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贴设计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8:13:14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6 18:13:14     小编:GZ才子

总结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督促自己做出改进。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具备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和训练,已掌握了很多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辨别美丑的能力和表现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第1课献给教师节的画1。

2第2课肖形印章1。

3第3课中国画山石1。

4第4课中国画树1。

5第5课中国画树和山石的组合1。

6第6课美化节日的教室1。

7第7课光和色的世界1。

8第8课色彩的冷暖1。

9第9课用色彩画静物1电教课。

10第10课用色彩画风景1。

11~12第11课用色彩画人物2。

13第12课画戏剧脸谱1电教课。

14第13课吹塑纸剪贴画1。

15第14课光和影的现象1。

16第15课画出特体的立体感1。

17~20期末考试4。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添光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有些什么头饰,知道头饰要按戴头饰的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2、按预定的设计用各种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头饰作品.

3、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制作。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学习材料: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咱们班来了一群客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欢迎他们进来。(几位学生头戴头饰进入)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动物吗?那同学们想不想也拥有一个这样的头饰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头饰。

板书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3)现代头饰(其中特种兵的伪装头饰)思考:(1)这些头饰上装饰了什么内容?

(生根据课件显示的图片:扇形、动物图案、草......)。

(2)头饰有哪些用途?(生:美化、装饰、隐蔽......)。

(2)舞台头饰(京剧头饰)(3)现代头饰(4)外国头饰。

3、评一评:(课件展示两个头饰对比)谁的头饰漂亮?为什么?

4、师示范做头饰的步骤:(1)准备合适的做头饰工具。

(2)根据自己头围的大小,来确定并剪出头饰的底座,可适当加以装饰。

(3)把剪好的头饰底座粘在一起,可根据自己的头围适当的调整。(4)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头型,并加以装饰。

(5)沿着图形的边缘剪下头型,粘在我们做好的头饰底座上。

5、介绍几种装饰头饰的方法卷、折、穿编、刻、剪挖、粘贴等。

四、任务实践:

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新颖的头饰。(1)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2)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3)动手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4)成果展示:请同学们戴上头饰展示自己。

请同学说一说觉得谁的头饰最好看?谁的头饰最有新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身边普通的工具和简单的材料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头饰,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其他材料制作出漂亮的头饰呢?请大家回家后大胆设想,进行制作。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课件1出示)。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2、小组内进行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独立完成书38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图案设计。

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

教学反思。

优点:

这节课我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如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如让学生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的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的来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创造了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学生提出的几种花瓣图案的形成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从各方面展开思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由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提问的面还不够广,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如果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剪一个花瓣图案的基本图形,课堂上探究花瓣图案形成过程时,借助剪得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转一转,效果会更好。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五

1、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一、导语。

我们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

二、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

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3、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背诵诗歌。

八、判断正误。

1、独怜表现了诗人对滁州西涧春景的喜爱。()。

2、幽字表现力诗人心情闲静。()。

3、潮急导致舟自横,有着必然联系。()。

4、舟自横表现力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六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姓名:宋雅丹。

系科:初等教育系。

专业、班级:小学教育(数学)08504班。

指导教师:单联宏。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目录。

一、背景分析„„„„„„„„„„„„„„„„„„„„1。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2。

三、教具准备„„„„„„„„„„„„„„„„„„„„2。

四、设计理念„„„„„„„„„„„„„„„„„„„„2。

五、教学过程„„„„„„„„„„„„„„„„„„„„3。

六、板书设计„„„„„„„„„„„„„„„„„„„„7。

七、教学反思„„„„„„„„„„„„„„„„„„„„7。

八、参考文献„„„„„„„„„„„„„„„„„„„„8。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系科:初教系班级:08504姓名:宋雅丹学号:0801015627。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学过分母相同或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本册教材的“认识分数”单元中也探索过分数与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因此,这部分教材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教材首先创设了“两位同学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比较谁看的页数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产生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心理需求。接着让学生探索交流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比较同分母(或分子都是1)分数的大小。学生对分母相同和分子都是1的两种分数大小比较已经很熟练。前面已经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因而要揭示本课主题,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尝试解决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这一新知。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学习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奠定了基础。

(三)条件分析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因为多媒体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有用信息,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自主发现、共同探讨交流的好处,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比较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能力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的能力。3.德育目标: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2.难点:灵活地选择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笔和练习本。

四、设计理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上学期时,学生已学过分母相同或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数比较的方法。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独特感受。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尽量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达成,做到有机的统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本着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又根据五年级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一定的认识,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从中更好的理解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最后在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更好地去理解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地运用。整节课让学生从生活中引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用ppt展示题目)1.填空。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批改。2)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通分的方法。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书吗?听说有两位少先队员特别爱看故事书,想知道他们看书的情况吗?生:想。师:(多媒体出示例5的图片)这就是两位少先队员的看书情况,仔细观察一下,看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师:哦,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再看一下图,看他们说了什么话。生:小芳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看了这本书的4/9。师:看来同学们都看到他们说的话了,现在老师想知道他们两人谁看的页数多该怎么办呢?生:只要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谁看的页数多了。【设计意图】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是在学生掌握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与通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要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必须要先通分。所以课前让学生复习通分的概念以及通分的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结果。

师:讨论出来了吗?有谁愿意把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学生汇报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用画图法比较小芳:小明:

小芳看的页数多。

方法二:把这两个分数与1/2比较。

因为3/5>1/2,4/9<1/2,所以3/5>4/9。小芳看的页数多。

方法三:先通分再比较。

3/5=27/45。

4/9=20/45因为。

27/45>20/45,所以3/5>4/9。小芳看的页数多。板书书写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三种方法,要想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先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知道了。这就是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教学“练一练”。师: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你掌握这些方法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于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掌握的怎么样了。(ppt出示“练一练”中的三组题目)。

师:你会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吗?请你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三道题的答案师: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这么多,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呢?因为先通分再比较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三)闯关活动,巩固练习。

师:学习了那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吧。巩固一下我们所学习的知识。(ppt出示四组题目)。

看大屏幕上的四组题目,注意要先通分再比较。

2.通过这四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需要先通分再比较。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七题。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一:用画图法比较方法二:把这两个分数与1/2比较。小芳:因为3/51/2,4/94/9。小明:小芳看的页数多。小芳看的页数多。

方法三:先通分再比较。注意: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一定要先通3/5=27/45。

4/9=20/45。

分再比较大小。因为27/4520/45,所以3/54/9小芳看的页数多。

七、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结合〝两个同学看同样的一本故事书,比较谁看的页数多〞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个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用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此来经历形成知识的过程;与此同时,在通过相应的练习题目来巩固所学内容。这样的设计比较适应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对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通过知识迁移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两个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七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1. 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 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2)文章分别以鲸的、、、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大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胎生做比较。

鲸3、种类:(1)须鲸(2)齿鲸说明方法: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大鱼海兽打比方。

5、呼吸:垂直倾斜分类别。

6、睡觉: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教学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区分-an与(-a)n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其实有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它是一种常见的扑克牌游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我们现在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每次抽取4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

师:假如我现在抽取的是黑3红3黑4红5(幻灯片放映图片)如何算24?

师:如果四张都是3呢?

生答:-3-3×3×(-3)=333324

师:现在老师把扑克牌拿掉一张红3,变成2个黑3,1个红3,大家有办法凑成24吗?

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会想出33(3)的答案

师:观察这个式子,有我们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那它是不是乘法运算?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种乘方运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运算都是乘法运算,它与乘法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相信学过之后,对你解决心中的疑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引入新课)

2、动手实践,共同探索乘方的定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2

(2)对折二次有几层?224

(3)对折三次有几层?2228

(4)对折四次有几层?222216

师: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师:请同学们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怎样去列式?

生:20个2相乘

师:写起来很麻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空间,有没有简单记法?

简记:222324

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折n次有几层?可以简记为什么?

2×2×2×2×2

n个2

生:可简记为:2n

aaa?师:猜想:a生:an

n个a

师:怎样读呢?生:读作a的n次方

的因数),n叫做指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小试牛刀:

练习一: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

6×6×6=(-3)(-3)(-3)(-3)=

2.1×2.1×2.1×2.1×2.1=1

21

21

21

21

21

2=

543431126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乘方运算的性质

师:我们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的时候,要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绝对值相乘。我们知道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那对于乘方运算的结果如何来确定积的符号呢?用幻灯片出示表格,计算后,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总结。(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底数和指数两方面进行考虑)

教师再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师生总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为0。

(-3)15;(-5)8;(-7)6;(-10)25;123;(-16)9

例1:计算(教师板演一题后请学生板演)

(1)26(5)62

(2)73

44(3)(3)(6)3

33(4)(4)(7)4

比一比:(1)与(5)一样吗?(3)与(6)一样吗?(4)与(7)一样吗?

小结:一定要先找出底数和指数,确定符号后再去计算。

例12:计算:(1)2522,(2)3,(3),(4),(5)453533334

比一比:(2)与(3)一样吗?(4)与(5)一样吗?

总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和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5、课外探究

一张纸厚度为0.05mm,把它连续对折30次后厚度将是珠峰的30倍。试着去计算一下,这句话对不对。

6、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运算,所谓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数是相同的;

特别提醒: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负数和分数括起来

2

3、进行乘方运算应先定符号后计算,要确定符号要先确定底数和指数。

7、作业布置:习题2.6第1、2题;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十

贪婪凶残哀嚎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与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这篇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吹糖人师傅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热望。几响锣声就带来了激动与快乐。“飞起的忙乱的脚步”“脚步下生风”“不一会就把小小的糖摊围起来”,可以一下子看出他们的急迫和热切。

第2自然段写了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他的嘴”。对过程的好奇最终化成对结果的企盼,面对着甜蜜蜜的“生灵”,没有谁能禁得住诱惑,于是“有钢蹦的”买了,“举着跑回家去。”没钢蹦的也“羡慕地跟随在后边”。就那样跟着,而且“说说笑笑,走出老远老远。”他们不会把羡慕隐藏在脸后。对这些天真烂漫、童趣无限的孩子们来说快乐是大家的,糖人也是大家的。谁也不会拒绝快乐。这就是让人珍惜与怀念的童真、童趣啊!

第3自然段写了吃糖人的乐趣。糖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首先是形象的,“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趣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这糖人、这故事都把孩子们带入愉悦的境界中,这是一种纯精神世界的享受。

快乐还体现在品尝糖人的过程中。“这才想起应该吃掉”看得出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种精神世界,其次才是物质的享受。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吃的先后,多么原始,而又多么平等。课文还着重描写了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的动作,“端详”“用舌尖舔舔”“郑重地让给别人”“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这些语言平实却那么传神,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一段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结束全篇,意味悠长。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吹糖人的回忆,不仅有童年的快乐,还有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深切怀念之情。

1、认识本课“瞪、羡”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巧、稀、捏”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孩子了解乡村童年生活的乐趣,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了解糖人,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或实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糖人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吹糖人”,问:吃过糖人吗?什么样?什么味?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吹糖人的了解。

2、教师出示糖人实物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人图片

3、师:一群乡下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糖人,让我们快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清脆”、“糖稀”等词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

如:“羡慕”、“惊奇”、“宁静”“郑重”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思考、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a: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飞起”、“生风”、“不一会儿”、“围”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追看“糖人”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b:汇报交流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糖人师傅手中还可以变出什么?”并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c: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你有这个时候吗?买了形象的糖人后,会马上就吃吗?”最后引导他们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4、整体回顾全文,引导理解最后一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这句话的含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作业

回家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十二

目标: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

教具:动物图片,课件。

教法:探究、想象。

流程: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

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

讨论应该注意什么。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

板书:

写一篇童话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

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

3、叙事完整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优化的思想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4564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