?是按什么顺序观察?

(在很远的地方看,然后在山路一转的地方看,最后站在瀑布脚下看,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二)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瀑布声音,看到瀑布的样子。)

(三)哪些语句是讲瀑布的声音?哪些语句是讲瀑布的样子?请同学们用“――”线在文中标画出。

(好像叠叠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是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瀑布的样子。)

七、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思考填空

(一)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

(四)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吹得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上述诗句

(一)齐读:瀑布的全身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

(写出山的高,又写出山的.绿。“千丈”并非有一千丈。)

2.“白银”指什么?

(白银指瀑布。)

3.瀑布为什么成白色?

(瀑布从“千丈”高的青山跌落下来,被阳光一照,显出银白色。所以现出一道白银。)

4.作者把什么和什么用“衬”字联系起来?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感受到瀑布更加壮丽。)

5.读第二节,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看到瀑布时的心情?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无法比喻,一个“啊”字表达了看到瀑布时的惊喜,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

6.指导朗读。(着重两个感叹号的指导。)

7.比喻的“喻”当什么讲?(比方。)

(三)齐读:“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1.“屏”是指什么?(遮挡用的屏风。)

2.什么叫“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风。)

3.把什么比成珍珠的屏?(瀑布。)

4.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瀑布飞泻而下,串串乳白色的水珠,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

5.“好伟大呀”作者说什么伟大?

(“伟大”是说瀑布的气势雄伟、壮丽,超乎寻常。)

(四)齐读: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如”是什么意思?(好像。)

2.指导朗读,“烟”“雾”“尘”后面都用逗号,因为它是三个短语,并非三个词,实际上是说瀑布分别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所以朗读时停顿略长。

3.为什么作者把瀑布看成烟、雾、尘了呢?

(准确表达出作者此时看得入神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

(一)指导朗读(用声音读出惊喜,入神的感情。)

(二)每节主要讲什么?

(第一节讲未见瀑布,先听见瀑布声音,第二节讲远看瀑布样子,第三节讲走近瀑布看到的样子。)

(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具体、形象、生动,使读者感受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作者通过描绘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认读词语

涌叠叠岸滩阵阵比喻

屏千丈伟大如烟

二、分析字形

(一)左右结构的字:

涌阵喻伟滩烟

(二)易错字:

叠屏丈

(三)指导书写。

三、检查背诵

(一)逐节背诵。

(二)全文背诵。

(孙淑斋)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二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

有个比人类的年龄再长一些的工具去,且它永远存在,它就是大自然。

古今中外,许多向往世界巅峰的青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将自己的意志映刻在了大自然中。

大自然是怎样计时的?

例如,树木的纹路。这一种是比较熟悉的了,想要知道一个树木的年龄,或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朽木的年龄,首先,先横截树枝,使树木纹路清楚明了,其次就是观察和数出文物圈数,一圈代表相应的年龄段。

再例如,地表的成分。科学家常用这种方法来判定一个事物的年龄。与初中阶段生物学科里面学到的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原始地球是原始大气层,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的地球儿。每个时期地质和大气成分都不完全相同,通过一个事物(如陨石坑)可测定它是处于什么年代什么时间的。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女性害怕的但能很好判定人们年龄的测时工具——皱纹。

慢慢的我发现,父母眼角的皱纹,从出现到明显,那是一个直击人心的测量工具。

所以啊,我们必须要做到与时间赛跑。人类跟随时间的脚步走向新的时代,情感跟随时间的脚印上演喜怒哀乐,且愈演愈烈。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三

我读了一本科普读物《时间的脚印》。这本书告诉我们:时间虽然是没有脚印的,然而时间的踪迹却仍然被记录了下来。在大自然的岩石中,在高大或矮小的树木中,甚至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时间的记载。比如说,美丽的雨花石中,就有时间的踪迹。二三百万年前,雨花石是一些卵石、砂砾,经过了长时间的地质运动和河流的长途搬运,使雨花石坚固结实而耐腐蚀,运动中发生的摩擦起了抛光作用,使雨花石变得越来越好看。雨花石漂亮的花纹,记载着奔走了二三百万年时间的脚印。

再比如说,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地球上的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无脊椎动物让位给有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不断有新的“强者”出现,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动物类,此衰彼兴,依次扮演者着地球上的主角。地球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主要是靠当时形成的岩层和所含古生物化石记录下来的。

当然,时间的痕迹实际上要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丰富得多。的确,时间的脚印在整个地球上处处可见。就在我们身上,也有时间的记载。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曾和我们一样是小孩子,但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岁月和时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脚印。看看我们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和读过的小人书,再看看我们现在高高的个儿,穿着大大的衣服和读着一本本厚厚的书,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痕迹。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四

时间的脚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

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过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妈。一天,一头猛妈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妈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多得到较为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采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记叙文中的描述,讲究“形似”和“神似”,笔触细腻,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只是以达到将具体情形解说清楚为限度,绝不作过细的描写。

3.再次细读本文,着重思考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本文的写法特色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l)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

(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4)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时,举出长毛象、琥珀等化石。

(5)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举出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能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记’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象”和“犀牛”都长了长长的毛,说明了“第四纪”冰河的来临。

(6)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则举出“寒武记”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

此外,本文的列数字说明虽然次数不多,却足以让人认识到漫长的时间中大自然的变化。如“大约3000-100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2.请同学们就自己印象深的写法发表高见。

讨论明确:

(1)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一下子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2)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很好理解,古往今来都有可圈可点的方式。但是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而时间又能在岩石上打下怎样的烙印,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知识和奥秘,真是令人急欲弄清楚。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人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3)依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行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五

“呜,好困哦。好想睡觉......”我侧了个身子打着呵欠喃喃到。可不是嘛。自从我和妈妈的那个约定起。我就一直补瞌睡。

那个约定让我郁闷死了:妈妈让我玩一天电脑我就必须上一天英语课。一说到英语我的心里就来气。在讲台上,英语老师就像念咒语一样“呱呱呱呱。”就讲完了。想跟着学也学不到任何一点点东西。更可气的是竟然我马上就要滑入梦乡的时候,只听英语老师一声吼:“纪柳,上我的课你还感睡,你真是睡神筋发达!”当老师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狠不得挖根缝从上面钻下去。可同学们的笑声,一浪比一浪发达。

没关系,睡不让我睡,呵呵,我跟我同桌玩!我碰了碰我的同桌,拿起他的表看了看时间还给他的时候对他说:“谢谢,谢谢。”他笑着回了一句:“呵呵,不用谢。”我可不愿意的说:“这位同学,我可说了两声谢谢哦!你可要回两声不用谢哦!”他狠了我一眼,对我说:“不用谢,不用......”他的谢字还没出口,老师就点我的名叫我回答一个问题,我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的同桌指了指英语书上的一句话,我照着念了出来,老师笑着用英语说到:“very,good。”我拍了拍心口,叹了口气说到:“呵呵,没事。”可我的心里正在狂冒冷汗。

我直起身子来,专心致志地,认真地做了笔记。可我没那么老师,我用我的眼睛好好的观察了一阵老师的样子: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中等的嘴巴,瓜子脸。长得到不错。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六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

有个比人类的年龄再长一些的'工具去,且它永远存在,它就是大自然。

古今中外,许多向往世界巅峰的青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将自己的意志映刻在了大自然中。

大自然是怎样计时的?

例如,树木的纹路。这一种是比较熟悉的了,想要知道一个树木的年龄,或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朽木的年龄,首先,先横截树枝,使树木纹路清楚明了,其次就是观察和数出文物圈数,一圈代表相应的年龄段。

再例如,地表的成分。科学家常用这种方法来判定一个事物的年龄。与初中阶段生物学科里面学到的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原始地球是原始大气层,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的地球儿。每个时期地质和大气成分都不完全相同,通过一个事物(如陨石坑)可测定它是处于什么年代什么时间的。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女性害怕的但能很好判定人们年龄的测时工具——皱纹。

慢慢的我发现,父母眼角的皱纹,从出现到明显,那是一个直击人心的测量工具。

所以啊,我们必须要做到与时间赛跑。人类跟随时间的脚步走向新的时代,情感跟随时间的脚印上演喜怒哀乐,且愈演愈烈。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七

诉说这365天的滋味。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做的太多了。我们得到的,我们失去的,只有这一条条白纸最请楚。因为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在这一沓纸条中找到它的位置。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许,它早以是过眼眼云,时间是无形的。只有在这纸条中我们才能看到时间的踪迹。看见了吧!时间就是这么特别,特别的纯美。

特别的伟大。是时间编制了童话,是时间创造了神奇。

只有日历最纯朴,它用他那有限的纸张谱写着我们每一个人一年里的全部音符,短短窄窄的白纸条记录着流光异彩的昨天,展现着欢声笑语的今天,憧憬着充满希望的明天。这些表面看来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小纸条。但是,要读懂里面的深意就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这是上帝告诉我们的。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时间不可以预示,时间只能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让平凡的时间表现出他伟大的价值。日历是时间的记录器,要回想时间就请通过日历来回忆吧。因为看似平凡的日历后面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八

导入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五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过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妈。一天,一头猛妈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妈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多得到较为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采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记叙文中的描述,讲究“形似”和“神似”,笔触细腻,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只是以达到将具体情形解说清楚为限度,绝不作过细的描写。

3.再次细读本文,着重思考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本文的写法特色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l)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

(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4)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时,举出长毛象、琥珀等化石。

(5)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举出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能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记’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象’和“犀牛”都长了长长的毛,说明了“第四纪”冰河的来临。

(6)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则举出“寒武记”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

此外,本文的列数字说明虽然次数不多,却足以让人认识到漫长的时间中大自然的变化。如“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2.请同学们就自己印象深的写法发表高见。

讨论明确:

(1)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九

那仅仅是一次考试,可它在我成长中留下来深深的足印,让我刻骨铭心,永不言弃。天灰蒙蒙的,雾气布满了整个天空,看来今日又是一个雨天。一大清早我整个人就感觉闷闷的,很不舒服。

放学后,我回到了家。妈妈看了我的试卷,脸色很不好可是他并没有批评我说:“孩子,没事,可能是不是没复习好,下回你肯定能考好。咱先不说这了,先吃饭吧。”我更难受了,根本没胃口,妈妈给我盛了一碗饭,我胡扒了几口,又回到自我房间哭。我一边哭,一边又看着自我的试卷想:这次我也太粗心了,这么低级的错误也要犯。第一大题的生字就写错了,阅读题让画横线,我却画了个波浪线,让画波浪线,我却画了横线。就更不应当错,让写一件事,我却写了两件。唉,我真是太粗心了。

在这次考试,我感到极大的震撼,没想到自我居然如此的粗心大意。然而,经过这次的考试反思,我明白了,以后不管什么科目,都要认真对待。

时间的脚印教案篇十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0894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