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书籍心得(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5:19:14
文学类书籍心得(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6 15:19:14     小编:字海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总结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读者容易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一

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晚年创作的一部小说。他塑造的鲁滨逊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理想化的英雄。他不仅赋予鲁滨逊各种优秀的人类品质,如勇气、力量、智慧和对劳动的热爱,而且使他具有“理想”资产所有者的实践精神、宗教信仰和严谨性。作者用生协的逼真细节,把虚构的场景写得像身临其境,让故事有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在阅读了这部小说之后,我不仅钦佩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钦佩鲁滨逊在坎坷的经历中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我深深体会到,鲁滨逊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经历,离不开他的实践精神和坚强的性格。而我正是缺乏这种精神和性格。我已经习惯了父母为我创造的优越条件。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不热爱生活的磨砺,根本无法体会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整天安于现状,不想进取,只会空谈理想,缺乏认真扎实的奋斗精神。

在学习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与鲁滨逊独自生活在荒岛上的困难和障碍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他可以用双手创造奇迹,为什么我不能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呢?读完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英雄的传奇生涯后,我被一个英雄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灵魂深深震撼。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坚强、勇敢,以向上的心态对待完美的生活。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二

这本书第一章说了贲老师的成长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从最初的合格老师到优秀老师再到有思想的老师,贲老师一直在努力,独立写教案,设计课堂,设计自己,每天记录课堂,写教学手记,贲老师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之路要不断给自己新目标,做一位时刻有思想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贲老师主张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在课堂学习之前,尝试“小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与预学,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带着困惑进入课堂学习,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小研究”如何设计内容,设计练习,复习课以及设计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互动,贲老师的课堂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在场”,师生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教师要还给学生充分交流言说的机会,学生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思考的,教师退到幕后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考,服务促进学生的学。

贲老师还有一个亮点,他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后练习,为了练而练的目的,他的练习时研究性的`练习,把练习过程的控制权向学生转移(学生选题,学生改题,学生编题),作业成为了学生展现各自想法的平台,爱上作业,不是负担,所有学生参与作业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学生学起来也没有累赘。

书中有许多贲老师的课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节课向我表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怎么做,学生是怎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的,每一节课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获,学生的想法,创造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和他们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变自我。

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是学为中心,生动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鉴他的经验不断努力,从合格老师一步一步进阶,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断的思考和追寻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他为方向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三

很早就开始觊觎此书了,但是碍于想要看的太多,所以久久未能一睹芳容。今天终于看完了。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塞林格这家伙真够味儿,结局居然来了个悬而未决。好吧,我想说的是,小说的境界不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么?如果这样说的话,塞林格这家伙就真他妈的成功了(引用了作者著作里面的惯用词语,算是对作者的肯定吧,毕竟我是不爱说脏话的)。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述说,让人身临其境。出色的心理描写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以至于不会感觉生涩难懂,相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小说浅显易懂多了。当然,这两部著作是不能拿来作比较的,毕竟都不是同一类型的著作。不过因为我是同时看这两本书的,所以尽管他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因为考虑到理解层次上的话,它们对于我来说就必然有共通性了。

根据小说的情节,我料想,主人公霍尔顿会挂掉的,毕竟他的思想在一步步堕落(照理说应该不算是堕落,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能自拔,不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鄙夷一切媚俗虚伪的东西罢了),一步步走向无可救药的境况,他的脑子也因酒精的麻醉和厌世的情绪而导致思维的混乱。骨子里的反叛特性在他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但是却因为世俗的眼光而不得不压制自己心灵最深处的呐喊。他向往东方哲学,他的愿望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没有喧嚣,没有斗争,没有鄙夷,没有媚俗,没有压迫,没有强制的美好愿望,有的只是一群单纯天真的玩耍的小孩。多么纯粹的想法哟,不过也仅仅只是愿望、梦想罢了。能实现的梦想不叫梦想,只有那些实现不了的梦想才叫梦想。霍尔顿知道这样的梦想是不能实现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做不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就选择隐居山林,一样可以逃出这个纷繁的世界。就在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小妹妹菲比及时拯救了他。怎么说呢?与其说是拯救还不如说是让他摒弃了出世的想法罢了。有一种说法叫做“委曲求全”,霍尔顿的最终妥协也算是一种博大的求全方式吧。我觉得这样理解能够稍微舒坦一点,这样比较对得起我的内心,因为有时候我也有霍尔顿这样的想法,但是现实却总是把我拉回来了。(菲比的能耐是我所料不及的,这也是导致我没能准确预测结局的原因。但是,毕竟霍尔顿太爱菲比了,我也爱菲比。看菲比的那一段,我总是想到的是我的妹妹,呵呵,以至于感觉特别亲切。所以这样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的。)

小说中这么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的活下去!”把“委屈求全”这个成语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人懂得怎么去委屈求全。这让我想到一句话:“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细细想来,多么让人纠结矛盾的两句话哦。给你一个选择题,你是要成熟还是要自由?到此为止,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一个关于智者和圣人的问题。大凡智者不一定能成为圣人,而圣人在我看来应该都是智者,就算他们没在某个学科领域内有所建树,但是他们的心境已经能够折射出他们就是一个智者,因为他们能够在成熟与自由之间游刃有余地做出选择,或者他们根本不用选择,因为他们两者兼有,这是你我此等凡夫俗子所不能企及的。很悲戚地承认,我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更不是一个自由的人。如此种种,我还是一个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的人。

言尽于此,这部著作给人的感想不会只有这些,我暂且写上这么一些,相信我哪天重新翻看一定还会更有一翻感慨的。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四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书籍我们可以得到知识和信息,拓宽我们的思维。而书籍中的图片则能更直观地向我们展示和传达信息。本文将从书籍的心得体会和书籍图片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书籍图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感悟。

第二段:书籍心得体会的重要性(200字)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也是一种思考和感悟。通过书籍,我们不仅学到了别人的智慧和经验,也能看到人性的深刻和社会的多样性。读书心得则是我们对书籍的思考和总结,是对书籍内涵的理解和消化。通过书籍心得的撰写,我们能够更好地吸收书籍的精华,深入思考书籍所表达的意义,以及与自己的经历和想法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段:书籍图片的重要性和功能(200字)

书籍图片是书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信息,也能增加读者对书籍内容的兴趣。在一本插图丰富的书籍中,图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了情境的真实和立体感。此外,书籍图片还具有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清重点和理解难点。

第四段:书籍心得和书籍图片的互动(300字)

书籍心得与书籍图片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通过书籍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将书籍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将书籍所传达的意义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而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插入书籍中的图片来丰富文字描述,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的思考和感受。书籍图片可以为书籍心得增添色彩,也能为读者呈现出我们所描述的情境和故事。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使得书籍心得更加生动有趣,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思考。

第五段:结语和总结(200字)

通过书籍心得体会和书籍图片,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书籍的意义和价值。书籍心得是我们对书籍的思考和吸收的结果,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籍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书籍图片为书籍增添了色彩和生动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带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从书籍中获取更多的智慧和启示,让书籍的意义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绽放。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五

《爱的艺术》是打印出来看的,也幸好如此才得以在上面圈圈点点,因为读书的惯性思维不容易看懂作者的西方思维,读第一遍的时候乱了,再读才有点头绪。

最深的感受:要想被爱,先学会如何去爱。不要再觉得爱情的先决条件是能否被爱,其实是能否重视爱的各种因素;不要再认为简单的是爱本身,难的是没有爱的对象,其实所有人都是爱的对象;也不要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名利、权力上,那和爱没有关系,爱是一种能力。

爱情有着最为重要的因素和广泛的对象。

我认为全书中最为精辟,个人最能接受和理解之处在于对爱情积极性的解释:给、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

爱情是积极的,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它的第一要素是“给”,“给”不是被别人拿走东西,也不是一种自我牺牲,而是为了体验快乐,他体现生命力的升华。不论是在性范畴还是物质范畴,“给”都能够带来快乐。在人的特殊范畴里,通过“给”,提高的对方的生命感,唤起了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这表现在爱情上,便是用对他人的爱去换取他人对自己的爱。如果双方都能深刻理解爱的积极性,那么这种双方的互动就会带来充满活力而不是被动的爱。如书中指出,克服人的孤独感最有效途径是创造性的劳动,一个人如果缺乏生产性倾向,不信赖自己的力量和达到目的的勇气,那他就怕“给”,也就害怕爱,最终仍会陷入孤独。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就像上帝所说的,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人们认为应该把全部的关心给未来将要出现的爱人,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如作者在博爱中解释: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所有的人呢都应该是平等的。那些藏着内心的热情对周遭表现冷漠等待爱情的人应该开始学习这一点,开始关心周围的人,或许就能培养出美好的爱情。

责任心是我对另一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责任心不是义务而是一种完全主动的思想和行动。经常只有成为了爱情的双方,人们才会表现出精神上的关心。正如大多数人体会到的,我们只是很吝啬地将这种责任心给某一个人而且还可能是未出现的人。

尊重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不要再臆想将你爱的对象改造成你想象的更好的样子。你因为他是他而爱上他,如果爱他就应该爱他的成长,爱他本来的面目。同时,给予对方自由也要让自己独立,双方相对的独立才会有自由而长久的爱情。

爱情之所以能使人逃避孤独,是因为能认识“人的秘密”,逐渐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深度。在深入对方中,双方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也就获得了爱情。

爱情不仅仅是只找到一个爱的对象,所有的人都是爱的对象。学会了爱,就不仅爱一个人,而是其他人和世界。爱情和所有人相关,这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爱情体现。

不具独占性的博爱关心尊重所有人,并且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要学会博爱就要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穷人以及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认识会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

真正有能力爱的母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或者分离阶段的孩子、自己的丈夫以及其他孩子。通过这样的爱,母亲感到自己是一个创造者,并且会满足于这一创造性的劳动而排遣孤独。

性爱也具有独占性,但只表现在性结合这点上,只同一个人完全地、即在灵魂和肉体上融为一体,但不是在更为深刻的博爱的意义上。同时、性爱也包含意志的因素,爱情不仅是一种感情,而且也是一种意志支配的行为。

爱的能力适用于所有人,如果说自爱只是利己,而不爱他人,那么这种爱的能力并不成熟。有能力爱别人的人也一定能爱自己,反过来,利己者没有能力爱别人也就不能爱自己。虽然自爱的对象是自己,但自爱的人有了爱他人的能力,只是这些不同的对象体现在不同的形式中。

神爱的对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到最后只是一种象征,真正爱神的人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一种象征而爱。通过学会爱的能力在内心实现神的人,可以把任何人和事物统一于内心的神。

当然,这本书只是作者个人观点,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讨论。

对于神爱的影响,导致东西方思想“宽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和“不宽容、教义和科学,天主教和原子能的发现”的差异,我认为是以偏概全了,一个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不应仅仅只限于某一方面的因素。

作者与佛洛依德关于“爱情和性”观点,通俗地说是先恋爱后结婚还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差异,我认为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生活中,性与爱的先后顺序有着不同的状况。先恋爱后结婚是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决定结合。但先结婚后恋爱也未为不可,当双方通过性结合,两性意识到了结合便开始了解对方,他们有克服两者之间的隔离的愿望,直至长久生活在一起,学会去爱对方是可能的。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六

作为书籍爱好者,我一直对书籍具有深厚的感情。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文化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然而,在我们翻阅书籍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那些书籍内所附带的图片。这些插图能够为阅读增添更多的乐趣,增强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籍图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使得阅读真实而有趣。

第二段:书籍图片的作用与意义

书籍图片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良好补充。有时候,一些主要内容可能是枯燥的,难以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这时,插图就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比如,在一本有关历史的书中,图片可以展示过去的人物、事件以及物品,让读者更加容易地对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插图也可以给读者呈现不同的视觉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很多绘本和漫画能够通过插图给读者带来乐趣,让他们更深入地融入故事。

第三段:书籍图片的品质与设计

书籍图片不仅要有作用,它们的品质和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的书籍应该能够通过精致的插图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且在品质上达到一定的水准。插图的风格应该与书籍的主题相符,同时要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有时候,一张精美的插图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去。而如果插图质量不佳,读者可能会对书籍的整体感觉产生抵触,甚至放弃阅读。因此,书籍图片的品质和设计是保证阅读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段:书籍图片的艺术价值

除了在阅读过程中起到治愈和娱乐作用以外,一些书籍图片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精美的插图往往会引起读者的赏识和欣赏。它们通过画家的巧妙构思与精湛技艺,传达了作者写作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和理念。一本书籍中的插图有时甚至可以独立成为艺术作品,被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追捧。书籍图片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美感的呈现,更在于其背后承载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

第五段:结尾句

总之,书籍图片是比书籍表达更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阅读乐趣和视觉享受。好的书籍图片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在选择读书时,我们不仅要注意书籍的内容,还应该关注书籍图片的品质和设计。同时,我们也要珍视那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书籍图片,它们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体现。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而书籍图片则是让阅读更加丰富和多彩的一种元素。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书籍图片带来的美好!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七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6

假期里,每天都会让儿子读几篇文章,阅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记录下来,对于文章里面好的句子也会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想象能力,增加了识字量,还为以后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儿子阅读了《笨狼的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笨狼一出场,儿子就很开心,笨狼很可爱,也很倒霉,总做一些很搞笑的事情,通过笨狼儿子能联想到聪明兔,因为聪明兔总是做一些笨狼做不到的事。故事很生动也很幽默。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儿子会一口气读完,虽然对于故事情节掌握的不太全面,但时间长了,就会实际运用到学习当中。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坚信,儿子会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的。

有的时候儿子也让会我陪伴他共同阅读,然后我们互相提问,看谁记得又牢固又准确,其实童话故事真的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简单的图片搭配幽默风趣的语言,别说是孩子,连我也喜欢看,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能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真是一举两得。

有的故事里里面还附加了一些开动脑筋的成语故事和开心谜语,儿子也很喜欢,通过猜谜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成语故事则丰富了孩子的阅读空间。作为家长,我们很开心。因为好习惯成就好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必定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八

书读万卷,遇事不乱”,读书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更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进行疏导,为我们排忧解难。为了让自己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最近对《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一书进行了通读,重点对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第三十一讲与第三十四讲进行了精读。读罢,合上书本,静坐书桌前,感悟颇多。虽然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有所区别,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相通的。法律知识不仅可以适用和指导公务员的行为,也可以适用和指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在修正案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近些年来,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20xx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都参加了“五五”普法考试。通过五个“普法”阶段及这么多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就中国目前整体的法治形势来看,我们还不能说是非常乐观,违法犯罪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增无减,再加上一些新型犯罪形态的'出现等等,这些都让我国的法治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公职人员在学法用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好法用好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是息息相关的,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并加以熟练地运用对于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事业单位机关的工作人员,我不仅有义务去加强自己的法律修养,提高自己的法律觉悟,更有义务去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我们农科院和职工的合法权利,去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九

郑振铎的这套书写于1930年代,所以整体上,有着明显的时代感,措辞、情绪,生发着“五四”后的感觉,用词新颖又古典,不经意地流露着除旧迎新的热烈,不太同于现代的书写方式。

上卷读完,极能感受到“郑氏风格”的特点,正如作者所说,有的文学史的写作是多人完成的,可能体例纷杂不统一,而一个人完成的作品会明显带有个人风格,体现个人学识态度。是的,透过他这本书,感受很深。

不知别人写文学史是否都会如此布置,但郑振铎的铺陈实在是过于全面摊开了,基本上是按人来一个个陈述,此人生平,代表词句,有名的人多说点,没什么名气的三两句带过,一个一个又一个人地这么平铺直叙着,颇有堆砌之感,看久了,会觉得累,觉得这些人都差不多,各人的代表性词句也都差不多的样子,作者怎么也不嫌累,还是在絮絮地介绍着。

但他并不是无自己喜好的,遇到喜爱的作家和文体风格,一连串的排比倾泻而下,反复比喻,言辞轻快,喜爱之情满溢而出。他是抒情的、个人化的,能感受到他对陶渊明、杜甫、新乐府、变文等作者和形式的喜爱,比如他单拎出杜甫成一个小章节,详写他的遭际和不同时期的诗,在别的作者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比如他用了快一页的奔腾不息的各种新奇美好比喻来表现新乐府的清新自然,滔滔不绝不加修整的情感铺面而来。这些时候的他是从漫无边际的陈列里蹦跳出来歌唱着的。

对大大小小诗人、词人、文章作者和作品,历来有很多的评论集囊括点评,所以郑振铎几乎是博采古代的评论来评价一个人,左一句诗品右一句诗话,文白夹杂,细碎分裂,而不是全然地出于他自己的感想。可以看得出他很下工夫,搜集了不同朝代的人的评述相互参照,当然,有时他也会对前人的定论持不同意见,直言他自己的见解。

只是,述那么多作者的生平,他的表达方式几乎都是凝结史书记载的“官位变迁”,三两句讲完一个人都做了哪些官,卒于什么官位和地方,什么谥号,有的会摘一点逸事趣闻讲一下。遇到一大串不太有名的作者,每个人都这么讲,连篇累牍的,读过以后,满脑子都是“著作郎、知制诰、吏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编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一点都不文学,也不具美感。只能说,古代的文人作者大都是官僚体系内的,但实在看不出把他们的官位罗列一遍的必要。

虽是吐槽,不过还是很惊叹郑振铎的博学与深厚造诣,他能将不同典籍不同的人诗句、评论信手拈来,将中外的文学历程随心作对比,还费心搜集了一些插图作参照,信息量很大,对于我这个不熟悉文学史的人来说,那么多的没听说过的古代作者的出现,让人发觉在文学的世界里,存在更多的其实是不知名的人物,这让文学史看起来更真实丰腴。

在郑振铎写这本书的年代,战火已起,或是出于强烈的感同身受,他在叙述那些亡国、流亡的作者写的诗词文章时,格外着力,细推和同情他们的飘零之感,如他所述,本书成书不易,他以及友人已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这无知小辈这样随意点评他的心血之作当是有愧,这份盛在青瓷碗里食材丰富但有点寡味的“羹汤”,已是他能飨客的最宝贵的珍馐了。感佩之极。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

《中国文学简史》,真是长篇巨著,看了一下,将将有60万字,从期末看起,终于算是了解一个大概了。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便不觉一惊,再看看这个篇幅,便又对作者肃然起敬,我以为是找到了宝贝,哪知这个过程并不好受,不是因为他的内容刁钻难懂,而是这种东西很容易被遗忘,需要不断温故。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文学是一片朦胧,看了之后,还是像以前一样,一片朦胧,因为虽然这本书是以标题为总纲记述,似乎作者把全部篇幅用于对于文学的记述,但看完之后,我才发现事实上这本书并未让我记住多少名士大家,而是使我在参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一些文学的性质,我想这才是最宝贵的,这也便是我这篇作文的主题。

如果要说世界文学,则必少不了中国文学,因为中国文学较之世界,无疑是最为丰富,最为庞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宽度,但最最根本的还是中国历史异常复杂的阶段性。中国的历史布满了血腥,中国的历史通过一次次战争意欲主宰每一个时代的归属,再加上中国文学的主题专一性,战争将中国文学“撕扯得血肉模糊”,这便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丰富性的提高,则必将带动其不同社会主题的变迁,从西周封建庄园社会的雅颂,建安魏晋的“风力”,到陶渊明的田园,孟郊的苦吟,无不展现着这不同时代的迥异,是时代创造了中国文学。

但毕竟中国文学的主体因素还是最最接近现实的文人,中国文学如海潮浪涌有起有落,只是其阶段分布与王朝更替并不切合,这只是关系到其内在本质的特征,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但我们便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文学史划分的依据,即文学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转变,也就是文学在不同的'时代的地位的有规律性起落,而其间文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部分文人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代,李白杜甫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例子,他们虽然只相差11岁,但两人所处的时期正是盛唐的转折处,他们得以从这个特殊的环境体会到了前人所难以全部体会的社会、贵族、平民,他们用艺术彰显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张力,他们,属于文人。

除了中国文学的主体,那么中国文学的本体又该如何解释?用比喻的手法来讲,它便是像一个婴孩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在春秋时期,诗歌还只是以三四言为主,而到了楚辞,这节奏便一下子跃升到了“三字节奏”,为而后的五言、七言奠定了基础。这便说明文学是一个不断修正积累的过程,需要人民真正的于现实生活接触从而得到素材,总的来说,文学,是一种缓和的艺术。

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五千年的华夏诉说,五千年的中国文学,被25个王朝演绎。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之后,中国早就可以用淡定的眼光审视历史:五千年后的中国文学,尘封未变,它的主题永远停留在歌颂,尽管问题和内容已无数次的变动。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一

很多文学书籍是充满了对人世世态、情感,文化等的眷恋和凝思,你知道有哪些好看的书籍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的好看经典的文学类书籍,欢迎参阅!

1、《星是夜空的眼》。

彻夜流香江苏文艺出版社。

2、《后来我们都哭了ii·废墟》。

夏七夕花山文艺出版社。

3、《归鸟不知春晓》。

花凉中国文联出版社。

4、《52赫兹的回声》。

饶雪漫译林出版社。

5、《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栏目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6、《月都花落,沧海花开》。

君子以泽湖南文艺出版社。

7、《时光会记得》。

独木舟中国文联出版社。

1.《推拿》–毕飞宇。

《推拿》此书是我看了同名电影后买来看的。翻开书后,花了两天。

时间。

一口气就读完了,读下来酣畅淋漓。电影里影像没能体现出的文字间的细腻,人物间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小说中得到充分描写。毕飞宇对盲人世界的描写入木三分,推拿院里盲人的生活、情感、欲望、尊严、不易与追寻在毕飞宇的笔下克制而又暗藏汹涌的展开。每个人物鲜明而又生动:王大夫、沙复明、小马、小孔……每个单人物独立叙事又关联。他们的心无声,却在纵情高歌;眼无明,却通透世事。

2.《平如美棠》–饶平如。

“我的故事,就是这一段,人人都要经过这一番风雨。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白居易写,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饶平如。

这其实是一本非常简单的书,是一位近9旬高龄的老人,用插画和文字记录与已逝妻子过去几十年的种种经历以及对她的思念。但是正是这份简单,暗含着如海般深沉的人生阅历与思念。世界复杂,简单很难,相思始觉海非深。这本书被誉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

3.《我的阿勒泰》–李娟。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十年来。

散文。

创作的合集。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

万物有灵,李娟的文字也是有灵性、干净而质朴的,她从家乡的大地、旷野、自然万物和风土人情中获取灵感,就像从疆北那旷野里来的风,上天赋予了她洞察人世细腻的感悟力,不需要说非受过什么高等教育才能写出好文字,好文字就像顾城所说的“像长在树枝上的叶子,顺其自然的摘下来就可以了。”

1.《塞拉菲尼抄本》。

(意)鹿易吉·塞拉菲尼著张密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塞拉菲尼抄本》创作于1976年至1978年,并于1981年首次出版。20xx年上市的中国版,是全球第七种语言授权,参与了全球合印计划,由意大利原厂印刷。

在罗马某座危楼顶层的小房间里,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创作了这部幻想世界的百科全书,后来这部巨著被列为“十大神秘天书”之首。而这位名为鹿易吉·塞拉菲尼的作者也被冠以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多个称谓。

塞拉菲尼以千余幅精妙绝伦的手绘插图,以及他独创的、无法识别的语言和书写系统,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异次元世界:小至奇特的动植物,大至文化与城市建筑,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想象力恣意纵横,令人脑洞大开。在这些漫无边际的想象中,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这正是《塞拉菲尼抄本》的神奇与伟大之处。

2.《黑羊》。

《黑羊》包含四十个。

寓言。

主角们大多是猴子、狮子、驴子这样的动物也有“睡不着觉的镜子”和古希腊。

哲学。

家。此外,还有来自古代神话的“参孙和非利士人”,更有作者本人化身的“讽刺作家”和“寓言家”。文风简洁诙谐。

杨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牧的诗创作主要集中在原刊诗集十四种。各集收特定阶段长短作品数十首,又以辑分,鱼贯胪列,略识其时代先后,突出外在语境之表情与命意,外加完稿年份各别注记,背景形迹更见显著,则所谓诗集之为阶段性创作之反省,或对未来的展望。早期原刊屡为绝版停印,因新铸版型改以长编三部之方式陆续面世,即中国台湾洪范版《杨牧诗集》三种之由來。广西师大版《杨牧诗选》(1956—20xx)即根据以上三集总汇五百余首外加新作若干选编辑成,五取其一,改订次第,概以时代先后排列,十年一期。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二

文字起源,进阶的文字,不断演化;导致一个文明的国家出现,文字统一,大家都开始用文字交流,交流起来吧,可交流起来不能显示自己的思想,那可不行!于是大家开始自说自话,觉得有理,就用文字把它记下啦!然后到处去教,教吧,就有很多弟子。

弟子之间,又互相的学习,创作者多了起来,不得不说有时候有思想,不实际行动,没有得到实际行动的认可,心里难受,无可赖何;却在郁郁寡欢之中,来了一本巨作《离骚》,后又因打仗了,出现了《战国策》。

那怎样才能让文字,变得可以传颂广呢?

农民干活的时候变得累了;男女恋爱出现转变了;君臣操劳乏了;这时好想去抒发情感啊!怎么办,没办法摸一摸地里的锄头,画一画,写一写。没办法转一下眉毛看看花草,没方法看着远方叹江山,有一本《诗经》却把他们写了进去。

文字多了,思想也多了。这时大家觉得自己的思想需要流传;写了很多的文献,有积极向上的、有悲观颓废的、还有兼爱的等思想流传。后来了个烧书,文献大量消失。战火纷飞,不得不统一,也必然出现独享的思想,思想不断演化。达成共识的却只是个吹嘘拍马的样子。而后喜欢不一样思想的人,辞赋变得盛行,文学的光荣开始了。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三

宙斯是希腊奥林珀斯(olympus)十二主神之一,他是众神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神天神,宙斯为天神克洛诺斯与瑞亚所生的最小的儿子,他与哥哥姐姐一起,同他们的父亲开战。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该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将其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层。从此宙斯成为统治宇宙的统治者。宙斯的罗马名字是朱庇特(jupiter),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宙斯与众神都住在奥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权威,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宙斯风流倜傥,到处留情,有很多的艳闻,在希腊神话中和他有关的故事多数都是描写他的情史。

赫拉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朱诺(juno),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统治权后成为宙斯妻子,与宙斯结合生下战神阿瑞斯(ares)、火与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和青春女神赫拍(hebe)。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赫拉生性善妒,对於宙斯婚后的外遇很不满,常利用很多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他的私生子。她曾经将宙斯的情妇卡利斯忒和她的儿子变成熊,在赫拉克勒斯出生时阻碍他,之后又令他发疯,杀死妻儿,因而要完成十二项劳动赎罪。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四

近几年来,xx区教体局先后屡次组织校长、教师们去江苏海门学习新教育。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习者去海门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学习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吴勇主任、陈铁梅等老师的新教育专著。一段段文字,让我心潮起伏;一本本书籍,让我爱不释手。

去年秋季开学后,听说海门市教育局许新海局长又出新书了,书名是《守望新教时,还给教师们购置了《致教师》《教育就是唤醒》等系列新教育专著。书发放后,我一拿到《守望新教育》就迫不及待地阅读。完全是出于对新教育的感情,被许新海博士执著于教育的情怀所感动。连续几天抽空读完此书,一如我的想象,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书。

许博士在书中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新教育人把教育的`工作当作了志业,把新教育作为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相信新教育,信仰新教育,把自己托付给新教育,带着更多的人成为新教育叙事的主角,让更多的人因新教育使生命由有限变得无限。新教育已是我的终身信仰。

有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总是能够拨动你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你踏着前人的足迹,奋力前行,抵达理想的此岸。而这就是《守望新教育》。书共分四个局部。从《信仰担当: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到《区域推进: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从《行走感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到《每日一思: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一篇篇朴实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教育人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中的行与思。阅读着许博士的体会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的情结,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许博士一路从东洲小学校长到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再到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始终把新教育之梦作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使命。他注重机制创新,组建区域新教育共同体,逐步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研究会、新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聘请特级教师搭建名师工作室,构建完善的工程运作制度,保证新教育实验工作的运作与目标的有效达成。xx年9月海门市整体参加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xx年,海门的图书漂流活动延伸至初中。xx年,每月一事在海门推广。xx年9月,海门启动儿童写作课程,许博士和他的团队,怀抱着一种合作的精神,用行动坚守着梦想。

书中介绍了海门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些做法:营造让人渴望读书的气氛;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推荐富有层次的阅读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学生阅读中可以分享感人片段、写给主人公某某的一封信、展演书中某个片段等,这都为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阅读的过程,就是深入一个生命世界的过程。许博士对教育的挚爱和深情,更促使我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决。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个学生,促使了我们的坚守,促使了我们的梦想之花永远不会凋零。

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已经正式起步,已经顺利上路。今后,我将继续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追寻教育的梦想,用全身心的投入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带着全校师生走在快乐阅读、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新教育之路上。相信不远的将来,我校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开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一定会走的更稳,做的更美,改变的更好。我也一定会带着教师们继续谱写出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动人的乐章。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五

这个假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阅了林庚先生著的《中国文学简史》一书。此书近六百页,从史前的诗歌说起,一直讲到近代新文学的曙光。伴随五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国文学经历了民歌、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多种形式文学体裁的演进。我在布满荆棘,十分曲折甚至混乱的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学的辉煌和深厚,更加体会到那个隐含的规律——诗人不幸诗家幸,即凡是国难当头或是官场不平的时候,文学创作往往会出现高潮,优秀作品批量问世;安定之时倾向于追求程式化写作,没有创新。

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寒士文学中,屈原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爱国、与封建贵族阶级坚决斗争的榜样。司马迁、陶渊明、阮籍、嵇康、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顾炎武等等,他们遭遇了生活中种种的苦难,这些寒士为无法实现自己理想而在文学作品中长啸、感叹、抒怀、落泪。李白是其中最富有反抗性的,又是最乐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信念通过他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的诗歌中体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恐怕也只有李白能想得出来吧!比如杜甫,在他沉郁顿挫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盛唐时期终结的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比如没落的世家后代曹雪芹写出了千古奇文《红楼梦》,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带到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经典名著,为世人传诵。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在逆境中破壳而出,在沉寂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劈过一声惊雷。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六

下卷的文学史,可以看出一条循着动荡不安、向现代化演进的路线,时间交汇到现代,波澜壮阔的文学长河尽现眼底,只是它在不停地流动着,看得人目眩神迷,极力望向长河的源头,那源头隐隐约约的,似真似幻。

走在仲春的暖融里,天边飞散着稀薄的红霞,太阳要坠下去了,马路上车来攘往,人们都匆忙奔驰在回家的路上,文学,这个时候会有人想起吗?它跟现实的人生有多大关系呢?漫长的文学史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它好像跟平民大众没什么联系,珍贵的书籍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文学创作也由有闲有钱的他们自觉承担,“黔首”“白丁”所了解到的文学边角料,已是上层人士咀嚼消化过的。

细思起来,文学,只是庞杂社会里的一个分支而已,在万物、宇宙、历史环境里,它显得那样细弱,但仅仅这么想,又过于狭隘,喜怒哀愁,风俗人情,“道与理”“义与真”,种种种种,都能蕴藉其中,可以到达人性和心灵最遥远的边界。可是文学究竟是什么?载道的工具?气韵的流转?个人的表达?象征主义、印象派、抒情派、后现代、现实主义的流派分割?越是用具体的名词描述文学,越使我迷惑于它的本质,以致彷徨惊惑,狼狈而逃。

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作家是文学类别里的主体,可是本书中用“作家”来称呼古代的文人时,令人感到诧异,还会有时空的置换感。“作家”这个词太新,古时的文人大概没有职业作家的自觉,后世所谓的文学作品,只是文人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余烬”而已吧。漫长的历程中,“作家们”有何特质?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下笔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有人以笔为枪,有人沉湎雕琢,有人依附于意识形态,有人声称艺术、人性与自由高于一切,还有,文人相轻、讨伐攻讦、因文获罪……文学的领域,一如其他地方,也有肮脏、肤浅、斗争,因为,文学的背后是一个个的人。

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国、抗日战争期间,时代动荡交迭,乱象纷呈,文人、作家,有着种种不同的选择,人生的际遇与家国命运纠缠在一起,站在文学史的高度回望他们人性的挣扎,更多的是怜悯和悲怆,历史的天空江风浩荡,空余一声声惊涛回响。

原书是叙述到2000年左右的,而出于某些原因,大陆版只截取到1949年,看不到全貌,最后一章突然中断,有些遗憾。这突然的失落感惹人思绪绵绵,是的,完结了,就这么结束了,扫过后面附录的几十页人名、作品索引,如再看一眼长河微澜,涛声远去了,看似归于平静的河流还会亘古不变地流下去,过去,现在,将来,永远。

文学类书籍心得篇十七

这个假期,我有幸从首都图书馆借阅了林庚老先生着的《中国文学简史》一书。此书近六百页,从史前的诗歌说起一直讲到近代新文学的曙光。伴随五千年的朝代更迭,战火不断,中国文学也走过了从最初的民歌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布满荆棘,十分曲折甚至混乱。但是我从中似乎找到了一个隐含的规律:凡是国难当头或是官场不平的时候,文学创作往往会出现高潮,优秀作品批量问世;安定之时倾向于追求程式化写作,没有创新。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

寒士文学中,屈原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爱国、与封建贵族阶级坚决斗争的榜样。司马迁、陶渊明、阮籍、嵇康、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顾炎武等等……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他们遭遇了生活中种种的苦难,这些寒士为无法实现自己理想而在文学作品中长啸、感叹、抒怀、落泪。李白是其中最富有反抗性的,又是最乐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信念通过他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的诗歌中体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恐怕也只有李白能想得出来吧!比如杜甫,在他沉郁顿挫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盛唐时期终结的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比如没落的世家后代曹雪芹写出了千古奇文,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带到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经典名著,为世人传诵。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在逆境中破壳而出,在沉寂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劈过一声惊雷。

从另一方面看,文章憎命达,政治环境好转,好的文章就不多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宋朝为了抑制军阀势力滋长,广泛吸取文人参与政治,是历朝最重用文人的,寒士的政治抱负实现。整个封建社会乃日益表现为生活上的趋于暮气,文化阶层的走向因循保守,整个朝政笼罩在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气氛中,艺术趣味崇尚枯槁老境。于是,韩柳的古文运动也就来得顺理成章,更讲求全面罗列、铺陈,让文章重回古时,文章的赋化趋势再现。顺境使人追求安逸从而堕落。

中国历来就有居安思危的故事,《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勾践灭吴的故事成为经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纵观文坛三千载,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屡屡得到印证。如今,在现代社会中的安定也容易让我们在飞速增长的gdp中安乐而死,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能够自我发现危机和不足,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3968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