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04:33:10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热门21篇)
时间:2023-11-06 04:33:10     小编:笔砚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写心得体会时,首先需要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与不足。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持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其中,深感诚信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诚信政府建设要始于自身。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公务,廉洁奉公,真实记录,坚守职业操守。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要勇于拒绝,坚决抵制腐败,保持良好的清廉作风。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树立起诚信的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诚信政府建设需要推进制度建设。制度是推动诚信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同时,要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究,让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始终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出现任性执法、不公正行政等不良现象。

再次,诚信政府建设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政府工作人员要真心实意地与企业和个人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多听多让,树立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搞一言堂,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策的科学合理性和公正透明性。只有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深入合作和广泛沟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最后,诚信政府建设要加强监督与执纪问责。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进权力透明化和阳光化。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坚决挤压腐败生存空间。要做到有监督有问责,对失职渎职的政府工作人员严肃追责,还政府工作人员与公众一个公正的交代。只有做到监督与问责的有力推动,才能彻底改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理念淡薄、工作不力等问题。

总之,诚信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够推进诚信政府建设的进程,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在现代社会中,建设诚信政府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诚信政府是指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保持公正、诚实、透明、廉洁的行为准则。诚信政府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的管理效能,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的工作中,我对于诚信政府建设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以下将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强社会监督和推动依法治国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守廉洁从政的底线。我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我还注重树立正直廉洁的形象,从个人行为做起,通过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树立良好示范作用。

其次,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环节。高效、务实地办事,能够增强政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工作中,我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学习、钻研,以提高工作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我还注重团结协作,推进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发展,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社会监督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手段。社会监督是推动政府履行职责、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我的工作中,我积极与各界群众沟通交流,听取他们对于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对待。社会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加强政府的自律和整改措施,促进政府的良性运转。

最后,推动依法治国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积极参与法律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确保自己在工作中能够依法办事。同时,我还主动向公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

总之,诚信政府建设是每个政府的必修课,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在我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强社会监督和推动依法治国等方面的重要性。我将继续积极参与诚信政府建设,努力将这些体会付诸实践,为建设一个诚信、廉洁、高效的政府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和保障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xx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着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转化为国家意志,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保障其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以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并促进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保障并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研究、去把握,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去谋划、去安排。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依法行政。要重点研究通过依法行政促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切实强化法律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义的根本转变,促进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变。要认真研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新机制、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确保重大决策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要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制,严肃执法纪律,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强化行政监督,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切实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和能力,着力培养社会公众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要适应客观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依法行政的自身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努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及时探索、

总结。

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敢于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重大问题,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谋划全局,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把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运用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中去,创新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努力使依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成效的唯一标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于政府管理的全过程。

科学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指南。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实践、新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宪法为依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入研究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在探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规律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2010

姓名文江

学号20100402032

任课老师王树梅

建立法治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理念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法治型政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然而,面对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对转型期行政权力过大、权力失衡、监督乏力等问题,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呢?怎样才能实现和谐的法制社会呢?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

关键词:政府;依法治国;政府体制改革;权力制约。

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中华民族跨入21 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如果没有法制、没有法律的调整和支撑,社会公平正义就不可能实现,社会有秩序的运行就没有保障,实现社会和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目前政府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工作中权限不清,责任不明;政府机关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规范;政府工作人员中官本位意识仍然存在,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政府执法中,深层次的保护人权、发扬民主的要求没有满足;政府工作中立法、执法、监督的体系还不完备,法治工作效能发挥有限;政府工作中廉政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等等现状。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千千万万个“奉法者”的不懈努力,努力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制社会,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国家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当前的大事,也是我们走向法制社会的必经之路。为做到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型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合法性、程序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会形同虚设”。维护法律权威,是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潘恩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树立权力制约观念。只有使权利得到制约,才能推进依法行政。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思想家阿克顿勋爵也指出:“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所以正如学者哈托格所说:“大多数形式的法制概念被说成是导致一种受限制的政府形象。一个政府只有在它认识到有些事情是它不能做的时候才是合法的政府。”所以,方政府放下架子、增进共识、服务于民的姿态,这意味着“责任政府”的宏伟目标已经深入行政系统末端。

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政府立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一种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是以完备的行政立法为前提条件,有了法,行政机关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立法的良性化;

2、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必须坚持民主立法,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执法是各级行政机关经常性的管理活动,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环节。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是法律得以实施的关键。从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3、要加快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对权力行使的有力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只有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

1、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2、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要加强政府专门监督;

4、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

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在于机制问题

什么是机制? 机制是关于事物发生、发展的机理,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和方式,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原动力。三十年前,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并从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机制系统庞大,关系复杂,需要研究和完善的机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具有关键作用的“三大机制”,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长效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三大核心机制。一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长效机制。我们经常说,依法行政取得成绩的原因在于领导重视,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在领导。这说明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机制是“首长”推动型。调查中普遍反映,现在依法行政的氛围不如《纲要》出台那个阶段。一方面我们十分重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方面的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成为一以贯之的主线,抵消了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甚至又影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让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成为“问题”的“问题”。依法行政要破除首长推动型的机制,矫正行政首长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需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转化机制。必须建立机制推动型为主的建设法治政府新体制,弱化以个人的“看法和注意力”起决定作用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问题,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使这种动力具有原生性和内生性,形成保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本的、有效的和长久的机制。通过强化机 制的作用使政府法治建设回归到“法治”的应有之义上。

要的监督,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还是粗放式的,不论在一个部门还是在一个地区都显现出与落实《纲要》的要求有较大差异性和发展的明显不平衡性。因而总是把依法行政当作软指标,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把依法行政的情况纳入干部考评、升迁等管理的内容,与个人利益建立相关的联系机制。如何整合力量,加强监督,需要很好地研究。

三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评价机制。当前,改革与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 们决不能再走就经济抓经济的老路,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的作用,发挥法治的力量,用法治来保障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会得而复失,用法治的来创造和实现更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作用,是先进、成熟的社会管理理念。法治先行,必然步步先行;法治天下,必然昌盛久安。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法治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新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做好常规性和面上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着力抓好法治政府标准的实施。制定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标准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社会管理创新规划。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目前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草案和评价方案。一旦审定后下发实施,各级政府将认真承担起牵头单位职责,组织做好宣传、指导和评价等工作,努力推进法治政府标准的贯彻实施。

着力抓好立法方式的改进。更加注重主导协调,把立项论证、草案起草审核等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扎实。更加注重立法实效,着眼于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和上位法 的具体实施性问题,有几条规定几条,防止和克服“大而全”、“小而全”以及大量搬抄上位法规定的现象。更加注重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切实改进立法调研,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选择一些项目,探索网上与登报相结合的方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探索建立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着力抓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推进。在开展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在面上推开。认真总结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说理式行政执 法、行政指导工作的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指导性意见,积极予以推进。开展行政执法结果公开试点,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结果公开促执法规范。组织开展以行政强制为重点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快政府法制监督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查机制,规范审查行为;加强监督指导,督促审查工作职责的落实;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合法性审查能力和水平。

着力抓好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实施。全面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认真履行职责,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做好省本级规范性文件的“三统一”有关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监督指导,落实工作职责。同时结合“三统一”制度的实施,推进规范性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文件清理等工作,努力实现规范性文件的全面、科学、有效管理。

着力抓好行政调解工作的推进。切实担负起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牵头职责,加强对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开展行政调解人员业务培训,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宣传力度,做好行政调解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工作,探索建立行政调解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定办案人数不落实、复议职责不履行、案件办理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案件办理规程,完善行政复议格式文书,落实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进一步改进行政复议办案方式,加强行政复议和解、调解,推行行政复议听证。组织开展行政复议专项监督检查。试行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指导。

着力抓好政府法制的信息宣传。进一步增强政府法制信息报送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和互动合作,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依法行政以及政府法制等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加强政府法制门户网站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工作交流平台、信息公开载体、公众参与渠道、法治宣传窗口。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针对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我先认真学习纲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三)基本原则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四)衡量标准

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全面履行。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准入许可,研究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加大取消和下放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群众就业创业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做好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对增加企业和公民负担的证照进行清理规范。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探索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施在线监测并向社会公开,2015年实现部门间的横向联通及中央和地方的纵向贯通。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支持地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坚决整治“红顶中介”,切断行政机关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推进中介服务行业公平竞争。

2.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审核确认、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将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逐一厘清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责任方式。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开展编制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试点。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公布全国性、中央部门和单位及省级收费目录清单,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2015年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绩效管理。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

4.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5.加强市场监管。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加快工商登记后置审批改革。进一步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2015年年底前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完善外资管理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健全对外投资促进制度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加强监督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社会自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7.优化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职能,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确需政府参与的,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8.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完善并严格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目标: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措施:

9.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严格落实立法法规定,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健全政府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增强政府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善立法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制度。通过开展立法前评估等方式,健全立法项目论证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定期开展法规规章立法后评估,提高政府立法科学性。对不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修改和废止。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工作。

10.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公民权利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的政府立法。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规章。

11.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政府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拟设定的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各方面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法律法规规章草案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12.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实行制定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审查制度,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13.建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清理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自2015年起用3年时间,对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017年年底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完成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实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根据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目标: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措施:

14.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15.增强公众参与实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应当公开信息、解释说明,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

16.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选择论证专家要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均衡性,支持其独立开展工作,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17.加强合法性审查。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18.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部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要如实记录、完整存档。

目标: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措施:

20.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向市县两级政府下移,把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出来的人员编制重点用于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商务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支持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科学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提高行政强制执行效率。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21.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明确听证、集体讨论决定的适用条件。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执法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建立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22.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强化科技、装备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2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24.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2016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职务级别调整、交流轮岗、教育培训、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明确其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等。

25.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的氛围。对妨碍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责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不得让行政执法人员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情。行政机关履行执法职责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保证执法经费足额拨付。改善执法条件,合理安排执法装备配备、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目标: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措施:

26.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完善各方面监督制度,确保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起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有效落实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等要求,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作出各类行政行为的主体、权限、方式、步骤和时限。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27.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在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党组(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级政府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报备行政法规、规章制度。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改进工作。健全知情明政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检察机关对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配合。

28.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改进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各级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确保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

29.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行政行为。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作用,加强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互动,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推动网络监督规范化、法治化。

3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等制度,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

31.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或者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目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比率大幅提升。

措施:

32.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及时收集分析热点、敏感、复杂矛盾纠纷信息,加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警监测。强化依法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和能力。依法加强对影响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点问题的治理。加大普法力度,引导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

33.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改革行政复议体制,积极探索整合地方行政复议职责。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加大公开听证审理力度,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增强行政复议的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依法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推动相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素质,落实办案场所和有关装备保障,行政复议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34.完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健全行政调解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有关行政机关要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充分发挥仲裁解决经济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35.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村委会、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推进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协调解决消费者权益、劳动关系、医患关系、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公平公正解决矛盾纠纷。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36.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规范信访工作程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维护信访秩序。优化传统信访途径,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严格实行诉访分离,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目标: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措施:

37.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把严守党纪、恪守国法的干部用起来。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问题严重或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38.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好宪法以及与自己所承担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学法制度,国务院各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每年应当举办两期以上法治专题讲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要把宪法法律列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每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加大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

39.完善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将考查和测试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严格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优化公务员录用考试测查内容,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实行公务员晋升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40.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牢记职权法定,切实保护人民权益。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使执法人员在执法普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

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每年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发挥牵引和突破作用,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制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42.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每年第一季度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政府部门每年第一季度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

43.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要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

44.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研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积极开展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建设法治政府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通报和曝光违法行政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大力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宣传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时间进度安排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除本纲要有明确时间要求外,原则上应当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承担并履行好本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并做好统筹协调,及时沟通协商,形成工作合力。作为牵头单位和负责单位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要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制度,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法制办要牵头做好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本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拓进取、久久为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法治建设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法治政府建设也成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了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宣讲活动,旨在全面普及法治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给大家。

第一段,宣讲需要科学妥当的方法和策略。宣讲法制内容需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特点,采取合理的宣传方式和形式。例如,针对不同人群,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述方式,注重以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传递法律知识,让大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以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为例,借助于各种广告、新闻报道、标语等不同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正义与公平的必要性,推动形成社会共识。此外,在村委会、居委会、企业、学校等场合,可以选择讲座、咨询、面对面、问答等形式,以使大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第二段,宣讲需要了解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活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问题,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更好地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为法治政府营造更理性、合理和公正的法治环境。

第三段,宣讲内容应该突出实效。宣传内容以公平、公正、公开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可以注重实例讲解,对重点领域或行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让大众更直接地了解此类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宣传内容中,可以特别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具体分析现实问题,趁势引导广大公众更加在意、关注和支持法律法规。

第四段,尊重民众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人群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设计宣传和教育工作。要注重公众心灵共鸣,并逐渐引导他们入门法律知识,增长法治素养,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度。

第五段,宣讲需要注意切实推进落实。在宣讲之后,需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通过行动来推进宣讲所涉及的内容得以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这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的流程,兑现相关的承诺和协议,确保法律知识成为人们行为的约束,真正推进城市治理和建设。

总之,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广泛的宣传和传播。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积极阳光的社会氛围,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法律成为全社会行为的约束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普通市民要积极参与,自觉遵守公共法律法规,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诚信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特别是对政府来说,诚信政府建设更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任务。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深深认识到诚信政府的重要性,并悟出了一些心得与体会。下面我将从弘扬诚信精神、加强对外联络、优化公共服务、加大治理力度以及加强法治建设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弘扬诚信精神是诚信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直廉洁的形象,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政府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责,履行责任,不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这不仅要求政府机关做到公正透明,也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做到诚实守信,秉公执法。只有这样,诚信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诚信政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其次,加强对外联络也是构建诚信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和对接是政府工作的基础,也是政府工作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自己的信用体系,为社会提供公信力的依据和保障,推动政府信用的建设和提升。只有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政府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服务者。

第三,优化公共服务是构建诚信政府的关键一环。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政府部门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以人为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权益,还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素质,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加大治理力度是诚信政府建设的迫切需求。政府需要更加高效有力地履行职责,加大对社会问题和乱象的治理力度,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进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公共权力的廉洁运行。同时,政府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推动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监督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政府的决策能够更加民主和科学,人民才能更好地参与和监督。

最后,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诚信政府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恪守法纪,严格依法行政,把法律作为保障公平公正的最基本标准。政府工作人员要学法守法,加强法律素养,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了解和遵守度。同时,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完善法治建设的监察机制,确保国家治理体系的法律化。

总之,诚信政府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工作的立身之本。政府要始终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对接,优化公共服务,加大治理力度,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政府的诚信建设与发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成为人民的满意和信赖的服务者。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参与和见证这一进程的过程中,我对法治政府建设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政府推动和全社会参与。法治政府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统一领导,健全法治政府建设机制,并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同时,全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积极监督政府行为,共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其次,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专注的法治人才队伍来支撑。这不仅包括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包括法律意识强、廉洁从政的政府干部。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立专业的岗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法治政府建设。

再次,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即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廉洁干政。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治决策机制,合理、公正地制定、实施和监管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力量推动政府工作。同时,政府应当加强自身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最后,法治政府建设还需要注重制度创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行为、政府管理、政府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政府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法治政府的建设水平。同时,政府还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能。

总之,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需要广泛参与,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依法行政原则需要坚持,制度创新需要推动,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九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宣传法治政府建设中,宣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为了更好地推进宣传工作,我组织了一次宣讲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准备工作

一个成功的宣讲活动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参加者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其次,根据参加者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宣讲内容,制定宣讲计划。最后,准备宣讲的材料和工具,包括PPT、视频等。宣讲前,需要对材料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宣讲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第三段:宣讲技巧

在宣讲过程中,要注重宣讲技巧。首先,要注重语言的表达,避免过于专业化的用语。其次,要注重互动,通过设置问题、讨论等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提高听众的参与度。最后,要注重讲解重点,突出宣讲的重点内容,让听众更加清晰地理解其重要性和关系。

第四段:建立信任

在宣讲过程中,要尽量建立与听众的信任关系。首先,要表现出真诚的态度,让听众感到你的真诚和认真。其次,要尽可能地体现专业性,让听众感到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最后,要注重互动,让听众感到你是一个愿意与他们交流、分享的人。

第五段:总结

在宣讲法治政府建设中,准备工作、宣讲技巧和建立信任都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充分准备、掌握表达技巧、建立与听众的信任关系,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宣传法治政府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法治建设。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

这是一篇法治政府建设心得体会范文,本文从五个角度来描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改革开放30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和保障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当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社会治安、资源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触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一套反映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得到有效执行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要求政府规范运作,依法办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再一次证明,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国务院依法采取各种应急处置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地震灾害引起的严重危害,及时发布并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依法解决因地震灾害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为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依法行l政、建设法治政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刻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法治观念的普及与深化。法律意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一个法治昌盛、法制完备的环境,才能真正做到维护公正、实现治理。在校园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来引导同学们树立法治观念,加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为未来的法治建设打下基础。

其次,要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让公正的力量发挥作用。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在校园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遵守校规校纪,不得有违反校规校纪的举动。在家庭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注重家庭教育。通过家风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和法治观念得到锤炼,也有利于家庭和睦身心健康。

最后,要建设法治政府需要积极倡导诚信文化。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法制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实施。在学校,教师应当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而学生也应当树立诚信意识,懂得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做到真实、守信、讲义气。只有这样,方能够容身于未来的社会。

总之,法治政府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一个更加公正和法治的社会。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鲜活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限制、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和权利。

——坚持统筹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三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感到自己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奉献力量的重任。在工作岗位上,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加强法制意识

法制意识是我们作为公务员的基本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树立法益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须按照法律赋予的权限和程序行事,不得随意介入和干预;在处理各种问题中,要充分考虑法律的规定,做到权责明确、审核严格、依法处理。不断加强法制意识,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合法、规范,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推进法治建设

要实现奋建法治政府的目标,就必须推进法治建设。首先,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始终把法律红线摆在第一位。其次,要把法制观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如加强文书书写、会议记录、约束文件等的规范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市民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法治素质。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前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

政府要奋建法治政府,加强制度建设是必须的。在制度建设上,我们要以法律为准绳、以职能职责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规章,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呈现出一个具有法治属性的政府形象,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四、加强队伍建设

政府队伍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要营造崇尚法治守法、勤政为民的工作氛围,加强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要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依法进行岗位职责分配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法制用人机制,保证各级干部遵守法律,不违法、不纵容违法。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还要加强对公务员的警示教育,以案为鉴,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加强宣传教育

推进奋建法治政府,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制作书籍、宣传片、讲座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政府奋建法治的目标和重要意义,并普及法治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要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政府决策是公开透明的,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形成合理的公众舆论。只有通过深入宣传教育,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有利条件。

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奋建法治政府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只有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注重宣传教育和部署队伍建设,我们才能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四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司法保障,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建设好法治政府,必须不断自我提高和成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

奋力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石,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理解和尊重法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法律放在第一位,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岗位规定,严格落实制度要求,不偏离法律轨道。

第三段:推动治理创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奋力建设法治政府还需要推动治理创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当前治理对象的特点,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出更为科学的治理方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拥抱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建设智慧政府,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人心。

第四段: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公信力

奋力建设法治政府还需要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公信力。现代政府的职能不仅是为人民服务,更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政府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尽心尽责地为人民服务,落实全过程的服务,并通过营造廉洁高效、热情周到、诚实守信的工作环境,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

第五段:结论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深化。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法治意识,推动治理创新,提升政府公信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政府的责任,实现人民的期望。我们要一起团结起来,为建设法治政府而不懈努力。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五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我看来,法治政府建设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不仅仅是指法律的数量,更是要包含法律的质量和适用性。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管和约束。公职人员是国家的服务对象,他们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承担起保护民众权益的责任。如果公职人员无视法律,甚至违法乱纪,就会直接影响到法治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发展。

再者,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司法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司法机构是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力量,要做好司法工作,就需要加强对于司法人员的能力培养和监督,同时建立完善的司法程序,保证司法的公正和透明。

最后,我们还要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要想让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需要不断弘扬法治精神,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总之,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六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科学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治理的科学性。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支撑,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做到因地制宜,切实增强治理的科学性。

二、打造人才强国。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聚焦中心,补短板,重点培养专业化、通才化、素质化的干部,使其具备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能力,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三、创新监督制度。法治政府的成功建设不能离开监督制度的完善。因此,要加强对政府的法治监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的实行,切实增强政府的信任与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治理质量和效率。

四、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法治政府建设要加强政务公开,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在办公场所和服务网点设置、行政审批、政策解释等方面,应创造良好、规范和便利的政务环境,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局面。

五、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必须以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导向,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合法、合理、公正,同时也要加强对居民的法治教育,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得到的普遍提高。

总之,实现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聚焦于问题对症下药,从而达成一系列的的努力,最终实现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我们将为此一直努力!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七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年)》(中发﹝**﹞36号,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以来,国家能源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目标,深入推进能源法治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现将我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纲要》落实的统筹规划

局党组高度重视能源法治机关建设工作,将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周密部署,严格落实。《纲要》印发后,努尔同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请认真研究,提出我局落实方案”。能源局系统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和具体要求,全面梳理我局法治机关建设职责,结合能源行业法治建设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年)〉实施方案》,明确了落实法治政府目标、推进能源法治机关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任务、分工和具体措施。

为了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我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将法治机关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组织精干力量,明确不同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可检验成果。局法制机构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业务指导,跟踪汇总进展情况;牵头单位按照法治机关建设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参与单位积极协作配合,及时沟通协商,形成工作合力。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

为进一步转变职能,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我局出台《国家能源局**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明确**年简政放权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按照《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行政审批改革的整改落实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11大项、29项具体事项的工作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出台《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能源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组织开展清理规范能源领域工程建设保证金和涉企保证金,经梳理,能源领域没有收取此类保证金。

(二)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

继续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截至目前,我局已取消下放64%的行政审批事项,超过国务院规定的50%要求。研究论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与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证)整合,新建(含异地扩建)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核准权限下放,列入规划的新建炼油项目和煤制燃料项目核准权限下放,油气对外合作总体开发方案项目审批由参照核准办理改为参照备案办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供电营业许可证核发”事项取消等。其中,电工证整合事项由我局与安监总局联合报国务院审改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的通知》,新建(含异地扩建)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仍然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下放至省级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和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区块总体开发方案改为备案制。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决定将依照法定程序修订整合“供电营业许可证核发”事项的相关法律规定。完成防雷许可的划转交接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为优化行政许可流程、精简行政许可申报材料,我局制定出台《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的通知》,推进全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和办理时限承诺制,修改完善服务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我局华北能源监管局建成行政许可在线平台,推行免费快递服务,减轻企业、公民负担;浙江能源监管办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推进“互联网+快递”行政许可方式落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建立阳光审批制度,完善行政许可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网上咨询、申报、审批及过程实时告知等全过程网上作业。全面清理行政许可类证照、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进一步清理不合理证明、压缩承诺办理时限。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开展报建手续清理工作和中介服务清理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版》的要求,印发《关于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对我局标准建设提出总体要求,组织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开展监督检查及评价等工作。

(四)组织编制国家能源局权力和责任清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要求,在公布《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年底我局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国家能源局权责事项清单梳理,经对与能源管理职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规章总计约300件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国家能源局权责事项清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组织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目前,在研究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权责清单》,对国家能源局权责事项清单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

为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减轻企业负担,我局出台《国家能源局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印发《国家能源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通知》,明确随机抽查的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和市场主体名录库及“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工作要求,并强调抽查结果的运用。

三、积极推进能源立法

(一)编制印发《能源立法规划(**-20xx年)》

我局高度重视能源立法工作,对能源立法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并大力协调,努力做到能源立法与能源改革相衔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尽快修订节能法、电力法、煤炭法和相关法规,推进能源法制定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的能源立法,**年5月,我局印发《能源立法规划(**-20xx年)》,确定《能源法》《电力法(修订)》《煤炭法(修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修订)》《石油天然气法》《核电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能源监管条例》等“五法四条例”为能源立法重点推进项目。

(二)积极推进《能源法》立法工作

**年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将制定《能源法》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工作要求,国家能源局成立研究修改小组,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按照中央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部署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对《能源法》的定位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梳理,多次组织专家、能源企业召开研讨会,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对《能源法(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协调形成一致共识后,形成《能源法(送审稿)》修改稿,于**年11月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三)加快推进《电力法》修订工作

国务院**年、**年立法工作计划将修订《电力法》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电力法》(送审稿)于**年1月报请国务院审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我局按照国务院法制办的工作部署,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有关企业、单位成立了《电力法》修订起草工作组,组织对《电力法》(送审稿)进行修改,重点对供电营业专营制度、售电业务、直接交易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反复论证修改,征求有关部委、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企业意见,将相关修订建议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四)积极推进其他能源立法项目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八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法治政府建设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参与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我对法治政府建设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必须加强政府自我约束。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基石,政府首先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按照程序进行决策和执法,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只有政府自觉约束自己,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其次,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法律是国家的纲领,是规范公民行为的标准。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于法治政府建设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制定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其次,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再次,要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独立,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和威严。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地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

此外,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法治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是法治的根基。因此,政府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更好地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另外,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设立监督举报渠道,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问责。当公众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法治政府建设中来,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与人民的紧密结合。

最后,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政府理念。法治政府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权益。因此,政府应该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府部门要秉持公正、廉洁和透明的原则,依法行政,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有政府真正做到为民所用,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在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参与其中。政府应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相应改革。而广大市民也应提高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法治政府建设中来,共同推动法治进步。只有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持久和谐。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九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遵循法律规范,依法行政,以法为准绳办事的政府。这种政府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公正性等优点,在保障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奋力建设法治政府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本文将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政府要依法行政,不得违法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依法行政。政府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其职责是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但政府干部也有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不遵守法定程序,或是明显违反法律,如果政府本身都不遵守法律,岂不是让人民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因此,政府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加强自身建设,确保依法行政,不得违法。

第三段:政府要保障公民的权利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支配范围虽然巨大,但也不应该忘记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是宪法所保障的,政府应该依法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不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益、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等。政府应该尊重公民的人权,尊重公民的意见和诉求。只有政府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第四段:政府要完善制度建设

法治社会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基础之上。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和掌握,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同时,也要通过监察和督查等手段,保证法律的执行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实效。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公众信息化需求,加强政府公开透明度,增加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渠道。

第五段:结语

奋力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政府官员们多方面的努力,但同样需要全社会层面的支持。作为公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树立一种法治思维,树立依法守纪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只有在法治的准则下,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社会和谐与稳定才有可能实现。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二十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设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心得体会。

首先,法治政府建设不仅仅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而政府方面,则应该构建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体系,不断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其次,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注重宣传普及。法律规定是需要人们知晓并遵守的。因此,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应该加强法律宣传普及,让人们更加熟悉法律法规,增加法律意识和法律敬畏心,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并与改革发展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法律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需要更高的领导重视和投入,加强法律制定和执行能力,与改革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总之,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诚信政府建设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本文字数限制为1000字,以下仅提供一个大纲供参考。

第一段:引言

- 介绍科学建设和法治政府的概念

- 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段:科学建设与法治政府的关系

- 分析科学建设和法治政府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 探讨科学建设和法治政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第三段:建设科学政务平台

- 分析科学建设如何促进政务效率和公正性

- 介绍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段:加强法制建设

- 探讨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因素和要素

- 分析法制建设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段:结语

- 总结科学建设和法治政府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 呼吁全社会共同推动科学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1791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