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2:21:15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通用17篇)
时间:2023-11-06 12:21:15     小编:雁落霞

通过感悟,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拥抱人生的每一个瞬间。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感悟文字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准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一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这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饭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执意不肯去)这个学生来到我的家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后来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为他妈总是让他给我带一些东西,像几把面条,一点炒面之类的东西给我,我执意不要,可是他总是放下就跑。他还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结巴,因为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那个学生慢慢的结巴没有那么厉害了。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二

11月来,我去聆听了“绿城之秋”的多节数学教学课,回想每一位老师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人们常说: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并非单纯作为教师在讲课,同时也是作为艺术家在表演,他们总是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心得体会:

(一)听课时该听什么。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听课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注教师的教,它包括:第一,重点难点的突破,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第二,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第三,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的“学”。

(二)听课时的角色定位:既是审美者,也是参与者。我们要多学习名师们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所以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听课听什么呢?我们师范生听课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吸收经验。所以我们去听课的首要的目的是要看名师们怎样教。还要听课堂设计,听教师怎样讲,看学生怎么学;要以审美的心态去听课,以参与者、研究的心态去听课;听课后的还要及时地反思、总结。

(一)名师们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些观摩课,导入新课有的是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如王宏伟老师的《比赛场次》、黄世忠老师的《中位数》;有的是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如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是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的愿望,老师的《数学广角》、郭广成老师的《打电话》、郭莉老师的《秒的认识》。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它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二)教师很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

(三)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能适时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展示课上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个个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注入了活力。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机智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技能技巧,听课、听名师讲座是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是我们师范生成长的一个捷径,听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更上一层楼!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三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讲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想从我的学习经历中,总结一下和老师讲课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一种渊博的知识。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老师应该对所教授学科了解很深,并不断更新掌握这门学科的最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准确信息来理解知识。

其次,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一种独特的讲课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老师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引导学生愉悦学习。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并提高兴趣。在讲课的同时,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此外,一位好的老师应该关心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一些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就知识点生硬的讲解。教与学必须要是双向性的,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交流和研究知识的关系。

总的来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我们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跟老师们紧密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对老师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向老师寻求建议和帮助。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会增强学习的效果,为将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师是我国教育的灵魂,他们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关系着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孩子,他们的辛勤付出,助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既然有机会拥有优秀的老师,就应该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学习、认真聆听和学会反思。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四

编者按:

作文。

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事情,而作文课更是老师的一大挑战,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上作文课的吧!

文学作品的美向来是一分读二分悟三分鉴赏才能得其精妙的,写作也必得经历这样的几个环节,才能真正出现好的作品来。学生有兴趣写坚持写,只是写作水平提高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老师,一个清醒而又略通一点写作技巧的旁观者,能看出他们作品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点评,才是真正的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唯一捷径。

第三次月考上周已经结束了,但由于我先讲了《寓言四则》,所以作文的讲评到现在我才抽出时间来。在又通改了学生的考试作文后,我上了一次这样的作文讲评课。

“同学们,我们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难不难大家心中一定有数,听其中一个学生跟家长狂喜的表白,‘我们老班未卜先知啊,开家长会的时候就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四个批改作文的老师在统一分数之前也这样密谋过,‘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应该都有话可说,应该允许出现满分作文。’可是,同学们,现实是什么呢?作文最高分是45分。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一脸沉静,同学们也满脸失落。

“同学们,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审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我说。

于是,我读了一下作文写作的要求: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比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了这次作文突出的问题:选材问题。大多数同学只是将自己与老师和家庭之间的沟通现象罗列出来,并没有具体的事件,削弱了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有事件的就一定生动吗?接着我读了薄若天同学的一篇作文,开头段有这样的表述:如果说我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那么您就是那万物中最亲和的东西——水,您用水来包容我那锋利的棱角,这是一种爱的包容。下边对应的事件是我小时候经常靠着妈妈的肚子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结尾用了考试中前边阅读短文中的一句话“毕淑敏说过,‘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出来的精品。’您就如那老艺人,我就如那精品,注入了您无数的心血,成为了精品。您又如那水,而我如那块石头,您包容了我的缺点,并加以打磨,使我变得光滑如玉!妈,我爱您……”可以说作文开头段点明了文章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指向: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作文要求语)。

读完这篇作文后,我请大家评判,同学们一下子听出了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出现了问题,事件的选择指向性明显偏离了文章的主题。

接着,我又读了另外一篇也用了生动叙事,并且巧妙地加入了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文章。学生听完连连点头,似乎是大有所悟一般!看来,选材紧扣作文要求中的主题要求这一点,他们是明白了!

接着我又读了作文要求中的另一句话:进入初中已经两个多月了,你一定很想与老师或家长沟通,并提示大家关注作文题目中的人称:——,我想对您说。

板书:写作指向的对象。

接着我分析了写作指向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把长辈当作倾诉对象,倾诉内容则可以涉及到自己与同学之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沟通的事件,表达出你对家长或老师的某种求助、信任或感激之情;一是这矛盾直接就出现在你与老师、家长之间,你就是因为这些事情才把原来的事情还原并做一个真情告白的,这样你表达出来的就是对师、长的误会解除之后的愧疚、感激、感动等情感。

至于这样的题目,最好的外展结构形式,大家都倾向于书信体,接着就又点了一下书信体的标准书写格式。

最后,我请同学们听了我刚刚录制的关于向《雅舍小品》学选材的一期节目,加深了学生对作文要求中审题的意识,并再次明确了什么是精准的选材,什么是根据文章的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安排选材。接着安排了一节作文达标写作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约44分左右的作文。

讲完这节课,我仔细想想,如果在要求完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个微话题:44分的作文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肯定就会想得更周到,他们还会关注到书面的整洁,写作结构的完整,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恰当而合宜的经典语段的引用等。这样的话,这节作文课不仅做到了点上的强化训练,还做到了面上的指导,这节作文讲评课就更高效了。

这节作文评讲课用了一课时,但是在重新翻阅批改这次考试的作文寻找问题的时候,我却用去了两课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看来,一切对症下药的药方非得有望闻问切的工作做铺垫才行,而且,目前看来的药方开是开出来了,学生的考试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没得到解决呢,我只有收到他们二次的创作之后,才能得到科学的论断。不过相信有这样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提高。

作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李娜。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五

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里的“我”就是受万人敬仰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本书就是他的教育文集,这本书从构思到定稿历时四年,正如于老师在这本书的“引子”部分讲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对自己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有个交代,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画上一个较圆满的句号。为了这句号更圆一些,于老师真的用心思。书里除了“引子”还有“后记”,主体部分共有十章,看看每章的题目就让我脑洞大开,每一个点清晰而有力,这十章分别是“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激励”、“把课上得有意思(上)”、“把课上得有意思(下)”、“明天的风景”、“还有话说”。我先翻开第四章“童心未泯”,因为我亲眼见证了于老师创设的课堂奇迹:一位男老师,一位男的老老师,在上小学古诗文《草》的时候,演了一棵破土而出的茁壮成长的小草,是那么童趣,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染力。正如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想到前几天,毕业了五年的学生回到学校看我,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竟是我和他们一起品尝杭州带来的特长“酥饼”,以及我在乒乓桌上和他们的pk球技。

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应该是确切的,不妨我老师下课的时候一起喝孩子跳跳绳,打打球,课中一起演一演,这样老师会更快乐,学生会更喜欢。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这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饭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执意不肯去)这个学生来到我的家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后来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为他妈总是让他给我带一些东西,像几把面条,一点炒面之类的东西给我,我执意不要,可是他总是放下就跑。他还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结巴,因为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那个学生慢慢的结巴没有那么厉害了。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人之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帮他规划好的道路前行。这是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只对本人有效,强迫他人接受是很难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于永正认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诀窍之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的特征,每一个阶段身心发育的重点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影响,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教育也有内在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去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在默写时候将“诉”字写错了,把最后一个点给丢了,老师布置他抄写八遍。在抄写的过程中,该生前面4个字是有点的,可后面的四个,点又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孩子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反复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劳而无功,还容易留下错误的记忆;从教育的规律看,短时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是5个左右,一个字在书写不超过5遍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较好,超过了反而起副作用。

于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书写的正确与否。孩子在学习每一个汉字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学时笔顺和字的结构出了问题,后面在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于老师认为,楷体是学生写字时最需要借鉴的字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比如“左右”二字,起笔的一横和一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楷体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帽”字,我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直将右上角的“冃”写成了“曰”。我很惭愧,写了几十年的字,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多字写的并不正确。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孩子们就是在于老师的朗读之中,学会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产生了情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展,就越位了。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种力透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

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汉代的班固也曾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所以有教育家说,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

作文。

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自己的语文本行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等,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就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孩子们大饱耳福。于老师的书法、朗读等,更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厚实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我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这句话:“教室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当你的学生将你的感人故事在校园里、在互联网上传诵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啦!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六

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人之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帮他规划好的道路前行。这是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只对本人有效,强迫他人接受是很难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于永正认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诀窍之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的特征,每一个阶段身心发育的重点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影响,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教育也有内在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去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在默写时候将“诉”字写错了,把最后一个点给丢了,老师布置他抄写八遍。在抄写的过程中,该生前面4个字是有点的,可后面的四个,点又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孩子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反复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劳而无功,还容易留下错误的记忆;从教育的规律看,短时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是5个左右,一个字在书写不超过5遍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较好,超过了反而起副作用。

于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书写的正确与否。孩子在学习每一个汉字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学时笔顺和字的结构出了问题,后面在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于老师认为,楷体是学生写字时最需要借鉴的字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比如“左右”二字,起笔的一横和一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楷体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帽”字,我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直将右上角的“冃”写成了“曰”。我很惭愧,写了几十年的字,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多字写的并不正确。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孩子们就是在于老师的朗读之中,学会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产生了情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展,就越位了。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种力透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

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汉代的班固也曾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所以有教育家说,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自己的语文本行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等,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就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孩子们大饱耳福。于老师的书法、朗读等,更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厚实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我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这句话:“教室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当你的学生将你的感人故事在校园里、在互联网上传诵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啦!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七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学生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分组学生讲课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准备和讲解课堂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展示所学知识。本文将从学习效果、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五个方面分享我在分组学生讲课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分组学生讲课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容易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通过分组学生讲课,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所讲内容,才能准确传达给同学们。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我们发现与其他同学相比,我们通过讲解知识的方式更容易得到高分。因为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自己的知识,还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分组学生讲课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传达给同学们。这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提炼,将重点突出,避免混淆与误导。我们的思维被激发,通过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观点。

第三,分组学生讲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分组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组员相互协作,共同准备和讲解课堂内容。我们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在紧张的准备时间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整合资源,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整个团队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分组学生讲课提高了我们的自信心。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害怕,担心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同学们理解。但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我们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和紧张,变得更加自信和镇定。当我们发现同学们在我们的讲解中获得了新的理解和收获时,我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会不断促使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

最后,分组学生讲课提升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和良好的沟通。我们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观点和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我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还可以从他们的反馈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讲解方式。通过这种互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倾听和理解能力,使我们能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总之,分组学生讲课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验和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八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将学生分组讲课纳入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我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一些感悟和思考。在分享心得体会之前,我首先想强调的是分组学生讲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分组学生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分组中,每个小组都需要选出一名代表来进行讲解。而作为代表的学生,不仅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授课内容,还需要在课堂上清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充分准备和练习,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流畅地传递给整个班级。通过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分组学生讲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讲课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将所学内容整理并讲解给全班同学。因此,小组成员必须紧密合作,互相协商,共同制定讲课计划和分工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长处,因此他们需要相互补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完成一个优秀的讲课任务。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还学会了如何协调和统筹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再次,分组学生讲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而通过分组学生讲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们也能从其他同学的讲解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最后,我认为分组学生讲课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分享。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分组学生讲课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

总之,分组学生讲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并且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我相信分组学生讲课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九

12月4日,在唐山光明实验小学听了一节李卫东老师的展示课《搭石》和一节报告《把握学段教学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被李老师的激情风采所感染,触动很深。朴实的课堂风格,富有亲和力的笑容,生动深刻的语言,让这个会场鸦雀无声,老师们屏气凝神,心潮澎湃,对语文教学和课标的认识更加清晰而透彻。

讲课伊始,按常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出色的表现更是让全场老师一片赞叹。李老师的引导自然流畅,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和老师的节奏和谐生成,最后用“普通镜头”加“特写镜头”的写法进行练笔拓展“图书馆”的故事,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体会到了“搭石”过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李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渗透。这就是一位名师的境界吧。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老师的报告,整个过程李老师一直站着,背对大屏幕,却能够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首先层次性分析了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细微差别,提到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基本的表达方法”,把握住这三点,高年级的阅读目标就达成了。其次,分别解读了《司马光》、《盘古开天地》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三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令人叹服。最后,提出“三步读书法”:鸟瞰(整体感知)、解剖(抓住重难点进行剖析)和会通(文内文外,深层探究)。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强调满屏呈现课文,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知,重点处大字呈现,整篇文章运用“起、承、转、合”的分析贯通,一个“走”字是“转”的关键所在,一个“转”字是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正确的“转变”是一个教师的成功所在。

我将李老师作为我教学中的榜样,迈入成功的阶梯,一步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

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讲课是一项非常宝贵的经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讲台背后的准备、压力和收获。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准备的重要性:准备是讲好课的关键。无论是从教学材料的收集,到课程进度的安排,还是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的预案,都需要充分准备。这次讲课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准备充分的重要性。

2.课程的掌握度:在讲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学生的互动:讲课不仅仅是讲师一个人的表演,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

4.讲课技巧:讲课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门艺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有效地解释复杂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5.讲课后的反思:讲课结束后,我会花时间反思自己的表现,寻找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这种反思和总结让我不断进步,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讲课的经历。

总的来说,讲课不仅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挑战,也会更加珍惜每一次讲课的经历。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一

在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班主任期间,庄老师一直是我们学校小学部的语文老师。经过一年的密切合作,我深深感受到庄老师讲课的独特魅力与教学才能。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亲眼目睹了庄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而且亲身感受到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和交流,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庄老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二、温馨关怀

庄老师在讲课中总是表现出对学生的温馨关怀。他时常会围绕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学文字表达时,庄老师会带学生们走进田野,观察自然景色,然后让学生动笔描绘所见所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庄老师还时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纠正学生的学习困惑,使孩子们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启发思考

庄老师擅长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课堂上变身为活跃的思考者。在教学课文时,庄老师会刻意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他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们反思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庄老师从不轻易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思考、研究和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究的学习者。

四、多元教学

庄老师非常擅长运用多元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授课文知识时,庄老师善于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收信息。此外,庄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庄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关注学生发展

庄老师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在语文课上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在教学中,他常将一些优秀的古代文人作品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品质,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庄老师还会不时组织文学社团及时才艺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总之,庄老师作为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他有着独特的讲课风格和教学能力。他通过温馨关怀、启发思考、多元教学和关注学生发展等方式,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满满。我深信庄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对于其他老师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动力。对于庄老师,我除了对他的教学能力充满钦佩,更对他的教育情怀和爱心充满感激。我们应当向庄老师学习,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二

自主讲课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经历了自主讲课的学生,我深切体会到自主讲课的益处和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以下是我对自主讲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自主讲课培养了我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自主讲课之前,我需要深入了解所选主题,全面了解相关知识。这要求我自主寻找资料、仔细阅读、深入思考。通过这一过程,我获得了自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使我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自主讲课提高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讲课过程中,我需要准备演讲稿并进行口头表达。这要求我进行逻辑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技巧。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使我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第三,自主讲课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自主讲课中,我通常会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准备讲课内容。这要求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使讲课更加有深度和广度。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在团队中协调和合作。这对于日后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自主讲课提升了我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讲课,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在讲课过程中,我需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使自己和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课程的理解,也提高了我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最后,自主讲课让我更加自信和自信。自主讲课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讲课,我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知识和能力,增强自我感觉和自信心。自信的态度和表达方式使我在其他方面也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

总之,自主讲课是一项有益于我们学生成长的活动。通过自主讲课,我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自主讲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和表达。但是,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三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教育密不可分。教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指点者,他们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发展。庄老师是一位备受学生们喜爱的小学语文老师,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庄老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赢得学生的喜爱

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富有亲和力的老师,她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给学生们以亲切的感觉。她每次讲课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们容易理解。庄老师还善于与学生们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她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庄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第二段: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庄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她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自主探索,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庄老师经常引导学生们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互相帮助中成长。她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方法,庄老师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第三段:讲解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庄老师的课堂讲解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她经常事先精心准备,将知识点分解成小块,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消化。庄老师在讲解时善于举例说明,用具体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她还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视听的帮助下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庄老师的讲解方式深受学生们的赞赏,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第四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庄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她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的多种角度和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庄老师经常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她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庄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的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除了讲课,庄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才艺比赛、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庄老师还经常关心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通过这些方式,提升了学生们的全面素质,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庄老师是一位备受学生们喜爱的小学语文老师。她用亲切的态度、清晰的讲解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全面素质,使得每一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庄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她能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学生们的成长贡献力量。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四

跟孩子讲课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一种让我收获满满的经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教育培训行业工作,从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其他教育工作者。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倾听、尊重、激励和引导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与孩子们共度时光中的体会感悟。

首先,我发现在跟孩子讲课时,最重要的是倾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方式,而我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经常利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不仅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也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讲课方法和内容。

其次,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并相信他们的潜力。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我也会积极引导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我才能够与孩子们建立起亲密而信任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又是有效的教学的基础。

再次,激励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适度的奖励和鼓励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我的教学中,我会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决策权。我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会及时表扬孩子们的进步和努力,鼓励他们持续努力。激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引导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引导并不是传输知识,而是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学会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我采取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相信只有在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与孩子们共度时光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我从中学到了倾听的艺术、尊重的力量、激励的重要性和引导的技巧。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差异,激励他们的潜力,并提供恰当的引导,我们就能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也正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自从我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每次上课都会带给我不同寻常的体验。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耐心引导学生的学习。“跟孩子讲课”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篇文章,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与孩子们相处、教书育人的感悟。

第二段: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250字)。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为老师,我应该及时发现并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方式、个性和学习能力。有的孩子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因此,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让我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建立了更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段: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绪(250字)。

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极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通过教师的榜样行为、鼓励和赞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乐于付出努力。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指导。通过这些努力,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中的积极变化。

第四段:关注综合发展和个性特点(300字)。

我坚信,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学习和知识,更是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另外,我也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第五段:倾听和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200字)。

作为老师,我始终认为与孩子们相处的关键是倾听。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堂和生活中展现自己真实的样子,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倾听,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此外,我也努力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和支持者,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关系。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我不仅仅成为了他们的老师,更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导师。

结尾(100字)。

在跟孩子们讲课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喜悦和成长。通过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绪、关注综合发展和个性特点,以及倾听和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我不断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只有与孩子真正接触并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才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引领他们走向未来的成功。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六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在一次课堂讲解中担任了主讲人。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经历,同时也是我教育经历中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我对这次经历的总结和心得。

这次讲课经历发生在学期的中期,我选择了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地理。在准备阶段,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了详细的ppt,并确保我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我试图通过这次讲解,与同学们分享我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热情。

在讲课过程中,我面对的是一组求知若渴的同学。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更加自信,但也增加了几分压力。我尽可能地详细讲解,用生动的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我比预期更擅长调动气氛,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讲课结束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同学们普遍认为我讲得很清楚,他们能理解我讲的内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意识到,尽管我在准备阶段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实际讲解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次讲课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给他人。这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会从每一次的失败和错误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这次讲课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将它们应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我也希望我能继续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我的学习和成长,去帮助他人,去服务社会。

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心得与感悟篇十七

作为一个对美容比较感兴趣的女孩子,我有幸能够参加姜老师的美容课程。那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美容的知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关于心态方面的启示。接下来,我将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谈听课感受

姜老师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关于皮肤护理和彩妆的知识。她强调了切勿忽略皮肤的基础护理。只有保持良好的皮肤状态,才可以让化妆的效果更加完美。此外,她分享了很多有趣的彩妆技巧,虽然有些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是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美妆。与此同时,姜老师也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外表的完美,要注意内心的健康和平衡,让美丽自然地散发出来。

第三段:分享姜老师的一些护肤和化妆技巧

在课程中,姜老师分享了很多有用的护肤技巧。她提醒我们不要忽略防晒的重要性,建议我们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夏季护肤品,并在晚上进行皮肤修复。在彩妆方面,姜老师向我们演示了如何利用化妆品遮盖瑕疵,使用唇膏和腮红来提升气色。此外,她还专门针对不同面部类型和肤色,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化妆方法。

第四段: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通过听姜老师的讲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技巧,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了美丽和自信之间的联系。她的教诲让我明白,只有在内心深处有自信的支撑,才可以更自然地呈现美丽的外在形象。同时,姜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快乐、开放的心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结语

在姜老师的课堂上,我领略到了美容和心理健康的共通之处。美是一件综合性的事情,需要做好基础护肤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美容才会变得容易,自信才会随之而来。我在听姜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仅学习到了美容的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听课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3361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