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荷塘旧事教材解读(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21:42:17
2022年荷塘旧事教材解读(3篇)
时间:2022-12-26 21:42:1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荷塘旧事教材解读篇一

本文2~4自然段,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高年级的课文大都很长,怎样做到文长而课不长呢?这就需要老师学会取舍。我上的是第一课时,针对课时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塘之美,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荷塘的方法。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7个,写字11个。

3、理清课文线索,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笔记。

4、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描写荷塘的美景。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充分抓住预习这一环节,要求孩子们在课前做好预习,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从生字词到复杂的提纲笔记都是如此。检查完预习后,我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的“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般,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荷塘之美。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默读思考:荷塘美在哪呢?边画边做批注。然后交流进行交流,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目前提倡的“语用”教学,我还插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关于荷塘的描写,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感受体会名家的大手笔,然后再来一个说话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的遗憾。首先在检查预习的环节,对于一些字词的讲解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由于我放手不够,结果在这一环节上,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也导致了年段特征不明显,也导致了后面的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美景和说话训练这两个环节,就像走过场。其次,在交流景美这一部分时,没有解决好取舍,什么都想要,结果让人感觉有点乱,没有主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荷塘旧事教材解读篇二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营造情境。

二、学生整体感知,初步谈感受。

三、复述课文,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概要复述:简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详细复述: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和小伙伴的性格特点,复述之后自评和互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和小伙伴们那种天真.憨直.淳朴的性格。

3.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四、研讨最后一段。抓课文的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叙述的。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上地自由放松,下课铃响了大家也都意犹未尽。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荷塘旧事教材解读篇三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

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解词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学到“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时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表述,老师的质疑、学生的解疑、表述的双重循环过程,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欲望,很自然的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谓水到渠成。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中领悟文章思想,掌握读懂课文的方法,定会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因应文路,导出词句;进而从品词入手,理解句子,感情朗读;最后灵活运用的几步考虑,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弄懂含义,达到升华,掌握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221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